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盈余管理收入模型研究中文摘要盈余管理是近20年来会计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其中针对如何使用模型计量盈余管理是研究的关键,然而,使用的模型并不单一,模型的效果也存在相当大的争议,其中较为主流的为应计利润模型和收入模型。本文在Stephen R Stubben提出的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一个新的收入模型,并与现有的Jones模型和修正Jones模型对比,尝试找到一个较好衡量盈余管理的模型。通过使用借鉴夏立军提出的模型检验方式,利用边际ROE与盈余管理的内在关系,对三个模型的检验能力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三个模型都对盈余管理有一定的检测能力,但三者之间的检验功效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因此,收入模型对盈余管理的检验能力还有待验证。关键词:盈余管理,收入模型,边际ROEAbstractEarnings management is a heated topic in recent 20 years of accounting theory, in which the use of econometric models for earnings management is the key to the study, however, model selection as well as the effect of the model is considerable controversy. Two of the most mainstream model arethe revenue model and the accrual model. Based on the model put out by Stephen R. Stubben ,this paper introduced a new revenue model, and with the existing Jones model and modified Jones model comparison, try to find out a better measure of earnings management. By using the reference model proposed inspection Xia Lijun, and the intrins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rginal ROE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the thesis compared the ability of three models to detect earning manipul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all three models of earnings management has somehow of ability to detect, but the efficacy between the three did not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Therefore, the revenue model for testing the ability of earnings management has yet to be verified.Keywords:Earnings management, revenue models, marginal ROE目录中文摘要IAbstractII目录III1.引言12.文献综述22.1国外文献综述22.2国内文献综述43.研究设计53.1 收入模型假设和理论分析53.2 样本选择63.3 盈余管理模型的检验模型84.研究结果与分析104.1 描述性统计特征和相关分析104.2模型多元回归估计结果114.3操纵性应计利润(收入)的T检验结果124.4盈余管理检验模型的回归结果125.研究结论、政策建议和局限性135.1研究结论135.2政策建议145.3本文局限性14参考文献16致谢19III1.引言开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发展到目前为止,盈余管理已经成为会计理论学术研究以及实证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在会计学术研究和各种大众媒体(McNichols,2000)在2005-2008年间,在会计著名期刊The Accounting Review,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和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上,有超过40篇关于应计利润的文章的高度关注下,以及一系列的会计丑闻(Enron,WorldCom)和相关会计法律法规出台的综合影响下,使得盈余管理的研究分析更显重要性。有关盈余管理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然而,如何计量盈余管理的程度一直是近20多年来的研究关键。另一方面,盈余管理一直都是投资分析师,审计师,其他相关的研究人员或者投资人士所较为关心的焦点。对于分析师和市场投资者,了解盈余管理对于评估上市公司业绩能力十分重要。同时,知道哪些公司实施了盈余操控,以及如何实施的过程,对于管理者和行业标准等相关规则制定者而言,都非常有用。但是,不论出于哪一种动机能够找到一个可以较为有效,可靠衡量盈余管理程度的方法或者模型都是非常重要的。根据西方国家的学者所做的大量学术研究来看,主要都是针对盈余管理程度的衡量或者计算。目前,大概有三种比较有名的模型,分别是应计利润分离模型,盈余概率分布模型,和特定应计利润项目模型。过去的20年里,学术界对于应计利润分离模型的批评(Dechow 1995; Bernard and Skinner 1996;McNichols 2000;Kothari 2005)主要集中在估计有偏和模型本身的噪音两个方面上。尽管批评的声音从未停止,但在盈余管理的研究中,仍然有大部分学者在使用这个模型去研究盈余管理,其中一个较为主要的原因是,真正可用有效的替代方法很少。因此,能否从另一个角度或者另一个模型去解决盈余管理的计量问题,在盈余管理研究领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国内学术研究而言,对于盈余管理的研究还在一个起步阶段,需要进入到更深层次的研究,把握好计量方法极其重要。除了以上3个较为主流的盈余管理模型之外,国外相当大部分的研究者曾提出一种新的思路,使用构成盈余项目的其中一个因素来计量盈余管理(McNichols and Wilson 1988;Bernard and Skinner 1996;Healy and Wahlen 1999),这种做法有助于减少测量误差。另外,这种做法也有利于更深入探讨盈余是如何被管理的。在这种观点的指引下,Dechow and Schrand(2004)发现了,超过70%的由SEC公布涉及盈余操纵的企业都是通过收入来实现盈余管理的。在这样的研究起初上,Stephen R. Stubben(2010)提出了两个收入模型。利用美国市场的数据,Stephen证明收入模型在检测盈余管理的能力要优于应计利润分离模型,但对于国内市场的状况如何,该模型能否改变国内主要使用应计利润分离模型的问题,还有待验证。因此,本文在使用Stephen的conditional revenue model上,进行修改,并与一些已使用多年的模型进行对比,通过中国市场的数据,证明收入模型能否比应计利润模型对于盈余管理检测更有效力。2.文献综述2.1国外文献综述在盈余管理模型中,应计利润分离模型是最为广泛并且研究人员较多的模型之一。其他方法包括概率分布(Burgstahler and Dichev 1997),会计分析 (Healy 1985; 0; Sweeney 1994),和现金流分析 (Dechow and Sloan 1991). 在近20年的研究中,这种应计利润分离模型都是一种在横截面数据上,对Jones模型的一种变形(Jones,1991;DeFond and Jiambalvo,1994)。在这些模型中,对总应计利润项目都是分为操纵性应计利润项目和非操纵性应计利润项目,并将非操纵应计利润项目,或者叫正常应计利润项目,表示为年收入和固定资产年变动数的线性函数。基于Jones模型的分析来看,若企业规模变大了,并体现在固定资产上,那么,对于应收,应付和累计折旧等都应该相应增加。因此,与固定资产有关的项目出现在回归方程中,有其意义所在。通过回归后,得到残差项,就是操纵的应计利润。修正Jones模型(Dechow ,1995)使用了现金收入代替了模型中的总收入,因为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会对非操纵性应计利润造成错误估计,将现金收入表示为年收入减去应收账款,作为回归方程的变量进行估计。这种模型就定义为修正Jones模型,而之前的Jones模型就定义为基本Jones模型,已作区分。通过Dechow的检验证明,修正Jones模型比基本Jones模型对盈余管理的检测更有效。在Dechow的研究上Dechow and Dichev(2002)尝试将现金流项目放进修正Jones模型中,并作了以下3个方面改进:1)应收账款的操纵只是部分性的,不是所有应收都是操纵的,2)通过上一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可以衡量现金收入的情况,3)将未来的因素加进来,体现在下一期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中。总体而言,就是把连续3期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加进方程里,这种新的模型叫DD模型。不论是基本Jones模型,修正Jones模型,DD模型,都在使用总应计利润做估计,就会产生估计有偏,以及估计噪声无法修正的问题(Dechow 1995; Beanard and Skinner 1996;McNichols 2000;Kothari 2005)。在西方学者的研究当中,Dechow,Sloan and Sweeney(1995)将几个使用应计利润衍生出来的模型对比,发现了在模型解释能力有限的前提下,基本Jones模型和修正Jones模型的解释能力较好,但其评价标准是建立在调整R-squared的大小上。Lev(2003)也指出,使用基本Jones模型时,由于在使用被夸大的收入来估计应计利润的期望时,会高估了应计利润的期望,而使得盈余管理被低估。在对应计利润模型的检验上,模型的能力都表现在对操纵性应计利润的估计情况上。Dechow(1995)发现,当企业出现较为极端的财务表现时,应计利润分离模型对盈余管理的检验能力都表现得很差,而极端的财务状况,又往往与盈余管理存在相当大的联系。Guay(1996)也发现修正Jones模型在估计操纵性应计利润时有偏。由于应计利润分离模型并不能提供盈余操作过程的信息,因此无法从收入还是从费用上操纵而来的。针对这种情况,Bernard and Skinner(1996),Healy and Wahlen (1999),Beneish (2001),McNichols (2000)认为,对于盈余管理的检测,应该使用特定应计利润项目来代替总应计利润来完成对盈余管理的检测。使用特定应计利润项目,例如坏账准备,其优势在于这种会计科目本身对于盈余管理有重大意义,并能体现管理者判断的一个标的。但是,很多这种能使用于特定应计利润模型的,都是只能应用于非常局限的行业。McNichols and Wilson(1988)对于坏账准备进行了检验,虽然,坏账准备广泛存在于各行各业,但对于报表上的收入而言,这个科目仅仅是其非常小的一部分。Stephen(2010)总结出,使用特定应计利润模型的 必须满足3个要求:1)大部分行业能通用,2)能在盈余管理中直接被操纵的,3)在被操纵的利润中能占有主要部分。根据这个标准,自然就产生了收入模型。有四个较为出名的针对收入模型的研究,分别是Plummer and Mest(2001),Marquardt and Wiedman(2004), Caylor(2009)和Stephen(2010)。Plummer and Mest(2001)利用概率分布测试对构成收入的部分进行检验,发现实行盈余管理的企业普遍有上调收入以满足预期报告,以及下调费用虚增利润的行为,他们的研究并没有尝试对操纵性收入进行估计。Marquardt and Wiedman(2004)对应收账款的预期外部分进行估计,尝试去衡量盈余管理的程度。同时也发现了企业会虚增收入在发行新股之前,或会在被收购前减少收入。Caylor(2009)通过操纵收入的研究,发现在避免负预期收入时以及通过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虚增,以达到正预期收入的盈余管理现象。Stephen(2010)通过建立conditional revenue model,尝试对操纵性收入衡量,以检验企业是否有操纵利润的行为。2.2国内文献综述在国内学者对盈余管理的研究中,应计利润分离模型是被广泛使用的模型之一。但在利用国内资本市场数据对各种盈余管理模型进行评价时,却发现,不同学者,得出的结论大相径庭。陈旭东等(2008),基于所建模型犯第一类错误和第二类错误的概率去衡量模型的检验能力,发现若加入企业生命周期,其检验功效要明显优于其他模型。周铁等(2006),利用与陈旭东(2008)同样的方法,得出另一方向的理论,认为经过财务费用调整后的净利润和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之差是总应计利润。夏立军(2003)通过研究公司的操纵应计利润是否与边际ROE相关,得出3个小结论:(1)截面Jones模型对盈余管理检测较优;(2)分行业估计比总样本较优;(3)总应计利润不包括线下项目,表现更好。陈涛和张雁翎,运用3种方法对盈余管理模型进行检测:是否存在短期效应,残差的大小以及第一类错误的频率,并认为前瞻性修正的Jones模型更适合于中国市场。但这些研究都存在着样本容量不足的问题。除了陈旭东使用了8年的数据,周铁选择了制造业1999-2003年数据;夏立军使用2000年上市公司的横截面数据;陈涛等随机抽取了1000家被并购的公司。样本不足,使得结果是否可靠存在疑问。另外,这些研究中,都没有涉及非线性Jones模型和带现金流的Jones模型,即DD模型的变形,都不能全面说明问题。陆建桥(1999)基于修正Jones模型,提出扩展Jones模型,得出一个结论:上市公司在亏损年度会明显把利润调低,在亏损前一年和扭亏为盈的年度会调增利润。徐浩萍(2004)研究会计盈余管理与审计质量的关系,其认为现金销售收入的变动和资产水平变动对非操纵性应计利润有重大影响。把行业平均值作为自变量,对于控制行业因素的影响非常有用。总的而言,使用应计利润仍是国内外对于盈余管理研究的主流,但这种方式本身存在这一定的缺陷,并且,其源于国外的会计制度,当国内进行研究时,有必要将其按照国内的会计准则制度,以及国内企业经营周期,对应计利润模型,包括总应计利润分离模型和特定项目应计模型。同时,国内对于收入模型的研究还没有达成一种广泛的共识,能否使用收入模型衡量国内的盈余管理检测,将是国内会计学术研究较为关心的点。3.研究设计3.1收入模型假设和理论分析在收入模型中,操纵性收入会以多种形式出现。有一些是涉及到真实的经营活动,像销售折扣,开票持有等等;另外一些则只是在会计处理上进行操纵,例如提早确认收入文章中更关注提早确认收入,而不是现金收入,因为预收账款并没有被全部公司所报告,然而应收账款是被广泛使用的,因此这样可以更好地把模型适用于更广泛的公司。,以及将收入定为预收账款来延迟收入的确认等。根据Feroz(1991)等人的研究可以知道,在1982至1989年间被SEC介入调查的公司里,有超过一半的企业通过虚增应收账款来适应虚增收入(提早确认收入)。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沿用Stephen(2010)对于收入模型所作的假设。报告收入,或者盈余管理后收入(R)定义为非操纵性收入(NDR)和操纵性收入(DR)的和。如果收入每年都被操控,根据Stephen(2010)那么DRit可以被理解为净操纵性收入。定义比例常数c为本期非操纵收入中没有收到现金结算的部分,根据Stephen(2010)的假设,操纵性收入并不会带来现金流动。所以,应收账款(AR)等于没有实现现金结算的非操纵性收入(c*NDR)和操纵性收入(DR)的和。可以看到,操纵性收入(DR)的变动对于应收账款(AR)和当期的报告收入(R)的变动额是一样。由于非操纵性收入是不可观测的,根据式,进行一阶差分之后,可以得到:根据式,可以得到对操纵性收入(DR)的估计就是对以下模型的残差的估计: 通过建立,可以将定义为非操纵性收入。根据Petersen and Rajan(1997)对信贷政策的分析和Callen(2008)的建模结果,企业在应收账款的处理态度,取决于不同企业的财务杠杆,相对于行业内竞争者的经营成果,以及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收入和应收账款之间的关系,会受到一些经济活动的影响,例如将应收账款证券化(McNichols 2000). 将企业的上市年龄的自然对数(AGE)作为对企业规模大小以及所处生命周期的一个代理变量。根据Pertersen and Rajan (1997)的结果,将上市年龄的对数的平方(AGE_SQ)作为一个非线性因素加入到方程中,有利于更全面解析企业年龄与信贷政策的关系。作为相对于行业内竞争者的企业经营成果的代理变量,行业中位数调整的营业收入增长率(GRR_P,如果调整后为正,GRR_N,如果调整后为负),和行业中位数调整的毛利率(GRM)以及其平方(GRM_SQ)。在这个基础上,根据Stephen(2010)的结论,(1)一个会计年度内,不同时期的收入不能同等地对待,在临近年末产生的销售收入,相比于不接近年末产生的收入,更大可能会留在应收账款上,因此,将收入分为前三个季度(R3)和第四季度的收入(R4);(2)收入的年变动(R)和其他变量的交互项,更具检验能力。根据以上的结论,可以得到以下的收入模型: 为了对比收入模型对盈余管理的检验能力,将通过另外两个应计利润模型与其进行对比,分别使用基本Jones模型(公式;Jones 1991)和修正Jones模型(公式;Dechow 1995)。其中,AC代表应计利润,根据McNichols and Wilson(1988)的研究结果,操作性收入会包括通过坏账准备而进行操作的应收账款,因此,将应计利润定义为净利润减去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会更为合适。PPE代表的固定资产。3.2样本选择本文选择了2010年-2012年国内的上市公司的数据,包括来自深市A股,深市B股,中小板和沪市A股,并对数据进行如下调整:一、 剔除4年内数据缺失的上市公司(包括破产以及新增的企业)二、 剔除属于金融行业的公司,由于其收入与应收账款的关系与其他行业不一样最终得到共1190家上市公司共3年的数据,样本容量为3570。在1190家上司公司中,深市A股有462家,中小板296家,深市B股52家,沪市A股380家,数据全部来自国泰安数据库。主要变量说明如下表(表1)表1 主要变量说明变量类型变量名称变量代码说明被解释变量应计利润年变动数ACAC=净利润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应收账款年变动数AR解释变量第四季度收入年变动数R4(年收入减去前三个季度的收入)年收入变动数R设备厂房等PPE固定资产控制变量行业中位数调整后营业收入增长率GRR_NGRR_P行业根据表2的行业分类划分,其中位数按照当年国内整个股票市场来计算,不局限于样本;营业收入增长率根据年营业收入变动计算;调整后大于0,则GRR_N=0,调整后小于0,则GRR_P=0行业中位数调整后毛利率GRM行业根据表2的行业分类划分,其中位数按照当年国内整个股票市场来计算,不局限于样本;毛利率按营业利润除以营业收入计算资产规模SIZE当年资产的自然对数企业年龄AGE报告期距其IPO年份的自然对数注:所有从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中得到的项目都已经除以上一期的资产总数所有从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提取的项目,根据Kothari(2005)和Barth and Kallapur(1996)的结论,都将除以滞后一期的资产数,以去除不同企业之间的规模效应和模型估计产生的异方差因素。行业分类见下表(表2):表2 样本中上市公司行业分布情况序号行业数量(个)1农202煤炭采选163黑色金属矿采选164制造业食品加工525纺织、服装、家具566造纸及纸制品277石油加工及炼焦1368医药制造699非金属矿物制品10510普通机械制造14011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15612其他制造813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5114土木工程建筑2315批发和零售8116运输4517旅馆1018通信服务2919房地产开发与经营10120服务2921出版722综合类13合计11903.3盈余管理模型的检验模型本文中建立的收入模型(公式)和Jones模型()还有修正Jones模型()都有一定的相似点,基于对收入划分为操纵性收入和非操纵性收入(Jones模型将应计利润划分为操纵性应计利润和非操作性应计利润),基于这个分割原理,3个模型估计出来的残差将是操纵性收入或者操纵性应计利润,那么能否找到一种合理的方式来衡量3个模型的估计效果是一个较为关键的问题。在对模型比较之前,基于模型估计的理论,收入模型,基本Jones模型和修正Jones模型中对操纵性收入或操纵性应计利润的假设,其均值都应该为0(OLS残差和为0)。因此对这个假定将有必要进行检验,在没有引入已知的操纵性利润和操纵性应计利润下,3个模型是否存在自身的问题,导致对操纵性利润和操纵性应计利润的计量出现偏差。对于盈余管理模型的检验方式中,目前,较为主流的有4种,第一种是Dechow(1995)的方法,对模型的模型界定和检定功效进行测试,利用第一类错误的概率和模型功效实现对模型的对比;第二种是Thomas and Zhang(2000),比较各个模型估计出来的非操纵性应计利润对实际应计应计利润的预测能力;第三种是Bartov,Gul and Tsui(2001),通过盈余管理和审计意见的关系来评估;第四种是夏立军(2003)通过模型估计的操纵性应计利润和上市公司是否具有边际ROE两者之间的关系来衡量。然而,四种方法并非都使用于本文。由于国内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象非常普遍,难以使用Thomas and Zhang(2000)的方法;其次,中国股票市场仍处于一种较为初级的阶段,很多信息都不完善,市场的非有效性(吴世农,2000)使得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质量也难以让人信服;同时,中国的上市公司对配股政策的敏感度非常大,边际ROE能较好地衡量配股资格,因而,具有边际ROE的公司会非正常地多于ROE位于其他区间的公司数目(肖星,陈小悦,过晓燕,2000),因此,本文将采取夏立军(2003)的检验思想,并参考曹书云(2011)的检验模型,来实现对3个模型在盈余管理检验能力大小方面的对比。根据曹书云(2011)和夏立军(2003)的结果和中国证监会2001年3月15日公布的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的规定“上市公司配股的条件为最近3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ROE不低于(6%,7%)”,因此,ROE处于(6%,7%)的上市公司会有较为明显的盈余管理现象。根据这个结果,可以顺利作出以下两个假设:1)ROE处于(6%,7%)的上市公司具有较为强烈的盈余管理;2)处于(5%,6%)之间的上市公司没有盈余管理的动机。根据夏立军(2003)的结论,RIGHTS应该与DA具有正相关关系,而N-RIGHTS则与其有负相关关系。根据Dechow,Sloan and Sweeney (1995)的结果显示,公司的业绩与是否存在操纵性应计利润有正相关关系,同时,为了美化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在亏损年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因此考虑公司当年是否有亏损(LOSS),有助于更好分析应计利润模型或者收入模型对盈余管理的检验能力。林舒 、魏明海 (2000)的研究表明 ,中国上市公司IPO过程中存在显著 的盈余管理行为。为了获得上市前更高的股价,上市公司通过各种方式虚增利润,美化财务报表,但在上市后,基于上市前虚增的数据需要在较长的时间里转回,因此,上市时间较长后,基于上市前制造的操作性应计利润或者操纵性收入都会慢慢减少,因此加入上市年龄(AGE)作为对这方面的衡量。基于以上假设说明,可以得到盈余管理模型的检验模型如下:其变量说明如下表(表4)表3变量说明变量名变量代码说明操纵性应计利润DA由和估计而来操纵性收入DR由估计而来ROE处于(6%,7%)的虚拟变量RIGHTSROE处于(6%,7%)则为1,否则为0ROE处于(5%,6%)的虚拟变量N-RIGHTSROE处于(5%,6%)则为1,否则为0当期是否有亏损的虚拟变量LOSS本期有亏损则为1,否则为0上市时间AGE以其上市时间距报告年12月31日的天数除以360计算4.研究结果与分析4.1 描述性统计特征和相关分析表4描述性统计特征变量均值标准差下四分位数中值上四分位数AC0.04 0.56 -0.49 0.03 0.06 AR0.08 0.51 -0.18 0.05 0.28 R0.07 0.43 0.00 0.07 0.19 R30.06 0.64 -0.86 0.08 0.15 R40.04 0.13 0.01 0.04 0.06 PPE0.41 0.34 0.17 0.30 0.50 从上表可以看到,应计利润的均值(中位数)是资产的4%(3%);应收账款的年变动数,其均值(中位数)是资产的8%(5%)。其中,较为关注的是前三季度收入年变动数和第四季度收入年变动数。其均值(中值)分别是资产的6%和4%(8%和4%)。表5相关性分析ACARRR1_3R4PPEAC0.370.240.210.220.05AR0.420.50.390.460.04R0.250.50.940.670.02R1_30.230.410.930.40.02R40.240.540.720.50.01PPE0.140.040.010.010.01注:上三角为Pearson相关系数,下三角为Spearman相关系数表反映了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由于Pearson和Spearman 相关系数的差别不是很大,分析可以集中在较为普遍的Pearson系数上。应收账款的年变动数和应计利润存在正相关(0.37),这是一个必然的现象,由于应收账款的变动数,是流动应计利润的很大构成部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收入的变动和应收账款的变动的相关系数(0.5),比和应计利润的相关系数(0.24)大。另外,应收账款的变动数和第四季度收入的相关性(0.46)比其与前三季度的相关(0.39)要大,也能粗略证明收入模型假设的合理性。总体而言,使用收入模型,有可能会产生较小的偏差,并且,使用第四季度和前三季度的分离,有可能改进模型估计的效果。4.2模型多元回归估计结果本文使用SPSS 20 和Excel 2007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表6多元回归估计结果变量参数t值收入模型R30.066.86*R40.2210.05*RSIZE-0.01-6.23*RAGE-0.05-2.80*RAGE_SQ0.012.04*RGRR_P-0.03-4.39*RGRR_N0.109.20*RGRM0.033.67*RGRM_SQ0.051.02调整R-squared0.26Jones模型R0.0920.03*PPE-0.06-13.39*调整R-squared0.11修正Jones模型R-AR0.0513.84*PPE-0.06-14.57*调整R-squared0.15注:*表示在0.01水平下显著,*表示在0.05水平下显著从表中上半部分的数据可以发现,在收入模型中,第四季度收入年变动数的系数(0.22)几乎是前三季度收入年变动数的系数(0.06)的四倍,即使同样都是统计显著的。同时,SIZE,AGE,GRR_N,GRR_P, GRM的系数都是显著的,说明上市公司的信贷政策和企业生命周期还是对模型估计有一定影响的。表中下半部分的数据,展示了Jones模型和修正Jones模型的估计结果。年收入的变动数(R)的系数在Jones模型中为0.09,修正Jones模型中,为0.05.根据调整R-squared来看,收入模型为0.26,Jones模型为0.11,修正Jones模型为0.15,能在某个方面说明估计的效果,但仅用R-squared是不足以说明问题。但是可以说明,应收账款的年变动数与收入的关系,比应计利润和收入的关系,其相关性要强。4.3操纵性应计利润(收入)的T检验结果根据收入模型,Jones模型和修正Jones模型的估计结果,残差就是操纵性应计利润和操作性收入的估计,下表(表6)是检验其均值是否为0的结果:表7T检验结果模型均值T值P值收入模型0.00931.8320.065Jones模型-0.0105-0.6560.492修正Jones模型-0.0088-0.9340.302通过以上结果,发现3个模型对于操纵性应计利润和操纵性收入的检验,都不能拒绝能均值为0的假设,这个也是符合模型最初的假设。4.4盈余管理检验模型的回归结果表8模型检验结果变量参数t值收入模型RIGHTS0.010.01N-RIGHTS0.041.12LOSS-0.07-4.11*AGE-0.001-3.74*调整R-squared0.04Jones模型RIGHTS0.021.25N-RIGHTS0.011.43LOSS-0.14-9.34*AGE-0.003-2.20*调整R-squared0.10修正Jones模型RIGHTS0.021.65N-RIGHTS0.010.06LOSS-0.18-9.97*AGE-0.003-2.20*调整R-squared0.10注:*表示在0.01水平下显著,*表示在0.05水平下显著从上表可以看到,3个模型在这个检验模型中并没有出现特别大的差异,LOSS和AGE的系数均显著不为零,说明了本期是否有亏损对本期进行盈余管理是有强烈的相关性,亏损的公司具有利润冲洗的需求,LOSS系数为负号也符合这点假设。另外,AGE的系数表明,上市越久的公司,盈余管理的现象有所减弱,可以认为,上市时间越久,盈余管理的可能性会减少。同时,可以看到,3个模型中RIGHTS和N-RIGHTS的系数都不显著,这和曹书云(2011)年的结果类似,这里收入模型的调整R-squared比Jones模型和修正Jones模型的还小,这与Stephen(2010)的结论不一样,其背后的原因还有待考证,对于收入模型对盈余管理检验的能力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5.研究结论、政策建议和局限性5.1研究结论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在Stephen R. Stubben (2010)提出收入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一个新的收入模型,并将其与Jones模型和修正Jones模型对比3个模型对盈余管理检验的功效。经过上述分析,3个模型都能在夏立军(2003)提出的检验理论中能基本对盈余管理进行检验,但3个模型的检验功效,之间却没有明显的差异,这个结论和夏立军(2003)和Stephen R. Stubben (2010)的结论都不一致。因此,收入模型能否改变目前研究方向都集中在应计利润模型这一现象,还有待验证。根据Stephen R. Stubben (2010)的研究结果,收入模型应该明显优于应计利润模型,本文结论与其不同的原因可能有:1,本文中收入模型分成前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的收入,并加入相当一部分的控制变量;2,本文采用10-12年中国国内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Stephen(2010)采用国外更长年限的数据,国内外上市公司对待盈余管理方面可能存在本质上差异;3:Stephen(2010)对模型的检验采用模拟数据,随机将一些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修改,采用类似于Dechow(1995)的方法进行检验。5.2政策建议通过以上分析,本文对于盈余管理的研究有以下几点建议:一、 盈余管理计量模型的选择随着收入模型的逐渐被人关注,停留在应计利润模型上的学术研究将很难适应盈余管理模型研究的发展速度。国外对于应计利润模型的研究,不管是总体应计模型,还是特定应计利润模型,都非常成熟,对应计利润模型也提出相当多的批评。国内由于对盈余管理的研究还在起步中,并没有形成成熟的研究体系,难免直接生搬硬套国外的研究模式,但毕竟国外的研究模式不一定适合国内的情况,因此,大胆使用收入模型,或者其他的计量模型,将有可能探讨出一套适合国内的盈余管理计量模型。二、 现金流的盈余管理研究由于使用权责发生制,而非收付实现制,导致财务报表的信息的操纵都通过各种应计,应收项目来实现,但实际中,研究现金流的情况有可能提供另外一个了解盈余管理的途径。而且,现金流的操纵,并其他财务信息的操纵,在实现难度上,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其数据的真实度比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上项目要可靠。5.3本文局限性(一) 本文的样本只有3年1190家上市公司,存在一个生存者偏差,没有包含那些实力较弱的上市公司,可能会降低其普遍适用性。(二) 本文引入的收入模型的能力检验方式较于单一,其功效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三) 作为对比,只有Jones模型和修正Jones模型,对照过于单一,结论可靠性还有待验证。参考文献1Barth, M.W, and S. KallapurThe effects of cross-sectional scale differences on regression re-sults in empirical accounting research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1996: 527567. 2Beatty, A., S. Chamberlain, and J. MaglioloManaging financial reports of commercial banks: the influence of taxes, regulatory capital and earning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95: 195212. 3Beaver, W.C., and M. McNicholsThe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ation of loss reserves of property casualty insurersJ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 ,1998: 7395. 4Beneish, MEarnings management: a perspectiveJManagerial Finance ,2001: 317. 5Bernard, V., and D. SkinnerWhat motivates managers choice of discretionary accrual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96: 313325. 6Burgstahler, D.and I. Dichev Earnings management to avoid earnings decreases and losse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97: 99126. 7Callen, J., S. Robb, and D.SegalRevenue manipulation and restatements by loss firmsJ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 , 2008 : 1298Caylor, R Strategic revenue recognition to achieve earnings benchmark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 20099Collins, J., D. Shackelford, and J. Wahlen Bank differences in the coordination of regula-tory capital, earnings and taxe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95: 263291. 27 10Dechow, P., S. Richardson, and I. TunaWhy are earnings kinky? An examination of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explanationJ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 ,2003: 355384. 11DeFond,ML, Jiambalvo,JDebt Covenant Violation and Manipulation of Accrual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94 :1-212Dechow,P,Sloan,R, Sweeney,ADetecting Earnings Management JAccounting Review ,199513Dhaliwal, D., C. Gleason, and L. Mills2004. Last change earnings management: Using the tax expense to achieve earnings targetsJ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21: 431459. 14Feroz, E., K. Park, and V. Pastena1991. The financial and market effects of the SECs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enforcement releasesJ Journal of AccountingResearch 29 (Supplement): 107142. 15Guay, W., S. P. Kothari, and R. Watts1996. A market-based evaluation of discretionary accrual model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34 (Supplement): 83105. 16Healy, P.and J. Wahlen. 1999. A review of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literatur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standard settingJ Accounting Horizons 13: 365383. 17Hribar, P., and D. Collins. 2002. Errors in estimating accruals: Implications for empirical re-search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40: 105135. 18Jacob, J., and B. Jorgensen. 2007.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accounting income aggregation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43: 369-390. 19Jones, J.Earnings management during import relief investigationsJ 1991 :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9: 193228. . 20Kothari, S. P., A. Leone, and C. Wasley Performance matched discretionary accrual 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闪婚中介合同协议
- 用友购销合同协议
- 授权翻译合同协议
- 游乐合作合同协议
- 2025年度农场承包合同
- 水池防水合同协议
- 转让授权合同协议
- 鱼池清洗合同协议
- 手袋销售合同协议
- 转让股份合同协议
- 电力公司电力设备运行维护管理手册
- 紫藤花的秘密课件
- 心理健康教育(共35张课件)
- 教案-人工智能通识课-AIGC - 任务11 内容生成之使用Kimi AI进行多文本阅读
- 项目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招标文件模板
- 心理治疗(初级(师)212)相关专业知识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年)
- 110kv线路施工方案
- 桥式起重机主梁强刚计算
- 大东鞋业合同协议书
- 犀牛首饰建模课程设计
- 2024陕西西安市长安城乡建设开发限公司招聘50人(高频重点提升专题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