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单元考点复习课件第14讲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1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20-2/5/782e2aff-5c5c-465b-898e-fa0474f12659/782e2aff-5c5c-465b-898e-fa0474f126591.gif)
![高考历史单元考点复习课件第14讲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2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20-2/5/782e2aff-5c5c-465b-898e-fa0474f12659/782e2aff-5c5c-465b-898e-fa0474f126592.gif)
![高考历史单元考点复习课件第14讲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3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20-2/5/782e2aff-5c5c-465b-898e-fa0474f12659/782e2aff-5c5c-465b-898e-fa0474f126593.gif)
![高考历史单元考点复习课件第14讲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4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20-2/5/782e2aff-5c5c-465b-898e-fa0474f12659/782e2aff-5c5c-465b-898e-fa0474f126594.gif)
![高考历史单元考点复习课件第14讲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5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20-2/5/782e2aff-5c5c-465b-898e-fa0474f12659/782e2aff-5c5c-465b-898e-fa0474f126595.gif)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双百 方针和教育的发展 一 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1 背景 科技基础薄弱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的大力扶持 1956年编制 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 重点发展尖端科技 改革开放后提出 863计划 星火计划 火炬计划 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一 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 成就 1 国防科技 原子弹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导弹 20世纪60年代从仿制到自制成功 钱学森作出重大贡献 卫星 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进入预定轨道 一 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 成就 2 医学 1965年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3 农业 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被誉为 第二次绿色革命 的籼型杂交水稻 4 航天技术 1984年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2003年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 神舟5号 载人宇宙飞船 宇航员杨利伟 一 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 成就 5 信息技术领域 1983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1亿次的 银河 巨型计算机系统 2002年研制出运算速度可达每秒1 027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 6 原子能技术的和平利用 相继建立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 二 双百 方针1 双百 方针的提出 1 提出 1956年4月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它是一个基本性和长期性的方针 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2 成就 使20世纪50年代科技文化呈现繁荣景象 代表作有老舍的 茶馆 郭沫若的 蔡文姬 杨沫的 青春之歌 二 双百 方针2 挫折阶段 1 原因 左 倾错误影响 政治运动扩大化 文学艺术问题上升为政治乃至阶级斗争问题 2 表现 20世纪60年代大批作品被批判 作者被批斗 文革 时期 红灯记 红色娘子军 等几个样板戏一统天下 3 改革开放以来文艺的春天 1 邓小平提出 文艺属于人民 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 并贯彻 双百 方针 2 文艺领域再次出现繁荣 三 现代中国的教育发展1 人民教育的奠基 1 新中国成立 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 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人民教育 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毛泽东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3 刘少奇提倡两种教育制度 即全日制学校教育和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 4 在少数民族地区 教育主要是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同时加强小学教育和成人业余教育 三 现代中国的教育发展2 动乱中的教育 1 表现 文革 初期 中小学招生基本停顿 高考制度被废除 1968年底 掀起知识青年 上山下乡 运动 高校招收 工农兵学员 导致大学教育水平下降 2 影响 文革 使民族文化素质下降 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 三 现代中国的教育发展3 教育的复兴 1 1977年恢复高考 1995年提出 科教兴国 的战略 2 加快教育改革 制定 义务教育法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高中实行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并举 高校实行 211工程 计划 3 教育投资实行国家拨款为主 多渠道筹措经费 社会力量办学启动了 希望工程 4 加强西部教育与少数民族地区教育 添枝加叶 原来是形容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时 为了夸张渲染 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 在历史高考选择题中 是指命题者在题干或题肢中增加一些修饰 限制成分 使观点趋向绝对化 似是而非 原意是好像对 实际上并不对 在历史高考选择题中 命题者一般以相关 相似 相近或相反的知识组成干扰题肢 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和辨析能力 高考历史选择题常见的十大设置 陷阱 方式 答非所问 原意是回答的不是所问的问题 在历史高考选择题中 命题者常常有意设置一些说法正确 但和题干无关的题肢作干扰 考生如果不对照题干仔细辨析 就会误选 张冠李戴 原来是比喻弄错了对象或事实 在历史高考选择题中 这类题目往往以相关的知识作干扰题肢 考生如果记忆模糊 就会失误 高考历史选择题常见的十大设置 陷阱 方式 鱼目混珠 原是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在历史高考选择题中 这类试题通常以相近 相似 易混的知识作干扰题肢 主要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 正逆颠倒 命题者在试卷的中间部分 一改正向思维的模式 插上一道逆向思维的试题 常常导致一些考生失误 舍本求末 原来是指舍弃事物的根本的 主要的部分 而去追求细枝末节 在历史高考选择题中 这类试题以现象或假象否定本质和规律 以细枝末节 无关紧要的东西来代替根本的 主要的东西 高考历史选择题常见的十大设置 陷阱 方式 主次颠倒 这类题目常常将相关知识的主次关系颠倒 粗略来看 题肢和题干是吻合的 实际上是以非辩证性干扰辩证性 因果倒置 在这类题目中 命题者将原因和结果倒置 以混淆视线 主要考查考生是否准确和透彻地理解所学知识 把握各种现象之间 现象与本质之间固有的因果关系 以偏概全 在这类题目中 命题者设计的题肢 常以局部代替全部 以部分代替整体 以一种情形代替所有情形 高考历史选择题常见的十大设置 陷阱 方式 1 认识 双百 方针 1 双百 方针提出的背景 提出的依据 对阶级斗争状况的估计 对中国经济和文化建设的历史任务的理解 对知识分子政治态度和思想状况评价的变化 必要性 经济建设的需要 调动知识分子积极性的需要 1 认识 双百 方针 2 在当今的现实意义 双百 方针是党在总结我国文化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 为繁荣文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双百 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 科学进步 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 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 努力发展学术自由和创作自由 弘扬主旋律 提倡多样化 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大力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1 认识 双百 方针 3 实践中曾经偏离的历史教训 处理好三大关系 科学 艺术工作与政治的关系 科学 艺术与人民生活的关系 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的关系 双百 方针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与其不符的是 a 它吸取了中国历史上学术与文化发展的经验b 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科学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c 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d 不仅影响到国内 还深刻地改变了世界 d 2 对新中国教育的认识 1 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的教育发展 中国教育事业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学前教育 大中小的学校教育及成人教育初具规模 全日制 半工半读和业余教育共同发展 2 对新中国教育的认识 2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教育蓬勃发展 文革 结束后 拨乱反正 全面整顿 迎来教育的春天 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提出 科教兴国 战略 坚持 三个面向 深化教育改革 新时期教育改革为先导 教育事业得以蓬勃发展 2 对新中国教育的认识 3 教育 科技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 发展教育为科学研究提供人才 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科技进步 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都离不开教育 要优先发展教育 把发展教育看成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费正清在 美国与中国 中说 1977年后的中国改变了方针 为了现代化 国家重视专甚于红 重新建立了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 这种 制度 具体是指 a 提出 科教兴国 战略b 推进九年义务制教育c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 恢复高校考试招生制度 d 2010年9月7日是袁隆平院士的80寿辰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百忙之中致信袁隆平表示祝贺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也发来贺信 祝贺袁隆平院士80岁生日 热点溯源 改革开放后水稻产量的提高 主要靠的是科技 其次才是政策 同时还有化肥的使用等等 农业的发展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而非某个单一因素 要了解杂交水稻的成就和历史意义 2008年世界粮食危机的出现 中国的技术和中国的政策使危机没有波及中国 理解袁隆平的贡献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当他还是一位乡村教师的时候 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 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 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 淡泊名利 一介农夫 播撒智慧 收获富足 他毕生的梦想 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喜看稻菽千重浪 最是风流 这是对谁的最高褒奖 a 钱学森b 李四光c 杨利伟d 袁隆平 d 百花齐放 与 百家争鸣 的含义 百花齐放 是指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 可以自由发展 百家争鸣 指科学上不同派别 可以自由争论 具体来说 双百 方针是提倡在文学艺术 科学研究领域 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 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 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 预防陷阱 在贯彻 双百 百花齐放 与 百家争鸣 方针过程中我们得到的认识不包括 a 社会主义的文艺要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b 双百 方针具有长久性的指导意义c 要正确处理好科学 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d 双百 方针适用的领域分别是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d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 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 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 以 两弹一星 载人航天 杂交水稻 陆相成油理论与应用 高性能计算机等为标志的一大批重大科技成就 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振奋了我们的民族精神 同时 还必须认识到 同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科学技术总体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主要表现为 关键技术自给率低 发明专利数量少 在一些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农村 技术水平仍比较落后 科学研究质量不够高 优秀拔尖人才比较匮乏 同时 科技投入不足 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 目前 我国虽然是一个经济大国 但还不是一个经济强国 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创新能力薄弱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 2020年 史料解读 史料解读 解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进入21世纪 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 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 将深刻地改变经济和社会的面貌 信息科学和技术发展方兴未艾 依然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主导力量 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迅猛发展 将为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发挥关键作用 能源科学和技术重新升温 为解决世界性的能源与环境问题开辟新的途径 纳米科学和技术新突破接踵而至 将带来深刻的技术革命 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 为技术和经济发展展现了新的前景 科学技术应用转化的速度不断加快 造就新的追赶和跨越机会 阅读下框内文字材料 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a 发展高科技是新中国建立后巩固国防的需要b 高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综合国力的提高c 两弹一星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 20世纪60年代起 中国成为科技强国 d 1 2009 山东卷 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 下列属于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是 两弹一星 青藏铁路 大庆油田 三峡水利工程a b c d 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c 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2 2010 广东卷 下列说法体现了 双百 方针内涵的是 a 要革命派 不要流派 b 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c 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 d 不打棍子 不戴帽子 不抓辫子 d 双百方针 双百方针 3 2009 广东卷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颁布于 a 20世纪70年代b 20世纪80年代c 20世纪90年代d 21世纪初 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b 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4 2009 浙江卷 电影 高考1977 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 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 可能出现的是 a 背景音乐 反映粉碎 四人帮 的歌曲b 外景 考场门口悬挂着 改革开放送春风 的横幅c 内景 考场中张贴有 实施 科教兴国 战略 的标语d 特写 作文题目 评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a 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1 中国的教育 1 古代中国 夏 商 周时代 中国实行官学 春秋战国时期 私学兴盛 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汉武帝时代 确立了儒家思想为主要教学内容 中央有太学 地方有郡县学 隋唐科举制进一步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明清时期 八股取士 文字狱等文化专制束缚了教育的健康发展 1 中国的教育 2 近代中国 随着新思想的兴起 西学日益受到重视 洋务运动开始创办近代教育 学习西学 并派遣留学生 戊戌变法创办京师大学堂 清末新政废除科举制度 倡导西学 民国时代 近代教育取得进一步发展 新思想 新文化得到广泛传播 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基地 民主 科学得到弘扬 1 中国的教育 3 现代中国 新中国以创办人民教育为宗旨 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 文革 时期 教育事业受到大的破坏 改革开放后 实行科教兴国的战略 提出 三个面向 的教育方针 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 百家争鸣 与春秋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 在背景 内涵和意义方面的不同背景不同 1 春秋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 的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 随着奴隶制的瓦解 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思想家 为挽回统治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主张 同时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思想家 随着地主阶级实力的增强和封建制度的确立 对于如何改造社会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 百家争鸣 与春秋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 在背景 内涵和意义方面的不同 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百家争鸣 提出的背景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需要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有些意识形态领域的争论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伤害了一部分知识分子 中共中央召开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 肯定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 百家争鸣 与春秋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 在背景 内涵和意义方面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