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设计)文献综述题目 关于传世哥窑的研究 姓名与学号 裴楚楚 3080101889 指导教师 周少华 年级与专业 博物馆学0801 所在学院 人文学院 文献综述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哥窑,被后人列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其产品非常珍贵。据统计,哥窑瓷器存世大约只有一百余件,大多都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以及上海博物院,国外鲜有可见。瓷器研究是中国本土考古研究较为独特的种类之一,而哥窑的考古学术研究基于其独特的器物现状,大多都集中于国内,在国外鲜少有研究。因此本文关于传世哥窑的国外研究现状只能暂时略去。国内研究现状:传世哥窑的研究,基于“哥窑”研究而进行。自五十年代,学界对于哥窑的考古学术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1956年浙江文管会对龙泉窑的考古发掘为标志。第二阶段,主要有几个相关墓葬的考古挖掘,包括70年代南京汪兴祖墓、80年代初上海青浦元代任氏墓以及元大都遗址。并于1992年在上海举办了“哥窑瓷器学术座谈会”。第三阶段,在杭州凤凰山发现老虎洞窑,2004年,于杭州召开了“老虎洞窑”学术研讨会。三次考古发掘及学术研讨会,虽然成果斐然,但“哥窑”诸多问题仍没有彻底解决。而龙泉黑胎瓷是否为“哥窑”瓷,传世哥窑是否为传统意义的“哥窑”, 传世哥窑的产地创烧时间等问题仍有许多争议。时至今日,“哥窑”、“龙泉哥窑”、“传世哥窑”之间的关系因为考古出土以及研究的深入而更加复杂。二、研究方向哥窑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它与官窑、均窑、汝窑、定窑一起被后人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传世哥窑是一类流传有序的“哥窑”器,由于窑址至今被发现,历史文献记载也零碎有限,使它的身世扑朔迷离。关于“传世哥窑”器的烧造年代,窑址,性质,与普遍意义上的“哥窑”的关系等问题始终未得到解决,并备受学术界和收藏界争议。随着杭州凤凰山老虎洞窑址的发现,学界对于老虎洞窑是否为“传世哥窑”器的产地问题展开了讨论。而日前,北京故宫博物院一件定名为“哥窑”的瓷盘不慎损坏,更是引起研究者对于“哥窑”瓷器的关注。对于“传世哥窑”的命题,俨然成为现今学界一个研究的热点。关于“传世哥窑”的研究,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传世哥窑”定名与分类所谓“传世哥窑”,“特指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馆及上海博物馆等少数博物馆内的一类型似官窑器物的青瓷器”。 周少华.哥窑散论J.龙泉哥窑.2011,3 最先将这些类似官窑器物的青瓷器定名为“哥窑”的是郭葆昌先生。据李辉柄教授在修内司窑的正名及相关问题一文中论述,“1936年,郭葆昌先生在任故宫博物院的瓷器专门委员期间,曾对乾隆御制诗进行了研究和辑录。据此,郭氏结合文献又对宋代官窑瓷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鉴定。”郭葆昌先生对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的瓷器进行了挑选与再鉴定,并将结果刊登在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出品图说中。“郭先生在图说总目中将宋代官窑鉴定为钧窑、汝窑、哥窑、官窑、南宋官窑与郊坛下官窑”。我们现在所见到的“传世哥窑”的定名便是依据郭老师所定的名称,但器物年代并不明确,只笼统以“宋代”前缀。最先对郭老师定名提出异议的是陈万里先生。1943年,陈万里教授针对图说中的鉴定发表过故宫一部分古瓷鉴定之商榷一文。此文对当时官窑瓷器鉴定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提出了质疑。陈先生说:“此处(指图说)所谓的南宋官窑,当然是南渡后修内司官窑就文献的记载,说是沿袭旧京的制作,为此究竟南渡后的官窑,跟汴京的官窑,有什么分别,恐怕谁都不容易有一个明白的判断,不晓得郭先生当时根据何种鉴定方法,判断这16件为南宋官窑,而不说它是南渡以前的官窑”。“69图原名哥窑盘,第70图原名官窑盘,当时(题原名时)已经搅不青瓷了,就印片上看,完全是相似的物,而一名为哥,一名为官,到了郭先生又称之为南宋官窑,真是一种好笑的事”。可见在陈万里先生看来,当时在缺少窑址印证的情况下,郭葆昌先生对于北宋官窑、南宋官窑以及哥窑完全没有任何概念,并且对三者无法分辨清楚。基于陈万里先生对于郭葆昌先生定名的质疑,也可以看到,我们现今所公认的所谓“传世哥窑”的定名说法,是存在疑问的。定名为“哥窑”的传世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金丝铁线”作品,一种是单一色细开片的作品。“金丝铁线”是传世哥窑最典型的品种,釉色多为米黄色,也有青灰色。单一色细开片的作品是传世哥窑中面貌较为复杂的品种,过去有所谓“鱼子纹”、“百圾纹”等名称,说的就应该是各种各样传世哥窑中各种各样的单一色细开片作品。现今学界普遍认为,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馆以及上海博物馆中的所谓“传世哥窑”器物,并不能把他们笼统的都归为一类。刘毅学者在“凤凰山窑”的发现及相关问题研究一文中认为:“就传世哥窑瓷器来看,它们的内容十分庞杂,其间有真正的哥窑,也窜入了一些其它窑所产的仿官瓷,甚至还有不少本身就是官窑器。这种混杂现象明代已有。”陆明华教授在传世哥窑问题研究元代老虎洞窑出土相关产品的思考一文中提及:“不少产品并不是我们定义中的传世哥窑。在其中可能包含有这样一些窑场的产品:1、元代的哥哥窑或哥哥洞窑器。2、宋或元的龙泉窑产品。3、明清景德镇官窑仿哥窑产品。4、明清其他地区的仿哥窑产品。5、完全仿照传世哥窑风格烧造的近现代赝品。”。分清混杂在传世哥窑中的不同种类的瓷器,是我们研究传世哥窑的前提。正如刘毅学者所说:“传世哥窑瓷器应有时代早晚之别,属宋代者,很可能是某个官窑的产品,属于元代者则应该是民窑生产的仿官器。将这两类器物准确区分,是进一步研究的基本前提。”(二)、关于“传世哥窑”古文献研究前人将哥窑与官窑、汝窑、定窑、钧窑并列为宋代五大名窑,因此检索宋代有关哥窑的文献对研究哥窑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至今仍未有研究者找到宋代关于哥窑的只言片语。宋人谈论窑器的文献只涉及汝窑、官窑和定窑,无任何哥窑和钧窑。对于哥窑最早的文献史料,为元人孔齐静斋至正直记一书。书中记载:“乙未冬在杭州时,市哥哥洞窑者一香鼎,质细虽新,其色莹润如旧造,识者犹疑之。会荆溪王德翁亦云,近日哥哥窑绝类古官窑,不可不细辨也”。此书刊刻于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所叙述的事情发生乙未年即正直十五年(1355年)。这条史料是目前研究哥窑最早也是最重要的文献之一。明初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成书的曹昭格古要论中关于哥窑的记载,只提及“哥哥窑”,而未直接提“哥窑”:“旧哥哥窑出色青,浓淡不一,亦有铁足紫口,色好者类董窑,今亦少有。成群队者,是元末新烧,土脉粗糙,色亦不好”。从文献可看,在明初洪武年间,仍未有“哥窑”的正式称呼。明宣德三年(1428年)成书的宣德鼎彝谱中,两次提及“内库所藏柴、汝、官、哥、均、定”各窑瓷器,后世所谓的宋代五大名窑便是由此而来。书卷六记述:“马祖之神供奉狮首马蹄炉,仿宋哥窑款式”等类似记载仿宋哥窑的产品的条例共有两处。这是文献当中首次出现宋“哥窑”的名称。比格古要论晚一个世纪的浙江通志, 创修于嘉靖三十年(1551年),嘉靖四十年(1561年)成书。书中提到“处州县南七十里日琉华山山下即琉田,居民多以陶为业。相传旧有章生一、生二兄弟,二人未详何时人,至琉田窑造青器,粹美冠绝当世,兄日哥窑,弟日生二窑”。这是有关章生一、生二兄弟烧瓷的最早材料,但是书中注明此说得自传闻,不知章生一和章生二是何时人。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刊刻的七修类稿续稿一书中进一步说“哥窑与龙泉窑皆出处州龙泉县,南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兄弟各主一窑,生一所陶者为哥窑,以兄故也。生二所陶者为龙泉,以地名也。其色皆青,浓淡不一。其足皆铁色,亦浓淡不一。旧闻紫足,今少见焉,推土脉细薄,釉色纯粹者最贵。哥窑则多断纹,号日百圾” 七修类稿续稿距浙江通志成书仅相隔五年,对“相传旧有章生一、生二兄弟,二人未详何时人”的问题,具体地肯定为南宋时人,并说“生一所陶者为哥窑,以兄故也,生二所陶者为龙泉,以地名也”。这是我们见到的肯定章生一、生二兄弟为南宋时人的最早材料,明嘉靖以后对哥窑、弟窑的进一步演绎,大都来源于此。(三)、关于“传世哥窑”的产地哥窑的产地至今仍是个未解之谜。学界对传世品的窑址主要有“龙泉说”、“景德镇仿官说”、“修内司说”、“老虎洞元代说”等几种说法,但无论何种说法,都没有得到共识。明代中期文献对“哥窑”产地,在浙江通志及七修类稿续稿中记载为龙泉。为探清龙泉是否真的为哥窑的产地,1956年至1963年,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为探寻哥窑瓷器的秘密,对龙泉青瓷窑址进行了多次较全面的调查,并先后发掘了部分窑址。在大窑和溪口等处掘到了大量了黑胎青瓷,其种类大致有碗、盘、盏、杯、壶等,胎骨细密,呈灰黑色,施釉较厚,但口沿处较薄。朱伯谦教授等在浙江省龙泉青瓷窑址调查发掘主要收获一文中根据考古调查得出两个论点:“相传章生一在龙泉琉田主一窑,所产瓷器为黑胎、紫口铁足、青色釉、有开片。这些特征与大窑、溪口窑址中出土的黑胎青瓷相吻合,黑胎青瓷应当是哥窑的产品无疑”。“另外,又有一种传世的瓷器,釉色浅白,开大小纹片,厚胎,有人认为是哥窑的作品,这是有很大疑问的。因为目前为止,在龙泉窑系统的任何一处窑址堆积中还没有找到这类产品的遗存,而且瓷器的分割和烧制方法与龙泉窑迥然不同”。汪庆正教授在官、哥两窑若干问题的探索一文中,将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传世哥窑和考古出土的龙泉黑胎青瓷以及郊坛下官窑标本进行比较,列出了一张图表:哥窑龙泉仿官郊坛下官窑1、 胎色黑、深灰、浅灰、土黄。2、 失透的薄乳浊釉。3、 釉色以灰青为主,也有炒米黄色、浅灰青、浅炒米黄色,但不见龙泉典型粉青色。4、 大小纹片想结合,或一色碎纹片(有的着色,也有不着色)。5、 以填烧为多,少数支烧(有五个支钉或六个支钉痕)。1、 胎色以黑色为主。2、 发现少数标本,透明度极强,多数比哥窑透明度稍大,薄胎厚釉。3、 釉色有粉青、深粉青、米黄、深月白等,但不见哥窑典型的灰青色。4、 大纹片或小纹片,不见大小纹片相结合(不着色)。5、 已发现标本大多为填烧。1、 胎色黑、深灰、浅灰、米黄。2、 比哥窑透明度稍大,但未见龙泉仿官中透明度极强的标本。3、 釉色有粉青、深粉青、月白、米黄、深米黄等,但不见哥窑典型的灰青色。4、 大纹片或小纹片,不见大小纹片相结合(不着色)。5、 大多填烧,也有少数五个支钉的支烧器。根据上表,汪庆正教授得出一个结论:“传世哥窑与龙泉大窑、溪口的黑胎青瓷有一定的区别,因此其产地并不在龙泉”。 为了进一步验证浙江文管会对于龙泉黑胎青瓷的猜测,周仁教授在关于传世“宋哥窑”烧造地点的初步研究一文中,对于传世“宋哥窑”(故宫博物院拨赠)一件,龙泉黑胎青瓷(浙江文管会拨赠)十件,景德镇仿哥样品(作者收藏)一件,景德镇雍正仿官(作者收藏)一件,杭州郊坛下官窑(浙江文管会捐赠)一件等五类标本进行研究。通过胎、釉的外观特征,胎、釉的化学组成及其化学组成分布,胎、釉的显微结构,胎、釉中的微量元素种类及含量共四个方面的研究,得出了一个最终的结论:“传世宋哥窑不在龙泉烧造之说是可以接受的,龙泉黑胎青瓷可能就是正统的哥窑这种说法也是有相当根据”。在论证了文管会对龙泉出土青瓷的所提出的论点的同时,周仁还提出一个新的观点:“我们初步认为,传世宋哥窑很可能是宋以后景德镇所烧造的”。周少华教授在考证清宫所藏的“传世哥窑”器与涉及哥窑的古文献之后,发现并没有与“传世哥窑”相符的“金丝铁线”的记载。清宫收藏的几件原名为“乾隆”或刻有“乾隆”字样的瓷器,经郭葆昌先生改名成宋“哥窑”,由此推测:“它是清代官窑仿哥窑产品的典型代表,其烧造地点就是景德镇御窑厂”。但也有学者对景德镇是传世品窑址的论点提出疑问。李教授认为,杭州凤凰山麓老虎洞窑出土瓷片的工艺研究一文,提出景德镇为传世品窑址的理由是基于其化学成分与传世哥窑接近,但研究作者在其另一篇中国历代名窑的陶瓷工艺的初步总结论文中探讨龙泉黑胎青瓷时,因胎骨成分与北窑相近而推测龙泉黑胎青瓷是仿官窑。两者对比,李教授提出:“那么,龙泉窑能够仿北窑,而北窑却不在龙泉,同样景德镇能够仿传世“哥窑”,而传世“哥窑”也并不在景德镇,这不是同样的道理吗?景德镇烧窑的历史也表明,宋代主要烧制印、刻花的影青(青白瓷)瓷器,仿制宋代名窑是从明代才开始的,到了清代更是模仿成风。除了仿哥窑外,还仿汝窑、官窑等,均很成功,有的甚至达到了乱真的程度。如果把仿妆窑、仿官窑与汝窑、官窑也加以化学分析比较的话,也可能会得出类似仿“哥窑”与传世“哥窑”混同那样的结论。因此,研究关于传世“哥窑”很可能是宋以后景德镇所烧造的结论是值得商榷的”。2000年,李家治教授等等上海中科院硅酸盐研究所的研究员对老虎洞出土瓷片以及北京故宫博物院提供的传世哥窑瓷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证实:“北京故宫博物馆提供的所谓传世哥窑和元大都出土的哥窑型瓷片胎釉的化学组成和显微结构都和老虎洞窑元代堆积层出土瓷片胎釉的化学组成和显微结构比较接近。因此可以认为所谓传世哥窑和元大都哥窑型瓷片就是老虎洞元代时烧造的制品”。 李家治,张志刚,邓泽群等.杭州凤凰山麓老虎洞窑出土瓷片的工艺研究N.建筑材料学报.2000,3(4) 也有学者对此科学测验的结果提出质疑,理由是故宫提供于研究所的传世哥窑瓷片并不是清宫旧藏,而是1940年孙瀛洲先生从北京古玩铺购得并转藏于故宫,因此该瓷片是否真为所谓的传世宋哥窑仍有待商榷。早在龙泉窑址发掘之初,就有学者提出,认为南宋修内司官窑即是“传世哥窑”的烧造窑址。中国的瓷器一书,就李炳辉教授关于哥窑问题的探讨一文关于传世哥窑器作过分析,并推测:“它是属于官窑,是宋代官办瓷窑之一。从现在所常见的造型看,有三足炉、鱼儿炉均属宫廷用瓷式样,与汝窑、官窑等官窑的造型有宫廷特征,而与民间用瓷釉很大区别。再说传世哥窑器物大都收藏与宫中,即使民间见到一、二件,也是由宫中流传出去的。就是在考古发掘中,也很难在窑址或墓葬中找到,那么,这个官办瓷窑在哪里呢?从文献记载与现在收藏的传世哥窑的器物印证,它与修内司官窑是比较接近的”。李炳辉教授在宋代官窑瓷器之研究一文中提出这样一个论点:“修内司官窑应即是传世哥窑。因为只有“传世哥窑”才具备曹昭所描述的修内司窑的各种特征:1、传世哥窑土脉细润、制作精致;2、釉色青,有深浅之不同,色浓者深如粉红,色淡者浅如米黄,色好者与汝窑相类;3、有蟹爪纹与紫口铁足”。李家治等教授对杭州古中河南段采集到的瓷片、窑具等进行了化学测试,得出如下结论:“新采集到的瓷片胎的化学组成以及釉的显微结构和所谓传世哥窑瓷胎非常接近以及它们的外观亦较为详细,这说明新采集到的瓷片和传世哥窑都可能是在杭州甚至是同一窑场生产的。这就为传世哥窑瓷可能是修内司官窑生产的传世品找到了化学组成和显微结构上的依据”。但有学者对“修内司官窑即传世哥窑”的论点提出质疑。刘毅教授认为,李家治教授进行测验的此瓷片、窑具的采集地点与凤凰山窑窑址并不在一处,二者目前还不能划等号。因此即使它们与传世哥窑有可能是同一窑厂生产,并不能证明凤凰山窑便是传世哥窑的烧造地点。他将凤凰山窑标本与传世哥窑标本作对比,从胎釉上两者存在较大差异,并没有重合关系。但另一方面,凤凰山窑与传世哥窑的烧造方式存在共性,因此他又认为,二窑之间一定的特殊关系。李刚教授认为,首先,传世哥窑器的外观与汝窑、郊坛下官窑对比,并无明显相似之处。如果传世哥窑是汝窑与郊坛下官窑之间的环节,在工艺上应当是承上启下而不是有独立的区别。开片装饰是一种由缺陷转变的美,因此只有在郊坛下官窑瓷器出现开片之后才会出现精美的传世哥窑瓷器。其次,“修内司官窑即传世哥窑”这一论点基于杭州古中河南段以及上仓桥采集的瓷片,但这些瓷片的产地与年代并没有被验证,瓷片的烧制工艺与传世哥窑并不相同,且并没有经过科学测验。所以,“传世哥窑即修内司官窑之论,既缺乏关键性的证据,在逻辑上也难以自圆其说” 李 刚.修内司官窑质疑J.南方文物.1997,4。(四)、关于传世哥窑的烧造时间传世哥窑的烧造地点至今仍存在很大争议,因此其烧造时间同样也备受争议。赵宏教授认为,在工艺上,宋代的青瓷工艺较为发达,元代的青瓷质量大大下降,“因此从工艺上看,宋代具有产生“传世哥窑”瓷器中精美制品的肥沃土壤,而元代则不具备条件” 赵 宏.哥窑瓷器时代考J. 景德镇陶瓷.1999,2。但周仁教授通过对五类标本的初步研究得出一个初步结论:“传世宋哥窑很可能是宋以后景德镇所烧造的” 周 仁,张福康.关于传世“宋哥窑”烧造地点的初步研究J.文物.1964,6。李刚教授从考古方面,将传世哥窑与南宋典型瓷器、元代瓷器及元墓出土的瓷器进行对比研究,认定:“传世哥窑瓷器与哥哥洞窑瓷器相比,更远离了南宋官窑。此外,传世哥窑瓷器片纹中的颜色是出窑后有意着上去的,这与把片纹嵌有污垢的黑胎瓷器作为仿制样品有关。由此可知,将开片真正作为美化瓷器的装饰,是从元代开始的” 李 刚.南宋官窑断想J.南方文物.1999,2。 同时,对于传世品窑址的“修内司窑”说法,由于至今修内司窑的窑址仍然是未知数,所以基于修内司窑为窑址的创烧时间,仍众说纷纭,未免传世品创烧时间的问题过于复杂,此处只能暂时略去。三、存在问题无论是“哥窑”还是“传世哥窑”,学界都没有解决其中的问题,相反,随着考古出土以及学术研究的深入,其问题越来越复杂。关于“传世哥窑”,其定名,现存器物,古文献研究,烧在地点以及创烧时间等诸多问题,学者都是各持己见,而没有一个普遍共识。学者在讨论传世品窑址时,对各自论点提出自己的证据,但由于证据不足或不够完备,往往成为其他学者反驳的依据。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想要真正了解传世品与已挖掘窑址之间的关系,必须要用科学仪器对其测验,对比结果。由于传世品的创烧时间有时基于窑址挖掘,所以正确考证窑址是正确推测传世品创烧时间的前提。传世哥窑器存世不过百余件,大多都集中在北京、台北故宫博物院以及上海博物馆,但由于其及其珍贵,大多都不对外展示,因此我们无法进行实物观察与研究。所以即便有学者认为研究传世品必须要以对传世品准确分类为前提,但由于无法触摸到实物,此种说法仍然只是学者的推论,并没有付诸实践。参考文献1.刘 毅.“凤凰山窑”的发现及相关问题研究J.南方文物.1999,22.李炳辉.“哥窑”的正名及其有关问题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4,13.李炳辉.关于“哥窑”的问题的探讨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1,34.李炳辉.宋代官窑瓷器之研究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2,25.李炳辉.修内司窑的正名及相关问题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6,16.赵 宏.哥窑瓷器时代考J. 景德镇陶瓷.1999,27.冯先铭.“哥窑”问题质疑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1.38.李 刚.南宋官窑断想J.南方文物.1999,29.耿宝昌.宋代哥窑辨析兼议历代仿哥窑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5,210.王光尧.从考古新材料看章氏与哥窑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4,511.王光尧.杭州老虎洞瓷窑遗址对研究官、哥窑的启示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2,212.李知宴.从龙泉窑的调查和发掘谈哥窑问题J.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81,313.李光焯.质疑声中话哥窑J.紫禁城.1999,314.张玉兰.关于老虎洞窑的几个问题J.东方博物.2005,115.杜正贤.杭州老虎洞窑址考古获重大发现发现宋元时期窑址,南宋时期窑址被认为是南宋修内司窑J.考古新发现16.杜正贤.杭州老虎洞官窑窑址的考古学研究C.南宋官窑与哥窑论文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教学大纲
- 玉溪师范学院《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实训》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很好的分数混合运算复习教案
- 学生版教育课件
- 教你看懂狗狗常见的动作语言
- 中学家长会课件
- 2024年血细胞分析仪器试剂项目评估分析报告
- 2024年网络及通信协议处理软件项目评估分析报告
- 2023年室内LED照明灯具项目成效分析报告
- 投资学 第7版 课件 第14章 现代投资银行
- 裂解汽油加氢第一章工艺技术规程
- 《圆的面积》优秀课件
- saleae逻辑分析仪使用手册-分析红外、iic uart通信
- T-SDDA 0002-2021 住宅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 大学教师教学任务书
- 湖北省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设备期间核查规范DB42∕T 1544-2020
- 用理正岩土计算边坡稳定性
- GB 18613-2020 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 全套高中生物思维导图word清晰打印版
- 沪教牛津版五年级下册小学英语全册单元知识点小结
-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习题库及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