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10 中外科技发展史专项提分训练.doc_第1页
2019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10 中外科技发展史专项提分训练.doc_第2页
2019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10 中外科技发展史专项提分训练.doc_第3页
2019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10 中外科技发展史专项提分训练.doc_第4页
2019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10 中外科技发展史专项提分训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OPIC 10专题(十)中外科技发展史专项提分训练 一、选择题1. xx烟台 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几乎在所有中国传统科学技术领域都留下了新的纪录。以下科技成就属于宋代的是()发明活字印刷术改进造纸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火药开始用于军事A. B. C. D. 2. xx株洲 “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对此材料解读不准确的是()A. 三大发明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B. 印刷术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C. 指南针为发现新大陆创造了条件D. 火药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3. xx大庆 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A. 造纸术B. 火药C. 指南针D. 活字印刷术4. 有这样一本神奇的书,法国著名的汉学教授儒莲称其为“技术百科全书”,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把它称为“中国的狄德罗”宋应星所著的“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它是()A. 齐民要术B. 本草纲目C. 资治通鉴D. 天工开物5. xx扬州 1964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向某试验现场发贺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这一贺电是为了祝贺()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C. 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D. 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顺利升空6. xx福建 20世纪70年代,它的成功发射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开端,使我国跻身世界航天科技的大国之列。“它”指的我国第一颗()A. 原子弹B. 导弹C. 氢弹D. 人造地球卫星7. xx临沂 “这个飞船标志着中国成为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它是我国在航天技术上的又一座里程碑。”“这个飞船”是()A. “神舟一号”飞船B. “神舟三号”飞船C. “神舟五号”飞船D. “神舟六号”飞船8. xx黔西南 下列人物中,被誉为我国“杂交水稻之父”的是()A. 邓稼先B. 袁隆平C. 钱学森D. 华罗庚9. xx安顺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方向,抢占科学技术前沿目标,集中精干力量,突破并掌握一批关键技术,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我国政府提出了()A. “科教兴国”战略B. 改革开放政策C. “863计划”D. “七五”计划10. xx潍坊 十九世纪,面对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来自国外的旅行者却为它的魅力所倾倒;有钱的英国人更喜欢乘坐蒸汽轮船在浑浊不堪、散发异味的泰晤士河上游览。这说明()A. 电力在英国被广泛应用B. 人们陶醉于工业革命成就C. 发展工业必须破坏环境D. 工业革命成果扩展到全球11. xx阿坝州 1841年1846年,英国取消了605种商品的进口税,降低了1 035种商品的进口税。导致英国采取这些措施的根本原因是()A. 工业革命的完成B.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C. 殖民帝国的形成D. 城市化进程的推进12. xx海南 马克思说:“蒸汽和新的工具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化大工业”。通过改进蒸汽机为新的工具提供动力的人是()A. 莱特兄弟B. 卡尔本茨C. 斯蒂芬森 D. 瓦特13. xx德州 某历史学家认为“19世纪80年代,世界交通领域里的一场革命源于一种新动力的发明”。这种“新动力的发明”应是()A. 蒸汽机B. 内燃机C. 发电机D. 飞机14. 牛顿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贡献巨大,他的突出的成就是()A. 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B. 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C.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D. 创立了进化论15. xx齐齐哈尔 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的是()A. 牛顿B. 达尔文C. 爱因斯坦D. 贝多芬二、非选择题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完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强大的杠杆。”材料二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材料三从1640年到1840年,在200年中,西方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与此相比,同一时间里的中国却景物依旧:成千上万胼手胝足、转辗沟壑的小农背负着一代一代歌讴唐虞盛世、高谈名物考据或性心理义的士人。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利用中国的三大发明都进行了哪些奋斗(探索)?中国的三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对欧洲产生的最终作用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火药、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在鸦片战争前的两个多世纪,这一时期中西文明发展的本质差异是什么?17. xx青岛 纵观历史,每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都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材料一1840年,正值以英国为中心的技术革命结束后不久,故中国的大门可以认为是新技术这一重锤砸开的就在中国人模仿这些技术达到高潮的时候,西方正酝酿着又一次技术革命对此,中国科技人员再没有冷淡和怠慢应该看到,经历了这70余年,中国技术发展的整体速度加快了。杨德才主编20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史稿材料二进入20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变动较之以往更为剧烈、更为复杂,呈现出新的特点。首先,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开始了外资在华大规模设厂浪潮。丁守和主编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尽管是一个低收入国家,中国仍然选择了追求高科技水平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出于国家防御的目的成立了一批精英聚集的研究机构,比如中国科学院(CAS)。六七十年代,中国在核技术、空间技术以及基因工程方面的重大进步证实了这种制度成功的一面。美劳伦勃兰特、托马斯罗斯基编伟大的中国经济转型材料四现在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者一个行业如果不能意识到这场变革的核心以及其中隐藏的潜能,或者没有找到应对之道,那么也许其他新的行业、国家和地区在新技术可能性的基础上会取而代之,获得领先地位。德乌尔里希森德勒主编工业4. 0:即将来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1)材料一中,“以英国为中心的技术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中国的大门”被“砸开”开始于哪一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中国的大门可以认为是新技术这一重锤砸开的”?“中国技术发展的整体速度加快”的原因是什么?(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有何变化?这一变化与哪一不平等条约有关?(4)材料三中,“核技术、空间技术”方面的“重大进步”指什么?“中国仍然选择了追求高科技水平的发展战略”的目的是什么?(5)针对材料四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你认为中国的“应对之道”是什么?参考答案1.B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的四大发明。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北宋末年,指南针用于航海;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故本题选B项。2.A3.D4.D解析 被称为“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是天工开物。故本题选D项。5.A解析 根据时间“1964年”可判断是祝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故本题选A项。6.D解析 根据时间“20世纪70年代”以及材料“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开端”可知指的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故本题选D项。7.C8.B9.C10.B解析 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根据材料中“十九世纪”“烟雾”“蒸汽轮船”可判断此时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这一时期煤是主要能源、蒸汽是主要动力。这一时期工业革明的成果并没有扩展到全球。从材料中可以看到虽然带来了恶劣的环境,但是人们还是陶醉在工业革命的成就中,发展工业不是必须破坏环境。故本题选B项。11.A12.D13.C解析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根据“19世纪80年代”可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动力是电力,所以这种“新动力发明”是发电机。故本题选C项。14.C15.B16.(1)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促使人们的思想解放;开辟新航路,形成了世界市场;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专政。推动西方国家社会的进步。(2)科学技术能否对社会发挥重要作用,受社会环境(社会制度、社会条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社会对科学技术的认识等方面)的制约。(言之有理即可)(3)西方,向资本主义工业文明阶段迈进。中国,在落后的封建农耕文明中徘徊。17.(1)“珍妮纺纱机”发明。鸦片战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