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最新冀教版二年级上数学教案.doc_第1页
2015年最新冀教版二年级上数学教案.doc_第2页
2015年最新冀教版二年级上数学教案.doc_第3页
2015年最新冀教版二年级上数学教案.doc_第4页
2015年最新冀教版二年级上数学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观察物体(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空间相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盲人摸象这个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学生讲故事)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同一头大象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 二、 探究体验 1 活动一:观察物体找图片(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情景有时不一样)。 (1)观察找照片: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摆了木头大象和一些照片,四位同学坐在不同的位置,请从你的位置仔细观察,然后把你观察到的图像从这些图片中找出来,放到自己的面前。 (2)汇报:请一小组的同学上台汇报。 先说你坐在几号位,再说说你看到的是木头大象的哪一面,选的是哪张照片? 这两张照片都是侧面,这两个侧面有没有什么不同呢? (3)讨论:老师这儿还有一张图片(从上面拍的),讨论一下,这是从哪个角度拍的呢?四个同学当中谁站起来看到的和图片上的一样? (4)请小组长把大象和照片收到抽屉里。 2活动二:根据照片,判断拍照角度。 (1)小兔子和小猴子给兔博士的家各拍了一张照片,请大家猜猜这两张照片分别是谁从哪个角度拍摄的?(2)学生汇报交流。 3巩固练习 : (1)同学们做的太好了,现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放着一个茶杯,请你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个茶杯,并完成练一练第一题。(2)学生独立完成第二题,小组之间交流方法。(3)独立完成第三题,教师指名回答。四、 课堂总结 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 通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引出本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通过亲身实地的观察,更加清楚直观学习本课。着重讨论侧面的不同点。本环节的一个延伸。通过观察照片来判断从哪个角度对房屋进行的拍摄。对本课知识点的巩固与加深。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反思: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空间相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 复习导入: 师:出示饼干盒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下面三幅图是谁看到的?二、 探究体验 1 活动一:观察长方体找图片(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情景有时不一样)。 (1)观察找照片: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摆了长方体和一些图片,四位同学坐在不同的位置,请从你的位置仔细观察,然后把你观察到的图像从这些图片中找出来,放到自己的面前。 (2)汇报:请一小组的同学上台汇报。 先说你坐在几号位,再说说你看到的是长方体的哪一面,选的是哪张图片? 这两张照片都是侧面,这两个侧面有没有什么不同呢? (3)讨论:老师这儿还有一张图片(从上面拍的),讨论一下,这是从哪个角度拍的呢?(4)和它们对着的三个面是什么样的? (5)请小组长把长方体和图片收到抽屉里。 2活动二:观察正方体和球每个小组的学生从前面、侧面、上面观察,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图形,画下来。(2)学生汇报交流。 3巩固练习 : (1)完成练一练第一题。(2)学生独立完成第二题,小组之间交流方法。(3)独立完成第三题,教师指名回答。四、 课堂总结 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 复习旧知引出本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通过亲身实地的观察,更加清楚直观学习本课。着重讨论相对面是否一样。本环节的一个延伸。通过观察来判断从三个角度观察的图形都一样。对本课知识点的巩固与加深。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反思:学生能自主观察出长方体、正方体、球从三个面看到各是什么样的。但对于练一练第三题部分学生想象不出对面是什么图形,于是我让孩子们回家亲自拿一个长方体做上标记动手做一做,剪一剪,增强他们的空间想能力。二、加减混合运算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探索三个数连加的估算、计算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学会灵活地进行计算。2、能正确的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3、在于同学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能正确的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教学准备:奥运录像片段或相应的故事图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情景引入、播放奥运会开幕式的录像,请学生谈一谈对奥运会的理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二、新授(1)出示27届至29届奥运会奖牌数的统计表。(2)请学生说说从统计表中得到了哪些信息,合计是什么意思?(3)教师提出要求,计算一下,第29届奥运会我国一共活获得了多少枚奖牌?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4)指名去黑板上板演并交流算法。着重讲授连加竖式和连加综合算式。(5)总结连加算式的运算顺序。三、练习与巩固(1)出示第一题,说说题意,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算法。(2)找学生说明题意,独立完成。讨论为什么人数是33人而不是32人。(3)在练习本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并交流算法。再现奥运会开幕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观察统计表,明确统计表所表达的数学信息。自主学习锻炼学习的语言表达能力。巩固本课知识点反思:新授之前,有的学生能写出连加竖式的格式,有的学生写成两个竖式,新授后学生能明白算理,加强学生估算意识、连加竖式的准确度及规范性。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加减混合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2、掌握10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掌握10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情景引入:(1)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出教材中“还剩多少个皮球”的情景图。首先出示教材中的情景图,可以由学生看着情景图讲故事。也可以教师讲故事学生认真听的同时注意观察情境图,讲故事的同时要对学生提出要求:注意发现情景图中的数学信息。(2)引导学生看懂图意,明白要解决什么问题。首先问学生:从这幅情景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然后,让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对学生提出的一步计算的简单问题可以以复习口算的形式解决。最后引出:“还剩多少个皮球”的数学问题。二、探究、交流1、小组讨论如何列出算式。先自己动脑筋想,再将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或小组听。教师应有意识的训练学生完整表达自己意思的习惯和能力。在组织学生交流的时候提出适当的要求。先说自己解决问题时是怎样想的,再说自己的计算过程。2、鼓励学生自己试着算一算。学生独立计算的过程中,教师及时巡视,一方面,发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与及时的鼓励和必要的指导;另一方面,获得相关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出现的算法以及算法中出现的问题,准备下一步组织学生交流。2、交流算法(1)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做法。让学生把自己的算法充分展示出来,教师可以把学生不同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对学生的算法只要正确就要加以鼓励,不正确的方法在下一步做重点的讲解、指导和纠正。 (2)教师加强指导用竖式计算的方法。结合学生的算法,教师对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方法。比如书写格式,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等等。通过教师的指导和讲解帮助所有的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方法。要注意加减混合运算竖式的书写格式,即加法进位和减法借位的指导。三、练一练(1)学生说说有哪些数学信息,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2)2、3、4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3)指名板书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讲故事的形式来引出本课,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从图中找出数学信息小组之间交流讨论,体现小组合作的优越性。独立计算,为自主学习打基础。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教师总结本课的重点巩固练习与实际应用反思:本节课紧接上一课的内容,在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加减混合运算。因此在教学开始时,便通过一个动画很好地复习了这部分内容。随后又通过一个动画,形象地演示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使学生通过自主的选择,发现、掌握运算顺序。新授之前,学生把连减的格式迁移到加减混合,新授后学生能明白算理,加强学生加减混合竖式的准确度及规范性。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买书包和鞋的问题情景,经历自主尝试连减运算和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过程。2、了解小括号的重要作用,会计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试题。3、在与他人交流个性化算法的过程中,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解法,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增强自主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难重点:指导学生怎样把两个减法算式写成一个连减算式以及连减竖式的写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 导入出示例题师:小华带100元钱到商店买了一个书包和一双运动鞋,小华还剩多少元钱?先说一说了解到了什么数学信息。教师提问:要想知道小华还剩多少元,必须先知道什么?自己进行计算后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可能出现的计算方法有: 1002956 用竖式进行计算。要学生说计算法则: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减起。2、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位10029=71(元) 7156=15(元) 29+56=85(元) 10085=15(元)100(29+56)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在这一环节中,一部分学生肯定会丢掉小括号,一定要让学生了解小括号的意义和作用。可以让学生做一做这一组算式:1527925 252116+58152(7925) 252(116+58)交流计算结果时,重点比较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相同点:数和运算符号相同.不同点:运算顺序不同,带小括号的一定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二、练一练情境导入,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应用题不陌生。在这一计算过程中,一定要指导学生怎样把两个减法算式写成一个连减算式以及连减竖式的写法。帮助学生理解综合算式中每一步计算的实际意义,进而了解运算的顺序知识点的巩固反思:这节课出现的问题和上节课基本相同,就是多出一项有的孩子总忘记括号。尤其是算式类似,就差一个括号这类题,错误率更高,这就更考验孩子们的细心与耐心,当然也考验老师的耐心与正确引导。第四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加减混合混合运算应用的过程。2、掌握10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估计的计算方法。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掌握10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估计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 导入出示情境图先说一说了解到了什么数学信息。教师提问:我用50元钱买了一件物品,还剩20多元,猜一猜我买的可能是哪件物品?师先引导学生审题,题中关键词是什么,审题需要注意什么?生:关键词是一件,还剩20多元。师:要想知道我买的可能是哪件物品,必须先知道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然后全班交流。重点让学生说清楚是怎么想的。可能出现的结果有:生: 可能买了一个书包生:可能买了一本童话故事活动2:小组几个同学一起,做猜一猜的游戏。再全班交流二、练一练1、独立完成练一练第一题。再请几名学生说一说他的答案。重点关注语言的准确与完整性。2、先引导学生审题,再独立完成,最后全班交流。重点让学生说清自己的想法。3、生先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重点关注能简算的学生是否简算了。4、计时口算比赛。5、数学冲浪,生先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重点让学生说清自己的想法。情境导入,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应用题不陌生。让学生学会审题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在这一计算过程中,一定要指导学生先估算花了多少钱,再估算哪几样物品一共花这些钱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做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能简算的要简算。反思:一、加强计算的练习,提高正确率,二、教学多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第五课时套圈游戏教学目标:1、经历做游戏、记录数据、提问题并解答问题的过程。2、会把游戏中的数学信息进行整理,能根据游戏中的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问题。3、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数学的应用,激发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准备:带有分数的几种小动物卡片或模型、套圈儿、统计表、小红花教学重点:会把游戏中的数学信息进行整理,能根据游戏中的信息提出并解决问题。教学难点: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数学的应用,激发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游戏准备:1、带着数学课本,纸笔,将学生带到操场,宣布游戏内容。师:小朋友,你们玩过套圈儿这个游戏吗?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玩套圈的游戏好吗?同学们都看见了什么?(操场上有很多盒子,每个盒子上面都有一个小动物的模型,每个盒子的前面都写着分数,离得越远的盒子分数越大等等)2、讲解游戏规则、分组并提出要求。(1)分组(2)讲解游戏规则(3)讲解注意事项二、游戏开始(建立数据)学生开始游戏:每人投三次,并记录每人每次套中的分数学生游戏过程中,教师在各组之间巡视,对游戏做必要的指导。并注意学生的安全。三、成绩统计(整理数据)把小组中的分数记录在统计表中(游戏结束后)下面,各小组的同学想办法把你们小组同学套圈的情况整理在33页的统计表中。小组成员互相汇报自己的套圈结果,共同做记录。四、(1)向小组成员提出要求:根据你们小组统计的结果,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和时间,然后学生针对自己小组的统计结果提出相关的问题。(2)小组成员共同解决。(对于表现较好的同学,奖励一朵小红花)(3)学生先自行讨论,再汇报交流小组讨论,并把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和结果与同学交流。五、出示亮亮和丫丫、聪聪三人前两次投完后的得分统计表师:根据三人钱两次的得分,你能判断出第三次投完后谁的得分最高吗?议一议:第三次投出什么结果,聪聪得分最高?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最后,教师对游戏进行简单总结,对学生提出和解答的问题给予鼓励,同时每小组评选出一名最佳套圈手,在下次活动时评选全班最佳套圈手。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会认真观察,得出隐藏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的思辨及逻辑能力反思:以套圈游戏进行教学学生兴趣高涨,学习积极性很高,学生都能说出套中哪两个得分最高,套中哪两个得分最低,但对于开放性的不知道第三次的得分,来估计谁得分最高,谁最低,学生有难度,想不全,教师这时引导学生考虑全面。三 表内乘法(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乘法的意义。2、认识“”号,会读会写乘法算式,会把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教学重点: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号,会读会写乘法算式,会把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教学难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经历由加法算式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复习铺垫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儿童乐园吗?今天高老师就带领你们一起去儿童乐园里看一看。可是我们只有算出上面的口算题才可以进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试试吧!课件出示题目,找同学计算:2+8+3= 5+5+5= 9+1+6= 4+4+4+4= 3+7+8= 2+2+2+2=师:咦?大门还没打开呢!原来是算式里面还藏着秘密呢!同学们观察左右两边的算式,你们发现左右两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找同学回答师小结:右边每一个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二、创造问题情境,引导探究。1、观察图画,理解图意。初步感知几个几的含义。图一:师提问:我们来到了儿童乐园里,首先,我们看到一群小朋友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在跳绳)跳绳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人?(6人)你是怎样数的?(找同学回答)我们来观察一下:有几组小朋友在跳绳?(2组)每一组里面是几个人?(3个人)师:所以我们就可以3个3个的数。师生一起数:1个3、2个3。师生共同列出算式。板书:3+3=6师生一起数算式中的3。(板书:2个3)图二:师提问:接下来我们看看还有一些小朋友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在玩儿碰碰车)玩儿碰碰车的小朋友有几组?(4组)每一组里面有几个人?(2个)师:所以我们可以2个2个的数。师生一起数:1个2、2个2、3个2、4个2。谁来列算式?(找同学列算式)板书:2+2+2+2=8师生一起数算式中的2。板书:4个2。小结:像刚才这样的情况,每一组碰碰车里的人数是相同的,每一组跳绳的人数也是相同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几个几个的数。2、摆小棒,加深对几个几的理解。(1)4个2:请同学们摆出4个2。(师参与其中,师找同学到黑板前摆。后一起订正。)(2)2个4:请同学们摆出2个4。(师参与其中,师找同学到黑板前摆。后一起订正。)3、引出乘法。理解乘法意义。师:接下来我们接着去参观儿童乐园。我们又看到这几个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在坐小火车)有几组小朋友?(5组)每组小朋友是几个人?(4个)要求坐小火车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人,我们可以怎样数呢?(4个4个的数)师生一起数:1个4、2个4、3个4、4个4、5个4。师:谁来列算式?(找同学列算式)板书:5+5+5+5=20师生一起数算式中的5。板书:4个5。师:同学们,要求5个4是多少,以前我们的是用加法计算,其实还有一种新的运算方法也可以计算5个4是多少。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乘法。(板书)齐读题目。5个4用乘法就可以表示为54=20或45=20 板书算式师:5表示的是什么?(相同加数的个数) 4表示的是什么?(相同的加数)教授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你们知道表示乘法的符号叫做什么吗?(乘号)乘号前面的数我们就叫做乘数。乘号后边的数也叫乘数。这个算式我们就可以读作:5乘4等于20。板书(5乘4等于20)下面一个算式就可以读作:4乘5等于20。小结:现在我们就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板书)返回来:2个3可以写成32或23 4个2可以写成42或24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乘法。三、巩固练习。(1)课件出示。(2)学生回答后,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乘法。其实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在我们生活当中经常用几个几来表示物品的数量。并且能够用乘法来计算出来。同学们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或小伙伴儿在一起的时候可以说给他们听。好不好?复习,通过情境图导入新课。通过观察情境图初步感知几个几。学生通过动手从操作,加深对几个几的理解。反思:通过一节课新授,学生能根据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读作易出错,多加练习。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问题,进一步认识乘法的意义。2、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能把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愿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能把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难点: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预设一、复习旧知下列加法算式能改写成乘法吗?3+3+33+3+25+4+3+3二、学习新课1、出示情景和问题,让学生根据教材要求试着列式计算。2、交流各自的算法,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边交流边写出加法和乘法算式。3、让学生观察、讨论列出的算式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通过讨论,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对于“一共有多少梅花鹿”这一问题,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列成的加法算式也不同。但用乘法算式表示时都可以写成43或34。1、告诉学生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二、完成练一练1、2、3题三、数学游戏。1、“送信”游戏游戏目的: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将加法改写成乘法游戏准备:制作4个信箱和若干封信(如下图)游戏过程1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个信箱。2要求学生根据信封上的“地址”,把信送到信箱里。2、游戏:找朋友活动目的: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乘法的意义活动准备:一些写好算式的卡片(如下)活动过程:1将卡片发给学生。2请拿着得数相等的两个卡片的学生站在一起 2.、先读算式,再用圆片摆一摆。23 323、根据乘法算式,有节奏地做拍手游戏。26 52(四)引导总结,强化新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哪些知识学到哪些方法?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解决。教学反思:学生会列乘法算式了,但对“几个几”的理解困难,需看图让学生多说一说这幅图表示几个几,体会几个几表示的意思。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摆花片、摆三角形等数学学习活动,经历2、3乘法口诀的归纳过程。2、熟记2、3的乘法口诀,能用口诀进行计算。3、 通过“身边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乘法口诀的含义,熟记乘法口诀,应用乘法口诀计算有关乘法。难点:乘法口诀的结构,相邻口诀之间的联系。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预设一、复习导入1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1) 加法算式:666624 乘法算式:_(2) 加法算式:8888884 乘法算式:_(3) 加法算式:4444420 乘法算式:_2口答填空1)23这个算式读作( )乘以( ),表示( )个( ) 相加;(2)32这个算式读作( )乘以( ),表示( )个( )相加;(3)43这个算式读作( )乘以( ),表示( )个( )相加;(4)34这个算式读作( )乘以( ),表示( )个( )相加。3师生比赛由一个学生任意的从四道题中挑一道题,教师学生进行比赛,看谁算得快。4教师谈话:你们想知道教师为什么算那么快吗?因为我是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的乘法口诀是我国的一大发明,中国小朋友比外国小朋友乘法算得快,就因为中国小朋友会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3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二、新授1教学例1(讲解2的乘法口诀)(1)出示小棒图(2)问:观察,图中每组有几根小棒,有这样的几组?(3)问: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都可以怎样列式计算?(生说:224,224,教师随后板书)(4)问:谁能说一说224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生:224这个算式表示2个2是4)(5)教师叙述:根据这个式子,我们可以编成一句口诀:二二得四,教师板书“二二得四”这句口诀表示2个2得4。乘法口诀中的第一个二表示乘数的2,第二个二表示被乘数的2口诀的得数部分是积(6)我们知道2个2得4,请观察小棒图说一说1个2得几,乘法算式怎样列?怎样编成乘法口诀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12;1个2是2;一二得二2教学例2 (讲解3的乘法口诀)(1)让学生们按照教师的要求操作师:一个三角形有几条边?摆一个三角形要用几根小棒?师:请同学们用小棒摆好3个三角形师:观察,摆一个三角形用3跟小棒,摆2个三角形要用几个3根,是几根?摆3个三角形要用几个3根,是几根?(摆一个三角形用3跟小棒,摆2个三角形要用2个3根,是6根?摆3个三角形要用3个3根,是9根) 师板书:1个3 是3,2个3 是6,3个3 是9(2)问:一份是3,两份是2个3,三份是3个3谁能用三个算式表示摆1个、2个、3个三角形所用的小棒的根数?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3, 336, 3339133,236, 339(3)指导学生编3的乘法口诀师:我们已经编出了2的乘法口诀,同学们能不能试着根据我们刚才讨论的结果编出3的乘法口诀呢?(4)教师板书出三句3的乘法口诀3师:我们已经编完了2,3的乘法口诀,1乘以1表示什么意思?1乘1得几呢?根据你们列出的算式能否编出1的乘法口诀呢?4归纳整理(1)我们已经编出了1,2,3,的乘法口诀,同学们看一下,1的乘法口诀有几句?2的乘法口诀有几句,3的乘法口诀呢?(2)想一想,每句口诀各表示什么意思?(3)观察,2的乘法口诀后一句的积与前一句的积相差几? 3的乘法口诀呢?找到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熟练而迅速的记住乘法口诀三、巩固练习1基本练习(1)读1,2,3乘法口诀。试记乘法口诀(2)背13的乘法口诀2发展性练习(1)教师慢慢的把口诀中的积擦掉每擦掉一个积,就让学生背一句乘法口诀(2)打乱口诀的顺序,在黑板上任意指一句,由学生说出完整口诀(3)看卡片说口诀四、归纳质疑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反思:我想口诀不是背的,是用的,不能光死记硬背,理解口诀的意义是关键,在游戏中熟练是载体,让学生理解每句口诀是怎样得来的,为后面的知识做好铺垫。第四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摆正方形的数学学习活动,经历4的乘法口诀的归纳过程。2、熟记4的乘法口诀。能用口诀进行计算。3、在归纳口诀和编儿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乘法口诀的含义,熟记乘法口诀,应用乘法口诀计算有关乘法。难点:乘法口诀的结构,相邻口诀之间的联系。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预设一、教学例题 (讲解4的乘法口诀)(1)两个人为一个小组,依次摆出1个,2个,3个,4个正方形(2)看着这些正方形,说一说,摆1个,2个,3个,4个正方形分别要用几个4根小棒,要用多少根小棒?(3)看着小棒图,用适当的算式表示这几幅图(可以分别的用加法算式,乘法算式来表示)(4)看着这些算式试着编出4的乘法口诀(5)全班交流(6)教师随着学生们的汇报板书:1个4 4 414 一四得四2个4 448 428 二四得八3个4 44412 4312 三四十二4个4 444416 4416 四四十六(7)教师讲解:在“三四十二”,“四四十六”这两句口诀编写时,凡是积大于10时,为了读写简便,就不要“得”字了,直接写出积就可以了二、完成练一练1、2、3题。教学反思:在上节课2、3口诀的基础上,这节课学生就较轻松得出及理解4的口诀,大部分学生自己能探索出4的口诀。第五课时教学目标:1、在数一数、算一算的学习活动中,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归纳过程。2、熟记5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计算。3、在归纳口诀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习有条理的思考。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答乘法应用题难点:根据图意独立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预设一、复习导入1一人根据算式口算出结果,另一人说出所用的乘法口诀33 41 22 24 23 31 12 442同桌的人互相背一背14的乘法口诀二、新授1导入新课(1)出示准备题:每次加5,把得数填在空格里(2)问:每次加5,也就是后一格比前一格多1个5,第一个格是1个5,后面格子应分别是几个5相加呢?(3)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强化每个格是几个5,并板书:1个5、2个5、3个5、4个5、5个52探究发现(1)学习口诀: “一五得五”(以教师指导为主)教师出示五星红旗的图片(做成简单的多媒体课件),问:你们看见了什么?(指导学生根据图意说出:一个五星有五个角)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出:一个五星有五个角,也就是1个5,可以列一个乘法算式表示:515,根据这个乘法算式可以编出一句乘法口诀:一五得五(教师板书:515 一五得五)(2)学习口诀: “二五一十”(以教师指导为主)教师再出示二个五星,问:现在有几个角,是几个几?问:2个5是多少呢?谁能根据这个图列出一个乘法算式,并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教师板书: 5210 二五一十)学习口诀: “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学生自主探索)第三、四、五句乘法口诀,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理解题意,运用知识的迁移类推,学生独立编写并填书 教师再依次出示三个五星,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写出乘法算式,从准备题表格中找出算式得数,编出相应的口诀 教 .第三、四、五句乘法口诀,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理解题意,运用知识的迁移类推,学生独立编写并填书教师再依次出示三个五星,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写出乘法算式,从准备题表格中找出算式得数,编出相应的口诀教师板书三个算式和三句乘法口诀(3)问:看一看这五个算式和五句乘法口诀,它们有什么特点?(5的乘法口诀共有5句每句口诀的前半句都表示几个5,后半句都表示得数相邻两句口诀的得数间相差5一个数乘5,得数最后一位上的数字总是5或0)三、巩固练习1对口练。一人说算式,一人说出对应的口诀。2525 535 54553 54 55问:这道题的上下两个题目之间有什么关系?(1上下两个题目的结果相同2下面一题书写起来比上面的题目简单2个5再加上1个5是3个5;3个5再加上1个5是4个5;4个5再加上1个5是5个5)4、 身边的数学五、归纳质疑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试着讲解。师再做补充。生:指名说一说。师:可以,还有不同意见吗?生交流不同方法。师:xxx同学直接就列出了35=15的乘法算式,真棒,谁来读读这个乘法算式?生:2人读后,全班齐读。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学反思: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大部分学生自己能探索出5的口诀。还让学生明白当乘数每增加1时积就会增加5,另外还让学生掌握如果哪句口诀忘了怎么办,这样学生就会进一步理解5的口诀。第六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小组合作学习、归纳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2、熟记6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计算。3、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习归纳6的乘法口诀,熟记口诀,会用口诀进行计算难点:口诀的应用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预设(一) 激趣引入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很聪明,学会了许多知识,怎么样把你们的才能展示一下好吗?生:(1)背诵青蛙歌(复习15的乘法口诀)(2)小小神算手 口算,说出是用哪句口诀算的师:看到同学们这么棒,兔博士也蹦蹦跳跳地跑来了,它是怎么跳的呢?出示线段图: 0 6 ( ) ( ) ( ) ( ) ( ) 提问:兔博士第一次从0跳到几?接下来它要继续跳,每次跳的长度和第一次相同,第二次会跳到几?第三,第四次呢?。生:看图填空 (复习连续加6的计算,为学习6的乘法口诀作准备)师:这节课我们来研究6的乘法口诀,我想大家这么聪明,一定会自己编出口诀。(二) 探索新知师:(出示蜜蜂图)提问:1只蜜蜂有多少条腿?怎样列乘法算式求这个问题?(学生列式)师:那么2只蜜蜂有多少条腿?怎样列算式?3只,4只,5只,6只呢?生:在本子列算式,求2只,3只。6只蜜蜂的腿数。列完后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师:我们能不能根据这些算式编一编6的乘法口诀?在编口诀之前,根据以往学习口诀的经验,想一想:6的乘法口诀共有几句?口诀里一定都有哪个字?这个字在什么位置?生:先想老师提的问题,然后小组合作编口诀,最后全班交流。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自己会编口诀了,对这些口诀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五六三十”是什么意思?其他口诀的含义呢?生:同桌互相说口诀的含义。师:对于这些口诀有什么好的记忆方法?生:小组讨论,然后交流,最后背诵。三、巩固练习(1) 说一说 :学习了6的乘法口诀,你能根据口诀求那些算式的积?(2) 算一算:练一练的口算题(四)实践应用(1) 看图列算式 练习第三题(2)小组合作编蜜蜂歌小组内先写一写,再交流。(3)想一想在生活中,哪些问题要用6的乘法口诀去解决? 教学反思:在上节课的基础上,这节课学生就较轻松探索出6的口诀,大部分学生自己能探索出6的口诀,体会成功的喜悦。个别学生在书写口诀时容易把中间的十落了。第七课时教学目标:1、在解决真实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2、能正确进行有关加碱及乘法的综合练习。3、在解决有关以图代数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思考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能正确进行有关加减及乘法的综合练习。难点:在解决有关以图代数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思考意识。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预设(一、观察情景图1、介绍中国的传统食品水饺。让学生了解祖国的饮食文化,激发学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2、出示两幅水饺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估一估两盘水饺大约各有多少个。3、学生算一算每盘水饺各有多少个。4、交流各自的算法。使学生理解第一盘由于每圈摆放饺子的个数不一样,所以只能用加法计算。二、练一练完成1、2、3题。教学反思:大部分学生能发现第一盘水饺加数不同不能用乘法计算,第二盘加数相同所以能用乘法计算,充分理解了乘法的概念。四 角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操作,使学生经历直观认识角的过程。、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用纸折或画大小不同的角。、能在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中找到角,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画大小不同的角。教学难点:会用直尺画大小不同的角。教学准备:小棒、直尺、活动角材料。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预设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师:我们先来看一幅图(出示图)这幅图上有许多我们认识的图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把你发现的图形用你手中的小棒摆出来(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摆完后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摆了哪些图形?分别用了几根小棒?(全班汇报交流) 生:我用四根小棒摆成了一个长方形; 生:我用三根小棒摆成了一个三角形; 生:我用四根小棒摆成了一个正方形; 生:我用四根小棒摆成了一个菱形; 生:我用两根小棒摆成了一个角; 随学生的汇报,教师把用两根小棒摆成的图形,放在投影上展示 (针对教材呈现的用四根、三根、两根小棒进行再加工,为学生提供一个十字路口的情景图,图中蕴含了很多图形,让学仔细观察图,把你发现的图形用小棒摆出来,这个开放情境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新的挑战,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发现图形,同时拉进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一)认识角师:刚才经过大家的认真观察、积极动脑,我们摆出了许多图形。其中像这样用两根小棒摆出的图形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图形角。哪个是角呢?角就是这两根小棒相夹的部分。请大家也像这几位同学这样用两根小棒摆成一个角。拼完后,同桌互相指一指哪是角?把你拼得角用手势告诉老师。 (揭示角、摆角、指角、用手势比划角,通过一系列的动手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了角,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为下面进一步认识角打下了基础。)二、探究与体验师:刚才大家用小棒拼得角都是固定的角,下面大家想不想做一个可以活动的角,请大家用准备好的两条硬纸板和一个图钉做一个活动角(学生操作) 师:把你做的角举起来,同学们做的都不错!请大家像老师这样移动角的一条边,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和你同桌说一说。 生汇报: 生:我发现移动一条硬纸板角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生:我发现移动一条硬纸板可以形成大小不同的角。 生:我发现两条纸板的张口越大角越大,张口越小角越小。 (移动角的一条边你发现了什么?这一开放性问题的设计符合了新课标的精神,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通过同桌交流,发现并进一步理解了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师:移动一条硬纸板都可以形成哪些角呢?请大家举起来(找几人回答)同桌互相比较一下谁得角大?谁的角小? 师:总结,也就是说可以形成这几种类型的角(电脑出示实物图)如果把这几种角画下来是这样的(电脑出示角)这就是角,我们把它叫角、它叫角、它叫角。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个角,你发现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汇报。 师:我们把这两条直线叫角的两条边(出示)这个点叫角的顶点。 师:刚才通过大家的积极动脑认真操作我们认识了角,并制作了一个活动角,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折纸的游戏好不好?请大家用准备好的彩纸折一个角,折完后,同桌互相说一说哪是角的边,哪是角的顶点? 生:交流(找人展示) (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安排用彩纸折角的游戏,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明确角的含义,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师: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的地方有角,谁来说一说你在哪见过角?(指名说) (让学生在生活中找角,把数学知识扩展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学生情绪一下子调动了起来,从教室中找出了许多角,并能笔画出哪是角,虽然找出了许多角,但学生仍有语言未尽的感觉。)(二)学习画角师:大家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画一个角? 教师示范,学生认真观察说一说应怎样画,请大家打开书页,自己试着画出三个大小不同的角,画完后同桌互相指一指角的边和顶点。三、实践与应用 、出示教材页题。同桌互相说一说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 、 问题讨论”栏目,哪些图形里有角,哪些图形里没有角?说明理由。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比较简单,由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引出角,学生们比较容易理解,也能够画出来。角各部分的名称及如何画角,需要学生们牢记。重点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和什么无关。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经历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过程。2、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在方格纸上画角。3、在认识角的数学活动中,初步了解三种角的大小,培养初步的空间概念。教学重点: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在方格纸上画角。教学难点:会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知道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会在方格纸上画角。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预设一、认识三角形1、教师出示红领巾、流动红旗、标志牌实物或图片。2、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它们是什么形状的。他们各有几个角。通过交流让学生知道这些物品的形状都是三角形,都有三个角。二、认识直角1、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一副三角尺,说一说有什么发现。学生可能发现的很多,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教师都要给与肯定。然后让学生指一指三角尺上的3个角.。2、比较三角尺与红领巾、流动红旗、标志牌上的角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找出三角尺中的最大角。教师告诉学生:三角板中这个最大的角叫直角。请同学们指出三角尺中的直角,摸一摸有什么感受并说一说 。找身边的直角。“在我们身边的物品上的就有很多的直角,请你们找一找。”3、折直角。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张不规则的纸,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就得到一个直角,请同学们自己试着折一折。学生先独立折直角,再同桌交流自己的折法,最后全班交流。教师在黑板上画直角,告诉学生画直角的方法。学生试着画一画并把直角用符号表示出来。三、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1、出示书中的大小不同的角让学生比较。教师在黑板上画书中60页所示的3个大小不同的角。 判断三个角的大小。“谁能判断这三个角中,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你是怎样判断的?能按大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