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粉尘防治.ppt_第1页
矿井粉尘防治.ppt_第2页
矿井粉尘防治.ppt_第3页
矿井粉尘防治.ppt_第4页
矿井粉尘防治.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矿井粉尘防治 制作王玉兰 平煤集团建矿以来曾发生三次煤尘爆炸事故 1 1960 11 28日平煤五矿瓦斯 煤尘爆炸 死亡187人 2 1976 11 13日平煤六矿煤尘爆炸 死亡75人 3 1981 12 24日平煤五矿瓦斯 煤尘爆炸 死亡133人 一 矿尘矿尘是指在煤矿生产中所产生的各种细小矿物颗粒 矿尘包括煤尘和岩尘 1 煤尘 煤矿生产中所产生的直径小于1mm的煤粒 2 岩尘 直径小于5 m的岩粒 二 矿尘的产生 一 矿尘的产生煤矿生产过程中 所有作业都能产生矿尘 以采掘工作面产生的矿尘量为最多 约占全部矿尘的80 就煤尘而言 在没有任何防尘措施条件下 一般每昼夜的产生量约等于产煤量的0 25 1 0 甚至高达3 例 一矿日产万吨10000吨产尘25吨 100吨甚至300吨 二 矿尘的存在状态 1 浮游状态2 沉积状态3 二者关系 浮游状态沉积状态 自重 沉降 暴风 冲击波 三 矿尘的危害 1 影响劳动效率和操作安全2 危害矿工身体健康3 具有燃烧爆炸性4 缩短设备使用寿命截止2005年 中国尘肺病人 包括疑似病人 累计超过100万例 每年新増12000人 在我国各类职业病中 尘肺病患者已达80 每年造成几十亿元的巨额损失 3 规程 对矿尘浓度的有关规定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 总粉尘 呼吸性粉尘 浓度应符合下表要求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标准 三 煤尘的爆炸及其预防 一 煤尘爆炸的机理 1 煤尘表面能吸附氧 2 煤块破碎成微细的颗粒后 它与氧的接触面积大大增加 3 煤尘受热后能放出大量的可燃气体 这些可燃气体遇到高温时 很容易燃烧或爆炸 煤尘爆炸是空气中氧与煤尘急据氧化的反应过程 此过程连续不断地进行 氧化反应越来越快 温度越来越高 当达到一定程度时 便能发展为爆炸 二 煤尘爆炸的必要条件1 煤尘本身具有爆炸性 1 鉴定2 用煤尘爆炸指数判断煤尘爆炸指数与煤尘爆炸性如下 附 平煤2002年各矿煤尘爆炸指数 2 煤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 并达到一定的浓度 1 煤尘的爆炸浓度 煤尘爆炸的下限浓度一般为45g m3 煤尘爆炸的上限浓度一般为1500 2000g m3 爆炸威力最强的浓度为300 400g m3 井下空气中浮尘能见表 2 影响煤尘爆炸界限的因素 1 煤的挥发分 2 煤的灰分和水分 3 煤尘浓度 4 煤尘粒度 5 矿井瓦斯浓度3 点燃煤尘爆炸的热源我国煤尘爆炸的引燃温度在610 1050 之间 一般为700 800 4 氧气浓度不低于18 三 煤尘爆炸的特点及危害 1 煤尘爆炸具有传播效应2 煤尘爆炸产生高温高压3 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4 产生焦皮渣和粘块该现象可用来判断是瓦斯还是煤尘爆炸 其明显标志是 该现象可用来判断是瓦斯还是煤尘爆炸 其明显标志是 A B 弱炸 中等强炸 强炸 煤尘爆炸后产物 A 皮渣B 粘块 四 预防煤尘爆炸的措施 1 综合防尘措施1 减少煤尘产生量的措施减少煤尘产生量的措施主要包括 煤层注水 采空区灌水 改进采掘机械结构及其运行参数 湿式凿岩 湿式打眼 爆破使用水炮泥 合理确定炮眼数目和装药量等 2 降尘措施 降尘措施主要包括 各产尘地点的喷雾洒水 采掘机械内外喷雾 爆破前后喷雾 支架喷雾 装岩 煤 洒水 转载点喷雾洒水 除尘器除尘 巷道风流净化水幕等 3 通风排尘 1 最低排尘风速 0 15m s 2 最优排尘风速 一般认为 掘进工作面的最优排尘风速为0 4 0 7m s 机械化采煤工作面 采取防尘措施后最优排尘风速为1 5 2m s 3 极限排尘风速 试验表明 当风速超过4m s时 粉尘的浓度随风速的增加而升高 4 定期处理巷道落尘 1 冲洗巷帮 2 撒布岩粉 3 清扫积尘 4 喷洒粘尘剂 5 刷浆 2 防止引爆煤尘 1 加强明火管理2 严格爆破管理3 防止出现电火花4 防止出现摩擦和撞击火花 3 隔绝煤尘爆炸的措施 1 设置岩粉棚2 水棚3 自动隔爆棚四 矿井粉尘安全检查重点 防尘 防灭火复习题 一 填空 1 矿尘包括煤尘和岩尘 2 矿尘的存在状态有浮游状态和沉积状态 3 引起煤尘爆炸的火源主要有瓦斯爆炸火 违章放炮火 明火 电火 摩擦火花等 4 掘进工作面的最优排尘风速为0 4 0 7m s 机械化采煤工作面 采取防尘措施后最优排尘风速为1 5 2m s 5 漏风量大于1 2m3 min m2 或小于0 06m3 min m2 时不会发生自燃 最危险的漏风量为0 4 0 8m3 min m2 6 均压防灭火分为开区均压和闭区均压两种 7 矿井火灾的构成要素有 热源 可燃物 空气 8 矿井火灾根据发火原因不同分 外因火灾 内因火灾 9 煤的自燃发展过程分为 潜伏期 自热期 燃烧期 10 火区的启封方法有 通风启封火区和锁风启封火区两种 11 防火墙分为 临时防火墙 永久性防火墙 耐爆防火墙 12 预防性灌浆分为 采前灌浆 随采随灌 采后灌浆 13 井下消防管路要每隔100m设置支管和阀门 带式输送机巷道中的消防管路要每隔50m设置支管和阀门 二 判断 1 消防水池要经常保持100m3以上的水量 2 区别瓦斯爆炸 煤尘爆炸 瓦斯与煤尘混合爆炸的显著特征是产生焦皮渣和粘块 3 皮带摩擦发火属于内因火灾 4 注氮系统氮气是否充足 看其浓度是否达到97 以上 5 断风封闭火区 适用于火区内空气中氧气 12 6 当煤矿井下发现烟雾明火时 首先应采取措施直接灭火 7 煤尘爆炸危险性大小 主要决定于煤尘粒度大小 粒度 5微米就能爆炸 粒度越大爆炸危险越大 8 发生火灾时 用水直接灭火是经济有效的方法 9 井下发生明火火灾时 应立即减少供风量 以免 风助火势 三 选择 1 我国煤尘的引燃温度一般为 500 700 700 800 800 1050 2 有爆炸性的煤尘的爆炸指数一般为 10 10 10 3 煤尘的爆炸下限浓度一般为 30g m3 45g m3 60g m34 发现矿井火灾后首先采取的灭火措施为 直接灭火法 隔绝灭火法 综合灭火法5 回采工作面回采结束后 必须在 内封闭 15天 30天 45天 6 从防尘角度 最优排尘风速应控制在 0 25m s 1m s 1 5m s 2m s 2m s 4m s7 主要巷道内带式输送机头前后两端各 范围内都必须用不燃性材料支护 20 30C508 采空区遗煤自燃与否主要取决于 煤的自燃性能 回采率 工作面推进速度有关9 井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 内 不得有烟火或用火炉取暖 10 15 20 四 问答 1 煤尘爆炸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答 1 煤尘本身具有爆炸性 2 煤尘必须悬浮于空气中 并达到一定浓度 3 有能点燃煤尘爆炸的热源 4 氧含量不低于18 2 按煤的自燃情况采空区的后方划分为哪三个带 1 不自燃带或散热带 位于工作面后方约1 5m处 2 自燃带 由不自燃带向采空区内部延伸约25 60m的空间 3 惰化带 紧靠自燃带之后 3 综合防尘包括那些内容 答 1 减少煤尘产生量的措施减少煤尘产生量的措施主要包括 煤层注水 采空区灌水 改进采掘机械结构及其运行参数 湿式凿岩 湿式打眼 爆破使用水炮泥 合理确定炮眼数目和装药量等 2 降尘措施降尘措施主要包括 各产尘地点的喷雾洒水 采掘机械内外喷雾 爆破前后喷雾 支架喷雾 装岩 煤 洒水 转载点喷雾洒水 除尘器除尘 巷道风流净化水幕等 3 通风排尘4 定期处理巷道落尘 1 冲洗巷帮 2 撒布岩粉 3 清扫积尘 4 喷洒粘尘剂 5 刷浆 4 开采有煤尘爆炸危险煤层的矿井必须在那些地点设置隔爆设施 答 开采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 必须有预防和隔绝煤尘爆炸的措施 矿井的两翼 相邻的采区 相邻的煤层 相邻的采煤工作面间 煤层掘进巷道同与其相连的巷道间 煤仓同与其相连的巷道间 采用独立通风并有煤尘爆炸危险的其他地点同与其相连的巷道间 必须用水棚或岩粉棚隔开 5 如何利用人体感官早期识别矿井火灾 1 视力感觉法 巷道空气湿度增加 出现雾状 支架或煤壁上有水珠 2 气味感觉法 有火灾气味 如 煤油 汽油 焦油或松节油等 3 温度感觉法 水温 气温比平时高 4 疲劳感觉法 人有不舒适感 如 头痛 恶心 四肢无力等 6 用水灭火应注意那些问题 答 1 水源要充足 2 应先灭外围火源 然后逐渐扑灭火源中心 3 电器设备着火时 应先停电后灭火 4 水比油重 不能用水扑灭油类火灾 5 灭火人员应站在上风侧 6 防止顶板受热离层 冒顶伤人 7 随时检查瓦斯浓度等 7 火区封闭的条件及工作原则有哪些 答 1 火区封闭的条件 火势发展迅猛 范围较大 直接灭火无效 2 封闭火区的工作原则 封闭火区尽可能小 防火墙的数量最少 施工速度最快 8 封闭火区的方法和适用条件有哪些 1 断风封闭火区 在不维持通风的情况下 同时在进 回风两侧构筑防火墙 适用于火区内空气中O2 12 2 通风封闭火区 保持火区通风的条件下 在火区进 回风侧同时构筑带通风孔的防火墙 适用于在火区有可能形成可燃气体达到爆炸下限的情况下 3 注入惰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