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地球的内部圈层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地壳 地壳是地球的坚硬外壳,也称之为地球的“皮肤”,包括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平均厚度为72km。大陆部分平均厚度为33km,高山、高原地区厚度可达6070km(如青藏高原);海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为6km。地壳由各种岩石组成。 地幔 地幔又称中间层,呈固态,可分为上、下地幔。上地幔从570km到1000km深处,里面有呈熔融状态的软流层。下地幔从1000km到2900km深处,它的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为可塑性固体。 地核 地核是从地幔以下到地心的部分,其半径约为3471km,由内、外核组成,外核接近液体,内核为固态。2. 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类型.(一) 风化作用 岩石受外力作用后发生机械崩解和化学分解,破坏产物基本残留原地,使坚硬的岩石变为松散的碎屑及土壤。(化学风化、物理风化、生物风化) (二) 剥蚀作用 岩石受外力作用而破坏,破坏产物同时被搬走。(侵蚀、刨蚀、潜蚀.) (三) 搬运作用 将风化、剥蚀物搬运到它处。(机械搬运、化学搬运、生物搬运) (四) 沉积作用 搬运物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发生沉积,。条件适宜是指搬运能力减弱,如流水搬运泥砂时,流速减小时,动能减少,过载而沉积。化学沉积受化学反应规律支配,过饱和沉积胶体凝胶作用。ACO3+CO2+H2O CaHCO32 (五) 固结成岩作用 松散沉积物(任何动力搬来的机械的或化学的)转变为坚硬的沉积岩。 3. 简述影响风化作用的主要因素一、气候因素: 影象风化作用的气候因素主要指降水量与温度。降水量丰富且水循环快的地区有利于化学风化的进行;而温度则影象化学反应的速度,水中游离氧的含量和水的离解度随温度增高而加大,水中CO2含量虽随 温度增高而减少,但温度增高十度,反应速度却加快一倍,因此,氧化作用和水溶液的作用都随温度增高而加快,有利于化学风化作用的进行。而且,气候控制着数量和类型,它们对风化作用产生各不相同的影象。地球气候的分带性决定了风化作用速度及其产物类型的分带性。二、地形因素:在相对高程很大的中低纬度山区,可以看到不同高程上有不同的气候带因而有不同类型的风化作用。地形陡缓的不同,风化作用也不同。陡坡地下水位低,植被稀少,物理风化相对强烈,产物不易保留,未风化岩石不断暴露接收风化;缓坡平地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相对强烈,矿物分解彻底,风化产物残留原地,母岩被覆盖,不利于物理风化,最后形成大量粘土和残余矿床。坡向也有影象,中低纬度阳坡昼夜温差大,冰冻风化比阴坡强烈,以至阳坡比阴坡更凹凸不平。三、地质因素:主要有岩石的矿物成分、岩石结构构造和构造运动的影响。4.河流地质作用河流地质作用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侵蚀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包括机械侵蚀和化学侵蚀两种。河流侵蚀一方面向下冲刷切割河床,称为下蚀作用。另一方面,河水以自身动力以及挟带的砂石对河床两侧的谷坡进行破坏的作用称为侧向侵蚀,而河流化学侵蚀只是在可溶岩地区比较明显,没有机械侵蚀那么普遍。 搬运作用:河水在流动过程中,搬运着河流自身侵蚀的和谷坡上崩塌、冲刷下来的物质。其中,大部分是机械碎屑物,少部分为溶解于水中的各种化合物。前者称为机械搬运,后者称为化学搬运。河流机械搬运量与河流的流量、流速有关,还与流域内自然地理地质条件有关。 沉积作用:当河床的坡度减小,或搬运物质增加,而引起流速变慢时,则使河流的搬运能力降低,河水挟带的碎屑物便逐渐沉积下来,形成层状的冲积物,称为沉积作用。 河流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河流入海、入湖和支流入干流处,或在河流的中下游,以及河曲的凸岸。但大部分都沉积在海洋和湖泊里。河谷沉积只占搬运物质的少部分,而且多是暂时性沉积,很容易被再次侵蚀和搬运。 河水通过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形成河床;并使河床的形态不断发生变化,河床形态的变化反过来又影响着河水的流速场,从而促使河床发生新的变化,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5.冰川的地质作用1冰蚀作用冰川活动破坏组成冰床的岩石和地形的作用,又称刨蚀作用。冰蚀包括掘蚀和磨蚀两种作用方式,而几乎没有溶蚀作用。2冰川搬运作用冰川在运动过程中把它携带的碎屑物转移到他处。冰川搬运的物质称为冰运物。冰川除含有大量由冰蚀作用产生的各种粒级的碎屑物外,还接收了来自两侧谷坡由冰冻风化和斜坡重力作用产生的碎屑物。温冰川中碎屑物的含量大大超过冷冰川。即使是冷冰川,碎屑物含量也可达60。这些碎屑物主要分布在冰川的底部及其两侧.3冰水沉积作用冰川融水(冰水)产生的沉积作用。在冰川表面、底部和两侧都有冰水溪流。当冰川处于后退阶段,冰水更为发育。冰水沉积分2类:冰川接触沉积(也称冰界沉积),指冰川区内或紧邻地区,冰水与冰川共存、紧密接触,冰水沉积物与冰碛物相互混杂、交叉重叠的一种冰水沉积。这种沉积物还经常受到冰流沽动或发生崩塌变形。冰川接触沉积物常构成丘状冰砾阜、平台状的冰阜阶地、圆坑状的锅穴、长堤状的蛇形丘等各种地貌。冰前沉积,是冰水流出冰川以后在冰川外围的冰水沉积。6.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机械潜蚀作用。地下水在流动过程中,对土、石的冲刷破坏作用。地下水在土、石中渗透,水体分散,流速缓慢,动能很小,机械冲刷力量微弱,只能将松散堆积物中颗粒细小的粉沙、泥土物质冲走,使其结构变松,孔隙扩大。但经过长时间的冲刷作用,也可以形成地下空洞,甚至引起地面陷落,出现落水洞和洼地。这种现象常见于黄土发育地区。疏松的钙质粉砂岩也易受到冲刷破坏。地下水充满松散沉积物的孔隙时,水可润滑、削弱、以至破坏颗粒间的结合力,产生流沙现象;或浸润粘土物质,使之具有可塑性,引起粘土体积膨胀,导致土层蠕动和变形。 化学溶蚀作用。地下水可溶解可溶性岩石所产生的破坏作用,又称喀斯特作用。地下水中普遍含有一定数量的二氧化碳,这种水是一种较强的溶剂,它能溶解碳酸盐岩(如石灰岩,化学成分为碳酸钙),使碳酸盐变为溶于水的重碳酸盐,随水流失。碳酸盐岩中常发育裂隙,更易遭受溶蚀,岩石中的裂隙逐渐扩大成溶隙或洞穴。在碳酸盐岩地区,喀斯特作用可产生一系列如溶沟、石芽、溶洼、溶柱、落水洞、溶洞、暗河、地下湖和石林等喀斯特地形。搬运作用地下水将其剥蚀产物沿垂直或水平运动方向进行搬运。由于流速缓慢,地下水的机械搬运力较小,一般只能携带粉沙、细沙前进。只有流动在较大洞穴中的地下河,才具有较大的机械动力,能搬运数量较多、粒径较大的砂和砾石,并在搬运过程中稍具分选作用和磨圆作用,这些特征类似于地表河流。地下水主要进行化学搬运。化学搬运的溶质成分取决于地下水流经地区的岩石性质和风化状况,通常以重碳酸盐为主,氯化物、硫酸盐、氢氧化物较少。搬运物呈真溶液或胶体溶液状态。化学搬运的能力与温度和压力有关,随地下水温度增高和承受压力加大而增大。地下水化学搬运物除少数沉积在包气带的中、下部外,大部分搬运至饱和带,最后输入河流、湖泊和海洋。全世界河流每年运入海洋的23.4亿吨溶解物质中大部分来源于地下水。沉积作用包括机械沉积作用和化学沉积作用,以化学沉积作用为主。11.地层的接触关系有哪些?及怎么形成?(四)地层接触关系地壳下降引起沉积,上升引起剥蚀,所以,地壳运动在岩层中记录下来各种接触关系。它们是构造运动的证据。1.整合接触 当地壳处于相对稳定下降(或虽有上升,但未升出海面)情况下,形成连续沉积的岩层,老岩层沉积在下,新岩层在上,不缺失岩层,这种关系称整合接触。其特点是:岩层是互相平行的,时代是连续的,岩性和古生物特征是递变的。整合岩层说明在一定时间内沉积地区的构造运动的方向没有显著的改变,古地理环境也没有突出的变化。2.不整合接触 由于构造运动,往往使沉积中断,形成时代不相连续的岩层,这种关系称不整合接触。两套岩层中间的不连续面,称不整合面。按照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岩层之间的产状及其所反映的构造运动过程,不整合可分为平行不整合(假整合)和角度不整合(斜交不整合)。(1)平行不整合它的特点是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岩层的产状彼此平行,但不是连续沉积的(即发生过沉积间断),两套岩层的岩性和其中的化石群也有显著的不同;不整合面上往往保存着古侵蚀面的痕迹。平行不整合的形成过程可表示为:地壳下降,接受沉积;地壳隆起,遭受剥蚀;地壳再次下降,重新接受沉积。这种接触关系说明在一段时间内沉积地区有过显著的升降运动,古地理环境有过显著的变化。(2)角度不整合它的特点是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岩层成角度相交,上覆岩层覆盖于倾斜岩层侵蚀面之上;岩层时代是不连续的;岩性和古生物特征是突变的;不整合面上也往往保存着古侵蚀面。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可表示为:地壳下降,接受沉积;岩层褶皱隆起为山,遭受长期侵蚀;地壳再次下降,接受新的沉积。12.构造运动的证据有哪些新构造运动:1,岩石圈的快速颤动-地震2,岩石圈的水平运动。 岩石圈的水平移动已通过地质,地球物理的方法及仪器测量证实。大陆在漂移,海底扩张间在相互作用已经成为地球科学中的事实。3,岩石圈的升降运动,多层溶洞,河流阶地,深切河曲均为新构造上升的证据,沿海地区利用海岸线变迁的遗迹也可以确定构造运动地存在。古构造运动:1,地层厚度及岩相特征沉积物地存在,如山前磨拉石的沉积可以显示造山带快速隆生过程。地层厚度是地壳下降的标志。2,地层接触关系。分为整合关系和不整合关系。整合关系反映了一个地区构造运动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不整合解除关系分为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都说明地壳的抬升运动。3,地质构造地址构造的两种基本类型,褶皱构造以及断裂构造,是研究故构造运动的可靠证据。一般来说,大型平缓的隆起,坳陷,穹隆,断陷盆地构造等及一些高角度倾向滑移断层是发生区域性隆生运动的证据,而线性褶皱和大规模逆冲推覆断层及一些走向滑动断层等石发生水平运动的记录13.什么叫断层?有哪些断层?如何识别断层? (_1) 断层:岩层或岩体在受力发生断裂变形时,断裂两侧岩块沿破裂面发生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2) 1如果它们的运动只在水平方向上,并且平行于断层面,那么这断层叫走向滑动断层。走向滑动断层又进一步分为右滑和左滑断层。2正断层 上盘对下盘形成相对地向下移动者,其两层互相分开,表示地受到张力后沿着断面向两侧拉裂所造成的断面,亦表示地壳在伸展,或是地壳由下向上升起所形成,故亦称为重力断层或张力断层3 逆断层 上盘对下盘形成相对地向上推移者,其两层互相掩蔽,表示地壳受到两侧压力推挤紧缩所造成的,亦表示地壳在收缩,故亦称为压力断层4 平行断层 上下盘在水平面上相对之位移,而无上下垂直移动,此位移方向平行或近乎平行断层之走向者,亦称为扭转断层(3)野外认识断层及其性质的主要标志是: 地层、岩脉、矿脉等地质体在平面或剖面上突然中断或错开。地层的重复或缺失,这是断层走向与地层走向大致平行的正断层或逆断层常见的一种现象,在断层倾向与地层倾向相反,或二者倾向相同但断层倾角小于地层倾角的情况下,地层重复表明为正断层,地层缺失则为逆断层。擦痕,断层面上两盘岩石相互摩擦留下的痕迹,可用来鉴别两盘运动方向进而确定断层性质。牵引构造。断层运动时断层近旁岩层受到拖曳造成的局部弧形弯曲,其凸出的方向大体指示了所在盘的相对运动方向。由断层两盘岩石碎块构成的断层角砾岩、断层运动碾磨成粉末状断层泥等的出现表明该处存在断层。此外还可根据地貌特征(如错断山脊、断层陡崖、水系突然改向)来识别断层的存在。1新构造运动:一般是指晚第三纪及其以来发生的地壳构造变动(2分),表现为垂直升降运动(1分)和水平运动两种表现形式(1分)。2风化壳:不整合的标志(2分),由于长期的风化剥蚀,残留难分解的物质,一般是铁和硅质物(2分)。3莫霍面:是一级的不连续的界面,在地下33公里处(1分),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3分)。4标准化石:演化速度最快,分布最广的化石(1分),可以鉴定地层的时代(3分)的化石。5岩石圈:地壳与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圈以上部分),都是由固态岩石组成的,统称为岩石圈。6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1分)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1分),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2分)。7向斜:两翼基本对称,核部地层较年轻(2分),两翼地层较老(2分)的褶皱。8转换断层:是指发生在大洋中脊处(2分)的一种特殊的平移断层(2分)。9角度不整合:不整合的一种类型,(1分)由于构造运动使不整合面的上、下两部分地层的地层产状不平行(1分),二者之间有一个交角的地层接触关系(2分)。10断层:沿着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错动(3分)的断裂(1分)。11磨拉石建造:是地层由海相转化为陆相后(2分),在山间盆地、山前盆地等地形成的一套陆相的砾岩、砂岩沉积(2分)。12背斜:是一种褶皱构造,岩层向上突出的弯曲,核部地层较老(2分),两翼地层较年轻(2分)的褶皱。13沉积相:根据沉积地层的颜色、沉积物的矿物成分、颗粒粗细、结构构造、生物化石种类等进行岩相分析,从而恢复古环境(2分),根据沉积环境可以把地层分为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三大类(2分)。14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1分)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1分),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2分)。15倒转褶皱:是指褶皱的一翼地层倒转(2分),而另外一翼地层正常的褶皱(2分)。16地层倾向:沿着地层斜面与地层走向垂直(2分)所引的线叫倾斜线,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的方向就是岩层的倾向(2分)。17指相化石:凡是代表特殊的地理环境(2分),而且指示特殊岩相的化石或化石群,称指相化石或指相化石群(2分)。18整和接触:新老地层产状一致,岩性变化及古生物演化渐变而连续,新老地层时代连续,其间没有地层缺失。地层形成的过程中基本保持稳定的沉积环境,构造运动主要是地壳缓缓下降,即使有上升,也未使沉积表面上升到水面之上遭受到剥蚀。19岩层走向:走向线指岩层面同任意水平面的交线(岩层层面上的任意一条水平线)。 走向指走向线两端所指的方向。以方位角来表示。表明岩层的水平延伸方向。20岩石:矿物按照一定的规律结合起来形成各种岩石。21晶质体:由于质点规则排列的结果,就使晶体内部具有一定的晶体构造,称为晶体格架。具有良好几何外形的晶质体,通称为晶体。22古登堡面:在2900km 深处。在这里纵波速度由13.32km/s 突然降为8.1km/s,而横波至此则完全消失。这个面称古登堡不连续面。23类质同像:所谓类质同像是指在结晶格架中,性质相近的离子可以互相顶替的现象。1、构造运动是指由于地球内部原因引起地壳结构改变的运动与作用,也称为地壳运动。构造运动是造成构造变动的原因。2、假整合又称“平行不整合”。指同一地区新老两套地层间有沉积间断面相隔但产状基本一致的接触关系。上下岩层时代、岩性和古生物特征均不连续,说明下伏岩层沉积以后,地壳上升隆起,沉积作用中断,遭受风化剥蚀,后期该区重新下降,接受沉积,形成上覆岩层。3、在地壳运动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褶曲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向斜,一种是背斜。4、地质构造中断层的一种。是根据断层的两盘相对位移划分的。 断层形成后,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称正断层。5、由冲断层及其上盘推覆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成都中医药大学《体育锻炼指导(三)》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L-573655-生命科学试剂-MCE
- JNJ-40068782-生命科学试剂-MCE
- 九年级化学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 第一学期小学少先队工作总结
- 校园环境卫生整治方案
- 交通运输液氨运输保障合同
- 企业并购居间委托合同
- 主题公园装修材料采购协议
- 教学仪器运输合同范本
- 合规性评价记录表
- SPSS第十讲-线性回归分析
-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比的认识》课件
- 国企施工资源配置讲义
- 常见服装英语课件
- 《无人机概述及系统组成》考试复习题库(含解析)
- 江苏省镇江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
- 2022年上海市松江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 幼儿园垃圾分类整改措施报告
- 第9课《美丽的颜色》课件(共25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初中体育人教七年级体育(刘东)室内课教学设计《体育保健按摩》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