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教案(2011).doc_第1页
八上教案(2011).doc_第2页
八上教案(2011).doc_第3页
八上教案(2011).doc_第4页
八上教案(201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巴东三峡教学目标:1. 积累字词,了解作者。2. 通读课文,掌握作者游踪顺序。3. 比较对三峡不同景物所描写的方法有何不同。4. 将本文与郦道元的三峡相对照,体会游记和一般记叙文的区别。5. 通过学习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本文采用多种方法描写景物的特点,了解游记的写法。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由郦道元的三峡导入。二、简介作者与三峡概况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边读边思考:1. 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来描绘三峡风光的?2. 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明确:本文是按时间顺序,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由宜昌到重庆逆流而上,游览三峡:首先经过西陵峡(第一段黄猫峡;第二段灯影峡,其间有黄陵庙;第三段崆岭峡,其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等处;第四段是米仓峡,出峡处有香溪)。船过秭归和巴东,进入巫峡。过巫山即入瞿塘峡。过瞿塘峡,到白帝城(有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最后船泊在夔府的江岸。四、细读课文,分析结构1. 听录音,理清文章结构,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思想感情。2. 讨论交流:本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明确:本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自然段):总述游三峡的感受:山水奇伟险恶,令人赞叹而恐怖。第二部分(29自然段):游三峡所见所闻(从东往西,逆流而上)黄猫峡:山高水急,不险不狭崆岭峡:牛肝马肺峡(山陡江窄),崆岭滩(险)米仓峡:出峡处有香溪,昭君村峰峦如聚西陵峡巫峡山水奇险美丽云雾变幻多姿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灯影峡;黄陵庙一带,风光秀丽三 峡第三部分(10自然段):游完三峡的心情:脱去危险的愉快,反衬三峡之险恶。五、小结:本文采用“移步换景”的方式,介绍三峡景物能抓住特色,详略得当。介绍西陵峡中的四段,山势之高低、水势之急缓各不相同,介绍时简明扼要,抓住了要领。记叙最有名的巫峡,则着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美丽,同时写闻名遐迩的巫山云雨。记叙瞿塘峡,不仅介绍了山势和水势,而且侧重记叙了两岸的人文景观,丰富了山川景物的文化内涵。作者就是通过记叙、描写三峡的雄伟奇丽的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1. 作者为我们介绍了哪些三峡美景?2. 学生分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精读赏析学生细读课文,讨论交流:1. 本文采用了多种手法描写景物,生动形象,请找出并加以分析。明确:如描写巫峡江水之险,运用排比句,连用四个“险”字,写出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 描写巫峡山的高峻,运用拟人法,“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围着你”,非常生动,将群山写活了。此外,用鸟“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烘托山峰的高峻。文中多处运用比喻,如“两旁的山,像刀剑削成似的”,言其峻峭;写巫山云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言其变幻多姿。文中还通过作者的心里描写、情绪的变化来表现三峡山水的险恶。如“两眼凝望着那些刀剑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的江水,只有赞叹,只有恐怖”表达了作者见到三峡时所产生的“惊异的情感”。随着山川形势的变化,作者的心情随之而变,有时惊惧紧张,有时则轻松舒畅。如游西陵峡的第二段时,由于此处山水风光秀美,“先前紧张的情绪,现在突然变得很轻松很悠闲了”。再如最后一段,写走完三峡,满船的人都感到一种“脱去危险”的愉快,显出了“一阵轻松”,“放下心来”,“舒舒服服”,这些心情的描写,也反衬出了三峡的险恶。2. 作者在描写三峡的景物时引用了一些诗、谚语、典故,并把它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请找出并分析一下这些诗、谚语、典故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柳也有花”,文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谚语及自己的即景诗句,收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韵味。此外,文中写香溪,引用昭君浣妆;写白帝城,引用刘皇叔托孤的故事,都是为了突出三峡的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使三峡风景更吸引人,更耐人寻味。三、比较阅读:将本文与郦道元的三峡相对照,想想游记与一般记叙文有什么区别?游记要将游览过程交代清楚(点明时间、地点,反映游踪),要写出景点的特色。四、拓展延伸现在正在建设三峡大坝,搜集有关资料,想象并描述大坝建成后三峡的景象。周庄水韵教学目标1、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积累文中精彩的词语。2、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3、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4、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培养学生爱我中华,爱我世界的精神。教学重点1、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2、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教学难点1、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2、学会贴切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教学方法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结合说说、议议等多种方法。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2、听录音,找出课文中的疑难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资料自行解答。木橹(l) 搅动(jio)斑斓(bn)(ln) 漾动(yng)彩绸(chu) 连缀(zhu) 仲春(zhng) 屋脊(j)覆盖(f) 目眩(xun) 屋檐(yn)渗出来(shn)谛听(d) 参差(cn)(c) 娴熟(xin) 轨迹(gu)剔透(t) 丝弦(xin) 勾勒(l)黑黝黝(yu)缤纷(bn) 隐匿(n) 璀璨(cu)(cn) 摇曳(y)3、词语积累迷离:指难辨兔的雌雄。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闪烁:光亮的样子。朦胧:不清楚,模糊。连缀:相接。仲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仲夏、仲秋、仲冬以此类推。丝竹:代指弦乐器。清澈剔透:形容水纯净透明,没有混杂的东西。张灯结彩: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勾勒:画出形象的轮廓。黑黝黝:形容黑的样子。隐匿:藏起来,不显露。凝重:聚集在一起,很浓。蔓延:不停地生长。三、合作探究1、朗读课文后,周庄在我们的“脑海”中是一个什么印象呢? 参考提示:充满诗情画意,如一曲悠长的乐曲,如一幅写意的画卷,如一杯醇香的美酒 “小桥流水人家”水给古老的旧镇带来了生命,带来了活力,增添了神采,增添了韵味2、作者向我们描述了旧镇周庄的哪几幅“水韵图画”?请找出其起止段落并用最美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周庄的“水韵”画面。采用“文字配画面,画面配文字”的方法。参考提示:由总写到分写,共两个部分四幅“水韵图画”。即(1)整体水韵图画(1段3段)。“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整体图(2)三次游历周庄时的不同水韵图画(4段6段)第一次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第二次冬天冰雪融化的周庄动感版画第三次春夜张灯结彩、五彩缤纷、星火辉映、水天一色的周庄七彩梦幻图3、结构探究全文共6段,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3段),走进周庄,包括小河泛舟与古镇风貌。第二部分(第46段),作者三次到周庄的所见所感。4、小结:文中写了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从不同的季节、时间,选择不同的景物,多角度描写,充分表现了周庄水乡的多姿多彩,动人心弦。写前两次到周庄,较简略,第三次到周庄为详写。三次游周庄留下的印象不尽相同。第一次时值“仲春”,“天下着小雨”,春雨蒙蒙,给作者留下的印象“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第二次游周庄是冬天,写小雪后的景色。古老的砖石与清新的白雪,黑白分明,鲜明对照,“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水墨画”与“版画”,虽同为画,但韵味不同。写第二次到周庄,不仅写了“令人目眩”的色彩,而且还写了积雪融化时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将水声描写得柔情绵绵,使周庄景物不仅有“色”,而且有“声”,更为动人。四、布置作业1、摘录课文中你最喜欢的精彩语句或语段。第二课时一、游记线索文章以作者三次游周庄为线索,随着时间转换,景色各异,三次游周庄时的所见及感受,也各不相同,这些不同也正反映了周庄随着时间悄无声息的变化,体现了周庄人民幸福快乐的生活。二、精读课文1、“我”前两次到周庄的情景和感受第一次 仲春 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第二次 冬天 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写第二次到周庄,不仅写了“令人目眩”的色彩,而且写了积雪融化时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将水声描写得柔情绵绵,使周庄景物不仅有“色”,而且有“声”,更为动人。2、默读第5自然段,并结合“思考与练习”第一题思考:作者第三次游周庄时,重点描写了在古镇尽头看到的节日夜景,他是按怎样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 作者写第三次夜游周庄水乡,以时间先后为序。空间顺序由岸上,写到水上,坐船夜游,描绘水中朦胧景色。再写小船经过拱桥,而至古镇尽头。然后写古镇节日夜空的礼花及河中的倒影,最后写古镇的欢呼,由“天上”写至“地上”。3、找画出最能表现周庄“水韵”的语句,与第四段比较,说一说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周庄水韵的。(完成“思考与练习二”)A张灯结彩盛大旅游节日的周庄总的印象:B坐船夜游,移步换景,进入周庄“梦境”:小结:如果说“第二次游历周庄”,写冬日白天的雪景,着重从滴水声、流水的声音方面来表现周庄之水声充满柔情,那么,“第三次游历周庄”,重点描写了在古镇尽头看到的节日夜景,写春夜河上所见到的七彩斑斓的礼花,着重从色彩方面来描写周庄水乡绚丽多姿。4、提问:文中除了写石桥、流水外,还花了不少笔墨描写了彩灯、花船及礼花,写一个古镇为什么要这样写?表现了古镇水乡在改革开放后充满了生机,反映了周庄人们的幸福生活,具有对外开放意识。5、描写景物方法多种多样。提问:前面春冬两次游周庄,作者差不多已经写完了周庄的(“桥”)和“水”,那么第三次游历周庄时,作者又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有什么作用?移步换景法。第三次游历周庄,精神和请调与上两次不同,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作者采用移步换景法“夜游节日梦境般的周庄”,除了写石桥、流水,更重要的还是抓住“水景”着墨,特别重点描写了在古镇尽头看到的节日夜景,花了不少笔墨描写了彩灯、花船及礼花。表现了古镇水乡在改革开放之后充满生机,反映了周庄人民的幸福欢乐生活且具有对外开放的意识。烘托渲染写景。文中还写了小船划到古镇的尽头时幽静暗淡的环境。衬托出镇上节日的礼花及倒映在水中七彩斑斓、摇曳生辉的光带,将节日周庄的夜景,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写听到从古镇四面八方传来惊喜的欢呼声渲染了周庄水乡节日欢乐的气氛。虚实结合,前后照应。第二次,第三次都写了“江南丝竹”声,但一个为虚写,一个为实写。6、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分析所表达的效果。例句略。作用:文中运用了不少生动而贴切的比喻,使所状之物活灵活现,如在眼前。三、主旨探究文章描述了三次去周庄的所见所感,表现了古镇水乡的勃勃生机及周庄人民的幸福欢乐生活。四、写作特点1、文章开头安排特写镜头,独具匠心。2、文中写景语言清新优美,抒情性强。如: “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则使用通感的手法,将听觉和视觉融合起来,很形象,仿佛水声的热闹伸手可及。而且,比喻与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将水声比喻成“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水声仿佛也有“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用“江南丝竹”和“万般柔情”表现水声的轻婉、柔媚、悠扬。这些清新可人的语言不仅将当时的景物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出来,同时也告诉我们作者对这些景色是多么喜爱,因为他的感情在这些抒情性的语言中已溢于言表。3、文中运用了不少生动而贴切的比喻,使所状之物活灵活现,如在眼前。五、布置作业。1、背诵“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 ,用人类的乐器永也无法模仿”一段文字。2、课后完成“思考练习四”:朗读附文江南,想想诗中描写的江南与课文描写的江南有什么不同。六、板书设计整体水韵图画(1段3段)。“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整体印象图三次游历周庄时的不同水韵图画(4段6段)第一次烟雨迷蒙的周庄水墨画第二次冰雪消融的周庄动感版画“水”(雪)之“色”黑白分明对比强烈的版画“水”之“声”如诉如泣神秘悠远的江南丝竹第三次水天一色的周庄七彩梦幻图周庄节日的夜景多姿多彩的光带 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的彩带节日夜晚的周庄似梦境,像神奇的童话七、教学反思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学目1、把握本文的情感线索及观察顺序,培养学生观察景物的能力。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生动描述的方法。3、学习本文生动的词语和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4、通过联系现实生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的描写,从中体会青海湖梦幻般的美。2、品析生动优美的语言,学习生动的词语和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语句,把握本文的情感线索。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简介青海湖三、作者简介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边读边思考:1、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来描绘青海湖风光的?明确:本文是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即在路上、在青海湖、离开。2、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赏青海湖的。明确:相关语句观赏顺序青海湖到了,到达青海湖我的眼前,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观赏草滩在着绿色和黄色的背后,又衔接着一派无边无际的蓝色的湖水观赏湖水再顺眼望去,在水天相连的地方,是一道尚未退却的乌云观赏乌云再往上,就是那雨后所特有的万里晴空了。观赏万里晴空这淡蓝色的苍穹一直伸展到我的身后草滩上伫立着连绵起伏的深褐色的山峦。观赏草滩与山峦阳光越来越明媚,那蓝色的镜面上摇摇曳曳倒映出三五个鸟湖岛的轮廓观赏鸟岛我们沿着绿色的草滩,沿着蓝色的湖畔,继续赶路了。观赏结束作者是站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观赏青海湖的美景,这种观察方法就是“定点观察”方法:由近及远,由上至下,言之有序。五、细读课文,分析结构1、齐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思想感情。2、讨论交流:(1)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每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2)文中从哪几个部分具体描写了青海湖?(3)如何理解题目中的“梦幻”二字?明确:(1)本文按游前、游中、游后自然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4段),写去青海湖。第二部分(第511段),领略青海湖的美。第三部分(第12段),离开青海湖。结构图表如下:梦幻的湖带着憧憬的梦幻到达青海湖青海湖梦幻般的境界梦一般的景色湖水蓝环境美传说奇物产丰担心梦幻般的境界遭到破坏(2)文中从下列几个方面来具体描写青海湖的美丽、富饶、可爱。青海湖美在:A、湖水蓝得醉人;B、环境氛围清新幽静;C、神话传说神奇迷人;D、鸟岛神奇鱼类丰富。(3)梦幻是神奇美丽的,而青海湖的醉人之美,就如同梦境般奇妙。所以文题中用梦幻般来形容青海湖,虽虚犹实,是读者感受到青海湖诱人的魅力。作者以美妙的梦境来烘托现实,表现出青海湖的幽美可爱。因而“梦幻”是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是暗线。六、品读赏析,揣摩语言1、读美文:请学生从文中选择最喜欢的、认为描写得最好的语段,大声地、动情地朗读,并揣摩语句好在哪里?(用了哪个词或哪种修辞手法,达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学生活动:学生自由朗读、体会。2、品美点:哪位同学愿意把你欣赏到的美与大家共同分享?学生活动:(班内交流)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好在哪里。示例:1)“我的眼前,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草滩上生长着黄灿灿的油菜花,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又衔接着一派无边无际的蓝色湖水。”句中运用叠词“绿茵茵”“黄灿灿”,突出了草滩黄绿相间,色彩艳丽,引人注目,而且表现出青海湖畔一片充满蓬勃生机的景象。2)“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像是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又像是白种人的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句中连续运用比喻写出了湖水的特点,生动贴切。用“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来比喻涟漪,突出了它柔软顺滑、透明洁净的特点;用“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来比喻涟漪,写出了湖水富有动感、蓝得发亮的特点。同时运用叠词“水灵灵”写出了水面波动的情景,“蓝晶晶”恰当表现了湖水蓝得发亮的特点,使湖水显得更娇美可爱。3)“那晶莹的雨珠隐隐约约地闪露在草丛中、花瓣里、湖面上,以及山峦顶端和空气的分子之间,轻轻地吸一口空气,甜丝丝的,凉爽爽的。”运用排比写出了雨后的青海湖到处都是清新的空气。句中运用叠词“甜丝丝”“凉爽爽”既摹写出了空气的性状,又表现出了作者心情舒畅,心旷神怡的心理感受。4)“据说,到了盛夏时节,一群群、一层层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浮游着,金灿灿,红艳艳,美极了。”句中“一群群”“一层层”写出了鱼儿之多;“金灿灿”“红艳艳”描绘出鱼的色彩鲜艳灿烂,光彩夺目。5)“在水天相连的地方,是一道尚未退却的乌云,它翻滚着,好似奔腾的骏马。”运用比喻,以“奔腾的骏马”比喻乌云,生动地表现出了乌云的动态美。6)“而那湖水的蓝,又是蓝得多么醉人啊!它蓝似海洋,可比海洋要蓝得纯正;它蓝似天空,可比天空要蓝得深沉。”将湖水的蓝与“海洋”“天空”的蓝作对比,突出了湖水蓝得纯正、深沉。7)“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运用排比写出了湖水的特点:纯净、深湛、温柔恬雅。七、写作特色1、课文前后呼应,结构紧密。2、语言优美柔和,含蓄深远,善用叠词。八、拓展延伸 作者希望青海湖为更多的游人所赏识,但又担心美丽的青海湖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想一想:有什么措施既可以开发旅游资源,发展经济,又不破坏环境。九、板书设计4、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梦幻的湖带着憧憬的梦幻到达青海湖青海湖梦幻般的境界梦一般的景色湖水蓝环境美传说奇物产丰担心梦幻般的境界遭到破坏十、课后反思 走进纽约教学目标1、学习和掌握节奏急促的语言和句式变换的作用。2、学习和掌握写景的顺序和方法(用不同的视角全方位、立体反映描写对象)。3、学习和掌握修辞方法的运用。4、引导学生思考在现代物质文明的挑战下如何固守传统的问题教学重点:把握本文“移步换景”的写法,独特的语言风格,以及修辞方法、句式变换的运用。教学难点: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体会文中反映出来的作者在纽约生活的心理状态。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边读边思考: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描绘纽约的?要求学生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明确:看纽约,观察视角有平视、俯视和仰视。人走在阴森森的峡谷之中(仰视) 俯首望去(俯视) 环顾四周(平视)-立体反映描写对象。三、细读课文,进行分析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章反映出来的节奏和思想情感。思考并以四人为小组进行讨论:1、描写景物,哪些段落用了静态描写?哪些段落用了动态描写?试把相关语句勾画出来,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填写下表, 让学生掌握描写景物的不同方法。段落描写对象原句静或动这样写的好处1高楼大厦人走在阴森森的峡谷之中静勾勒出纽约景物的轮廓,让读者比较完整清晰地看到客观景物实况2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上俯首望去静5夜景不知什么时候,暮色已从纽约的每个墙角每棵树后钻出静2飓风万里长风无法站稳动风力之大,大厦之高4交通乘电梯按摩动将事物写活,充分反映出纽约充满活力和快速的生活节奏2、看下列短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顾客的嘈杂。黑人的鼓声。警车和救护车的尖叫”表现出纽约喧嚣嘈杂。(2)、“路。直线。交叉线。弧线。拱起的线。隐没的线。圆圈。有重叠的线,甚至,缠在一起的线。”表现出纽约的道路纵横交错,交通十分发达。几字一顿,语言简洁,节奏急促,铿锵有力,气势激越、昂奋,恰当地反映出纽约充满活力和快速的生活节奏。3、读下列叠词、叠句、排比句,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l)“好象全球五大洲将近二百多个国家的一切山、一切丘、一切岭、一切峰峦,都一齐汇拢到这儿来了!”(2)“左看是沟壑,右看是沟壑,目光前移后移后移沟壑,仍然是沟壑,沟壑,沟壑。”明确:加强了气势和力量。这样的语气,汪洋恣肆,充分表现出纽约高楼大厦耸立如群的雄伟场面。气势迫促,令读者有透不过气来之感。4、找出文中使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句子,互相讨论,分析其作用。明确:比喻手法,如:(1)“它们是一片蒿草,而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是三棵擎天的椰子树。它们是一堆玩具,而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是三只啃食月中桂叶的长颈鹿。”形象生动地突出了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的高峻。(2)“万里长风如透明的长天巨龙,正以七八十里的时速掠过,龙爪和龙鳞,碰撞着、撕扯着每个人的衣裳和头发,使每个人都狼狈得如同龙的掌中玩物,无法站稳。”这些比喻句,极力表现了纽约高处风速之快,风力之大。夸张手法,如:“登上了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有如越过雪线,登上了珠穆朗玛峰。虽不见白雪皑皑,气温却骤降,寒气砭骨。”5、从下列句子中,揣摩一下作者的思想感情。(1)“我知道我不属于纽约。我的家乡在地球的那一边。我出生在北中国的一个飘荡着最美的民歌的地方。那是一片被老镢头和暴风雨剥夺得缺少生命之色缺少植被的黄土高原。”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身在异邦,虽然处在繁华的大都市,但依然时时心向祖国,心系落后、封闭的家乡,希望她能早日繁荣富强。(2)“啊,纽约,这就是纽约!面队它的奇崛、伟岸和生命力勃发的现代文明,我必须调整我的乡野放羊人一般的呼吸和脚步。”作者看到纽约的“奇崛、伟岸和生命力勃发的现代文明”,深感必须调整脚步,学习其先进之处,力争赶上。四、小结作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纽约充满勃勃生机。同时文中也反映了纽约的另一方面: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大。褒中有贬。五、拓展延伸你能不能也找出一篇文章,在写繁华的同时,和常人不一样,采用新奇的构思?六、板书设计走进纽约看纽约: 世界首屈一指的大都市 华尔街: 大名冲天,全是沟壑 帝国大厦 如越过雪线 气温骤降 市贸中心: 寒气砭骨作者心态:我不属于纽约 调整脚步 纽约交通:直线、交叉线、弧线、拱起的线立交桥:五彩莲花纽约人:拼命三郎、争分夺秒口语交际模拟旅游咨询 【课题】模拟旅游咨询。在班上召开一次旅游咨询会,介绍本地(新化县内)的旅游景点及旅游注意事项。【要求】1游客提问要简洁明确。2旅行社咨询员回答要有针对性。3游客要对旅行社咨询员的回答给予评价。【时间】1课时【课前准备】每个学生都要做好扮演两种角色的准备。作为游客,要清楚自己想要了解些什么,以便在咨询会上提问;作为咨询员,要清楚自己需要准备哪些材料,以便在咨询会上应答。【活动过程与安排】1将全班同学分成两组。甲组扮演旅行社咨询员;乙组扮演前往旅行社咨询的游客。2旅行社咨询员收集有关资料,了解旅游景点的情况。3游客向旅行社咨询员咨询,咨询员力求给游客以满意的答复。附:本地主要旅游景点:丹霞山、南华寺、南岭、梅关、珠玑古巷等怎样写游记?好的游记将被大家一辈子记住。现在,节假日多了,人们外出旅游观光的机会也多了,不少同学在父母的带领下,曾游览过一处或几处令人难忘的地方。有些同学很想记下自己游览时的所见所感,让大家分享自己美好的感受。那么,怎样写游记呢?一、按游览的顺序写。我们在参观或游览一个地方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移而进行的,因此,我们必须以游览为线索,由先而后依次记述游览过程中所见到的景物,这样,读者才会对你游览的地方有一个清晰的、全面的印象。二、写出景物的特点。大自然的景物各不相同,都有自身的特点,我们要认真回味游览时的所见所感,选取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或最有特色的景物,作具体地描写,并对重点部分进行生动细致地刻画,运用联想,采用比喻、拟人等方法,将景物的特点写出来,使景物形象逼真,让读者宛如亲眼所见一般。三、分清主次详略。我们在写游记时,面对繁多而又千姿百态的景点,美丽而又令人回味的山水,写什么好呢?这都必须根据文章的中心确定主次详略,把最具代表性的、最使自己激动、最令自己难忘的景物,当作主要内容,进行详细描述,如景物怎样美、怎样奇,你和游人怎样感叹,你凝望着什么,展开怎样的想象等;次要景物可略写或不写,这样重点就突出,游记也就生动了。四、融入真情实感。在描写景物的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进文章的字里行间,做到既有所见所闻,又有所思所感,这样可以丰富文章内涵,深化习作主题,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如果你注意了以上几点,那么,你一定会写出成功的游记。综合性学习: 旅游资源调查一活动目标1感受各地山川景物之美,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2培养搜集、筛选、分析信息的能力和口语交际的能力;3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4激发对祖国、家乡的热爱。二活动重点1通过实地考察取得旅游资料;2综合整理资料,设计旅游开发方案。三活动设想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领略了巴东三峡的雄奇秀丽,感悟了“中国第一水乡”的周庄水韵,饱览了青海湖如梦如幻的美境,甚至让我们的视野“走出国门”,体验了一把纽约的勃勃生机在你的家乡有尚未开发的山川湖泊或名胜古迹吗?有成片的森林果园可以让游人去观赏吗?有独特的风土人情可以吸引游客吗?已有的旅游景点,还有进一步开发的余地吗?那么,你是一位生活的有心人吗?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的眼睛吗?“百步之内,必有芳草。”就让我们背上行囊,对本地的旅游资源进行一次实地调查。通过这次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各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激发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之情。让学生亲身实践,实地考察,提高分析、鉴别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意识,感受精神劳动的艰辛与创造成果的喜悦。四活动准备1确定总策划,分组并确定组员和负责人。2确定旅游景点考察方向(已开发和未开发的)。3组建评委。4教师指导:a.明确活动目标和活动要求。b.进行活动内容的技术性指导。c.对总策划和小组负责人进行培训。五活动过程总策划提交活动计划布置各组组员任务,明确分工,各司其职通过各种渠道,查询相关资料1向家长及老年人了解本地自然和人文情况,并作好记录。2查阅地方志之类的书籍,寻找尚未开发的旅游资源线索。3向当地的旅游局等相关旅游管理部门了解本地旅游资源开发情况。将调查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可以从风景点的地貌状况、历史文迹、丰富资源等几方面进行分类整理)。设计具有可行性的旅游开发方案。对已有的旅游景点,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建议。(由于本次活动涉及的学科知识较广,活动中应充分注意语文与地理、历史等学科的整合。)六活动小结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得票数比第二名多34票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基本特点2、掌握新闻的的写作方法,练习写新闻3、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重点:1、学习这篇新闻的语言特点2、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教学难点:掌握新闻的写作方法,练习写新闻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关于新闻1、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的概念。广义的新闻是泛指报刊广播电视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社论、典型报告。狭义的新闻是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亲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消息”本篇文章属于这种。2、新闻的特点(要求):用事实说话、篇幅短小、语言精练,具有真实性、针对性、时效性。3、新闻的结构:标题(有时也有副标题)、导语(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主体(消息的躯干,用充足的事实对导语内容作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结语(有时省略或暗含在主体之中)。(前三个是一则消息不可缺少的部分)。4、消息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与记叙文的六要素相同) 三、整体感知用三分钟默读课文,并思考几个问题:1、北京是在何时何地什么会议上赢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的?她有哪几个竞争对手?2、各方对北京申奥成功有什么反应?3、熟悉字词:1、风度翩翩_pin_ 2、淘汰_ti_3、矜持_jn_ 4、流淌_tng_5、噙住_qn_ 6、湿润_rn_7、水泄不通_xi_四、分析课文1、齐读课文,熟悉内容.2、按课文的结构,分析课文的内容.标题、1、文章标题分正副标题,正标题有什么作用?“喜”字有何作用?这个消息的正标题概括报导了这篇消息的中心事件。一个”喜”字贯穿了全文。一个“喜”字,道出了全国人民为申奥成功的无限喜悦和激动之情。2、分析副标题有何作用?用具体数字,真实、准确、具体的标明了中国得票之多,为此我们中国人民感到无比的自豪。导语1、导语则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你认为文章哪些部分是属于导语?第1、2自然段:消息的导语。2、“华社莫斯科7月13日电”是导语中的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电头,交代了这个消息是是新华社在莫斯科发电的,说明是真实的。“7月13日电”交代了消息迅速及时的特点,同时也蕴含了新华社记者向全国人民报告这一喜讯时的抑制不住的兴奋心情3、一般的导语用极简练的文字,概括消息的主要事实或揭示主题,而这篇文章的导语在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吗?消息的导语以抒情的笔法开篇,“所有”、“都”、“尽情”等词汇的使用表达了中国人申奥成功后无比喜悦、万分激动的心情。通过中国代表团成员的“矜持”的态度、“流淌”的热泪与国际奥委会萨马兰奇先生“平稳”的语调形成的鲜明对比表达了中国人民申办奥运会的热切期望,也表明中国人民终于可以以一个强者的姿态,登上世界舞台。4、 第2段中,报道了奥委会在第二轮投票中各参与国所得的票数,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用确切的数字证明北京得票最多,超出总票数的一半,居首位,从而看到中国申奥的优势,说明中国申奥成功是众望所归,由此也进一步看出中国在世界的威望之高。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新闻的特点、结构二、分析课文:学生朗读,找出文章的主体部分(310自然段),分析主体部分.主体部分紧承导语,扣住整则消息的中心,用充足的材料、典型的事例展开导语之中已经点明的新闻事实,这是导语内容的具体化表述。1、主体部分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呢?第一个内容:说明中国政府的态度(第3自然段)第二个内容:报道两轮投票的情况(4、5自然段)第三个内容:报道中国人民及国际体育界人士的反应(610自然段)2、中国政府的态度是怎样的?中国政府将信守在北京的陈述报告中所作出的承诺,并将尽一切努力帮助北京实现其承诺。3、第4、5段用具体数字报道了两轮投票的情况,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4、中国人民及国际体育界人士的反应表明了什么?何振梁委员的话充分说明北京申办奥运会主办权的成功是伟大祖国改革开放成功的必然结果和有力证明。韩国和瑞士体育界人士的话,表明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赞誉和肯定。这不仅仅是体育界的成功,更说明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对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共同发展做出的贡献越来越大。尤其是,中国运动员在近几届奥运会上的出色表现和优异的成绩,也表明中国已经成为奥运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古老而充满生机的中华文明日益引起全世界人民的向往与关注。刘淇市长的话,表达了中国申奥成功后的喜悦心情与民族自豪感,同时也表达了办好2008年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的决心。郎平的话,表明曾经是体育健儿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也表达了他们喜悦、激动的心情。结尾第11自然段三、写作特色1、简洁明了、内容丰富作为新闻除了要有实效性,还应具备语言简洁明了的特点,使读者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丰富的信息,这是本文一大行文特色。本文字里行间包含了丰富的情感,既写出了申奥成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中国人无比自豪的民族感情。如“该轮到北京办奥运会了!”的一个“该”字带出了多少感慨!这里有经历了1992年申奥失败的痛苦历程的遗憾,也有经过艰辛的努力和漫长的期待终于梦想成真的喜悦;有作为中国人的无比自豪,更有北京一定能够办好奥运会的自信。2、 善于抓住典型细节这也是这篇报道写得引人入胜的原因之一。如何振梁委员只有用“默默的拥抱”来感谢支持北京、支持中国的朋友们这一细节,既写出了风度翩翩的何振梁以出色的魅力与艰辛的不懈努力为祖国赢得申办奥运的成功时的百感交集,也写出了在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中国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认可与尊重。如写到刘淇市长在签订完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合同后对记者说,他“刚才签字的钢笔无比珍贵,他要永远保存下去”,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了他十分珍视中国人民为支持奥林匹克运动和促进世界和平、进步所做的努力,十分珍视世界各国人民在奥林匹克旗帜下的友好合作关系,也说明了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不论对中国,还是对奥林匹克运动都具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四、作业写一篇有关学校的新闻(字数不限,要求符合新闻的基本要求)写作指导新闻写作要根据下列的要求去写:1、标题:消息的“眼睛”,力求准确、鲜明、生动、简洁、形式多样。 2、导语:要以精练的语言概括事实或消息的中心,要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3、主体:足够的材料,典型的事例。4、背景材料或结语,必要的时候可以加上。 5、注意事项:内容要真实,材料要翔实,数据要准确,文字要简明。 五、板书设计别了,不列颠尼亚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和通讯的异同。2、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学习本文用词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3、了解本文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写作特点。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激发民族自信。教学重点:1、了解新闻和通讯的异同。2、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教学难点:1、了解新闻和通讯的异同。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方法:自主 合作 交流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简介文题与体裁本文是一篇通讯,广义上是新闻的一种,也是报刊常采用的基本体裁之一,最常见的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通讯除具有新闻性之外,还具有形象性。它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绘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三、复习新闻知识 1、什么是新闻(消息)?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群众关心的重要事实的报道。 2、构成新闻的要素是什么? 五个“”和一个“”即:1、when:何时 2、 where:何地 3、who:何人 4、 what:何事 5、 why:何因6、how:何果 3、消息的特点: 真:消息的事实必须真实。短:消息要求短。快:时效性。活:消息要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强:消息的强是指思想性和指导性要强。 4、消息的结构 标题(正标、副标题) 2导语 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开头的一两句话,一般称为导语。3主体 主体是导语之后,构成消息内容的主要部分。4背景 一般说,背景材料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它无固定的位置,但通常安排在主体之中,有时也可成为消息的主要材料。(课文中就有不少背景材料。) 5结尾 消息要把事实写得完整,逻辑严密,结尾需得向亮、有力,发人深思,给人启迪。四、生字词旗帜(qzh)掩映(ynyng)瞩目(zhm) 展拓(zhn tu)冉冉升起(rn rn) 凝重(nng)五、分析课文 1、 说说你如何理解标题? 本文活用毛泽东主席在1949年写的别了,司徒雷登此题。 以英国皇家油轮“不列颠尼亚”号象征英国在香港的统治。 “别了”,用委婉中略含嘲讽的口气,表明这之中统治的结束。 、将文中表示时间的句子画出来,看看这篇通讯是从什么角度,按什么顺序把“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记录下来的?时间 地点 主要事件 1997年6月30日 下午4点30分 港督府 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降下旗杆 下午4点40分 港督府 彭定康乘车最后一次离开港督府 下午6点15分 距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的广场 举行“告别仪式”,查尔斯宣读女王赠言 下午7点45分 “威尔士亲王”军营旁 举行第二次降旗仪式 最后一分钟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现场 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 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现场 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 1997年7月1日零点40分 中国南海 查尔斯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不列颠尼亚”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3、 文章按时间顺序特写了哪几个场景? 场景一:下午4点30分,末任港督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场景二:下午6点15分在添马舰 军营东面的广场 举行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场景三:子夜时分举行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中国国旗升起;场景四:零点40分查尔斯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离开香港;这篇特写在报道新闻的事实时,还适当地运用了一些背景材料。请找出来并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 4、7、11段介绍了一些背景材料,这样一来,将历史与现实用镜头方式交错出现,不仅画面很强,且突出了英国对香港156年统治的终结。历史的回顾更强化了永不再来的意味。 5、 把这篇通讯改写成一篇新闻,你省略了哪些语言?体会一下这些语言的好处。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广场上灯光渐暗”“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等描述性的语言使描述对象生动、形象、可感。“末任港督官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代表女王统治5年的彭定康登上了带有皇家标致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港督府”,“将于1997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交待告别的细节,事情的因果、始末交待的具体清楚。 “蒙蒙细雨中”,“雨越下越大”是天气状况的实写,但两处用笔,写出过程,对仪式的气氛起到了烘托的作用;“面色凝重”,是对港督彭定康表情的描写,但在这里交代,对“告别”的仪式的氛围起了点染的作用。 6、这篇别具特色的报道体现出较高的政策把握水平和驾驭文字的能力。在有关香港回归的报道中,可以说英方撤离报道的难度最大。既不能只写中方,又要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情况;既不能对英方讽刺挖苦,又要突出殖民统治结束的象征意义。你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体会作者的苦心? 如课文中“最后”一次的多次出现,强调英国对香港长达150多年的统治终于结束了,中华民族百手来的耻辱被洗雪,中国人民终于可以在自己的国土上行使主权,扬眉吐气了。 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日落仪式”的背景一是“泊在港湾中的不列颠尼亚号,一是紫荆花图案作为英国告别仪式的背景,标志着英国对中港150年来的殖民统治结束和香港自治的新的历史阶段的开始。 全文最后一句语言庄重而含蓄,有深刻含义。“从海上来”指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强占了中国的领土,开始殖民统治。“从海上去”指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 7、结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