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教学设计.doc_第1页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螳螂捕蝉公开课教案(第二课时)辛丰小学 祝林梅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理解寓言借助故事说明的表达方式,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的道理。3、借助语言文字,体会少年劝谏之巧妙与智慧。教学重点: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有感情地读好吴王和少年的对话,能复述课文。教学难点:让学生凭借课文内容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教学准备:多媒体一、复习导入1、课文主要人物是:板书:少年 吴王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用上黑板上的三个词,从两个角度说一说。)二、品悟“讲故事”,明白道理1、我们知道课文9、11自然段是写少年讲故事的。课件出示,分四人朗读。2、找出概括出蝉、螳螂、黄雀三者关系的句子。出示: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这句话也是少年最想说的,一起来读一遍。3、这里有个词深深叩击着老师的心弦,点击出示“一心”。知道“一心”是什么意思么?(只想得到/只顾着)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就是为了眼前利益,不顾一切。出示: 一心想 ,却不知道 。(学生说一说)4、分别分析蝉、螳螂、黄雀的“一心”,说说你的看法。 引导:哪些词体现出蝉的一心呢?(高高在上,悠闲,自由自在,根本没有注意到身后的祸患。)这就叫作完全陶醉其中。那螳螂呢?(螳螂鼓着身子,举起前爪。)对,就是从它的动作、神情里面看到了它的“一心”。 那黄雀是怎么看出来的呢?(黄雀“伸长脖子”,所有的注意力都在螳螂身上,就顾及不到身后的危险了。 )对,从以上这些词我们看出了它们“一心”想捕捉对方。说着说着,“一心”就变得具体而又生动了,在写作中这就叫描写,我们要想把事情说清楚、说生动,就要抓住人物、动物的动作来描写。5、螳螂、蝉、黄雀都想得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的祸患,那吴王一心想干什么?你从哪儿感受到他的一心?那么,吴王听出少年的弦外之音呢吗?(听出了)言外之意是什么?(劝吴王不要攻打楚国)。 板书:恍然大悟三、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死“的用法。其实这样的意思,谁已经告诉了吴王?1、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位大臣,你怎么劝说的。(对照地图说一说。)2、比较句子(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死”字的意思。) (1)可是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2)可是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怎么办呢?(3)小结:板书:勃然大怒都是面对劝说,吴王的反应却截然不同。 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直来直去,吵得吴王好不耐烦。(板书:直劝 )少年劝说得婉转,巧妙。 ( 巧劝)大臣的劝说衬托了少年劝说的( )。小结:在写作方法上这就是衬托。四、感受少年的机智勇敢。1、吴王由固执到恍然大悟,你从中体会到少年是个怎样的人?(机智勇敢)2、安排自主学习: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少年的机智勇敢?写批注。3、交流:爱国(英勇无畏):前面说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谁敢来劝阻他,他就处死谁。少年也是为了吴国的国家利益和人民着想,就这样还想着怎样劝说吴王。用苦良心(仔细/耐心/决心):一个好主意要想成功,还得选择一个适当的环境、恰当的时机,这就是计谋。你通过哪些词语感受到少年劝说的用心呢?第3小节中少年为了劝说吴王,装着要打鸟的样子,这个“装”,你看出什么?(少年拿着弹弓在花园里转,并不是来打鸟)少年表面打鸟,真正的意图是什么呢?(让吴王发现他,好去劝说)再看时间,你发现了什么?一连转了3天,三天,时间很长,说明了什么呢?(少年很有耐心/决心)。为了接近目标,他在哪里等吴王?环境王宫里)沉得住气(不露声色):少年如果不拿弹弓,就算把吴王引出来,他跟吴王讲这个故事,结果吴王会相信吗?所以,少年必须怎样做才能让吴王相信他?(看上去很悠闲的样子,要装得像模像样,看似悠闲)而且跟吴王对话时应该怎样说才能不让吴王起疑心呢?(不慌不忙、不紧不慢、沉住气)这叫沉住气,不露声色。小结:少年没有直接去劝,因为这样就像飞蛾扑向火堆一样,不但劝不成,还要被处死。他不是直接叙述故事,而是故意卖个关子让吴王觉得挺有意思,把吴王的好奇心给吊起来,而且做得含而不露,确实高明!4、分角色朗读课文五、复述故事。1、出示词语:抓住词语来把故事说生动。(悠闲 自由自在 趴 拱着身子 举起前爪 伸长脖子 正要啄食 拿着弹弓 瞄准)2、谁来自告奋勇当少年,讲一讲这个故事。六、学习课文的收获。七、小练笔:帮吴王设计一份早朝稿。(友情提示:如果你是吴王,他第二天早朝时将如何面对那些力劝他的大臣们?怎样才能既不失一言九鼎的大王身份,又能为自己的“死命令”自圆其说?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板书:螳螂捕蝉(机智勇敢)少年 巧劝 恍然大悟 吴王 大臣 直劝 勃然大怒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首先,吴王不能摆架子,他要先向大臣们道歉,要承认他之前下死命令不对,然后告诉大臣们自己听少年的话后,悟出来的不能攻打楚国的道理,道理是我们不能目光短浅,只想得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后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