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講人 何信貴 精益生產 Page 1 2 講師簡介 何信貴 現任 台灣華盛頓集團 廣東逸華企業顧問有限公司 台灣鄭記企業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專案顧問師 臺灣臺北工業專科學校 臺北科技大學前身 學歷 臺灣松下電器 股 有限公司 經歷 制造工廠廠長 小家電產品 金屬加工 串激馬達等工廠 制造體質改革推進經理 全公司推進約100個主題 生產技術資深經理 電機 電化事業處 製造研修所講師 3 講師簡介 何信貴 經歷 授課及輔導廠商 臺灣 先鋒企業管理發展中心特聘顧問師 中國生產力中心 CPC 特聘顧問師 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特聘顧問師 臺灣松下電器工程科技社特聘顧問師1983年日本松下電器公司體質改革 RIAL 研修1995年馬來西亞松下電器公司時間衡量 MOST 技法研修 臺灣松下電器 友訊電子公司 臺灣山葉企業公司 百稼企業 百塑企業 九德松益電機 天立電機 上光公司 臺松工業等 中國大陸 臺合電子 廈門 隆光音箱廠 深圳 瑞泰電子 深圳 加維公司 大朗 等 4 課程大綱 精益系統改革的思考浪費的認識排除浪費的基本手段效率的認識精益生產的兩個基本目標 精益生產發展的背景 5 課程大綱 以顧客為中心的五 零 生產精益生產所追求的7個 零 極限目標精益生產體系架構精益生產的訂單流程精益生產的生產管理精益生產方式的基本手段 6 課程大綱 1 適時適量的生產 2 建立柔性生產機制 3 品質保證 4 模塊化設計與並行設計法 12 實現精益生產的具體手法 1 生產同步化 2 生產均衡化 3 生產柔性化 7 課程大綱 4 看板管理 5 一個流 的生產布局 13 精益生產四大實戰技巧 1 流線化生產 2 安定化生產 3 平穩化生產 4 超市化生產 8 精益生產發展的背景 1 能滿足顧客需求的是 價值 2 現代產業是 製造兼服務 的供需系統3 整體系統活動要順暢才能達到經濟性目前各行各業的績效距理想狀態仍很遙遠 浪費極多 可改善的空間極大4 改善進行要反常識 成見 知行合一 9 精益系統改革思想 一 精益系統改革思想的內涵以創造價值止於完善的思考法精 追求全面品質止於完善益 消除浪費 創造價值 產生財富系統 參與創造該產品價值的整體價值流 都能共榮共利改革 觀念上革除舊思想 態度 做法 以創新想法朝向整體最佳化的思想 10 精益系統改革思想 二 精益系統的五原理1 確定價值 Specifyvalue 某特定產品在某特定時間以特定價值來滿足顧客的需求2 確認價值流 IdentifytheValuestream 執行某特定產品從概念開始到製成交付顧客之所有特定措施的集合3 暢流 Flow 某特定產品的價值流能去除浪費而創造價值4 後拉式 Pull 適時適量提供顧客所需求的價值的產品5 完善 Perfection 持續改善以求邁向完善 11 二 價值流的確認 采礦 還原爐 煉制廠 熱軋壓延 冷軋壓延 制罐 罐倉 裝罐商 裝罐庫 Tesco倉庫 Tesco超商 家庭 回收罐 再生 圖2 1 可樂罐的價值流 12 二 價值流的確認 圖2 2 可樂價值流之合流 鋁礦砂 玉米田 甜菜田 甜菜倉 糖廠 糖倉 充填廠 玉米倉 焦糖廠 焦糖倉 可樂精廠 還原廠 煉製廠 熱軋壓縮 冷軋壓縮 製罐 紙盒倉 紙盒廠 造紙廠 櫸樹 13 三 暢流 管子存放處 切管 去毛邊 斜接管子 完成品存放及運貨 零組件存放 車架零組件存放 車架銲接 彎管 最后裝配 車架存放 涂裝車架 清冼車架 圖3 1 自行車工廠布置及物流 14 三 暢流 圖3 2 精實自行車廠布置及流動 彎 銲 斜接 去毛邊 切 管及零組件 洗 漆 裝配 彎 銲 斜接 去毛邊 切 洗 漆 裝配 彎 銲 斜接 去毛邊 切 洗 漆 裝配 運送 鋼自行車組 鋁自行車組 鈦自行車組 15 四 后拉式 鉻藝公司 防撞板工廠 豐田PRC 豐田PDC 經銷商 資訊流 零組件流 向后四環拉 16 五 完善 改善小組 選定的主題 改善標的 目標 目標節省金額 當年 精實方針展開矩陣圖 17 一 公司組織 實例 總經理 銷售與行銷 工程 生產營運 品質 財務 人力資源 行銷 廣告 銷售 顧客服務 產品發展 先進R D 測試實驗室 工廠 物料 制造工程 工具維護 設施 工具工程 品質工程 品質檢驗 稅務 主計長 征信 管理情報系統 福利 任用 公司舊式組織 18 一 公司組織 實例 總經理幕僚團隊 產品發展小組 產品小組1 6 JIT推進室 行政小組 出貨 倉儲小組 銷售小組 工廠支援小組 公司新組織 19 二 訂單流程 銷售幕僚 地區銷售協調員 採購 報價 應用工程 設計及材料清單 徵信 進訂單 排程人員 MRP主排程 生產工作訂單 生產跟催 Lantech原來訂單流程 20 二 訂單流程 銷售 進訂單 徵信 排程依產品 應用工程依產品 如需要 採購依產品 如需要 單件暢流式生產依產品 快速反應小組 報價員 新的訂單流程圖 21 三 產品開發 產品界說 工程規格 產品工程 機械 產品工程 電機 制造 工具工程 制程 量產工程 Lantech原來產品開發系統 22 三 產品開發 行銷 工具工程 採購 製造 製程工程 產品工程 隊長 上市 共處一處的專職產品團隊A 同步開發設計 新的產品設計流程 23 四 生產流程 Lantech原來的生產流程 原材料儲存 割鋸 加工 銲接 初步裝配 完成品儲存 出貨部 涂裝儲存 手工 零組件進料儲存 最終裝配 零組件制程中儲存 涂裝 24 四 生產流程 Q線的暢流 割鋸 加工 銲接 塗裝 最終裝配線路 與旋轉台配合 測試並出貨 滾子集裝配 控制單元組裝 25 四 生產流程 新的生產流程 進料 完成品出貨 涂裝 26 五 協力工廠流程 交貨 浮式玻璃 第1天 玻璃加工 第47天 玻璃安裝 第100天 玻璃封裹 第88天 800公里 900公里 700公里 實際 2400公里 100天 汽車玻璃原來流程 27 五 協力工廠流程 交貨 浮式玻璃 第1天 大變革后的汽車玻璃流程 壓玻璃 封裹 汽車裝配廠 第二天 費時 小於2天距離 大約80公里 28 六 倉儲管理 辦公室 出貨區 進料區 典型十二 線 路徑 豐田PDC改善前之佈置 料箱 29 六 倉儲管理 緩慢異動品 中速異動品 快速異動品 小型零組件 中型零組件 大型零組件 典型十二 線 路徑 辦公室 出貨區 進貨區 活用區 備用區 豐田PDC改善后之佈置 30 消費趨勢變化與生產方式的關係 世界發達國家狀況 中國的狀況 物品多樣化生產消費開始選擇 物品大量生產 商品多 消費水平高漲 消費高 物品多樣化生產消費開始選擇 物品大量生產 商品多 消費水平高漲 消費高 物品匱乏 商品少 消費不足 消費低 物品匱乏 商品少 消費不足 消費低 消費水平欲望 31 三種生產方式的比較 32 顯露問題 不斷改善 尊重人性 發揮人力 公司整體利潤增加 消除浪費降低成本 柔性生產提高競爭力 經濟性 適應性 JIT生產方式 看板管理 均衡化生產 良好的外部協作 精益生產關聯圖 小批量生產 同步化生產 質量保證 全面質量管理防錯體 低成本自動化LCA 設備的快速切SMED 設備的合理布置LAYOUT 標準作業SO 作業標準OS 多能工作業員 全員參加的改善和合理化活動 IE 企業教育 開發 人力資源 5S 33 精益生產技術概念圖解 doc 34 顯露問題 不斷改善 尊重人性 發揮人力 公司整體利潤增加 消除浪費降低成本 柔性生產提高競爭力 經濟性 適應性 JIT生產方式 看板管理 均衡化生產 良好的外部協作 精益生產關聯圖 35 浪費的認識 1 1錢在那里 售價 成本 利潤 成本主義 利潤 售價 成本 售價主義 成本 市價 利潤 利潤主義 36 浪費 不產生附加價值的動作 生產 有附加價值的動作 1 2真的浪費了嗎 浪費的認識 37 浪費的認識 改善的重點 就是要增加會賺錢的動作的分量 勞動改善的做法 通過現場觀察 了解作業的整個過程 分辨出動作的差別 然後徹底地將浪費的動作排除掉 勞動強化 僅是增加作業員的工作量 沒有將作業員的浪費動作排除 產量增加有限 1 3勞動改善勝過勞動強化 38 1 4七種浪費 1 等待的浪費 2 搬運的浪費 3 不良品的浪費 4 動作的浪費 5 加工的浪費 6 庫存的浪費 7 製造過多 早 的浪費 浪費的認識 39 排除浪費的基本手段 2 效率的認識 41 假效率 指固定的人員做出更多產品之方式 真效率 指以最少的人員 僅做出市場需要的產品之方式 精益生產的改善 1 建立在市場每日的需求數的基礎上2 以最少的人員來生產出需要的量少人化3 非定員制的生產方式 2 1效率提高了 怎麼沒賺錢呢 2 效率的認識 42 2 效率的認識 個別效率整體效率整體效率就是要看最後完成品的量的多寡 以及配置人員的多寡來衡量 即是所謂勞動生產率 效率追求重點 在生產的整體效率 2 2每個人做得越多越好嗎 43 2 效率的認識 稼動率可動率精益生產對機器設備運用的目標 只追求100 可動率 不追求100 的稼動率 將設備的運轉 不妨視作飛機在空中飛行 懷有此心態 才能做好設備的維修保養工作 2 3要動則動 該停則停 44 精益生產方式的兩個基本目標 不斷排除不增加產品價值的工作 即 降低成本 2 能快速應對市場的需求 45 以顧客為中心的五 零 生產 46 精益生產追求的7個 零 極限目標 47 精益生產追求的7個 零 極限目標 48 精益生產追求的7個 零 極限目標 49 精益生產體系架構 精益工廠 追求7個 零 極限目標 意識改革 5S 50 精益生產的訂單流程 訂購 需求訂購 製造預定表 訂購預定表 出貨單 進貨單 XXX股份有限公司 課 51 精益生產的生產管理 5S JIT 品質保證 標準作業 多工程操作 看板 均衡化 流動生產 變換準備時間 目視管理 保全 安全 自動化 少人化 52 精益生產方式的基本手段 為了達到降低成本 快速應對市場需求這兩個基本目標 精益生產方式的基本手段可以概括為下述四個方面 適時適量生產2建立柔性生產機制 3 品質保證4 模塊化設計與並行設計法 53 精益生產方式的基本手段 即 JustInTime 客戶 需要的時候 生產 需要的產品 需要的數量 1 適時適量生產 54 精益生產方式的基本手段 2 建立柔性生產機制 對應市場上的變化 生產品種的彈性化 生產數量的彈性化 生產配置人員的彈性化當生產量發生變動時 要彈性地增減各生產線的作業人數 用較少的人力完成較多的生產 如何將多餘的人力去創造附加價值的事前計畫也是關鍵點 55 精益生產方式的基本手段 3 品質保證 要將品質管理貫穿於每一工序之中 實現提高品質與降低成本的一致性 兩種機制的導入 1 開發 安裝各種加工狀態檢測裝置和自動停止裝置 一旦發現異常或不良品 設備或生產線可以自動停止的機制 2 設備操作者一旦發現產品或設備發生異常時 有權自行停止生產的管理機制 56 精益生產方式的基本手段 4 模塊化設計與並行設計法 在產品的開發設計中導入兩種機制1 模塊化設計 新產品設計時 在某些模塊 或單元 上有新的突破 而其他部份盡可能使用現存的技術 2 並行設計法 在開發過程中 以設計部為主 其他如工藝 製造 採購 品質保證 生產計劃等部門 共同參與 同時進行有關工作 a 提早發現開發設計上的問題 性能 成本 品質等方面 減少失誤或不完善可能帶來的成本損失 b 大大減少從開發設計到批量生產的時間 57 實現精益生產的具體手法 1 生產同步化 實現適時適量生產要致力於生產的同步化 工序間 部門間不設置倉庫 前一工序的加工結束后 立即轉到下一工序去 組裝線與機械加工幾乎平行進行 產品被一件一件 連續地生產出來 鑄造 鍛造 衝壓等必須成批生產的工序 則盡量縮短作業切換時間 來縮小生產批量 58 實現精益生產的具體手法 1 生產同步化 生產的同步化是通過 後工序領取 也稱為拉動式 的方式來實現的 1 依市場需求訊息 生產計劃只下達給總組裝線 以組裝為起點 向前工序領取必要的加工品 2 前工序提供該加工品 不足的量 必然會向更前一道工序去領取所需的零部件進行生產 這樣一層一層向前工序領取 直至原材料部門 就可以把各個工序都連接起來 實現同步化生產 59 益實現精生產的具體手法 2 生產均衡化 A 生產均衡化是實現適時適量生產的前提條件 均衡化是指在制定生產計劃時 就必須考慮混合生產各種產品 總組裝線也向前均衡地領取 使用各種零部件 體現於產品投產順序計劃中 在流水線式的生產形式中 均衡化是通過混合生產 同時生產多個品種 來實現的 60 實現精益生產的具體手法 2 生產均衡化 B 均衡化是通過專用設備通用化和制定標準作業來實現的 專用設備通用化 專用設備上增加一些工夾具的方法 使之能夠加工多種不同的產品 標準作業 作業節拍內 一個作業人員所應擔當的一系列作業內容標準化 61 實現精益生產的具體手法 3 生產柔性化 當生產量發生變動 可以彈性地增減各生產線的作業人數 縮短生產周期 快速地應對市場的需求變化 生產柔性化是通過設置 細胞 cell 生產線 固定變動生產線 簡易易拆裝生產線等方式來實現的 62 精益生產四大實戰技巧 一 流線化生產二 安定化生產三 平穩化生產四 超市化生產 63 一 流線化生產 傳統的生產技術方式 依設備的功能集中布置的 水平布置 精益生產的方式 根據產品的類別將機器設備依制程加工順序 一部接一部擺放的 垂直式布置 流線化生產是一種靈活的生產方式 因為制程時間短 所以在制品也就跟著大幅減少 更適合市場需要的變更 一 流線化生產線的意義 64 一 流線化生產 批量生產 水平布置 流線生產 垂直布置 65 一 流線化生產 二 流線生產與批量生產的差別 除了機器設備的布置方式不同之外 還有下列的相異點 1 合理化的方向 2 作業員的技能 3 在制品的流向 4 機器的設備選用 66 1 合理化的方向 批量生產設備是以 水平布置 為主 合理化的方向自然就以 一個人操作多台機器為目標 稱為 多機台作業 流線生產方式的合理化方向 是以 一個人操作數個不同制程的機器設備 為目標 雖然也是操作多台機器 但都是不同制程的機器 特稱為 多制程作業 二 流線生產與批量生產的差別 67 二 流線生產與批量生產的差別 合理化的方向 多機台操作 水平操作 68 二 流線生產與批量生產的差別 批量生產 單能工 流線生產 多能工 2 作業員的技能 69 二 流線生產與批量生產的差別 3 在制品的流向 批量生產 亂流方式 流線生產 整流方式 70 二 流線生產與批量生產的差別 4 機器的設備選用 批量生產 泛用機 高速機 高產能機 流線生產 注重速度適當穩定 加工品質好的專用機械 小型 價廉 可動率高的機器設備 71 一 流線化生產 流線化生產 是聯結技術中最重要的技術 它的基本想法 就是在避免製造不良品的同時 將成品經由生產流程一個一個地製造出來 工廠生產技術 製造技術即固有技術 管理技術即聯結技術 72 一 流線化生產 單件流動 單件流動就是僅做一個 傳送一個 檢查一個 將制品經過一個個的加工制程而做成成品 這是一種將浪費 顯現化 的思想與技術 三 建立流線化生產的八個條件 73 一 流線化生產 流線生產可以減少不良品 74 三 流線化生產的八個條件 2 按制程順序布置設備 依照不同產品加工製造所需使用到的機器設備拉攏過來 依其加工順序排列布置 就可消除搬運 3 生產速度的同步化 改善產品流動的順暢法 使各個製程的生產都保持相同的速度 即所謂 同步化 要追求 全體效率 而不是 個別效率 75 三 流線化生產的八個條件 4 多制程操作的作業 流線化生產 是依產品類別而設計的垂直式布置 因此人員必須是盡可能朝操作多製程的作業方式來安排 與操作同一功能的機器設備的多台作業方式是不同的 76 三 流線化生產的八個條件 5 作業員的多能工化 機械標準化 作業員可操作多種機械 作業方法標準化 消除例外作業及特殊作業 作業員多能工化 77 三 流線化生產的八個條件 6 邊走邊做的走動作業 作業員的姿態必須符合一人多制程的作業方式的要求 即一面走動 一面進行加工動作的所謂 走動作業 方式 而不是站在原地不動 7 機器設備的小型化 要能彈性對應市場需求的快速變化 生產線必須走向細流而快的复數生產線化 所以機器設備也應小型化 速度不快 但品質很穩定 故障率也低 才是較好的設備 78 三 流線化生產的八個條件 8 生產線布置U型化 IO一致 原則 生產線布置U型化 將投入點 INPUT 與取出點 OUTPUT 接近 以免除 返回 造成的時間浪費 IO一致 的原則 除了用在生產線的布置之外 也可以應用在機器設備的設計上 將產品的投入點與取出點都設計在同一個工作點 以節省人力 使物流順暢 消除浪費 79 如果要將現有的傳統生產形態改變成流線化生產形態 可依照下列步驟來進行 步驟一 全員意識改革 自上而下全員教育訓練 形成共識 步驟二 成立示範改善小組挑選來自不同部門單位的中層幹部組成一個示範改善小組 並由作為示範改善對象的生產單位主管 擔任小組長 以便順利實施改善計劃 四 流線化生產的建立 一 流線化生產 80 四 流線化生產的建立 步驟三 選定示範生產線一開始 可以選定一個較容易改善的地方作示範線 此示范線可依產品類別或生產單位類別來選定 並且要考慮到現場管理干部實施的積極性 從有改善積極性的地方先開始 爭取獲得成功 以作為全廠的示範榜樣 81 四 流線化生產的建立 步驟四 現狀調查分析在選定好示範線之后 必須先準備好該項制品的生產流程圖 生產線的布置方式 人員的配置等 並調查出改善前的實績1 生產數量 人員數 生產的制程時間2 勞動生產率 不良率 機器設備的可動率 3 在制品的庫存數量 4 生產占用的空間5 每一個制程所需要的加工時間和人力時間等 82 四 流線化生產的建立 步驟五 設定產距時間所謂 產距時間 是以每日的工作時數除以每日市場的需要數而得 其意是指 每隔多少時間必須生產出一個產品 因此 也稱之為 目標時間 由產距時間的定義來看 它是隨每日的工作時數及每日需要它的變化而改變的 它與現場中現有設備 人員的生產能力是毫無關聯的 83 四 流線化生產的建立 步驟六 決定設備 人員的數量依據前述的 產距時間 以及各個制程的加工時間和人力時間 可以計算出各個制程的設備和作業人員需求數 步驟七 布置 細流而快 的生產線a 依據步驟六計算出來的設備數量 盡可能以設立多條的生產線 而每一條的產量較少為佳 此即 細流而快 的生產線 b 設備必須小型化 滑輪化 專用化 84 四 流線化生產的建立 步驟八 配置作業人員1 依據步驟六計算所得的作業人數 以及步驟七的機器設備的布置 2 以 產距時間 為目標 設法將各個制程分配到每一個作業人員 使得每一位作業員所分配到的制程人力時間的總和能與 產距時間 至少應相互接近 85 四 流線化生產的建立 步驟九 單件流動1 以加工一個 檢查一個 傳送一個到下一制程的方式來生產 此即單件流動的意義 2 如此容易看出何處出了問題 可以立刻加以排除改善 改善方式 以漸近方式 將原有的大批量生產變為單盒 單盤 單片等小批量的生產方式 然後再逐步過渡到單件流動的生產方式 86 四 流線化生產的建立 步驟十 維持管理1 當生產線出現問題時 例如設備小毛病的故障率太高 或者是換模 換線的時間太長等等 都必須再努力加以改善 才能使生產線盡早地安定下來 2 作業人員對作業方式改變而產生的排斥問題 也必須多做溝通明 多予鼓勵 使人員心理能安定下來 87 四 流線化生產的建立 步驟十一 水平展開 示範線觀摩學習 了解流線化生產線的好壞 將示範線推廣至全廠 全工廠建立流線化的生產線 88 四 流線化生產的建立 步驟十二 邁向無人化 批量生產 單件流動 一人多制程 生產線流線化 邁向無人化工廠 89 四 流線化生產的建立 90 傳統的生產布局 工序流程 材料切割 面壓 U形折彎 鉚接 80t衝床 60t 75t 鉚接機 原材料金屬板材放置區 切割後半成品放置區 切割後半成品放置區 面壓後半成品放置區 面壓後半成品放置區 U形折彎放置區 U形折彎放置區 完成品放置區 91 實施 一個流 生產後的布局 60t 面壓 80t 原材料放置 前工序 後工序 完成品放置 鉚接 75t U形折彎 某工序向下工序移動用斜坡式的滑板 或簡易皮帶輸送線 利用零件自重滑動 92 一 流線化生產 精益生產要以有彈性的生產形態來適應市場的變化 所謂彈性主要指的是人員配置的彈性化以及生產的品種及數量的彈性化 為了要使人員及生產彈性化 首先必須將傳統的定員定量生產線布置方式 改變成非定員非定量的布置方式 93 一 流線化生產 要做到以上的情況 基本上要把握以下的 三不 政策 不落地生根小型化 並將設備裝滑輪 不寄人篱下揚棄中央式的設施 改用個別分離式的設施 不離群索居小型化 單件流動方式 五 設備布置的三不政策 94 6 有彈性的生產線布置 生產線的布置 除了考慮硬件設備的布置之外 還應考慮品質 成本 物流 人員配置及安全等等的因素 有關生產線的布置 必須留意以下各點 a 品質方面 1 要使用不會產生不良品 或者是有異常狀況時能夠自動停止下來的自動化設備 2 在關鍵制程上 設定檢查塊規 以防止不良品流到下一制程去 95 6 有彈性的生產線布置 b 產量方面 要使用彈性高的 易於增減產量的設備 最好能采用單件生產流動的小型化的設備 c 成本方面 1 依照產距時間配置人員 由非定員制的人員從事生產線作業 2 使用量少的空間來生產 以降低成本 96 6 有彈性的生產線布置 d 時效方面 1 以產距時間來控制整個生產線的生產步調 2 要以單件流動的生產方式 使產品能盡快生產 縮短整個制程及交貨時間 97 6 有彈性的生產線布置 生產線布置要能達到下列的境界 a 及時發現浪費所在 考慮到人 物 信息的流動 b 靈活調整生產量 可依市場的需求及產能之高低 靈活調整及配置人員 c 能考慮到其他間接部門浪費的排除 98 6 有彈性的生產線布置 需求量600件 天 需求量400件 天 有彈性的生產線 人員隨需求量變動而改變配置 99 7 流線生產線布置要點 生產線布置 必須符合下列要求 a 能做出標準作業的生產線首先要能看得出有否製造過多的浪費 步行距離的浪費 手作業動作的浪費 生產線 作業順序 必須一致化 要有明確的 生產步調 各個制程所必須擁有的 在製品數量 也必須明確化 100 7 流線生產線布置要點 b 沒有浪費的物流1 生產的基本要求是材料投入生產線後不要讓生產物停滯 2 生產線與生產線之間的中間庫存品的位置 堆置的方法 搬運方法及搬運路徑通路 都必須加以考慮 3 主要原則是要先進先出 快速流動 前后關聯的生產線盡量靠攏過來 朝整體工廠生產線布置一筆畫而努力 101 7 流線生產線布置要點 c 信息的流動主要是考慮到生產指示的方法 1 設立生產管理表 生產實績結果 要以生產線為管理對象每隔一兩個小時追蹤實際產量及計劃產量之差異 並且能夠立即採取糾正措施 2 設備要安裝警示燈 生產線一旦有異常現象發生 就能停止下來 並且 反映是何種原因造成停線的 102 7 流線生產線布置要點 d 少人化的生產線依據市場需求量的變化 人員配置也要跟著產距時間改變而增減 1 設備要容易移動 以U型的布置方式逆時針方向擺放 設備與設備間不能有阻隔 2 人的工作與機械的工作要區分出來 使作業員僅做裝料 卸料的動作 而讓加工的動作由機器來做 103 7 流線生產線布置要點 e 能夠得到全數檢查效果的品質保證精益生產特別強調不能有不良品發生 全數檢查的做法必須建立在生產線上 同時由作業人員做自主檢查 生產線內必須設置全數檢查的空間 設備也要有防錯功能 一旦有不良品發生能自動選別或自動停止運轉 104 7 流線生產線布置要點 f 保全性設備要做到全員生产維護保養 以確保設備使用的最佳可動率 g 安全性生產線布置要考慮到作業人員操作的安全性 h 整體布置最后要考慮的是整體工廠的布置方式 如原材料 另件的收料地點 水電動力供應的位置 最后制程間 生產線之間的搬運以及預備擴充的生產空間 105 8 一筆畫的工廠布置 工廠布置的基本做法是打破各個隔離的生產線的界限集中布置 可依照下列步驟進行 步驟一 由水平布置改為垂直布置1 將原來依據不同工藝的水平布置生產線 改為依不同產品的加工順序所需要的垂直式布置 2 盡可能設立更多的生產線 每條生產線產量雖少 但都能很快地加工完成 此即 細流而快 的原理 可滿足多樣少量 交期短要求 106 8 一筆畫的工廠布置 由水平布置改為垂直布置 107 8 一筆畫的工廠布置 步驟二 U型生產線的布置有如下特徵及優點 1 以U字型 依逆時針方向按照制程順序來排列生產線 2 入口 第一個制程 及出口 最后一個制程 通常由同一個作業員擔任 能夠以產距時間 依據標準在制品數量來生產及管理 同時 又能用后制程領取的量作補充生產的指示 108 8 一筆畫的工廠布置 U字型生產布置 109 8 一筆畫的工廠布置 步驟二 U型生產線的布置 3 易於提高整條生產線的效率 發揚作業員同心協力相互合作的團隊精神 在異常時 整條生產線能夠停止下來 問題得以及時暴露 使得改善更方便 4 步行最短 下一個制程就在隔鄰 能以單件流動的方式來生產 也能以作業人員的增減來對應市場需求量的變動 110 8 一筆畫的工廠布置 步驟三 將長屋型變為大通舖式 1 依據各個生產線的產距時間 容易作適當的作業分配2 各個生產線需要的零頭人數 可再整合成一個人員的作業量 達到少人化目的 注意要點 1 必須減少各個生產線的在制品數量 減少堆積的空間2 物料的供應方式也要改成一組或一套的方式 以避免物料過多供應 致使空間狹小 111 8 一筆畫的工廠布置 大通舖化布置 112 8 一筆畫的工廠布置 步驟四 整體上呈一筆畫布置 在形成大通舖化之后 就可以朝一筆畫努力 整個工廠各個不同產距時間的生產線最終將達成一體 形成一個總體的U型生產線 作業員僅須將工作物裝入設備 觸動按鈕 機器設備即可自動加工生產及退料 整個工廠將形成一筆畫的布置 113 8 一筆畫的工廠布置 一筆畫佈置 114 9 容易被差遣的設備 機器設備的設計要考慮設備是否能夠靈活搬動 容易被人差遣 換句話說 要改變人適應機械設備的狀況 而使機械來配合人的要 115 9 容易被差遣的設備 基於以上的思路 有關機械設備的設計或改善 必須考慮如下四個方面 1 小型化2 流動化3 有彈性4 變換快 116 9 容易被差遣的設備 1 小型化設備要先強調它的穩定性 所謂穩定性 主要包含兩個要點 a 品質的穩定 b 運轉的穩定 設備一旦小型化 價錢也就便宜了 易於進一步擴大生線 同時由於設備的穩定性提高 也可以消除闲视的浪費 達到少人化的目的 117 9 容易被差遣的設備 2 流動化生產線上的小型設備能隨著市場需求量的變動而隨時增減 組合變動 除此之外也要考慮人員作業的易流動性 物品流動是否順暢 機械與機械之間不同產能速度的流動方式更要加以研究 118 9 容易被差遣的設備 3 有彈性如何使設備適應不同產品的加工要求 是機械設計的關鍵 a 產品不同 只要改變設備的附屬機械就可以轉作他用 b 在產能上要保留適當的余地以應對需求量的增減 c 也要求機械能如人體般靈活 119 9 容易被差遣的設備 4 變換快設備上的模具治具應便於更換 即快速換模 線 以減少生產停頓的時間 增加產能 使多樣少量的混流生產方式得以實現 購買設備時應注意如下幾點 a 買 裸體 的設備 所謂 裸體 的設備就是僅具備基本用途的機器 今後可依據生產的需要 再逐步附加上一些必要的機能 120 9 容易被差遣的設備 b 門當戶對設備的選用應當滿足適當的需求 講求門當戶對 設計出 大小通吃 什麼樣類別的產品都能做的泛用機器 必然要增加成本 c 巨艦大炮的教訓生產設備要盡量小型化 設備的生產能力 小改大容易 大改小不易 因此 在產量需求增加時 能夠很適當地追加上去 不會造成能力過剩的現象 121 9 容易被差遣的設備 機器設備要變成容易移動 首先要做到設備的不落地生根 不寄人籬下 不離群索居三不政策 此外 必須再朝下面的方向努力 a 管線不要像葛藤般1 不同的管線不要纏繞綁在一起 2 要做得有彈性變化 應當改成性的管道 長短可以隨著機器設的移動而變化 2 設備也要流動 122 9 容易被差遣的設備 b 要像 快餐車 一樣 設備如同 快餐車 裝有輪子 可以很容易地四處移動 管線的接頭要像家庭中的電扇一樣 只需要將插頭拔下即可搬動 又可立即插上使用 大的機器也可設法將之 單元化 將整個設備分成數個基本單元 易於拆裝和移動 123 9 容易被差遣的設備 c 出入口的一致化設備的入口與出口應當設計成在同一個位置上或是盡量接近 如此 不但物流順暢 作業員的工作動線也會順暢 124 二 安定化生產 安定化生產 人員的安定 機器的安定 品質的安定 物量的安定 管理的安定 125 1 流線化生產線為改善活動之始 流線化生產 只是將舊的生產線 重新再做安排 將物流批量變少 以及人員配置的觀念修正過來 還談不上是改善的活動 為了使生產能安定 必須使具體改善 人員動作品質 機器設備的可動率 產品的品質保證 以克服一般生產現場所常見的現象 126 1 流線化生產線為改善活動之始 現場常見的問題及現象整理如下 a 人員的動作品質 精益生產是以降低庫存量的方式 將潛在問題暴露出來 因此就必須要全心來降低設備的故障率 b 機器設備會有故障 人的工作是很有彈性的 但是 人的動作時間不穩定 除了人與人間的熟練度差異之外 同一個作業員 每一項作業時間也不會完全一樣 這些都是必須改善的地方 127 1 流線化生產線為改善活動之始 c 不良品的發生也會影響流線生產化的安定 生產線中 一旦產生不良品流到下一個制程去 則下一個制程 也就無法繼續加工 因此 生產線也要停頓 總而言之 流線化生產線建立之后 並非會穩定地生產 相反卻會暴露出更多潛在的問題點 需要繼續改善 而改善的主要目的 就是要使生產線安定下來 128 2 人員安定取決於 標準作業 安定化生產的第一個需要安定的內容就是 作業人員工作的安定化 人員安定的主要目的 使生產線的速度穩定下來 還可以減少作業人員 精益生產以 標準作業 來達到目的 精益生產的 標準作業 涵蓋範圍較為廣泛 是包含整條生產線的機器設備的布置 制程加工的順序 物流的過程 標準在制品的設定 作業人員的配置 作業人員的動線等 129 2 人員安定取決於 標準作業 標準作業 具體內容包含了 標準作業票 標準作業組合票 產品加工能力表 作業指導書 以及 作業要領書 等文件 130 2 人員安定取決於 標準作業 生產線上的人員要安定 首先要區別分離出標準作業與非標準作業 並且各指定專人負責 標準作業 一般是線上的作業人員來擔任 非標準作業 就是沒有規律性 沒有重復性的作業 另外準備一個在線外專門從事 非標準作業 的人員稱為 水蜘蛛 131 2 人員安定取決於 標準作業 整個生產線上所有的作業人員都是在做 標準作業 而所有 非標準作業 全部集中在一個 水蜘蛛 的身上 就形成了 水蜘蛛 的標準作業 因此 整個生產線就安定了 132 2 人員安定取決於 標準作業 非標準作業由 水蜘蛛 擔任 133 2 人員安定取決於 標準作業 標準作業是為了將作業人員 制程設備的布置及物流過程等問題作最適當的組合 以有效地達成生產目標 而設立的標準文件 標準作業在精益生產是強調使生產現場的作業規律化 達到生產活動的穩定 標準作業也是現場生產效率改善及主管管理的依據 沒有標準作業就沒有改善 所有的改善都是從標準作業開始的 134 3 產距時間 宛若指揮棒的節拍 標準作業的設立要先掌握三個要素 產距時間 作業順序 標準手持品 缺一不可 標準作業的第一個要素 產距時間 產距時間 的定義 是以市場一天或一個月有確定訂單的需要數 除以作業人員一天或一個月的有效工作時數而得 所謂有效工作時數是指一個作業員上班一天的時間扣除每天班前會 休息 吃飯及打掃現場時間后的實際工作時數 135 3 產距時間 宛若指揮棒的節拍 精益生產的理念是不過量生產 也不建立庫存 產距時間 就是以市場有訂單能夠賣得出的數量計算出來的 因此 現場里每一個生產單位 都必須依照此產距時間來安排生產 136 4 標準作業 的三大要素 標準作業 的第二個要素是作業順序 作業順序 是指產品在生產加工中 從材料開始到成品為止依次變化的過程 包括加工物品的傳送 機械的上料 下料 及作業員作業順序的時間流向 設定作業順序時 要具體明確規定 考慮工作分配是否合理 是否均衡 作業量再分配的可行性 雙手的使用方式 雙腳的站立位置等 適當地作出之后 就能安全地 有效地 有自信地生產出良好的產品 137 4 標準作業 的三大要素 標準作業 的第三個要素是 標準手持品 標準手持品 是指為了使生產活動能夠重復地持續下去 而必須的生產制程內的在制品 正在機械內加工的物品 也是屬於標準手持品的一部分 生產線上若缺少了標準手持品的話 生產就會中斷 形成停線 標準手持品雖然是必須的在制品 但也要設法降低 標準手持品的數量與機械配置的方法及作業員的作業順序有密切的關聯 138 4 標準作業 的三大要素 標準作業 在一般生產理念所沒有的前三者予以介紹 標準作業票 包含1 整個生產線機器配置2 加工物流的順序3 作業人員作業順序的規定及人員配置4 標準手持品的放置位置及數量5 品質檢查6 安全注意事項以及產距等內容 139 4 標準作業 的三大要素 標準作業組合票 主要用來1 觀察 分析 記錄一個作業員的作業順序過程 2 必須依照該作業順序 並記上作業內容 作業時間及產距時間等內容 從作業組合票可以看出作業員的作業時間是否合理 如果所分配作業量的組合時間剛好等於產距時間 那就是理想的 140 4 標準作業 的三大要素 產品加工能力表 主要是1 不同產品分析 掌握每一制程的生產能力 2 要分析出人的時間 機械的時間 換模 換線的時間 以及提高可動率 3 考慮改善人的動作品質及機械的動作品質 以突破瓶頸 141 三 平穩化生產 1 平穩化生產 市場的需求有高低起伏是一種很正常的經濟現象 精益生產技法 平穩化生產 就是將生產的種類與數量拉平 減少波動的幅度 平坦穩定的生產 同時又具備像水庫調節功能 使生產線上一天的生產活動所需的資源需求 如人力 機械設備 零部件等物料供應需求穩定下來 減少庫存 降低成本 142 三 平穩化生產 2 生產計劃要像壽司一樣 在精益生產的理念中 生產計劃可分四種不同境界的做法 是以月 週 日安排的生產以及平穩生產 以傳統方式要做到平穩生產的境界 可說非常困難 只有以精益的生產方式才有能力做得出平穩生產 143 三 平穩化生產 生產計劃像壽司一樣 144 三 平穩化生產 a 以月安排的生產計劃 以月安排的生產計劃就是指一種制品一個月內僅排進一次的生產計劃 這種形態適用於市場安定 品種類別少 做得出來就賣得出去的時代 然而 這種時代已經逐漸消逝了 例 月需求 X 1000台 Y 600台 Z 400台生產排程 X 10天 Y 6天 Z 4天 145 三 平穩化生產 b 以週安排的生產計劃 一種制品一週內僅安排生產一次的生產計劃 與月生產計劃的安排比較 可將月生產計劃之量分成四週重復生產 這樣的方式不同之處 就是在制品的在庫量可減為1 4 每一制品在一個月內有四次的重復生產 當然也是較進步的做法了 例 週需求 X 250台 Y 150台 Z 100台 如前例X Y Z之月需求量為基礎 146 三 平穩化生產 c 以日安排的生產計劃 是指一個月內每一個工作日內生產的品種及數量都保持一樣 這樣的做法 制品的在庫數量就可減為原來的1 20 然而 一個月一回的更換品種的次數變為每天都必須更換三次 切換的次數增加了 為了降低切換次數增加的時間損失 必須設法縮短切換時間 例 日需求 X 50台 Y 30台 Z 20台 147 三 平穩化生產 d 平穩生產計劃 平穩生產也可以稱為平均化及穩定化的生產計劃形態 也就是徹底地做到品種及數量的平均化 換句話說 就是指一日內的同一制品要做超多回的重復生產方式 即是超多回的平穩化生產 也就是混流生產方式 超多回的生產就像是日本料理的壽司一樣 從任何一處切下去每一個斷面的結構形成都一樣 平穩化生產的基礎為流線化生產及安定化生產 148 三 平穩化生產 3 平穩化技巧 做一個產品要花費多少時間呢 這對管理者及作業員為達成生產計劃而言 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精益生產方式 做一個產品要花費多少時間 不是由機器設備或作業員工作速度決定的 而是由市場訂單數量來決定 產距時間 做出一個產品 例 日需求量 A 50個 B 30個 C 20個可分成10次循環 產距時間4 8分 149 三 平穩化生產 平穩化生產一天要生產許多品種 用 排班表 的方式 重復循環地生產 並且要以產距時間來生產 所謂 自由座 就是沒有安排具體制品的生產時間 用來解決正常生產的時間變異或延遲 即一個循環內所需要完成的制品數量 不能如期完成時 就利用自由座的時間來補救 a 排班表及自由座 150 三 平穩化生產 排班表 自由座 151 三 平穩化生產 指定座 就是對號入座的意思 有別於批量生產方式的平穩化生產 可以削減在制品庫存量 減少空間需求 對生產變動能很快地及時因應 有助於生產的安定化 b 指定座 152 三 平穩化生產 3個架子 2個架子 6個架子 2個架子 153 三 平穩化生產 制品不同工作量也不同時 就要采用跨越式的生產線解決 即在正常的生產線中再劃分一條跨越的生產線 將不同制品超多的作業量在跨越的生產線上加工 直到行進到正常作業量的工作站時再回正常的生產線內 例如 制品A有10個零部件要插入裝配 而制品B則需16個零部件要插入裝配 這兩種不同的制品所需的裝配工時不同 c 跨越式 154 三 平穩化生產 4 混流生產是平穩化的最高境界 面對著多樣化 少量性 短交貨期的市場變化 解決的根本之道就是采取復數細流而快的 單件流線生產技法 但若生產線僅有數條而又要對應以上生產形態的需求 解決之道就是 混流生產 混流生產線 是指產品 裝置 部件的形態或加工組合方法相似 即使尺寸大小不同 亦能在同一條生產線上加工裝配 例如 卡車裝配線 可以同時裝配8吨 10吨 12吨等不同的卡車 155 三 平穩化生產 混流生產線可將設備 空間 人員 信息等全無浪費地加以運用 是生產合理化的基本思考方向 混流生產線的建立 要逐步改善才能達到 必須注意以下事項 a 從批量生產脫胎而出b 呈現出改善的問題點c 建立制品的裝配一套化的供料方式d 建立快速換線的能力e 建立跨越線f 朝同期化生產努力 156 三 平穩化生產 a 從批量生產脫胎而出 水平式布置 垂直式布置改善的第一個步驟是 改變排線的方式 依制品類別 建立復數的垂直流線生產線 以減少搬運及在制庫存品 157 三 平穩化生產 b 呈現出改善的問題點 改變垂直式布置復數流線生產后 初期整條生產線可能可動率比個別機器的可動率低 這時 就要實施全員生產保全 改善設備的可動率 減少停線的機會 158 三 平穩化生產 c 建立制品的裝配一套化的供料方式 改善方式是由 水蜘蛛 按裝配順序往前制程或在生產線旁的材料庫存區 以一套一套的方式取料 然後傳送到需要的工作站 1 減少在生產線上的材料占用空間 2 可使作業員的動作時間穩定 3 減少誤裝的可能 4 作業員能夠容易相互支援 159 三 平穩化生產 d 建立快速換線的能力 混流生產要求能在同一條生產線上從事不同品種的生產活動 這必然會導致有因產品種類不同而必須換模具 刀具 胎具以及材料的情況發生 這些動作的切換必須能達到快速換模 換線 一觸即發 的境界 160 三 平穩化生產 e 建立跨越線 產品種類不同 有時其加工時間也會不同 換句話說 對人員的需求數量當然也不同 這就給組織生產線帶來困難 解決的方法就是以跨越式的生產線來吸收差異的工作量 161 三 平穩化生產 f 朝同期化生產努力 混流生產線是以最終產品的裝配線先做起 裝配的混流生產線完成之后 下一步驟就是要努力將其零部件的加工或裝配線 也設法並入最終裝配線 形成樹枝狀的結構 使整個工廠成為同期化的工廠 達到多品種 少數量 低庫存 短交付期 零不良 少空間的理想境界 162 四 超市化生產 1 自動倉庫不用了 適時生產 JIT 方式的建立步驟 必須先依照前述的 流線化生產 安定化生產 平穩化生產來進行 建立現場有彈性生產的能力 能隨時應對市場需求變化 超市化生產方式 可說是專門為削減庫存而發展的方式 此一技法對原材料 在制品及成品庫存均可削減十分有效 163 四 超市化生產 2 后拉式 生產法 前推式的生產方式 生產是由前制程往后制程推擠 很容易造成庫存的堆積 如一條鏈條拉直平放在桌面上 由前方往后方推 鏈條會擠成一堆 如果改由后面的一端來拉動 鏈條會保持直線的狀態一起動 不會形成堆積的現象 這就是所謂 后拉式 減少庫存的基本生產觀念 要以 后拉式 的生產方式為出發點 164 四 超市化生產 后拉式 方法 就是所謂 超級市場的運作方式 超級市場的運作方式 是由后制程的消費者開始 逐段往前制程的補貨 所以也稱為 后補充生產方式 或簡稱 后拉式 它比一般的生產工廠 能以更少的空間 容納更多種不同類別的產品 要訣就是 少量多樣 及時補充 快速交貨 165 四 超市化生產 另外一個重點就是用來控制管理各個前后制程間的補貨 訂貨的 傳票 這種傳票是用來作為在不同制程間 傳遞信息及下達生產指示的道具 缺乏這個傳票的道具 那麼超級市場的運作也就轉動不起來了 當然也無法發揮控制減少庫存的功能 所以 特別又將此種方式稱為 傳票生產方式 166 四 超市化生產 3 用傳票來削減庫存 原材料 以傳票來聯結減少庫存 使協作工廠能夠線內化 縮短換線 模 時間 實施防錯裝置源流管理減少不良品 庫存一般來說包含了加工前的原材料 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