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宝丰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周测试题4(含解析).docx_第1页
河南省宝丰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周测试题4(含解析).docx_第2页
河南省宝丰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周测试题4(含解析).docx_第3页
河南省宝丰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周测试题4(含解析).docx_第4页
河南省宝丰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周测试题4(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宝丰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周测试题4(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泱泱中华有种崇义尚道、舍生取义的献身精神和忧患以生、自强不息的不懈精神。这种精神由A. 春秋巨匠率先推出B. 战国巨人奠定根基C. 西汉新儒学家提出D. 宋明理学家所创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崇义尚道、舍生取义的献身精神和忧患以生、自强不息的不懈精神”可以看出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提出来的,故本题答案选B项;ACD不符合题意。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儒家思想2.庄子养生主书中说:“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天理”二字,始见于此。这表明A. 天理成为先秦士人行为准则B. 庄子毕生致力于养生学研究C. 天理成为战国道家关注对象D. 庄子成为宋明理学理论源泉【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信息表明,“天理”二字首先由庄子使用,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重要代表人物,C项正确。天理成为士人行为准则是在程朱理学形成以后,A项错误。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毕生致力于养生学研究”的结论,B项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3.在韩非子看来,道德本身是无形的,对它的评价更多地来自众人之口,因而对众人的“毁誉”一向持不信任的态度,所以,他主张“功大者,有尊爵受重赏”。这表明韩非子的用人观A. 突出以“才”用人B. 重用对国家做出贡献的商人C. 否定“德”的价值D. 强调以法用人原则【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功大者,有尊爵受重赏”说明韩非子主张以“才”用人,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功大者”是商人,故B项错误。重视才能并不一定要否定“德”的价值,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D项。【点睛】本题关键词是主张“功大者,有尊爵受重赏”并联系教材可以得出韩非子以才用人的理念。4.春秋战国开始,有这么一个思想发展的基本趋向,那就是从王权儒学转向皇权儒学,这一思想转向最终由“中华帝国制度的总设计师”完成。该“总设计师”首倡A. 以德治民、爱惜民力B. 用“仁义”“王道”施政C. 法、术、势结合统治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由“春秋战国开始,有这么一个思想发展的基本趋向,那就是从王权儒学转向皇权儒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是汉代董仲舒的思想,A项是孔子思想;B项是荀子思想;C项是韩非子思想;D项是董仲舒思想;故本题答案选D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董仲舒5.清初有人指出:夏商周以后,逐渐变成了一个功利世界,所有的礼乐刑政、制度、理财用人之道,都是用私心造就的,因此程、朱向君王提出责难,要他们首先正心诚意,并不是不切合实际。在此人看来,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A. 有利于约束统治者的行为B. 压制了人正常的物质需求C. 否定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D. 强调了君主专制的合理性【答案】A【解析】从材料来看,此人指责三代以后所有的制度都是私心私欲的反映,所以程、朱等理学家才要求君主要正心诚意,纠正偏差。据此可知,此人认为朱熹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针对的是君主的私欲,有利于约束君主行为,A项符合题意。B、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故选A。6.学者郭齐勇指出,王阳明“知行合一”是建立在“心即理”的思想基础上的。所以,我们要联系王阳明“心即理”的思想,来分析和讨论他的“知行合一”说。这表明A. 王阳明没有冲破宋明理学的藩篱B. “心即理”思想构筑起陆王心学C. 郭齐勇批判王阳明思想的局限性D. “知行合一”现实价值非常突出【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王守仁知行合一,是建立在心即理的思想基础上的”看出王守仁的思想仍然是理学的范畴,故A项正确。“心即理”思想是陆王心学的基础,而材料强调王守仁“知行合一”与“心即理”思想的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王守仁“知行合一”与“心即理”思想的关系,没有涉及王守仁思想的局限性,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王守仁“知行合一”与“心即理”思想的关系,没有涉及“知行合一”现实价值,故D项错误。7.明朝中后期,受心学的影响,一批知识分子跳出了宋儒的框架,他们作品中的人物由达官贵人、才子佳人、孝子贤孙转变为普普通通的市民、商贩、农民。他们傲视封建礼教,鄙视功名利禄,敢于直言。这反映出心学:A. 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 冲破了宋代理学思想禁锢C. 有利于民主观念的形成D. 激发了个体自由主义思想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知识分子作品描写的人物更多的是普通百姓,他们不局限于旧思想的禁锢,更加关注个体的想法,这实际上是在心学的影响下激发了个体自由主义思想的发展,C项正确;题干中强调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敢于冲破世俗观念,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没有表现这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民主观念在明朝中后期不可能形成,此项与史实不符,B项错误;明朝时宋代理学对人们的思想禁锢并未被冲破,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8.王阳明和马丁路德两位大哲是同时代人。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人们都喜欢拿王阳明和马丁路德作比较。有的西方学者更直接称王阳明为“中国的路德”,这是因为王阳明:A. 敢于公开挑战孔孟正统思想B. 认为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C. 提倡从自己内心中寻找“理”D. 强调先知后行提升自我修养【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敢于公开挑战孔孟正统思想是李贽,故A项错误;致良知是王阳明观点,马丁路德没有该观点,故B项错误;王阳明是心学极大成者,提倡从自己内心中寻找“理”,这与马丁路德信仰得救的观点有相似之处,故C项正确;王阳明主张知行合一,故D项错误。点睛:王阳明的心学强调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要去内心中去穷理。而马丁路德认为信仰耶稣即可得救,也强调心中的信仰。因此二者有共同点。9.顾炎武说“自古以来,小人之无忌惮,而敢于判圣人者,莫甚于李贽”。纪昀说李贽著作“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据此可知,二者A. 推崇李贽对圣人的大力挑战B. 认识到李贽具有狂放的性格C. 对李贽反正统行为进行批判D. 强调了李贽思想解放的作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小人之无忌惮,而敢于判圣人者,莫甚于李贽”可以看出顾炎武批判李贽;由“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可以看出纪昀也是批判李贽的,故本题答案选C项;ABD不符合题意。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李贽10.希腊哲学家普罗塔哥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与其哲学思想相似的我国古代思想家的言论是A.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B. “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C. “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D. “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普罗泰哥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思想,是主观唯心主义。“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意思是一切事物的兴起,必定有它的开始;荣耀与耻辱的到来,必定和他的德行好坏相符合。指一切都是有根由的,与材料不符,排除A。“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是主观唯物主义,排除B。“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是王阳明的思想,也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体现,C正确。“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意思是自己以君子的言行约束自己,行君子之为,则其他人就没有机会诋毁你,说明人要重视自己的修养,与材料不符,排除D。11.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对清代三百年学术思潮概括为“以复古为解放”。“第一步,复宋之古,对于王学而得解放。第二步,复汉唐之古,对于程朱而得解放。第三步,复西汉之古,对于许郑而得解放。第四步,复先秦之古,对于一切传注而得解放。”材料表明A. 清代学术研究缺乏明确的方向B. 对传统学术的整理和反思有利于思想进步C. 清代学术思想由复古而停滞不前D. 清代崇古思想盛行不利于现实问题的解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说明,清代学术思想的每一次“复古”都带来了一场思想解放,故B项符合题意;清代主要专注学术研究,A错误;清代学术思想不是停滞,C错误;清代学术有利于现实问题解决,D错误。考点: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维新思想梁启超思想12.柏拉图在最后一部著作法篇中明确提出:“要同时设立两位王而不是一位,从而使他们的权力有更加合乎比例的限度。甚至在那以后注意到你们的统治者仍旧会有狂热之举,就设法限制王族的专横,让二十八位长老在处理国务时发出与国王同等的声音引入一个礼仪官的职位,由抽签决定,作为一种约束。”这一主张A. 奠定了雅典民主制的基本框架B. 蕴含着分权制衡的思想萌芽C. 指出了轮番而治的潜在弊端D. 成为罗马设立元老院的理论基础【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要同时设立两位王而不是一位,从而使他们的权力有更加合乎比例的限度。甚至在那以后注意到你们的统治者仍旧会有狂热之举,就设法限制王族的专横,让二十八位长老在处理国务时发出与国王同等的声音引入一个礼仪官的职位,由抽签决定,作为一种约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柏拉图思想蕴含着分权制衡的思想萌芽,因此选B。A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柏拉图思想13.对于伏尔泰和卢梭的评判,歌德说:“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赫尔岑则说得更为坦率:“当伏尔泰还在为了文明与愚昧无知而战斗的时候,卢梭却已经痛斥这种人的文明了。”他们的评价对卢梭而言主要是针对A. 人民主权B. 倡导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C. 天赋人权D. 人是万物的尺度【答案】A【解析】【详解】“卢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卢梭却已经痛斥这种人的文明了”他们的评价主要是针对卢梭的人民主权,故A正确。B项是伏尔泰的主张,排除。C项是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共同点,排除。D项是古希腊智者学派普罗塔哥拉的主张,排除。【点睛】本题考查启蒙运动,反对专制王权,贵族特权、等级制度和愚昧迷信,提倡政治民主权利平等、个人自由和科学精神。他们力图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这是一种人事和社会的理性,“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14.康德说:“有两种东西,我们愈经常持久的思索,他就会使我们的心灵充满日新月异和与日俱增的景仰和敬畏之心。那就是: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这“两种东西”体现的思想是A. 星空与道德B. 平等与博爱C. 自由与理性D. 知识与美德【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两种东西”应该是“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意思是我们生活的环境即是自然,而头顶的星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在自然中是自由的,自由是人们内心精神的一种归属感,也是由自己心中的道德法则所判断(即理性),故选C。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康德15.西方近代哲学家经典思想纷纭,如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斯宾诺莎的“实体说”,贝克莱的“存在即是被感知”,莱布尼兹的“单子论”与“充足理由律”等。与这些哲学家走在同一条思维道路上的是A. 苏格拉底B. 但丁C. 莎士比亚D. 康德【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罗列的西方近代经典哲学家的思想走的都是理性思维之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康德著有纯粹理性批判强调理性思维,D正确。苏格拉底是早期哲学思想,主张认识自我。体现早期人文精神,但丁和莎士比亚都是文艺复兴时期体现人文主义思想,排除ABC。16.南京地铁3号线布置了文化艺术墙,内容包括“太虚幻境”“金陵十二钗”“除夕夜宴”“大观园”“菊花诗社”等9个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场景。据此可知,南京在打造地铁文化时A. 借用了道家思想成就B. 利用了明清文学遗产C. 运用了传统饮食文化D. 引用了魏晋诗歌成果【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内容包括“太虚幻境”“金陵十二钗”“除夕夜宴”“大观园”“菊花诗社”等9个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场景”可以看出打造地铁文化时利用了明清文学的遗产,故本题答案选B项;ACD与材料无关。考点:古代中国科技成就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文学明清小说17.下图所示名画出自民国初年陈师曾的巨册北京风俗图。与此画具有相通之妙的古人名作是A. 敦煌的飞天壁画B. 清明上河图C. 徐悲鸿奔马图D. 牡丹蕉石图【答案】B【解析】【详解】北京风俗图是风俗画,联系所学可知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古代风俗画的名作,故答案为B。ACD均不是风俗画,排除。18.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积极组织开展反腐败斗争,厉行廉洁政治,同时善待犯错误的同志,不提倡“一棒打死”。这表明在党建问题上,毛泽东主张A. 严肃党的作风B. 严格党员要求C. 坚持严宽相济D. 严明党的纪律【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毛泽东积极组织开展反腐败斗争,厉行廉洁政治,同时善待犯错误的同志,不提倡一棒打死”可以看出党建问题上,毛泽东主张坚持严宽相济,答案为C。ABD都是强调严肃对待,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19.1887年,黄遵宪花了12年的时间终于写成了日本国志,这是国人研究日本维新史的名作,但国内知道的人并不多。若干年后,总理衙门章京袁昶痛心地对黄遵宪说:“此书早布,可省银二万万两”。这主要反映了:A. 洋务运动由学习欧美转向学习日本B. 思想文化能创造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C. 甲午战后的反思逐渐深入制度层面D. 对日本缺乏了解是甲午战败的主要原因【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中的信息“日本国志”“抵得二万万两银子(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赔偿日本白银两亿两)”可知袁昶所说是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对于制度的反思,C正确;A、B和D不符合题意,排除。20.某历史学家曾说, 以“民族国家”为新效忠对象而取代旧式“宗族”“种族”和“国君”的对象,反映民国以来社会历史的变化。“ ”所反映的内容应该是:A. 五四运动B. 新文化运动C. 辛亥革命D. 土地革命【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五四运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所以它的效忠对象是“民族国家”;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辛亥革命奉行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其中民族主义强调的是民族,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其中鞑虏指的是满清统治着,所以这里的民族比较狭隘;而土地革命改变的是土地所有制的关系。所以选择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五四运动21.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先进的中国人通过第二次反思得出的启示是A. 只引进西方技术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B. 要用暴力革命方式推翻清朝封建统治C. 要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D. 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认识到学习西方的器物和制度还不够,要从思想层面批判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学习西方的思想,故本题答案选C项;A项是洋务派的主张;B项是革命派的主张;D项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特点。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批判正统思想【名师点睛】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学习西方军事和近代科学技术,时间:鸦片战争后到洋务运动期间第二阶段:学习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制度,时间:19世纪末康梁维新变法到20世纪初孙中山三民主义第三阶段:学习西方启蒙思想及文化,时间:1915年后的新文化运动22.文学家沙汀在回忆故乡在辛亥革命后服装的变化时说:“那时,人家把辛亥革命称为光复,意思是兴汉灭清。男的一般装束是用黑绫子、黑纱帕包头,后头吊半截,说是给崇祯皇帝(明朝末代皇帝)戴孝。”这作为个案可以反映A. 民族主义被民众狭隘理解B. 民权主义获得广泛认同C. 民众的审美情趣发生变化D. 民生主义最为当时所需【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兴汉灭清”,即辛亥革命推翻满清政府,重新建立汉族政权,反映的本质问题就是民族主义被民众狭隘理解了,因此选A。而B、C、D三项从材料中均无法体现。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族主义23.明代江南文人热衷于著书,其内容往往都迎合图书市场的需要。此时的热销书大致分为三类,一是为科场考试服务的,二是供市民休闲消遣的,三是反映社会各领域生活热点的。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江南地区A. 文化教育的普及程度较高B. 经济发达,人们生活富足C. 文人思想活跃,舆论环境宽松D. 出版印刷行业利润丰厚【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判断分析的能力,根据题意,明代江南地区出现了适应科考、市民、普通人各个阶层的书目,从书目的热销阶层看出,几乎覆盖大部分阶层,而且不仅仅局限在科教考试之书目上,由此可得出江南地区文化教育的普及程度较高,A符合题意;BD与题意无关;明代实行八股取士,文化专制,江南地区的文化活跃并未代表整个舆论环境宽松,排除C。故选A。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度24.“笔下惟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去。怪状崩腾若转蓬,飞丝历乱如回风。长松老死倚云壁,蹙浪相翻惊海鸿。”与唐朝诗人朱逵描述相符的书法作品是A. 祭侄文稿B. 九成宫醴泉铭C. 怀素自叙帖D. 多宝塔碑【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出该书法作品的豪放,符合草书的特征。祭侄文稿是颜真卿行书的代表作,故A项错误;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被誉为“天下第一楷书”,故B项错误;怀素自叙帖是怀素草书的代表作,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多宝塔碑是颜真卿楷书的代表作,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书法25.1864年,薛福成在上曾侯相书中说:“方今中外之势,古今之变局也。”当时有识之士提出的对策并付诸实施的是A. “翻译一事,系制造之根本。洋人制器,出于算学,其中奥妙皆有图可寻”B. “侵人自由者,斯为逆天理,贼人道故侵人自由,虽国君不能,而其刑禁章条,要皆为此设耳”C. “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D. “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匀,人人饱暖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时间是1864年(18世纪60年代)适应时局变化,提出并付诸实践者是洋务运动,翻译外国书籍,学习西方器物,故A项正确;“侵人自由者,斯为逆天理,贼人道故侵人自由,虽国君不能,而其刑禁章条,要皆为此设耳”,提出自由为天赋权力,以法律条文限制国君的权力,以保障自由,其实践为戊戌变法,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指的是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匀,人人饱暖矣”是天平天国运动的产物,而1864年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之时,故D项错误。二、本题共2题,第26题26分,第27题24分,共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上古的君王)“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已又不享其利”,他们“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后世君主恰恰相反“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因之古之君主,爱人民爱戴:“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而今之帝王,则人民“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根据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材料二 若是每个个人把他的权力全部交给国家,国家就有统御一切事物的天然之权;就是说,国家应有唯一绝对统治之权,每个人必须服从,否则就要受最严厉的处罚。这样的一个政体就是一个民主政体。民主政体的界说可以说是一个社会,这一社会行使全部的职能。我相信,在所有政体之中,民主政治是最自然,与个人自由最相合的政体。在民主政治中,没有人把他的天赋之权绝对地转付于人,以致对于事务他再也不能表示意见。他只是把天赋之权交付给一个社会的大多数。他是那个社会的一分子。这样,所有的人仍然是平等的,与他们在自然状态之中无异。实在说来,政治的真正目的是自由。斯宾诺莎(1632年1677年)神学政治论(1)根据材料概括黄宗羲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分析黄宗羲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2)根据材料二概括斯宾诺莎的思想主张。(3)比较两种思想本质上不同,以及二者对社会发展影响的差异。【答案】(1)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社会条件:政治上,封建专制空前强化,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激化。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文化上,理学占统治地位,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2)民主政体是建立在契约关系之上,个人就要服从国家的统治权;在民主政体下,每个成员都是平等的;民主政体是最自然的政体;政治的真正目的是自由。 (3)黄宗羲思想是活跃的儒家思想,是地主阶级的代表;斯宾诺莎的思想是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启蒙思想)。差异:黄宗羲的反封建民主启蒙思想冲击了封建专制,但无法突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对后来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作用。斯宾诺莎的启蒙思想沖击了封建专制,成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基础。【解析】【详解】(1)从材料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而今之帝王,则人民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可以看出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黄宗羲这种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出现的背景要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思想等角度进行分析。(2)从材料“民主政治是最自然,与个人自由最相合的政体”、“没有人把他的天赋之权绝对地转付于人,以致对于事务他再也不能表示意见”、“所有的人仍然是平等的,与他们在自然状态之中无异。实在说来,政治的真正目的是自由”可以分析出斯宾诺莎是主张社会契约,民主政治。(3)黄宗羲和斯宾诺莎的思想并不是同性质的思想,黄宗羲总的来看并未跳出旧的儒家的思想体系,斯宾诺莎则是体现的是资产阶级的思想,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二者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黄宗羲的思想并未起到多大的作用,但是启蒙思想为后世的革命和资产阶级建立政权打下了基础。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火药的发明要追溯到中古术士的炼丹实践。一般认为,术士在炼丹过程中发现了含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