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标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必读一第一单元复习导引 编纂者:张俞第一单元 中国现代新诗必会知识点:1、本单元文学常识,自由体诗的特点。2、字音字形 3、背诵发展知识点: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意象 如何借助意象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第一课 沁园春 长沙 (一) 导学一、关于词的知识(温馨提示:“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博学多才,需要日积月累,形成能力,需要知识基础。)词,又叫()、( ) 。源于 ,盛于 。原本是配合宴乐曲调的歌辞,在发展中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曲调的名称叫 ,每个调名只标志固定的文字、音韵、结构格式,与内容无大联系。根据字数多少可分为 、(58字以内) 、(58-90字) 、(91字以外)。中长调按音节可分为 、 。诗中的字词积累。(一)一读课文,完成字词积累1、易错读音 百舸( )争流 携( )来百侣 峥嵘( )岁月 挥斥方遒( ) 浪遏( )飞舟 怅廖廓( )2、易错字形 针贬( )时弊 行踪鬼( )秘 挥斥方酋( ) 群英汇( )萃 布( )署已定 愤( )发图强 事( )态人情 和霭( )可亲 成群结对( ) 廖( )廓 铮( )嵘3、词义 意气/义气:意气:(1)意志气概,如风发(2)志趣性格,如相投 (3)主观情绪,如用事 义气:指主持公道或忠于朋友的感情,如“重义气”。 辽阔/寥廓 :辽阔:辽远广阔,宽广空旷;寥廓:高远空旷。 “风采”同“丰采”:人的仪表举止;文采。 “风韵”同“丰韵”:优美的姿态。 “风姿”同“丰姿”:风度姿态。2、 诵读。这首词写于1925年深秋,大约是毛泽东同志离开湖南长沙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时。毛泽东同志从1911年至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这期间,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都是影响世界形势的巨大变革。这样的岁月,如历史群山中耸峙的一座又一座峥嵘高峰。 了解历史背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理清思路,词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学习词的前三句(1)前三句的正常语序是什么?(2)作者改成这样的语序,意在强调什么?(3)这三句塑造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语文小贴士:通常情况下,词的上片写景下片写情,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3、 情感与意象。 本诗虽是沿用了旧体词的样式,但它仍属于新诗,是因为它用了旧瓶装新酒,表达了一种现代人的豪情壮志.那么这种情感是通过什么表达的呢?意象。意象是诗歌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意”即欣赏者的心意、情志,“象”即形象、物象,意象就是诗人眼中的形象与心中的物象。而诗歌就是由一个个意象组成的,仿佛是画家的画笔把一个个景物描画出来形成了一幅画卷,这幅画卷带给人的整体感受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情感了。 上半阙:问1:上片中都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都有哪些特点? 问2:诗人在描写景物时视角是否有变化?为了使画面更加鲜明,作者还用了什么手段? 问3:在脑海中描画诗人所写的景物,给这幅图景起个名字是什么?此时此景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词中直抒胸臆的句子是?能不能从中感受到作者心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下半阙:问1:下片写了什么内容?用哪个字引领? 问2:“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词中的作用是? 问3:上片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回答是什么?总结:毛泽东作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具有非比寻常的博大胸怀,他用精当形象的语言,色彩、动静、不同人的对比描绘了一幅壮阔的画面,抒发了想主宰国家和革命命运,以天下为己任,敢于改造旧社会的远大抱负。 (二)导练1选出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 A青荇xng 百舸g 咆哮xio B趾zh爪 涟漪y 发酵xioC休憩q 遏阻 罗绮q D屏bng息 不羁j 白桦hu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诀窍 和蔼 粗制滥造 靡靡之音 B庄严 姆指 潸然泪下 不落窠臼C濒临 炫耀 汗流浃背 大名鼎鼎 D安装 风采 戛然而止 源远流长3沁园春长沙中“鱼翔浅底”,若把“翔”改为“游”不如原文好,这是因为A“翔”写出了鱼游之快速,而“游”则没有什么诗意 B“翔”是以鸟拟鱼,写出了鱼的轻快自由的神态,暗写水之清,鱼如在空中游C“翔”与“浅底”相配合,因为鱼在“浅底”游,所以就像鸟儿在空中飞一样D“翔”照应前句“鹰击长空”的“击”,都是要表现鹰、鱼主动搏击的情态4对“独立寒秋”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昂首挺立于寒冷的秋天,突现出革命领袖的高大形象B独自站立于深秋之中,点明处境和时间C在严峻的政治形势中昂首挺立,表现出不屈的斗争精神D在寒冷的秋天中孤立无援,略感寂寞、惆怅5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小题。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前三句点明了全词所写的时节是_,地点是_。加粗的“看”涉及的范围从第_句到第_句,这样的词在诗词中称为_。加粗的“看”所涉及的内容表明作者的视线是从_到_,自_而_,再从_到_,自_而_。“万类霜天竞自由”中“万类”指的是_。上段中的对偶句是_。诗词讲究炼字,如宋祁的诗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写尽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前人评为“卓绝千古”。沁园春长沙上片中,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是哪一项?A立 看 染 争 B染 争 击 翔 C立 透 竞 问 D看 流 击 竞6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掌上的心 雷抒雁如果我能把心托在掌上像红红的草莓托在厚厚的绿叶上那么,你会一目了然你就会说哦,多么可爱的红润可是,如果我真的把心托在掌上像红红的草莓托在厚厚的绿叶上那么,定会被可恶的鸟啄破我该怎么说呢该怎样表达这裂心的痛苦? 选自人民文学1988年第3期A诗的第一节,表现出诗人愿坦露自己的胸怀,与人们真诚相待的心愿,诗人也相信人们是向往彼此真诚相待的。B诗的第二节,诗人写出自己深知由于有邪恶之人存在,坦露胸怀只是个空想,他为此而困惑、退缩和消沉。C诗人以草莓、绿叶、鸟为喻,新颖、妥贴,形象鲜活,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奠定了这首诗成功的基础。D两节诗的前三句几乎相同,而两节诗却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突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增加了艺术感染力。第二课 雨巷导读作者作品简介戴望舒,浙江杭州人,原名戴梦鸥.1932年赴法留学,1935年回国.在现代上发表诗作,逐渐成为现代诗派“诗坛首领”前期的诗轻盈流丽,重象征、意象,追求诗意的朦胧、含蓄。后期的诗,因受抗战激发,诗风变得厚重、刚健,语言也更为洗练纯朴。雨巷是用象征手法写的一首抒情诗。著有:我思想、无题、我用残损的手掌、烦忧、偶成、雨巷了解时代背景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青年的屠杀。原来热烈响应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入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就是当时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我们回到课文,画面里描绘了怎样的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 诗中写了哪几个“意象”? 师:请大家讨论一下迎面而来的是一个怎样的姑娘?请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学生的想象各种各样,但都会提到表现“姑娘”迷茫打扮和衣着以及环境的特点:下雨、潮湿等)师:同学们所说的这些情绪(迷茫、走走停停、愁怨等)在我们的诗人那里是用一种怎样的意象来概括的?生:丁香问:为什么作者用丁香来形容这位姑娘?可不可以用玫瑰、牡丹、梅花、菊花等意象?生:丁香是愁怨的象征。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链接古诗中用丁香来描写愁的句子: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代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 浣溪沙讲解:古诗中诗人也用丁香这一意象,在这两首诗中丁香这一意象都指向了同一个字(学生回答:愁)。,选择意象一定要做到“象与情合”,能不能多举几例?1.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都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2. 芭蕉。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宋词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3、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问:“诗言志,歌咏声”,本诗到底传递了怎样一种“声音”?A、政治诗(姑娘=我)执着追求者“我”有追求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他们在时代黑暗和衰落的背景下,想探寻“我向何处去”,想走一条光明的道路,但他们又感到前途渺茫,无路可走。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失落的渴望、幻灭的追求,如“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但却始终没有遇到这样一位姑娘,因此我们可就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一特定背景为凭借,将它理解为一曲表达理想哀歌的政治诗。(出示幻灯片)情绪:苦闷、彷徨基调:困惑、幻灭B、看成爱情诗未尚不可(幻灯片)(姑娘=姑娘) 共同探究三个问题:雨巷象征了什么?“为什么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些句子”?诗中的雨巷,狭窄破旧,阴暗潮湿,断篱残墙被迷茫的凄风苦雨笼罩着。从这雨巷我们可以联想到当时令人窒息的时代气氛,风雨如磐的社会面影。诗中那个我,一腔愁绪,满腹哀怨,正是当时被环境憋得透不过气来的人们的精神状态的写照。他们带着心灵上的创痛在思索着,追求着。而那梦幻般出现又幽灵一样地消逝的清丽不俗的丁香姑娘,不就是作者热切追求而实际上不可能得到的希望的象征吗? 明确:诗中写了油纸伞、我、雨巷、 丁香花、丁香姑娘、篱墙等意象。 课文悟读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句诗? 明确:我喜欢“她是有 / 丁香一样的颜色, / 丁香一样的芬芳, / 丁香一样的忧愁, / 在雨中哀怨, / 哀怨又彷徨;”这句诗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写出了丁香姑娘美丽的外貌、高尚的品格,忧愁的心境。“彷徨”写出了诗人在黑暗的现实中对理想的憧憬和追求。 明确:“撑着油纸伞, 独自 / 彷徨在悠长、悠长 / 又寂寥的雨巷 / 我希望逢着 / 一个丁香一样地 / 结着愁怨的姑娘。”“我希望飘过 / 一个丁香一样地 / 结着愁怨的姑娘。”前后呼应,富有音乐感、节奏美。 明确:“到了颓圮的篱墙, / 走尽这雨巷。”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背景是黑暗的。 课文悟读 理清思路我 希望逢着 丁香姑娘 走近 我 (追求) 飘过 我身旁 到了 篱墙 (照应) 走尽 雨巷 我 希望飘过 丁香姑娘 (继续追求) 结论:我是一个有所追求的青年。 课文悟读 品味语言我: 独自、彷徨、希望、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怅 雨巷: 悠长、寂寥、颓圮、哀曲、丁香姑娘: 结着愁怨、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忧愁、哀怨、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怅、太息一般的眼光、走近、飘过、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到了、走尽、消散了 明确:这些词语是表示动作、情绪、物态的。 “希望”,写出了作者是有所追求的人。 “结着愁怨”,说明作者和丁香姑娘一样,有着忧愁,是为理想不得实现而忧愁。 “悠长、悠长”写出了道路的漫长,“独自”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彷徨”写出了诗人在那个年代的迷惘。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写丁香姑娘外表的美丽,气味的芳香,象征着诗人理想的美好、高洁。 “走近”“飘过”“到了”“走尽”“消散了”等词语,写丁香姑娘飘然而来,又飘飘而去,象征着理想的缥缈、空虚,由此可知诗人的伤感、迷惘。 课文悟读把握特色明确:朦胧、含蓄 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再别康桥 导读一、基础知识:青荇( ) 榆阴( ) 沉淀( ) 长篙( 漫溯( ) 浮藻( ) 斑斓( ) 笙萧(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一手奠定了中国新诗坛的基础。曾留学英国和美国,诗歌创作深受英国浪漫主义诗潮的影响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像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1931年因飞机失事而遇难。留下了四部重要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翡冷翠的一夜云游。新月派简介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诗团体,1923年成立,代表人物为徐志摩、闻一多,成员有胡适、梁实秋、陈西滢等。他们不满足于新诗的过于自由,努力追求新的格律,其中卓有成就的闻一多。他主张新格律诗要保持整齐的外形,讲究音节和押韵,讲究诗的词藻,创立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三美”新格律理论,对中国新诗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作品时代背景1918年徐志摩留学美国,1920年又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他邂逅了林徽音,他以一个特别生的资格,随意选科听课,度过了一年多真正悠闲自在的日子。据他后来回忆,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这首诗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而在国内他所面对的现实是:在康桥遇见的才女另嫁他人,自己与不相爱的人结婚。时代的风云让作者感到无所适从,理解为诗人面对变幻莫测的时代风云,脆弱、迷茫,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当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意象”就是作者写入作品的寄托了作者感情的形象。再别康桥的二到六节中,诗人捕捉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色,都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你最喜欢的意象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思考:“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艳影”能换成“倒影”吗?这些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在诗人要离开康桥的时候,为什么避开了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而选了河畔那本不起眼的柳树呢?分析:将“金柳”比喻“夕阳中的新娘”独具匠心,金柳和新娘都是美丽的迷人的,把无生命的景语变成了有生命的活物,既写出了柳枝的婷婷袅袅、妩媚多姿,又表现了诗人对康桥极度依恋的感情。金柳,妩媚而美丽,浸透着诗人欢喜和眷恋的感情点拨:1)、读到“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你的脑海中浮现怎样的画面?请说出来。夕阳照射下的柳枝,被渡上了一层妩媚的金黄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在空中轻轻摇摆,婀娜的影子倒映在水中。2)、诗人把金柳说成是“夕阳中的新娘”。新娘应该是什么样的呢,用哪些形容词来形容下?3)、诗人恰恰把金柳说成是“夕阳中的新娘”,说明什么啊?说明了在诗人眼里今晚的柳比以往更迷人、更婀娜。4)、诗人为何觉得今晚的柳最美呢?有句话叫“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还有句话叫“情人眼里出西施”因为,今天诗人要与康桥作别,所以他对康桥的喜爱与依恋之情在现在是最强烈的,所以在平常人眼中不起眼的柳树才变的分外妖娆和迷人。5)、在诗人要离开康桥的时候,为什么避开了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而选了河畔那本不起眼的柳树呢?(诗人为何对这柳情有独钟呢?)因为“柳”音同“留”,所以古人常用柳来表达一种离情别绪,所以柳也便成了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意象,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渭城朝雨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所以说,诗人之所以在离别康桥时选择柳这一形象入诗,也是是深受古典诗词的影响6)、“艳影”能换成“倒影“吗?不能。“艳影”是鲜明美丽的形影,“倒影”只是客观的描述,而艳影既形象的描写了金色夕阳下柳树投在水中的倒影之艳丽,且与上句“新娘“呼应,同时更流露出诗人对金柳乃至整个母校的热爱。“艳影”融入了诗人深深地情意。个性阅读:你还喜欢哪个意象?谈谈你的理解。“云彩”云彩本身就是飘忽、轻灵的,给人以清新飘逸之感,使别离之情不是很沉重。“青荇”:“招摇”写了河里的水草随微波起伏的状态,写出了水草的可爱、动态之美,在这样的诗情画意里,诗人醉了,他甘心做一条水草,“甘心”写出了他对康桥的永久、热烈的爱恋。“油油”:感到生命的旺盛。青荇、柔波,写康桥对诗人的欢迎,更表现出诗人对康桥的眷恋;“虹”与“梦”奇异的意象,写出了潭水的静美以及由此引发的彩虹般的梦的联想。这“揉碎在浮藻间”的彩虹,就是沉淀在诗人心灵深处的梦,这梦像彩虹一样美,但是却揉碎了,有很凄楚。“沉淀”即这是过去的,而且积淀在心灵的最深处的东西,是长期以来隐藏在诗人内心深处的愿望和理想。暗示着对逝去的康桥生活的无限依恋之情星辉、水波与星光辉映,色彩斑斓,表现了诗人的快乐心情;夏虫的“沉默”,渲染了一种静寂的氛围,衬托了诗人的离情别绪。特点:诗人选择的这些意象,都是自然景物,给人清新之感,而诗人要表达的是怀念惜别之情,诗中的这些意象却有一种纯净的美感,能让读者也不知不觉地从离愁别绪的伤感中超脱出来,而去全身心地感受诗中优美的意境。归纳:“意象”就是作者写入作品的包含了作者感情因素的形象。解读“意象”必然伴随着联想与想象。只有通过联想和想象,读者才能进入到作品的情境之中。(二) 读1、7节欣赏回环美。1、诗歌的首尾两小节语意很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但是同中有异,这样处理有怎样表达作用?首尾连接都表达与母校告别的依依不舍、缠绵悱恻的感情。但同中有异第一节,紧扣住一个“再别”,首节以“轻轻的”三字重复三次,显示出只身来到和“作别”时的怅惘、徘徊、犹疑、留恋的复杂情;第七节在结构上与第一节呼应,收束全诗,虽节奏相同,但是诗句的融入了更多的不得不离开的哀愁。首节的两个“轻轻“改成了”悄悄“,首节是“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末节是“挥袖”不带走“云彩”,末节表达的感情更进一层。首节以“作别”概括全诗的内容,而两个叠音词的运用,既定下抒情的基调,又因音节轻盈优美,形成轻盈跳跃的节奏,衬托出了诗人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末节的“悄悄“与前文的“轻轻”照应,而表意略有不同。“轻轻”强调动作的轻盈,“悄悄”既写出了离去时的一丝孤寂,同时也写出了不愿惊动母校的赤子情怀,让人惆怅不已。首尾两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在客观上强调了诗歌的抒情性,一唱三叹,反复回旋,强化了诗人心中的康桥恋恋不舍的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2025届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南宁学院《俄语精读Ⅴ》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省长春市157中学2025年初三月考卷(六)英语试题含答案
- 浅谈脑梗患者护理小常识
- 湛江十中高三月周测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 2025煤炭运输、安全合同
- 2025校园照明系统维修承包合同
- 2025广告设计制作合同2
- 《2025租赁合同提前终止协议》
- 2025年居间合同示范文本
-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理解性默写练习题汇编(含答案)
- 城管整治占道经营方案
- 林木种质资源调查表(新表)
- 超星尔雅学习通《形势与政策(2024春)》章节测试答案
- 特种兵作战分析报告
- 黄颡鱼成鱼养殖技术
- 8.1.2样本相关系数(教学设计)高二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
- 神经性疼痛的病因和治疗
- DB11T 381-2023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 人事档案管理标准
-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工程伦理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