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大一统帝国的重建》教案.doc_第1页
高一历史《大一统帝国的重建》教案.doc_第2页
高一历史《大一统帝国的重建》教案.doc_第3页
高一历史《大一统帝国的重建》教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课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汉承秦制、七国之乱、庶民皇帝、布衣将相、黄老思想和文景之治。理解:1、汉初政治制度的特点、成因及其影响。2、汉初推行黄老思想的历史背景、措施及其影响。过程与方法:1、 阅读分析教材,概括汉初主要政治制度及其特点。2、 通过导读、分析、比较理解汉初推行黄老之术的原因、措施及其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本课学习,认识汉初对秦朝制度继承,既是形势发展的要求,同时也在秦朝灭亡教训的基础上,采取了一些权宜政策。2、通过对汉初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统治者在制定与实施政策时,能与民为本,与民休息,就能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二、重点难点重点:汉初政治制度及其与秦朝关系。难点:黄老之学与文景之治的关系。三、知识结构:1. 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 都长安2. 汉承秦制a) 实行中央集权体制:皇帝制,中央官制,郡县制b) 汉朝权宜政策:i. 政治:郡国并行制七国之乱ii. 思想:黄老之学1. 原因:适应了人民和西汉统治者需要2. 起源:齐国稷下学宫的一个学派3. 主张:守道尊法,礼法并用iii. 经济:无为而治,休养生息1. 原因:西汉初年,社会贫困2. 措施:轻徭薄赋,省刑约法3. 影响:a) 恢复发展了经济,出现了文景之治。b) 也潜藏着很多社会不稳定因素。3. 布衣将相之局a) 形成原因i. 战国时期各国政治改革的推动ii. 军功授爵和国君任命官吏iii. 西汉皇帝和群臣,大都来自社会下层b) 影响:基本上结束了世袭贵族主宰政治的时代。四、教学过程导入:通过以下描述,猜猜他是谁?他领导过农民起义。典故楚河汉界与他有关。他是一个朝代的开国皇帝。(一)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1、布衣将相之局公元前202年,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打败项羽,即皇帝位,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出身于农民家庭,曾做过秦朝的亭长。跟随刘邦一同打天下的功臣也大多来自社会底层。第32页,名家史论l 刘邦的谋臣将领在起义之前是做什么的?低级小吏、平民百姓汉初诸臣,惟张良出身最贵,韩相之子也。其次张苍,秦御使,叔孙通秦待诏博士。次则萧何沛吏掾(官府里的办事员),曹参狱掾(协助县令处理司法的工作者),任敖狱吏,周苛泗水卒史(汉代官署中属吏之一),傅宽,魏骑将,申屠嘉,材官(主工匠土木之事)。其余陈平、王陵、陆贾、郦商、郦食其(读音li yi ji)、夏侯婴等皆白徒(指不学无术之徒)。樊哙则屠狗者。周勃则织薄曲吹箫丧事者。灌婴则贬缯(汉代对丝织品的总称)者。娄敬则挽车者。一时人才皆出其中,致身将相,前此未有也。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这些帮刘邦打天下的县吏士卒、布衣平民到汉初都被封为了将相重臣,形成了汉初布衣将相的局面。布衣将相之局标志着世袭贵族主宰政治的时代基本结束。l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各国改革推动。战国时期,西周以来通行的世卿世禄制度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各国的政治改革都将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列为主要内容,取而代之的是以军功授爵和由国君任命官吏。新的制度使得一些出身低贱的人,可以通过征战立功或因政治上的才能而成为将相。到了秦朝末年,秦末农民战争以后,王侯将相不必贵胄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了。西汉初年,形成了庶民皇帝,布衣将相的官僚格局,世袭贵族主宰政治的时代基本结束。这样的官僚阶层在一定的程度上比较接近社会下层,节俭务实,为西汉初年经济恢复和社会发展创造了条件。2、汉承秦制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庶民建立的王朝,在秦朝灭亡之后,重建了大一统的帝国。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秦朝,是何时建立?何时灭亡的?维持了几年?由于秦朝统治的残暴,仅仅经历了15年就被农民战争推翻了。l 经过秦末农民战争,西汉初年面临怎样的经济形势?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l 西汉初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萧条的局面?秦的暴政严重阻碍经济的发展;秦末连年争战对经济造成的破坏。l 西汉建立后,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呢?31页第二段第一句,建立正常的统治秩序。需要规章制度可循,由于汉朝的建立者都是布衣将相,文化水平都不高,建立新的制度有难度,所以沿用秦朝制度。l 汉朝继承了秦朝哪些制度呢?汉承秦制,一方面是指西汉虽然推翻了秦朝,却继承并维护了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的帝国体制。主要包括: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和地方郡县制度和重视农业的主张;另一方面在继承秦制的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权宜政策。包括: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还实施分封制;摒弃法家有为的思想,推行黄老无为思想;对匈奴和亲,对周边地区安抚等。l 西汉初年刘邦为什么要采取郡国并行制?分封制对西汉前期的政局有何影响?楚汉战争时期,刘邦实行分封制,分封了七个异姓诸侯,主要是为了笼络人心,与项羽争夺天下的需要。新王朝建立之后,这七个封地接近于战国时期六国全部疆域的异姓诸侯王,自恃是开国功臣,又拥有强大的兵力,与朝廷分庭抗礼。不久起兵反叛,刘邦将其一一剪灭。刘邦在平定英布后,路过家乡沛县,约请家乡父老一同聚宴欢饮。刘邦酒酣兴起,敲打乐器,引吭高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反映了刘邦重建大一统帝国的志得意满之情。西汉初年分封刘姓诸侯,是错误地汲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目的是巩固刘家江山,同时又要兼顾战国时期的历史传统,秦国故地继续沿用郡县制,六国故地推行分封制。但无论是异姓王还是同姓诸侯,分封制与专制中央集权制是矛盾的,随着封国实力的增强,封国与中央政府的矛盾日益明朗,最终酿成了吴楚七国之乱。3、七国之乱31页知识链接,学生阅读理解,知道七国之乱发生的概况,最后总结。汉高祖为巩固统治,陆续分封刘家子弟为王。他们的封地广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实际上形成独立王国。其中,吴王和楚王的封地最大。吴王刘濞掌握着当地的铸钱、煮盐经济大权,十分富有,早就准备发动叛乱。景帝时,大臣晁错建议削弱王国势力,称为“削藩”。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联络其他六个王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号召,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七国之乱的平定,使西汉进一步加强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二)文景之治1、黄老思想刘邦错误地认为秦朝短命而亡是由于未行分封而孤立无援,因此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了七国之乱。汉初统治者同时也从秦施暴政而亡的教训中,认识到只有轻徭薄赋,采取宽舒政策,才能巩固自己的统治。所以在政令施行上宽简舒缓,摒弃法家有为的思想,推行黄老无为思想。l 何谓黄老之学?西汉黄老之学盛行的社会背景是什么?和页。黄老之学主张“无为而无不为”,用于政治范畴,就是强调少有急切的举措,避免苛烦扰民,使社会生活在自然的状况下得以安定。因此它适应农民战争后的政治形势,符合恢复生产、稳定封建秩序的需要。所以,在汉初统治者的提倡下,黄老之学盛极一时。推行黄老思想的著名人物是曹参。33页小字萧规曹随,“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并非一无所为,而是一切遵照刘邦、萧何制定的规章制度、政策措施、不做更张。文帝、景帝时期仍一如既往,采取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政策。l 黄老之学在西汉统治政策上的表现是什么呢?33页,第三段。清净无为、与民休息、轻徭薄赋,省刑约法等。2、文景之治轻徭薄赋,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文景时期,重视农业生产,倡导以农为本。为了鼓励农耕,文景两朝进一步推行轻摇薄赋政策。文帝曾两次把田租减为三十税一,甚至还曾连续12年免收田租,并把丁男每年服一次徭役改为“三年而一事”。景帝把田租三十税一定为制度。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苛法。文帝取消了连坐亲属的法律,并废除了残损肢体的肉刑。到景帝时,又进一步减轻刑罚,以至一年内全国断案只有400件。提倡节俭,统治者以身作则。秦始皇的骊山陵规模巨大,汉文帝预修陵墓,要求从简,只用陶瓦装饰。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秦始皇实施的是暴政,刑罚残酷,激起反抗;汉文帝实施的是仁政,减轻刑罚,“以德化民”,反而促进社会的安定。秦始皇好大喜功,徭役、兵役繁重,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汉文帝奖励农耕,减轻徭役兵役,社会经济因而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文景时期,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形成了“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的社会现象,史称“文景之治”。l 33页汉墓出土的陶制仓廪,说明了什么?说明汉朝社会是以农为本的社会,重视农业,祈望丰衣足食,粮食满仓已经成为社会追求目标和价值观,这种现象当然也就会渗透到了丧葬礼仪之中。除了文景之治外,历史上还出现过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治世”“盛世”的指的就是: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百姓丰衣足食。在封建社会的“盛世”,朝廷的作用只是限制统治阶级不要剥削过重,使多数自耕农能维持基本生活和再生产。黄老之学的推行为社会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汉初出现了文景之治;同时也壮大了豪强地主势力,轻徭薄赋政策,还是地主获利最大,助长了兼并势力的扩展,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3、匈奴南犯问题(三)小结汉初统治者面临哪些主要的棘手问题?1、经济凋零2、诸侯王国问题 3、匈奴南犯问题。汉初是怎样应付这些问题的?效果如何?1、学“黄老之术”,休养生息。效果:迎来“文景之治” 2、因“无为而治”,没有有效解决王国问题,诸侯势力日益壮大,酿成“七国之乱”,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3、汉初因国力衰弱,被迫对匈奴采取屈辱的、不平等的和亲政策,导致匈奴屡屡南下,严重影响汉朝人民日常生产、生活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后来是如何解决的呢?我们将在下一节课继续探索【练习与测评】1、汉承秦制,一方面是指西汉虽然推翻了秦朝,却继承并维护了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的帝国体制。主要包括: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和地方郡县制度和重视农业的主张;另一方面在继承秦制的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权宜政策。包括: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还实施分封制;摒弃法家有为的思想,推行黄老无为思想;对匈奴和亲,对周边地区安抚等。总的看,汉承秦制有利于稳定社会,恢复经济,有利于巩固西汉的大一统政权,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汉初实行的很多权宜政策,日益不合时宜了,甚至起到了消极作用直至汉武帝时代,进行全面的改革,才可以称的上全面地“汉承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