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主观题失分原因与应对策略.doc_第1页
高考历史主观题失分原因与应对策略.doc_第2页
高考历史主观题失分原因与应对策略.doc_第3页
高考历史主观题失分原因与应对策略.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历史主观题失分原因与应对策略武汉市洪山高级中学季小俊近年来,历史高考试卷的主观题即材料和问答题的难度依旧,学生得分偏低,成为影响考生高考成绩的主要原因。笔者于2003年和2004年参加了湖北省文综试卷主观题的评阅工作,下面就评卷中了解到的考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一个归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对学生考试答题、提高成绩有所帮助。 综合考生答题的情况,出现的错误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一、时间概念错误这一问题在学生考卷中时有出现,有的是审题错误,有的是理解判断错误。如2003年37题第1、2问问的都是“汉武帝时期”向西北地区拓展的重大事件和汉长城如何促进了西北地区的发展,但有些考生由于对秦修长城的印象很深,答成了“秦朝把原有的秦、赵、燕北方长城连接起来”等有关秦朝的史事;而第3问要求回答“明中后期在处理汉蒙关系方面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不少考生却将秦、汉、明、清的史实混在一起作答。还有一些考生在回答40题第3问“从1943年至第二战场开辟期间,反法西斯战争在政治和军事方面有哪些重大进展”时,要么往前扯到太平洋战争爆发、莫斯科保卫战、中途岛战役胜利、大西洋宪章签订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要么往后扯到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召开,甚至一直答到二战后的史实。再如2004年37题第4问为“概述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形势的总趋势和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由于学生审题不注意时间或对“冷战”这一历史概念没有掌握,误为“二战期间”、“美苏争霸期间”、“两极格局形成后”等错误的时间范围,以致答出美苏争霸三阶段的情况、“总趋势为两极格局为主”、“法西斯威胁世界和平”等错误的答案。39题第2、3问为“近代以来,清政府对采煤业的政策有何新变化”、“概括中国近代能源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材料中还提供了“清朝前期”、“19世纪中叶”、“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以及期间的6个具体年份等明确的时间概念,但不少同学就是视而不见,一直答到新中国成立后,以致答出:“政策是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采煤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等离题千里的答案。 二、主体把握偏差主体是试题的大方向和大范围,一旦出现偏差,势必跑题。如2003年37题第5问是“简要回答为什么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不少学生不明白“象征”的含义,把长城的象征意义答成长城的历史作用如“抵御少数民族进攻,保护商旅往来”等。另外,此题的宗旨即主题从所给的材料到提出的问题很明显是肯定长城的历史作用,弘扬长城所代表的民族精神,但有些考生把握题目主体发生失误,跳不出传统观念的束缚,片面强调长城的消极方面,如“长城是劳动人民的坟墓”、“长城耗尽民财民力”、“长城是封建帝王残暴统治的象征”等,以致与答案相左。再如2004年37题第4问要求“概述冷战结束后政治形势的总趋势”,可不少考生答成“经济形势”,如总趋势为“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或答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为“美、欧、日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39题第3问是要求“概述中国近代能源业发展的基本情况”,材料中又提供了煤炭和电力两种能源的发展状况,但考生有的只答采煤业,有的只答电力工业,丢掉了一半的分。还有些考生答完积极方面又答消极方面,画蛇添足,浪费时间。 三、基础知识不牢高考主观题中考查基础知识的题目有增无减,但考生得分不高,很是可惜。从阅卷中可以看出,考生因基本史实掌握不牢,或记忆模糊混淆导致失分的情况非常普遍。而且凡是题目中没有提供相应材料的问题,往往就是得分最差的问题。如2003年37题第4问为“1933年,中国军民在长城一线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请举出其中的一个事例”,多数考生没有掌握和题目时间、地点相吻合的史实,只好答成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张自忠捐躯等。40题第3问“从1943年至第二战场开辟期间,反法西斯战争在政治和军事方面有哪些重大进展?”许多考生对这一段时间的重大史实也掌握得很有限,或者与此前此后的史实相混淆。再如2004年37题第3问直接要求“概括指出联合国宪章关于安理会的主要规定”,纯属考查基础知识,这一内容在政治课本中也有,但此题得分偏低。很多考生不能准确地记忆和表述,答成“安理会有权发动战争”、“各国发动战争要经安理会批准”、“安理会管理国际贸易和经济交流”、“世界上的一切重大事务都由安理会决定”等等五花八门的错误答案,由于题目所给材料有国际联盟盟约规定无联合国宪章规定,有些同学便将前者代替后者,张冠李戴。 四、逻辑条理混乱不少考生审题、答题缺乏逻辑性,条理不清,思路混乱。如2003年37题第2问要求透过嘉峪关魏晋墓砖壁画的历史信息,答出它们所反映的当时河西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风貌的情况,但有些考生没能理解壁画与经济发展、社会风貌之间的关连,简单地将此题答成了看图说话,无法理性地把“沙漠之舟”和“丝绸之路畅通”、“犁耕”“龟兹妇女采桑”和“农业发达”、“驿使”和“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密切”联系起来。41题第1问第小问要求“简要分析宅地法对西进运动的影响,并指出西进运动的后果”,此题应分两问作答,但一些考生把宅地法和西进运动混为一谈,思路不明。再如2004年37题第4问,有些考生将“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形势的总趋势”和“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两问一起作答,区分不清。还有些考生将两问混淆,把威胁和平的因素误为总趋势形成的因素。37题第2问和39题第2问都是比较题,要求答出历史事物前后的变化,以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两件历史事物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但考生无法找出,往往只答变化后的情况,如“允许兴办机器采煤业”,而忽视了二者的联系,即“变化过程”为“从禁止采矿到允许兴办机器采煤业”,所以失掉一半的分。再如上述第1个问题要求“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其”字所代为“新变化”,很多考生没有理解“其”的含义,加之对国际联盟成立的背景没有掌握,以致无法答出原因,所以这一问答得普遍较差。上述第2个问题问“收效如何?”隐含“清政府允许兴办机器采煤业”这一政策的收效如何?但有些考生没能找出题目两问之间的逻辑联系,以致答成“经济发展”、“工业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而忽略了“煤炭业的发展”,没有答到要点上。 鉴于考生在答题中容易出现的以上问题,在平时的练习考试中,考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定时几乎所有的历史试题都有时间概念和时间范围的限定,这是由历史学科的学科特点决定的。试题的时间限定有的是显性的,时间具体而明确,如“1911年”、“1933年”、“1895年至1945年间”;有的是隐性的,表面上看不出时间,如“国际联盟盟约订立的背景”隐含“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国际联盟成立”这一时段概念、“英美开辟第二战场的原因”隐含的是1943年至1944年6月前这一时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的发展变化;更多的是半隐性的,需要找出与之相对应的具体时间和时段,如“汉武帝时期”、“魏晋时期”、“明末清初”、“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一五计划期间”、“冷战结束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学生在审题时,首先要确定该题所指的具体时间,有的需要换算,有的需要推算,有的还一定要定下答题的起止时间。紧扣时间是答题的第一要素,如果时间发生错误或时段发生偏差,就会导致答案要么全盘皆错,要么超出时段范围,劳而无功。 二、定主体主体即试题要求回答的中心问题,一道历史试题,尤其是群组题、材料题和问答题,一般都围绕1至2个主体来命题、设问和组答,把握题目的主体对审题作答至关重要。主体把握偏差就会造成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不着边际。主体一般分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思想”、“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国际关系”等几大类,每类又可分为若干主体,如经济类可分“农业”、“工业”、“商业”、“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国有经济”、“民营经济”等,工业还可分为“能源业”、“交通运输业”等;有些题目的主体是要求对事件或人物作出评价、进行比较;有些题目的主体是要求叙述事件的经过、事物的内容。还有些题目要求定出方位,如地区、国家、区域等,这类地理概念也要注意界定,否则就会南辕北辙。确定试题的主体后,便可在相应的范围内思考组答,不致离题跑题,无的放矢。 三、打牢基础平时对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史实记忆模糊混淆,概念理解不准确,在考试时是很难得分的。其实历史高考试题直接考再认、再现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的比例非常大,特别是选择题。即使是难度较大的归纳、比较、概括、分析、评价、说明、论证之类的试题,也必须要求掌握相应的历史基础知识,否则只能凭空想象,无异空中楼阁。这也是由历史学科的学科特点决定的,离开史实便无历史。所以,考生一定要多记多背基本史实、基本概念,并力求记忆准确、基础扎实,切忌脱离课本、好高鹜远或不求甚解、似是而非。这样才能在考试时心中有底,游刃有余。打牢基础还包括提高阅读理解历史材料的能力,不管是何种类型的材料,要善于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去答题,不少答案就来自题目所给的材料中。 四、注重逻辑性历史高考能力要求之一就是“文字表达语言准确,逻辑严谨”,其前提应是答案内容必须做到上述要求,而且审题和答题一样要注重逻辑性。要注意寻找题目和题干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