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沈 阳 工 程 学 院课 程 设 计设计题目: 负反馈放大电路 系 别 电力学院 班级 电机本121 学生姓名 郭艺涵 学号 2012211102 指导教师张玉梅秦宏 职称 讲师教授 起止日期: 2014年 6月23日起至2014年6月27日止沈阳工程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题目: 负反馈放大电路 系 别 电力学院 班级 电机本121 学生姓名 郭艺涵 学号 2012211102 指导教师 张玉梅 /秦宏 职称 讲师教授 课程设计进行地点: F座 203 任 务 下 达 时 间: 2014年 6 月 20日起止日期:2014 年 6月23日起至 2014年 6月27日止教研室主任 曲延华 2014年 6月20日批准I负反馈放大电路1 设计主要内容及要求1.1 设计目的(1)掌握MOSFET及BJT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构成、原理与设计方法;(2)熟悉模拟元件的选择、使用方法。1.2 基本要求(1)空载放大增益10倍,带宽10kHz;(2)输入电阻1M,输出电阻100kHz。(2) 差分式放大输入级以减少干扰的措施。(3) 各部分直流限制电压相同,便于集成。2 设计过程及论文的基本要求2.1 设计过程的基本要求(1)基本部分必须完成,发挥部分可任选2个方向:(2)符合设计要求的报告一份,其中包括逻辑电路图、实际接线图各一份;(3)设计过程的资料、草稿要求保留并随设计报告一起上交;报告的电子档需全班统一存盘上交。2.2 课程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1)参照毕业设计论文规范打印,文字中的小图需打印。项目齐全、不许涂改,不少于3000字。图纸为A3,附录中的大图可以手绘,所有插图不允许复印。(2)装订顺序:封面、任务书、成绩评审意见表、中文摘要、关键词、目录、正文(设计题目、设计任务、设计思路、设计框图、各部分电路及参数计算(重要)、工作过程分析、元器件清单、主要器件介绍)、小结(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电路图)。3 时间进度安排顺序阶段日期计 划 完 成 内 容备注12014.6.23内容讲解,绘制流程图打分22014.6.24原理图绘制打分32014.6.25软件介绍打分42014.6.26虚拟电路绘制及仿真打分52014.6.27报告书写及上交打分2014.6.20I负反馈放大电路沈 阳 工 程 学 院 模拟电子技术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系(部): 电力学院 班级: 电机本121 学生姓名: 郭艺涵 指 导 教 师 评 审 意 见评价内容具 体 要 求权重评 分加权分调研论证能独立查阅文献,收集资料;能制定课程设计方案和日程安排。0.15432工作能力态度工作态度认真,遵守纪律,出勤情况是否良好,能够独立完成设计工作, 0.25432工作量按期圆满完成规定的设计任务,工作量饱满,难度适宜。0.25432说明书的质量说明书立论正确,论述充分,结论严谨合理,文字通顺,技术用语准确,符号统一,编号齐全,图表完备,书写工整规范。0.55432指导教师评审成绩(加权分合计乘以12) 分加权分合计指 导 教 师 签 名: 年 月 日评 阅 教 师 评 审 意 见评价内容具 体 要 求权重评 分加权分查阅文献查阅文献有一定广泛性;有综合归纳资料的能力0.25432工作量工作量饱满,难度适中。0.55432说明书的质量说明书立论正确,论述充分,结论严谨合理,文字通顺,技术用语准确,符号统一,编号齐全,图表完备,书写工整规范。0.35432评阅教师评审成绩(加权分合计乘以8)分加权分合计评 阅 教 师 签 名: 年 月 日课 程 设 计 总 评 成 绩分III 摘 要本次课程设计的题目是负反馈放大电路。负反馈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电路以及各类控制系统之中,起到稳定输出的重要作用。在模拟电子电路中,串联负反馈有增大输人电阻的作用;电压负反馈可控制电压恒定;故采用串联电压负反馈,以达到设计要求。为了获得较纯净的输入信号,采用了差动式放大器来消除共模噪声。再送到下一级电路,即由MOSFET管构成的核心放大模块。由于共源组态的放大效果比较好,输出倒相。可以利用其和前端差放共同放大,达到放大倍数要求,且信号输出时与原相位相同。当信号经过核心放大部分后,被送入末端匹配电路。利用BIT共集电极组态输出电阻趋于0的特性,搭建了末端匹配电路,达到输出端对外较宽的匹配范围。同时输出信号再由反馈网络回到差放的另一个输入端,形成电压串联负反馈。这样的反馈形式有着提高输入电阻、稳电压、提高输入电阻和拓宽通频带的特性,设计时正是考虑了这些特性,将其应用于电路中,实际仿真效果也达到了设计目的。在设计中,将各部分的直流限制电压的电压值归一,使其更易集成,大大提高了应用价值。关键词 差分式放大器,MOSFET管,电压串联负反馈,输入电阻,输出电阻,通频带,共集电极放大组态,输出匹配特性,共模噪声I目 录1 设计任务描述11.1 设计题目:负反馈放大电路11.2 设计要求11.2.1 设计目的11.2.2 基本要求11.2.3 发挥部分12 设计思路23 设计方框图34 各部分电路设计及参数计算44.1 单入单出差分式输入电路的设计及参数计算44.1.1 单入单出差分式输入电路的设计:44.1.2 差分式输入的参数计算64.2 由 MOS 管构成的核心放大电路的设计及参数计算104.2.1 由 MOS 管构成的核心放大电路的设计:104.2.2 由 MOS 管构成的核心放大电路的参数计算104.3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设计及参数计算134.3.1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设计:134.4 负反馈网络的设计和计算:154.4.1 反馈网络的设计:154.4.2 增加反馈网络后整体电路参数的测试与计算165 工作过程分析206 元器件清单217 主要元器件介绍227.1 关于 2N2222 NPN 型 BJT 的介绍:227.1.1 特性:227.1.2 主要用途227.1.3 封装方式:237.2 关于 2N6758 型 MOSFET 管的介绍247.2.1 主要参数:247.2.2 封装方式:24小 结25致 谢26参考文献27附 录 A1 逻辑电路图281 设计任务描述1.1 设计题目:负反馈放大电路1.2 设计要求1.2.1 设计目的(1) 掌握MOSFET及BJT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构成、原理与设计方法;(2) 熟悉模拟元件的选择、使用方法。1.2.2 基本要求(1) 空载放大增益10倍,带宽10kHz;(2) 输入电阻1M,输出电阻100kHz。(2) 差分式放大输入级以减少干扰的措施。(3) 各部分直流限制电压相同,便于集成。2 设计思路根据此次模拟电子课程设计的要求,兼顾基本要求和发挥部分,我设计的负反馈放大电路主要有四个模块构成。即,差分输入部分、核心放大部分、反馈部分、输出匹配部分。总的思路是,将信号采用差分式输入减小干扰,使电路更具实用性;核心放大部分由 MOSFET单管共源放大电路构成,其具有成本低、以继承、静态功耗低等特点;为了实现较小的输出电阻,获得与负载更好的匹配特性,增加本电路的实用性,我们认为应利用共集电极三极管在放大状态下,放大增益接近于 1,输入电阻大输出电阻小的特点,构建末端匹配电路。故采用三极管共集电极放大电路作为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输出端。 (1)差分式输入电路的设计:由于差分式放大器的差模输入,可以大大消除外界 干扰,故本电路在输入端采用较为简单的,长尾式单端输入单端输出的差分 式放大电路作为输入电路。 (2)核心放大电路的设计:由于 MOSFET 的性能较优于 BJT 管,故在构建放大部 分时采用 MOSFET 管的单管共源放大电路。其具有放大倍数高,输入输出相 位相反的特点。其相位特点也决定了前端输入的输入端。(3)反馈环的设计:根据课设题目要求,为了拓宽通频带,增加输入电阻、减小输入电阻。希望通过设计一个电压并联负反馈,既可将本电路可以等效成为 一个理想电压源,来达到这一目的。 (4)末端匹配电路的设计:利用 BJT 管单管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电压跟随,输出 电阻大的特性,可以进一步提升输出电阻,改善电路输出端电阻匹配特性。 达到精益求进的目的。 总的来说,基于本题目的基本要求,并兼顾发挥要求,采用差分输入,和 MOSFET、BJT管在共源和共集电极两种工作在线性区的放大电路,达到了该课设题目中掌握 MOSFET 及BJT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构成、原理与设计方法;熟悉模拟元件的选择、使用方法的课设目的,满足了这一题目的基本要求和发挥要求。3 设计方框图共集电极末端 匹配部分单入单出式差分输入由MOS管构成核心放大部分反馈网络4 各部分电路设计及参数计算4.1 单入单出差分式输入电路的设计及参数计算4.1.1 单入单出差分式输入电路的设计:图 4.1.1 单入单出差分式输入电路图 4.1.2单入单出的差动放大电路(原理图)差分放大器也叫差动放大器是一种将两个输入端电压的差以一固定增益放大的电子放大器,有时简称为“差放”。差分放大器通常被用作功率放大器(简 称“功放”)和发射极耦合逻辑电路 (ECL, Emitter Coupled Logic) 的输入级。如果Q1Q2的特性很相似,则Va,Vb将同样变化。例如,Va变化+1V,Vb也变化+1V,因为输出电压Vout= VaVb =0V即Va的变化与Vb的变化相互抵消。这就是差动放大器可以作直流信号放大的原因。若差放的两个输入为Vin+Vin-,则它的输出Vout为:其中Ad是差模增益(differential-mode gain ), Ac是共模增益(common-mode gain)因此为了提高信噪比,应提高差动放大倍数,降低共模放大倍数。二者之比称作共模抑制比(CMRR, common-mode rejection ratio)。共模放大倍数 可用下式求出:通常以差模增益和共模增益的比值共模抑制比(CMRR, common-mode rejection ratio)衡量查分放大器消除共模信号的能力:由上式可知,当共模增益Ac0 时,CMRR。Re越大,Ac就越低,因此共模抑制比也就越大。因此对于完全对称的差分放大器来说,其Ac= 0,故输出电压可表示为: 所谓共模放大倍数,就是Va Vb输入相同信号似的放大倍数。如果共模放大倍数为0,则输入噪声对输出没有影响。 要减小共模放大倍数,加大Re即可,通常使用内阻大的恒流电路来代替Re,本电路中采用了滑动变阻器、直流电压源和电阻来构建恒流电路的。 差分式放大器是普通的单端输入放大器的一种推广,只要将差放的一个输入端接地,即可得到单端输入的放大器。在差分放大器的另一个输入端输入反馈信号,从而实现负反馈。在实用方面,常用于电机或者伺服电机控制,稳压电源,测量仪器以及信号放大等。 当Vo被在VT2或VT3的集电极C对地取出时,称为单端Single ended或不平衡输出Unbalance Output。单端较差动输出值幅度小一倍,使用单端输出时,共模信号不能被抑制,因Vi1与Vi2同时增加,Vc1与则减少,而且Vc1=Vc2,但Vo=Vc2并非零(产生零点漂移)。但是加大Re阻值可以增大负回输而抑制输出,并抑制共模讯号,因Vi2=Vi1时,Ii1及Ii2 也同时增加, Ie亦上升而令Ve升高,这对 VT2 和 VT3 产生负回输,令 VT2 和 VT3 的增益减少,即Vo减少。 当差动信号输入时,Vi1= Vi2 ,Ic1增加而Ic2减少,总电流 Ie=Ic1+Ic2不变,因此Ve也不变,加大Re阻值电路会将差动信号放大,不会对VT2及VT3产生负回输及抑制。 对于单入单出的差动放大器,其单端输入总存在这一定的共模输入,共模输入为差模输入幅度的一半,即通过单端输入信号Vi,分解为差模信号Vi,和共模信号Vi 2后,可将单单输入转化为双端输入。这为计算其静态参数奠定了理论基础。 本电路是由 BJT 为核心元件构建的单入单出差分式放大电路,该电路可消除共模噪声,即,在输入时,一端输入信号和噪声,另一端由于接地只能输入噪声,又由于两输入端位置靠近,可近似认为两段噪声干扰强度相同,输入后信号做差,消除噪声输出纯净信号。4.1.2 差分式输入的参数计算(1)输出电阻的计算:根据戴维南定理,差分式放大电路的输出端可等效为一电压源V = Arir (Ar为互助增益)与一个等效输出电阻ro相串联。因此,输出电阻:Vof是空载输出电压,Vof是带负载的输出电压,io是带负载时的输出电流。将图 4.1.1 在 MULTISIM 下仿真。 上图从左至右依次为仿真下测得的Vof,Vof,io,故可由计算输出电阻,即:(2)输入电阻的计算:由输入电阻定义,即输入电阻等于无缘而端口的输入电压与输入电流的比值,可得故,可根据公式得:(3)差分放大电路的空载放大增益计算:根据放大增益的定义可知:故可将差放在 MULTISIM 中仿真后获得参数, 即:从左至右依次为仿真下空载输出电压Vo和输入电压Vi。故可由公式计算差放空载放大增益:(4)差分放大电路通频带的测试:通频特性是描述电路承载信息能力的重要指标,故对于通频带的测试也是重要一项,可以在 MULTISIM 的仿真环境中进行测试。 由以上两图可知,就差放(本文中为差分式放大电路的简称)单独而言,其通频带(5)单入单出差放的静态参数分析及计算:差模放大倍数Ad:共模放大倍数Ac:4.2 由 MOS 管构成的核心放大电路的设计及参数计算4.2.1 由 MOS 管构成的核心放大电路的设计图 4.2.1由 MOS 管构建的核心放大电路由于增强型 MOS 管的放大效果好,静态功耗低,故选用 MOS 管搭建核心放大部分,增加旁路电容 Cs1可将电阻Rs1在交流通路中短路,又不影响其在直流通路中稳定 BJT 静态工作点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放大倍数。在本模块前后增加了级间电容C1C2,为了防止前后级的静态通路电流相互影响。根据以上思路,搭建了如图 4.2.1 的由 MOS 管构成的共源放大电路。也达到了本次课程设计熟练运用 MOS 管的目的。(注:本电路 MOS 管的型号为2N6758)4.2.2 由 MOS 管构成的核心放大电路的参数计算(1)输出电阻的计算图 4.2.2 MOS 管构成共源放大电路微变等效电路由图 4.2.2 的微变等效电路可知,该部分的输出电阻:输出电阻较小具有较佳的输出特性。(2)输入电阻的计算根据可计算出输入电阻,在 MULTISIM 下仿真后得。 故,可得输入电阻 输入电阻在兆级,较为理想,信号损失小。(3)放大增益Av的计算由增益公式可知:即可将电路在 MULTISIM 下仿真得到输入输出电压,进而求得空载放大增益。 图 4.2.3 输入电压 图 4.2.4 输出电压(4)通频带的测试由于通频带宽是传输信号的重要指标 , 它的测试十分重要,可将放大电路在MULTISIM 中仿真,直接测试其高、低截止频率,进而可由公式求得通频带宽由上图可知:可见其通频带非常理想,具有较佳的通频特性。4.3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设计及参数计算4.3.1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设计:图 4.3.1 共集电极组态放大电路设计思路:共集电极电路有着 Av 1Rin很大Rout很小,这些特点使得共集电极组态有着良好的输入输出匹配特性。在本电路中,利用其输出电阻小的特性,减小整体电路的输出电阻。基于这样的思路,设计了图 4.3.1 共集电极组态放大电路。(1)静态工作点Q的计算: 由KVL:(2)输入电阻Ri的计算共集电极组态放大电路微变等效电路如下:图 4.3.2 共集电极组态放大电路微变等效电路由上式:该级与 MOS 管构成的核心放大电路级联,MOS 管输出电阻与 BJT 输入电阻之比大于 50%有较佳的匹配特性。(3)输出电阻Rout的计算可用实验法,根据公式:其中Vof 为开路输出电压,Vof 为带负载时输出电压,io 为带负载时的输出电流。将图 4.3.1 在 MULTISIM 中仿真后得到公式中参数。输出电阻较小,起到了其降低整体电路输出电阻的作用。将其与其他模块配合,可进一步减小输出电阻。在后续增加负反馈后,又可进一步大幅度减小输出电阻,最终可将输出电阻降至 50 以下,达到本次课程设计的要求。(4)放大增益Av的计算根据放大增益定义,即放大增益等于输出量与输入量的比值:实验中Vof 略小于Vo ,是由于该部分有内阻,占据一小部分电压,导致输出电压下雨输入电压。但是,放大增益Av近似等于 1,与理论中共集电极放大组态Av= 1结论一致。(6)通频带的测试通频特性是衡量放大电路对不同频率信号的放大能力,是电路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其进行测试可以更好的了解各部分电路对信号的选择范围。将该部分在 MULTISIM 下仿真,用波特仪得到其波特图,既通频特性曲线如下:由上图可知,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波特图,在1.32Hz,9.3MHz频率之间均平坦,有较宽的带宽,同时也拓宽了整体电路的通频带。4.4 负反馈网络的设计和计算:4.4.1 反馈网络的设计:图 4.4.1 反馈网络上图中电阻Rf将输入输出联通构成反馈网络。由瞬时极性法可知,差分式放大电路共射输出,倒像;MOS 管共源放大组态,倒像输出;共集电极放大组态,不改变相位;反馈网络由电阻构成不改变相位。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信号正相输入后经过两次倒像,最终输出和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同相。故,可以判断形成的反馈类型是电压串联负反馈。这种类型的反馈有着增大输入电阻,稳定输出电压,拓宽通频带,降低输出电阻的特点。可进一步完善整体电路的输入输出电阻,通频等性能。4.4.2 增加反馈网络后整体电路参数的测试与计算(1)输入电阻Ri的计算:由输入电阻定义可知,输入电阻即为将网络中电压源和电流源不作用,外加电源后,电压源与输入电流的比值,在本电路中,由于只有一个电压源输入,只要测得输入电流即可。并带入公式: 求得。下面即是 MULTISIM 下仿真的测试结果。 输入电压 = 3mV 输入电流 = 2.808nA 综上,代入公式可求得输入电阻。即: 该输入电阻满足本次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在实际应用中,该输入电阻值大,较为理想,具有较好的前段匹配特性,可以连接多种带内阻的实际电压源。具有广阔的应用范围。另外,与未加负反馈前的电路相比,由 4.1.2(2)可知,前端输入电阻只有一百千欧左右,远达不到理想效果,但是通过加串联负反馈大大提升了输入电阻使其提高了三个数量级,这与理论中串联负反馈可以提高输入电阻相一致,也达到了设计串联负反馈进一步大幅提升输入电阻的设计初衷。(2)输出电阻Rout的计算:根据戴维南定理,任意一电路的输出端可等效为一电压源V = Arir (Ar为互助增益)与一等效输出电阻ro相串联。因此,输出电阻:其中,Vof 是空载输出电压,Vof 是带负载的输出电压,io 是带负载时的输出电流。故,可将如图 4.4.1 电路在 MULTISIM 下仿真,测出公式中各参数: 空载输出电压V 带负载的输出电压V 带负载时的输出电流i代入公式:本次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之一,即输出电阻小于50,所以再添加负反馈后输入电阻为43.02小于 50 。未加负反馈前输入电阻: 相比,是原输入电阻的 1/3,可见通过负反馈大大减低了输出电阻。从反馈类型来看,本电路属于电压串联负反馈,由电压负反馈可知,该反馈类型可稳定输出电压,从输出端看可相当于理想电压源,输入电阻理想情况趋近于 0。故本电路与理论情况吻合,达到预期设计效果。(3)空载放大增益Av的测试和计算:根据放大增益定义,即放大增益等于输出量与输入量的比值:其中 Vo为空载输出电压; Vi为空载输入电压,将图 4.4.1 中电路在 MULTISIM 下仿真,即可测出空载时输出输入电压,再带入公式即可求得空载放大增益Av。空载输出电压Vo 空载输出电压Vi 故,可求得空载放大增益:由上式可知Av=10.51210,满足本次课程设计对空载放大倍数的要求。在本次设计的电路中,采用多级放大,这样可以保证整体电路有一个良好的输入输出匹配特性,而不是一级放大,这样无法即保证较大的输入电阻,又保证较小的输出电阻和放大倍数是很难实现的,也是没有实际价值的。故设计多级放大,利用不同组态的不同特性构建前端,中间,末端电路。这样使得电路即满足各种要求,又具有一定的实用性。(4)通频带的测试:在 MULTISIM 下仿真图 4.4.1 电路,可用Bode仪测出其Bode图,再由得出通频带宽。由于 2MHz100KHz10KHz,所以带宽方面既满足了本次课设的基本要求又达到了发挥要求。通频带用于衡量放大电路对不同频率信号的放大能力。由于放大电路中电容、电感及半导体器件结电容等电抗元件的存在,在输入信号频率较低或较高时,放大倍数的数值会下降并产生相移。通常情况下,放大电路只适用于放大某一个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较宽的通频带,有着更广阔的使用频率,对信息的反应速度也更快。故,本电路的实际仿真效果达到了预期设计的目标。5 工作过程分析本次课程设计的课题是负反馈放大电路,实现空载放大增益大于 10,通频带宽大于 100KHz,输入电阻大于 1M,输出电阻小于 50 ,并在输入端采用差分输入的多级放大负反馈电路。 本系统的设计由差分式输入模块、MOS构建核心放大模块、共集电极放大组态末端匹配模块、电压串联负反馈模块四部分构成。交流电压源 3mV,1KHz,作为本电路的电压源,由输入端输入通过差分电路消除信号噪声,同时,由于差放中BJT为共发射级组态,将信号倒相通过隔直流的级间电容送到由MOS管构建的共源组态放大电路,对信号进行核心放大,同时,由于MOSFET管处于共源放大组态,输出与输入相位差为180,信号经过两次倒相,又以原相位输入到下一级(与电压源相位相同),即信号通过级间电容输入到由BJT共集电极组态构成放大电路,由共集电极组态特性,放大倍数近似等于1,输出电阻趋于无穷,非常适合作为末端电路,以降低整体电路的输出电阻,达到良好的对外匹配特性;信号经过这一模块是由于是共集电极组态,故不会改变信号的相位,信号最终将以原相位输出。输出信号经过由反馈电阻构成的反馈网络返回到差分输入模块的另一输入端,完成反馈,总的来看,该反馈的反馈类型为电压串联负反馈;从反馈效果上看,该反馈起到了很好的降低输出电阻、抬高输出电阻、拓宽通频带和增强差分输入的降噪功能。到达了画龙点睛的效果,顺利的满足了各项设计要求,并到达了三项发挥要求。6 元器件清单序号元件名称规格及用途数量1三极管(BTJ)2N2222:构建差动和匹配电路32MOSFET管2N6758:放大13交流电压源3mVrms,1kHz,0Deg;输入14直流电压源+15V:限制电压15直流电压源-15V:构成电流源16电容50F:级及间隔电流37电阻64.9k28电阻50 k29电阻27 k110电阻500M111电阻300 k112电阻5 k113电阻25 k114电阻240 k115电阻20 k116电阻60 k117电阻1.25 M118滑动变阻器500 17 主要元器件介绍7.1 关于 2N2222 NPN 型 BJT 的介绍:9013 是一种最常用的普通NPN三极管,它是一种低电压,大电流,小信号的NPN型硅三极管。7.1.1 特性:最大电流 High current(max.800mA)集电极-基极电压 Vcbo:40V工作温度:-65 to +150和 2N2222A(PNP)相对Collector cut-off current: Ie=0;Vcb=60v;Tamb=150CEmitter cut-off current: Ic=0;Veb=3v;Iebo=10nA7.1.2 主要用途射频放大开关应用7.1.3 封装方式: 7.2 关于 2N6758 型 MOSFET 管的介绍7.2.1 主要参数:7.2.2 封装方式:小 结负反馈放大电路是模拟电子技术中一种基础的典型的常用的应用。采用不同种类的负反馈,可以达到不同设计要求的电路效果。由于本次课程设计的要求是电压信号的放大,故我采用了负反馈中具有稳压,提高输出电阻的电压串联负反馈。整体电路在反馈类型上可以等效为一恒压源,理论中具有很大的输入电阻和很小的输出电阻且输出电压信号稳定,抗干扰能力强。为了获得较纯净的输入信号,送给核心放大部分放大,故采用了差动式放大器来消除共模噪声,获得纯净的信号,再送到下一级电路,即由MOSFET管构成的核心放大模块。增强型MOSFETS管的放大效果好,静态功耗低。故核心放大部分由MOS管来构建。MOS管有着不同的放大组态,不同的放大组态对应不同的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副高级(儿科护理)真题库-14
- 河南省许昌市长葛一中2025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调研物理试题
- 选拔副校长笔试题及答案
- 龙猫数据培训试题及答案
- 课题申报书:加强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研究
- 课题申报书:基于大学生就业的大数据雇主画像关键技术研究
- 吉林省洮南市第十中学2025年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
- 2024-2025学年贵州省遵义求是高级中学高考临考冲刺物理试卷含解析
- 2024-2025学年上海市黄浦区格致中学高考仿真卷物理试卷含解析
- 2024-2025学年甘肃省武威市高中名校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物理试卷含解析
- 大学生创业计划书word文档(三篇)
- 平移和旋转的应用
- 小学书法兴趣小组活动方案及小学书法兴趣小组活动记录
- 和面机设计说明书毕业设计
- JJG 8-1991水准标尺
- GB/T 4857.17-2017包装运输包装件基本试验第17部分:编制性能试验大纲的通用规则
- 直流汇流箱知识培训
- 综合工业废水处理PACT工艺
- GA/T 16.31-2017道路交通管理信息代码第31部分:交通违法行为类别代码
- 焊工(中级工)技能鉴定考核评分表
- 恶性黑色素瘤护理查房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