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悲剧以及秦王朝短命的根源.doc_第1页
秦始皇的悲剧以及秦王朝短命的根源.doc_第2页
秦始皇的悲剧以及秦王朝短命的根源.doc_第3页
秦始皇的悲剧以及秦王朝短命的根源.doc_第4页
秦始皇的悲剧以及秦王朝短命的根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强盛帝国中的悲惨皇帝(上)一、高祖秦始皇的悲剧以及秦王朝短命的根源,不外乎一个字:暴。人们一提到秦王朝,往往就和这个“暴”字连在一起,就使人联想起暴政、暴秦。当嬴政还仅仅是一个秦王时,他身上虽然已经具有了专制君主残暴的特征,然而毕竟还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还能认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为人处世,也还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如前所述,在车裂嫪毐、杀死谏士后,他能够接受茅焦的尖锐批评;读了李斯的谏逐客书后,他也能收回成命。还有,大梁人尉缭来到秦国,秦王政与他同衣同食,恭敬有加;他不听老将王翦的话而轻率伐楚,遭到失败,又能亲自赶到王翦家里赔罪,并恳请王翦出山。以上种种,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仅仅是秦国之王,他的权力还是有限的,他至少要受到六个强劲对手的制约齐、楚、燕、韩、魏、赵国。它们的个体力量虽不如秦,然而一旦两三个乃至五六个抱成一团,那就够秦国喝一壶了。一句话,他尚有在竞争中失败的可能性,他必须励精图治,他不能稍有松懈疏忽。然而,灭六国、成一统后就不同了,他先从古时候最尊贵的“三皇”、“五帝”中各选一字作为自己的“尊号”,于是,“皇帝”就这么产生了。当上皇帝后,他又制定了一系列尊君抑臣、维护皇帝至高无上权威的制度。例如,“朕”成了只许皇帝一人专用的第一人称;皇帝的命令称为“制”,号令称为“诏”;群臣向皇帝上书,一定要说“昧死言”,表示是冒犯死罪而言;皇帝穿的衣服,戴的帽子,以致乘坐的车马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臣下不得妄加使用;还有包括三跪九叩、山呼万岁在内的一整套繁琐的礼仪、朝仪制度,就不再赘述了。总之,他已经掌握了最高权力,他已经没有了竞争对手。他,唯我独尊的始皇帝,权力不受任何制约的秦始皇,从今以后,就可以随心所欲、就可以为所欲为了。皇帝的诞生,将专制独裁制度推向了顶峰。秦始皇没有料到的是,他的这一制度创新,既为他自己以及后世的帝王们穷奢极欲、为所欲为提供了保障,又为他们的悲惨结局埋下了祸根。作为始作俑者的嬴政本人,也不可避免地成了这一悲剧的源头。因为秦始皇大概没有想到,“皇帝”这个专制集权的象征,它既有巨大的震慑力,可以碾碎一部分人的信心与力量,却又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能激发另外一部分人的雄心或野心。当你过分滥用它的权力时,这后一种功能就会越来越大。秦始皇的悲剧既是他自己酿成的,更是这个专制独裁的皇帝制度造成的。或许有人说,是秦二世的倒行逆施促使了秦王朝的迅速灭亡,倘若秦始皇在世,秦王朝不会很快灭亡,至少不会成为短命王朝。这是一种假设,不过这种假设并不能使人信服。诚然,相对于“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战国时期,统一以及统一后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在客观上,至少在当时看来,是一种社会进步;而当时的人民群众,对统一显然也是欢迎的,在离秦统一不远的西汉人笔下,就有这样的描述:“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汉书严安传)他们把秦王嬴政看作是能使自己“更生”的“明天子”,说明他们对统一的渴求和对秦王政所寄予的巨大期望。然而,人们很快就失望了。当时的人们或许没有很在意一个变化,即与统一伴随而至的,是秦王政变成了秦始皇。然而,这个变化却是关键性的。关键之一就是,他要建立并维护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威,他要让普天之下的人们都明白:只有他秦始皇一个人真正地站起来了,其余的人呢?上至王公大臣,下到黎民百姓,都必须匍匐于他的脚下,为奴为仆,听从驱使,甚至任凭宰割连他的长子公子扶苏,也只因为说了一句他不爱听的话,就不得不离开繁荣富庶的咸阳城,就不得不远赴数千里以外的边关贬谪地,就不得不于凛冽的朔风中作“深刻反省”。关键之二是,除了巩固统治、建立万世一系的嬴家天下外,他还要尽情享受,由于他具有极大的权势,而有权势作保障的享受,很快就转化成为穷奢极欲。且看看他是如何为自己建立人间天堂的:早在秦始皇以前,在秦国都城咸阳和故都雍地,就有不少宏丽的宫殿。仅载于史册的就有棫阳宫、步高宫、祈年宫、长安宫、华阳宫、章台宫、萯阳宫、曲阳宫等三四十座。可是,这些远远填不满秦始皇的欲壑,他还要大兴土木。前面已经说过,在统一战争的同时,他已在咸阳仿建了六国宫殿。这一宫殿群南方面临着渭水,从雍门向东一直到泾水、渭水交汇之处。遍布于300余里的地带上,有各具特色的宫殿、楼阁145座。各殿之间又架木为桥,成为道上之道,称为“复道”。复道周围,楼阁殿宇彼此相连。这些建筑物装饰华美,陈设铺张,甚至梁柱之上也缠绕着丝帛玉锦,地面也平铺着绫罗绸缎。统一后的第二年,秦始皇又在渭水南方建造信宫,也称咸阳宫。不久又改名为“太极庙”,象征天极。从太极庙打穿道路直通骊山(今陕西临潼东南),又建盖甘泉宫正殿,并在驰道两侧修筑垣墙,一直连到咸阳。在咸阳以西约百里处有一座梁山,是一个风景优美,离咸阳又甚远的好去处,秦始皇自然不会轻易放过,命令于梁山筑城建宫,即梁山宫,连宫城的石块都刻上绚丽多彩的花纹,故号称“织锦城”。除此以外,秦始皇又建了曲台宫、长乐宫、兰池宫、宜春宫、望夷宫等。秦始皇在整个统治时期,于关中之地建宫殿300多座,关外达到400多座,总计700余座,仅咸阳近旁200里内,就有“宫观二百七十”(史记秦本纪)。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借口咸阳人口过多,原有的宫殿过于狭小,下令于渭南上林苑中营建朝宫。这是一片新的庞大的建筑群,由于规模过大,必须分期完成。第一期工程先建前殿,这前殿就是著名的阿房宫。阿房宫东西长500步(约合今700米),南北宽50丈(约合今115米),高数十仞(一仞合七八尺),殿下可以竖立5丈高的大旗,殿上可以坐1万人。据说四马驾驶的大车队,高举旗帜,能纵横奔驰于殿内而不受阻挠。从殿前直抵终南山,于山顶上建立一对宫阙。殿后又造复道,通过渭河大桥,连接咸阳宫殿。阿房宫殿门用巨大的磁石砌成,以防刺客携带兵刃入内。宫门之外排列着早已铸好的12个“金人”。殿庭之间可以容纳10万人。秦始皇计划将这个宫殿群扩大至300余里,使“离宫别馆,弥山跨谷”(三辅黄图),整个布局要象征天帝所居星座的结构。为此,征调70万刑徒去挖掘北山的大石头,砍伐巴蜀、荆楚的木材,长途转运,用作建筑阿房宫的材料。如此浩大的工程,直到秦始皇死时也未能完工。秦二世又继续修建,到秦朝灭亡时,也只完成了一小部分。秦始皇万万没有料到,在他死后不久,“覆压三百余里”(杜牧阿房宫赋)的阿房宫就被项羽一把火焚为焦土。大火一直延烧了3个月。除了宫殿,秦始皇还兴建了大量的台池苑囿。如公元前220年建40丈高的筑鸿台,公元前219年东巡至琅邪山时征发数万民工,劳作3个月,建成琅邪台,此外尚有云明台、望海台、阿东台、受珠台、兰池、酒池等数十座。苑囿则有上林苑、宜春苑、甘泉苑、虎圈、狼圈、兔园等。秦始皇生前纵情享乐,死后自然也不甘寂寞。他生前是地上的最高权威,死后也要成为地下的最高主宰。为此,在营建地上宫殿的同时,他也一直在为自己准备地下宫殿。他13岁初即位时,就在咸阳东南的骊山北麓为自己建造陵墓。统一全国后,更征发70余万人大规模地营建。直到他50岁病死,尚未最后完工。秦二世胡亥又接着修了两年,前后费时39年;统一后全国性地大规模营建也有10多年。骊山墓旁行周回30余里,高50余丈,上面种植草木,下面深挖穿过地下含水层,浇铸铜汁溶液来堵塞渗漏,棺椁也都用铜汁浇铸而成。墓室规模宏大,恍如人间世界,顶穹镶嵌着大小珍珠,以象征日月星辰;底部作四渎、百川、五岳、九州之势,塑有江河湖海,并灌入水银以象征流水,还用金银铸造了凫雁蚕雀等各种动物陈列其间。墓内有庞大的宫殿,殿内不仅仿效秦廷议事制度,安设了文武百官的位次,而且到处摆有奇珍异玩、金银宝器等各种用具,殿中悬挂着日月夜明珠,能在黑暗中发出光亮,并用“人鱼”(鲵鱼)膏点灯照明,预计能燃烧很久不熄。由于墓葬之物过于奢侈,生怕有人盗窃宝物,又命工匠制造机关,牵引弓箭,盗墓者一接近,就会触动机关,被乱箭射死。可悲的是,秦始皇并没能在地下过几年安稳日子。他死后3年多,秦朝就灭亡了,项羽不但烧毁了阿房宫,也派人挖掘了骊山墓。据说30万大军整整搬了30天,也未能搬尽墓中珍宝。若干年后,又有牧羊人烧山寻羊,却烧着了骊山墓,大火延烧90日不灭。十六国时,后赵国主石虎就曾派人发掘秦始皇墓,取出铜柱来制造兵器。至于关中地区的一般盗贼销铜椁、窃水银者,更是时有发生。骊山墓在屡经破坏的2000年后,仍然保留了在大批墓葬实物。1974年在秦始皇陵东面4里处发现了3个规模巨大的兵马俑葬坑,是当年秦始皇殉葬设施的一部分。一号兵马俑坑深6米,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约14260平方米。几年来,一号坑已出土陶俑1087件,陶马32匹,战车8乘,鼓3面。据估算,仅一号坑全部挖掘后,可出土陶俑、陶马6000余件。二号坑面积约6000平方米,主要以战车为主。三号坑面积约520平方米,似乎是指挥机关。成千上万个车、骑、步兵俑排列成严整密集的战斗队形,人高约189米,马长2米多,刀、矛、剑、戟都是当时的实战武器,共计数万件。这些兵器制作精良,有的至今仍然锋利无比,除此还有一批铜车、铜马等。据此可以推断,修建骊山墓除数十万从事各种苦役的刑徒外,还有成千上万的工匠和平民。在陵园西南还发现了一座占地约1000多平方米的“众葬坟场”,死者骸骨杂乱地堆积了厚厚一层。这触目惊心的累累枯骨,是对秦始皇兴建骊山墓的有力揭露和无言控诉。秦始皇陵兵马俑是我国古代文明史上的奇迹,是一笔巨大而珍贵的历史遗产。可是在当年,这些东西又得耗费多少人力物力!何况这样宏大的兵马俑坑,只是秦始皇陵的一个次要部分,主体墓室内的豪华宏丽,简直难以想象。据考古学家估计,秦始皇陵及其陪葬区的总面积可达250平方里。建宫殿、造坟墓,还有求“仙药”,消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另外,筑长城、戍五岭等,从长远看,固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在当时,却是压在百姓身上的沉重负担。秦始皇筑长城时,屯戍士兵30万人,屯戍五岭50万,建阿房宫和造骊山墓共70万,守边疆约30万,其他杂役约20万,总计动用民力约200万左右,而大量修建长城的民夫尚未统计在内。秦始皇统一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兵役与徭役就至少占去了10%。我们不妨再作个测算:全国的2000万人口中,男子占一半,是1000万。在这1000万中,老幼又约占一半,青壮年男子的总数也只在500万左右。500万人中就有200万人在长年累月地服徭役、兵役,这中间还不包括大量的运转劳动力,即为朝廷、为官府、为屯戍士兵、为兴建工程者运输粮食柴草的人。由于运载工具落后,运费相当高昂。据估计,运到边境一份钱粮,往往要消耗数十倍的代价。如此惊人地劳民耗力,不顾人民死活与社会正常生产的做法,在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到后来,由于徭役过度繁重,单凭男子已无法胜任,甚至将成年女子也征发去作转输的苦役。据西汉董仲舒估算:秦时赋税为古代的20倍,徭役是古代的30倍!超负荷的重压,致使“男子疾耕不足于糟糠,女子纺绩不足以盖形”(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最后,甚至男子不能耕田耘作,女子不能纺纱织麻,病者无人供养,死尸无人埋葬,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戍者死于边,输者偾(僵毙)于道”(汉书晁错传),那些为南北大军运输粮草的丁男丁女,因过度劳累、不堪折磨而吊死于路旁树上的,随处可见。百姓一经征发,有如被押赴刑场。因筑长城而伤亡的老百姓,也是成千上万,当时民谣说:“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餔。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水经河水注)真是千里哀鸿,万户萧索。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从百姓身上压榨出力不胜任的超额赋税,唯一的手段就是暴力,就是严刑峻法。秦始皇将其先辈轻罪重罚、以刑止刑的镇压之术变本加厉地施行于当世,在其统治时期,仅死刑就有弃市(暴尸街头)、枭首(斩首示众)、腰斩、剖腹、凿颠(凿脑)、囊扑(装入袋中扑杀)、抽胁、镬烹、定杀(沉水溺死)、车裂、体解、赐死、戮尸、磔、绞、坑(活埋)等,又有灭家、灭宗、灭族、夷三族、夷九族、灭里(居住于同里之人全部杀光)等。其他肉刑如黥(刺面)、劓(割鼻)、刖(砍脚)、宫(毁坏生殖器)、矐(薰瞎双眼)、斩趾等数不胜数。而什么行为算是“犯罪”呢?撇开1975年出土的云梦秦简中严密而残酷的秦法不提,仅从史家的零星记载中就可看到,在秦王朝,“偶语”者弃市,“妄言”者灭族。严酷的法律使老百姓摇手触禁,动辄陷刑:一人犯法,罪及三族;一家触禁,邻里连坐。以致刑者相望于路,罪犯充斥于途。监狱里因塞满犯人而形同集市。秦始皇征百越的50万大军,倒有多一半是罪人;而修建阿房宫与骊山墓的70万人,则全是刑徒。他几乎把全国变成了一座大监狱。在这种情况下,他的统治怎么可能稳固?这种情况不改变,秦王朝必然是短命的。西汉有个伍被,曾如此描述秦始皇的统治:“往者秦为无道,残贼天下,杀术士(指坑儒),燔诗书,灭圣迹,弃礼义,任刑法,转海滨之粟,至于西河。当是之时,男子疾耕不足于粮馈,女子纺绩不足于盖形。遣蒙恬筑长城,东西数千里。暴兵露师,常数十万,死者不可胜数,僵尸满野,流血千里。于是百姓力屈,欲为乱者十室而五。又使徐福入海求仙药,多赍珍宝,童男女三千人,五种百工而行。徐福得平原大泽,止王不来。于是百姓悲痛愁思,欲为乱者十室而六。又使尉佗逾五岭,攻百越,尉佗知中国劳极,止王南越。行者不还,往者莫返,于是百姓离心瓦解,欲为乱者十室而七。兴万乘之驾,作阿房之宫,收太半之赋,发闾左之戍。父不宁子,兄不安弟,政苛刑惨,民皆引领而望,倾耳而听,悲号仰天,叩心怨上,欲为乱者十室而八。”(汉书伍被传)应该说,伍被的描述基本上反映了秦始皇统治时期的历史真实。试想,当一个政权到了“欲为乱者十室而八”时,还能够长治久安吗?当秦始皇还活着时,不就有人刻石诅咒,有人拦着使者咒骂,甚至有刺客飞砸铁椎吗?再试想想,当陈胜与吴广以及他们所率领的九百戍卒,因遇雨而“失期”,即无法按时抵达戍地,却又面对着“失期,法皆斩”的严酷秦法,面对着逃亡也是死,奋起反抗顶多也是死的绝境,他们会因为秦始皇仍然活着而选择束手待毙吗?事实上,秦始皇死于公元前210年夏历七月,秦二世即位于当年九月,陈胜揭竿而起于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的那句名言:“天下苦秦久矣!”(史记陈涉世家)难道仅仅指二世即位后的短短10个月?那天不怕、地不怕,几乎是当着秦始皇的面就敢放言“彼可取而代也”的项羽,那“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那个敢于破釜沉舟的项羽,会因畏惧秦始皇的*威而久久地屏声息气、安分守己?那个老谋深算的刘邦,那个慨叹“大丈夫当如此也”的刘邦,会久久地甘居人下?事实上,当伍被分析到“欲为乱者十室而八”时,紧接着就说:这时候,就有“客”对刘邦说:“时可矣!”“可”什么?可起兵也,可造反也!当项梁、项羽叔侄避难于吴地时,每当吴中有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的丧葬时宜时,经常做主办人的项梁就“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史记项羽本纪),已经在暗中积极作反秦战争的准备了。后来反秦战争中的许多著名将领,比如彭越、英布等,早在陈胜起义之前、秦始皇健在之时,就已经成为可供焚烧秦王朝的“干柴”了。英布受过黥刑,是修骊山墓的70万刑徒之一,却“率其曹偶,亡之江中为群盗”(史记黥布列传);彭越亦“常渔巨野泽中,为群盗”(史记彭越列传)。陈胜一举事,他们便起而响应。还有连睡梦中也希望夺回失去的天堂的六国旧贵族(项梁叔侄仅为其中之一),还有痛恨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大量知识分子如张良、孔甲、陈平、郦食其等,这都是遍布全国的“干柴”啊。秦始皇倘若继续活下去,在继续其穷奢极欲之时,在继续推行其暴政之时,能保证不遗下一丁点“火星”么?诚然,秦二世也是一个荒*暴虐之主,不过,在他统治的3年时间里,却基本上是继承了乃父的衣钵:阿房宫、骊山墓继续营建;秦法秦律依旧有效;长城之戍仍在,南征之军未归。与乃父相比,他仅有一次前往辽东的短期巡行,却没有访神仙、寻仙药之举。当然,其残暴也有超过乃父之处:除了诛杀文武大臣、杀害兄弟姐妹外,最大的暴政就是*迫万名嫔妃宫女殉葬与活埋修建骊山墓的工匠了。总之一句话,秦始皇若能多活几年,陈胜、吴广、刘邦、项羽们的义军,或许会增加不少困难,他们的反秦战争或许会更艰巨些,胜利的到来或许会迟缓一些,因为秦始皇有丰富的经历、杰出的才干,这些都是其子胡亥难以比拟的。然而,他却不可能阻止起义的爆发,也不可能阻止义军的最终胜利,更不可能挽救秦王朝的必然灭亡,他顶多只能使这个注定要灭亡的大秦王朝多苟延残喘几年而已。或许,“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孔子的这句名言,用在了秦始皇身上,倒也比较贴切?正文二、惠帝刘盈之死平心而论,无论你骂刘邦“流氓皇帝”也好,“无赖皇帝”也罢,你却不能不承认,作为一个开国皇帝,他还是很有政治眼光的。刘邦有八个儿子:长子刘肥、次子刘盈,以下依次为刘如意、刘恒、刘恢、刘友、刘长、刘建。刘肥虽然是老大,然而自西周以来的宗法制度严格规定,储君之位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即首先是立嫡,其次才是立长。所谓立嫡,就是立正妻之子为继承人。刘邦明媒正娶的正妻是吕雉,即后来的吕皇后、吕太后。她生有一儿一女,女儿是鲁元公主,儿子就是后来的孝惠帝刘盈。而长子刘肥的母亲曹夫人是谁?她是“高祖微时外妇也”,即当汉高祖刘邦还是个普通老百姓时,她是刘邦的*,连小妾、“如夫人”也不是。不过对于这个长子,刘邦还是关爱有加的,正式称帝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01年,就封他为齐王,齐国的70余座城池都成了他的封地,老百姓凡是说齐语的都归这位齐王爷刘肥管辖,一点也没有亏待他。次子刘盈既然是嫡子,他生于公元前210年,5岁时,父亲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第二年,刘邦就将这6岁的嫡子立为太子。这是符合自古以来的“先王之制”的,本来什么问题也没有。可是,偏偏刘邦并不喜爱这个儿子,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仁弱”仁慈而又懦弱也。刘邦深知,做皇帝必须心狠手辣,处事果断,一个仁慈而又懦弱的人怎能做皇帝呢?在这一点上,刘邦自己就很出色。遥想当年,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却又屡吃败仗。一次败逃途中遇到了吕后生的一儿一女5即刘盈与后来的鲁元公主,便将他们载于车上。可是不久追兵*近,车因重载而速度减慢,刘邦情急之中几次将这兄妹俩踢下车去,刘邦的大将、赶车的夏侯婴却急忙停车又将他俩抱上车来。刘邦又急又怒,十多次拔剑要杀夏侯婴,夏侯婴机智地绕树躲避,大概是一边躲避还一边劝说吧。由于追兵在后,不能再多耽搁,而夏侯婴的驾驶技术又十分高超,刘邦终于依了他,最终大家都脱了险。而刘邦其余家属呢,包括父亲刘太公、妻子吕雉,长子刘肥等,都成了项羽的俘虏。刘邦的生母刘媪已逝,据后人考证,家属中还有个生了刘邦之弟刘交的继母。后来两军对阵,项羽架起大锅,煮满开水,威胁道:“刘邦,你小子再不投降,我就将你的老子扔进锅里煮了!”刘邦却道:“我与你项羽都在楚怀王手下当差,并且约为兄弟,我的老子也就是你的老子,如果你一定要煮自己的老子,请你分给我一杯羹。”当然,项羽在别人的劝说下最终没有烹煮刘太公,倘若烹了煮了,则绝不会只烹煮一人,其陷在楚营的父母妻儿一个也逃不脱。看看,刘邦是何等地豪迈:自己的这条命,是与自己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与自己的这条无比重要的性命相比,什么妻子儿女,连老父老母的性命都不值一提了,必要时都可以毫不吝惜地牺牲掉了。倘若你“仁”而又“弱”,如何能够取得成功?如何夺得那万人垂涎的皇帝宝座?那么,刘邦究竟属意于谁呢?是被封为赵王的三儿子刘如意,他认为“如意类我”。其实,还有更重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他特别宠爱如意的母亲戚夫人。吕雉是刘邦贫贱时的妻子,而戚夫人则是刘邦做了汉王后娶的。吕雉毕竟年纪大了,即使年轻时长得不错,也已人老珠黄,况且经常留在丰沛老家,很少见到丈夫,与丈夫的关系也越来越疏远;而戚夫人则时时陪伴在刘邦身边,细心服侍,百般体贴,与刘邦的感情也越来越深。戚夫人当然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被立为太子,特别是公元前198年,如意被封为赵王以后,戚夫人更是经常抱着如意,日夜在刘邦面前啼哭,希望如意能够取代刘盈。刘邦虽然也有这个意思,虽然遭到众大臣的坚决反对,可是仍然不死心,说:“我终究不能让不肖子居于爱子之上!”而吕雉呢,眼看着儿子的太子地位岌岌可危,也急坏了,就请大臣张良帮忙出主意,张良让她设法请来人称“商山四皓”的四位老人,请他们辅佐太子刘盈。这“商山四皓”是刘邦屡请不至的四个隐士,刘邦万万没有料到,他们竟被自己的这个“不肖子”请来了。目送着四位80来岁、须眉皆白的老人缓步离去,刘邦悲伤地对戚夫人说:“太子有这四人辅佐,羽翼已成,难以撼动了。我死之后,吕后就会成为你真正的主人了!”戚夫人忍不住又哭泣起来,刘邦也只能无奈地说:“来来来,你为我跳楚舞,我为你唱楚歌。”戚夫人含泪起舞,刘邦唱道:“天鹅高飞,振翅千里。羽翼已成,翱翔四海。翱翔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短箭,何处施用!”刘邦连唱几遍,戚夫人则边舞边泣,泪下如雨。面对此情此景,即使是心如铁石的刘邦,大概也会肝肠寸断吧?这悲惨凄切的一幕,与6年前楚霸王在垓下泣别虞姬之时,背景虽有不同,情境何其相似!刘邦的悲伤不无道理,知妻莫如夫,他太了解自己的这位结发妻子吕雉了,说到心狠手辣,她简直可以与自己媲美。刘邦征讨叛将陈豨时,是留在家中的这位“贤内助”,以谋反的罪名将功臣韩信杀害的。另一位功臣、梁王彭越,仅仅因为刘邦征兵讨伐陈豨时没有亲自带兵而来,就被冠以谋反的罪名,免为庶人,流放到蜀地。流放途中,彭越遇到了从长安前往洛阳的吕雉,便流着眼泪向她申辩无罪,并希望能够回到故乡昌邑。吕雉满口应允,并将他带回了洛阳,却对刘邦说:“彭王是壮士啊,将他流放到险僻的蜀地,不是留下一个祸患吗?不如杀掉算了。如今我已经将他带回来了。”刘邦认为有理大概他本来是想分几步处置的,就像楚王韩信,先贬为淮阴侯,再找借口杀掉一样吕后这一番话,使他觉得:还是一步到位爽快。于是吕雉让彭越的门客诬告他再次阴谋造反,终于也将彭越灭了族。可怜彭越满以为遇上了救苦救难、大慈大悲的女菩萨,谁知却是个心狠手辣、杀人如麻的玉罗刹!当然,这只是个比喻而已,佛教那时候还没有传到中国呢,人们自然想像不出什么菩萨、罗刹了。行将就木的刘邦头脑还是很清楚的,从韩信与彭越这两面镜子中,他显然已经照出了宠妃与爱子的悲剧结局。可是虽然身为皇帝,对此却又无可奈何,他焉能不悲?焉能不痛!公元前195年,刘邦的“不肖子”刘盈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这就是汉惠帝。他心地善良,确实“不肖”,既不肖父,又不肖母,慈惠而又仁爱,在古往今来的众多皇帝之中,简直是个异类了。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齐王刘肥来长安朝见皇帝,惠帝设家宴招待。既然是家宴,就不必行君臣之礼了,而且因为齐王是兄长,惠帝让他上座。然而他万万没有料到,这一平平常常的举动竟然激怒了母亲吕太后:你私生子刘肥算个什么东西?竟敢和我的儿子、堂堂大汉皇帝平起平坐?甚至是高于我儿的兄长尊位?于是她立马叫人倒了两杯毒酒,放在刘肥面前,要刘肥向自己献酒祝寿。刘肥哪敢违抗,端起酒杯来祝寿;哪知刘盈见哥哥向自己的母亲祝寿,也站起身来向母亲祝寿,并端起另一杯酒就喝。吕后吓坏了,急忙抢过儿子的酒杯,将酒泼掉。刘肥好生奇怪,连自己的那杯酒也不敢喝了,并假装已醉,离席而去。后来一打听,才知道那果然是杯毒酒。其时,赵王刘如意已被吕后害死。或许,深知母亲心肠的刘盈已经估计她没安好心,故意捧起酒来先喝,从而不露声色地救下了哥哥?刘肥虽然侥幸逃过一劫,却也吓坏了,估计吕后终究不会放过自己,自己不可能活着离开长安了,整天愁眉苦脸,闷闷不乐。幸亏跟随他来长安的一个齐国官员献计说:“太后只有皇帝和鲁元公主两个孩子。如今大王您拥有70多座城池,而鲁元公主只享受几座城的贡赋。大王如果能把一个郡的封地献给太后,作为鲁元公主的汤沐邑,太后一定很高兴,大王不就安全了么?”刘肥一想有理,就将城阳郡献给了吕后,又尊称鲁元公主为齐国太后。吕后果然高兴地接受了。须知,鲁元公主是刘肥同父异母的妹妹,如今自己是齐王,却让妹妹当齐太后,把妹妹当母亲,也真是天下奇闻了。紧接着,刘肥又大摆酒宴,邀请吕后与鲁元公主欢饮。他有没有当众喊鲁元公主为“娘”,不得而知;只知道酒宴结束后,吕后就放他回自己的封地去了。不过回去后只过了4年,就于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病逝,享年不详,估计只有30岁上下,就连其谥号“齐悼惠王”中也蕴含着一种悲剧气氛。他的早逝,是否与忍受呼妹为母的巨大耻辱有关?是否与在吕后的*威下战战兢兢、朝不保夕有关?然而无论如何,在诸多兄弟中,应该说,他还是比较幸运的。刘邦刚死,刘盈即位,吕雉便由皇后变成了皇太后,大权都掌握在这位皇太后手中。她自然恨死了那个丈夫生前最宠爱、差一点使自己的儿子失去太子之位的戚夫人,便将她囚禁于永巷之中,所谓“永巷”,即汉宫中的长巷,是幽禁嫔妃、宫女的地方。吕后又令人剃光戚夫人的头发,铁圈束颈,并让她穿着囚衣,整天舂米。其时,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刘如意已经回到自己的封地,住邯郸城中。戚夫人一边舂米,一边悲哀地唱道:“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米至薄暮,常与死为伍!母子相离三千里,当使谁告汝?”这首永巷歌传到了吕雉的耳中,吕雉勃然大怒道:“贱人,你以为你有儿子,还想以儿子作倚靠么?那好,你的儿子也不是个好东西,我让他死在你的前面!”便派出使者,到赵国召赵王刘如意进京。仁慈的刘盈当然知道母亲召如意进京的真正目的,为了保护弟弟,他亲自乘车到长安城东面的霸上,将如意迎进皇宫,然后又与如意同起同居同饮同食,形影不离,使吕雉找不到下手的机会。几个月后,大概由于一切看起来都很正常吧,刘盈也有点松懈麻痺了。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十二月,刘盈天不亮就起床,准备到郊外去打猎。天寒地冻的,看见年幼的弟弟睡得正香,不忍心唤醒他,就独自带着人马离了宫。吕雉听说赵王独自睡在宫中,怎肯放过这难得的机会?立即派人拿着毒酒,*迫如意喝了下去。等天亮时惠帝打猎回来,如意已七窍流血,死在床上了。考史记张丞相列传:“如意为赵王,年十岁”;再查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他被封为赵王的那一年是“汉高祖九年”,即公元前198年。由此可以推出,到被毒死的惠帝元年,他才14岁。不过,查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与汉书诸侯王年表,都说赵王刘如意死于汉高祖十二年,即公元前195年,那就只有13岁了。无论如何,十三四岁,拿到今天来看,还是个即将升入初中的小学生呢。儿子既死,下一步就来对付母亲了。吕雉命人剁掉戚夫人的手和脚,又剜掉其眼睛,熏聋其耳朵,再用哑药将她灌哑,称为“人彘”就是“人猪”,扔进一个处所,史记上说是“使居厕中”,厕可以解释为厕所,也可以解释为猪圈;汉书上是“使居鞠域中”,鞠域就是地下室。史记上说吕雉“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汉书上说“居数月,乃召惠帝视人彘”。无论如何,至少可以说明,戚夫人被如此作践之后,还生不如死地活了一段时间。刘盈起初不知是什么,问了别人,才知道是戚夫人,不禁放声痛哭,并因此而病倒,一年多不能起床他那时也还是个十六七岁的孩子啊,何曾见过如此残酷的“刑罚”?何曾见过如此凄惨的情景?何曾见过如此狠毒的妇人?偏偏不幸,这个妇人竟是生他养他的亲生母亲!于是他派人去对吕雉说:“这不是人做的事情啊。臣身为太后的儿子,再也不能去处理天下大事了。”从那以后,他就“日饮为*乐”,每天借酒浇愁,并终日与嫔妃宫女厮混,就像战国末期的信陵君魏无忌一样,壮志难酬,只得沉湎于醇酒妇人之间,不久就抑郁而终。汉惠帝刘盈也是这样,他生于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16岁时即位,于惠帝七年(公元前188年)秋八月一病而逝,在位7年,只活了23岁。而戚夫人受祸之惨酷,一直深受后人的同情。明末清初的大学者朱鹤龄曾作了首名为戚姬的七言绝句:“楚舞悲歌泪满巾,娥姁而主切酸辛。可怜三尺夷秦项,身后难存一妇人。”“娥姁”是吕雉的字,“娥姁而主”则是指刘邦无奈之中的那句“吕后是你真正的主人啊”。最后两句则是嘲笑刘邦:生前纵然了得,能够提着三尺剑推翻秦王朝,翦灭楚霸王;身后却连庇护一个心爱的女人也不能够。如此看来,戚夫人之惨死,难道仅仅是她个人的悲剧么?汉惠帝的死,很可能还有另外一种原因。那就是他当了皇帝不久,公元前191年,吕太后一定要将他姐姐鲁元公主的女儿、也就是他的嫡亲外甥女册立为皇后,说是让他们“亲上加亲”。鲁元公主嫁给了宣平侯张敖,他们的女儿自然也姓张了。可惜这位张皇后没有生育。不过,一身兼外祖母与婆婆的吕太后自有“妙计”,她先让张皇后假装怀孕,待后宫一个“美人”生下儿子后,就将该“美人”杀掉,假称儿子是张皇后所生。于是,吕太后再命惠帝将这个“嫡子”册立为皇太子。这一切,都由母亲大人、威势无比的吕太后作主,懦弱的惠帝哪敢吱唔。然而,可想而知,他心中一定忿忿不平却又无可奈何:公开娶了外甥女,并且立为皇后,这可是为人不齿的乱伦啊!身为皇帝,一国之君,哪里还有面目再去治理天下!何况那个生下“太子”的嫔妃,有大功而没有任何过失,却也惨遭不幸,这对善良的刘盈来说,不啻又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再加上不久又目睹兄长受辱,不得不认妹为母;爱弟如意又惨死于宫中。孝惠帝果然不愧一个“惠”字,他根本就不计较,就是这个弟弟曾经差一点抢了自己的皇帝之位,却显然会为自己的一个偶然疏忽而深深自责早知如此,我打猎时无论如何也要带上他呀;或者,干脆不去打猎也罢。古人说,哀莫大于心死。刘邦端的有眼光,“仁弱”的汉惠帝确实不堪皇帝之任,他如何忍受得了发生在眼面前的、这一桩桩血淋淋的惨案?或许,在如此强烈的刺激下,他那颗“仁弱”的心,早已死了?或许,惠帝刘盈的早逝,正是他所向往的一种解脱?正文三、刘邦的一些儿孙们刘邦的第五个儿子刘恢与第六个儿子刘友都是“诸姬”所生,也就是说,他们的母亲是刘邦的姬妾,或像后来一样称为嫔妃,大概由于地位低下吧,都没能留下姓氏。刘友在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被立为淮阳王。赵王如意被毒死后,吕雉将他调往赵地,继为赵王。吕雉执掌大权后,不但违背刘邦“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遗训,大封吕家的子侄为王,又将自己娘家的侄女也可能是侄孙女,嫁给了刘友,当上了赵国王后。偏偏刘友不喜欢这个王后,却爱着另外的姬妾。这位吕王后一怒之下回到长安家中,并且在吕雉面前诽谤刘友,诬陷刘友曾经说过:“吕氏怎么能封王!太后百年之后,我一定要收拾他们!”吕后勃然大怒,立即将刘友召至京城,安置于赵王留在京城的官邸之中,却一直不予接见,并且派卫士包围了官邸,断绝了刘友的饮食。跟随进京的赵国大臣看不过去,偷偷地给赵王送了些吃的,也被吕后抓起来严厉处置。一连好多天,刘友实在饿极了,就作了首歌唱道:“诸吕掌权啊刘氏危,胁迫王侯啊强授我妃。我妃嫉妒啊诬我有罪,谗女乱国啊皇上蒙昧。我无忠臣劝谏啊,何故轻离赵国?倘若途中自尽于荒野啊,曲直是非苍天还能分辨。悔之已晚啊宁愿早入黄泉,为王饿死啊有谁惜怜?吕氏灭绝天理啊,委托苍天报仇。”吕后七年(公元前181年)正月丁丑,赵王刘友饿死于长安赵王官邸中,这一年,他已死去的二哥刘盈30岁,四哥刘恒22岁。身为老六的刘友顶多也只有20岁出头。吕后命令将他以平民的礼节埋葬,与长安的普通百姓葬在一起。当年梁王彭越被杀之后,刘邦封自己的第五个儿子刘恢为梁王。此时,吕后见刘友已死,就于这一年的二月改封梁王为赵王,不过没让他到自己的封国去,而是留在京城里当太傅。刘恢本来由梁王变成了赵王,心中就很不高兴,吕后又强行将侄儿吕产的女儿嫁给他,让吕女当赵国王后。这是又一个吕王后,而王后的随从官员们也都是吕家的人。结果,吕王后不但大权独揽,而且暗中派人监视赵王刘恢,使堂堂赵王行动也不得自由。赵王宠爱一个姬妾,吕王后就派人用毒酒毒死了她。赵王悲痛已极,作了四首悼念的诗歌,让乐工们谱曲演唱。这一年六月,就在六弟刘友死后5个月,刘恢也痛苦地自杀了。皇太后吕雉闻讯,不屑地说:“这个没出息的东西,为了一个女人,连宗庙社稷都不要了么?”索性下令废除了他后代的王位继承权,封自己的侄儿吕禄为赵王。刘邦的三个儿子刘如意、刘友、刘恢都先后被封为赵王,却都死于非命。他们的谥号也各不相同:刘如意为赵隐王,刘友为赵幽王,刘恢为赵共王。刘邦的第八个、也是最小的儿子刘建,被封为燕王。就在刘恢死后三个月,于这一年的九月,刘建病死。他能够寿终正寝,应该算是最幸运的了。可惜他的年纪更轻,他的第七个哥哥、淮南王刘长生于公元前198年,那一年才18岁,他自然也不会超过18岁了。更可悲的是,他有一个“美人”就是姬妾,生了一个儿子,估计尚呱呱在抱吧,吕后就派人将其杀了,使刘建绝了后代,封国也就自然而然地被废除了。接着,吕后便抓紧机会将自己的侄孙吕通封为燕王。刘邦杀掉英布后,就立第七个儿子刘长为淮南王。前面提到的宣平侯张敖,原先是刘如意之前的赵王,他的妻子、赵国王后就是刘邦与吕雉的女儿鲁元公主。刘长的母亲赵姬,原是赵王张敖的一个美人。刘邦征匈奴时打了个败仗,回来时途经赵国,张敖从早到晚,亲自伺候,对老丈人非常恭敬,生怕老丈人长夜难捱,还特意让赵姬服侍他。而刘邦对张敖却是动不动就恶言叱骂,傲慢得很。张敖手下的官员很不服气,在刘邦再次途经赵国时,准备背着张敖,将这个皇帝“做了”。谁知刘邦命不该绝,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脱了险。事发后这些官员自然无一例外地都受到严厉惩处,张敖总算由于鲁元公主的关系,留下一条命,被贬为宣平侯。而那赵姬呢,自从被刘邦“幸”过以后就发觉自己怀了孕,她不敢隐瞒,告诉了张敖。张敖大惊,再也不敢让她住在王宫里,而是另外为她建了宫室,让她单独居住。谋害刘邦不遂的案子被揭露出来后,张敖的母亲、兄弟与嫔妃们都被拘捕,赵姬自然也在其中。她于囚禁中对狱吏说:“我曾经受到皇上宠幸,如今已经有了身孕。”狱吏大惊,急忙如实向上禀报。刘邦当时正因赵王的事气恼,就没有理会赵姬的申诉。赵姬生下刘长后,因怨恨而自杀。狱吏抱着刘长来见刘邦,刘邦这才追悔莫及,就命令吕雉收养这个孩子。刘长因祸得福,正因为吕雉是他的养母,在吕后掌权的那些年月里,他才幸运地逃过了一劫。公元前180年,实际执政16年的吕雉病逝。这个女人其实也很不幸。儿子刘盈死后八个月,吕后元年(公元前187年)四月,女儿鲁元公主也病死了连鲁元公主的丈夫张敖也于吕后六年(公元前182年)去世。吕雉显然没有其他子女了,白发人送黑发人,情何以堪!而她着意栽培的、娘家的那些侄儿、侄孙们呢,虽然封王的封王,封侯的封侯,一度权势熏天,却都在她死后不久就被大臣陈平、周勃以及朱虚侯刘章等杀得干干净净,连嫁给著名的功臣樊哙的妹妹吕媭,也被毫不客气地活活“笞杀”。天下毕竟还是刘家的天下,仗着吕后得势的“诸吕”,不过是昙花一现罢了。吕雉死后,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刘恒当了皇帝,刘长也就成了皇帝唯一一个活着的亲兄弟了。正因为如此,他骄纵跋扈,来到长安则擅杀大臣,回到封地则自作法令,不遵汉法,又与匈奴、闽越首领联络,图谋叛乱。事情败露后被废掉王位,贬徙蜀地,途中绝食而死,时年25岁。其实,刘长之死,汉文帝要负很大的责任或者就是他有意*死了这个弟弟。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当赵姬被关在狱中时,其弟赵兼拜托辟阳侯审食其通过吕雉向刘邦求情。审食其与吕雉的关系不错,他也把意思说了,可是吕雉妒嫉,不肯替她去求情,审食其也就没有再劝。刘长长大以后,心中恨透了审食其,然而吕雉当政时,他也不敢轻举妄动。及至汉文帝即位,刘长乘着来京城朝见的机会,前往辟阳侯府上求见。审食其一出来,刘长就取出藏在袖子里的铁椎,迎头一击,将他打死了。一个诸侯王打死一个位居侯爵的老臣,这还了得!然而文帝不但不让他抵命,还未作任何惩治,这不是有意在纵容他继续作恶么?或许他在学习左传中的郑庄公,让弟弟共叔段“多行不义必自毙”?果然,刘长益加骄横,在京城里,连皇太后薄氏与皇太子刘启都害怕他;回到封国后则不遵守朝廷法令,并模仿皇帝,另搞一套,甚至荒唐地用“辇车四十乘”造反这不是自己找死吗?汉文帝将刘长召到长安,又装模作样地先让丞相、御史大夫、廷尉等核心大臣讨论该如何处置,丞相们讨论后认为应该处死。文帝说:“哎呀,我不忍心,让列侯与二千石以上的官员们再讨论讨论吧。”谋反就该处死,倘若不是刘家皇室的话,还该灭族呢,有什么可讨论的?汉文帝虽然让讨论的范围扩大了,意见却还是一样的:“臣等议论如法!”也就是依法处死。皇帝批示了:朕就只剩下这么一个亲弟弟了,实在不忍心啊。看看能不能这样:废其王位,免其死罪?当然能,既然皇帝发了话,大臣们又怎好再坚持?不过这样一来,大家就都知道皇帝的仁爱之心了,结果又商量出一个处理意见:将刘长流放到蜀郡严道县(今四川雅安县)邛崃山邮亭吧。于是,在杀光了所有的同谋者后,文帝命令将刘长装进一辆有帷盖的囚车中,押送往偏远的蜀郡,并命令沿途各县依次传送。大臣袁盎劝谏道:“陛下一向骄宠淮南王,又不安排严正的太傅与相国去劝导他,才使他落得如此境地。再说淮南王性情刚烈,现在突然受到如此粗暴的摧折,途中万一有个三长两短,陛下不就落下一个杀害弟弟的恶名么?”文帝道:“我不过让他尝尝苦头罢了,很快就会赦免他的。”刘长“力能扛鼎”而又蛮横无礼,再加上毕竟是皇帝的亲弟弟,因此,沿途的那些县官们都不敢打开囚车的封门。一直行到雍城(今陕西凤翔县),雍城县令打开封门时,才发现刘长已经死了。消息传到长安,汉文帝哭得好不伤心,对袁盎说:“我不听你的话,终于失掉弟弟了,如今该怎么办呢?”袁盎道:“人死不能复生,只有杀掉丞相和御史大夫,才能向天下人谢罪。”文帝没有杀丞相和御史大夫其实他们也根本没罪却将沿途那些没有打开囚车封门的县令全部杀掉了。估计袁盎也不是当真要汉文帝杀丞相与御史大夫,只是他不好直接怪罪皇帝的另一种说法而已。然而,淮南王刘长呢?人们不妨看一看,想一想,淮南王刘长究竟死于谁的手中?过了几年,民间有人看过想过之后,将淮南王之死编成歌曲唱道:“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这歌传到宫廷里,汉文帝叹道:“尧舜放逐自己的家人,周公杀死管叔蔡叔,天下人称赞他们贤明。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能不因私情而损害王朝的利益。世人难道怀疑我是贪图淮南王的封地吗?”刘长死时,他的4个儿子刘安、刘勃、刘赐、刘良都只有七八岁,老子死后不久,刘良也病死了。于是汉文帝将原淮南国一分为三,封刘安为淮南王,刘勃为衡山王,刘赐为庐江王。这哥儿仨除了刘勃病逝于汉景帝时外,刘安、刘赐兄弟都在汉武帝时因图谋造反而被*自杀了;而刘勃的封国传到孙子刘宽手上,也于汉武帝时因图谋造反而被*自杀。至此,刘长后代的封国全部废绝,变成了朝廷的郡县。其实,聪明的汉文帝刘恒心里雪亮雪亮:我哪里是贪图淮南王的封地,我是担心他觊觎我的皇位啊!刘邦的儿子们除了做稳了皇帝的刘恒外,其余几乎都没有好结局,连女儿鲁元公主在内,几乎没有能活过30岁的。那么,汉惠帝刘盈呢?他的儿子、即刘邦的“嫡孙”们,又生活得怎么样呢? 汉惠帝有7个儿子。“嫡”子即少帝,有姓而无名甚至连姓也不能确定这个以后再说。“嫡”子之外还有刘不疑、刘山、刘强、刘朝、刘武与刘太。我们知道,即使汉惠帝在位时,真正掌实权的是他的母亲吕太后。然而在我们这个国度中,摆到桌面上,太后掌实权毕竟有点名不正,言不顺。于是,惠帝死后,吕后让张皇后的那个“儿子”即位,称为少帝。我们推算一下,张皇后册立于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冬十月。那时候仍然以十月为岁首,即年初。由此可知,到公元前188年惠帝死,这个“即位”的皇太子最多也只有虚龄4岁。吕太后严格地说来,她应该是太皇太后了,“临朝称制”自然也就顺理成章了。吕后四年(公元前184年),这个“少帝”最多也只有七八岁吧,一次他偶然听宫中人说出了他的身世:原来这个张皇后并非我的生母,我的生母刚生下我时就被杀害了。小孩子不知禁忌,竟然口出怨言:“皇后怎么能杀掉我的母亲而把我当作儿子呢?我现在还小,等我长大了,一定要替母亲报仇!”这话传到吕雉的耳中,吕雉一想:这还了得!等他真的长大了,我与我们吕家还有活路吗?于是毫不留情地将他也囚禁于永巷之中,对外则声称皇帝得了重病,久治不愈,以致神志昏乱失常,不堪承担宗庙祭祀的重任,不能再把天下托付给他了,必须找人来替代他。文武大臣们都磕头说:“皇太后为天下百姓以及宗庙社稷而深谋远虑,我们都顿首奉诏。”既然没人敢反对,吕雉很快就将这个小皇帝暗杀了。唐人张守节史记正义引用了一个说法:生下少帝的那个“美人”,入宫之前已经被吕家人“幸”过,有了身孕后才被选入皇宫。或许,吕雉是想用这种手法李代桃僵,悄悄地易刘为吕,让刘家天下变成吕家天下?难怪这个可怜的“少帝”既无名、又无姓了。除了这个少帝,刘盈其余的儿子结局也都不妙。他们都是惠帝与后宫嫔妃所生,张皇后却没有生育或许,刘盈因她是自己的嫡亲外甥女而耻于与她发生实质性的夫妻关系?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刘不疑被封为常山王,不疑的弟弟刘山被封为襄城侯。其时,他们的父亲也才17岁,这兄弟俩显然都在襁褓之中了。哪知第二年,刘不疑就病死了,襄城侯刘山就顶替哥哥当上了常山王,并改名为“刘义”。那个少帝死后,吕雉又将常山王刘义改名“刘弘”,并让他即位,使他成了又一位“少帝”。刘不疑与刘弘以外,汉惠帝与后宫嫔妃所生的儿子还有刘强、刘朝、刘武与刘太。刘强被封为淮阳王,于公元前183年去世,由他的弟弟、壶关侯刘武继任淮阳王。刘弘当了“皇帝”后,常山王的位置就让给了刘朝,刘太则被封为济川王,后来又改封为梁王。这些王爷们都因年纪幼小而留在都城长安,没有去各自的封国。吕后的意思自然是再明白不过:将这些小把戏都封为有名无实的“王”、“侯”之后,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将吕家子侄封为有职有权的“王”、“侯”了。吕雉死后,陈平、周勃,联合刘肥的次子、朱虚侯刘章等“悉捕诸吕男女,无少长皆斩之”。大功告成之后,大家又聚在一起秘密商量说:“少帝以及梁王刘太、淮阳王刘武、常山王刘朝,都不是孝惠皇帝真正的儿子。吕后用欺诈的手段,把别人的儿子抱来谎称是惠帝的儿子,杀掉他们的生母,养在后宫,让孝惠皇帝把他们认做自己的儿子,立为继承人,或者封为诸侯王,来加强吕氏的势力。如今已经把诸吕全部消灭了,却还留着吕氏所立的人,那么等到他们长大后掌了权,我们这班人就要被灭族了。不如现在挑选一位贤明的诸侯王,立他为皇帝。”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决定迎立代王刘恒为帝。吕后八年(公元前180年)九月,即吕雉死后两个月,群臣迎代王刘恒来到长安。就在代王进入内廷执掌朝政、成为皇帝的当夜,诸大臣们分头将“少帝”刘弘、梁王刘太、淮阳王刘武、常山王刘朝分别杀死于各自的官邸之中。他们可还是一群无辜的娃娃啊,最大的也不过十四五岁吧,竟然都成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其实,史记中已明确记载,那个没有姓名的“少帝”是“孝惠后宫子”,又说“孝惠皇后无子,取美人子名之”;那么先叫刘山、后改刘义、最后叫刘弘的另一个少帝,与梁王刘太、淮阳王刘武、常山王刘朝应该也都是孝惠帝之子,只不过不是张皇后之子罢了。诸大臣所以这样说,显然是为了杜绝所谓的“后患”而制造的一个杀人借口而已。退一步说,即使如张守节所云,嫔妃中有人原先与吕氏有染,怀孕后才被选入皇宫,而汉惠帝刘盈,这个沉湎于醇酒妇人之间四五年的青少年,就不会留下一点点自己的亲骨血?那一帝三王之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