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公共餐具的危害.doc_第1页
使用公共餐具的危害.doc_第2页
使用公共餐具的危害.doc_第3页
使用公共餐具的危害.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警醒!共用餐具,亮起生命的红灯共用碗筷有多可怕,你知道吗?有人说吃饭前用开水烫一下碗筷就可以了,我想问问用开水烫能起到消毒作用吗?显然是不行的。吃饭前用开水烫碗筷,由于作用时间太短,只能杀死极少数微生物和部分寄生虫,杀不死那些对人体危害较大的细菌和病毒。我们常见的肠道传播微生物有如下几种:肠道杆菌、霍乱弧菌、结核分枝杆菌、真菌、急性胃肠炎病毒及肝炎病毒等。多数无芽孢细菌经5560高温作用3060分钟后便死亡,其中肠道杆菌经60高温作用30分钟死亡,霍乱弧菌在100以上沸煮12分钟可被杀死,结核分枝杆菌在液体中加热到6263,15分钟时可被杀死,而真菌60温度下1个小时菌丝与孢子才可被杀死,急性胃肠炎病毒中的轮状病毒55下30分钟可被杀死,甲型肝炎病毒比肠道病毒更耐热,60温度下一小时还不能被灭活,乙型肝炎病毒则需要用高压灭菌法或100高温加热10分钟才可以灭活。杭州某小区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真实的事情,王大妈患胃溃疡多年未愈,今年她到女儿家居住不久,惊讶地发现,其女儿、女婿也先后患上了不同程度的胃溃疡,经医院检查得知,这是她与家人共用碗筷进餐导致幽门螺旋杆菌交叉感染造成的。幽门螺旋杆菌是目前世界公认的胃部杀手,它在人的胃内长期大量繁殖,可导致终生感染并引起组织学胃炎,从而造成胃溃疡久治不愈。同时,它又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世界范围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幽门螺旋杆菌在人群中的感染率高达50%以上,而聚居性的口口感染传播又是幽门螺旋杆菌的重要感染途径。美国医学研究最新发现,亚洲人共用饭碗、筷子和菜盘的习惯使得胃溃疡在家庭成员中极易交叉感染,其发病率要远高于分餐制的欧美国家。澳大利亚墨尔本一家医学中心调查表明,在被调查对象中,保留中国传统共餐制饮食习惯的华人比澳大利亚其他分餐制人群的幽门螺旋杆菌要高出一倍多,而此菌正是导致胃溃疡的主要元凶。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肝炎等传染性疾病较为重视,对染病的家庭成员均会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而对胃溃疡等细菌感染性疾病则往往比较忽视,共用碗筷进餐的现象较为普遍。其实,碗筷是最容易感染细菌的,据检测,人们常用的每个饭碗和每双筷子上感染的细菌可达16003100多个。当人们共用碗筷进餐时,唾液里的细菌可通过饭碗、筷子等餐具互相交叉传染、传播,因此在我国,这也是习惯于共用碗筷进餐的人胃溃疡感染率和发病率较高的重要原因。中国也是甲肝流行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感染对象以青少年及儿童为主,成年人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它是各种病毒性肝炎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和国家传染病中心GregoryLArmstrong博士推测,每年甲肝感染者人数可能高达60,000-140,000人,是每年公布人数的二到五倍。一旦引起爆发后果很难得到控制。1988年一场让上海人措手不及的甲肝病风暴整整持续了三个月,感染了近30万人,死亡11人。 甲肝时常引起集体单位的暴发流行。一旦感染甲肝后必须隔离治疗,少则21天,完全康复需半年。患病给人们身体健康带来危险,还会造成经济损失和精神负担。甲型肝炎致病机制是肝炎病毒在肝脏复制,造成肝细胞损害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如发热、厌油、厌食、腹痛、腹泻、黄疸等。各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大多在6个月内恢复,尤其是甲型和乙型肝炎。但如为急性重症肝炎或急性重症肝炎,则病死率很高,可达60%-70%,即使恢复,也往往发展为肝硬化。甲肝演变为慢性肝炎,肝硬化者很少。但急性乙肝约15%左右转变为慢性肝炎,国内报告一组1357例急性乙肝,经2-10年随访,发现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者分别为16%和2%,约0.6%发生肝癌。丙肝演变为慢性肝炎者更高,约26%-55%,现已证实有些肝硬化和肝癌是由丙肝演变而来。故乙肝和丙肝的危害性很大,有相当一部分病人由慢性肝炎演变为肝硬化和肝癌。肝炎病毒可侵犯其他器官,如乙肝病毒标志亦可在肾,胰,骨髓,甲状腺找到。因此病毒性肝炎还有一个危害性,即是肝外组织的并发症,如关节炎,肾小球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等,较少见的有糖尿病,脂肪肝,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神经炎,胸膜炎,心肌炎和心包炎等。发生肝外并发症以乙型肝炎多见。病毒性肝炎不仅对患者的身体甚至生命造成危害,而且对患者心理上的打击也是十分沉重的。无论是肝炎患者还是病毒携带者,在生活、社交、求职、升学等方面都会受到严重影响,由此改变一生的命运,这样的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和乙肝大三阳共用餐具是很有可能被传染的。因为乙肝大三阳主要传播途径是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以及日常生活亲密传播。乙肝大三阳的病毒复制性、传染性强,在乙肝大三阳的唾液中都可以检测到乙肝病毒,如果不小心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