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工作制度.doc_第1页
麻醉科工作制度.doc_第2页
麻醉科工作制度.doc_第3页
麻醉科工作制度.doc_第4页
麻醉科工作制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麻醉科工作制度1. 麻醉由麻醉专业的执业医师担任,实行麻醉科主治医师负责制,实施授权范围内的临床麻醉、疼痛治疗及心肺复苏。2. 担任麻醉的医师在术前均应访视患者,对全身情况进行麻醉前评估(ASA风险评估),确定麻醉方式及麻醉前医嘱;复杂特殊的患者每天晨会应进行科内讨论或术前参与多科的术前讨论,共同制订麻醉方案,对手术和麻醉中可能发生的困难和意外做出估计,便于做好麻醉前的准备工作,并在术前访视和讨论的基础上完成麻醉计划。3. 麻醉医师应按规范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的告知与说明,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和术后镇痛知情同意书,并认真检查麻醉药品、器械是否完备。4. 麻醉医师按计划实施麻醉,严格执行技术操作常规和查对制度,在麻醉期间要坚守岗位,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作出判断和处理,严格三级医师(或二线)负责制,遇有不能处理的困难情况应及时就近请示上级医师。术中认真填写麻醉记录。5. 实习、进修人员要在带教医师指导下工作,不得独立执业。6. 术毕待患者基本恢复后,护送患者回病区或麻醉恢复室,麻醉医师要把麻醉记录单各项填写清楚,并向值班医师交待手术麻醉的经过及注意事项。术后应及时清理麻醉器械,妥善保管,定期检修,麻醉药品应及时补充或交回。7. 术后48小时内要随访患者至少一次,检查有无麻醉相关并发症或后遗症,并做相应处理。8. 急诊手术前的准备时间较短,但也应尽可能完善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术中、术后的管理同择期手术。9. 麻醉并发症及重大事件及时登记报告,麻醉中一定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必要时及时请示上级医师。麻醉中发生的较严重并发症及重大事件,必须及时报告值班主任,并按医院规定上报。10. 麻醉记录单书写规范:麻醉全过程真实准确完整的记录于麻醉记录单上,记录符合病历书写规范的有关要求。有质控员不定期抽查、分析反馈。9. 定期进行麻醉工作质量及效率指标的统计分析,如麻醉工作量、麻醉效果评定(优、良、差和无效),麻醉缺陷发生情况、麻醉死亡率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等。10. 听值班人员必须保证通讯畅通,急救器械药品齐全,有急会诊,院内要保证10分钟赶到现场。麻醉科术前术后访视和讨论制度1由有资质和授权的麻醉医师在术前访视患者,对全身情况进行麻醉前评估(ASA风险评估),重点评价患者心肺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情况,对临床诊断、拟实施手术、麻醉方式与麻醉风险、利弊进行综合评估。对需要补充检查治疗的及时与主管医师沟通,必要时请上级医师指导,确保麻醉安全。2在全面评估的基础上,拟定麻醉方式及麻醉前医嘱。3对新开展手术或麻醉方法、高风险择期手术、重大疑难及特殊手术的麻醉,术前必要时参与多科的术前讨论,共同制订麻醉方案,对手术和麻醉中可能发生的困难和意外做出评估,充分做好麻醉前的准备工作。4每日晨会将当天麻醉患者进行科内讨论,重点讨论新开展手术或麻醉方法、高风险择期手术、重大疑难及特殊手术患者的麻醉。5在术前访视和讨论的基础上制定麻醉计划,按麻醉计划做好麻醉前准备。麻醉术前知情告知签字制度 1 麻醉医师应按规范向患者、家属及授权人对麻醉相关制度进行充分的告知与说明。2 向患者、家属及授权人说明选择的麻醉方案及术后镇痛风险、益处和其他可供选择的方案。3 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和术后镇痛知情同意书并存放在病案中。术中更改麻醉方案规定1、 更改麻醉方案必须是由于更改手术范围、患者原因不能实施计划麻醉及麻醉并发症等使原有麻醉计划无法实施或不能满足手术需要。2、 更改麻醉方案必须经主治医师以上麻醉医师、主刀医师和患者/患者授权人同意,并经患者/患者授权人签字认可。麻醉科十项规章制度一、麻醉记录单管理制度: 1.麻醉记录单是手术病人的医疗档案,也是教学、科研工作的珍贵资料。要求必须认真填写。 2.麻醉医师应认真、如实把麻醉记录单各项填写完整清楚,字迹清楚。 3.麻醉记录单专人负责管理,每月按日期整理一次。每年做出统计,统一管理。 二、麻醉前疑难病例讨论及会诊制度: 1.对于疑难病例或具有教学意义的病例、少见病例,在科主任的主持下进行术前讨论,对术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出相应措施。 2.回顾性总结麻醉病例和重危病人的抢救过程及经验教训。 3.院外会诊由副主任医师以上或高年主治医师担任,院内会诊由主治医师以上担任。 4.因病情或术前准备不足需停止麻醉应经主治医师以上会诊同意。 5.会诊病例和疑难病例讨论记录在专用本上。 三、麻醉药品管理制度: 1.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检查、领取。 2.毒麻药品除有专人保管外,麻醉医师凭毒麻药处方领取。 3.急救药品定点放置,并有明显标志,以利抢救急需。 4.麻醉中特殊用药,需经负责麻醉的主治医师同意后才可应用。 5.麻醉药品(毒麻药)不得外借,特殊需要时需经科主任批准并按时如数还清。 四、麻醉机和仪器管理制度: 1.麻醉前应认真检查所用的麻醉用具和仪器。 2.麻醉后应关闭各种开关,取下各种衔接管,消毒螺纹管,呼吸囊等。 3.麻醉机、监护仪等贵重仪器由专人管理,定期检查及维护,发现缺失或损坏立即报修,保证麻醉设备的完好率。 4.喉镜等麻醉器械专人管理,经常检修,以备随时应用。 五、消毒制度: 1.麻醉器械:螺纹管、呼吸气囊、舌钳等每次用完后浸泡、清洗、消毒或熏蒸,以防交叉感染。 2.浸泡酒精等溶液的容器定期更换。 3.放置麻醉器械盘及盖单一人一用一消毒。 4.一次性消耗材料用后,由使用者浸泡、毁型。 六、交接班制度: 1.主班医师与夜班医师交接日间麻醉工作及尚未结束的急诊手术。 2.交接抢救箱、麻醉器具及毒麻药品使用的情况。 3.主班负责日间急诊手术病人的麻醉工作和科内院内抢救工作。 4.主班或护士负责请领补充当日使用的药品。 七、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 1.麻醉恢复室是密切观察麻醉病人苏醒的场所,对手术、麻醉后危重病人进行监测治疗,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提高手术麻醉后病人的安全性。手术后由于麻醉药、肌松药和神经阻滞作用尚未消失,常易发生呕吐、误吸、缺氧、高碳酸血症、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常导致心血管功能与呼吸功能紊乱。因此,在麻醉恢复室内应进行密切的监测和治疗,并及时记录。 2.恢复室病人常规监测一般项目包括: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血常规、尿量、补液量及速度和引流量等。 3.恢复室内应给予病人充分镇静、镇痛以减轻各种并发症。 4.病人离开恢复室应符合下列标准: (1)全麻者需完全清醒,能正确回答问题,呼吸道通畅,循环功能稳定,血氧饱合度下降不超过术前的3-5。 (2)椎管内麻醉病人通气量满意,一般状况稳定。 5.恢复室在麻醉科领导下,由麻醉科医师主持日常工作,其职责范围同麻醉科三级医师负责制。 八、疼痛治疗制度: 1.疼痛门诊除遵守门诊部的一切规章制度外,强调病历的书写要规范化,保管及随访要常规化。 2.病人治疗前应明确诊断,必要时请有关科室会诊。 3.疑难病例应请上级医师或请有关科室会诊、研究治疗方案。 4.治疗后患者要观察15-30分钟方可离开。 5.备好急救药品及器械。 6.应由主治医师以上医师出疼痛门诊。 7.术后疼痛治疗的病人要及时下医嘱,交待护士观察病情,每天至少一次巡视病人,调整用药剂量及速度。 九、人才培养制度: 1.科主任负责全科各级医师的培养工作,须有计划、明确任务,并有一定的检查考核制度。 2.住院医师应到循环及呼吸内科等科室轮转学习半年至一年。每年写篇论文或译文。 3.主治医师除临床工作外,应在科主任指导下承担临床科研项目,每年写出1篇论文或文献综述。 4.争取和创造条件对各级医师分批选送学习外文和进修。 5.由科主任或高年主治医师负责教学工作,担任医学生的授课任务,按统一教学大纲备课。在主治医师指导下,由高年住院医师指导医学生见习和实习工作。 6.招收进修医师,以临床实践为主,兼学理论。 十、业务学习和科研制度: 1.由科主任或一名高年医师负责科内业务学习,内容有:交流临床麻醉经验、重要病例讨论、读书报告、文献综述、麻醉新药和新技术介绍,科研课题报告会等。 2.病例讨论主要是讨论疑难病例或并发症病例。手术后24小时内死亡病例,应在一周内进行全科讨论,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麻醉水平。 3.科研计划由科主任同有关人员制订,开始前应在本科内做开题报告。 4.科研成果应在科内报告并存入科研档案。 麻醉科医疗事故和纠纷应急专家小组工作制度临床麻醉和疼痛治疗是高风险的医疗工作,麻醉意外和并发症往往导致重要脏器和系统的功能受损、感觉障碍、瘫痪、昏迷、甚至死亡。加之临床麻醉往往不涉及主要外科疾病的直接治疗,与家属沟通的机会较少,故其意外和并发症难以获得病人及其家属的理解而极易引发医疗纠纷。由于麻醉意外和并发症常常是突然发生,责任医师心情紧张或经验不足易导致一时判断失误乃至处理不当而延误宝贵的抢救时机;由于数名专家的集体智慧多胜于个人经验;还由于麻醉意外和并发症的处理最终将由科室承担,而且医疗纠纷和赔偿将影响全科同志的经济收入,经麻醉科领导研究,医院相关领导同意,现决定成立麻醉科应急专家小组,并将其工作职责规定如下:1、应急专家小组由李艳华(组长)、陈天德(副组长)、刘星玲(副组长)、唐天云、吴迎宪和李勇军、郭光琼、龙永富,共8位教授和副教授组成。每次能到现场的专家组成专家组,对病人的抢救和处理全权负责,专家组负责人由能到场参加抢救的上述顺序中排列在最前位的专家担任。由于事件后果一般由分管受累病人的麻醉科的主治医师(含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负主要责任,由住院医师(含本院住院医师、临床型研究生、进修医师和轮转医师)负次要责任,故这两位医师应始终参加应急处理工作,并服从专家小组的指挥。2、凡已有或预计有麻醉(包括疼痛治疗)导致重要脏器和系统的功能受损、感觉障碍、瘫痪、昏迷和死亡时应立即向事件地点附近的临床教师寻求帮助,同时通过二线主任将事件地点通知当时在麻醉科工作的至少5名应急专家小组成员。3、接到抢救通知的应急专家小组成员在确认自己管理的病人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快赶到现场参加抢救。已知的临床教师在确认自己管理的病人安全的前提下也应积极参与抢救(麻醉科历史上一直有此好的传统)。但在事发地点人员过多时,由专家小组组织人员疏散。4、参加抢救的全体医护人员应在专家组负责人的领导下分工合作。应急小组的专家应指挥安排在场医师分工管理呼吸(主要是插管、清理呼吸道、人工呼吸、处理气胸和哮喘等)、循环(主要是心脏按压、除颤、建立动脉直接测压和中心静脉穿刺测压、以及补充循环容量和微量泵输注强心、升压药等)、中枢神经(评估大脑缺氧程度和实施头部降温等)、内环境(主要是检查血气和纠正酸碱和电解质紊乱)等等。5、对可能发生医疗纠纷的病例应立即通知医务处主管同志,报告意外事件、病人现状和可能的问题,并邀请他(她)到现场指导工作。6、在病情基本稳定后或初步认定抢救无效后,由专家组负责人召集在场的专家小组成员和麻醉科责任医师,与病人所在科室的主管(负责)医师和医务处同志商量处理事宜,主要包括:继续治疗方案;指定负责对病人家属谈话的专家,和病人家属谈话的基调和主要内容,审核医疗记录等。7、严禁麻醉科和相关科室任何人员擅自给病人家属及相关人员介绍事件经过和交代病情,严禁在病人家属前谈论事件责任问题,如应由某上级医师、或某下级医师、或某科室医师承担责任等。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麻醉科医疗事故和纠纷报告的规定一、发生医疗事故应立即组织抢救,并逐级上报,不得延误、隐瞒。二、凡医疗事故需按规定逐级上报,并由科主任上报医务处。三、发生医疗事故后,经管医师应立即向上级医师报告,汇报巡回主任、科主任,并与有关科室医生协商解决,处理有困难,科室领导将出面协调。四、由医务处主持各相关科室会诊。五、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对围术期发生的以下情况均应当日按要求填写“麻醉科不良事件报告登记本”:1 麻醉意外和并发症导致重要脏器和系统功能受损、感觉障碍、瘫痪、昏迷、甚至死亡。2 由于任何原因所致的危险状况如不及时处理可能产生上述后果的不良事件(含非麻醉原因)。3 由于任何原因所致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的任何伤害,或给病人造成的无任何不良后的伤害。4 病人进入手术室后,因各种原因造成手术停止。同时必须将麻醉前探视单和麻醉记录单复印件一并交值班医师,每月由值班医师组织应急专家小组成员及各专业小组组长讨论。目的是为提高临床麻醉质量,防范风险提供重要依据,并不与相关医师的任何行政和经济奖惩挂钩。对发生的医疗事故要在一周内进行调查,对确定的医疗事故应在一个月内进行认真的讨论,严肃处理,总结教训,改进工作。麻醉科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及医疗事故上报制度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为妥善处理在医疗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医疗过失行为及医疗事故,切实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利益,保障患者的就医安全和医疗机构医疗工作的有序进行,特制定本制度并严格执行。一、发生医疗事故或可能引发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后,有关医务人员应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立即向医务处或护理部报告;医务处护理部立即向院领导报告。二、科室负责人在上报的同时,应立即组织技术力量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止扩大损害后果,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损失。三、医务处或护理部在向院领导报告的同时,应组织人员对医疗事故、医疗事故争议或医疗过失行为进行调查核实;封存有关病历资料及相关物品,为处理医疗事故争议,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做基本准备工作。同时向患者或患者家属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说明工作,告知医疗事故的处理程序。四、发生医疗事故(或可能为医疗事故)后,应在规定时间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发生以下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应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1、导致患者死亡或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2、导致3人以上(含3人)人身损害后果的;3、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麻醉科危急值结果报告制度一、危急值检查结果报告流程(一)在确认设备正常、标本无误的情况下,出现某些可能严重影响患者健康甚至导致患者死亡的异常检查结果(临床危急值)时,应立即复查,如复查结果与第一次吻合无误,立即由检查科室电话通知患者所在科室的主管医生、护士。1、检查科室的员工在危急值报告专用电话记录本上记录通知日期、时间、患者姓名、病历号、检查项目及结果、接电话的医生、护士姓名;核实患者该检测标本的采集、储存、运送是否满足临床检验质量要求,必要时要求重新采集标本复检。2、检查科室电话通知患者的主管医、护士(值班医生、护士)后,须当日在危急值结果专用登记本上进行登记。3、相关临床科室接听电话者在危急值接收专用电话记录本上记录接听日期、时间、患者姓名、病历号、检查项目及结果、通知检查科室员工姓名。4、护士接危急值结果报告后,须立即报告患者的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 5、临床危急值报告流程图:样本检测出现危急值立即复查确认结果无误后立即电话通知临床在危急值登记本上登记 发出必要时重新采集标本复查(二)各检查部门在征求临床医生意见的基础上,按检查项目规定确定需电话通知的异常结果范围。二、危急值检查结果报告标准(一)检验科检验科技师在实验室检查过程中,如发现下列情况,需立即通知患者的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并根据要求填写报告单。1、生化部分:检查项目低于高于血清钙(Ca)1.5mmol/L3.5mmol/L总CO2(CO2CP)10mmol/L40mmol/L血糖(Glu)2.5mmol/L35mmol/L血清镁(Mg)0.24mmol/L1.85mmol/L血钾(K)2.5mmol/L6.5mmol/L血钠(Na)115mmol/L160mmol/L心肌钙蛋白I0.1ng/ml2、血液学检查部分:检查项目低于高于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70 S血红蛋白(Hgb)30g/L-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白细胞(WBC)1109/L血小板(PLT)20109/L凝血时间(PT)-30 S纤维蛋白原1.0g/L3、微生物检查:(1)所有阳性血培养结果(2)所有阳性脑脊液革兰染色/培养(3)所有阳性抗酸染色/培养(4)隐球菌检查或墨汁染色检查阳性病例。(二)放射科放射科医生在影像检查过程中,如发现下列情况,经放射科主诊医生核实后,立即通知患者的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并根据要求填写报告单:1、张力性气胸2、腹腔脏器穿孔引起膈下游离气体3、脑疝4、胃管误插入气管5、手术后体内残留异物6、两肺弥漫性肺水肿(三)超声科超声科检查医生、技师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下列情况,需立即通知患者的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并根据要求填写报告单:1、睾丸扭转2、检查前、检查过程中、检查后发现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的3、急性腹腔出血(外伤、肿瘤破裂、宫外孕及黄体破裂)4、血管栓塞(AV栓塞)(四)病理科病理科医生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下列情况,需立即通知患者的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并根据要求填写报告单:1、病理检查结果是临床医生未能估计到的恶性病变2、恶性肿瘤出现切缘阳性3、常规切片诊断与冰冻切片诊断不一致(五)消化科内窥镜医生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以下情况,需立即报告患者的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并根据要求填写报告单:1、胃、肠腔或支气管内异物2、急性活动性出血3、术中出现穿孔等并发症4、术前患者生命体征不稳,Sa02100克/升,可以不输用; 血红蛋白100109/升,不输血小板; 血小板计数正常值的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 患者急性大出血(出血量相当于患者自身血容量的60%),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浓缩红细胞后; 病史或临床过程表明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紧急对抗华发令的抗凝血作用(58毫升/干克)。 输血反应与并发症及其防治1、发热反应:最常见的早期输血并发症,1-2小时后可缓解。 2、过敏反应:停止输血,应用肾上腺素及糖皮质激素 ,出现过敏性休克时按抗休克治疗。3、溶血反应:最严重的输血并发症,多为ABO血型不合所致。典型症状:寒战高热、腰酸背痛、呼吸困难、心前区压迫感、血压下降、休克。 (1) 预防:严格执行查对工作;同型输血(2) 治疗:立即停止输血;抗休克;保护肾功能;血浆置换疗法 4、循环超负荷:输血速度过快过量导致肺水肿和心力衰竭 治疗:停止输血,强心利尿 5、细菌污染反应 (1) 治疗:停止输血,使用抗生素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输血流程有/预计有输血制品指征麻醉医师下医嘱,巡回护士通知输血科准备血液制品根据患者情况,麻醉医师填写输血申请,巡回护士负责通知输血科,输血科见申请发放血液制品巡回护士与医师核对签字,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遵照麻醉医嘱输血制品,血液制品的外包装按规定处置巡回护士和麻醉医师记录输血及相关并发症于麻醉记录单上麻醉药品管理制度一、麻醉药品是指具有依赖性潜力的药品,滥用或不合理使用易产生身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麻醉药品的范围包括:阿片类、可卡因类、大麻类、合成麻醉药品及其他易产生依赖性的药品、药用原植物及其制剂。二、本科麻醉药品仅供本科医疗、科学和科研使用,不得转让和借用。三、严格执行中的有关规定,严格保管,合理应用,杜绝滥用,防止流痹,严格实行麻醉药品的“五专制度”: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处方,专用帐册,专册登记。四、调配“麻醉药品处方”应按有关规定执行,须具有麻醉药品处方权医师的全名签字,内容完整,字迹清晰,药名不得缩写。使用时应仔细核对处方品名、数量等内容。核对后,计数发放。每日每班按处方统计登记。白班、夜班专人负责管理、班班交接、认真填写麻醉药品交班本及处方登记本。交接手续齐全并签名。五、由专人持处方领取麻醉药品。麻醉效果评定标准与规范全麻效果评级标准一)气管插管全麻级:1、麻醉诱导平稳、无躁动、无呛咳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插管顺利无损伤。2、麻醉维持期深浅适度,既无明显的应急反应,又无呼吸循环的抑制,肌松良好, 为手术提供良好的条件。3、麻醉结束,苏醒期平稳,既没有过早或过迟苏醒,呼吸和循环各项监测正常,肌松恢复良好,拔管恰当,无不良反应。4、无并发症。级:1、麻醉诱导时稍有呛咳和血液动力学的改变。2、麻醉维持期深度掌握不够熟练,血液动力学有改变,肌松尚可,配合手术欠理想。3、麻醉结束缝皮时患者略由躁动,血压和呼吸稍有不平稳。4、难以防止的轻度并发症。级:1、麻醉诱导经过不平稳,插管有呛咳、躁动,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应激反应强烈。2、麻醉维持期深浅掌握不熟练,致使应激反应激烈,呼吸和循环的抑制或很不稳定,肌松不良,配合手术勉强。3、麻醉结束,患者苏醒冗长伴有呼吸抑制或缝皮时患者躁动、呛咳;被迫进行拔管,拔管后呼吸恢复欠佳。4、产生严重并发症二)非气管插管全麻I级: 麻醉平稳、无躁动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既无明显的应急反应,又无呼吸循环的抑制, 为手术提供良好的条件。无并发症。级:麻醉深度掌握不够熟练,有血液动力学的改变略有躁动,配合手术欠理想。有难以防止的轻度并发症。级: 麻醉维持期深浅掌握不熟练,麻醉经过不平稳,躁动,致使应激反应激烈,呼吸和循环的抑制或很不稳定,配合手术勉强。麻醉结束,患者苏醒冗长伴有呼吸抑制或缝皮时患者躁动、呛咳。有产生严重并发症。二椎管内麻醉(硬、腰、骶)效果评级标准级:麻醉完善、无痛、肌松良好、安静,为手术提供良好条件,心肺功能和血流动力学 保持相对稳定。级:麻醉欠完善,有轻度疼痛表现,肌松欠佳,有内脏牵引痛,需用镇静剂,血流动力学有波动。(非病情所致)级:麻醉不完善,疼痛明显或肌松较差,呻吟躁动,辅助用药后,情况有改善,但不够理想,勉强完成手术。级:需该其他麻醉方法,才能完成手术。 三神经阻滞效果评级标准(颈丛、臂丛、下肢神经等)级:阻滞范围完善,患者无痛、安静,肌松满意,为手术提供良好条件;级:阻滞范围欠完善,肌松效果欠满意,患者有疼痛表情;级:阻滞范围不完善,疼痛较明显,肌松效果较差,患者出现呻吟、躁动,辅助用药后,情况有所改善,但不够理想,勉强完成手术;级:麻醉失败,需改用其他麻醉方法后才能完成手术。 麻醉效果评定流程麻醉结束,患者清醒主管麻醉医师依据麻醉效果评定标准评定麻醉效果麻醉效果记录于麻醉记录单上ASA分级1级:患者的重要器官、系统功能正常,对麻醉和手术耐受良好,正常情况下没有什么风险。2级:有轻微系统性疾病,重要器官有轻度病变,但代偿功能健全。对一般麻醉和手术可以耐受,风险较小。3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重要器官功能受损,但仍在代偿范围内。行动受限,但未丧失工作能力。施行麻醉和手术有一定的顾虑和风险。4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重要器官病变严重,功能代偿不全,已丧失工作能力,经常面临对其生命安全的威胁。施行麻醉和手术均有危险,风险很大。5级:病情危重、濒临死亡,手术是孤注一掷。麻醉和手术异常危险。 心功能分级I级:患者有心脏病,但活动量不受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后不引起过度疲乏、无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心功能代偿期)II级:患者有心脏病,体力活动稍受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一般体力活动下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I度或轻度心衰)III级:患者有心脏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尚感舒适。轻的活动即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II度或中度心衰)IV级:患者有心脏病,已完全丧失体力活动的能力,休息时仍可存在心力衰竭症状或心绞痛,任何体力活动都会使症状加重。(III度或重度心衰) Steward评分清醒程度 完全清醒 2分 对刺激有反应 1分 对刺激无反应 0分呼吸通畅程度 可按医师吩咐咳嗽 2分 可自主维持呼吸道通畅 1分 呼吸道需予以支持 0分肢体活动程度 肢体能作有意识的活动 2分 肢体无意识活动 1分 肢体无活动 0分岗位职责一、麻醉科主任职责1、在院长领导下,负责全科的医疗、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工作;科主任是本科诊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第一责任人,应对院长负责。2、定期讨论本科在贯彻医院(医疗方面)的质量方针和落实质量目标、执行质量指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并有反馈记录文件。3、制订本科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4、根据本科任务和人员情况进行科学分工,密切配合手术和对危重病员进行抢救工作。5、领导麻醉医师做好麻醉工作,参加疑难病例术前讨论,对手术准备和麻醉选择提出意见,必要时亲自参加操作。6、组织本科人员的业务训练和技术考核。对本科人员晋升、奖惩提出具体意见。7、领导本科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8、组织并担任教学,安排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开展麻醉的研究工作,搞好资料积累,完成科研任务。9、确定本科人员轮换、值班、会诊、出诊等事宜。与手术室密切配合,共同搞好科室工作。10、审签本科药品、耗材的请领和报销,检查使用与保管情况。11、副主任协助主任负责相应的工作,在科主任长期外出时,经院长或主管副院长同意,负责科室全面工作。二、麻醉科巡回主任职责1、巡回主任由经过授权能熟练处理各种麻醉问题、临床经验丰富的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执业医师组成。2、负责每周星期一至星期天24小时二线工作。3、监管工作日各手术间麻醉是否按时开始,麻醉是否按规程实施,评估各手术间麻醉质量以保障患者安全。4、 负责指导处理当天发生的麻醉技术问题,重点指导青年医师的技术问题及疑难危重麻醉技术问题,指导协助突发事件的处理及危重病人的抢救。5、负责协调各手术间择期手术的临时调整及人员安排。6、负责协调急诊班(含夜班)工作安排及人员的临时调度。7、指导排班医师手术安排。8、负责管理复苏室、药品物品室工作质量及问题处理。9、负责副主任医师及以上的全院会诊。10、责任参照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规范的责任部分。三、麻醉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职责1、在科主任领导下,指导麻醉科医疗、教学、科研、技术培养、理论提高工作。2、参加和指导急、危、重、疑难病例抢救处理工作,担负特殊病例和疑难病例的会诊工作。3、指导本科主治医师、医师做好麻醉工作,组织疑难病例术前讨论,对手术准备和麻醉选择提出意见,必要时亲自参加麻醉操作。4、指导本科人员的业务学习和基本功的训练,学习运用国内外医学先进经验,吸取最新科研成就,根据本科情况应用于临床。5、担任教学、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6、副主任医师职责可参照主任医师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