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百色市田东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1页
广西百色市田东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2页
广西百色市田东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3页
广西百色市田东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4页
广西百色市田东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百色市田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一选择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60分)1夏商周三代,宗庙位于国都中心,据礼记曲礼记载:“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厩库(牲口房和库房)为次,居室为后。”这说明夏商周三代()A祖先崇拜占据重要地位 B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C等级制度影响日常生活 D重视农业成为社会共识2.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A.周天子是天下人的大宗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D.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3.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C. 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4.中国古代是“家国同构”的社会,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父为“家君”,君为“国父”。由此可知( )。A. 儒家思想根植于悠久的文化传统 B.分封制是“家国同构”的制度根源C.血缘纽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基础 D. “君权”是“父权”的延伸和扩张5山西曲沃北赵村晋侯苏的墓葬中曾出土过一套编钟。编钟上的一段铭文记载:“王亲令晋侯苏:率乃师伐夙夷。”这反映了诸侯要对周王尽的义务是()A朝觐述职B镇守疆土 C出征作战 D交纳贡赋6著名学者柏杨提出:“秦政府的组织精神,是政治、军事、监察三权分立,互不统摄。”此“组织精神”( )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矛盾 B保证了民主决策C改变不了皇帝专制状况 D杜绝了官员腐败7.秦汉以后,皇帝以“天子”自居,天下百姓是他的“子民”,皇帝被称为“君父”。而中国古代的地方官也被称作“父母官”。这反映( )A.皇帝神化君权以强化统治B.宗族关系成为皇帝执政基础C.“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D.仁政爱民成为官员从政准则8.初唐科举考试分为“秀才”“明经”“明法”“明书”“明算”和“进士”六科,除了最后的进士一科外,皆可以上溯至汉代,只是以前是察举,现在改用考试登进而已。汉唐的这些科目设置()A.反映出汉唐的选材标准较为宽泛 B.说明了科举制对察举制的完全继承C.印证了古代选官标准重专业技能 D.体现了政权的社会基础在不断扩大9.唐宋时期重要官员的任免需要经过皇帝和宰相商量,而清朝中枢机构的任职多由皇帝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中常有“行走”这一具有临时差遣性质的字眼。这表明()A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B文官政治日益成熟C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D科举制度逐渐完备10北宋初立,有千百个州县行政单位,后采取措施,在众多州县之上设置一级行政机构“路”,以此达到“振领而群毛理”之意。 这一做法( )A.分化了地方行政大权 B.严密了地方监察体系 C.可收统摄管理之功效 D.便于地方官向上奏事11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12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A唐朝中书省 B宋朝政事堂 C明朝都察院 D清朝军机处13.清朝政治的特色,就是对规矩和习惯的依赖。日常的国家事务,往往依靠会典与则例来办。即使皇帝本人,一般也要顾及规矩的规定,不肯随便突破藩篱。这种政治上的循规蹈矩( )A.引起地方对抗中央 B.造成皇帝怠于政事C.导致改革积弊困难 D.形成权臣专政局面14.第一次鸦片战争被英国称为“通商战争”,是为了( )A肯定战争的正义性 B.强调战争爆发的原因C粉饰侵略战争性质 D.纪念这次战争的影响15.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交涉的焦点是“公使驻京”,这被清政府列为谈判中的“第一要事”,而开放外贸口岸等很快达成了协议.这反映出当时的清政府( )A.认为英法违背国家平等原则 B.认为公使驻京违背国际法C.担忧公使驻京破坏司法主权 D.维护天朝上国的传统规制16.据记载,在1860一1861年间,太平天国在占领区内实行“着佃交粮”的政策,即责令佃户直接把钱粮交给政府,交租数额因地而异,并无定制,受到广大占领区农民的普遍欢迎.这主要是因为它( )A.改变了土地的所有权 B.减轻了农民的租税负担C.有利于发展商品经济 D.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17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以夷制华。”近代中国由“以夷制夷”向“以夷制华”的转变,反映了()A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 B清政府逐步成为西方侵华的工具C列强侵华策略的重大改变 D中国外交自主性逐渐丧失18.史载,清朝中期以前,满人官员在政权结构中占绝对的优势。然而到了1866年,满汉总督比例为1:6.5,满汉巡抚比例为1:12,汉人在国家政权结构中逐渐占绝对多数,与之前形成鲜明的对比。出现上述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 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洋务运动 D. 甲午中日战争19.甲午战后,许多中国人出于对中国国际地位的担忧,开始认真反思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语言甚至儒家文明的价值,在许多方面,1895年后的中国失去了同一性和历史性。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 )A.打乱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B.增强了国人的民族凝聚力C.整合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 D.刺激了国人变革制度的愿望20.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面临两种形势的史实是()A.北京条约和洋务运动 B.瓜分狂潮和五四运动C.马关条约和维新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21.梁启超在辛亥革命十周年的演讲中指出,“我觉得这十年间的中华民国,除了政治一项外,没有哪一样事情不是可以乐观的乐观的总根源,还是刚才所说那句老话:国民自觉心之发现。因为有了自觉,自然会自动;会自动,自然会自立”。作者认为辛亥革命( )A造成当时中国政局动荡不安 B造就国人积极乐观的精神C推动了社会风俗习惯的变化 D使自主自立思想深入人心22.有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发起时,其立意在通过救人来救国;而1919年学生运动及其后续种种相关运动,则转为先救国后救人了。这种转变表明( )A民族意识日益增强 B.社会矛盾发生改变C民族经济迅速发展 D.十月革命影响扩大23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之于历史的意义,不在于破坏,不在于摧毁,而在于回归,在于重生;这生生不息的人性启蒙,这潜滋暗长的普世关照,是导引着中国社会走向和谐和繁荣的必由之路。在此作者强调的是()A五四运动没有其现实意义 B五四运动的思想启蒙作用C五四运动的爱国救亡意义 D五四运动传播了民主科学24.陈独秀说,中共“一大”时“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B. 决定参加共产国际C.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25.建军大业是献礼建军90周年的历史影片,讲述了从1927年“四一二”政变到1928年4月朱德、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历史过程。以下场景应该出现在该影片中的是( )。A.国民党在黄埔创办军官学校 B.广州国民政府正式出师北伐C.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 D.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261927年在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曾给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这里“新的出路”主要是指 ()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B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和开展土地革命C实现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的转变D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27. “这次会议,党的指导思想由教条主义占主导逐渐变为实事求是占主导,随着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实事求是观念一步一步地深入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心中。”“这次会议”发生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红军长征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28.2017年初,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学界部分专家认为,虽然海峡两岸此前都习惯称之为“八年抗战”,但从学术界根据史实的研究成果来看,“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更科学。从“八年抗战”到“十四年抗战”概念的转变具体反映出( )。A历史评价具有主观性 B历史史实的不确定性C历史评价取决于时代的现实需要 D史学研究成果推动历史观念的转变29. 蒋介石在台儿庄大捷后的电报中说“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乃获此初步之胜利。”日本军人认为失败的原因是中国方面“集中国力”导致的。由此说明()A全民族抗战是此次胜利之源 B国民党放弃了片面抗战军事路线C日本惧怕国民党组织的正面战场D国民党军事方针受到中共抗战政策影响30“蒋介石虽有美国援助,但是人心不顺,士气不高,经济困难.我们虽无外国援助,但是人心归向,士气高涨,经济亦有办法.因此我们是能够战胜蒋介石的.全党对此应有充分的信心.”据此可知,当时的斗争形势是()A蒋介石制造“四一二”政变 B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C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 D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二非选择题(共3大题,共40分)31中国古代十分重视人的选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汉武帝时,只叫地方长官每年要举些孝子廉吏,但后来孝廉充斥仕途,别的进仕之路都为之阻塞了,于是大家都争要为孝廉。本来所谓孝廉,一种是孝子,另一种是廉吏。 后来规定每郡满二十万户的口只能举一个,如是则孝廉不分,仅成一个参政入仕的资格而已。后来又请托舞弊,逼得朝廷于察举孝廉后再加上一番考试。如是则全失却原来察举孝廉之用意。从此以后,无论选举或考試,都是分区定额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地区和经济文化进步的地区,都一样照人口比例来考选。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 科举制历史沿革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逃拔官员;隋汤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贞观年间,増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地位,后成定制。 北宋的科举制比唐朝有了进一步发展:考试分为乡試、省试、殿试三级,严格科举考试程序,举人经礼部考试后经殿试才合格,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殿试成为定制;考试科目逐渐减少,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科目:实行糊名制,采取“弥封”“卷录”,即将试卷上的姓名、籍贯密封,防止考官舞弊;录取名额比唐朝大大增加。 明朝沿袭前代科举取士制度。为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科举试卷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而且只准用程、朱理学的观点,不许发个人见解;答卷的文体,有严格的规定,分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八股取士制度,严重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20世纪初,由于国内形势的剧变,封建科举制度已不应形势的需要。1905年,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汉代时期选官制度的变化情况。(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度的演变特征。(6分)32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读下列诗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分)材料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丘逢甲春愁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长征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请回答:(1)诗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又是怎样解决的?(2分)(2)诗中“黄洋界上炮声隆”开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此前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道路是什么?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6分)(3)导致诗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的结果如何?(6分)(4)诗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是什么?(2分)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孙中山打一个生动的比喻,大意是中国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以后应该走什么道路?是走开明专制化道路呢,还是民主政治?这就好比我们中国现在造铁路,造好了就要用火车头,到底是用人家发明的原始的“粗恶的火轮车”,还是用“最新的火轮车”?萧功秦中国百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