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_第1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_第2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_第3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_第4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们在生长教学要求1、采用举例的方法描述自己在生长变化。2、经历和体验测量身高、胸围、心跳、呼吸、肺活量等活动的过程,激发今后继续测量、分析的兴趣。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会测量前讨论、分工,测量后及时记录数据。4、通过测量了解自己的身高、胸围、心跳、呼吸、肺活量等情况。教学准备生长变化图投影片、空白表格、钢卷尺、直角三角尺、纸筒、带指针的手表、贴有刻度的大可乐瓶或雪碧瓶(250ml)、可弯头的吸管、自己从小到大的照片。教学活动过程1、引入新课。出示6幅生长变化的图片(投影),观察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你是怎样发现他在不断长大的?说说从哪些现象感觉自己也在不断长大?记录学生举的事例。揭示课题:我们在生长2、身体的哪些方面在生长变化。分小组讨论:刚才同学们例举的事例可以分成哪个方面?交流归纳:身高、胸围、体重、肌肉、骨胳、心脏、肺3、怎样才能准确地知道自己身体的生长变化。分小组讨论:怎样精确地知道自己身体生长变化的情况?交流汇报。(不一定有统一的结果,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教师介绍:测量并记录自己现在的身高、体重、胸围、鞋的尺码等数据,以后定期测量、记录,比较这些数据就会发现自己在不断地生长变化。4、在老师的指导下测量。(1)测量身高。分小组进行。先小组讨论一下:测量的方法和步骤、怎样测得准、怎样分工,然后相互合作测量(测量过程中可吸收其他小组的测量方法),并讨论一下怎样记录到表格中(教师提供空白表格),记录下来。班级 姓名 (2)测量胸围。先集体讨论确定胸围测量的位置,然后按测量身高的合作模式进行测量胸围,记录测得的数据。(3)测每分钟心跳和呼吸的次数。先安静一会儿,使自己全身放松,心情平静。让学生说说怎样测量心跳的次数。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补充。(主要是两种方法:用纸筒听和数脉搏的次数,让学生找到脉搏的位置)让学生任选一种方法。让学生讨论分工:听纸筒数数、计时、记录。测三次,取中间的一次记录下来。按上面的合作模式测呼吸的次数。教师强调并示范呼和吸为一次。(4)测定肺活量。拿出带有刻度的瓶子,灌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过来放入盛水的盆内,瓶口朝下。移去玻璃片,插入吸管(短的一头)。深吸一口气,衔着吸管用嘴呼出气,让气进入瓶内,把瓶内的水排出。让瓶子竖直,从瓶子上的水面刻度处读出数,就是自己的肺活量,记录在表格里。学生根据自己测得的数据进行小组间的交流。5、后续活动。制定一份以后定期测量、记录的计划表。(主要是时间)保管好表格,以后使用。2、食物的色香味 教学目标 1.观察认识食物的色香味,并通过活动认识感觉器官子观察物体中的作用。 2.认识人体的感觉器官,如眼、耳、鼻舌、皮肤等。 3.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物体的不同特征,并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观察结果。4.在观察研究中愿意与他人合作。教学准备 1、米饭、面包、包子、馒头、各种水果等等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食物、 2、其他物品:鲜花,玩具,乒乓球,冰棒、复读机、课件等教学方法:信息搜集法 小组讨论法 实验探索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一满桌丰盛色香味俱全的饭菜,让学生观看。 问:面对这样一满桌丰盛的饭菜,你有什么感受? 让学生自由的回答,然后共同个归纳:色香味俱全的食物能够引起我们的食欲,“色香味”中的“色”是指食物的不同颜色,“香”是指食物发出的气味,“味”是指食物各种各样不同的味道。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来认识并描述食物的色香味、 (1)、分小组观察所准备的食物 每个小组一张观察表格,讲解怎样看懂表格,和如何填写表格,并将观察到的填写在表格中, (2)、集体交流观察到的食物特点,教师进行板书。 (3)、引导学生从观察的现象中去归纳通过眼睛看,知道了食物的颜色,通过鼻子闻,知道了食物的不同气味,通过用舌头尝,知道了食物的味道.三、引导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对其他物体进行综合观察 1、我们除了用眼睛、鼻子、嘴巴观察问题以为,还可以用哪些器官和方式来观察物体? 分组实验:每个小组分给不同的鲜花、玩具、冰棒、乒乓球、复读机、水果等材料研究,要求:用多种方法观察这些物体 2、观察,然后进行交流 3、引导学生进行描述,观察物体还要用到听觉器官耳朵,触觉器官皮肤、如:观察复读机除了用眼睛看,还要用手摸,用耳朵听等等方法来辨别 四、归纳总结 1、 说说我们今天观察物体要用到那些器官?这些器官能认识到物体的哪些特征?2、 归纳这些器官的作用:板书设计: 视觉器官(眼睛)看到物体的外形、颜色、大小等 听觉器官(耳朵)听到物体发出的声音,辨别声音的高低、强弱等 嗅觉器官(鼻子)闻到物体发出的不同气味 味觉器官(舌头)尝到物体不同的味道、触觉器官(皮肤)感受到物体的冷热,现状,光滑粗糙。3、食物从哪里来一、教学目标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食物来源。2.能按食物的来源将食物分为动物类食物及植物类食物。3.能按照食物的来源对常见的食物进行简单的分类。4.通过对食物的认识,认识到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二、教学准备鸡蛋(熟)、面包,肉类的食物,大米饭、蔬菜、水果等学生常见的食物。三、教学重点区分动物类食物与植物类食物四、教学过程1.列举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品种(1)分小组进行交流,并将生活中常见的食物记录下来。(2)全班交流归纳,提示学生注意:食物是指来源于动物和植物,并且经过一定的加工后可以直接吃的食品。2.认识食物来源于哪些动植物(1)分小组进行,将带来的不同食物进行分类,看看这些食物分别来自什么动物和植物,在将研究的结果记录在书中的表格里面。(2)学生反馈注意:A.食物来源要说出具体的动物和植物名称。 B.既含有动物成分的有含有植物成分的食物,可以将食物所含有的成分放开来写。(3)问:根据食物的来源,可以将食物分为那几类?动物类和植物类3.对食物进行分类(1)给所带的食物进行分类,并将结果填写在书中的表格里面,(2)对书中P13页的食物图也进行分类,并将结果记录下来(3)交流并修正(4)总结归纳:动物性食物:植物性食物:既有动物性食物又有植物行食物:4. 全课总结,拓展应用。4、食物的营养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食物所含的主要成分淀粉、蛋白质、脂肪等。2、能正确的使用酒精灯等实验材料。3、用火烤、滴碘酒、按压等方法研究生活中常见的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4、 能按照食物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对常见的食物进行分类。5、 能用所学的食物营养知识改善自己的营养结构,培养健康科学的饮食概念。教学重点常见的食物中含有那些营养成分教学难点能用所学的食物营养知识改善自己的营养结构,培养健康科学的饮食概念教学准备1、酒精灯、镊子,碘酒、滴管、白纸等2、馒头、米饭、熟土豆、熟鸡蛋、肥肉、瘦肉、蔬菜等学生常见的食物。3、常见食物的营养成分的资料。教学方法 探究发现法 小组讨论法 实验探索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列举平时爱吃的食物1、 在小组里面交流,对爱吃的食物进行统计,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统计。2、 汇报统计情况,根据学生的有无偏食的情况引入对食物中有哪些营养成分的研究。3、揭示课题二:实验探究常见食物的营养成分1、介绍酒精灯及用途,边介绍边演示酒精灯的用法,2、实验:(1)实验要求:将自己所带食物分成三分,分别放在火上烧、滴碘酒、放在纸上面按压,等方法进行实验。(2) 分组进行探究,边观察边记录,注意:对食物进行按压时,许多食物会留下痕迹,肥肉留下的是油迹,蔬菜留下的是水迹,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火烧的要尽量避免黑烟,要放在火的外焰烧,三、归纳实验现象问:你在研究食物营养的实验中观察到哪些现象?瘦肉鸡蛋在火上面烧了有臭气味。米饭、馒头、土豆滴碘酒了变成蓝色肥肉、花生在纸上按压有油迹蔬菜有水分四、介绍食物的营养资料 瘦肉、鸡蛋等在火上烧过有烧头发的气味,这是因为食物里面主要含有蛋白质,它是构成身体的主要材料,在食物上面滴上碘酒变成深蓝色是食物中主要含有淀粉,按压后有油迹,是因为食物中主要含有脂肪。五、对常见的食物进行分类1、 分小组来完成,将分类的结果记载下来。2、汇报结果,并说出理由。六、拓展、运用1、阅读书中的资料。2、回家对自己吃的食物进行鉴别,有哪些营养成分。收集有关食物营养的图片资料进行展览。5、设计一日食谱教学目标1、 能根据一天所需的食物营养设计一日食谱。2、 能利用图书、网络等方式获取制定“一日食谱”的相关资料。3、 通过收集资料、与他人交流等形式,制定一份教为科学的“一日食谱” 4、 乐于用所学的知识改善自己的生活,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学准备课件有关膳食结构的资料教学重点:学生自己设计一份合理的一日食谱教学过程一、 新课引入问:如果每天都吃一样或2样的食物,这样行吗?为什么?学生反馈并揭示课题:设计一日食谱二、 学生设计一日食谱(1) 讨论:我们怎样才能设计一份合理的一日食谱?让学生自由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去考虑设计科学的一日食谱,通过什么渠道,获取所需要的营养,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家庭实际、经济情况等来设计。(2) 出示课件:有关食物营养的的资料,让学生进一步的获取设计一日食谱的信息。为设计食谱提高依据。(3) 学生自己设计“一日食谱”。学生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巡视,进行指导。三、 交流设计的“一日食谱”(1) 交流设计的食谱,在交流的过程中说出自己设计的理由,以防出现不合理的食谱。(2) 学生相互评价设计的食谱。 相互比较评价出设计合理的食谱,进行肯定,对不合理的食谱进行完善、修改。(3) 根据交流和评价的结果,更加完善自己设计的食谱。四、 引导学生统计进三天的食物品种,对照设计的一日食谱,改正自己的饮食习惯。(1) 统计最近三天吃的食物,记录下来。(2) 根据自己统计的结果与设计的一日食谱进行比较,找出要改进的地方。这样是营养的结构和食物的数量。(3) 相互交流,说出改进的理由。特别是自己平时爱挑食偏食的同学改进饮食习惯。五,总结6、食物的消化一、教学目标1.知道人体的消化器官以及食物在人体内的主要消化过程。2.知道如何保护人体的消化器官。3.回顾进食过程并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消化器官及其作用。4.能用不同的方式表述对人体消化器官的研究结果。5.意识到现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的重要性。二、教学准备面包、水果、纯净水等食物消化器官的课件、消化过程的资料三、教学重点:认识人的消化器官,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四、教学过程(一)新知引入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身体里后,只有消化了才能被身体吸收利用,你知道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食物的消化”。(二)探究人体的消化器官(1)问:你知道消化器官分布在我们身体的什么部位吗?我们用吞咽食物来体验并推测消化器官的消化过程。学生吞咽食物,慢慢感受并用手摸颈部等部位,体验食物在身体的运动过程,吃进去的食物到哪里去了,注意要细嚼慢咽。(2)相互交流吞咽食物时的感受。(三)认识消化器官及其主要作用。(1)出示消化器官图的课件,阅读课文中的资料,认识消化器官及其作用。(2)说一说,人的消化器官有那些?并在自己的身体中指出来,看看它们是什么样?(3)小结:人的消化器官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等。口腔在人的头部,内有牙齿,舌等。食道是一根管子,位于胸腔里面, 是口腔到达胃的通道。胃在腹腔的上部,进入体内的食物首先到达这里。小肠在腹腔的下部,连着胃与大肠,大约56米长,弯弯曲曲的。大肠比较粗,下端与肛门连接,肛门是粪便的出口。(四)描述并且填写消化器官(1)在书中填写流程图。(2)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来表述(五)进行饮食卫生教育(1)问:消化器官是我们人体的重要器官,应该怎样做保护好它,使身体更健康?(2)学生讨论,然后归纳出基本方法。(3)小结:保护消化器官要做到:吃饭时要细嚼慢咽;定时定量;不要狼吞虎咽;暴饮暴食;这会增加胃肠的负担,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饭后不要立即写字,做剧烈的运动。7、食物的变质一、教学目标1.知道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延长食物保质期的方法,并开展相关的研究活动。2.认识生活中变质食物的特征以及食物变质的原因3.能自主探究香蕉等食物变质的原因。4.初步形成科学卫生的饮食习惯。二、教学准备1.一组变质发霉的食物,如;米饭,馒头,烂水果、变质的肉等,一组是没有变质发霉的食物。2.香蕉变质的过程图片。三、教学过程(一)比较认识变质的食物有哪些明显的特征1.出示两组食物,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比较,要求:充分应用感觉器官来观察比较变质食物的特点,将变质的食物与没有变质的食物充分的进行对比,(严禁用口尝)2.将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食物名称外在的不同特点没有变质的食物以变质的食物米饭馒头肉水果3.对变质食物的共同特点进行归纳变质食物有变色、出现异味、霉点、软化等特点,(二)探究食物为什么会变质1.猜测:这些食物为什么会变质?原因可能有那些?提示:利用平时的生活经验去猜测、假设。2.对猜测进行归纳;可能与食物放的时间的长短有关;与温度的高低、食物中的水分的多少、食物外表的损坏等等因素有关系。3.出示香蕉变质过程的课件,观察香蕉逐渐变质的过程。在让学生进行描述。(三)认识食物变质对人的危害1.讲述:根据自己生活中经验和我们刚才看的资料,说说你认为食物变质了会对我们的身体有那些危害呢?2.学生自由发言,然后再归纳。(四)探究哪些方法可以延长食物的保质时间1.讨论(1)生活中你看见爸爸妈妈是怎样让食物保存很长的时间的?(2)在超市里面买的方便食物又是怎样保质的?(3)我们吃的一些干果,大米又是怎样保质的?2.交流归纳食物的保质方法:冷冻冷藏;晒干;用盐腌制,做成罐头食品,隔绝食品与空气接触等等。(五)拓展延伸:研究馒头怎样保存的时间更长8、水是什么样的教学目的: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水,并用语言描述所观察的水的形态特征。2、运用比较的方法辨别物体的特征。3、认识水是什么样的。4、了解物质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5、愿意合作与交流。6、养成全面细致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教学准备:1、各种不同形状的装水容器、注射器、塑料袋、玻璃板等。2、酱油、醋、盐水、清水、糖水、油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水是我们天天都能见到的物体,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什么样的物体是水。(板书课题)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1、实验一(1)将酱油、醋、盐水、糖水、清水分别注入烧杯里,用眼、鼻、舌辨别它们的颜色、气味和味道。(2)在每杯液体的背后放置一支白色的粉笔,让学生观察它们的透明程度。(3)讨论:水是什么样的物体?(4)归纳: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2、实验二:(1)将清水慢慢地滴在水平放置的玻璃板上,观察水是否向各个方向流动。(2)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文具盒、橡皮、课本等,它们能在桌面上流动吗?(3)把水倒入不同形状的的容器里,观察水有没有固定的形状,有没有一定的体积。(4)观察自己的铅笔、橡皮、课本有固定的形状吗?(5)小结:水具有流动性,有一定的体积,没有固定的形状。3、让学生比较水(液体)与木块、玻璃珠(固体)和空气(气体)有哪些不同。(1)水与木块、玻璃球比较:不同点是,水没有固定形状,而木块、玻璃球具有固定形状。(2)水与空气比较:实验:将水和空气分别装入注射器中(溶积相等),堵住注射器嘴,再按压活塞,表现出水的体积不易改变,而空气的体积易改变。(3)归纳出什么是液体、气体、固体。(见教材29页)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1、我们常见的物体中,还有哪些是液体?哪些是气体?哪些是固体?2、对学生进行“水是生命之源”的教育。教学后记: 9、怎样使水变清教学目的:1、能用感官直接感知浑浊的水,并用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2、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3、学会使水变清的方法。4、知道自来水的净化过程。5、愿意合作交流。6、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教学准备:1、烧杯、铁架台、塑料瓶等。2、浑浊的水,洗干净的小石子和砂。3、做好参观自来水厂的准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出示一杯浑浊的水,问:怎样使浑浊的水变清?2、围绕“怎样使浑浊的水变清?”进行讨论。3、学生进行推测。4、汇报交流学生的推测,师生共同评议并小结。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1、各小组根据自己的推测,设计实验研究方法。2、分小组汇报实验研究方案,集体交流评议,完善实验方案。3、组织实验:(1)实验一:将浑浊的水静置,存放一段时间后,观察有什么现象。(加明矾后,效果更明显)(2)实验二:a、用绳将一个去底的空塑料瓶倒吊着;b、在吊着的瓶中装入洗净的石子和砂;c、将已沉淀的还比较浑浊的水慢慢倒入瓶中,从瓶的下口渗出了相对清洁的水。4、学生将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交流,并小结:实验一采用的是沉淀的方法;实验二采用的是过滤的方法,这些方法都能使浑浊的水变清。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1、提问:还有哪些使水变清的办法?2、讨论后,合作做一做。3、引导学生小结:能使浑浊的水变清的方法有过滤、沉淀、消毒、蒸馏、离子交换等。4、参观自来水厂净化水的程序。教学后记: 10、烧开水教学目的:1、能全面细致地观察烧开水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现象。2、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要研究的问题。3、利用统计的方法整理有关资料。4、了解温度的改变可使物质(水)的状态发生变化。5、知道水的沸点。6、会使用温度计测定水温。7、愿意合作与交流。教学准备:烧瓶、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谈话:经过前面实验中那样净化处理的水还不能直接饮用。怎样得到能饮用的水呢?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将水烧开。(板书课题)2、提出问题:烧开水是常见的事情,你注意观察过烧开水时的现象吗?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1、组装实验装置,并介绍实验器材的使用。2、讲述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手要拿在温度计的上端;(2)眼睛要平视;(3)液泡不能接触杯壁或杯底。3、实验操作:(注意观察烧开水时所发生的现象,并在课本33页图中的相应刻度上用点做记号)4、汇报交流烧开水时所观察到的现象。(如水面逐渐上升,水底渐渐冒泡,加热到一定时候水面冒“白气”,沸腾一会儿,水会变少等等)5、讲述:水烧开了,我们也可以说水沸腾了,水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水的沸点在通常情况下是100摄氏度。水沸腾后,水温保持不变。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1、交流:水温的变化过程。2、除了水温的变化,还观察到了哪些现象?把观察到了的现象和大家交流。3、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教学后记:11、水位为什么会升高教学目的:1、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水位升高)作假设性解释。2、用简单的器材做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3、了解通过加热和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即物体热胀冷缩现象。4、能运用热胀冷缩原理解决和解释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5、敢于大胆想象。6、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问题。教学准备:烧瓶、烧杯、铁架台、酒精灯、气球、带盖的小瓶、水槽、玻璃管、铜球、铁环、开水、冷水、红墨水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烧开水一课,从中观察到水在加热时,水位逐渐上升。今天我们来学习水位为什么会升高。(板书课题)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1、先让学生推测,水位为什么会升高,再在小组里充分讨论,然后再动手做实验。2、实验操作(1)实验一:用烧瓶、烧杯、铁架台、玻璃管、酒精灯和水组装一个实验。当点燃酒精灯时,玻璃管中的水位逐渐上升,熄灭酒精灯后,水位逐渐下降回位了。(2)实验二:用水槽、烧杯、玻璃管、小瓶、开水、冷水、红墨水组装一个实验。(让学生根据上述器材自行设计实验,然后,再教师指导。)当把小瓶放入烧杯里的开水里时,玻璃管中的红墨水迅速上升。当把小瓶放入水槽的冷水里时,玻璃管中的红墨水迅速下降。讨论: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水有什么特点?汇报交流后,师生共同评议并小结。(3)实验三:用热水、冷水、分别装有油和牛奶的小瓶,一个空烧瓶口上固定了一个气球。油和牛奶仿实验二的方法做。将装有空气的空瓶放入开水中,就会看到气球会鼓起来。再将烧瓶放入冷水中,气球会萎缩成原来的样子。(4)实验四:用酒精灯、冷水、铜球、铁环、铁架台等。将铜球放在酒精灯上烧一会儿,铜球就不能穿过铁环。再把穿不过铁环的铜球放入冷水中浸一下,铜球又能穿过铁环了。(5)整理实验事实,填写表格。(教材36页下面)(6)讨论:根据上面一系列实验的现象,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归纳:液体、气体和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特点。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1、交流: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2、学生列举生产生活中水热胀冷缩的例子。3、分析课本37页下面的图意,加深对热胀冷缩的理解。教学后记: 12、水是怎样变热的教学目的:1、设计实验,研究金属材料传热方式。2、根据实验结果,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3、认识金属材料传热的特点是:热从受热部位逐渐向非受热部位传递。4、认识水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热。5、了解不同的材料传热的性能不同。6、喜欢大胆想象。7、愿意合作与交流。教学准备:实验材料:铝片、火柴棍、蜡、铜勺、木筷、铁丝、钢尺、玻璃棒、橡胶管、水、纸片等。实验器材:烧杯、酒精灯、铁架台、方框形玻璃管等。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内容:固体材料是怎样传热的。一、引入课题1、提问;我们根据观察到的烧开水的现象,提出了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已研究了“水位为什么会升高”。大家说一说,我们还可以研究哪些问题。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了解“水是怎样变热的”,同时,板书课题:水是怎能样变热的。3、学生讨论:自己认为水是怎样变热的。4、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引入本课的研究主题:今天我们重点研究壶底是怎样传递热的。二、实验研究1、让学生猜测:壶底是用金属材料铝做的,想一想,铝片会怎样传递热呢?2、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有一块铝片(边说边拿给学生看),我们怎样做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呢?3、引导学生讨论实验方法。4、现在有铝片、蜡烛、火柴棍、酒精灯等材料,我们怎样做实验呢?5、学生分小组做实验,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三、汇报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结果解释壶底是怎样传递热的。1、学生讨论、交流。2、师生共同小结:壶底把受到的热逐渐传递给没有直接受热的部分。四、拓展研究:1、学生观察各种各样的炊具,看一看做炊具的材料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人们为什么用这些材料做炊具。不同的材料传热能力一样吗?2、实验研究,让学生针对各种不同的材料想办法做实验研究,看哪些材料传热快,哪些材料传热慢?3、整理实验数据,指导学生按传热的难易程度,给材料排序。4、让学生说一说,手接触炊具的那一部分为什么是用塑料或木料制作。第二课时内容:水是怎样传热的。一、提问引入:1、壶底变热后,首先把热传给壶内下部的水,那么壶内上部的水又是怎样变热的呢?板书课题:水是怎样变热的?2、学生讨论:水是怎样传热的?二、实验研究:1、讨论实验方法:我们怎样做实验研究这个问题呢?2、用烧杯烧水,水是透明的,我们不易观察怎么办?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方法,如用温度计测,用手摸,在水中放纸屑等。(教师应引导学生选择方便易做的方法。)3、学生根据讨论的方法,动手做实验。三、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让学生思考:壶内上部的水是怎样变热的?四、实验验证学生的想法,指导学生做第40页上图所示的实验。五、整理实验结果,说一说,水是怎样传热的?用壶烧水时,火的热传给壶底,壶将热传递到壶内底部的水,壶底的水不断受热上升,壶上面的冷水不断下降,壶内的水不停循环,逐步使水变热。六、让学生完整地描述,用壶烧水时,壶中的水是怎么变热的?教学后记:13、糖到哪里去了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砂糖,高锰酸钾等物品在水中的溶解过程,知道什么叫“溶解现象”2、 通过实验知道哪些物体可以在水中溶解,哪些不能.。3、 能够仔细,耐心观察实验现象并积极主动的与同组同学相互合作交流,认真倾听同学们的发言。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叫“溶解现象”并能分辨出什么物体在水中可以溶解,什么物体在水中不能溶解。教学难点::知道加快物体溶解的常用方法有哪些。教学准备:教师用具:砂糖、高锰酸钾、一盆凉水、一瓶热水.学生用具:共分五组,每组一次性杯子5个、木棒一根、砂石、食盐、味精、五香粉各一小包,方糖一块,实验表一张.教学方法:小组观察、讨论、动手实验等等多种方法相互协调使用。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1、借助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引入(1)师出示一撮砂糖问:同学们看我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我们平时用它来干什么?(2)现在我们就来冲一杯糖水喝,(师边说边冲)谁来尝尝?指名尝试。.师及时提示:注意不熟悉的物品我们能不能直接用口尝?为什么?(3)师举起杯子让学生仔细观察提问:糖到哪里去了?并直接板书课题。(4)师重复是否真的化了呢?我们并没有亲眼看出来,得用实验验证一下才行。2 、设计实验证明师述:为了让同学们清楚的看到实验现象,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有颜色的物品高锰酸钾,来代替砂糖。师出示高锰酸钾让学生观看并解释:高锰酸钾是一种化学药品,现在跟我一起认识它(教师带领学生齐读两遍)不要看它这么小它可很神秘噢!我把它放入水中你们可要仔细观察.师提问:高锰酸钾在水中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它到哪里去了?谁来说说?教师引导学生说出:高锰酸钾在水中变得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均匀地分散在水中师总结:我们把像砂糖、高锰酸钾等物品在水中发生的现象叫溶解现象.板书砂糖 、高锰酸钾溶解现象水3、运用知识判断师述:在我们周围还有很多物体,它们能否也在水中溶解呢?老师也带来了几种物品,同学们看看有哪些?那我们应怎么来做,小组商量说出你们的方法集体研究做好记录,教师巡回指导.做完后集体订证.4、实验问题引出加快物品溶解方法。师提问:我们刚刚在做实验时,在能溶解的物体中哪一种物体溶解的最慢?(学生回答后)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一场比赛,看哪一组最先使一块方糖在水中溶解?优胜组我们就奖他们一面小红旗。各小组先讨论出你们的实验方法,商量好后可以来老师这领实验材料.小组分别实验,实验完后总结经验。板书: 加热.搅拌 可以加快溶解捣碎把你们的方法记下来.5、运用所学总结全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以致用:在我们周围有很多亲人为我们操碎了心。如:我们的爸爸、妈妈、老师、同学等等 ,我们是不是应该感谢他们呢?学了今天这一课后我们就可以为他们冲一杯牛奶来表达我们的心意,老师这里有牛奶,谁愿意上来冲一杯,不过要先说出你的方法噢。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回家可不要忘了给自己的亲人冲杯茶水或牛奶噢!再见!板书设计: 糖到哪里去了砂糖 、高锰酸钾溶解现象水加热搅拌 可以加快溶解捣碎14、水与生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用五种感觉器官感知水的性质,能用语言、文字等方式描述水的性质。2、愿意向别人介绍自己是怎样发现水的性质的,也能听取别人的发现过程,并能找出其优点和不足。3、能具体说明水有哪些基本性质。教学重点:能具体说明水有哪些基本性质。教学难点:愿意向别人介绍自己是怎样发现水的性质的,也能听取别人的发现过程,并能找出其优点和不足。材料准备:水、水槽、玻璃杯、透明塑料袋、牛奶、酒精、盐水、筷子、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师:今天能和同学一起学习,老师非常开心,你们开心吗?(开心)不过,上课之前,老师想先请同学们坐好,闭上眼睛,认真的听一听,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什么?听完后,问:同学们听到了什么?(流水的声音) 师:对,是流水的声音。你们对水熟悉吗?(熟悉)谁来说一说,平时,水能帮我们做哪些事情呢?比一比,看谁一口气说的多。(洗脸、刷牙、洗衣服、拖地、洗澡、洗碗、洗菜、洗水果、做饭、浇花、浇菜、人渴了要喝水、动物要喝水、植物也需要水等) 适当提升点拨师:(点评)同学们真聪明,知道这么多,看来同学们平时都是细心观察的好孩子。(出示不同的图片)的确,像同学们说的,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离不开水,(出示: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离不开水)。同学们除了知道水对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之外,还知道水的哪些事情呢?想不想今天和老师一起来探讨学习一下?让我们对水有更深的认识?(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八课:水与生命(板书课题)二、 活动一:观察水(一)自主合作师:在认识水的时候,需要我们的感觉器官来帮忙,先请同学们说一说,我们都有哪些感觉器官?(眼睛、耳朵、鼻子、舌头、手、皮肤等),下面请我们的感觉器官先一个热身活动,比一比哪位同学的感觉器官最灵敏。明确:眼睛可以观察颜色,形状;耳朵可以听声音;鼻子可以闻气味;舌头可以尝味道;手可以摸形状等。 师:下面,认真听老师讲解如何正确的进行观察:(示范)将要观察的物体放在眼前并保持一定的距离,观察它的颜色和形状;轻轻的摇动听物体发出的声音;闻气味时,用手轻轻地扇动来闻它的气味;尝味道时,用筷子蘸一点放在舌头的尖部尝它的味道,用手轻轻地触摸它的形状等,还要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和清洁问题。现在,每一组都有准备好的实验材料和观察记录单,我们要充分动用我们的感觉器官来帮助我们观察水,认识水,并将我们观察到的填写在记录单。我们小组的同学可以分工合作,有观察的,有做记录的(可以事先指定),比一比哪组同学最聪明,发现的最多;哪组同学配合的最默契。(让学生动手操作,师巡回指导,对于不会的小组做到耐心讲解和指导)(二)、反馈交流师:完成实验的小组请举手。刚才每组同学都做的非常好,现在哪一个小组先来说一说,你们认识到的水是什么样的?你们小组是怎样做的?(请其中一组代表发言,其他组做评价和补充)1、我们小组观察到的水是无色的,我们的做法是:用眼睛观察牛奶和水,牛奶是白色的,而水没有颜色,所以我们小组认为水是没有颜色的。2、(他们小组说的真好)我们小组观察到的水是透明的,我们的做法是:把盛有水的杯子放在书页上,用眼睛可以透过水看到书页上的字,所以我们小组认为水是透明的。3、(你们小组说的也非常好)我们小组认识到的水是没有气味的,我们的做法是:把酒精放在靠近鼻子的地方,用手轻轻的在杯子口上方扇动,闻到酒精有刺鼻的气味,用同样的方法,闻不到水有任何气温,所以我们小组认为水是没有气味的。4、(你们小组做的也很棒)我们小组认识到的水是没有味道的,我们的做法是:用筷子蘸一点水放在舌头尖部,没有尝出味道,用同样的方法,盐水有一股咸咸的味道,所以我们小组认为水是没有味道的。5、(我们小组的做法也好)我们小组认识到的水是可以流动的,我们的做法是:用水杯将水槽里的水舀起来,再倒进水槽里,所以我们小组认为水是可以流动的液体。6、我们小组认识到的水是没有形状的,我们的做法是:将水装入透明塑料袋,用手挤压,水的形状就随着变化,所以我们小组认为水是没有形状的。学生发言中,教师做适当的语言表达完善与鼓励,表扬。总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形状、可以流动的透明的液体。三、拓展延伸师:水与我们的生活是分不开的,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在我国水资源丰富的的地区,水草茂盛,风景优美,但是我国人均占水量比较少,是世界上的贫水国,在我国的一些缺水地区,土地干裂,庄稼枯黄,寸草不生,连动物也因缺水而被渴死,有的地区甚至饮水都成了问题,再加上人类对淡水资源的污染,使许多地区的人们都面临缺水的威胁,看到这些图片,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引导学生说一些节水方法或自己平时应该怎样节约用水),同学们说的真好,那同学们知道每年的3月22日是什么日子吗?由于全世界都将面临缺水的威胁,所以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认识世界和国家节水标志)。可见水对于我们是多么的重要,如果世界上没有了水,你能想象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吗?四、作业课下请同学们以“如果世界上没有了水”为题,画一幅想象画。五、板书设计14、水与生命水: 没有颜色、没有气味、 没有味道、没有形状、可以流动的、透明的液体。15、玩具大集合一、教学目标科学知识:能判断物体是由不同材料组成的。会玩玩具,并记录观察的现象。科学探究:能根据不同的标准给玩具分类。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动提供自己的资源和想法,乐于分享大家的资源和智慧。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合作的愉快。 二、教学重点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三、教学难点能根据不同的标准给玩具分类。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2种以上的玩具。学生每人自带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玩具。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二)介绍玩具1、老师示范有条理介绍玩具。(介绍玩具的名称、外观、构造、玩法、感受等。)2、个人练习介绍。3、指名在全班介绍。4、小结。(三)玩具分类1、老师指导并提出要求:给物品分类首先要确定分类标准,如颜色、形状、材料、声音等。2、小组进行分类活动,组长负责把同学提出的分类方法归类总结。3、各小组展示。4、老师小结:分类就是要找出对象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将对象分为不同的种类。同一个对象的分类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玩具的分类方法有颜色、形状、材料、声音、运动方式、是否发光、软硬、大小、不同玩法(拉、推、拧、拖、开等)等。分类的标准不同,所得的结果就不同。(四)观察现象1、老师提出任务和要求:让同学们一边玩玩具一边仔细观察现象,完成课本P51的表格。各位学生独立完成。2、学生独立观察和思考。3、各小组汇报。4、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进行了仔细的观察。观察到很多有趣的细小的现象。大家做得很好。很多伟人都是因为从小热爱观察、认真观察,最后取得巨大成就的。希望同学们今后在学习和生活中,多多观察,仔细观察,争取取得巨大的成就!观察是最好的老师。(五)提问比赛1、老师提出任务和要求:让同学们在观察到的现象中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个人提出问题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小组把最好的问题在全班汇报评比。2、个人提问题,完成课本P51最后一题。3、小组评选确定最好的问题。(小组要准备尽量多的新颖的问题,在比赛时其他组没提过的问题不要重复。)4、班内交流比赛。(以每组提一个问题来轮流汇报,如果某一组提不出问题就为输,输到剩下最后一个就为胜。)(五) 教师小结:分类标准不同,所得的结果就不同。观察是最好的老师。16、磁铁玩具一、教学目标: 1、通过组织学生利用“磁铁”去吸引多种物体的实验,让学生认识“磁铁”具 有吸引“铁质物体”的性质,从而了解“磁性”,认识“磁极”。 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不同,磁性最强的地方是磁铁的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2、在组织学生探究“磁铁”不同部位磁性强弱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动手操作、记录和总结实验现象的能力。3、通过研究磁铁活动,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二、教学重点: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磁性”,并知道磁铁上磁性较强的部分是磁极。知道磁铁有磁力,知道磁铁磁力最大的部分是磁极。三、教学难点: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动手操作、记录和总结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的意识。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准备:磁铁(条形、蹄形、环形),铁质物品(曲别针、螺丝钉、铁片、螺丝钉 铁钉),铝片,玻璃球 钮扣 塑料瓶盖 乒乓球 ,实验记录单 六 教学过程(一) 直接开门见山引入课堂(如:同学们,我们要开始学习磁铁了,大家在哪里见过磁铁吗?是什么样的?(二)、认识磁铁1、师:(磁铁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是我们的好帮手),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我们能不能根据形状给你们的磁铁起一个名字呢?(出示条形磁铁,认识吗? U性磁铁 环行磁铁)(三)、了解磁性,自行探究探究磁铁能吸哪些物体1、磁铁都有什么样的本领?(吸铁)出示概念:我们把磁铁吸引铁类物质的性质叫做磁性。)师:(看来同学们对磁铁了解的真不少),同学们今天表现的太棒了,老师给每个组准备了一份精美的礼物,想要吗?请小组长上台领奖品),认识材料(看看有些什么?) 不知这些物体哪些能被磁铁吸引。用磁铁去接近这些物体试试吧,在吸得住的后面 2、学生共同交流探究发现。师相机板书。 吸得住: 吸不住看看吸得住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是铁3、点拨小结:(通过游戏,我们发现了一个秘密,谁能说说?)磁铁能吸引铁,这种性质叫做磁性。4不知教室里的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快去给找找吧,时间2分钟。(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利用身边资源,通过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发现磁铁有磁性这一基本性质,为进一步探究磁铁其它特性做好铺垫。)5 收好材料(还想玩磁铁吗?好,坐的最好的组老师将有更好的材料给你玩)把磁铁放在桌子上,把其它材料放在方盘中(四)、玩磁铁,探究磁极1、师:关于磁铁还有哪些我们不知道的秘密呢?下面我们来玩一玩条形磁铁,和回形针,用两端和中间分别靠近回形针,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换材料)把磁铁放在桌子上,把其它材料放在方盘中来换回形针。2、认识条形磁铁的磁极。(想要材料吗?哪组坐的好,老师就把材料给哪组?)(1)、(分发材料)每个小组一根条形磁铁。一盒回形针。(2)、用条形磁铁去吸引回形针,去发现条形磁铁哪些地方吸引回形针最多。(给学生5分钟自主研究时间)(3)、小组汇报研究情况。(两端吸的多,中间吸的少。3人)(4)、出示磁极的概念:磁性最强的地方就是磁极。3、寻找U形磁铁、环形磁铁、磁极。(1)、出示U形、环形、磁铁。(想知道它们的磁极在哪儿吗?想,请把条形磁铁还给老师,再老师这儿换U形,环行磁铁)告诉学生探究的任务是寻找三种形状磁铁的磁极。(2)、学生自主探究10分钟。设计实验记录表,让学生画出实验研究的发现。(3)、全班交流。(4)板书:两端,两个面(5)、师生评价,归纳小结,吸回形针多,说明磁性强,吸回形多的两端(或两个面)叫磁极。板书磁极(五)、总结、拓展师:大家今天像科学家那样动手动脑,而且合作的很愉快,学到了这么多知识。老师受到了大家的影响,也想玩玩,师出示一根木棍、两个环形磁铁,做磁铁跳动的实验。实验结束后,师:这是怎么回事呢?(可指一生说说)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评价一下你和同学的表现吧。(学生发言。)师:有关磁铁还有许多秘密,咱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研究好吗? 17、玩小车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认识磁铁的南北极。能画出实验示意图,并能标出方向。了解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以及现代磁悬浮列车。2.科学探究: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探究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会做磁铁指南北的实验及磁铁两极相斥、相吸的实验。能用归纳的方法概括磁铁的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古代指南针,以及现代磁悬浮列车,增强民族自豪感。三、教学重点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 探究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四、教学难点做磁铁指南北的实验及磁铁两极相斥、相吸的实验。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玩具小车、小车模型、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小磁针、支架、水槽、泡沫、细线、水;司南、罗盘、指南针、磁悬浮列车等图片;磁吸、门阻、扬声器、笔盒等实物。六、教学过程(一)指导学生探究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1.由玩小车引入,利用磁铁的磁力使小车运动起来。不接触小车,推着小车走或拉着小车走。2.把两根条形磁铁分别固定在小车上,让它们靠近,观察小车的运动,并画出示意图,标明小车运动方向。再变换小车方向,用同样的方法做实验。3.对照示意图,归纳出条形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点。4.用蹄形磁铁和环形磁铁做实验,归纳出蹄形磁铁和环形磁铁两端接近时的特点。5.总结自己的发现:磁铁的两端相互接近时,同极相斥、异极相吸。(二)指导学生认识磁铁有指南北的特点。1.老师介绍两种实验方法(悬吊法与水浮法),让小组任选其一进行实验。2.教师指导。要注意:防止铁制物品和其他磁铁对实验的干扰。学生分组实验时,磁铁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避免互相干扰。用水浮法做实验,盛水的容器不能是金属。实验还要反复几次,其结果一样,才能归纳出磁铁有指南北的特点.3.告诉学生磁铁指南的一端就南极,用字母“S”表示;指北的一端叫北极,用字母“N”表示。4.讨论磁铁为什么能指南北。因为磁铁上有两极,且两极磁性最强,而地球也是个大磁体有着南北磁极。教学后记:18、小车的运动教学目标:1、 能通过观察,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能积极寻找证据,解释假设;能利用器材作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2、 引导学生认识到合作探究的意义,会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3、 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