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拉电阻+单片机端口模式.docx_第1页
上拉电阻+单片机端口模式.docx_第2页
上拉电阻+单片机端口模式.docx_第3页
上拉电阻+单片机端口模式.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弱上拉通常是作为输入时有用。如PIC16F887的端口B为内部有上拉功能的端口,如果没有上拉,作为输入口,它是悬空的,这样这个引脚的电平是不定的,如果内部有上拉,则它是高电平的。下图中的RB0程序设置为有内部弱上拉,RB3设置为不弱上拉,因此仿真运行时看到,按键都不按是,RB0为高电平(红色),而RB3为悬空(灰色),即电平不能确定。如果不用内部弱上拉(如RB3),此时就要在外部加上一个电阻接到VCC,这就叫上拉。而叫弱上拉,是因为所加的电阻很大,电流很小的缘故。2. 要是你!怎么解决引脚单片机的上拉电阻问题?单片机的引脚,可以用程序来控制,输出高、低电平,这些可算是单片机的输出电压。但是,程序控制不了单片机的输出电流。单片机的输出电流,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引脚上的外接器件。单片机输出低电平时,将允许外部器件,向单片机引脚内灌入电流,这个电流,称为“灌电流”,外部电路称为“灌电流负载”;单片机输出高电平时,则允许外部器件,从单片机的引脚,拉出电流,这个电流,称为“拉电流”,外部电路称为“拉电流负载”。这些电流一般是多少?最大限度是多少?这就是常见的单片机输出驱动能力的问题。早期的 51 系列单片机的带负载能力,是很小的,仅仅用“能带动多少个 TTL 输入端”来说明的。P1、P2 和 P3口,每个引脚可以都带动 3 个 TTL 输入端,只有 P0 口的能力强,它可以带动 8 个!分析一下 TTL 的输入特性,就可以发现,51单片机基本上就没有什么驱动能力。它的引脚,甚至不能带动当时的 LED 进行正常发光。记得是在 AT89C51 单片机流行起来之后,做而论道才发现:单片机引脚的能力大为增强,可以直接带动 LED 发光了。从 AT89C51 单片机的 PDF 手册文件中可以看到,稳态输出时,“灌电流”的上限为:Maximum IOL per port pin: 10 mA;Maximum IOL per 8-bit portort 0: 26 mA,Ports 1, 2, 3: 15 mA;Maximum total I for all output pins: 71 mA.这里是说:每个单个的引脚,输出低电平的时候,允许外部电路,向引脚灌入的最大电流为 10 mA;每个 8 位的接口(P1、P2 以及 P3),允许向引脚灌入的总电流最大为 15 mA,而 P0 的能力强一些,允许向引脚灌入的最大总电流为 26 mA;全部的四个接口所允许的灌电流之和,最大为 71 mA。而当这些引脚“输出高电平”的时候,单片机的“拉电流”能力呢?可以说是太差了,竟然不到 1 mA。结论就是:单片机输出低电平的时候,驱动能力尚可,而输出高电平的时候,就没有输出电流的能力。这个结论是依照手册中给出的数据做出来的。51 单片机的这些特性,是源于引脚的内部结构,引脚内部结构图这里就不画了,很多书中都有。在芯片的内部,引脚和地之间,有个三极管,所以引脚具有下拉的能力,输出低电平的时候,允许灌入 10mA 的电流;而引脚和正电源之间,有个几百K的“内部上拉电阻”,所以,引脚在高电平的时候,能够输出的拉电流很小。特别是 P0 口,其内部根本就没有上拉电阻,所以 P0 口根本就没有高电平输出电流的能力。哦,明白了,外接电路如果是“拉电流负载”,要求单片机输出高电平时发挥作用,那就必须用“上拉电阻”来协助,产生负载所需的电流。下面做而论道就专门说说上拉电阻存在的问题。从上面提到D2 发光,是由上拉电阻 R2 提供的电流,D2 导通发光的电压约为 2V,那么发光的电流就是:(5 - 2) / 1K,约为 3mA。而当单片机输出低电平(0V),D2 不发光的时候,R2 这个上拉电阻闲着了吗? 没有!它两端的电压,比 LED 发光的时候还高,现在是 5V 了,其中的电流,是 5mA !注意到了吗?LED 不发光的时候,上拉电阻给出了更大的电流!并且,这个大于正常发光的电流,全部灌入单片机的引脚了!如果在一个 8 位的接口,安装了 8 个 1K 的上拉电阻,当单片机都输出低电平的时候,就有 40mA 的电流灌入这个 8 位的接口!如果四个 8 位接口,都加上 1K 的上拉电阻,最大有可能出现 32 5 = 160mA 的电流,都流入到单片机中!这个数值已经超过了单片机手册上给出的上限。如果此时单片机工作不稳定,就是理所当然的了。而且这些电流,都是在负载处于无效的状态下出现的,它们都是完全没有用处的电流,只是产生发热、耗电大、电池消耗快,等后果。特别是现在,都在提倡节能减排,低碳。那么,把上拉电阻加大些,可以吗?回答是:不行的,因为需要它为拉电流负载提供电流。对于 LED,如果加大电阻,将使电流过小,发光暗淡,就失去发光二极管的作用了。对于 D1,是灌电流负载,单片机输出低电平的时候,R1、D1 通路上会有灌电流;输出高电平的时候,那就什么电流都没有,此时就不产生额外的耗电。综上所述,灌电流负载,是合理的;而“拉电流负载”和“上拉电阻”会产生很大的无效电流,这种电路不合理。有些网友对上拉电阻情有独钟,有用没用的,都想在引脚上安装个上拉电阻,甚至还能说出些理由:稳定性、速度。其实,“上拉电阻”和“拉电流负载”电路,是会对单片机系统造成不良后果的。做而论道看过很多关于单片机引脚以及上拉电阻方面的书籍、参考资料,基本上它们对于使用上拉电阻的弊病都没有进行仔细的讨论。在此,做而论道郑重向大家提出建议:设计单片机的负载电路,应该采用“灌电流负载”的电路形式,以避免无谓的电流消耗。上拉电阻,仅仅是在 P0 口才考虑加不加的问题:当用 P0 口做为输入口的时候,需要加上、当用 P0 口输出高电平驱动MOS型负载的时候,也需要加上,其它的时候,P0 口也不用加入上拉电阻。在其它接口(P1、P2 和 P3),都不应该加上拉电阻,特别是输出低电平有效的时候,外接器件就有上拉的作用。3. 51单片机准双向IO口与双向口区别(1)准双向IO口P1、P2、P3:带上拉电阻的IO口且作为输入引脚使用前必须先对该端口写1,即先断开下方的开关管(场效应管),以防止引脚被钳位在低电平,这样才能由外部输入的信息来确定引脚的状态,即此时读取的引脚状态才是正确的。(2)双向三态IO口P0:P0口由于输出有三态功能,输入前,端口线已处于高组态,无需先写入1再作输入操作。若在端口应用过程中,已经向P0口输出过0了,则再需要从P0口输入数据时,同样要对P0口写1,断开下方的开关管(场效应管)。单片机复位后,各端口已被自动的写入1了,即断开了下方的开关管(场效应管),因此P0、P1、P2、P3可以直接输入;但是,如果在端口应用过程中,已经向P1P3口输出过0,则再需要从P1P3输入数据时,必须先写入1后再引脚(这时候读出的引脚的值才是正的)“准”就是“基本上”,即准双向口不是真正的双向口。双向与准双向,根本原则是双向包含了高阻抗这个状态,而不在于是否需要先写1或不写.P0口为真正双向口,因为单片机上电初始化后,cpu自动向各端口写1,即先关闭了下方的开关管。此时可以然后直接读入引脚(即输入模式):因为P0口高阻态,所以读入值即为输入值;因为P1口为准双向口,此时读入的高电平可能是引脚本身上拉电阻提供的高电平,即读入值不一定为输入值。输入模式下,从锁存器和从引脚上读来的信号一般一致,但有时不一致,所以约定:8051单片机在对端口P0P3的输入(读)操作上,凡属于 读修改写-方式的指令,从锁存器读入信号,其他则从端口引脚线上读入信号。读修改写-方式的特点:从单片机端口输入(读)信号,在单片机内部加以运算(修改)后,再输出(写)到该端口上。这样安排在于读修改写-方式需要得到端口原输出的状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