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oc_第1页
社会工作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oc_第2页
社会工作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oc_第3页
社会工作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oc_第4页
社会工作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工作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009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报告 ) (课题负责人:王章华 江西师范大学、课题编号:11507YB019)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1、课题的研究背景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进一步深化,我国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大规模的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形成了一支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同时,由于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农民工无法承担城市高昂的入学费用、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等等原因,他们无力解决孩子进城的问题,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尤其是无法解决孩子进城的受教育问题,就只好把孩子留在农村,成为“留守儿童”,孩子只能在当地农村学校上学。长期以来, 虽然无数进城务工人员为城镇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们却无法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待遇。由于缺少父母的照顾和监督等等种种原因,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道德等许多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如学习成绩下降、心理承受力弱、道德观念淡化、行为放任自流等等。这些问题引起了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也引起了国家教育部门等相关部门的重视。国内研究者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研究, 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根据文献表明, 1994年上官子木“留守儿童”问题应引起重视率先提出了“留守儿童”这一问题。从1994年到2000年, 有关留守儿童的研究和报道仅仅只有5 篇, 2002 年以后逐步增多, 2004年, 可以查到的相关研究文献达到30 篇,而2005年的相关研究文献多达85篇(周福林、段成荣 2006)。此后,相关的研究逐渐增多。较早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进行系统理论研究的是蒋忠、柏跃斌“民工潮”下的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其思考一文,其研究结果表明孩子的学习成绩与父母的分居有直接关联。此后, 关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逐渐展开。研究内容涉及道德品质、学习、心理健康、情感、安全问题等,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近些年来, 由于社会领域提出关注“弱势群体”和教育领域提出教育公平、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等重要命题,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成为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一大热点问题(肖正德 2006)。2、研究目的与意义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应用社会工作理论、实务模式、方法技巧促进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探索社会工作介入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模式,为学校等相关部门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提供参考。虽然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的时间还不长, 对留守儿童及其教育问题的关注也是近些年的事,但这些问题对我国农村教育构成了严重的挑战,已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研究者也从自己的角度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但总体上这些研究比较分散、笼统、缺乏系统性。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社会工作作为对弱势群体提供专业服务的活动,有必要参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关于社会工作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研究,通过文献检索目前还没发现相关研究。本课题研究在了解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其研究状况的基础上,以社会工作理念为指导,研究怎样应用社会工作模式、方法促进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本课题研究拓展了社会工作的研究应用领域,特别是对青少年社会工作具有促进作用。社会工作领域随着社会问题的产生而形成,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作为受到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理应成为社会工作重要领域,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心理健康问题、道德问题、安全问题等教育问题理应成为儿童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和学校社会工作的重要领域。其次,社会工作是促进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之一。“留守儿童”普遍在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委托监护人的精力不足或者其他原因,在遇到的困难时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自然支持体系支持,同时目前也很难得到政府正式支持体系的有效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求助于专业社会工作等非政府组织获得有效支持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本课题研究通过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解决中引进社会工作的理念、方法与技巧进一步了解“留守儿童”教育状况,存在的问题、原因,在此基础上阐述社会工作在促进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中的作用并对社会工作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中的介入模式进行探索以促进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其成果可以为学校和相关部门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提供参考。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本课题研究是在以下两个假设基础上进行的:一是社会工作的理念适用于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二是社会工作模式、方法和技巧能促进学校、家庭、社会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及其问题的解决。本研究以心理分析学、认知理论、行为主义理论、社会系统理论、沟通理论、以及“增权”或“倡导”理论等社会工作理论为理论基础。以这些理论为指导并将它们应用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分析、干预、评估等过程中。心理分析学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本能所驱使,而由人格结构中的自我与超我所控制的。不良行为的产生源于由各种本能集合而成的“本我”同“自我”、“超我”之间关系的失衡(“本我”受到过度压抑或“自我”、“超我”发育不全等)。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服务对象的变态人格进行治疗,帮助服务对象恢复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平衡,并应用心理分析的基本理论方法来完成这一任务。认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主要是受制于理性思考,而不是潜意识中的本能。不良行为主要是产生于认知上的错误或理性思维能力的缺乏。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帮助服务对象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知或完善理性思考的能力,从而使服务对象的行为能得到正确的、理性的指引。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行为是个体对当前环境所作的反应,不适当的行为是个体对当前环境所作的不恰当的反应,社会工作就是要帮助服务对象学习和掌握恰当的反应模式。社会系统理论把人与生活环境看作是由功能上相互依赖的各种元素所组成的系统整体;协调或均衡是该系统运行与维持的基本条件,也即是个体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当这个条件得不到满足时,即系统内部的各个子系统或各个元素之间不能有效配合、相互协调时,系统均衡就会受到破坏,个体的生存与发展就会出现问题。社会工作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帮助恢复各个子系统或元素之间的均衡关系,使他们能够重新有效配合、相互协调。沟通理论认为许多人的行为问题都是出在人际沟通方面,如不能恰当接受、选择与评估信息,不能很好地给予或接受信息反馈等等。社会工作就是帮助人们消除这些沟通过程中的障碍,使人们的相互沟通得以顺利完成。“增权”或“倡导”理论主张在宏观的社会变革未发生之前,社会工作者应协助服务对象为了他们的利益向现存的社会结构争取权利,促使现存的社会结构做出一些有利于服务对象的制度或政策安排。应用这些理论可以进一步分析留守儿童及其教育问题、原因,从而矫正和引导留守儿童的行为并为他们整合有效的资源,争取有利的制度和政策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恢复社会功能和适应社会生活。三、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基本步骤1、研究方法课题主要采取文献法和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首先,搜集、阅读、整理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包括期刊、报纸、著作书籍及政府相关文件等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撰写文献资料综述。其次,根据所了解的情况,制定初步研究方案。第三,进行实地调查,获取一手资料。利用指导实习机会,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试点地区(万载县、丰城市)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调查,主要是采取访谈(结构和非结构相结合)、座谈的方式进行深度调查。第四,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并结合文献资料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分析。第五,进行补充调查,撰写研究成果和研究报告。另外,还采用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充分利用学校、国家机构、社会等内外环境资源,以达到资料尽可能详实准确,研究结论尽可能科学。2、研究的基本步骤:2007.102008.1 搜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撰写文献资料综述。2008.22008.3 设计研究方案。2008.42008.7 进行社会调查,整理分析调查资料。2008.8 课题组研讨会2008.92008.11 第一阶段成果写作。2008.122009.2 第二阶段成果写作。2009.32009.5 第三阶段成果写作。2009.62009.12 课题组研讨会、撰写结题报告、结题。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成果 1、农村留守儿童自身在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成果归纳,“留守儿童”自身在教育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在学习方面。主要表现为:学习成绩下降、较差,学习家庭监督不够,学习动力不足,自觉性差,经常产生厌学情绪、逃学旷课甚至辍学的现象。第二,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主要表现为:心理承受力弱,意志力不强,缺乏安全感和家庭归属感;自卑闭锁、自暴自弃、沉默寡言、悲观失望、孤僻寂寞;任性冲动、脾气暴躁、情绪焦虑、态度冷漠、性格内向、神经过敏,有的充满盲目反抗和逆反心理,对父母打工不理解而充满怨恨。第三,在道德品质和社会化教育方面。主要表现为:放任自流、我行我素,奢侈浪费、好逸恶劳,不尊敬长辈、狭隘自私;一些留守儿童沾染上说谎、讲脏话、吸烟、吸毒、酗酒、赌博、小偷小摸等恶习,甚至抢劫或犯罪;有的拉帮结伙,打架斗殴,敲诈勒索,欺负同学; 有的孩子上网成瘾,看不良录像、夜不归宿。第四,在日常生活方面。主要表现为:饮食不规律、饭前不洗手、饭后不漱口,生病时得到的照料较差,家务劳动负担重,上学存在安全隐患,社会交往较少等等。第五,在安全方面。主要表现为:得不到亲情照顾,人身安全容易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或伤害;行为失控、违法犯罪甚至走上自杀轻生之路,危及自己的人身和生命。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因得不到家庭和父母的有效监管而溺水、触电、车祸、自杀、小病拖成大病等意外伤亡事故不断发生。这对我国农村教育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2、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认识不够。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法规。对留守儿童的权利的保护散落在一些未成年保护法等相关条例中,有的法规还促使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产生,留守儿童的教育权等权利得不到保障。据调查,很多县级领导承认农民外出打工确实会给留守儿童有很大影响,但对留守儿童问题却了解很少,也没有采取过相应的措施。很多社区村干部认为“留守儿童问题”不是问题,认为留守儿童不需要特殊关心,认为这是各个家庭自己的事情,在意识上根本没有“留守儿童问题”的概念。通过对学校老师和校长的访谈发现,大部分学校并没有意识到留守儿童问题的存在,有的甚至没有“留守儿童”这个概念。大多数教师认为,父母外出的留守儿童学生大都是“双差生”,是班主任和学校的一块心病。 第二,留守儿童教育的资金投入不足。调查发现乡村教育在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乡镇中小学也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育硬件条件和教师待遇的改善,影响到教育水平的提高,从而影响到留守儿童的学习和思想教育。有些学校对留守儿童问题有所认识,但由于经费紧张、师资力量的缺少,也没有能力采取相关的措施来帮助这些孩子。乡镇中小学教育负债现象普遍存在,有位小学校长说:“目前农村的学校都是入不敷出,教师流失严重,对于留守儿童问题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第三,留守儿童教育的专业管理人员缺乏,管理存在漏洞。调查发现,中小学的教师一般条件都很艰苦,还要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往往感到身心疲惫,没有时间、精力去了解所有学生的家庭背景。很多老师表示,自己应付平常教学都紧张,很难再有时间去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和课外的生活情况,对这些学生采用一种“只要不出事,遵守学校的纪律,你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的管理策略,放任这些学生的行为。大多数班主任也没有针对留守儿童采取任何特殊的手段或措施。学校与留守儿童家长间的互动与联系很少,只有当学生出现违反学校纪律或出现严重的问题时,学校教师才会主动与家长联系。平时监护人和外出父母也很少与学校联系。在没有家长的支持下,学校只能对“问题少年”采取开除或勒令退学等消极办法解决问题,有时致使留守儿童流入社会,成为“街角青少年”。 第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 父母外出打工使留守儿童缺少了父母的学习辅导与监督,大部分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是(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属,这些监护人大多年龄较大,没有精力照顾,或者文化水平低,无能力对留守儿童进行辅导和监督,使部分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管理,出现了学习成绩的下降和学习态度的散漫,这将对孩子今后人生道路的选择、自信心的树立等造成一定的影响。 3、社会工作是促进留守教育问题的解决有效途径之一 (1)社会工作介入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必要性 首先,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社会工作的重要工作领域。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知识与方法帮助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个人、群体和社区,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并预防问题的发生,恢复、改善和发展其功能,以适应和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的服务活动。社会工作领域随着社会问题的产生而形成。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作为受到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理应成为社会工作重要领域,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心理健康问题、道德问题、安全问题等教育问题是儿童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和学校社会工作的重要领域。其次,社会工作是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委托监护人的精力不足或者其他原因,在遇到的困难时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包括家人等自然支持体系支持,同时目前留守儿童在遇到困难时也很难得到政府等正式支持体系的有效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求助于专业社会工作等非政府组织获得有效支持。 (2)社会工作介入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可行性 首先,社会工作功能有助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一般来说,社会工作具有复原的功能、提供和配置资源的功能、预防的功能、发展的功能、稳定社会的功能等五种功能。其中复原、预防和稳定的功能是社会工作最基本的功能。社会工作通过这些功能可以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解决获得更多的资源。社会工作者通过复原功能可以解决留守儿童在学习、心理健康、道德、行为偏差等方面的问题,使其恢复正常的社会功能,重新适应社会生活;通过预防功能可以使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发生之前得到有效的控制。其次,社会工作方法有助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社会工作上述功能是要通过社会工作方法来实现的。社会工作可以通过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行政、家庭工作、政策分析等专业方法,为留守儿童提供服务,帮助留守儿童解决教育中遇到的困难。 4、社会工作介入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基本模式 根据以上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社会工作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介入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是直接针对留守儿童自身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社会工作介入;另一方面是对影响留守儿童教育的社会支持体系进行社会工作介入,通过介入留守儿童教育的社会支持体系,改善留守儿童教育条件,为留守儿童教育提供良好学习环境,促进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从而达到为留守儿童教育服务的目标。前者是直接介入方式,后者是间接介入方式。对留守儿童教育的社会支持体系介入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对支持体系现有的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另一种途径是通过留守儿童教育需要的信息反馈和对支持体系的实施主体进行培训与指导,使支持体系不断增加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具体过程如下图: 培训与指导 反馈信息 社会工作介入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过程图 (1)对留守儿童自身教育问题的直接介入 社会工作对留守儿童自身教育问题的介入一般采用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等方法。针对以上留守儿童自身在教育方面存在的不同问题,社会工作介入可以采取不同的社会工作模式。如,当父母出去务工时,留守儿童由于父母的离开,生活的自动平衡被破坏或被打乱,进入危机状态,此时,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危机介入模式帮助留守儿童找到新的平衡、达到稳定生活的状态;针对留守儿童学习下降、学习动力不足、自觉性差等学习方面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功能个案社会工作模式促进案主改变;针对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心理社会模式通过疏导、鼓励、支持等技术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治疗;针对道德和社会行为方面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行为治疗模式修正不良行为;针对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小组工作中的交互模式通过互动促进留守儿童的社会关系;针对安全教育方面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社会目标模式促进社会系统与人和群体间的整合,创造良好的社会秩序。另外,社会工作者还可以就留守儿童教育中的某个需要解决的问题采取任务中心模式为案主提供服务。虽然每种模式均有自己相对独立的使用范围,但在社会工作实务中并不是孤立的,它们是可以相互协调促进,共同为案主服务。 (2)对留守儿童教育的社会支持体系的间接介入 留守儿童教育支持体系包括多方面,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物质的支持体系,主要包括家庭、学校、社区、社会、政府、社会工作者等等;一类是精神文化的支持体系,主要包括留守儿童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方针、规章制度、社会文化等等。这两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这些支持体系又可以分为微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宏观层面等三个层面。具体来说,家庭、学校属于微观层面,社区属于中观层面,政府、政策法规属于宏观层面,不同层面的支持体系社会工作介入的模式和方法有所不同。对留守儿童教育的社会支持体系的介入,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社区为依托,以学校、家庭为重点,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等多方面合作协调的分层面的社会工作模式。第一、在微观层面上,社会工作要以留守儿童的家庭,在读学校为重点,弥补家庭结构和家庭教育的缺失,促进学校对留守儿童教育的管理。家庭是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要场所。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对个人早期社会化甚至一生的社会化都有重要意义。家庭生活和交往活动对儿童的行为规范、心理特征、价值观念、生活习惯等都会产生重大影响。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务工而造成的家庭教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学习辅导、监督,心理健康的引导,道德观念的形成、社会行为的管教等等方面都存在者重要的负面影响。针对这些问题,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对家庭开展家庭社会工作帮助留守儿童解决教育中的问题。对于留守儿童的在学习上的缺少辅导,社会工作者一方面可以与留守儿童建立专业关系,直接对留守儿童学习进行辅导,担任帮助者和支持者;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者也可以组织“志愿者”或者社区中高年级学生与留守儿童结为辅导对子,对留守儿童学习进行辅导,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担任组织者和协调者。针对监护人对留守儿童教育的监督不力问题,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等专业方法以及培训的方式对监护人传授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工作学等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以提高监护人的监护能力,达到替代父母的作用,营造一个近似完整家庭结构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针对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的沟通问题,社会工作可以通过建立信息联络中心等类似机构,采取电话、书信、网络等多种方式,为留守儿童与父母沟通提供便利,并对沟通过程进行专业引导,促进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了解。同时,社会工作者还可以利用外出父母春节或季节性回家期间组织他们学习有关儿童教育方面的知识,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学校也是儿童和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社会环境,它是专门为社会化目的而设立的学习机构,学校教育对人的社会化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因此,社会工作对学校的介入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工作在学校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介入可以通过学校社会工作进行。学校社会工作在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工作模式,即问题导向工作模式、学生导向工作模式、社区导向工作模式。问题导向工作模式偏重矫治的一面,给予问题学生以特别的注意,以其为主要工作对象。所谓问题学生是指那些在心理、行为上有些异常,在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上均发生适应困难的学生。该模式主要通过个案工作方法,对问题学生及其家长提供服务与咨询,先分析其心理行为及造成心理行为异常的原因,然后再加以处理、施以治疗。学生导向工作模式提倡面向全体学生(包括问题学生和正常学生)提供服务,对全体学生提供包括生活辅导、学业辅导、职业辅导在内的全面辅导。社区导向工作模式将对学生的服务进一步扩大到社区,该模式注重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保持学校与社区的良好沟通,协调教育机构,推行社区教育。学校社会工作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介入主要采取问题导向工作模式和社区导向工作模式。针对留守儿童在学校的心理、道德行为等方面的问题,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问题导向工作模式,通过情绪的支持、情绪的发泄和理智的开导等方式帮助留守儿童解决问题。针对学校和老师对留守儿童关心较少的问题,学校社会工作者要督促学校制定相关制度,使学校和老师更加关爱鼓励留守儿童。针对学校、老师和家长、监护人联系较少的问题,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社区导向工作模式,通过建立家长学校、召开学生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另外,学校社会工作者还可通过向家长传授子女教育的知识与方法,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水平,进一步密切家庭与学校教育的配合。 第二、在中观层面上,社会工作要以社区为依托,建立留守儿童教育服务机构,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社区对留守儿童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社区的文化环境、生态环境是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大力发展社区教育。目前一些社区存在大量的不健康的网吧,黄色游戏厅,没有形成关注留守儿童教育的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为未成年人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的机构也很少,使得农村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的社区教育处于“真空”状态。针对这些问题,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社区工作实务模式促进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社区工作有三大操作模式,即地区发展模式、社会计划模式和社会行动模式。地区发展模式目标在于建立社区自助的能力和社区的整合,强调社区民众的广泛参与。在此模式中,社会工作者着重于推动社区内不同团体及居民广泛地参与,界定案主本身的需要,并采取自助及互助的行动去改善社区关系,解决社区问题。社会计划模式认为每一社区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行动计划方能解决。该模式认为社区社会工作的任务就是针对社区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收集、分析有关资料,制定规划,并最终解决问题。社会行动模式认为社会上存在着不同的利益群体,由于不公平的资源及权利分配政策,使边缘群体或弱势群体的利益受到忽视及受到剥削。解决此类问题一般是通过组织居民(边缘、弱势社群)参与集体行动,合力解决社区问题,争取所需资源,改善社区环境及生活素质。针对留守儿童教育社区环境(指不健康网吧等)净化问题,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社会计划模式进行干预,掌握社区范围内留守儿童规模、应用社区工作相关理论知识收集其教育状况的资料,对社区留守儿童教育的社区环境中的问题(例如不健康网吧、黄色游戏厅等)进行分析诊断,制定相应的计划,通过组织运行和成效评估等社会工作介入过程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处于主导地位,是事实材料的收集与分析者、计划的执行专家。针对社区缺乏关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氛围和社区教育不足的情况,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地区发展模式动员社区内不同团体组织及居民广泛参与,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 充分挖掘和整合有效的教育资源,由社区负责牵头成立由街道(村民委员会) 、妇代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学校、派出所组成的社区教育委员会, 建立留守儿童生活托管中心等机构,发展社区教育。通过邻里互帮互助活动、评选文明家庭,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优化育人环境, 让留守儿童在文明的社区中受到良好的熏陶。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是促进者、协调者或导师。另外,社会工作者也可以通过社会行为模式,倡导和参与社区制定一些有利于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规章制度,使留守儿童教育权得到制度保障。 第三、在宏观层面上,社会工作主要通过社会行政介入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促进合理的留守儿童教育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制定。社会行政是依据社会需要,做出重大决策,采取有力措施,开展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