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推优质牧草品种高效集约生产技术研究与--提纲.doc_第1页
《主推优质牧草品种高效集约生产技术研究与--提纲.doc_第2页
《主推优质牧草品种高效集约生产技术研究与--提纲.doc_第3页
《主推优质牧草品种高效集约生产技术研究与--提纲.doc_第4页
《主推优质牧草品种高效集约生产技术研究与--提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推优质牧草品种高效集约生产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研究报告提纲 研究报告前言部分:简要写项目的来源、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的主要成果等。一、牧草适应性研究1、高海拔点牧草适应性研究2、中海拔点牧草适应性研究3、低海拔点牧草适应性研究4、抗性。二、主推牧草高效集约生产配套技术试验研究1、低温胁迫对优质玉米草1号和2号幼苗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2、低温胁迫对优质玉米草1号和“大力士”饲用甜高粱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3、主推牧草平衡施肥技术研究(包括巫溪红三叶、紫花苜蓿、扁穗牛鞭草、甜高梁四种主推牧草平衡施肥技术研究内容:张健提供前三种草平衡施肥研究内容,郭彦军提供甜高梁平衡施肥研究内容)4、青贮玉米高效生产利用技术研究(由市农科院陈文俊提供相关资料)三、人工草地高效生产技术集成研究1、三峡库区适生牧草种植区划研究(张健已发表论文)2、不同冷、暖季性牧草一体化栽培模式研究(王琳已写论文)3、施用沼液对皇竹草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何玮已写论文)四、草产品加工与利用研究1、南方地区牧草大型塑料袋青贮技术研究裹包青贮及普通小塑料袋式青贮成本高,而大青贮窖的生产又存在以下问题:人工草地机械化程度低,牧草收贮和农业生产时间冲突,导致大窖贮藏在生产时间上安排不过来,不能快速装窖而造成大窖青贮腐烂率高的缺点。国内塑料袋青贮以小袋人工装填为主,生产效率低,成本高;国外大型袋贮所需大型设备昂贵。大塑料袋青贮取二者的优点。因此,在小塑料袋青贮基础上提出大袋青贮的工艺。根据南方牛场羊场建设都在山地的特点,建一个平台做为操作台,制作2m35m(依操作台高度而定)的大塑料袋青贮。大袋青贮体积35m3,可贮料1.52.5t,非常适合于南方300头以下中小型肉牛场使用,二次发酵损失大大降低。五种主推牧草袋装青贮品质差异性比较:(主要包括:在相同青贮条件下,优质玉米草SAUMZ1、大力士甜高梁、桂牧一号、皇竹草和扁穗牛鞭草等五种推牧草PH值、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木质素及粗灰分等影响青贮品质指标的差异性研究,对分析结果进行总结)表1 五种牧草青贮营养成分分析牛鞭草贵牧一号皇竹草王草一号甜高粱pH5.5005.5905.6903.9005.9705.9505.5805.6903.9005.9805.6005.6905.960平均5.6835.5855.6903.9005.970粗蛋白(%)5.5017.2658.7197.88811.0714.4988.0967.7508.64910.2414.6367.1628.2007.92310.4835.8128.3039.9295.812平均5.2527.7078.2238.15310.431中性洗涤纤维(%)69.70064.74155.56450.05264.26465.39365.11059.95354.27661.778平均67.54664.92557.75952.16463.021酸性洗涤纤维(%)40.01447.46140.08430.23941.76343.94044.79739.67932.65939.590平均41.97746.12939.88131.44940.676木质素(%)6.6618.3323.9884.1616.6426.5337.6113.5364.0165.798平均6.5977.9723.7624.0886.220粗灰分(%)6.7408.40810.7166.2338.1106.8099.01210.3756.0838.2176.68910.51610.1306.0648.1507.1269.37612.2767.7449.0576.74111.5638.1438.92111.3687.875平均6.8219.32811.0717.0248.491表2 五种牧草青贮营养成分差异性分析指标草类牛鞭草贵牧一号皇竹草王草一号甜高粱pH5.683BCb5.585Bb5.690BCb3.900Aa5.970Cc粗蛋白(%)5.252Aa7.707Bb8.223Bb8.153Bb10.431Cc中性洗涤纤维(%)67.546Bbc64.925Bbc57.759ABb52.164Aa63.021Bb酸性洗涤纤维(%)41.977Bbc46.129Bc39.882Bb31.449Aa40.676Bb木质素(%)6.597BCb7.972Cc3.762Aa4.088Aa6.220Bb粗灰分(%)6.821Aa9.328Bb11.071Cc7.024Aa8.491Bb五、主推牧草生产技术规范(标准)1、扁穗牛鞭草生产技术规范(2010年申报,2011年被市质检局批准为地方标准,规范内容由张健提供)2、青贮玉米生产技术规范(2011年市农科院申报但还未被市质检局批准为地方标准,该标准申报内容由陈文俊提供)附项目技术总结参考样本:三峡库区种草养羊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题技 术 总 结“三峡库区种草养羊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题(以下简称山羊专题)是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课题“草业与草食畜牧业生态经济系统重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的重要内容,其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在继续进行有关技术研究的基础上,组装配套相关技术,重点建设两个种草养羊科技示范基地。近三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专项管理办公室、课题主持人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专题承担单位科技人员的艰辛努力,已全面完成了专题研究任务和示范基地建设任务,达到了考核目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要求。按照专题任务书要求,在科学研究方面,山羊专题进行了坡耕地牧草种植及可持续利用技术、四季饲草均衡生产和利用技术、三峡库区肉羊杂交改良技术、山羊早期断奶技术、商品肉羊快速肥育技术、肉羊养殖规模与环境容量平衡技术、山羊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技术等研究,取得了一批技术成果,并总结制定了三峡库区山羊生产技术规范和技术要领,申请了5项专利,获得专利1项,发表了14篇文章,出版专著2部,研发产品4个,示范推广“五推五改五配套”配套技术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现将山羊专题开展的科学研究及取得的主要结果总结如下:一、坡耕地牧草种植及可持续利用技术为了探索坡耕地牧草种植和可持续利用技术,我们在牧草种植模式、施肥方式及高产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1、材料与方法试验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为23.69g/kg,全N含量为0.88 g/kg,全P含量为0.92 g/kg,全K含量为7.80 g/kg,有效N含量为175.59 mg/kg,有效P含量为0.53 mg/kg,有效K含量为134.43 mg/kg,土壤的PH值为5.81。试验牧草品种为紫花苜蓿(游客)、红三叶(巫溪)、鸭茅(大拿)、苇状羊茅(多维),试验用肥为羊粪和复合肥。该试验采用正交设计,设2个因子,即播种方式(A)和施肥方式(B)。播种方式为两种模式:套作A1紫花苜蓿(播种量21.0kg/hm2)+鸭茅(播种量10.5 kg/ hm2),混播A2紫花苜蓿(播种量6.0kg/ hm2)+鸭茅(播种量9.0kg/ hm2)+红三叶(播种量6.0kg/ hm2)+苇状羊茅(播种量9.0kg/ hm2)。施肥方式为3种模式:B1单施羊粪30000kg/ hm2,B2单施复合肥450kg/ hm2,B3羊粪15000kg/ hm2+复合肥225kg/ hm2。同时,设对照CK1:播种模式为A1,不施任何肥料;对照CK2:播种模式为A2,不施任何肥料。共6种组合和两个对照,即A1B1、A1B2、A1B3、A2B1、A2B2、A2B3、CK1、CK2。小区面积为24m2,每种组合重复3次。其中,施肥以底肥(羊粪与复合肥)方式一次性施入,播种时间为2005年3月31日,共刈割3次,第一次刈割时间为7月3日,第二次刈割时间为8月17日,第三次刈割时间为10月28日。每次刈割后,施追肥75kg/ hm2,以尿素为主。2、结果与分析2.1 对各处理的牧草年度总产量进行方差分析,播种方式(A)间差异极显著(P0.01),施肥方式(B)间差异极显著(P0.01),播种方式和施肥方式间的互作效应差异极显著(P0.05)。2.3 对不同播种方式与施肥方式的牧草产量间的互作效应进行多重比较,当播种方式为A2时,施肥方式为B3的产量最高,为43060 kg/hm2。2.4 通过轮作、套种、混播等高产栽培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较肥沃的平地上种植紫花苜蓿年鲜草量可达60540kg/ hm2,在坡地上种植紫花苜蓿年鲜草量也可达46035kg/ hm2;单作一年生黑麦草鲜草产量最高,达101880kg/ hm2,最低为多年生黑麦草,仅为39015kg/ hm2;红三叶、紫花苜蓿、鸭茅、苇状羊茅混作达66030kg/ hm2;紫花苜蓿与鸭茅套种可达57540kg/ hm2,而紫花苜蓿与多年生黑麦草在坡地上套种产量较低,为42525kg/ hm2。3、结论3.1 在三峡库区独特的土壤气候条件下,中高海拔坡耕地种植牧草所选品种以紫花苜蓿(游客)、红三叶(巫溪)、鸭茅(大拿)、苇状羊茅(多维)为主,较为理想的播种方式为多种牧草混播,即紫花苜蓿(播种量6.0kg/hm2)+鸭茅(播种量9.0kg/hm2)+红三叶(播种量6.0kg/hm2)+苇状羊茅(播种量9.0kg/hm2)混播,较为经济适用的施肥方式为:羊粪15000kg/hm2+复合肥225kg/hm2。试验结果对坡耕地种草土壤肥力平衡和草地持续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3.2 筛选出适合武平山羊科技示范园区栽培并可作羊饲料的紫花苜蓿、黑麦草、鸭茅、饲用高粱等优良品种10多个加以推广,尤其是紫花苜蓿首次在项目区大面积种植成功,年鲜草量可达60540kg/hm2,不但丰富了牧草品种,改善了牧草的营养成分,而且解决了冬春、秋冬二个养羊旺季的牧草供应问题,从而基本达到了一年四季鲜草均衡轮作供应的目的。3.3 从鲜草产量和营养价值综合考虑,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按适当比例混合种植是牧草优质高产的最佳模式,其次为紫花苜蓿与鸭茅套种。3.4 为了保证坡耕地牧草种植可持续利用,除了要重视牧草适时刈割、除杂、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外,还要加强饲草料的综合利用,如牧草青贮与优质干草调制、玉米秸的青贮与氨化、充分利用农副产品等,以减轻坡耕地牧草的供给压力,促进坡耕地牧草可持续利用。二、四季饲草均衡生产和利用技术在一期研究工作基础上,结合二期研究工作,总结出了三峡库区四季饲草均衡生产和利用技术。1、牧草四季均衡供给体系建设项目组相继引入牧草良种100多个,筛选出适合武平山羊科技示范园区栽培并可作羊饲料的紫花苜蓿、黑麦草、鸭茅、饲用高粱等优良品种10几个加以推广,尤其是紫花苜蓿首次在项目区大面积种植成功,年鲜草量可达60540kg/hm2,不但丰富了牧草品种,改善了牧草的营养成分,而且解决了冬春、秋冬二个养羊旺季的牧草供应问题,从而基本达到了一年四季鲜草均衡轮作供应的目的。通过这一系列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应用,初步形成了“紫花苜蓿黑麦草(鸭茅)紫花苜蓿饲用玉米”的牧草四季均衡供给体系。2、牧草优质高产模式化种植技术采用一年生黑麦草与饲用玉米轮作技术、紫花苜蓿与鸭茅或多年生黑麦草套种技术、豆禾牧草混播技术、豆科牧草或禾本科牧草单作技术等,通过轮作、套种、混播等高产栽培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牧草的生物学产量,降低杂草和病虫的危害,保证牧草的常年均衡供应。专题组在牧草轮作、套种、混播等高产栽培模式进行了有效的探索。结果表明:在土壤较肥沃的平地上种植紫花苜蓿年鲜草量可达60540kg/hm2,在坡地上种植紫花苜蓿亩产鲜草也可达46035kg/hm2;单作一年生黑麦草鲜草产量最高,达101880kg/hm2,最低为多年生黑麦草,仅为39015kg/hm2;红三叶、紫花苜蓿、鸭茅、苇状羊茅混作达66030kg/hm2;紫花苜蓿与鸭茅套种可达57540kg/hm2,而紫花苜蓿与多年生黑麦草在坡地上套种产量较低,为42525kg/hm2。由于饲用玉米在高海拔的项目区试种效果较差,一年生黑麦草与饲用玉米轮作的试验数据未能收集,但该种植模式在中低海拔地区已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总之,从鲜草产量和营养价值综合考虑,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按适当比例混合种植是牧草优质高产的最佳模式,其次为紫花苜蓿与鸭茅套种。3、饲草料的综合利用技术3.1 牧草青贮与优质干草调制 牧草青贮:将切短的牧草青贮料即时装填入专用贮袋内。装填时逐层装入,每次装20cm厚,踩实压紧,覆盖塑料薄膜密封,并盖重物压实,当天内装填完成。调制干草:主要采用自然干燥法。该法简便易行,成本低廉,是国内外干草调制多数采用的方法。但一般情况,此法干燥时间长,受气候及环境影响大,养分损失也较大。为了减少养分损失,用于干草晒制的豆科牧草一般在孕蕾期或初花期进行收割,禾本科牧草在拔节期收割。3.2 合理利用秸秆资源 项目区均以旱作为主,是玉米的主产区。但玉米秸秆利用率较低,多数被废弃在场间、地头,成为农作物害虫的越冬场所和环境污染源,影响了村容村貌。为此,我们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 玉米秸青贮:将青鲜玉米秸铡短,投入青贮池(窖)内,压实密封,60d后取出饲喂,辅以适量精料。干贮:针对项目区玉米秸收获期间正值秋收秋种大忙季节,大规模青贮存在着争人力、物力、财力的矛盾,为了防止玉米秸霉变,则利用揉搓机将其揉碎、铡短,经2-3d晾干晒干,收藏备用。冬、春草缺时将其再度粉碎成草粉,按草料比7:3或6:4拌合饲喂羊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玉米秸氨化:先将秸秆切成2cm左右。一般原则是粗硬的秸秆切得短些,较柔软的秸秆可稍长些。每100kg秸秆(干物质)用5kg尿素,40-60升水,把尿素(或碳铵)溶于水中搅拌,待完全溶解后分数次均匀地洒在秸秆上,入窖前或后喷洒均可。边装窖边踩实,待装满踩实后用薄膜覆盖密封,在用细土等压好即可。尿素氨化所需的时间较液氨氨化稍长。温度越高,尿素分解为氨的速度越快。因此,用尿素氨化秸秆宜在温暖的地区或季节采用。3.3 充分利用农副产品 在武平种草养羊科技园区,农副产品是养羊重要的饲草资源,是解决冬、春草缺的主要原料,包括:山芋藤、花生藤、牛蒡叶、豆秸、豆荚皮、各种树叶、甜菜残次品、胡萝卜、玉米叶等,必须及时收集、晒干、垛好,以备冬、春利用。3、取得的技术成果初步形成了“紫花苜蓿黑麦草(鸭茅)紫花苜蓿饲用玉米”的牧草四季均衡供给体系,尤其是在贫瘠的坡耕地上首次种植优质苜蓿草获得成功;筛选出了如轮作、套作、混播等解决牧草四季均衡生产的高产栽培模式,并在一定区域内进行了大面积推广;通过饲草料的综合利用,解决了规模化养羊不同季节饲草料的均衡利用。三、三峡库区肉羊杂交改良技术本试验在一期研究工作基础上,进一步验证了波南和波本是适合三峡库区推广应用的两个优秀山羊杂交组合。1、材料和方法按条件近似原则从库区农户饲养的波本、波南杂交羊群中,各挑选30只相对集中于2农户中,试验分为两个组(波南组和波本组)相互对照验证,经过持续5个月的育肥饲养(以舍饲为主,适当户外运动),专人管理羊群和记录数据。饲养试验结束后进行了屠宰测定和肉质化学成分分析。肉样取自背最长肌、股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三个部位独立分析,然后按组合对同一指标合并计算平均值。2、结果与分析两个山羊杂交组合的日增重、饲料利用率、屠宰性能、胴体品质和肉质性能测定结果见表1-4。表1 两个杂交组合山羊不同阶段的体重 单位:只、Kg、组 合条 件只数初生重3月龄6月龄8月龄波本小群饲养302.5713.0121.0729.75波南同 上302.6614.2923.1830.21 表2 不同组合山羊的日增重及料重比 单位:g/ d组 合3-6月6-8月初生-8月精料料重比波本90.442.32144.674.15113.254.622.20波南127.225.29117.176.63114.793.742.07 表3 两个杂交组合山羊的屠宰性能 单位:只、kg、cm2性 状波尔本地波尔南江数 量33宰前活重31.8331.30胴体重14.5315.47净肉重8.7810.73屠宰率45.6049.40净肉率27.6034.30眼肌面积10.7111.57肉 色4.334.67PH值6.436.48大理石花纹2.672.67熟肉率63.3958.84表4 两个杂交组合山羊的肌肉品质 单位:%、m组 合水 分粗蛋白 粗脂肪肌纤维直径波本75.4921.041.0347.24波南75.6421.371.0645.603、结论3.1 经过前期控制试验及后期在两地中试验证等,筛选出两个优良杂交组合,分别为波南组合和波本组合,此二组合在生产中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示范效果。3.2 在中等营养条件下,波杂羊8月龄出栏体重达到30kg、日增重达到110克以上是可信的。3.3 屠宰测定结果表明:两个组合8月龄宰前体重、胴体重、屠宰率、胴体净肉率和眼肌面积均达到了理想的水平,尤其是胴体净肉率(60.43%对69.36%)和眼肌面积(10.71 cm2对11.57 cm2)在公开报道的类似研究以及本专题前期研究中均达到了新的突破,这可能和持续使用混合精料育肥有比较密切的关系;主要肉质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羊肉质良好,是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价值全面的优良绿色肉源之一,在三峡库区适度发展种草养羊科技产业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和广阔的市场需求。四、山羊早期断奶技术三峡库区肉山羊生产中,幼羊没有明显的断奶时间,严重地影响了母羊的生产和羔羊的后期生长。为了充分发挥母羊和羔羊的生长潜能,探索适宜的断奶时间十分不要。1、材料方法1.1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设计,A组为对照组:试验羔羊自然断奶;B、C、D组为试验组:试验羔羊分别于15日龄,30日龄和45日龄断奶。1.2 试验动物的选择和分组 试验分别选用15日龄、30日龄、45日龄同质性较好、健康的波尔山羊()南江黄羊()杂交一代羔羊各10只,为三个试验组;同时选15日龄羔羊14只,按照当地的习惯随母羊放养,自然断奶作为对照组。各处理组内羔羊公母各半,日龄和体重基本一致。1.3 试验日粮及用法 15日龄、30日龄、45日龄羔羊的代乳料和精料的补充料均根据山羊的营养需要及相关文献报道配制而成。15日龄代乳料饲喂前先将纯牛奶温热至50左右,然后按配方比例用量筒量取适量的纯牛奶加入粉料,搅拌均匀,冷却至40,分装入每只羔羊专用的奶瓶中进行辅喂。随着日龄的增加,辅喂代量逐渐加大。30日龄、45日龄饲喂代乳料和精料补充料均为半干粉料。1.4 断奶方法 断奶采取先精后粗、先湿后干的原则,逐渐过渡。具体操作如下:15日龄处理组:从10日龄开始减少母乳哺乳次数,训练吮吸流体代乳料至15日龄完全断奶饲喂15日龄代乳料, 母仔分开饲养。15-20日龄,每隔6h一次,每天4次,每次每只120ml左右;20-25日龄,按早、中、晚辅喂三次,每次每只175ml。30日龄处理组:从25日龄开始减少母乳哺乳次数,训练采食30日龄代乳料至30日龄完全断奶,饲喂代乳料,母仔分开饲养,每天按早、中、晚3次给料。45日龄处理组:从40日龄开始减少母乳哺乳次数,训练采食45日龄代乳料至45日龄完全断奶,饲喂代乳料, 母仔分开饲养,每天按早、中、晚三次给料。对照组:按照当地群众传统习惯羔羊随母羊同群管理,自然断奶。断奶后饲喂精料补充料。1.5 饲养管理 试验采用“放牧+舍饲”的方式,所有试验羔羊均在同一饲养管理条件下进行,疾病预防和饲养管理均按当地常规程序进行。试验期为10天,在试验期内于每天早、中、晚记录羊舍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所有羔羊均在15日龄时开始训练采食新鲜牧草,新鲜牧草和饮水均随意进行,不受限制。1.6 样品采集与处理 试验结束时,早晨空腹随机选取两只羔羊,分别肌肉注射4%戊巴比妥钠溶液(40mg/kg体重)进行麻醉,完全麻醉后,立即打开腹腔,分离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部分,分别截取其中部各2cm放入生理盐水中割除肠系膜网,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内容物,全部过程在5分钟内完成。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12-24h,然后放入70%的酒精中保存备用。对照组羔羊则分别在25日龄、40日龄、55日龄时随机选取两只羔羊进行样品的采集和处理,分别作为15日龄、30日龄和45日龄处理组的对照。1.7 测定指标及其方法 肠管组织用乙醇逐级脱水,二甲苯透明,石蜡包埋后切片(8m),苏木素-伊红(H.E)染色,树胶封片,用Olympus显微镜观察并照相。每段肠管组织纵切6张,每张组织切片选5个典型的视野(绒毛完整,走向平直),每个视野选取最长绒毛的高度(VH)及相应的肠腺深度(CD)进行测定,分别取其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1.8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t-检验。2、结果与分析2.1 试验羔羊前期生产性能 前期试验结果表明(表5),15d试验组与其对照组羔羊初始体重相近,差异不显著,25日龄重量和15-25日龄日增重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30d试验组与其对照组羔羊初始体重相近,差异不显著,40日龄重量和30-40日龄日增重试验组和对照组也相近,差异也不显著。45d试验组与其对照组羔羊初始体重相近,55日龄重量试验组高于对照组,但没有显著差异,45-55日龄日增重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5d和30d试验组日增重分别较它们的对照组降低了73.8%和5%,而45d试验组较其对照组提高了27.6%。 表5 试验羔羊前期生产性能比较 单位:d,kg,g/d 结 果处 理饲养时间始 重前期末重前期日增重15d对照组试验组103.700.0835NS3.730.1146 NS5.270.0951A4.130.1600B1574.8A4111.1B30d对照组试验组105.990.3255NS5.860.2959NS7.180.23486.990.256111916.211313.445d对照组试验组107.360.2722NS7.210.0983NS8.410.18378.550.183710523.3 b13421.1a注:表中数据为:表中数据肩注字母表示对照组和试验组之间显著性比较,字母完全不同者表示差异显著,字母相同者表示差异不显著,大写字母表示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小写字母表示达显著水平(0.01P0.05),带括号的小写字母表示达勉强显著水平(0.05P0.1);下表显著性说明同本表。2.2 试验羊后期生产性能 试验后期结果表明(表6),15d试验组羔羊后期日增重低于其对照组(P0.05)。30d试验组羔羊后期日增重高于其对照组(0.01P0.05)。各处理8月龄末重,30d和45d试验组羔羊高于15d试验组(0.01P0.05)。30d试验组、45d试验组和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和15d试验组间差异也不显著(P0.05)。表6 试验羊后期生产性能比较 单位:d,kg,g/d 结 果处 理饲养时间始 重末 重日增重15d对照组试验组2252255.270.09514.13 0.160022.751.046319.720.1414b784.7、691.930d对照组试验组2102107.180.23486.990.256122.751.0463ab24.621.5476a745.5b847.7a45d对照组试验组1951958.410.18378.550.143722.751.046323.610.9155a734.7775.0从整个试验期来看,羔羊30日龄断奶后,不仅对其前期的生产性能影响较小(前期日增重试验组和对照组只相差6g),而且后期补偿生长较快,后期生长发育很快超过了其它各处理组,8月龄末重高于15d试验组(0.01P0.05),分别较15d试验组、对照组和45d试验组提高了24.8%、8.21%和4.27%。2.3 各处理试验羔羊腹泻和死亡情况 整个试验阶段各试验组羔羊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腹泻和死亡。对照组羔羊无腹泻,但后期死亡较严重。15d处理组羔羊15日龄断奶饲喂代乳料后被毛粗乱,无光泽,而且腹泻情况较严重,前期腹泻率为30%,虽然经土霉素和乳酶生类药物治疗情况有所好转,但是由于断奶时间过早,羔羊不能完全适应这种变化致使后期死亡严重,整个试验阶段死亡率为60%,死亡大于对照组(对照组死亡率为30%)。30d处理组和45d处理组羔羊断奶饲喂代乳料后组内羔羊发育整齐,被毛光滑,光泽度好,虽然也出现了腹泻情况,但主要出现在饲喂代乳料的前期,其腹泻率均为10%,且经土霉素和乳酶生类药物治疗而痊愈,或不治自愈,死亡较少,整个试验阶段死亡率分别为20%和10%,均低于对照组。2.4 不同日龄断奶羔羊小肠各段绒毛高度的变化 分别与相应的对照组比较,表7的结果显示,15d和30d试验组羔羊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显著低于其对照组(P0.05),45d试验组羔羊十二指肠绒毛高度低于其对照组(0.01P0.05)。15d试验组羔羊空肠绒毛高度低于其对照组(0.01P0.05)。各试验组羔羊回肠绒毛高度均低于其对照组,但差异不明显(P0.05)。可见,不同日龄断奶后,羔羊小肠各段绒毛的高度均有所降低, 15d试验组较其对照组降低幅度最大,其次是30d试验组,最小的是45d试验组,断奶10天后还没有恢复。表7 试验羔羊小肠各段绒毛高度 单位:mm小肠的不同部位15d30d45d试验组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十二指肠0.370.073b0.530.035a0.530.314b0.630.0467a0.720.120b0.850.022a空肠0.350.165b0.410.138a0.510.0130.540.00230.530.0140.570.0057回肠0.270.0240.310.0680.420.14280.460.07920.440.14280.470.01412.5 不同日龄断奶羔羊小肠各段隐窝深度的变化 表8结果表明,分别与对应的对照组相比,15d试验组羔羊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显著大于其对照组(P0.05)。15d试验组羔羊空肠隐窝深度显著深于其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回肠隐窝深度均深于其对照组(P0.05)。可见,不同日龄断奶后,羔羊小肠各段隐窝深度均有所加深,15d试验组较其对照组加深幅度最大,其次是30d试验组,最小的是45d试验组,断奶10d后还没有恢复。表8 试验羔羊小肠各段隐窝深度 单位:mm小肠的不同部位15d30d45d试验组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十二指肠0.350.08a0.300.11 b0.360.170.320.230.480.130.470.17空 肠0.330.07a0.280.16b0.360.130.330.030.400.0020.370.01回 肠0.250.040.220.140.290.120.260.140.370.010.340.033、结论3.1 对所测指标统计分析表明:羔羊30日龄断奶饲喂代乳料后,对小肠形态结构影响较小,由于早期断奶饲喂固态的代乳料,较45日龄和对照组较早地刺激了羔羊消化器官的发育和消化酶的分泌,明显的提高了其后期的生产性能,8月龄末重依次为:15d对照组45d30d。3.2 说明在三峡库区自然生态条件下羔羊30日龄断奶是可行的。五、商品肉羊快速肥育技术 为了消除放牧育肥给育肥羊造成的体能消耗,提高育肥期日增重和增加养羊经济效益,山羊专题组进行了舍饲育肥技术研究。1、材料与方法试验选用体重相近,体况中等,健康无病的3月龄南本杂交羊20只,采用随机配对试验设计,分设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0只羊。试验组采用舍饲饲养方式,另补饲精料和饲喂舔砖,对照组采用传统放牧饲养方式。试验组补饲精料配方组成(%):玉米60.2、麦麸11、米糠5.5、豆饼9、菜籽饼10、尿素1.5、磷酸氢钙1、钙粉0.8、小苏打0.5、食盐0.5。预试期间进行了分组、阉割、驱虫、圈舍消毒等工作。正试期第一个月试验组山羊每只每天补饲150克精料,第二个月为200克,第三个月为250克。育肥羊于预试期、正试期分别称重,以后每隔30天称重一次,均为早晨空腹称重,记录称重结果。每日称测精料饲喂量,定量饲喂。预试期从2006年5月24日开始,至5月30日结束,正试期从5月31日开始至8月29日结束。2、结果与分析2.1 试验期增重 从表9可知,试验组平均日增重118克,对照组平均日增重23克,试验组山羊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413%,差异极显著(p0.01)。 表9 舍饲肉羊育肥试验增重情况 单位:只、d、kg、g组别参试羊数试验天数始重末重增重日增重对照组990121.4814.072.122.071.23238.32试验组109012.81.4623.42.8310.61.6511810.252.2 经济效益分析 从表10可知,在90天的试验期间,试验组平均每只山羊比对照组多增重8.53kg,按当地商品羊价格12元/kg计,每只山羊多增收102.36元,扣除饲料、牧草及舔砖成本71.54元(18kg1.43元/kg45元0.80元=71.54元),试验组每只山羊比对照组净增纯收入30.82元,试验组10只山羊在3个月里就净增纯收入308元。 表10 商品肉羊育肥试验经济效益分析 单位:kg、元/kg、元组 别收 入 增 加成 本 增 加纯收入增加增重单价金额耗精料单价草折价舔砖成本金额试验组:对照组8.5312102.36181.43450.8071.5430.82 3、结论试验结果表明,舍饲育肥比传统的放牧育肥方式不仅提高日增重413%,还能使没只羊增加纯收入30.82元。由此说明,对山羊进行舍饲饲养是提高增重、增加效益和保护环境的有效方法。六、肉羊养殖规模与环境容量平衡技术为了探索山羊养殖规模与环境对粪污消纳能力之间的平衡关系,我们开展了该项研究。1、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动物 试验选用体重基本一致的成年波杂羊30只和2月龄波杂羊30只,分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羊舍饲。1.2 试验草地 试验选用砂岩黄壤地,设36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为20m2(5m4m)。牧草品种为白三叶和鸭茅,按豆禾比例1:3.33(豆科23%,禾本77%)混播,每小区播种白三叶15克,鸭茅50克。试验设CK、A1、A2、A3、A4、B1、B2、B3、B4等9个处理, 4次重复,CK为对照组,A为深施肥方式(行间挖10厘米深施),B为表施肥方式(行间撒施)。每小区埋置3根装有树脂袋的管。1.3 试验精料 生态型营养精料根据山羊的营养需要及相关文献报道配制而成。1.4 羊粪便的处理、用量及方法 羊粪便经堆肥处理后,按每年0 kg/亩、2000kg/亩、3000kg/亩、4000kg/亩和5000kg/亩用量,分4次还田,每次用量为年施肥量的25%。1.5 管理方法 动物试验采用舍饲方式,精料定时定量,草料定时计量不限量,记录每羊的采食量、粪尿排泄数量和生长羊的体重,日常饲养管理均按养羊技术规程序进行。草地管理按试验方案要求施肥、刈割、称重。定期和不定期除杂,日常田间管理按人工种草技术规程序进行。1.6 测定指标 羊增重,精料氮、磷量含量,排出粪尿氮、磷量,堆肥处理后的羊粪便氮、磷含量,土壤中氮、磷的含量,牧草产量。2、结果与分析在舍饲条件下, 成年波杂羊只日采食粗料2.59kg、精料0.35kg,只日排粪0.8kg、尿0.36kg;28月龄波杂羊只日采食粗料2.44kg、精料0.32kg,只日排粪0.55kg、尿0.26kg。降低日粮中精料的粗蛋白质含量,适量添加赖氨酸、蛋氨酸和酶制剂配制的生态型营养精料,不影响羊采食量,羊粪氮、粪磷排泄量试验组低于对照组(见表11),生长羊的体增重未受到影响,日增重差异均不显著(见表12)。表11 波杂羊粪氮、粪磷的排出量 单位:kg/d.只项 目成年羊生长羊试验组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采食精量0.350350.320.32采食粗量2.582.592.422.44粪 氮12.4515.859.5110.86粪 磷4.575.283.493.62尿 氮4.625.043.583.66尿 磷0.10.110.080.08表12 生态型营养精料对波杂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单位:kg、g/d项 目始 重末 重日 增 重试验组11.771.6430.814.26107.9419.15对照组11.812.2231.742.69109.517.36不同施肥量显著影响土壤中的硝态氮含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土壤中硝态氮含量显著增加,且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见图1)。相对于硝态氮,氨态氮在土壤中相对稳定,不容易淋失。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加,土壤氨态氮含量有下降的趋势(见图2),但差异不显著。 施用羊粪会增加从地下水淋失氮素,且施肥量越高,淋失的硝态氮含量越高(见图3)。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硝态氮淋失量的大小与土壤硝态氮含量成显著正相关关系(0.7572-.9822)。土壤有效磷含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且随着施肥次数的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提高(图4)。第一、二次施肥后,土壤有效磷含量在40mg/kg以下,而第三次施肥后,当施肥量大于1500kg/亩时,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均超过了40mg/kg,而对照组含量基本维持在20mg/kg以下,说明施肥后,有效磷在土壤中富集现象明显。磷素在土壤中的过量累计不仅降低其利用效率,同时也会因淋失,引起地下水污染。沙岩黄壤质地较轻,对磷的固持作用相对较弱,在降雨量超过1000mm的地区,有效磷含量超过40mg/kg,即可对水体环境构成威胁。据此判断, 当施肥量大于1500kg/亩时,可能造成磷点源污染。草地产量的变化因施肥方式的不同而不同。表施羊粪时,草地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最大施肥量(5000kg/亩)时,草地产量达到2500kg/亩。而深施羊粪时,当施肥量达到3000kg/亩时,草地产量就达到2500kg/亩,如施肥量继续增加,产量反而下降(图5)。 3、结论综合本试验分析结果,在三峡库区砂岩黄壤建植多年生混播草地,发展规模养羊,羊粪便还田量应控制在3000kg/亩以下,为减少磷素的过量固定累积,施用羊粪便量以小于1500kg/亩为宜。每亩人工草地施用经堆肥处理的羊粪便(含磷0.33)1500kg,还田磷素达4.95kg,即可消纳2.51只成年羊或7.28只生长羊排泄的磷素。本研究结果初步提出在种草养羊生态循环模式下,三峡库区砂岩黄壤地每亩人工草地适宜养羊规模:成羊2.51只、生长羊7.28只。饲喂生态营养精料,,可增大养羊规模3.30-15.90。七、山羊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技术为了探索三峡库区高海拔地区山羊粪便无害化处理途径,本试验采用夯实和塑料膜覆盖两种堆放方式,对不同含水量的羊粪进行了发酵处理试验。1、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不同养殖户、不同含水量的山羊粪便。1.2 试验时间和规模 山羊粪便发酵处理首次于2005年8月30日在丰都武平镇殷家坝村王昌吉家进行,之后于2005年9月27日10月10日连续在山羊养殖示范园区全面展开。定时定户处理观察的16家,共处理羊粪100余吨;定时测定温度变化的8家;整个试验期间为2005年8月30日2006年1月12日,共计136天。1.3 观测指标 一是发酵过程中温度变化,每10天测定一次;二是粪便的某些特征性指标,包括水分、酸碱度、有机碳、氮、磷、钾等,在试验开始和结束时分别测一次。1.4 粪便堆积方式 采用粪便堆码夯实发酵和粪便堆码加盖塑料膜密封发酵两种方式,底部均铺塑料膜;堆码形状又分为圆锥形和长方梯形两种,堆码高度为0.6-1.6m。1.5 温度计及测量部位 使用气象局专用的地温表,测量发酵处理粪堆内的温度。测量深度距粪堆表面大约30 cm,每次3个点,求平均值作为当次的温度。2、结果与分析2.1 温度变化 两种堆积方式和不同户主在发酵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如下表13。表13 山羊粪便发酵处理温度变化情况处理方式含水量粪堆高(米)处理时室外温度户主姓名温 度 测 定()10天20天30天40天50天60天70天80天90天覆盖75%0.720王昌吉34384948554731.522110.612周万明2832484755443023120.7向世虎323448465242322111夯实70%1.612王昌兵4549706851473328201.5王昌才414565635044372620覆盖80%0.712谭方付32.534382822121010100.6陈培周20.531382722131010100.6陈刚2130.539282211101010从上表可知,水分含量70%、夯实堆积的粪便发酵处理效果最好。达到最高温度的时间大约是堆积后30天,其堆内最高温度达65和70,10天之后缓慢下降,温度持续在50左右的时间大约30天,到第90天时,仍高于环境温度。如此发酵可杀死绝大部分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和杂草种子。发酵效果其次的是含水量75%、塑料膜覆盖的粪堆。达到最高温度的时间大约是堆积后50天,温度上升相对缓慢,其堆内最高温度为55和52,10天之后温度已经下降,温度持续在50左右的时间也大约30天,到第90天时,与环境温度一致。发酵效果最差的是含水量80%、塑料膜覆盖的粪堆。其堆内最高温度为38和39,持续时间不足10天,达不到发酵的目的。塑料覆盖与夯实堆积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隔绝空气。对照几种发酵方式及温度变化情况,发现水分含量对粪便发酵处理的效果起主导作用。2.2 粪便成分的变化 以未发酵的粪便作为对照组,取三个户主的发酵粪便混合代表含水量75%、塑料膜覆盖处理的样品,取两个户主的发酵粪便混合代表含水量70%、夯实堆积的粪便;第一次取样时间为发酵处理20-30天,第二次取样时间为处理90天、最后一次测量温度之后;取样深度25-35cm。表14 处理20-30天的山羊粪便化验结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