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字 城市 地理空间框架 基础地理信息库建设 专业技术设计书 二 一一年五月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 基础地理信息库建设基础地理信息库建设 专业技术设计书专业技术设计书 审批单位 编写单位 审批意见 编 写 者 编写日期 年 月 日 审 批 者 审 核 者 审批日期 年 月 日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 I 目目 录录 概 况 1 1项目来源 1 2项目工作内容 1 第一部分 航空摄影测量 3 3航测概述 3 3 1 项目主要内容 3 4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的资料情况 3 4 1 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3 4 2 已有资料情况 4 5引用文件 4 6产品规格和主要技术指标 5 6 1 产品规格 5 6 2 分幅及编号 6 6 3 图名选取及图幅整饰 6 6 4 数据格式及命名 6 6 5 航测主要技术指标 6 7航测技术路线 作业方法和流程 7 7 1 成图基本方法 7 7 2 作业流程图 8 8航测控制测量 8 8 1 基础控制测量 8 8 2 像片控制测量 9 9解析空中三角测量 电算加密 12 II 9 1 工作流程 12 9 2 资料准备 12 9 3 数字影像数据的处理 13 9 4 航线拼接 13 9 5 相对定向 13 9 6 选择加密点 15 9 7 区域网平差与绝对定向 15 10 外业调绘 17 10 1 一般规定 17 10 2 调绘内容 17 11 航测数据采集与编辑 21 11 1 基本原则 21 11 2 采集内容 22 11 3 图幅接边 26 12 数字高程模型 DEM 采集 26 12 1 基本要求 26 12 2 DEM 的制作流程 27 12 3 DEM 的检查 29 12 4 提交成果 29 13 数字正射影像图 DOM 制作 29 13 1 基本要求 29 13 2 DOM 制作流程 30 14 DLG 数据入库 32 14 1 数据格式及命名 32 14 2 空间数据库产品的数据处理原则 32 14 3 数据分层及属性结构 33 III 15 质量保证体系 35 16 上交资料 35 16 1 上交资料清单 35 16 2 上交资料文件放置目录 36 第二部分 公共地理框架数据 37 17 平台数据集主要内容及任务 37 17 1 数字线划图 DLG 37 17 2 数字正射影像图 DOM 37 17 3 数字高程模型 DEM 37 17 4 元数据 37 18 已有资料情况 37 19 引用文件 38 20产品规格和主要技术指标 38 20 1 产品规格 38 20 2 数据格式及命名 38 21 技术路线 作业方法和流程 39 21 1 作业流程图 39 21 2 数据提取 39 21 3 地名地址数据扩充 43 21 4 数据重组 44 22 质量保证体系 51 23 上交资料 51 23 1 上交资料清单 51 第三部分 专题数据库 53 24 专题数据建设概况 53 IV 24 1 项目范围 53 25 已有资料情况 53 26 作业依据 53 27 技术流程 53 28 三维建模技术要求 55 28 1 坐标系统 55 28 2 建模类型 55 28 3 建筑物建模技术要求 55 28 4 地形模型技术要求 57 28 5 后期处理 58 28 6 数据分块 58 28 7 数据命名规则 58 2929街景数据 58 29 1 数据采集范围 58 29 2 基本要求 59 30 三维模型质量控制 59 30 1 底图数据的比对及处理 59 30 2 内业模型制作及贴图质量控制 60 30 3 地形数据质量控制 60 3131成果检查验收 60 32 成果资料上交 61 附 件 62 附件 1 数字 1 2000 DOM DEM DLG 范围图 62 附件 3 地址分类代码表 69 附件 4 城市三维建模范围 80 1 概 况 1项目来源 数字 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来源于国家测绘局开展的数字城市建设推广工作 项目由 市人民政府向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提出项目建设申请 经可行性研究后 由 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向国家测绘局提出立项申请 国家测绘局于 2010 年 6 月以国测国发 2010 22 号文件 关于将呼和浩特等 6 城市列入 2010 年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 推广计划的批复 进行了立项审批 项目将采用国家测绘局制定的 数字城市地理空 间框架建设试点技术大纲 试行 在 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紧密结合城市 建设发展的要求和实际情况 采用先进的空间信息技术 网络技术 数据库技术 进 行有效的资源整合 建立统一 权威的基础地理信息共享平台 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换 与共享机制 2010 年 12 月 21 日 数字 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程设计书通过组织的专家组评 审 2011 年 3 月 28 日 省国土资源厅以 湘国土资办函 2011 35 号 文批复工程设计 书 工程设计书批复后 市国土资源局立即启动项目的实际性建设 2011 年 5 月 12 日 市国土资源局委托招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就项目数据集建设部分进行国内 公开招标 湖南省中标并承担本项目工作及相关服务 2项目工作内容 根据项目招标文件及合同要求 本项目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2 序号项 目内 容单位数量 1航空摄影0 2m 分辨率真彩色航空摄影平方公里1400 1 2000 像片联测平方公里1400 1 2000 像片调绘平方公里500 航片 1 2000DLG 成图平方公里500 2航空摄影测量 航片 1 2000 DEM DOM平方公里1400 1 500 DLG平方公里310 1 2000 DLG 含 1 500DLG 平方公里810 1 10000 DEM DLG DOM 平方公里11242 地名地址数据 城镇 平方公里250 3 公共地理框架 数据处理 整合 集成 建库 地名地址数据 农村 平方公里10940 城市中心区三维立体图模型平方公里10 4专题数据库 主要街道街景公里80 项目内容中 0 2m 分辨率真彩色航空摄影 根据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要求统 一进行航摄 航摄工作已于 2010 年 12 月完成 在项目设计书的总体框架下 为规范作业 统一技术要求 保证测绘产品质量符 合相应的技术标准 根据国家有关技术规范 结合 市的实际情况 编制本专业技 术设计书 本专业技术设计书从航空摄影测量 公共地理框架数据 专题数据库三个 部分进行详细设计 3 第一部分 航空摄影测量 3航测概述 为适应国民经济建设 信息化管理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根据数字 地理空间框 架项目总体建设要求 于 2010 年 10 月 12 月对市区及周边地区 1400 平方公里范围开 展了真彩色航空摄影 摄区位于 市县部分乡镇 航摄范围为东经 北纬 本项目 在市区及周边地区 1400 平方公里范围内开展 1 2000 DLG DEM DOM 生产 3 1项目主要内容 1 1 2000 航摄像片控制点连测 1400 平方公里 2 1 2000 地物 地貌调绘 室内外综合判调法 500 平方公里 3 1 2000 数字线划地形图 DLG 生产 航测成图 500 平方公里 4 1 2000 航片数字高程模型 DEM 生产 1400 平方公里 5 1 2000 航片数字正射影像图 立体纠正 DOM 生产 1400 平方公里 6 1 2000 数字线划地形图 DLG 建库 500 平方公里 项目内容具体范围见 附件 1 数字 地理空间框架 1 2000 范围图 4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的资料情况 4 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是一个开放宜居城市 是全国绿化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 作 为移民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 具有 五湖四海 开放包容 的特点 是全国优秀旅游 城市 旅游资源丰富 文化底蕴深厚 形成了以 古 红 绿 为特色的旅游品牌 4 2已有资料情况 4 2 1 控制点资料 1 2004 2006 年湖南省大地水准面精化项目布设的 A B C 级 GPS 点 2 2004 2006 年湖南省大地水准面精化项目布设的 I II III 等水准点 3 市大地水准面精化项目布设的 D 级 GPS 点及 II等水准点 4 市 1 500 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项目布设的 E 级 GPS 点及一 二级导线点 成果 4 以上各级控制成果可作为本次像片控制测量的基础控制成果 4 2 2 地形图资料 湖南省测绘局测绘的 1 10000 地形图可作为设计用图 4 2 3 航摄资料 航摄资料由上海航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摄影 摄区名称为 摄区代号为 1001 摄影于 2010 年 10 月 2010 年 12 月 采用 POS 辅助 UCXp 数码相机进行数码 航空摄影 摄影焦距为 100 50mm 为东西向真彩色摄影 像幅约 103 86mm 67 86mm 地面分辨率优于 20cm 数据格式为 TIF 像片航向重叠范围数码部分为 70 80 旁向重叠范围数码部分为 35 70 像片最大旋偏角数码部分为 15 其航线像片结合图见航摄资料 市航 空摄影航线像片接合图 航摄资料已通过鉴定 成果合格 可供后续工序使用 5引用文件 1 GB T 6962 2005 1 500 1 1000 1 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 2 GB T 7930 2008 1 500 1 1000 1 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3 GB T 7931 2008 1 500 1 1000 1 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4 GB T 23236 2009 数字航空摄影测量 空中三角测量规范 5 GB T 15967 2008 1 500 1 1000 1 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 6 CHT 9008 1 2010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 1 500 1 1000 1 2000 数字线划图 7 CHT 9008 2 2010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 1 500 1 1000 1 2000 数字高程模型 8 CHT 9008 3 2010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 1 500 1 1000 1 2000 数字正射影像 图 9 GB T 17158 2008 摄影测量数字测图记录格式 10 GB T 18315 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 11 GB T 13923 2006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12 GB T 17941 2008 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 13 GB T 18314 2009 全球定位系统 GPS 测量规范 5 14 GB T 18316 2008 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15 CH T1018 2009 测绘成果质量监督抽查与数据认定 16 GB T 19710 2005 地理信息 元数据 17 GB T 20257 1 2007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 1 部分 1 500 1 1000 1 2000 地形图图式 18 GB T 20258 1 2007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 第 1 部分 1 500 1 1000 1 2000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 19 本项目专业技术设计书 本设计书中规定了的技术要求以设计书相应条款为准 设计书中没有规定的则以 相应的标准为准 6产品规格和主要技术指标 6 1产品规格 6 1 1 投影 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 平面坐标系统采用 1980 西安坐标系 高斯 克吕格投影 任意带 中央子午线为 113 08 高程基准采用 1985 国家高程基准 6 1 2 DLG 基本等高距 1 2000 地形图 DLG 基本等高距为 2 米 6 2分幅及编号 采用标准分幅 图幅尺寸为 50cm 50cm 采用图廓西南角坐标公里数编号 X 坐 标公里数在前 Y 坐标公里数在后 小数点前取 2 位 小数点后取 1 位 中间连以短 线 例如 图幅西南角的坐标为 2838000 556000 则该图幅的图号为 38 0 56 0 6 3图名选取及图幅整饰 6 3 1 图名选取 图名一般选用图幅内较大较突出的村名 地名 山名 单位名称或企业名称 街 名 道路名 河流名不能作为图名 当图名选取有困难时 也可不注图名仅注图号 6 3 2 图幅整饰 图幅整饰以图号填写接图表 测绘单位并排标注 市国土资源局 市测 6 绘局 图幅右上角注 秘密 地形图图幅左下角逐行标注 坐标系 1985 国家 高程基准 等高距为 2 米 GB T20257 1 2007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 1 部分 1 500 1 1000 1 2000 地形图图式 2010 年 10 月航摄 2011 年 10 月航测成图 6 4数据格式及命名 地形图数据以 AutoCAD 2004 版的 DWG 格式存放 并符合南方 CASS 2008 相关 要求 文件名保持与图幅号一致 图形数据的存储以图幅为单位 一幅图设一个文件 地形图文件名以图幅号命名 如图号为 38 0 56 0 的 1 2000 地形图 文件名为 38 0 56 0 dwg 6 5航测主要技术指标 6 5 1 精度要求 1 像控点对附近野外控制点的平面和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表 1 的规定 表 1 像控点平面和高程中误差 成图比例尺1 2000 地形类别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 平面中误差 m 0 240 240 320 32 高程中误差 m 0 10 10 20 2 2 内业加密点和图上地物点对附近野外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得大于表 2 的 规定 表 2 内业加密点和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 成图比例尺1 2000 地形类别平地 丘陵地山地 高山地 加密点0 71 0 平面中误差 m 地物点1 21 6 3 内业加密点 高程注记点和等高线对附近野外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表 3 的规定 表 3 内业加密点 高程注记点和等高线高程中误差 成图比例尺1 2000 地形类别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 高程内业加密点 0 350 81 2 7 高程注记点0 20 51 21 5中误差 m 等高线0 250 7 1 5 地形变换点 2 0 地形变换点 3 特殊困难地区 大面积的森林 阴影 沼泽等 地物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按表 2 相应地形类别放宽 0 5 倍 高程中误差按表 3 相应地形类别放宽 0 5 倍 4 本技术设计取两倍中误差为最大误差 7航测技术路线 作业方法和流程 7 1成图基本方法 首先在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上立体建模 生成 DEM DOM 采用航测数字化 内业定位 外业定性 的作业方法 先内业判读 采编地形要素 再将 DLG 套合正射 影像激光出片 由外业现场检核和调查 包括补测航摄后至外业调绘期间新增的地物 再由内业修改和补充采集 最后根据技术要求编辑成图 7 2作业流程图 航片影像数据 外业像控测量解析空中三角测量 JX4C全数字摄影工作站 数字高程模型 DEM 数字正射影像图 DOM 外业核查 补调 套合绘图 数据编辑 microstation v8 等高线采集 质量检查 资料上交 航空摄影 GeoStereo地物采集 修改后 数字线划图 DLG 数据格式转换 TIN 基础控制测量 8 8航测控制测量 8 1基础控制测量 以下已有成果可作为基础控制成果使用 1 2004 2006 年湖南省大地水准面精化项目布设的 A B C 级 GPS 点 2 2004 2006 年湖南省大地水准面精化项目布设的 I II III 等水准点 3 市大地水准面精化项目布设的 D 级 GPS 点及 II等水准点 4 市 1 500 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项目布设的 E 级 GPS 点及一 二级导线点 成果 8 2像片控制测量 8 2 1 像控点的布设 8 2 1 1像控点选点条件 1 选用的像控点点位目标影像应清晰 易于判刺和立体量测 当目标与其他像片 条件发生矛盾时 应着重考虑目标条件 2 布设的控制点宜能公用 一般布设在航向及旁向六片或五片重叠范围内 3 像控点距离像片上各类标志应大于 1mm 距像片边缘不得小于 1 5 cm 4 像控点应选在旁向重叠中线附近 离开方位线的距离大于 4 5 cm 当旁向重叠 过大时 不能满足要求时 应分别布点 旁向重叠较小使相邻航线的点不能公用时 可分别布点 此时控制范围所裂开的垂直距离一般应小于 1 cm 困难时不应大于 2cm 5 位于自由图边 待成图边以及其它方法成图的图边控制点 区域网四周控制点 应布设在图廓线 4mm 以外 6 航区或航摄分区接合处 像控点应布设在航线重叠接合处 邻区尽量公用 不 能满足公用要求时 应分别布点 5 航线两端的控制点左右偏离不大于半条基线 8 2 1 2像控点的布设原则 1 像控点采用区域网法 单航线法和像主点落水标准点位落水布点方法进行布点 区域网法布点优先 2 像控点的分区原则 1 像控点分区要尽量规则 不同类型摄影像片要分别划区 为了合理减少像控 9 点数量 可以大区套小区 也可以使相邻区域公用半个区或公用某一部分 各分区要 依次编号 不能重号或漏号 2 在同一区域网内有不同的地形类别时 该区域网按精度要求较高的地形类别 的布点方案布点 相邻的 不同地形类别的区域网图幅的像控点布设要高精度满幅 3 区域网四周的像控点要能控制测绘面积 当相邻区域接边处的像控点不能公 用分别布点时 应尽量使各自的控制范围相互之间有少量的重叠 控制不能有漏洞 8 2 1 3像控点布设方法 1 区域网平高点按周边 8 点法布设 其旁向跨度为 6 条航线 航向跨度不超过 10 条基线 2 高山区和特殊困难地区 可按上述要求适当放宽 3 受地形等条件限制时 可采用不规则区域网布点 应在凸出处布平高点 凹进处 布高程点 当凹角点与凸出点之间距离超过 4 条基线时 在凹角处应布设平高点 8 2 1 4特殊情况的布点 1 航摄区域接合处的布点 航区或航摄分区接合处 控制点应布设在航线重叠接合处 邻区尽量公用 不能 满足公用要求时 应分别布点 2 像主点和标准点位落水的布点 点位落水时 应注意以下事项 1 点位落水 像主点或标准点位处于水域内 或被云影 阴影 雪影等覆盖 或 无明显地物 落水范围的大小和位置不影响立体模型连接时 可按正常航线布点 2 像主点 2cm 范围内选不出明显目标 或航向三片重叠范围内选不出连接点时 落水像对应全野外布点 3 定向点的标准位置附近为落水区 在离开方位线 4cm 以外的航向三片重叠范 围内选不出连接点时 落水像对应全野外布点 8 2 2 像控点的判刺 1 野外控制点应以判点为主 刺点为辅 2 平面控制点的实地判点精度为图上 0 1mm 点位目标应选在影像清晰的明显地 物上 宜选在交角良好的细小线状地物交点 明显地物折角顶点 影像小于图上 0 1mm 的点状地物中心 弧形地物及阴影等不应选作点位目标 10 3 高程控制点的点位目标应选在高程变化较小的地方 4 平高控制点的点位目标应同时满足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对点位目标的要求 5 控制点与基准面在不同平面时 应标注比高 量注至 0 1m 当点位周围不等高 时 应标注比高量注的位置 6 剌点者 检查者均应签名 8 2 3 像控点的整饰 1 三角点 埋石点 平高点或平面点的刺点片 在像片正面以直径为 7mm 的红 色圆形整饰 水准点或高程点的刺点片以直径 7mm 的绿色圆形整饰 水准点在圆内加 绘不相交的斜十字形 点名 点号及高程用红色分式注记 分子为点名或点号 分母 为高程 2 像片的反面应以相应的符号标出点位 注上点名或点号 应绘局部放大的详细 点位略图 简要说明刺点位置和比高 说明文字应简练 确切 点位图 说明 刺孔 三者应一致 像片反面整饰一律用铅笔 略图可打印粘贴 符号的形状及大小与正面 相同 3 控制像片仅整饰刺点片 航线间公用的点应在邻航线的主片上转标 并应注上 点号和说明刺在哪一片上 当借用相邻测区的像片控制点时 应转刺并按规定整饰 转刺的点位应加注邻幅图号及原刺点片号 4 刺点者 转刺者 检查者均应在像片反面签名 8 2 4 像控点的编号 1 基础控制点使用原编号 2 像片控制点编号规则为 代码 平高点 P 高程点 G 3 位流水号 8 2 5 像控点测量 8 2 5 1平面测量 1 像控点测量采用 HNCORS 系统 GPS 静态或快速静态作业模式 2 像控点测量的 GPS 网起算点应为 E 级以上 GPS 点 起算点个数不得少于 3 个 3 选刺的像控点除满足像片条件外 应尽量选在开阔 易于接收卫星信号的地方 4 GPS 观测前应预报星历 选择最佳观测时间 观测时应认真填写观测手簿 8 2 5 2高程测量 本测区内有大地水准面精化成果 如验证无误 可直接应用于像控点高程测量 11 大地水准精化成果的验证 可采用与联测测区内已有各等级控制点或采用等外水 准测量 应用大地水准精化成果以似大地水准面插值软件解算正常高时 大地坐标以 WGS 84 为参考椭球面 选用 ITRF97 为参考框架 同区域内高精度 GPS 网成果基准 相一致 似大地水准面为 1985 国家高程基准 在应用该似大地水准面把大地高转换为 正常高时 GPS 网的成果必须以区域内高精度 GPS 网成果为起算 大地坐标以 WGS 84 为参考椭球面 而不能选用其它参考椭球 如 IAG 75 转换后的正常高为 1985 国家高程基准 8 2 5 3GPS 像控网观测技术规定 GPS 测量基本技术要求符合表 4 的规定 表 4 GPS 测量基本技术要求 作业模式快速静态静态 同步观测接收机数 3 3 卫星高度角 15 15 有效观测卫星数 5 4 观测时段数一个时段一个时段 时段长度 min 单频 15 min 双频 10 min 40 min 数据采样间隙 s 5 1510 30 PDOP 6 6 天线高量取 至 cm 观测前后各量一次取中数观测前后各量一次取中数 2 GPS 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5 的规定 表 5 GPS 网主要技术要求 基线方差比 固定误差 a mm 比例误差系数 b ppm 同步环全长相对闭 合差 ppm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3 0 10 0 151 10000 3 GPS 像控点测量采用边点混合联接方式 网内联测五秒以上等级点不少于 3 个 联测的起算点要求分布均匀 所构图形尽量包含所有像控点 4 当实行分区作业时 相邻分区间至少应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点 公共点的两 次成果之差最大不得大于倍中误差 2 12 9解析空中三角测量 电算加密 9 1工作流程 准备工作 与处理 影像数据获取 内定向 航线拼接 相对定向 选择加密点 绝对定向 区域网平差与 成果整理 影像数 据类型 航片 数码 9 2资料准备 9 2 1 控制测量成果 测区基础控制测量和像片控制测量的全部成果及技术资料 9 2 2 航摄资料 1 航摄数字影像数据 2 测区航摄略图 包括航摄分区划分 航线分布 图幅分幅 3 测区影像接合图 4 航摄仪鉴定表 5 航摄质量验收报告 6 其他有关资料 9 3数字影像数据的处理 根据需要 对数字影像进行图像处理 1 根据成图的目的及用途 对原始数字影像重叠过大的进行抽片处理 2 当原始数字影像分辩率高于成图比例尺要求的分辩率时 可对原始数字影像进行 压缩处理 9 4航线拼接 在相邻的航线之间选择 测量同名点确定相邻航线的相互位置关系 9 4 1 技术要求 1 普通航线应满足以下要求 相邻航线之间最少选 2 个同名点 宜转刺在首尾 航线较长时 在中间均匀加刺 1 个或多个点 宜每隔 10 12 张像片选 1 点 航带间航偏角变化较大的航带 应可能多的选取同名点 13 2 交叉航线 在两个航线组的公共区域 人工转刺至少 3 个同名点 且不应分布在 一条直线上 3 同名点不能过于接近影像的边缘 在同一航带内最少两底重叠 4 每张像片航向 旁向均应有同名点 9 4 2 作业要求 1 在航线两端尽可能多选点 以提高航线间自动转点能力 2 同名点应尽量精确对点 确保是同名点位 3 将难以准确切准以及纹理差的同名点编辑到影像纹理清晰 能够准确匹配的点位 9 5相对定向 在区域网范围内按航线依次进行相对定向建立立体像对模型 通过连接点实现航 线内以及航线之间的模型连接 主要工作包括相对定向 连接点选点 转点 量测 检查点的选点 量测 9 5 1 技术要求 1 相对定向精度不应大于表 6 规定 表 6 相对定向精度 地形类别 连接点上下视差中误差 mm 连接点上下视差最大残差 mm 扫描数字化航摄影像0 01mm 1 2 像素 0 02mm 1 像素 数码航摄仪获取影像1 3 像素2 3 像素 2 扫描数字化航摄影像模型连接较差限值按如下公式计算 3k 3 10 fm 04 0 1006 0 b Z mS 像 像 式中S 平面位置较差 单位为米 m Z 高程较差 单位为米 m m像 像片比例尺分母 fk 航摄仪焦距 单位为毫米 mm b 像片基线长度 单位为毫米 mm 数码航摄影像模型连接较差限值一般取上述公式相应计算值的 1 2 经计算 本测区模型连接较差限值不应大于表 7 规定 14 表 7 模型连接较差限值 像片类型 平面位置较差 S m 高程较差 Z m 数码部分0 120 16 3 连接点不局限于标准点位点 4 每个标准点位宜选择 3 个以上点以有效探测粗差提高区域网连接强度 5 连接点一般情况下应均匀分布 6 残余视差应配赋合理 9 5 2 作业要求 1 自动相对定向失败或误差超限 则应进行人工相对定向 2 人工相对定向 一般在标准点位选取明显地物点作为定向点 放大状态下对左右 影像人工微调精确对点 完成后进行相对定向计算 检查结果 如有误差超限 应修 测或重测 再重新相对定向 3 模型之间的连接点宜自动进行选点 转点 量测 实现航线内及航线之间的模型 连接 如连接失败或误差超限 无法自动进行则应进行人工模型连接或编辑 4 标准点位落水时 在非标准点位有效区域内存在较多满足精度的连接点时 可以 不做人工处理 5 人工模型连接或编辑 在标准连接点位进行检查 如果缺点则补点 如果误差超 限则补测是或剔除 再重新进行模型连接 9 6选择加密点 量测像控点 采用平差的方法检测连接点 像控点的粗差 根据平差结果剔除或 修测粗差点 从连接点中挑选和确认加密点 9 6 1 技术要求 1 像控点坐标量测误差不应大于 0 002mm 2 每个标准点位宜选择 3 个加密点 3 加密点的编号规则为 代码 平高点 P 高程点 G 4 位流水号 流水号 从 1000 起编 15 9 6 2 作业要求 1 对外业提交的像控点 包括外业检查点 应对照野外控制片 影像上的点位位置 点位说明和点位略图 进行辩认和量测 采用替换 反复平差计算的方法 确定可靠 的外业像控点 2 采用平差方法对连接点 像控点进行自动粗差检测 剔除或修测检测的粗差点 3 从连接点中挑选精度最高的点作为加密点 9 7区域网平差与绝对定向 单个区域网平差 相邻区域网加密点接边 全部区域网整体平差 9 7 1 技术要求 1 加密点的精度不应大于表 8 规定 表 8 加密点对附近野外控制点平面位置与高程中误差 平面位置中误差 米 高程中误差 米 成图 比例尺 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 1 20000 70 71 01 0 0 350 81 2 2 加密点的精度按区域网进行估算 估算公式如下 n i ii nm 1 1 n i ii nddm 1 2 3 m1 加密点中误差 单位为米 m m2 加密点 公共点 中误差 单位为米 m 多余野外像控点的不符值 单位为米 m d 相邻航线 区域网之间公共点较差 单位为米 m n 参与评定精度的点数 3 绝对定向后 基本定向点 多余控制点 网间公共点 航线间公共点精度要求如 下 1 基本定向点残差限值为加密点中误差的 0 75 倍 2 多余控制点不符值为加密点中误差的 1 0 倍 3 区域网间公共点较差限值为加密点中误差的 2 0 倍 4 区域网内相邻航线间公共点较差限值为模型连接较差限值的倍 2 16 4 自由图边在图廓线以外应有加密点 5 较大的江河湖泊水网地段 宜按摄影时期水文资料直接参与平差 6 加密接边应满足如下要求 1 同比例尺 同地形类别像片 航线 区域网之间的公共点接边 平面和高程较 差不大于 11 2 3 的规定 取中数作为最后使用值 2 同比例尺不同地形类别加密接边时 平面位置较差 单位为米 不大于 0 8 倍 的测图比例尺分母 高程较差不大于表 2 规定的加密点高程中误差之和 将实际较差 按中误差的比例进行配赋作为平面和高程的最后使用值 3 不同比例尺接边 平面位置较差不大于表 2 规定的加密点中误差之和 高程较 差的规定同 2 将实际较差按中误差的比例进行配赋作为平面和高程的最后使用值 4 与已成图或出版图接边 当较差小于上述规定限差的二分之一时以已成图或出 版图为准 当较差大于上述规定限差二分之一 但小于规定限差时 应取中数作为最 后使用值 超限时 要认真检查原因 确系已成图或出版图错误 直接采用当前成果 在图历表中说明 10 外业调绘 10 1 一般规定 1 像片调绘采用全要素室内外综合判调法 采取先室内判读 采集 再套合 DOM 回放出图后野外检核和补充调查 再室内修改和采集的方法 2 像片上各种明显的 依比例尺表示的地物 可只作性质 数量说明 其位置 形 状应以内业立体模型为准 3 影像模糊地物 被阴影遮盖的地物 可在调绘像片上进行补调 补调方法可采用 以明显地物点为起始点的交会法或截距法 补调的地物应在调绘像片上标明与明显地 物点相关的距离 需补调的地物较多时 应把范围圈出并加注说明 待内业成图后再 用传统测量方法补测 航摄后拆除的建筑物 应在像片上用红色 划去 范围较大时 应加注说明 4 路堤 路堑 陡坎 斜坡 陡岸和梯田坎等 当其图上长度大于 10mm 和比高大 于 1m 时应表示 当比高大于 2m 时应适当量注比高 比高小于 3m 时应量注至 0 1 大 于 3m 时应量注至整米 17 5 调绘内容整饰应按图式符号规定执行 外业调绘内容统一用线宽小于 0 2mm 的 红色签字笔清绘在回放图上 6 调绘者 接边者 检查者应在调绘像片上签名 并注明日期 10 2 调绘内容 调绘时应同时参照 11 2 条款 10 2 1测量控制点 测量控制点在调绘片上不表示 由内业展绘 10 2 2水系 1 河流 湖泊 水库的水涯线应绘在摄影时的水位处 摄影时间为枯水期 可在实 地刺出一常水位点 由内业描绘水涯线 摄影时间为洪水期 由外业实测水涯线及被 淹地段的地物地貌 2 池塘的水涯线应以摄影时的水位为准 当水位线与岸边线在图上的距离小于 1mm 时 可用岸边线代替水涯线 3 水渠 贮水池的水涯线应以坎沿为准 4 河流 沟渠在图上宽度大于 0 5mm 的应用双线依比例尺表示 小于 0 5mm 的应 用单线表示 5 水渠应测注渠边和渠底高程 堤坝应测注顶部和坡脚高程 时令河应测注河床高 程 泉应测注出水口高程 6 岸坡比较陡峻 坡度在 50 以上的陡岸应区分石质与土质 有滩陡岸下缘与水 涯线间的河滩宽度大于图上 3mm 时 应配置相应的土质 植被符号 10 2 3居民地及设施 1 居民地调绘要求如下 1 描绘房屋应以墙基为准 当屋檐宽度大于图上 0 2mm 时 应在像片的相应处注 明实测宽度 量注至 0 1 米 供内业进行屋檐宽度改正 2 1 2000 成图时 房屋不注建筑材料 只注房屋层数 房屋可适当综合取舍 宽度在 1m 以下的次要巷道可不表示 图上 6mm2以下的天井 庭院可进行综合 房屋 轮廓凹凸在图上小于 0 4mm 简单房屋小于 0 6mm 时 可用直线连接 3 在调绘截止期限后已经拆迁 推土仍在建或停建的地块 其范围用地类界绘出 并加注 施工区 说明注记 已建屋基或建筑物地基 虽然基本成型但未建成的普通房屋 18 及建筑物应绘出墙基外角的连线并加注 建 说明注记 4 工地上临时性的工棚和可搬移的售货报亭可不表示 正规的车棚用棚房表示 5 永久性的温房 花房虽然用塑料膜覆盖 但其内部是钢筋 水泥柱支架或某一 侧是砖墙结构的 仍用 图式 4 3 35 温室符号表示 6 石灰或水泥坪晒谷坪 只表示居民地外围面积 100m2以上的 2 独立地物调绘要求如下 1 作为定位主要依据的独立地物 能以比例尺表示的应绘外轮廓 填绘符号 不 能以比例尺表示的 应准确表示其定位点和定位线 2 地下建筑物可不表示 其出入口和天窗应表示 3 实地的建筑物 构筑物 图式中无相应规定符号 也不便归类表示 可实地调 绘该要素的地面几何图形 加注专名 3 围墙调绘要求如下 1 2000 成图的围墙用不依比例尺符号表示 10 2 4交通 1 调绘道路应要求位置准确 等级分明 线段曲直和交叉位置的形式反映真实 与 其他地形要素的关系应明确 注记应齐全 2 道路通过居民地不宜中断 应按真实位置绘出 公路进入城区时 公路符号应以 街道线代替 城区街道中应将固定性的安全岛 人行道 绿化带和街心公园绘出 3 铁路 公路 简易道路 大车路和城区主要街道的中心 在图上每隔 10cm 15cm 应测注高程注记点 主要道路交叉口及转折处也应测注高程 全能法成图 由内业测注 4 双线表示的道路 边线不明显时 应调注路宽和路的一条边至明显地物点的距离 量至分米 注记在相应位置处 10 2 5管线 1 电力线分为输电线和配电线 输电线路为高压线 6 6KV 以上 配电线路为低 压线 6 6KV 以下 高压线应调注电压 电力线在外业调绘时全部连线表示 2 永久性的电力线 通信线均要表示 电杆 铁塔均按真实位置测绘 多种电线 在一个杆柱上时只表示主要的 但在分叉处需交待清楚 3 地面上架空管线应表示 墩架应实测表示 墩架密集时可作适当取舍 但在管 19 线拐弯处和跨越地物两侧的不应取舍 并调注输送物质 简注见图式 4 5 7 地下管线不 表示 4 电力线或电信线入户线应双向绘制 一般不能省略 如杆位靠近房屋 只绘杆上 入户的电力线或电信线符号 5 高压线路上的变电室设在房屋内的按房屋符号表示 并加注符号 杆上变压器或 不依比例的按相应的符号表示 6 本次 1 2000 航测成图各种电力 电信 管道检修井孔不表示 10 2 6境界 1 县 区 乡 镇 级境界 国营农 林 牧 场界可利用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 成果套绘 再根据大比例尺影像图根据实际走向做适当调整 2 两级以上境界重合时 应绘高级境界符号 应同时注出各级名称 3 自然保护区界线 调绘时应调查核实 准确描绘 4 山区沿自然地形分界时 应将境界准确绘于地性线上 10 2 7地貌 1 不能用等高线反映的天然或人工修筑的坡 坎 坡度在 70 以下的应表示为斜坡 斜坡在图上投影宽度小于 2mm 以陡坎符号表示 坡 坎调绘时应区分天然的或人工的 人工的加注 R 天然的应区分土质的或石质的 以不同的图式符号表示 2 梯田坎坡顶与坡脚间的投影宽度在图上大于 2mm 时 应依比例尺表示 3 等高线遇到房屋 公路 双线表示的河渠 冲沟 陡崖 路堤 路堑等符号时 应表示至符号边线 采石场 乱掘地 水稻田 密集居民区内不测绘等高线 但须适 当测注高程点 4 等高线高程注记应分布适当 便于用图时迅速判定等高线的高程 其字头应指向 高处 根据地形情况图上每 100cm2面积内 应有 1 3 个等高线高程注记 5 当比高小于 1 2 等高距或坎小于图上 5mm 长时 可不绘陡坎符号 6 在铁路 公路 简易公路 主要街道及大车路的中心线处 图上每隔 8 15 cm 应测注一处高程注记点 在道路交叉口和转换处 以及地形明显变换处也应测注高程 注记点 独立地物 如水塔 烟囱 应测注地面点高程 7 陡崖 斜坡 陡坎和梯田坎 比高大于 2 5m 长度大于 40m 的都要表示 成片 的梯土坎 表示上 下层 中间的可以适当取舍 20 8 土堆 坑穴要测注比高或深度至分米 10 2 8植被与土质 1 大面积成片分布的植被 调绘时可在像片内用红色文字作简注说明 整张调绘片 如为同一类别的植被或土质 可在片边加注统一说明 2 地类界与地面上有实物的线状要素符号 如道路 陡坎等 重合 或接近平行且 间隔小于图上 2mm 时 地类界应省略不绘 当与境界 管线符号重合时 地类界符号 应移位 0 2mm 绘出 3 树林 竹林 灌木林应量注摄影时的平均高度 供内业立体测图时改正树高和测 绘等高线 当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平均树高时 应分别量注 密集的高草地段应调注 平均草高 以上高度应量注至分米 4 沿道路 沟渠 土堤 河流 水塘等成行排列的树木 以行树符号表示 5 有影像的田埂均应表示 如果田埂密集 图上间隔在 2cm 以内 时内业择要表 示 6 房前屋后 单位院子里的零星菜地不表示 7 居民住宅前的水泥地范围线 分类注记放在居民地层上 随层地物一般为主要房 屋 采用 实线植被 绘制 构成闭合线 并加注 水泥 面积小于图上 2cm2时不表 示 10 2 9地理名称调绘 1 地理名称注记调绘时应对居民地 市镇街巷 工矿企业 机关学校 医院 农 林 场 大型文化体育建筑 名胜古迹 山岭 沟谷 河流 湖泊等名称 调查核 实 正确注记 2 居民地应注出当地常用的自然名称 较大的居民地 应根据实地情况调注总名和 分名 以不同的字级注于像片上 水系 山脉等地理名称 应只调注远近知名的统一 固定名称 名称不统一时 不宜注记 地理注记名称与三角点 埋石点名称不一致时 以实地调查的名称为准注记 3 书写字体应笔画规整 清晰易认 同等级的名称 字体大小应一致 同一名称的 字隔应等距 间隔最大不应超过两个字隔 不同名称注记的间隔应区分明确 不得相 连和相交 同一名称注记不应被双线线状地物分割 当用同一名称不能概括大面积或 延伸较长的地物 地貌要素时 应以同一名称分多组注记 21 4 图幅名称应选择该图幅内著名的地理名称 同一测区内不得有相同的图名 图幅 内确无名称时 注图幅编号 11 航测数据采集与编辑 11 1 基本原则 1 数据采集与图形编辑均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中进行 按地物 地貌要素 以点 线 面符号进行分类作业 使用统一的符号库 线型库 层 色对应表和文字注记表 2 导入空三加密成果恢复立体模型 采集前认真检查定向精度 3 航测成图均采用先内业采集后外业调绘的作业方法 先在室内按立体模型全要素 采集数据 对立体模型清楚的地物 地貌要素全部准确无遗漏的采集 对立体模型不 够清晰的地物 地貌要素 也要尽量采集 并作记号 由二外人员实地修测 补测 4 数据采集的原则是内业按立体模型准确定位 外业实地定性 采集依比例尺表示 的地物时 应以测标中心切准轮廊线或拐点连线 采集不依比例尺表示的地物 应以 测标中心切准其定位点 独立地物直接调用图式符号 定位线 凡能判定性质的地物 地貌要素用相应符号测出 如房屋 围墙 门顶 门墩 台阶 室外楼梯 烟囱 吊 车 贮存罐 运动场 路灯 铁路 公路 内部路 桥梁 电杆 干沟 沟渠 各种 坎 堤 水渠 独立树 行树 散树 按模型适当配置 等 5 本区要求高程注记点图上每 100cm2内选 10 15 点 高程测至分米 高程注记点 要求选在地物 地貌特征点上 例如房角 围墙角 地面 电杆根部 路叉口 桥头 山头 鞍部 铁路 公路 街道图上每隔 5cm 10cm 测一高程点 主要双线河 图上 每隔 15cm 20cm 测一水位点高程 并注意水系平差 使其高程与河流比降相符 如遇 拦水坝 滚水坝时 要分段平差 池塘不注水位点高程 6 碎部点高程由内业测定 采集时要检核外业高程 查看内 外业高程有无系统误 差 若有 则分析原因 例如有无植被影响 然后改正内业高程 当发现个别点高程 相差较大 明显与模型不符 应提交外业检核 错误点应重测 11 2 采集内容 采集内容同时应参照 10 2 条款 11 2 1居民地及设施 1 居民地应详细采集 一般不综合取舍 但图上面积小于 6mm2时可取舍 区分不 22 同性质 不同层次 不同高度 采集以最高层开始 保证上层完整 再向下层采集 注意不同高度的房屋不能同时采集 采集时测标中心应切准房角或房边 当采集既有 房檐又有女儿墙的房屋 此时仍采集房檐线 房顶上的楼梯间 水箱 散热塔 抛物 面卫星天线 无线电杆 图上不表示 房顶上的无线电塔要表示 2 1 2000 地形图上不注房屋结构 只注房屋地上层数 不表示突出房屋 3 廊房 飘楼 檐廊 挑廊 楼房落地封闭的阳台按房体表示 悬空封闭阳台及不 封闭阳台 室外楼梯 门顶 雨罩不表示 4 季节性 临时性的棚房不表示 5 围墙用不依比例尺单线符号表示 内业依中心线采集 要注意房屋与围墙的合理 配套 单位 小区等院落外围和内部围墙等按实际采集 各户间的分隔围墙一般不表 示 6 与房屋相连的小型台阶一般不表示 11 2 2工矿建筑和公共设施 1 单位内及其它公共场所建造的观赏喷水池 假石山用细实线绘出轮廓 中间填绘 相应图式符号 水塔 独立烟囱 塔形建筑物按立体模型测出基部轮廓 中间填绘相 应图式符号 当基部轮廓或图式符号判读不清时 在符号旁注 A 由二外解决 2 露天设备 液体 气体贮存设备 依比例尺的测出外轮廓 内绘非比例尺符号 单个不依比例尺表示 按二外注记性质 毗连成片的测出范围线 内配符号 3 学校及单位内的大型运动场 体育场 测出范围 无看台的测出跑道 按二外注 记性质 其它附属设施 如检阅台 看台 栅栏等以相应图式符号表示 4 广场 桥梁 主要街道装饰性的路灯 照射灯按图式符号表示 密集时可取舍 5 城市内部的垃圾台不表示 垃圾场测出范围线 并加注名称注记 无名称的加注 垃圾场 6 旗杆 宣传橱窗 标语牌 广告牌 电话亭一般不表示 但有方位意义的应表示 7 公园 路边 单位内的各种亭子和亭状建筑物按相应图式符号表示 依比例尺的 以亭顶外轮廓垂直投影为准 改掉翘角 8 地道 防空洞 地下室 地下停车场等地表出入口用相应图式符号按真方向绘出 尖端表示入口方向 23 9 大型加油站顶盖或雨棚用柱廊虚线表示 支柱示意表示 加油站符号在雨棚中央 绘出 10 砖瓦窑需测出顶部轮廓及坡脚范围 内配符号 加注相应产品名称 11 车站 码头 及工厂区内的传输带按半依比例尺符号表示 装卸漏斗不区分类 别 按图式符号表示 传送带的架空支柱不表示 漏斗的支柱只表示两端 12 坟地要详细判读 坟墓集中的坟地和公墓 实测范围 散列配置符号 零星分 布的散坟 原则上要逐个采集 不测范围线 13 常年独立存在的温室 花房 菜窖 不区分建筑材料 测出轮廓线 编辑时按 二外图加注相应名称 11 2 3道路及其附属设施 1 铁路用不依比例尺符号表示 公路 街道 内部路 宽度大于 2m 大车路 路 宽 3m 含 以上 乡村路 路宽 1 5m 含 3m 按模型实测双线 电气化铁路的电 杆及道路的附属设施须仔细判测 准确定位 路宽 1 5m 以下用小路表示 2 火车站岔线的岔口及附属设施 如信号灯柱 只表示高柱 板臂信号灯 水鹤 机车转盘 车档等 这些目标小 须仔细判测 准确定位 无把握时打 A 3 高速公路上绿化带 图上带宽大于 1 5mm 要表示 路中的隔离护栏不表示 路 两侧的护拦 排水沟 铁丝网要采集 高速公路外侧边线与护拦间距大于图上 1 0mm 依比例表示 小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三单元《唱脸谱》教学设计
- 2024四川融通安防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公开招聘生产技术序列合同员工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七年级地理下册 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2 鲁教版五四制
-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一 3.3 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 教案
- 七年级英语下册 Unit 7 Abilities Integrated skills教学设计 (新版)牛津版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英语教案设计Unit 2 单元教案 1
-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全国滇人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信息与信息的数字化》教学设计
-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培训
-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二单元(5-8)
- 制作沙包(教案)-五年级劳动版
- PI形式发票范文模板
- 同济大学信纸
- ERwin工具使用培训课件
- 工作交接表excel模板
- 随班就读学生个人档案
- 硫磺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 孟母三迁成语故事
- 2017年10月自考00015英语二试卷及答案
- 国开电大《工程数学(本)》形成性考核作业5答案
-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分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