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课越州赵公救灾记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人称“曾南丰”。北宋散文家。出身于儒学世家,嘉祐二年(1057)中进士,任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司法参军,后入京任馆阁校勘、集贤校理,为实录检讨官,从事图书整理多年。熙宁二年(1069),任越州(今浙江绍兴)通判。后在多州任地方官,辗转各地。元丰三年(1080)移知沧州,途经京城时被神宗召见,于三班院供事,次年迁史馆修撰,编修五朝国史。元丰五年(1082)拜中书舍人,次年病逝于金陵(今江苏南京)。曾巩一生主要在地方任职,或者在京城任馆职,没有参与实际的政治斗争。他尊奉儒道,思想正统,被后世视为“醇儒”。其文章风格质朴,议论文结构严谨,文字简洁;记叙文则纡徐委婉,近于其师欧阳修。历来为后世大多数作家所推崇。有元丰类稿。古代的散文我国古代为了与韵文、骈文相区别,把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越州,州治在今浙江绍兴县。赵公即赵抃,宋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人,字阅道。赵抃居官正直无私,弹劾不避权贵。曾任殿中侍御史,有“铁面御史”之誉。晚年执越州政务,在越州治绩卓著。特别是在熙宁八年、九年吴越饥疫兼作之际,赵抃在救灾中表现出卓越的见识和吏治才能,在朝野中颇负盛名。曾巩曾出任越州通判,也出色地从事过救灾工作。他详录赵抃救灾业绩,以期总结救灾经验,并盛赞赵抃的吏才与吏德,以为后人之鉴。文章通过对一次救灾全过程的记述,为封建时代的一位清官树碑立传,也留下了一份古代政史的珍贵资料。这是一篇调查记,记述赵抃在越州救灾的具体措施,意在表彰赵抃急民之难的负责精神和卓越的工作能力。同时也是总结赵抃救灾的经验,为后来的官员们制定救灾措施提供参考资料。在赵抃知越州前,曾巩曾任通判。那时越州出现灾荒,作者本人也参与过救灾工作,采用过类似赵抃所用的方法,因而这篇调查记能写得如此翔实、顺畅,而且富有感情。本文的优点之一在于把十分琐碎的事情写得有条不紊,而另一个好处是,作者并未停留在对具体事实的叙述上,还写出了赵抃遇事当机立断、敢于承担责任,而做事兢兢业业、事必躬亲的作风,使人能更深地了解赵抃的为人。文章末尾说到作记目的,是从另一角度阐发赵抃救灾的意义,以衬托他的政绩之美。1读准字音(1)赵抃(bin)(2)廪于官者(ln)(3)无得闭粜(tio)(4)籴者自便(d)(5)其众相蹂(ru)(6)灾沴之行(l)(7)间(8)处(9)公所拊循(f)(10)或便宜(bin)(11)所以经营绥辑(suj) (12)委曲纤悉(xin)2解释下列多义词的意思(1)所(2)与(3)以为(4)且(5)书(6)处(7)得(8)治3说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1)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古义:旧例。今义:真实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2)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古义:有利。今义:方便,合适。4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1)蚤夜惫心力不少懈:蚤,同“早”,早上;少,同“稍”,稍微、略微(2)乐为之识其详:同“志”,记载(3)岂弟之实在于身者:同“恺悌”,和乐平易5说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其义(1)当廪于官者几人:名词用作动词,赈济、供给粮食(2)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形容词用作动词,修缮(3)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日,名词作状语,每天;幼小,形容词用作名词,幼小的人(4)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量词用作动词,加倍给(5)前民之未饥:名词作状语,在之前6说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1)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介词结构后置句,“于官”作“廪”的状语(2)属以视医药饮食:介词结构后置句,“以视医药饮食”作“属”的状语(3)公元丰二年以大学士加太子少保致仕,家于衢:介词结构后置句,“于衢”作“家”的状语(4)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定语后置句,“孤老疾弱、不能自食”作“民”的定语(5)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定语后置句,“不在职而寓于境”作“吏”的定语(6)为之告(于)富人,无得闭粜:省略句,省略介词(7)而待(庄稼)熟,官为(富人)责其偿:省略句,省略宾语7翻译下列句子(1)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译文:(2)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译文:(3)著其荒政可师者。译文:(4)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译文:答案(1)按照旧例,官府每年发给穷人救济,应当供给到三千石粮米就停止。(要点:故事,旧例;廪,赈济。)(2)当时,旱灾瘟疫遍及吴越一带,百姓遭受饥荒瘟疫,死去的将近一半,灾情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要点:被,遍及,到达;殆,大概、几乎;于,比。)(3)记述了他值得后人效法的救荒的措施政绩。(要点:师,效法;定语后置。)(4)用来经营安排的措施前前后后周到细密,没有一点不完备的。(要点:所以,用来的;经营绥辑,经营安排的措施。)1赵抃在越州救灾的具体措施有哪些?他救灾的特点是什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赵抃是一个怎样的官员?答:答案(1)在灾前,准备措施:问受灾范围,问灾害程度,问应对能力。特点:防患于未然,调查统计,全面细致。灾害时,救饥措施:保证供应,敛粟赈灾,忧其且流亡,忧官不足用,忧民不能自给。特点:计划严密,考虑周详,秩序井然,效率高。灾害后,救疫措施:设置病坊,募僧二人,委托以视医药饮食;死者,收瘗之。特点:灾后防疫,全面周到。(2)从中可以看出赵抃是一位拥有杰出才能的古代官员:冷静细心、心怀百姓,勇于打破常规、承担责任,德才兼备、尽心竭力、公而忘私。2作者对赵抃救灾是如何评价的?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思想?答:答案(1)作者针对赵抃救灾进行议论,作出了高度评价:“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2)“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表现了曾巩希望本文能为日后救灾提供经验的愿望。同时,德才兼备的赵抃也是作者心目中官员的楷模,赞赵抃,是希望所有官员来学赵抃勤政爱民。另外,文章最后一段虽寥寥数语,却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忧民爱民的迫切之心。1记述人物的文章重在对人物事迹的记叙,为什么本文作者在记叙完赵公救灾后,还费很大的笔墨评述赵公的事迹?答:答案文章并未停留于写越州救灾其事和赵公其人,而是针对其事其人进行议论,阐明主旨。文章从赵抃救灾中总结出一系列辩证关系,通过“民病而后图之”与“先事而为计”的不同、“不习而有为”与“素得之者”的不同等进行对比。通过“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表明作者的写作意图。但我们不能认为,曾巩对赵抃“乐为之识其详”的原因仅仅就是这一点。应该说,在曾巩看来,赵抃越州救灾,是其匡世济民、推利天下的政治理想的体现,而这正是曾巩毕生追求的民本思想。曾巩之所以对赵抃“乐为之识其详”,正是因为曾巩是将他奉为楷模的。2乾隆皇帝曾评价这篇文章说:“赵抃救灾之法,尽善尽美;而巩所记,又复详尽明晰,司牧之臣,案头必备之书。”曾巩记述赵抃救灾是如何达到详尽明晰的呢?答:答案以时间顺序,井然有序地记述赵抃救灾的全过程,虽然穿插了议论,但结合自然。详略有致,重点突出,详写“救饥”,略写“救疫”。详写赵抃救灾,在救灾的过程中表现人物的品德。文章最后一段交代写作缘由,略写赵抃其他方面的品德,既不偏离“救灾记”这一中心,又留给读者以思考的余地。巧用对比,“故事,得粟四万八千余石”“法,是岁尽五月而止”突出赵抃突破旧法,尽心救灾的情况,表现赵抃急百姓之急的高尚品格。苏东坡传(节选)林语堂徐州不仅是个大城市,地控鲁南,一向为军事要冲。在过去各朝代,徐州四面皆有战事,今日仍位于津浦陇海两铁路交会之处。徐州离一个地区近在咫尺,此地区即在此后数十年内因为一个盗匪巢穴受水柳传的渲染而出名。徐州位于河畔,南部高山耸立,下有深水急流,在城边流过。当地出产上等花岗岩、煤、铁,苏东坡时已开始开采。因此徐州也以产刀剑著称。苏东坡喜爱此地的自然风光,鱼与螃蟹也种类繁多,因称之为“小住胜地”。在八月二十一日,苏东坡到任三个月之后,洪水到了徐州。王安石以前曾设法疏浚过黄河水道,但是空花了五百万络,工程竟归失败,负责工程的人畏罪自尽。黄河现在是在徐州以北约五十里处向东方决口,水势开始蔓延,淹没了几百方里。水到徐州城边时,为城南的高山所阻,于是继续高涨,到了九月,水深达到两丈九尺。水高一度超过了徐州城内的街道。苏东坡奋不顾身,抢救城池。有几十天不回家过夜,住在城墙上的棚子里,监督加强外圈的城墙。富有之家纷纷逃难,苏东坡在城门口劝阻他们,以免引起人心惊惶。他说:“我不走,你们最好也不要走。”这样把大家劝回去。此处不是细谈苏东坡建筑工程天才之所,不过也得说他是亲自参与了防堵工程的数字计算。在盘旋滚转的洪水势将越过东南外城墙时,他正在忙于加强城基和增加城高。防水工程长九千八百四十尺,十尺高,二十尺厚。完成这项工程,需要数千人之众。扑味扑麻在泥里跋涉,他亲身到军营去见指挥官。因为禁卫军直接受皇帝命令,苏东坡恳求他们协助。指挥官欣然应允,他说:“大人都亲自监工,我们自然应当尽力。”同时在徐州北方也正在准备把洪水引入以前的黄河旧水道,黄河在中国历史上曾改道多次。洪水威胁徐州城四十五天。在十月初五,黄河又回到旧水道,往东在靠近海州处入海,洪水才开始撤退。百姓欢天喜地,感谢全城得救。但是苏东坡对临时的堤防感到不满,附以详细数字说明,修表呈奏朝廷,请求拨款,重建石头城墙,以防患于将来。空等好久之后,苏东坡修改了原定的计划,建议改用坚强的木材加强堤防,不再用石头。皇帝对他的成就特颁圣旨嘉许,在次年二月,朝廷拨予苏东坡三万贯,一千八百石米粮,七千二百个员工,在城东南建筑了一条木坝。在外围城墙上,由于苏东坡喜爱建筑,他兴工建筑了一座楼,一百尺高,名之为黄楼。后来黄楼一词成了苏东坡在徐州所作诗歌总集的名称,正如他在密州建筑的超然台,成了他在密州所写诗集的名称一样。黄楼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对古老中国的宇宙论的信念而起。根据中国的宇宙论,宇宙中万物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所构成。五行中每一行都代表一种性质,如同坚硬、生长、流动、热、重等等,这些性质都具有一种宇宙的意义,不但用以指物质的宇宙,也用以指生命的功能与人的个性行为,也可以用于男女的婚配。生命离不开五行的交互作用,比如相生相克。每一行皆有其颜色,正好象征那种元素的性质。说也奇怪,黄代表土,黑代表水,黄土因具有吸水力量,所以可以克服水。黄楼之命名即含有防水之意。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募:征召,征集B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去:前往C使籴者自便如受粟籴:买粮D官为责其偿责:责成答案B解析去:离开。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古今意义相近的一项是()A明年春,大疫B委曲纤悉,无不备者C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D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答案C解析A项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B项古义:周到,细密。今义:事情的底细和原委。D项古义:(对救灾)有利。今义:方便,合适。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不一致的一项是()例句: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A虽死,得无失敛埋B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C彼虽行是,其人不足称也D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答案A解析A项即使,例句与其他三项均为“虽然”。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当廪于官者几人B给其食而任以事C民尤以为得其依归D著其荒政可师者答案B解析A项廪:名词用作动词,赈济、供给粮食。C项归:动词用作名词,归宿。D项师:名词用作动词,学习,效法。5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惫心力不少懈B乐为之识其详C岂弟之实在于身者D忧其众相蹂也答案D解析A项“少”同“稍”,稍微。B项“识”同“志”,记载。C项“岂弟”同“恺悌”,和乐平易。6下列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当廪于官者几人B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C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D灾未有巨于此也答案C解析C项是定语后置句,A、B、D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2题。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廪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出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凡死者,使在处随收瘗之。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人尽其力。公所拊循,民尤以为得其依归。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盖灾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者,则有间矣。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输:交纳,献纳B使籴者自便如受粟如:往,到去C则有间矣间:差别,差距D乐为之识其详识:知道,懂得答案D解析识:记载。8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灾未有巨于此也A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B王尝语暴以好乐C泊牧以谗诛D古之人不余欺也答案B解析B项与例句都是状语后置句,A项定语后置句,C项被动句,D项宾语前置句。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A解析A项为:均作介词,替。B项其:代词,他们的/指示代词,那。C项所:结构助词,“的地方”/“为所”,表被动。D项而: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修饰,不译。10下列六个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赵抃“事必躬亲”的一组是()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告以去其家者勿给为工三万八千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ABCD答案A解析多是赵抃部署,不一定亲为。承上文城市郊野多设“给粟之所”,可知是分头贴告示。是灾区的用工情况。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篇调查记,记叙赵抃在越州救灾始末,重在总结并推广他的救灾经验。B开篇简叙救灾前的调查,赵抃先行下文所属各县,询问与救灾有关系的七件事。C作者没有停留在对具体事实的交代上,叙中有议,表彰了赵抃急民之难的负责精神。D文章不循常法,将广为收集的救灾琐碎诸事不做裁减,逐一写来,有条不紊。答案D解析做了精心的裁减。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译文:(2)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译文:(3)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译文:答案(1)有愿意出利息借钱的老百姓,官府劝告富裕人家放手借钱给他们,等庄稼成熟,由官府为债主出面责令债户偿还。(2)救灾工作中有权宜从事、不合常规条文的,赵公一概自己担当责任,不因此连累下属官员。(3)他的措施虽然只是在短时间内实行,他的方法却足够留传后世。三、延伸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信州兴造记王安石晋陵张公治信之明年,皇祐二年也,奸强帖柔,隐诎发舒,既政大行,民以宁息。夏六月乙亥,大水。公徙囚于高狱,命百隶戒,不恭有常诛。夜漏半,水破城,灭府寺,苞民庐居。公趋谯门,坐其下,敕吏士以桴收民,鳏孤老癃与所徙之囚,咸得不死。丙子,水降。公从宾佐按行隐度,符县调富民、水之所不至者夫钱,户七百八十六,收佛寺之积材一千一百三十有二。不足,则前此公所命富民出粟以赒贫民者二十三人,自言曰:“食新矣,可以已,愿输粟直以佐材费。”七月甲午,募人城水之所入,垣郡府之缺,考监军之室,立司理之狱。营州之西北亢爽之墟,以宅屯驻之师,除其故营,以时教士刺伐坐作之法。作驿曰饶阳,作宅曰回车。筑二亭于南门之外,左曰仁,右曰智,山水之所附也。筑一亭于州门之左,曰宴,月吉所以属宾也。凡为城垣九千尺,为屋八,以楹数之,得五百五十二。自七月九日,卒九月七日,为日五十二,为夫一万一千四百二十五。中家以下,见城郭室屋之完,而不知材之所出,见徒之合散,而不见役使之及己。凡故之所有必具,其所无也,乃今有之。故其经费卒不出县官之给。公所以救灾补败之政如此,其贤于世吏远矣。今州县之灾相属,民未病灾也,且有治灾之政出焉。弛舍之不适,裒取之不中,元奸宿豪舞手以乘民,而民始病。病极矣,吏乃始自喜,民相与诽且笑之,而不知也。吏而不知为政,其重困民多如此。此予所以哀民,而闵吏之不学也。由是而言,则为公之民,不幸而遇害灾,其亦庶乎无憾矣。(有删改)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奸强帖柔,隐诎发舒帖:服帖B命富民出粟以赒贫民赒:周济C愿输粟直以佐材费佐:辅佐D月吉所以属宾也属:同“嘱”,劝酒答案C解析C项“佐”,在古文中,常有“辅佐”的意思,但结合上下文分析,这里不能理解为“辅佐”,应为“补充”之意。14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张公“救灾补败”政策的一组是()奸强帖柔,隐诎发舒敕吏士以桴收民募人城水之所入,垣郡府之缺命富民出粟以赒贫民作驿曰饶阳,作宅曰回车有治灾之政出焉ABCD答案C解析解答这道题,第一步就是审题,题目关键词有二:一个是张公,这是分析的对象;二是救灾补败,这是分析的事情。根据这个要求,我们可以发现与灾害无关,与张公无关。排除、,故正确答案是C项。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公善于管理信州,百姓安宁,洪水冲破了城墙,淹没了府衙寺庙,他派遣官吏用小木筏收容百姓,使许多百姓和囚徒得以不死。B水位下降以后,张公即发文调派民间劳力和金钱赈灾,如收集建佛寺的木材,周济贫困人口,修补郡府的围墙,修建军队驻扎所需的营房。C张公修补残败之余还修造了饶阳驿站、回车宅院,以及州内三座亭子并分别命名,百姓看见城墙房屋完好,却看不见官吏给自己增添麻烦。D虽然州县之灾相连,不断困扰百姓,但由于张公有治理灾害的政策,并尽心救灾修补残败,所以,百姓并不埋怨灾害、指责张公。答案D解析D项跟原文对应的句子是“今州县之灾相属”,说的是当时各地的情况,不是仅指张公治所的事情,有缩小范围之嫌。1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见城郭室屋之完,而不知材之所出,见徒之合散,而不见役使之及己。译文:(2)此予所以哀民,而闵吏之不学也。译文:答案(1)看见城墙房屋完好,却不清楚材料出自什么地方,见工人们聚集解散,却不见官吏们找到自己。(2)这就是我为什么替百姓悲哀,并且忧伤官吏不学习的原因了。参考译文晋陵张公管理信州这个地方的第二年,是皇祐二年,奸邪者服帖,强横者顺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中建二局国际工程管理部招聘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合规考试全量复习试题附答案
- 福建高考政治热点分析
- 电工作业培训课程(-20)
- 2024北京十二中初一(下)期中数学试题及答案
- 楼盘项目全流程解析
- 【物理】辽宁省鞍山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试卷(B)【含答案】
- 2025域名购买合同协议书
- 立秋:历史与现代的共鸣
- 2025电弧焊接分项工程承包施工合同
- 2025年-安徽省建筑安全员-C证考试(专职安全员)题库附答案
- 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与风险管理-全面剖析
- 肝门部胆管癌诊断和治疗指南(2025版)解读
- 2025年广东广州市高三一模英语试卷试题及答案
-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2025届小学六年级第二学期小升初数学试卷含解析
- 东北三省三校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物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一模地理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 2025陕西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员工招聘(26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国经纬仪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杭州2025年浙江杭州余杭区余杭街道招聘编外劳务派遣人员2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2025学年度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铭仁园学校高一第二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