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doc_第1页
桩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doc_第2页
桩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doc_第3页
桩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doc_第4页
桩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设计(论文)题 目 名 称 桩基础设计 课 程 名 称 土力学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系 、专 业 城建系 土木房建 指 导 教 师 年 月 日邵阳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年级专业 05土木房建学生姓名学 号题目名称桩基础课程设计设计时间一周课程名称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编号设计地点邵阳学院一、 课程设计(论文)目的地基基础设计的目的是根据上部结构的使用功能和结构形式在确定的场地条件下选择适宜的地基基础方案并确定其技术细节,使设计的地基基础在预定的使用期限内和规定的使用条件下能够安全正常地工作,在此基础上满足降低造价和保护环境的要求。基础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在土木工程学科的知识体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课程设计对理解和掌握工程基本原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同学们由理论学习通往工程实践的一座桥梁。因此,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巩固学习到的各种理论和方法,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工程意识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二、 已知技术参数和条件1、上部结构资料某教学实验楼,上部结构为7层框架,其框架主梁、次梁均为现浇整体式,混凝土强度等级C30。底层层高3.4m(局部10m,内有10t桥式吊车,其余层高3.3m,底层柱网平面布置及柱底荷载如图2所示。2、建筑物场地资料(1)拟建建筑物场地位于市区内,地势平坦,建筑物平面位置如图1所示图1建筑物平面位置示意图(2)建筑场地位于非地震区,不考虑地震影响。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地下水位离地表2.1m,根据已有分析资料,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作用。(3)建筑地基的土层分布情况及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见表1。表1 地基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 土层编号土层名称层底埋深(m)层厚(m)天然重度(kN/m)含水量(%)孔隙比液限(%)塑限(%)内聚力(kPa)内摩擦角(o)压缩模量(MPa)地基承载力(kPa)1杂填土1.51.515.52灰褐色粉质粘土9.88.317.332.00.9034.019.015.020.05.41103灰褐色泥质粘土21.812.0644.018.013.817.53.21004黄褐色粉土夹粉质粘土27.15.318.330.00.8833.018.016.922.111.01485灰-绿色粉质粘土27.118.925.30.7232.518.833.024.78.2198(4)柱网平面布置及柱底荷载示意图(如图2所示)三、 任务和要求(一)设计任务:1、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层台埋深; 2、确定单桩承载力标准值;3、确定桩数、桩位布置,拟定承台底面尺寸;4、确定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5、桩顶作用验算、桩基沉降验算和桩身结构设计计算;6、承台设计;7、绘制桩基施工图(桩的平面布置图、承台配筋图、预制钢筋混凝土静压桩截面配筋图)。(二)设计要求1、完成计算书1份,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要求和撰写规范严格按照“邵阳学院课程设计(论文)管理办法”执行;手绘或CAD绘A1图一张(或折合为A1图)。2、独立完成,不得抄袭他人设计成果。3、课题选题要求: 分为三大组,每一大组均按学号顺序选择柱号(共46个柱,每人1个柱号),第一大组的桩边长取为300mm, 第二大组的桩边长取为350mm,第三大组的桩边长取为400mm。注:1此表由指导教师填写,经系、教研室审批,指导教师、学生签字后生效;2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图2 底层柱网平面布置及柱底荷载图四、参考资料和现有基础条件(包括实验室、主要仪器设备等)【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JGJ9494)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20010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4】 赵 明 华 主编,徐 学 燕 副主编.基础工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 陈 希 哲 编著.土力学地基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6】 熊 峰,李 章 政,李 碧 雄,贾 正 甫 编著.结构设计原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五、进度安排6.23: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层台埋深, 确定单桩承载力标准值,确定桩数、桩位布置,拟定承台底面尺寸,确定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6.24:桩顶作用验算、桩基沉降验算和桩身结构设计计算;6.25:承台设计;6.266.27:计算书文本整理;6.286.29:绘制桩基施工图(桩的平面布置图、承台配筋图、预制钢筋混凝土静压桩截面配筋图)。六、教研室审批意见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 月 日七|、主管教学主任意见 主管主任(签字): 年 月 日八、备注指导教师(签字): 学生(签字):内容提要本设计是某教学实验楼第A号桩的设计,不考虑地震影响。桩承台尺寸为2300mm2300mm1000mm,桩采用静压预制桩,桩长22米,分两段,每段长11米。本设计的内容涉及到桩承台承载力的计算、桩顶作用验算、桩基础沉降验算、桩身结构设计计算、承台设计以及预制桩的施工图的绘制等。这些内容都是对我们土力学桩基础设计和钢筋混凝土设计的复习和巩固,使我们对CAD等绘图软件的运用更加熟练,锻炼了我们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的能力。本设计为我们以后从事桩基础的施工和设计奠定了基础。关键字:承台 静压预制桩 承载力 沉降目 录1 .设计资料11.1 上部结构资料11.2 建筑物场地资料12 .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 、承台埋深22.1 选择桩型22.2 选择桩的几何尺寸以及承台埋深23 .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33.1 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34 .确定桩数和承台底面尺寸44.1 A柱的桩和承台的确定45 .确定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55.1 无桩承台承载力计算(A承台)66 .桩顶作用验算76.1 五桩承台验算(A承台)77 .桩基础沉降验算87.1 A柱沉降验算88 .桩身结构设计计算108.1 桩身结构设计计算109 .承台设计119.1 五桩承台设计(A柱)1110.参考文献141 设计资料1.1 上部结构资料某教学实验楼,上部结构为七层框架,其框架主梁、次梁、楼板均为现浇整体式,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底层层高3.4m(局部10m,内有10 t桥式吊车),其余层高3.3m,底层柱网平面布置及柱底荷载见附图。1.2 建筑物场地资料拟建建筑物场地位于市区内,地势平坦,建筑物场地位于非地震区,不考虑地震影响。 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地下水位离地表2.1米,根据已有资料,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没有腐蚀性。建筑地基的土层分布情况及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见表1.1。表1.1地基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土层编号土层名称层底埋深(m)层厚(m)天然重度(kN/m)含水量(%)孔隙比液限(%)塑限(%)内聚力内摩擦角压缩模量(MPa)地基承载力(kPa)1杂填土1.51.515.52灰褐色粉质粘土9.88.317.332.00.9034.019.015.020.05.41103灰褐色泥质粘土21.812.0644.018.013.817.53.21004黄褐色粉土夹粉质粘土27.15.318.330.00.8833.018.016.922.111.01485灰-绿色粉质粘土27.118.925.30.7232.518.833.024.78.21982. 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 、承台埋深2.1 选择桩型 因为框架跨度大而且不均匀,柱底荷载大 ,不宜采用浅基础。根据施工场地、地基条件以及场地周围环境条件,选择桩基础。因转孔灌注桩泥水排泄不便,为减少对周围环境污染,采用静压预制桩,这样可以较好的保证桩身质量,并在较短的施工工期完成沉桩任务,同时,当地的施工技术力量、施工设备以及材料供应也为采用静压桩提供可能性。2.2 选择桩的几何尺寸以及承台埋深依据地基土的分布,第层是灰褐色粉质粘土,第层是灰色淤泥质的粉质粘土,且比较厚,而第层是黄褐色粉土夹粉质粘土,所以第层是较适合的桩端持力层。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1.0m(2d),工程桩入土深度为h。故:由于第层厚1.5m,地下水位为离地表2.1m,为了使地下水对承台没有影响,所以选择承台底进入第层土0.6m,即承台埋深为2.1m,桩基得有效桩长即为22.8-2.1=20.7m。桩截面尺寸选用:由于经验关系建议:楼层3,承台底面下并非欠固结土,新填土等,故承台底面不会与土脱离,所以宜考虑桩群、土、承台的相互作用效应,按复合基桩计算竖向承载力设计值。目前,考虑桩基的群桩效应的有两种方法。地基规范采用等代实体法,桩基规范采用群桩效应系数法。下面用群桩效应系数法计算复合基桩的竖向承载力设计值5.1五桩承台承载力计算(A承台) 承台净面积:。 承台底地基土极限阻力标准值: 分项系数: 因为桩分布不规则,所以要对桩的距径比进行修正,修正如下: 群桩效应系数查表得: 承台底土阻力群桩效应系数: 承台外区净面积: 承台内区净面积:m2 查表 那么,A复合桩基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 6 .桩顶作用验算6.1五桩承台验算(A承台)(1)荷载取A柱的组合:F= 4043kN ,M= 104kNm,Q=56 kN 承台高度设为1m等厚,荷载作用于承台顶面。 本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物的重要性系数=1.0.由于柱处于轴线,它是建筑物的边柱,所以室内填土比室外高,设为0.3m,即室内高至承台底2.4m,所以承台的平均埋深d=1/2(2.1+2.4)=2.25m作用在承台底形心处的竖向力有F,G,但是G的分项系数取为1.2.作用在承台底形心处的弯矩:m桩顶受力计算如下: 满足要求(2)荷载取组合:F=3936kN ,M= 203kNm,Q=81 kN 桩顶受力计算如下: 满足要求7 桩基础沉降验算采用长期效应组合的荷载标准值进行桩基础的沉降计算。由于桩基础的桩中心距小于6d,所以可以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最终沉降量。7.1 -A柱沉降验算 竖向荷载标准值 基底处压力 基底自重压力 基底处的附加应力 桩端平面下的土的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计算如下:在z=0时: =172.54 在时: 在时在时将以上计算资料整理于表7.1表7.1的计算结果(5-A柱)Z(m)0172.54100.25604.2722189.1411.740.10152208.234.3208.2313.740.030573.7215.72206914.960.0181843.94在z=5.7m处,所以本基础取计算沉降量。计算如表7.2表7.2计算沉降量(-A柱)Z(mm)平均附加应力系0100.250200011.740.18675373.5373.51100082.07430013.740.11787506.86133.361100029.79570014.960.09941536.6529.7982006.545故:S=82.07+29.79+6.545=117.915mm桩基础持力层性能良好,去沉降经验系数。短边方向桩数,等效距径比,长径比,承台的长宽比,查表得:所以,五桩桩基础最终沉降量= 满足要求8桩身结构设计计算8.1 桩身结构设计计算两端桩长各11m,采用单点吊立的强度进行桩身配筋设计。吊立位置在距桩顶、桩端平面0.293L(L=11m)处,起吊时桩身最大正负弯矩,其中K=1.3; 。即为每延米桩的自重(1.2为恒载分项系数)。桩身长采用混凝土强度C30, 级钢筋,所以:桩身截面有效高度桩身受拉主筋选用,因此整个截面的主筋用,配筋率为。其他构造要求配筋见施工图。桩身强度 =915.40 故满足要求9 承台设计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20,承台是正方形,双向配筋相同。9.1五桩承台设计(-A柱)由于桩的受力可知,桩顶最大反力,平均反力,桩顶净反力: 9.11 柱对承台的冲切 由图9.1,承台厚度H=1.0m,计算截面处的有效高度,承台底保护层厚度取80mm.冲垮比: 当,满足0.21.0=325mm 0.20= 0.20mm且=325mm920mm 故取325mm。即:冲垮比冲切系数A柱截面取,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冲切力设计值 (满足要求)9.12 角桩对承台的冲切 由图9.1, 角桩冲垮比, 满足0.21.0,故取0.3533。 角桩的冲切系数 满足要求9.13斜截面抗剪验算 计算截面为I-I,截面有效高度,截面的计算宽度,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该计算截面的最大剪力设计值: 剪跨比 (介于0.31.4之间) 当时,取0.3;当时,取 故取 剪切系数 满足要求9.14受弯计算 承台I-I截面处最大弯矩 二级钢筋,. 选用 整个承台宽度范围内用钢筋取18根,即(双向布置)9.15承台局部受压验算 A柱截面面积,局部受压净面积,局部受压计算面积 混凝土的局部受压强度提高系数 满足条件图9.1五桩承台结构计算图10、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JGJ9494)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北京,中国建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