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素养评价七湘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2020版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素养评价七湘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2020版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素养评价七湘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2020版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素养评价七湘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2020版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素养评价七湘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素养评价 七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2019北京高一检测)喀斯特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化学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喀斯特地貌,据此完成1、2题。1.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A.奇峰林立,地表崎岖 B.冰川广布,河流众多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2.塑造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冰川侵蚀 B.风力侵蚀C.海浪侵蚀 D.流水侵蚀【解析】1选A,2选D。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奇峰林立,地表崎岖,属于喀斯特地貌的典型特点。第2题,地面喀斯特地貌为流水溶蚀形成的,地下喀斯特地貌为流水沉积形成的,都属于流水侵蚀作用。下图示意英国约克郡戴尔国家公园内大裂谷附近岩层剖面,据此完成3、4题。3.加宾峡谷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流水侵蚀、溶蚀 B.冰川侵蚀、刨蚀C.风力侵蚀 D.地壳下陷4.有一条分布在该地区的公路,其最有可能通过剖面图中的()A.处 B.处 C.处 D.处【解析】3选A,4选C。第3题,加宾峡谷处有瀑布,石灰岩受流水的侵蚀、溶蚀形成峡谷。第4题,处地处石灰岩地区,喀斯特作用下,地表崎岖,地基不牢固,不适合修公路。读下图,完成5、6题。世纪金榜导学号5.该地形的发育主要是受何种外力影响形成的()A.流水溶蚀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D.流水沉积6.关于该地貌发育的石钟乳和峰林成因关联正确的选项是()A.石钟乳侵蚀作用峰林侵蚀作用B.石钟乳侵蚀作用峰林堆积作用C.石钟乳堆积作用峰林侵蚀作用D.石钟乳堆积作用峰林堆积作用【解析】5选A,6选C。第5题,据图可知,图中有溶洞和地下河等喀斯特地貌,说明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第6题,石钟乳是地下喀斯特地貌,是化学沉淀物堆积形成,峰林属于地表喀斯特地貌,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读某种地形示意图,完成7、8题。7.形成该种地形的主要原因是()A.冰川侵蚀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D.地壳运动8.该种地形在我国哪个地区分布最为普遍()A.内蒙古高原B.青藏高原C.云贵高原D.黄土高原【解析】7选A,8选B。第7题,图示地貌为冰斗、角峰、U形谷,为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第8题,结合上题可知,该地貌为冰蚀地貌,在高纬度地区和地势高的地区分布较广。9.塑造下图中景观的外力分别是()A.流水、风力B.海浪、冰川C.风力、海浪D.冰川、流水【解析】D。读图,挪威的大峡湾是冰川侵蚀形成的U形谷,冰川融化后,海水进入形成。桂林象鼻山是石灰岩长期被流水侵蚀、溶蚀形成的。10.形成图中各地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依次是()世纪金榜导学号A.流水侵蚀、风力沉积、冰川侵蚀、海水侵蚀B.风力侵蚀、流水侵蚀、冰川侵蚀、海水堆积C.风力侵蚀、风力沉积、冰川侵蚀、海水堆积D.流水侵蚀、流水侵蚀、冰川侵蚀、海水侵蚀【解析】选B。据图景观可知,第一幅图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第二幅图为流水侵蚀作用形成,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流水侵蚀作用强;第三幅图为高海拔地区的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第四幅图海边的沙滩应为海水的堆积作用形成。二、非选择题(共30分)1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世纪金榜导学号(1)在图示地貌条件下形成的自然环境特征是什么?(2)试述该地的气候条件对地貌形成的作用。【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度可判断该地区为我国的云贵高原,再结合图例可知该地区碳酸盐类岩石广布,从而确定该地区为喀斯特地貌。第(2)题,气候可为喀斯特地貌形成提供水分条件,湿热多雨的气候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答案:(1)地表崎岖破碎,土层薄,土壤肥力低;地表水储存条件差,地下水埋藏深。(2)亚热带季风气候湿热多雨,使地表水、地下水流动性强,利于对岩石的溶蚀和侵蚀。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世纪金榜导学号喀斯特溶洞是石灰岩地区长期受地下水溶蚀形成的,溶洞内有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石笋、石柱和石幔,其化学反应过程是CaCO3+H2O+CO2=Ca(HCO3)2。近年来,随着溶洞的旅游开发及该地区的工矿城市建设,溶洞的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地下河水位下降等。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示意图。(1)简述钟乳石的形成过程。(2)指出溶洞中二氧化碳的来源。(3)推测溶洞中地下河水位下降可能的原因。(4)简述人类活动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解析】第(1)题,钟乳石的形成过程,需要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的知识,从含有丰富二氧化碳的地下水、生成碳酸钙沉积等方面回答。第(2)题,溶洞中二氧化碳的来源,需要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的知识进行回答,包括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游客的呼吸等方面。第(3)题,溶洞中地下河水位下降可能的原因,从地下水开采、生产生活用水增加、降水减少等方面回答。第(4)题,溶洞的旅游开发及该地区的工矿城市建设属于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主要从地下水污染物浓度增加;地下水中矿物质含量增加等方面回答。答案:(1)含有丰富二氧化碳的地下水,由溶洞顶部渗漏下来时,(由于温度升高、压力减少,水中二氧化碳逸出)水中的碳酸钙析出,生成的碳酸钙沉积在溶洞顶部,形成钟乳石。(2)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游客的呼吸;地下河(水)中碳酸钙沉积时所释放的二氧化碳;洞外空气中二氧化碳进入洞内积累。(3)地下水开采增多;生产生活用水增加;由于工矿城市的建设,下渗减少;降水减少;地下河下切侵蚀。(4)地下水污染物浓度增加;地下水中矿物质含量增加。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5分)贝壳堤是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1315题。13.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14.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15.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解析】13选C,14选B,15选D。第13题,贝壳堤是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则会有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所以只有海岸线位置稳定才会形成贝壳堤;与海岸线变化无关。第14题,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形成新海岸,不断堆积,从而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海岸线位置稳定才能形成贝壳堤,所以泥沙的不断堆积,并不能形成新的贝壳堤;形成河口三角洲是由于河流搬运泥沙在入海口堆积形成的,与贝壳堤外的堆积无关;河流改道是在内陆地区发生的,不会发生在海岸线位置。第15题,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出现海岸线多次位置变动,同时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也大,从而形成多条贝壳堤;一条贝壳堤的形成是海岸线位置的稳定,多条贝壳堤就与位置稳定无关了。二、非选择题(共15分)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世纪金榜导学号巴尔干半岛是欧洲南部三大半岛之一,占据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什科茨扬溶洞群位于斯洛文尼亚,这里月降雨量均在110160 mm。夏季平均气温约为21 ,冬季并不寒冷,平均气温为-0.6 。下图是巴尔干半岛地理位置示意图。(1)指出什科茨扬溶洞群所属的地貌类型,并分析其形成原因。(2)简述什科茨扬溶洞群的形成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解析】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