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世界经济影响重大.doc_第1页
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世界经济影响重大.doc_第2页
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世界经济影响重大.doc_第3页
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世界经济影响重大.doc_第4页
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世界经济影响重大.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展仍然是中国的第一要务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宋泓虽然经济规模已处在世界第二位,但是,中国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然需要大力发展;中国经济发展也处在关键时期,需要加倍珍惜现在的发展机遇;中国发展还面临很多挑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发展来解决。因此,发展仍然是中国的第一要务。建国60多年、尤其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获得了稳定快速发展。1979-2008年,年均增长达到9.8%,最近两年也在9%以上,均为世界之最;对外贸易蓬勃发展,贸易地位也由1979年的世界第27位上升到目前的世界第2位。伴随着这种增长,中国GDP的规模,2010年也首次超过日本而位居世界第二。但是,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长期来看,我们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任务还很繁重。以人均GDP来判断,按照IMF估计,2010年中国为4283美元,排在世界第98位,仅为OECD国家的十分之一左右。即便是按照年均10%的速度增长(发达国家2%),要达到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中国仍然需要大约30年左右的时间!因此,现在不是我们骄傲自满、固步自封的时候,我们仍然需要鼓足干劲,发愤图强求发展。人均收入处于5000-20000美元的时候,一个国家会逐渐进入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之中。这个过程会前后持续10多年时间。以我国对外贸易为例。在我国出口贸易中,以产品类型来划分,纺织、服装、鞋、家具和旅游用品等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份额大概占了20%多(2006年20.23%;2007年19.27%;2008年18.28%。);不仅如此,我国贸易中,加工贸易的比例大概为50%(2006年为52.67%;2007年为50.71 %;2008年为47.27 %;2009年为48.85%。)。加工贸易是指利用廉价生产要素、尤其劳动力,通过进口原材料而从事的加工和制造活动。其产品可以看作是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代表,也销往国外市场。随着劳动力成本以及土地等要素成本的上升,这些产品在我国的比较优势在逐渐削弱。这类产业已经开始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甚至海外转移。如果转型顺利,我们会从一个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跃升到发达国家的行列;否则,则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之中。从质上讲,摆脱中等收入陷阱,成功进行转型升级,意味着本土企业和产业的整体崛起,意味着大批自有品牌和营销网络的建立,大量自有知识产权技术的形成。而品牌的建设以及技术的开发都需要长期、大量的投资和举国上下的不懈努力。因此,我们不仅需要孜孜不倦求发展,更需要集思广益促转型。从量上讲,这个时期,经济发展也面临重大机遇与挑战。如果经济增长顺利,那么,一年增长的收入,相当于过去10多年的总和。比如,在人均收入为200美元的时候,10%的增长下,一年增长的收入只有区区20美元;在人均收入4000美元的时候,一年增长的收入就可以达到400美元。反之,如果这个时候迷失方向,耽搁一年时间或者更长的时间,那么损失就会倍增。正常经济增长和发展过程的中断和重新启动,需要很长时间。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很多发展中国家在不同时期经历了不同类型的经济和金融危机,整个经济发展的过程被迫中断。从经济下降到稳定、乃至恢复,这些国家少则经过了三五年时间,多的达10多年。以泰国为例,遭受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之后,经济连续两年下降,并且,整个经济的增长速度从此前10年的平均9%的水平下降到了随后的平均4-5%的水平。经济增长一下子从高速增长的轨道上被拉了下来。中国经济发展现在正处在高速增长的轨道上,我们需要加倍珍惜几代人、几十年辛勤努力取得的这种大好局面。一心一意谋发展。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来看,人均收入处于4000-5000美元的时候,一个国家的发展会面临着经济发展停滞,社会矛盾加剧,偏离发展轨道,从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这一时期,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导致的不同人群、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收入分配不均、差距扩大的情况会加剧,社会矛盾也开始集中体现出来。以转型升级为例。转型升级意味着低端产业的逐渐式微、甚至淘汰以及高端产业的兴起和快速发展。和这种变化相伴随,从事低端产业的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长要逐渐放缓,甚至要失业,而高素质、高技能的高收入人群的收入则快速增长;同时,一些地区的发展要加快,另一些地区的发展则要落后。因此,大规模的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换代,需要有强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来护航。而建设这个系统则需要发展作为依靠。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从根本上讲,是一个经济实力和财力问题。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社会很穷,10个人中只有4个人就业,另外6个人失业,社会保障体系就要用4个人的收入支持另外6个人的保障;如果一个社会很富裕,10个人中有9个人就业,1个人失业,那么,社会保障体系就可以很容易建立起来,并且,质量也高。经济发展,不仅可以直接为千千万万年轻人创造出就业机会,而且也可以提供充足的财政税收来源,间接地为国家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公共服务体系提供了坚强后盾。没有经济发展,消减贫富差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就是一句空谈。在新的“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新增就业4500万,年均900万。解决这些人的就业,整个经济必须保持相当速度的增长。不可想象,没有发展的话,如何解决这些人的就业?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经济发展,把饼子做大,才能更好地解决与经济发展相伴而生的这些社会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旗帜鲜明地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协调推进,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在落后的时候,我们的发展受制于很多条件的限制。现在,我们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且具有国内外的难得发展环境和机遇,坚持发展,我们一定能实现人民富足,国家强盛的宏伟目标。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世界经济影响重大访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奥斯特洛夫斯基新华网莫斯科月日电(记者刘恺)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经济和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安德烈奥斯特洛夫斯基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十分关注中国两会和“十二五”规划,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无疑会对地区和世界经济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今年中国两会最重要的一项议题是讨论通过“十二五”规划纲要,他之前已经了解“十二五”规划的主要方向,现在很想了解中国为实现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作出的具体规划。他表示,“十二五”规划对未来中国的发展至关重要,这一规划所确立的方针、政策及其实施情况,将决定的不仅仅是中国未来五年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也将影响中国未来数十年的发展方向。对于中国当前的高房价,奥斯特洛夫斯基表示,中国政府进行的宏观调控,采取的包括限购以及税收政策的调整等措施都是正确的,从实施的效果看,已经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相信今后能对房价增长的速度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他说,从另一方面讲,政府应该增加住房供给,建设面向大众的经济型住房,抑制投资和投机性住房需求,因为这些需求会搅乱房地产市场,并最终对整体经济造成影响。在奥斯特洛夫斯基看来,粮食危机对于中国来说,还没有实质性的威胁。目前全球都在谈论“粮食危机”问题,中国因遭受旱灾也可能对粮食产量造成影响。他说,中国的粮食安全没有太大问题,因为供应上中国近几年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并且从去年开始增加粮食进口量以保证国内市场需求;从政策上看,中国在粮食收购、地区调度以及进出口税调整方面的调控政策一向比较得力。谈到中国面临的通胀问题,奥斯特洛夫斯基说,通胀加剧是很多国家需要应对的共同问题,中国也面临物价上涨的压力,不过目前中国的通胀率与很多国家相比,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他认为,中国数次加息抑制通胀持续走高和银行信贷过度扩张,并采取保证供给、打击投机等多种措施抑制关系民生的食品价格过快上涨,取得一定积极效果。在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和保持适度通胀这两方面,中国的宏观调控显得更为有效,但是由于全球通胀形势不容乐观,中国通胀压力仍将持续存在。奥斯特洛夫斯基说,发展高新技术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为此,中国建立了很多高新技术园区,其中不少是依托当地大学的科研力量。尽管创新产业投资风险很大,但由于政府采取借贷和税收优惠等鼓励政策,为投资者创造了很多便利条件,使得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渠道畅通,因此中国在这方面发展地相当顺利。奥斯特洛夫斯基提醒道,中国目前的自主研发能力还比较欠缺,因此需要借助外国先进技术的力量。现在,有越来越大的中国人到海外学习,在他们掌握先进技术并回国,将会使技术成果形成商品进入市场。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陈方作于1997年5月)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在认真总结我国改革发展的历史经验,全面分析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及客观趋势的基础上,及时作出了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转变的战略决策,这对我国实现 “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乃至更长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因此,本文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性及途径作些探讨。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性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采取粗放型号的增长方式发展经济,那是在一片废墟上建设家园,当我国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在我国巳形成较完整的工业和国民经济体系,在这样的条件下,不因势利导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则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建设的进程中乃至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上,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呈现出乏力和笨拙。 1、粗放型扩大外延的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国力所不允许的。众所周知我国的底子薄、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这就客观地要求发展经济不能采取拼资源、拼资本等扩大生产要素总量的方式来加速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市场的牵动,投入受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制约,投入的边际收益效应在农业上更为直观明显,如(表一)是江苏省无锡县双季稻每亩投入产出的边际递减收益情况。 表一:投 入 (元)产 出 粮 食(斤)投资增加引起的粮食产量增加 (斤)投入1元增加的粮 食 产 出(斤)生 产 费增 加 额40/890.350101053.316316.360101186.6133.313.370101299.2112.611.380101396.897.69.890101482.6868.6100101599.8777.7110101629.569.77.0因此,主要靠增加投资来加速经济增长既步履艰难又不符合我国的国情. 2、我国的经济建设,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蓄之既久,其发必速”。至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可是沿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消耗高、放出低、效益差、科技含量低。 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看,资本要素的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改革开放以来为61.6%,虽然比改革开放以前的86.9%明显降低,但比发达国家高得多。如:美国(1948年1969年)为19.7%.日本(1953年1971年)为23.8%,西德(1950年1962年)为22.5%。而反映科学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综合指标综合要素生产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我国为28.7%,韩国为38.8%,美国为47.7%,日本为55%,德国为55.6%.物质消耗方面,目前我国每万元GDP(国内生产总值下同)的能源消耗为日本的9倍,法国的8 倍,德国的7倍,英国的5倍,韩国的4.5倍,美国的3倍;每百万元GDP的原材料消耗是法国的7倍,美国的5.8倍,英国的5.2倍,德国的4倍,日本的2.7倍.经济效益方面,1953年1980年国有固定资产投入增加22倍,国民收入增加5.1倍;1981年1993年国有固定资产投入增加13.7倍,国民收入增加3.3倍.每增加1亿元的固定资产当年创造的国民生产工艺总值:“六五”期间为3.2亿元,“七五”期间为2.2亿元,“八五”期间为2亿元,经济投入产出率明显呈下降趋势。 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上述状况,产品的成本高,科技含量低,将在开放的国内国国际市场上失去竞争能力,制约经济发展。 3、高投入低产出带来的负面效应。通货膨胀。从新中国的历史来看,第一次是1951年,当年零售物价指数达到12.2%;第二次通货膨胀是1961年,零售物价指数上涨到16.2%;第三次是20世纪末80年代,1985年年零售物价指数平均每年上升11.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四次价格波动(见表二)。 表二:年 度1980年1985年1988年199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38.823.531.4零售物价上涨指数(%)68.818.521.7这几次通货膨胀表现在货币发行增长大大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其实质主要在粗放型的经营即其增长速度方式的推波助澜;财政困难,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不低,经济基础总量 也不小,但国家并不富裕,社会可分配财力很有限。1981年1994年,GNP(国民生产总值下同)平均每年增长17.9%,财政收入增长为11.2%,1995年财政收入为6188亿元,这只相当于当年GNP的10.8%。据统计资料表明,独立核算工业每投入百元资金产生利税,1980年为25.2元,1994年下降为10.6元;每百元固定资产原值实现利税1980年为25.6元,1994年下降为14.1元。(3)亏损、负债率逐年增加,国有工业企业1995年亏损面达33.5%(按户数计算),比1994年上升25.4%,1995年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润为-12.9%,国有小型企业则整体亏损162亿元,亏损户数达1.82万户。据1993年12.4万户国有企业清产核资统计,其资产负债率高达83.3%。如不审时度势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继续主要靠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来发展我国的经济,那么,高投入低产出的负面效应将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波及社会的安定。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途径 一国的国民经济是个庞大的系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非易事,应是一个渐进过程,既不能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也不能束之高阁听其自然。就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状况及其趋势来看,可采取以下途径。 1.深化改革,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与经济体制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时密切相联的,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根本的途径在于深化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凡是市场能管并能管好的领域和经济活动,必须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唯有这样才能理顺经济关系,明确经济决策人和经济活动当事人的责任和利益,使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真正感到有压力、有动力,并能通过这种压力和动力区推动企业改进技术,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转向集约化经营。另一方面,要看到市场也有自身的弱点和盲目性,也有管不到和管不好的地方,如产业的合理结构及布局,区域经济关系的协调,环境保护和人口问题解决等,因此,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使政府的宏观调控把该管的一定管好,从而导经济增长方式朝集约型方向转变。 2.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当今,在新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国际政治风云不断变幻的挑战面前,大家都在寻找出路,人们得出的结论几乎是一致的,加强管理,实行改革,迎接挑战。 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力量,科学的鼓励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保证。在经济活动中,管理因素起着一种“粘合剂”的作用,它把诸多经济增长因素或生产要素按照经济运行规律组织起来共同发挥作用,没有管理,任何经济增长因素,生产要素都处于无序状态,生产是无法进行的。这与没有规则的篮球运动比赛不能进行是同一道理。有人用以下公式来表示管理的作用和地位。 社会生产力=(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管理 据外国某研究机构研究,在1900年1955年半个世纪中,固定资产增加1%,生产提高0.2%;劳动力增加1%,生产提高0.79%;而经过训练的管理人员每增加1%,生产则提高1.8%,可见管理对生产的作用要比固定资产和劳动力大数倍。 当前我国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投入产出率低、物耗高,还有重复引进技术、设备,浪费现象普遍存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管理不善和缺乏科学的管理。所以,经济增长方式从主要靠外延扩大再生产转变到主要靠内涵再生产,必须加强经济主体企业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具体措施:第一,转变管理观念。要从把资金和技术装备视为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力量的传统管理观念,转变到经营者的决策能力和经营管理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因素,但这只不过是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而把这种可能性转变成现实的关键力量则是管理。有效的管理,能够做到财尽其效,物尽其用,人尽其能,使企业的生产要素发挥整体使用的最大效率。第二,改善健全企业内部即微观上的管理制度,在制度里既要体现规范性的要求,又要反映科学量化的要求。第三,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用现代管理知识来武装,提高管理能力。 3.从主要依靠不断扩大建设规模,转移到对现有企业挖潜、改造改组上来。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靠不断增加新企业,通过外延数量增长来扩大再生产规模,以求得经济的快速增长。至今我国经济建设中存在着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方面,大量资金用于新建项目,基本建设规模过大,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过大过散,投入大量的资金短期内难以有效地产出,占用和耗费了大量宝贵的资源。另一方面,许多原有企业由于缺乏更新改造资金,产品老化,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甚至带病运行,产品质量差,物资消耗高,生产经营困难,同样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要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当务之急是要把资金投入重点放到对现有企业技术改造上来,挖掘它们的潜力,盘活资产存量。 4、转变增长方式,必须控制人口增长。人社会活动的主体,发展经济的主体。不过人口的增长与经济的发展不协调,超过国力的承受程度,则“人满为患”,人是劳动力资源,他从劳动力资源到劳动力因素,中间有个复杂而漫长的转化过程,其中贯穿始终的是教育。如果不有计划地控制人口的增长,必然导致教育不力和滞后,这是现实告诉我们的,如今全国各地普遍对在职职工进行脱产或不脱产的培训教育,一方面是充实新的知识,另一方面是对教育滞后的补救。职工的文化按一般的学校体制提高一级,社会劳动生产率可提高14%,机械工人多上一年的学,他的劳动生产率可提高1.52%,若教育不力和滞后,必将产生劳动力文化水平低,则影响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人口过量增长教育不力、滞后劳动力素质差”,这样的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