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doc_第1页
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doc_第2页
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两场自救运动由于领导者的态度、目的不同,最终取得的结果不同,对中日两国的影响自然也不同。大体而言,日本的明治维新是成功的,达到了它的目标,使日本免于被侵略,“脱亚入欧”,然而,由于改革的不彻底性,保留较多封建残余,也就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的胜利便体现了明治维新变革的影响。反观中国的惨败和新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它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标,但是它客观的积极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一、 发动改革时的大背景相似,但基础不同。何为大背景相似?当时日本仍然坚持着“锁国”政策,但本国的封建自然经济趋于解体,资本主义关系逐渐萌芽;地主资产阶级开始形成,封建等级制度发生动摇;阶级斗争空前尖锐,各种改革思想抬头。仅在1785年到1867年便有1400多次不同规模的起义发生,于此同时,西方列强用炮舰威胁日本开港,直到1853年7月美国用武力威胁,日本幕府妥协,与次年签订日美亲善条约,接下来德川幕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得日本的领土和主权遭到严重破坏,面临着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危险。而相近的时间段,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被迫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接着西方列强的侵略,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各地农民起义,是清王朝意识到它不仅陷入了历代封建王朝多次重演的衰落危机之中,还不可避免的走到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境地。内忧外患交加之下,两国都爆发了自救运动。那么,如何来解释基础不同?先从日本来说,从资本主义基础来看,到1867年,各生产部门的手工工场已达到400多家;从社会基础来看,在农民和城市贫民发起的倒幕运动中,目的仅仅是推翻幕府的封建社会,改革社会、;而尊王攘夷运动目的鲜明,变为反帝反封建,。、接着倒幕派发动的“王政复古”革命,政府军在人民的帮助下取得胜利,明治天皇上位。这两点让明治维新有了成功的可能性。在看看中国,虽然说早期也有民族资本主义的萌芽,但是由于封建势力过于强大,资本主义发展艰难而缓慢,从起点上便低于日本民族资本主义;再从社会基础来看,虽然同样爆发了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其中太平天国运动已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却由于起义领导人的局限性以及清政府勾结西方列强,失败在了清政府和列强的手上。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封建制度却没有推翻,没有如日本一样取得革命的胜利,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仍然是内外皆忧。这让洋务运动刚开始便遭到了巨大的阻碍,最终失败也是可能的了。由于自救运动开始之前两国的基础不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最终的结果。二、 同样受到封建顽固派的阻碍、要改革,必定会触碰到一部分人的利益,两国都受到了来自封建顽固派的阻碍。但不同的是日本封建统治者长时期内没有建立起君主专制和严格的中央集权,封建势力已然摇摇欲坠,明治维新的领导者是明治天皇,领导集团手中握着政治以及军队的主动权,并且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有决心去完成改革。相对与中国,中国的封建统治还没有达到同时期日本封建统治那种分崩离析,无法继续存在下去的程度。这一点主要是由于当时两国封建统治的体制不同所造成的,可见,中国的封建顽固派势力十分强大,身居高位的大学士等人作为守旧派与洋务派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在洋务运动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既无皇权可资利用,也无地方独立力量可充当有力的领导和支柱。他们虽说也是朝廷上的重臣,但也仅仅是重臣而已,领导全局的核心力量没有形成,领导集团没有占据政治和兵权的主动。洋务派不能在把封建顽固势力赶去历史舞台的情况下,开展近代化的运动,所以即使是洋务派很微弱的努力,也既受到皇权的限制,又受到封建顽固派的强有力的阻难。当时,李鸿章也不得不感叹:“都中群义无能谋其远大。”两相比较,不言而喻。三、 直接的目的不同明治维新的目标建立欧美式资产阶级,要“脱亚入欧”,当时打出的口号是“破除旧来之陋习”、“求知识于世界”等等,可以看出此场运动的领导者,认识到了封建制度的弊端,改革的决心。那么洋务运动呢,奕等人提出了“求强”“求富”,但是却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可以看出洋务派并没有认识到封建制度的缺点,最直接的目的还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维护洋务派自身的利益。奕等人采取对外妥协,对内镇压的方式,投靠外国侵略者,以加强对人民起义的镇压。仅仅是统治阶级的改革变法,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却寄希望与侵略者,这样的变法就如空中楼阁,没有根基的。再说顺应历史的潮流,封建制度必然是会被淘汰的,而抱着这样目的的洋务派最终会失败,便是可以预料的了。直接用变革成败与否来判断影响以上三点对维新变法和洋务运动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作了简单的比较,由于得到的结果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也就理所当然了。改革成功,对于推行新法,实行新法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那么对于本国的影响也就深远得多;而失败的洋务运动,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得到的是失败的教训,对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影响有限。具体分析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实行的措施,最终造成的社会影响。明治维新:1.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颁布宪法 2.经济上:“殖产兴业”:发展近代工业,兴办工业企业。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科技技术, 3.社会上:采取“改历”,“易服”,“剪发”等措施 4.军事上:改革封建军制,建立近代化军队,日本军人进行武士道教育。5.文化上:派遣留学生到欧美国家学习,效仿西方建立从小学到大学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向学生灌输忠君爱国思想。 6.思想上:大力吸引吸收西方的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努力改造落后愚昧的社会风气。确立了国民皆学的方针。打破了传统的身份等级制度,在政府“求知识于世界”的开放政策下,掀起了传播启蒙思想的热潮。洋务运动:1、求强,兴办军用工业,共创办民用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设立总理衙门和遣使出洋。可见,日本在政治上的改革断然实行了“废藩置县”,彻底剥夺了旧藩主的一切统治大权,摧毁了各藩的封建割据势力,像西方列强学习,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真正实现了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这从根本上推翻了封建统治;在社会方面采取的各种措施,提倡人民改变以往的生活方式,进而改变人们的生产劳动方式,一定程度上解放思想。这里可以看出,明治维新从根本上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生产活动,是向近代资本主义国家体制迈出的重要一步。但是,必须说明的是,政治上的改革仍然有着封建残余,为以后社会的发展埋下了隐患。而洋务运动是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维持封建统治。所以它并没有如明治维新那样对社会,对人们起到那么深远的有着一定积极作用的影响。再看经济方面的改革,可以说两场自救运动有着相似的措施,发展近代工业,引进西方先进的科技技术。但是,明治维新比洋务运动彻底,使得日本在经济上的发展取得令人惊叹的进步,摆脱了被殖民的危险,跻身世界各国经济前列。然而,在土地上的改革,对资本主义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但由于封建势力的残留,只有少部分农民得到了土地却遭到了地主阶级更残忍的压迫,所以在明治维新完成后不久便爆发了工人起义,。洋务运动中洋务派领导人物体会到列强经济侵略的严重性,掀起了以富国富民为主的重商运动,为清朝自强带来新的活力,使中国的现代化商业萌生并渐渐成长,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起到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这种官督商办的企业是具有封建性和资本主义性质的一种扭曲的结合,使得本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最终大部分企业没有经得住外国列强的经济侵略,纷纷倒闭关门。军事方面,中日两国都建立了新式军队,明治政府一方面大力改进军事装备,引进新式武器。并设立现代化军工企业,仿制先进武器以作保障;另一方面,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人才。它由军部指挥。军部只向天皇负责,称为“皇军”,不受内阁干涉。1878年发布的“军人训诫”第一条就要求军人把天皇当作“神”来崇拜。所有的军人都接受武士道教育。“武士道”本来是封建武士的道德规范,它强调“忠君”、 “尚武”等精神。这一切都决定这支军队从开始就保留了浓厚的封建军国主义色彩,成为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的核心力量。洋务运动中建立的新式海军,它的编练有着封建腐朽性和对外依赖性,它始终为腐朽的清王朝所控制,并请了大量的外国人来管理操练。这耗费了人民大量金钱血汗建立起来的北洋海军,最终毁灭于侵略者的炮火之下。在军事上的改革依旧带来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它引进了外国的新技术,培养了一批科学技术和管理人才,使得请军队的战斗力有所加强,对外国的侵略有一定的抵抗力,延缓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历史进程。文化方面,两场运动都提出向西方列强学习,1871年明治政府成立了文部省,统一管理全国的教育,开始逐步建立了小学、中学和大学三级教育体制,一方面为日本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大批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另一方面向学生灌输忠君思想,封建色彩浓厚。在生活习俗方面,明治政府也大力推行西化,却不忘本国传统文化,没有盲目崇外。在文化思想上的改革解放了人民的思想,文明开化。洋务派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为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开阔了人们的眼界,给传统封建观念带来了冲击,对社会风气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然而,这场运动的本质还是维持清政府的封建统治,从一开始便是注定了它在解放思想方面起到的作用没有明治维新深远。总的来说,明治维新结束了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使其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近代化的 发展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