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四首》教案.doc_第1页
《古诗四首》教案.doc_第2页
《古诗四首》教案.doc_第3页
《古诗四首》教案.doc_第4页
《古诗四首》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四首江苏省兴化市沙沟中学 王进喜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诗常识,记诵名句,理解诗意,学会赏析古诗,能用流利的语言表达自己的体会。2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诵读,品味、领悟诗的意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诗人的爱国情怀,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树立报国志向。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突破方法重点:记诵名句,理解诗意,感悟诗人的爱国情怀。难点:学会赏析古诗,领悟诗的意境。突破方法:教师应结合诗人生平和作品背景,组织讨论,诵读品味,侧重对名句的赏析,领悟诗的意境,感受诗人情怀。教学与学法导航教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好诵读示范和赏析引导,尊重学生的诵读体验,通过组织讨论、发表见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探究古诗的深刻意蕴。学法:学生要加强对古诗的诵读吟咏,在读中理解品味诗的意境,通过诵读抒发情感,并能用流利的语言表达自己的体会。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整理作者简介以及作品背景。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说诗意。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明确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祖国,是最亲切的字眼;爱国,是最崇高的情怀。前面几篇课文分别用散文、小说和通讯的文体生动地描述了漂泊海外的游子心声、平常百姓的亡国痛楚、科学家的报国深情,令我们感动深思。诗歌,是最富情感的文体,我国古代的诗歌,是中华文明里面最为璀璨的瑰宝之一。让我们再来把目光投向我国的古代,感受古人那浓烈的爱国情怀。2出示题板,检查预习情况。国( ) 抵( ) 搔( ) 浑( )簪( ) 戍( ) 阑( ) 寥( )絮( ) 不胜( ) 汗青( )戍(sh):守卫。(注意与“戊w、戌x、戎rng”的区别)教师巡查,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评价。3出示题板,明确目标。熟读成诵,理解诗意;感受诗中的爱国情怀;初步掌握学习赏析古诗的方法。1学生回顾前三篇课文的内容。2学生自测后互检并订正、齐读字词。3学生齐读目标。二、认识古诗,指导学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古代诗歌有古体诗和近体诗之分。一般称汉魏六朝诗为古体诗,它们不讲究平仄和对仗,唐以后讲究平仄和对仗的诗被称为近体诗或格律诗。格律诗从形式上看,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它们的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后来出现的宋词、元曲也可称为格律诗。如本课中的四首诗分别属于哪一种诗体呢?2了解学生学习古诗的体验,教师听取意见后加以归纳:简介作者,了解背景;字词释义,理解诗意;诵读感悟,赏析品味。(归纳的内容要结合学生的表达,使学生感觉到是自己的认识,增强学生学习古诗的信心和兴趣。)1学生回答:春望为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为七言绝句(简称“七绝”),过零丁洋为七言律诗(简称“七律”)。2学生自由发言,发表学习古诗的体验。三、方法引导,培养能力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下面我们就用概括出的学习古诗的方法来学习春望这首诗。简介作者,了解背景学生回答后,教师适当补充:唐玄宗在开元盛世后,逐渐贪图享乐,终于在天宝14年(公元755年)冬天,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六月,国都长安沦陷,唐玄宗逃蜀,七月太子即位,为唐肃宗。八月,杜甫离家投奔肃宗,不幸被叛军俘虏,押到长安,因官职低微没有囚禁。这样又过了一年(757),在四月份,杜甫找到一个机会终于逃离长安。这首诗就写在逃离前的三月份。字词释义,理解诗意教师提出任务:诗中字词的理解要联系上下文进行,要求学生组织讨论,逐字逐句理解。教师巡视课堂,参与讨论,适当点拨。明确重点字词:草木深:草木因无人整治,茂密杂乱,一片荒芜。溅、惊:使动用法,使(我的泪水)飞溅,使(我的心灵)惊悸。白头:计算年龄,诗人不过四十五岁,已是满头白发,可见内心的愁苦。诵读感悟,赏析品味a杜甫身逢乱世,其诗感怀时事,多沉郁顿挫。这首诗写于身陷贼营、朝不保夕之时,忧国思家这情更加浓烈。诵读这首诗语速宜徐缓,声调应低沉,表达出诗人满腹愁绪、忧国思家的情状。b教师范读全诗(或用录音配乐代之)。在指导学生诵读过程中进行诗句的赏析品味。c全诗八句分为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我们能否各用“所 ”形式,各填入一个字来概括这四联的诗意。根据学生的讨论,比较后归纳:所见所感所思所忧教师明确:“所见、所感、所思、所忧”,层次分明,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眼前到思后,表现诗人在这战乱的春天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d让学生就“所见、所感、所思、所忧”结合诗句各说一句话。其中可以重点谈“所忧”。1学生回答: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人,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人称“诗圣”,诗为“诗史”。学生讨论,写下自己的理解要点。学生用自己的话解说诗意:国都被攻破了,河山依旧存在,春天的京城草木繁盛,却一片荒芜。感伤时事,看到花开却使我泪水飞溅,离别家人,听到鸟鸣却使我阵阵心悸。战火接连三个月也没有停息,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因愁而白的头发越搔越短,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住了。学生学读。注意诵读的韵律和重音。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视野开阔,“破”“深”重读,表现出所见是如此的怵目惊心和满眼凄凉。又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紧承上句,诗人的视线由远而近,感受由外而内,触景伤怀,一“溅”一“惊”,语调深沉。再如后四句,“家书抵万金”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应读得字字千钧,以激起人们的共鸣;而“白头搔更短”则万分感慨,语音稍作延长。学生讨论回答。(要鼓励学生发表见解,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后,再进行比较,最后归纳明确。)学生讨论后归纳:“所忧”忧家中妻小,忧自己身陷贼营,忧国家战乱,忧生灵涂炭四、能力迁移,自主学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学过杜甫的春望,我们掌握了学诗的基本方法,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展开小组讨论,分三个步骤来自主学习杜牧的泊秦淮。2教师巡视,参与学生讨论,适当点拨,并根据讨论情况的有价值的问题,做好针对性的提问和发言。3教师与学生对话互动,讨论归纳学习内容如下:简介作者,了解背景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诗人,后人称“小杜”,以济世之才自负。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与同代诗人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南京古称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城而过,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强权贵歌宴享乐的场所。杜牧时唐朝已盛世不在,危机四伏,但秦淮河两岸歌舞依旧,畸形繁荣,与衰败的晚唐景象形成鲜明对照。字词释义,理解诗意笼:(烟、水、月沙)迷蒙溶合的情状。泊(b):船靠岸,停船。(p):湖泊。后庭花:亡国之音诵读感悟,赏析品味。本诗的诵读深沉激愤,满怀忧患,表达了诗人批判时局的情绪。诗中的“寒”、“犹”可重读强调,“寒”不仅是天寒,更有心寒;“犹”表达了诗人内心虽不愿见闻,但现实如此,不容回避,又无从倾诉,只得无可奈何,空自嗟叹。1学生小组讨论,自主学习。2学生代表发言,汇报自主学习成果。3师生讨论,完成诗意的解读:烟雾笼罩着寒冷的水面,月光映照着水边的沙滩。夜晚的船停泊在秦淮河边,紧靠着岸上的酒店。歌女不知道南朝亡国的怨恨,隔着河还在唱着玉树后庭花。学生诵读赏析,认识和理解诗人批评的对象:诗人指责商女是一种曲笔,实际上批评的锋芒直指聚集酒楼点歌取乐的达官贵人。后两句诗是一种形象化的议论,表达了诗人对时事的深刻的忧患意识,因而为人们广为传诵,读来令人警醒。五、作业巩固,学会解诗板书展示古诗解读方法和步骤:简介作者,了解背景;字词释义,理解诗意;诵读感悟,赏析品味。春望所见所感所思所忧泊秦淮寒 犹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课,鼓励自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检查背诵,让学生说出对前两首古诗的理解。2明确学诗方法,鼓励学生根据解诗方法步骤继续学习后两首古诗。简介作者,了解背景;字词释义,理解诗意;诵读感悟,赏析品味。1学生接受检查。2学生回顾解读古诗的方法步骤,准备自学。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布置学习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师巡视,参与学生讨论,解疑答难。2安排学习小组汇报学习收获,师生对话,合作探究,完成解读内容。简介作者,了解背景字词释义,理解诗意僵:年老体衰,行动不灵活。轮台:泛指北方边疆。夜阑:夜深。阑,将尽。冰河:冰封的河流。古诗文中的“河”多指黄河。北宋疆域原在黄河以北,南宋主战军民把渡越黄河、收复失地作为爱国使命。诵读感悟,赏析品味。教师与学生对话交流,指名学生诵读,体会诗中的情感。赏析时突出几个重点字词引导学生感悟品味,并板书:僵、孤、思风吹雨、梦提示学生在诵读时注意抑扬顿挫和轻重缓急的表达,并学会用一些诵读符号。教师安排学生示范诵读并做赏析,其他学生在学生代表汇报后做补充。教师在与学生共同讨论后,结合板书进一步概括本诗的写作特色。本诗表达了诗人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欲望。虽仅为四句,但慷慨激昂,读来荡气回肠。一二句诗意集中在一个“思”中,三四句诗意集中在一个“梦”中,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作,将“风雨”将现实与梦境联系了起来,诗人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一腔报国热情只能在梦中抒发,更增添了诗中的悲怆的色彩。3布置学习过零丁洋。教师巡视,参与学生讨论,解疑答难。4安排学习小组汇报学习收获,师生对话,合作探究,完成解读内容。简介作者,了解背景学生阅读书中注释,教师适当补充:文天祥(12361283),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名(状元),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他晚年的诗词,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反映了他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1283年1月9日(农历十二月九日)在北京菜市口慷慨就义,年仅四十七岁。文天祥在狱中写作大量诗词,过零丁洋、正气歌等作品已成为千古绝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字词释义,理解诗意经:儒学经典,是科举考试的必读书目。干戈:泛指兵器,诗中指兵力、军队。四周星:有三种说法,“周星”当“岁星”讲时(岁星即木星,十二年运行一周天,每年行经一次,古人以此记年),有两说,一为“四年”,一为“四十八年”;当“晨星”讲时认为是“天边稀少的晨星”。书中采用第一说,希望学生在课外进行一番探究,说出自己的理解。诵读感悟,赏析品味。教师在听取学生诵读时指点:在节奏上是“二二三”的划分形式。教师提示学生抓住诗中的形象来赏析品味诗的意境,教师整理并板书:干戈寥落 不堪回首风飘絮 雨打萍个人、国家命运相连惶恐 零丁 忧虑不安丹心 汗青 舍生取义1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按照方法步骤逐一讨论,记录学习收获。2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收获,师生对话,教师适当引导和补充,共同完成解读内容。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早年曾立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报国壮志。三十岁参加礼部考试,名列第一,却因“喜论恢复”而遭到投降派秦桧的打击,被革除姓名。中年入蜀服务国防前线,军事生活的实践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他的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有“小李白”之称,是南宋一代诗坛领袖,为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写这首诗时,诗人已经岁,虽然被当权者排挤闲居在家,但仍不忘为国尽忠。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晚,诗人忧时作怀,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诗意解读:我僵直地躺在偏僻的山村,但不为自己感到悲哀,还想着为国家守卫边疆。夜深了,我躺在床上,迷迷糊糊地听着窗外风吹雨打的声音,在梦中又来到了那铁马跨越冰河的战场。学生通过诵读充分体会诗中那荡气回肠的情感,应读出诗中的英雄豪气、爱国情怀。首句“僵卧孤村”,一“僵”一“孤”,可见诗人年衰久病、与世隔绝的凄凉晚境,诵读时声音应苍老低缓。稍作停息后,语调一振,以慷慨、豪迈之声吐出“不自哀”,“不”读重音,表达出诗人老不服老的倔强。从而能引起读者对诗人情绪突转缘由的探究。次句紧承而来,交代诗人“不自哀”的内心强烈的渴望,还想着为国尽忠。可见爱国热情已使诗人忘却了个人老衰的身体和闲居孤村的境遇。此句中的“戍轮台”,应高亢有力,表达诗人随时准备为国出征的义无反顾。三四句,从现实转入梦境,可以想象诗人躺在床上,渐渐进入梦乡,而窗外风吹雨打的声音与诗人当年征战生活重合了起来,诗人仿佛又来到了那金戈铁马的战场,骑马率兵飞渡黄河,收复河山。3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按照方法步骤逐一讨论,记录学习收获。4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收获,师生对话,教师适当引导和补充,共同完成解读内容。解读诗意: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了辛苦,现在以薄弱的兵力与敌人抵抗了四年(另解:现在兵力薄弱,我也已进入人生的第四个周星;现在兵力薄弱如同天边稀少的晨星)。我大宋山河支离破碎像那狂风中的柳絮,我个人命运也如同暴雨中的浮萍(,一切都无可挽回)。又想起去年惨败惶恐滩头时诉说着心中的惶恐,今天我身陷囹圄,在零丁洋里悲叹自己的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让我留下这颗爱国丹心来光照千秋史册。学生诵读,注意辨别诗中的情感抒发,前六句是诗人自述感怀,诵读时应低缓沉痛、忧虑不安。后两句应慷慨激昂、铿锵有力,学生可将此以渐强的诵读方式重复一篇,以状声色。学生谈感悟,三、总述全课,拓展延伸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本课四首古诗有着同一个主题:爱国情怀,但在情感的抒发上却各有特色,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叙议生情,有的情景交融,有的虚实结合,有的曲笔议论,有的譬喻精当让我们先通读一遍,然后来探讨一下情感的表达特色。2听取学生自由发言,并适当点拨。如果学生还能指出如对仗、用典、互文等古诗特色应给予肯定。3组织诵读欣赏,让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爱国主义的诗篇,到台前诵读,并能就自己掌握的赏读方法,用一两句话说出自己的赏析感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与鼓励。1学生诵读古诗并思考。2学生发言,感知古诗表达特色:直抒胸臆: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叙议生情:烽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