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 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九年级化学 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九年级化学 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九年级化学 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4页
九年级化学 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教案)课题1燃烧和灭火目的要求: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因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3: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并使学生逐步了解内因和外因之间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和品质,同时有意渗透防火意识的培养。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教学过程:教材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着重于描述燃烧的概念、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第二部分着重描述爆炸,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引入】在研究氧气的化学性质时,我们知道许多物质可以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在本节中,我们将学习燃烧、燃烧的条件、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提问】生活中有许多燃烧现象,你能根据这些现象列举一些使物质燃烧的方法吗?【回答】用火柴、打火机、烟火、炉火等火源将纸、煤、酒精灯等引燃,用电子打火点烟、钻木取火等物质燃烧的共同特征和反应实质。待征发光、发热实质剧烈的氧化反应【演示】在烧杯中放入半杯80左右的热水,在烧杯上放一块薄铜片,在铜片的两端分别放一小粒白磷和一小堆红磷,过一会儿后白磷燃烧起来而红磷不燃烧。【提问】通过对上述实验进行分析,可燃物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够燃烧?【演示】在玻璃棒的下端、中部、上部三处各系上一小块白磷,把玻璃棒插到盛有80热水的烧杯里,使下端的白磷浸没在热水中,中部的白磷悬于水面处,上部的白磷露在烧杯外,结果只有水面处的白磷燃起来了。 【分析】水面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温度都达到了着火点,不同的是水面上的白磷与空气接触了而水中的没有,这就说明物质必须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水面上的白磷与烧杯外的白磷同在空气中,而烧杯外的白磷下面没有热水,其温度未达到着火点,说明物质要燃烧还得使其温度达到着火点。 燃烧: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小结】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可燃物(2)要与氧气接触。(3)可燃物要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设问】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若缺少一个就不能燃烧。当发生了火灾时,应如何灭火呢?【讲解】灭火的原理是由燃烧的条件决定的,即破坏燃烧的条件之一,就可以灭火。可见,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同一问题,两者不是相互割裂的。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原理一: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原理二:将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讨论】1实验室如何熄灭酒精灯?它应用了什么原理?2木头着火时,通常泼水可以熄灭,为什么?3. 请联系实际,列举一些常用的灭火方法,并分别说说它们的灭火的原理。泡沫灭火器的原理装置和药品如图A所示,将图A中两种溶液混合时如图B所示。可看到有液体和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从吸滤瓶的侧管喷射出来。当把吸滤瓶底部朝上倒转过来以后,吸滤瓶中的饱和的碳酸钠溶液与小试管中的浓盐酸混合,立即发生化学反应: Na2CO32HCI2NaClH2OCO2由于反应后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吸滤瓶中气体压强突然增大,从而使吸滤瓶中的液体随二氧化碳气体从吸滤瓶的侧管处喷射出来。需要说明的是,在常用的泡沫灭火器里,用硫酸铝溶液来代替浓盐酸,并用碳酸氢钠溶液来代替碳酸钠溶液。为了发生大量泡沫,常放入用甘草或皂角等作原料制取的液体为发泡剂。灭火器之一一般指装有灭火剂的消防器材。常用的灭火剂为二氧化碳或能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因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又比空气重,能够覆盖在燃着的物体表面,隔绝空气,使火熄灭。常见的灭火器有: 泡沫灭火器灭火器内分别装有硫酸铝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使用时将灭火器倒置,两种溶液混合发生下列比学反应。 Al2(SO4)36NaHCO3 = 2Al(OH)33Na2SO46CO2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带着泡沫喷到燃烧物表面,达到灭火的目的。泡沫是用甘草或皂角制取的液体产生的。但是,因为泡沫中含有水分,不宜用于扑救遇水发生燃烧或爆炸的物质(如钾、钠、电石等);对于电器火灾,要在切断电源后才能使用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灭火器内装有碳酸氢钠固体和二氧化碳压缩气体,并有防潮剂和增润剂。使用时打开拉环,压缩气体即可把干粉喷出,干粉盖住燃烧的火焰,并受热分解放出二氧化碳气体,使火熄灭。2NaHCO3Na2CO3CO2H2O二氧化碳灭火器直接将液态二氧化碳装入特制的钢瓶里,使用时打开阀门,二氧化碳迅速气化喷出灭火。泡沫灭火适用于一般物质引起的火灾;干粉灭火器和二氧化碳灭火器和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液体物质、电器、电石等引起的火灾。除此之外,还有四氯化碳灭火器等。灭火器应放在合适的固定位置,由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检查完好情况,以防万一,灭火器一经开启使用,必须重新更换或补充灭火剂。灭火器之二一种手提式或移动式消防装置。灭火时,把它的冷却液直接喷洒在燃烧着的物体上,使氧气同火焰隔离开或终止火焰的化学反应,从而熄灭火苗。常用的喷剂有水及二氧化碳。水有两种作用:1在转变成蒸气的过程中吸收热量;2水蒸气排除了火焰周围的空气。二氧化碳的作用是隔离开氧气与火焰的接触。二氧化碳是一种普遍的喷剂。打开液化二氧化碳的盖,二氧化碳立即向外喷射,这种灭火方法代替了原来的苏打 酸灭火法。(即将硫酸与碳酸氢钠混合而生成二氧化碳的方法)。 根据燃烧材料的性质把火分类:A级火包括木材,纸张及类似的物质;B级火包括可燃液体,如油脂和油漆稀料;C级火包括电气起火;D级火包括高活性金属,如钠和镁。水最适用熄灭A级火,而且也是最适用的消除剂。适用于A级火、B级火和C级火的灭火剂有二氧化碳、卤代碳氢化合物(如海龙)或干化学药品(如碳酸氢钠或磷酸二氢铵)。D组火通常采用干化学药品灭火。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引入】大家知道,同是一种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燃烧的现象也不相同。如碳、硫、磷等在氧气中燃烧就要比在空气中剧烈;在同一条件下,有些物质能平静燃烧,有些物质则急剧燃烧,甚至会发生爆炸。为什么同是燃烧,但现象会出现如此的差异呢?燃烧的特殊现象爆炸【演示】1碳、硫等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2面粉在可吹气的纸桶中点燃。【讲解】通过上述实验我们看到:1氧气的含量不同,可燃物燃烧的激烈程度是不同的。2由于可燃物与空气充分混合,经点燃在一定空间内急剧燃烧,生成的气体受热急剧膨胀即引起爆炸。所以在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的一些车间都写有严禁烟火的警告,就是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到明火,就会有爆炸的危险。 【引入】外界条件的变化对燃烧的现象也有影响,总的来说就是【板书】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在一定空间内急剧燃烧,并有气体生成,可以引发爆炸。 课题2 燃料和热量目的要求:1:知道化学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起着重要的作用,了解化学燃料的不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节约使用和综合利用化学燃料的重要性。2:了解石油炼制出的重要产品及其用途。3: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重点:化学燃料、合理开采和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难点:几种重要的化学燃料。教学过程:化学科学的发展,增进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某些化学现象可能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复习引入:在上节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的历史,燃料与我们的生活及发展有密切的关系。那么,燃烧所用的燃料有哪些呢? 提问学生:你知道的燃料有哪些? 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回答了很多自己熟悉的燃料,其中有很多就是我们本课要重点学习的化石燃料。 讲授新课:一、化石燃料教师提问,学生看书回答化石燃料的种类、形成过程、特点(不可再生)1、煤和石油:活动探究:完成书P132 活动形式:小组讨论,分组汇报。部分问题需预先布置学生准备资料,在课堂上交流。活动结束前需对相关问题总结归纳。2、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甲烷作为一种简单的有机物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但学生却未必注意到它的存在、它在生活中所起的重大作用,更难与化学联系在一起。因此经过提示,极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甲烷的广泛存在,使学生容易收集到相关资料,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你知道什么是有机物吗?你能举出有机物的例子吗?【分组实验】1、面粉是否溶于水;2、食盐水和酒精溶液是否导电;3、点燃一团毛线,观察现象;4、加热蔗糖。【讨论】面粉、酒精、毛线、蔗糖均是含碳的化合物,我们将其称为有机化合物。通过实验,你能总结出有机物的哪些特性?【家庭小实验】1、想一想:你的衣服、头发、你吃的水果、蔬菜溶于水吗?所有这些物质都是有机物,这说明大多数有机物有什么特性?你能在课堂上用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吗?2、酒精灯内燃烧的是什么?你想试验它的导电性吗?(老师有装置,你可以来试一试)比较酒精和无机物食盐的水溶液的导电性。酒精也是有机物,这个实验说明大多数有机物有什么特性?3、点燃一张纸,观察现象,纸也是有机物,说明大多数有机物有什么特性?4、妈妈在做拔丝地瓜时,你观察过蔗糖的熔化过程吗?如果温度太高会怎样?这说明大多数有机物有什么特性?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有机物的奇妙功效?讲给大家听好吗?总结一篇关于有机物的文章,要求包括有机物的概念、有机物的特性、有机物的奇闻轶事。将以上的家庭小实验带进课堂,更能增加说服力。限时5分钟。要求汇报时脱稿、自然。最后出一道有关有机物的习题,测评一下同学们的掌握情况。【小结】含碳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如蔗糖、淀粉、塑料、油脂等。不含碳的化合物叫做无机化合物,简称无机物。如氯酸钾、高锰酸钾、水等。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其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因此属于无机物。有机物的物质种类占物质种类的80%以上,是生命产生、存在、发展的不可缺少的一类物质。大多数有机物一般具有难溶于水,不易导电,易燃烧,熔点低,易分解等特性。你能将这些性质与上面的家庭小实验对号入座吗?激烈的足球比赛中,常常可以看到运动员受伤倒在地上打滚,医生跑过去,用药水对准球员的伤口喷射,不用多久,运动员便马上站起来奔跑了。医生用的是什么妙药,能够这样迅速地治疗伤痛?这是球场?quot;化学大夫的功劳,它的名称叫氯乙烷,是一种在常温下呈气体的有机物,负伤的皮肤在氯乙烷的作用下像被冷冻了一样,暂时失去感觉,痛感也消失了。【过渡】有机物的种类远超过无机物,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要想更好地利用它,需要了解它,让我们由最简单入手-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二、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思考回忆】通过你收集的资料、了解的信息,你看到的甲烷是什么样的物质。通过阅读教材,查询资料,你知道甲烷有哪些存在形式吗?甲烷的俗名有哪些?甲烷俗称沼气,是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主要由植物残体分解而成的。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的重要燃料,我国是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甲烷的性质:1、物理性质: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2、可燃性:点燃前要先验纯。以上内容你能以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为题总结成一个文字、图象结合的报告吗?(有关图片老师的计算机中有一些资料,可做参考)限时7分钟,给大家汇报的时候要求脱稿,自然。最后设计一道与你的主题有关的习题,对大家的掌握情况做测评。【过渡】甲烷作为有机物,其中一定含有碳元素,为了探究有机物的元素组成,我们由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的组成入手。【自主学习】你知道甲烷的元素组成吗?通过所学的有关甲烷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学反应实质)你能设计一个证明甲烷组成的实验吗?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完成。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有关实验用品老师给予提供。【引发探究】甲烷中是否有氧元素的探究:根据化学反应的本质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元素的质量也不变,由此你是否可以探究出甲烷中是否含氧元素的方法。扩展资料甲烷的发现与使用甲烷有丰富的天然来源。它大量存在开采石油的天然气及煤矿中。植物在水中或潮湿处腐烂也产生它,所以甲烷又名沼气。因此,人们很早就发现了它。公元前1066-公元前771年,我国西周年代写成的算卦占卜的书周易中,在谈到一些自然界发生的现象时说:“象曰:泽中有火。”这里的“泽”就是沼泽。“火井”是我国古代人们给天然气井的形象命名。根据现已发现的文字记载,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北起长城内外,南到云贵高原,西至玉门关外,东临黄海之滨和台湾省,古代都曾发现过天然气,有的地方早在2000年前就钻凿了天然气井。18世纪的欧洲科学家们发现了甲烷后,科学地研究了它。发明电池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A.Volta,17451827),在1776年11月14日、21日、26日和12月8日写给他的友人的信中,叙述了发现甲烷的经过。他在意大利北部科摩(Como)湖的淤泥中收集到一种气体,是用木棒搅动淤泥,让冒出的气泡通入倒转过来并充满水的瓶中。他点燃了这一气体火焰呈青蓝色,燃烧较慢,需要10-12倍体积的空气才会燃烧爆炸,不同于可燃性空气(氢气)的燃烧。提出原子论的英国化学家道尔顿也和伏打一样收集了沼气,并进行了研究。1790年英国医生奥斯汀发表燃烧甲烷和氢气的报告。他测定了甲烷比氢气重。而且氢气燃烧生成水,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他确定甲烷是碳和氢的化合物。从1617世纪开始,欧洲各地的煤矿就时有爆炸事件发生,矿工携带照明的矿灯进入煤坑后,火焰变成蓝色,矿工们认为这是由一种坑气造成的,甲烷正是爆炸得罪魁祸首。今天煤矿中通风设备得到改进,照明采用了电池灯,甲烷已经不再是造成煤矿爆炸的罪魁祸首了。它已成为制造多种化工产品的原料和农村、城市使用的一种燃料。我国许多农村把秸秆、杂草、树叶、人畜粪便等放在密闭的沼气池中发酵,经过几天后,就有大量甲烷生成,可用来照明或作燃料。我国政府还投入大量资金从盛产天然气的地区把天然气通过埋在地下的管道通向各地,进入千家万户,作为燃料。家庭中燃烧天然气比燃烧焦炉煤气清洁,它不会带来油迹。燃烧天然气不会排放硫化物,排放一氧化氮和二氧化碳的量也汽油低,因此北京市及我国一些城市已用天然气代替汽油,用作大客车、卡车的燃料。我们来看一个它的实验实验7-3:教师演示后,学生描述现象,归纳填写在书上。讨论:这个实验说明甲烷中含有哪些元素?讲述:在池沼的底部常含有甲烷,所以甲烷也是沼气的主要成分。学生阅读:沼气的综合利用讲解过渡:化石燃料的特点是不可再生,总有一天会用完,这一天还很早,不用着急,对吗?学生活动:根据书P135的数据计算多少年后石油和天然气将被耗尽?教师讲解: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化石燃料用不了多久就耗完了,你有怎样的对策?学生活动:1、讨论解决能源危机的思路(节约现有能源,开发新能源) 2、讨论提高燃料燃烧利用率的方法。 2、了解海底“可燃冰”你听说过可以燃烧的冰吗?一种特别的物质被科学家发现,它存在于300500米海洋深处的沉积物中和寒冷的高纬度地区,其储量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总和的两倍,1立方米的它可释放出相当于天然气164倍的能量。在能源紧缺的现在发现它真可解燃眉之急。美国、德国、俄罗斯、加拿大、荷兰、日本、印度都开始大规模的研究和勘探,旨在争夺未来。但如果开采不当,它同样会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海底滑坡、海啸地震、全球环境恶化、岛屿和低洼地区将成汪洋 这种看起来像冰霜的物质叫“可燃冰”,学名叫“天然气水合物”,因为主要成分是甲烷,因此也常称为“甲烷水合物”。在常温常压下它会分解成水与甲烷,“可燃冰”可以看成是高度压缩的固态天然气。“可燃冰”外表上看它像冰霜,从微观上看其分子结构就像一个一个“笼子”,由若干水分子组成一个笼子,每个笼子里“关”一个气体分子。 “可燃冰”是如何形成的呢? “可燃冰”的形成有三个基本条件:首先温度不能太高,在零度以上可以生成,010为宜,最高限是20左右,再高就分解了。第二压力要够,但也不能太大,零度时,30个大气压以上它就可能生成。第三,地底要有气源。因为,在陆地只有西伯利亚的永久冻土层才具备形成条件和使之保持稳定的固态,而海洋深层300500米的沉积物中都可能具备这样的低温高压条件。因此,其分布的陆海比例为1100。 人类如何开采、利用“可燃冰”?开采方案主要有三种。第一是热解法。利用“可燃冰”在加温时分解的特性,使其由固态分解出甲烷蒸汽。但此方法难处在于不好收集。海底的多孔介质不是集中为“一片”,也不是一大块岩石,而是较为均匀地遍布着。如何布设管道并高效收集是急于解决的问题。 方案二是降压法。有科学家提出将核废料埋入地底,利用核辐射效应使其分解。但它们都面临着和热解法同样布设管道并高效收集的问题。 方案三是“置换法”。研究证实,将CO2液化(实现起来很容易),注入1500米以下的洋面(不一定非要到海底),就会生成二氧化碳水合物,它的比重比海水大,于是就会沉入海底。如果将CO2注射入海底的甲烷水合物储层,因CO2较之甲烷易于形成水合物,因而就可能将甲烷水合物中的甲烷分子“挤走”,从而将其置换出来。 但如果“可燃冰”在开采中发生泄露,大量甲烷气体分解出来,经由海水进入大气层。甲烷的温室效应比CO2要大21倍,因此一旦这种泄露得不到控制,全球温室效应将迅速增大,大气升温后,海水温度也将随之升高、地层温度上升,这会造成海底的“可燃冰”的自动分解,引起恶性循环。因此,开采必须要受控,使释放出的甲烷气体都能被有效收集起来。 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新教材中新增章节内容,体现化学与生产、生活和社会的密切联系。现代能量离不开化学反应,化学反应中的能量问题,对于化工生产有重要意义。本课题是适宜用基于网络下教学的内容。在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能源是那种能源?你身边接触到最为常见的能源是什么样的能源?(化学反应释放出的能量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最为常见的能源是热能,比如:燃烧放出的热。)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提出问题:是不是只有燃烧才能产生热量?写出至少四个可燃物燃烧的反应。点燃学生板书18用心 爱心 专心点燃2H2O + O2 = 2H2O点燃2CO + O2 = 2CO2点燃C + O2 = CO2CH4 + 2O2 = CO2 + H2O讲述可燃物的燃烧是最常见的有热量放出的反应。提问燃烧是一种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那么,化学反应都是放热的吗?(不一定。)讲述在化学上,我们把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叫做放热反应,如:可燃物在氧气中的燃烧、中和反应、金属单质与酸的反应等等;把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做吸热反应反应的能量变化强调1化学反应的特点是有新物质生成,新物质和反应物的总能量不同。2反应中能量是守恒的。如A+BC为放热反应,则EA+EB=EC+放出的热量。3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能量差若以热能形式表现即为放热和吸热,如果二者能量比较接近,则放热和吸热都不明显。讲述目前,我们使用得最多的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等,它们都是由古代动植物遗体埋在地层下,并在地壳中经过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因此,它们被称为化石燃料。这些燃料的蕴藏量是有限的,而且不可再生。据估计,依照目前的开采速度,地球上的石油还可以供人类开采40 50年。也就是说,40 50年后,地球上也就没有石油了,那时我们该怎么办呢?因此,充分利用燃料是目前的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提问1为什么燃料要充分燃烧?(燃料燃烧时如果空气不足就会不充分燃烧。不完全燃烧:产生热量少,浪费资源;产生污染,影响环境,危害健康。)2充分燃烧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可讨论回答。)通常工作上有哪些做法?(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是:一是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二是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在工业上常需要将固体燃料粉碎,或将液体燃料以雾状喷出,以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从而提高燃烧效率。)3如何充分利用煤及新技术的开发?(制新型煤粉燃料器;将煤进行液化、气化;水煤气或干馏煤气。)4导致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含硫燃料(如煤、汽油等)的大量使用。燃烧产生SO2,SO2与空气中的烟尘、氧化物等接触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与水生成硫酸等随雨雪降至地面形成酸雨。酸雨对植物、土壤等会造成危害。)实验7-4:教师演示,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触摸、感觉。学生活动:记录现象,描述感觉,分析得出结论:不仅燃烧,其它反应也可能放热。推测:是不是有些反应会吸收热量?有例子吗?学生讨论:生活中的化学反应能量变化,举例说明。课堂总结:学完本节你有何收获?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目的要求:1: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2:认识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性。重点: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难点: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过程: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认识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中的活动与探究建议讨论:在氢气、甲烷(天然气、沼气)、煤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柴油和煤等燃料中,你认为最理想的燃料;调查当地燃料的来源和使用情况,提出合理使用燃料的建议。新课程标准提出可选情景素材有城市“环保汽车”的兴起,“西气东输”工程等。确定选用人教版的九年级化学上册中的第七单元课题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作情景素材,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学生在前两个课题已学习了燃烧和灭火、燃料和热量,本课题内容主要分两大点,一是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二是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学生在前两个课题的基础上主要通过探究煤燃料时产生的二氧化硫等形成的酸雨的危害,汽车用燃料的燃烧时产生的尾气的探究,归纳出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造成对空气的污染的主要原因。然后再探究乙醇和氢气的燃烧反应、制取等内容,讨论燃料的选用。最后了解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氢化物、飘尘、煤尘、放射性物质等。我国城市的主要污染物有:A:NH3、CO2、NO 雾 B:CO、N2、Cl2、酸雨C:SO2、NO2、CO2 可吸入颗粒物 D:HCl、SO2、N2 沙尘暴来源:煤、石油的燃烧,矿石冶炼,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等。引入在北京申奥过程中,大家看到各奥委会官员都很看重各申办城市的环境问题,我国奥申委官员也就北京的环境问题向全世界作出了慎重的承诺,并提出了“绿色奥运”的口号。看来,“环境问题”,已经作为当今世界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提了出来。提问请同学们说说在我们周围,环境污染主要分为哪些方面的污染?思考并回答环境污染可分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几个方面,其中大气污染是其中主要问题之一。一: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1煤的燃烧煤的燃烧会排放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NO2)、会形成酸雨。2:活动和探究:酸雨危害的摸似实验加入物质现象地植物叶子或果皮镁条或锌粒大理石素有“雾都”之称的英国伦敦,1952年12月5日至8日,又被浓雾笼罩。在这一段时间里,许多人突然患呼吸系统疾病,伦敦的各家医院一下子住满了病人。4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增加4000多人。死者中,45岁以上者居多,约为平时死亡人数的3倍;1岁以下的死亡者,较平时增加约1倍,事件发生的一周中,因支气管炎、冠心病、肺结核和心脏衰弱而死亡人数,分别为事件前一周中同类病症死亡人数的9.3倍、2.4倍、5.5倍和2.8倍。因肺炎、肺癌、流感及其他呼吸道疾病的死亡者,较平时成倍增加。该事件与伦敦当时大量烧煤有关。煤烟尘经久不散,在恶劣的气象条件下,遇到逆温,靠近地面处大气污染物如烟尘、二氧化硫大量聚集,大雾变成了刺激性很强的酸雾。伦敦公害事件发生以后,1956年、1957年又连续发生烟雾事件。1962年12月3日至7日,烟雾再度发生,又有约11000人患病,其中136人魂归西天。居室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主要污染物:CO、CO2、SO2、NOx、NH3、醛类(如甲醛)、酚类、烟雾、烟尘、放射性稀有气体氡、电磁波、螨虫、细菌、病毒等。1.来源:煤、石油、液化气、天然气等的燃烧,煎、炒、烘、烤等高温烹调加工中产生的烟雾,烟草的燃烧,电器发出的电磁波,地毯中的螨虫,建筑装璜材料产生的甲醛、放射性稀有气体氡,化妆品,日用化学品,家宠等。2.危害:引起人体呼吸道、消化道等疾病,导致各种癌症、皮肤病、传染病,影响婴幼儿智力和发育等。2:汽车用燃料的燃烧(1)汽车尾气中主要污染物有 、未完全燃烧的 、氮的 、含铅 和 。(2)为了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应采取的措施有a、 b: c: (3)煤和化石燃料主要的污染有:a: b: c: 环境污染分类1.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2.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3.按造成污染的性质、来源分: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噪声、放射性、热、电磁波等)、固体废物污染、能源污染硫氧化物(SO2和SO3)的污染及危害 来源:硫化物矿石的焙烧、煤燃烧和金属的冶炼危害:SO2具有刺激性气味,空气中SO2的安全浓度约为5cm3/m3。对眼、鼻、咽喉、肺等器官有强刺 激性作用,能引起黏膜炎、嗅觉和味觉障碍、倦怠无力等疾患。对金属、涂料、纤维、皮革、建筑材料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作用。氮氧化物(NO和NO2)的污染及危害来源:矿物的燃烧,生产或使用硝酸的工厂排放的尾气,氮肥厂、有机中间体厂等危害:NOx对人体的安全浓度约为5cm3/m3。高浓度会引起头晕、头疼、咳嗽、心悸等;低浓度长时间能诱发儿童支气管炎疾病。植物、棉织物、尼龙、金属材料都会受到腐蚀。碳氧化物(CO和CO2)的污染及危害来源:CO2是大气中的正常成分,是温室效应的原因。CO是在燃料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危害:对人体的危害是因为它与血红蛋白亲和力约为氧的230-270倍,最终导致组织低氧,甚至心肌坏死其他污染物及危害 有机污染物:来自石油烃类和人工合成的卤代烃类制品。如大气中的多环芳香烃是引起癌症的主要物质;多氯联苯,通过呼吸道或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蓄积在人体各种组织,造成病变,严重者可以死亡。重金属元素:如来自汽车尾气排放的铅尘,铅中毒表现为肠胃效应,出现厌食、消化不良和便秘,还会影响小孩的脑部发育。汞蒸气有高度的扩散性和较大的脂溶性,侵入呼吸道后,可被肺泡完全吸收并经血液送至全身,造成严重病变。3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观进入到20世纪末期,人们开始对一味片面追求高速经济发展带来的恶果进行了全面反思,深刻认识到尊重大自然并与之保持和谐关系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内容,就是要重视“自然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但这种“和谐”的实现不再是古代人与自然的简单的朴素的关系,而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既要保障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又要保证不破坏生态环境。真正使人类在这个地球上“声声不息,世代相传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在于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要求人类以最高的智力水准与责任感,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创造和谐的世界。可持续发展正在作为一种划时代的思想,影响和改变着世界的进程和人类的观念。二: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1:乙醇化学式 、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可用做 , 、 的燃料。汽油中加适量的乙醇,可节省 ,减少 的污染。2:氢气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环境保护宣传口号1、 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2、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共在一片蓝天下,让我们采取新行动保护和净化我们的地球。3、 控制全球变暖刻不容缓4、 西部开发环保先行5、家园只有一个 地球不能克隆6、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命 7、地球是万物生灵共同的家园,共生共荣来自万物的和谐。8、保护赖以生存的海陆环境需要我们人类的节制和努力!9、洁净的空气、幽雅的环境是我们共享的,每个人都应对环境保护尽一份义务。10、沙化、风尘、赤潮是环境对人类的惩罚。11、拯救地球,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12、保护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13、美好的环境来自我们每个人的珍惜和维护。14、善待自然也便是人类自珍自重。15、改善环境,创建美好未来是我们共同的愿望。16、水是生命的源泉,珍惜水源也就是珍惜人类的未来。17、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18、人类若不能与其它物种共存便不能与这个星球共存。19、让我们共同行动,还家园碧水、蓝天。20、保护自然平衡,拯救绿色环境。24、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25、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清除白色污染。26、人与自然需要和谐共存。27、早一天保护环境,多一份生命保证28、保护生态,改善环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29、请您以宽宏大量之心给生而自由的动物们以自已的空间,善待动物就是善待我们自已。30、污染环境,害人害已31、保护环境,持续发展32、破坏环境就是自掘坟墓33、保护碧水蓝天,共建绿色家园34、保护野生生物,人与自然共存35、锁住黑龙保蓝天,治理污水护家园36、为了子孙的幸福,请您珍爱环境37、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38、上项目必须先办环保审批手续39、烟尘污染要减轻,集中供热是途径40、发展生态农业,改善生态环境41要做保护环境的有为之人,不做污染环境的负罪之辈42、污染环境 千夫指 保护环境 万人颂43、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强化城市改革开放功能44、动员起来,为拯救我们的地球掀起一场环境革命世界环境日主题(1974-2003年)资料:联合国于1972年6月5日至16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113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与会各国共同通过了一个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还通过了庄严的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了关于人类对全球环境的权利与义务的共同原则,开创了环境保护的新纪元。为了纪念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会,第27届联全国会议决定: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开幕日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时也标志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成立。每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这一天,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首脑和负责环境的官员都通过各种媒体和途径,表达本国的环境主张,对人类生存发展环境的看法和忧虑,同时阐述自己的原则和立场。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在这一天纷纷走上街头,或集会,或游行,或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旨在呼吁人们加强关注人类生存环境,增强环保意识。许多学术机构也在这一天举办各类学术研讨活动,分析,探索人类生存环境的危机与解决途径。世界环境署每年都提出一个主题,选择一个国家的某个城市来集中举办一系列国际性的环保活动。中国1985年6月5日首次举办纪念世界环境日的活动,当年的主题是:青年人口,环境 。自此之后,每年的6月5日全国各地都要举办纪念活动。1993年北京被选为举办庆祝活动的城市,其主题是打破贫穷与环境的怪圈。 历年世界环境日主题:WORLD ENVIRONMENT DAY THEMES1974年: Only one Earth 只有一个地球1975年:Human Settlements人类居住 1976年:Water: Vital Resource for Life水:生命的重要源泉 1977年:Ozone Layer Environmental Concern; Lands Loss and Soil Degradation; Firewood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 1978年:Development Without Destruction没有破坏的发展 1979年:Only One Future for Our Children - Development Without Destruction为了儿童和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0年:A New Challenge for the New Decade: Development Without Destruction新的十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1年:Ground Water; Toxic Chemicals in Human Food Chains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保护地下水和人类的食物链,防治有毒化学品污染 1982年:Ten Years After Stockholm (Renewal of Environmental Concerns)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十周年提高环境意识 1983年:Managing and Disposing Hazardous Waste: Acid Rain and Energy管理和处置有害废弃物,防治酸雨破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 1984年:Desertification沙漠化 1985年:Youth: Popul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青年、人口、环境 1986年: A Tree for Peace环境与和平 1987年:Environment and Shelter: More Than A Roof环境与居住 1988年:When People Put the Environment First, Development Will Last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公众参与 1989年:Global Warming; Global Warning警惕全球变暖 1990年:Children and the Environment儿童与环境 1991年:Climate Change. Need for Global Partnership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 1992年:Only One Earth, Care and Share只有一个地球-一齐关心,共同分享 1993年:Poverty and the Environment - Breaking the Vicious Circle贫穷与环境摆脱恶性循环 1994年:One Earth One Family一个地球,一个家庭 1995年:We the Peoples: United for the Global Environment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1996年:Our Earth, Our Habitat, Our Home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 1997年:For Life on Earth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1998年:For Life on Earth - Save Our Seas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1999年:Our Earth - Our Future - Just Save It!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2000年:2000 The Environment Millennium - Time to Act2000环境千年 - 行动起来吧! 2001年:Connect with the World Wide Web of life世间万物 生命之网 2002年:Give Earth a Chance使地球充满生机 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确定:让地球充满生机 2003年Water-Two Billion People are Dying for it! 水二十亿生命之所系! 2002年6月5日是第三十个“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其主题确定为“让地球充满生机”,呼吁全人类高度重视环境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拯救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 有关专家认为,全球生态环境破坏的状况以及潜在的灾难程度并没有引起人类足够的重视,必须进行警示教育,不断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让全社会关注当前的环境问题。要促使所有的人投身于这项伟大的事业,集中所有的智慧和努力,使地球永葆生机。 1999年6月5日是第27个世界环境日。今年环境日的主题是: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然而本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规模的扩大,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资料表明:目前全球人口正以每年9000多万人的幅度增长,世界人口今年将达到60亿,到下个世纪中期将达100亿。全球已有30%的土地因人类的活动遭致退化,每年流失土壤约240亿吨。全世界每年流入海洋的石油达1000多万吨,重金属几百万吨,还有数不清的生活垃圾。水中的病菌和污染物每年造成约2500万人死亡。全球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约有230亿吨,比本世纪初增加了25%,与此同时空气中的颗粒物质、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污染物也大量增加。全世界森林面积以每年约1700万公顷的速度消失,平均每天有140种生物消亡等。所有这一切都在向人类发出警示:人类在破坏地球环境的同时,也在毁灭着自己。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尊重地球就是尊重生命,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2001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世间万物,生命之网”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已经发布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世间万物,生命之网”。本主题反映了人与人之间以及地球上各种生命间建立联系的需要。希望通过现代技术、传统手段多种方式保护地球上的各种生命。强调要重视地球上各种生命之间存在的种种客观联系,这些客观联系如同构筑了世间万物的生命之网,将人类的生存发展与其他的生物密切联系在一起;呼吁应用互联网等高科技手段于环境保护,增强人类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能力;提出世界各地人们也应在保持相互之间的强有力联系,以有效地保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多样性,支持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系统。本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逐渐进入国际社会生活。1972年6月5日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建议将会议开幕这一天作为“世界环境日”。同年10月,第27次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正式将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此后,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每年都在这一天开展宣传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的各项活动;每年联合国环境规划总署都将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的制定当年的“世界环境日”的主题。 废电池的回收和综合利用 一、常用电池介绍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电子器械和各种便携设备日益普及,电池在生产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与日俱增,其使用量亦随之大幅度上升。以干电池为例,目前全世界的年总产量为250亿只,我国是世界电池第一生产大国,占全世界电池总量的二分之一左右。据统计,1998年我国电池年总产量已达140亿只。 电池在制造过程中耗用了大量的金属,等(见表1)。电池用完后,其大多数成分仍以各种形式保留在电池中,如果把废电池当作垃圾丢弃,一方面,其中的,等金属都是环境保护所严格限制的物质,泄漏到环境中,会造成严重的污染;另一方面,这些有用的金属资源就被白白浪费了。据报道,我国干电池生产年消耗锌接近25万吨,约为年锌总产量的15%左右,其资源价值十分可观。另外,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电子废弃物,仅全国手机和免提电话每年淘汰的废电池就达千吨之多。其中大量的废镍镉电池、锂电池回收利用价值很大。表1常用电池介绍 电池品种电池表达式原电池锌锰干电池,碱性锌锰干电池锌-银电池锂电池,锌-汞电池蓄电池 铅酸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