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埇桥区大营初级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七 年级 历史 教学计划任课教师: 张磊 任课班级: 七(3.4.5) 20178. 27一 、教学简析在本学期,担任七年级3个班的历史课,新的学期开始,根据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和本学期的特点,结合初一学生的实际水平,开展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使学生的学会历史知识的一些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在本学期要很抓学生的基础知识,指导学习方法,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工作如下。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总体水平差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教材分析1、教学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2、教学内容 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1课。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二 、教学目标任务要求七年级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即了解历史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识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这就是我本学期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争取在两校期末考试中名列前矛。优秀率和及格率都超过以往。三 、教学措施(含教改课 题)本学期教学措施: 第一、认真备好课,在备课中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 第二、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1、目标统一,准确,2、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第三、使学生主动叁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动脑筋、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第四、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生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第五、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第六、上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周次起讫时间教 学 内 容课时备注四 、工作安排8.279.1制订计划,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开学预备一9.49.8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第2课 原始农非耕生活2二9.119.15第3课 远古的传说第一单元复习2三9.189.22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2四9.259.30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2五10.110.8国庆假期六10.910.13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2七10.1610.20第8课 百家争鸣第二单元复习2第一次月考八10.2310.27第9课 秦统一中国2九10.3011.3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2十11.611.10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2十一11.1311.17第13课 东汉的兴亡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2十二11.2011.24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1期中考试十三11.2712.1第三单元复习2十四12.412.8第16课 三国鼎立2十五12.1112.15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2十六12.1812.22第18课 东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2十七12.2512.29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1第二次月考十八1.11.5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2十九1.8-1.12第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