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正确煎煮和服用中药.txt13母爱是迷惘时苦口婆心的规劝;母爱是远行时一声殷切的叮咛;母爱是孤苦无助时慈祥的微笑。正确煎煮和服用中药中药汤剂是传统中药剂型之一,因其用药是根据不同的病人或同一病人不同病程发展阶段使用不同的方药,符合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少,备受医师的推崇。但部分患者受生活条件限制无法自己煎煮中药;部分患者甚至不懂如何煎煮中药,影响疗效,造成药物浪费或产生毒副作用。但一些临床工作者因为工作比较繁忙,很少告诉患者如何煎煮中药,甚至当病人咨询如何煎煮中药时,认为这是基本常识,不当一回事,敷衍了事;很多中医院也缺乏本项工作的宣传。临床上也看到很多患者不懂煎煮中药,如所有的中药都是一个煎煮方法,甚至中药煎煮焦了加点水煮了再喝等等。一个医生辨证辨病再准确,方药用得再好,如果病人不会或不知道如何煎煮中药,如何服用中药,其疗效就大打折扣。为了更好地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提高中医的治疗率,确保疗效,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有必要做好该项工作,向患者宣传正确的煎煮中药的方法。 1.中药的选用 一般要选用质量有保证的药物,要到正规医院或药店去购买药材。相比某些诊所,很多医院的药材价钱较高,但其货源充足,质量有保障。患者可根据需要抓药,过期的、霉变的或假药千万不要服用。 2.器皿 一般用沙锅,能用紫砂煲最好,搪瓷器皿次之,但千万不要用铁锅或铝锅等金属器皿。 3.煎前浸泡 中药饮片煎前浸泡既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避免因煎煮时间过长,导致部分有效成分耗损、破坏过多。多数药物宜用冷水浸泡,一般药物可浸泡2030分钟,以种子、果实为主的药可浸泡1小时。夏天气温高,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腐败变质。 4.用水 很多中药说明是三碗水煮成大半碗。其实这是笼统的说法而已。碗有大小之分,药物有多少之别,不能简单以三碗煎煮成大半碗而论。一般说来,水要浸泡过药物一指高左右即可。草药较多或第一遍煎煮时可以多放一点水,第二遍可少一些;一般第一遍用冷水,第二遍则用热水。 5.方法 煎药时除按药方上指定先煎或后煎外,一般是先将单药放入药罐,然后加水至超过药面,浸泡15分钟后置火上,先用急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20分钟。在煎煮过程中,尽量少开锅盖,以免药味挥发。二煎一般只需煮沸15分钟即可。对清热解表药要用急火快煎法,一般每次煎煮1020分钟,并趁热服用。滋补药物煎煮时间须适当延长,小火煎12小时使其成为浓汁。煎煮好的中药要趁热滤出,免得有效成分沉淀在药渣上;如果不小心把药物煮干煮焦了,则此药不能服用,因为此时产生很多有毒物质,服用对身体有害。 6.服法 一般来说,病情缓和者可每日口服23次;而病情较重、较急者,可根据医师的指示,每隔4小时左右服药一次,夜晚也不停止,以使药力持续,有利于更快地缓解症状、减轻病情。普通或家庭一般采用2次,分头煎、二煎两次服完,两次间隔时间以46小时为宜;也可将头煎、二煎的药汁盛出,调匀,保温,分两次或三次服用。幼儿或呕吐病人因为服用药物有困难则可以分多次服完。安神药宜在临睡前服用;补养药宜在饭前服用;健胃药或对胃肠有刺激的汤药以饭后服为好;服用清热解表药后,不宜吹风,并观察有无出汗和体温、脉搏的变化;泻药、驱虫药在空腹时服,服后注意大便变化;调经药应在经前服用。药汁冷了,应热一下再服用。大多数中药宜乘温服下,发汗药须热服以助药力,而清热中药最好放凉后服用。 7.机煎中药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很多人没有时间自己煎煮中药,则可采用他人代煎或机煎中药,服用比较方便。一般情况下,机煎中药都是包装在医用塑胶袋中,包装过程也在全封闭无菌状态下进行的。这种袋装药液抗挤压、不易破损,每包药液可在常温下,能保存10天左右,无论居家还是外出携带都非常方便。服药时,只需将药包放进热水内浸泡约1020分钟即可饮用。微波炉加热后的机煎袋装中药不会影响药效的发挥,可以放心服用。 8. 适当忌口 服用中药期间,饮食方面应注意忌食生、冷、黏腻、辛辣的食品,没必要另外补充维生素。一般患热性病者忌辛、辣、油腻及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和烟酒;寒性病忌食生冷食物;黄疸、过敏性疾病、痈疽、肿瘤及某些皮肤病忌食鱼、虾等腥膻食物及刺激性食物;水肿病人忌食盐;补血药忌饮茶等。煎中药最好用砂锅很多家庭没有煎药的砂锅,一旦需要熬中药时,就用不锈钢锅或铝锅来应急。这个时候就会产生一些问题,需要大家特别注意。不锈钢锅传热太快,煎药时要经常搅拌,否则药材黏在锅壁,稍不留神就容易煳锅。不过,除了这个缺点,不锈钢锅还是不错的备选对象。用铝锅、铁锅煎药的问题可就多了,因为铝、铁是活泼元素,容易与中药里的多种化学成分发生反应,降低药效,甚至还可能产生毒副作用。例如:铝、铁可以与中药中的鞣质起反应,生成鞣酸铝、鞣酸铁,产生黑绿色沉淀,服用后引起恶心、呕吐;铝、铁还可能与黄芩、葛根、补骨脂中所含的黄酮类成分,或与大黄、何首乌中的蒽醌类化合物生成难溶性的络合物,有些络合物被人体吸收后,蓄积在肝、肾、脑等组织中,会产生程度不同的毒副作用;铝、铁还会与朱砂等含重金属的中药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有毒的游离汞而砂锅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化学性质稳定,受热均匀,传热缓慢,煎药时水分不容易蒸发,是煎药的首选。需要注意的是,砂锅骤然受热或受冷会形成裂纹。因此,刚煎过药的砂锅不要立即用凉水清洗,可在干木片或架子上放凉后再把药垢清洗干净;砂锅上的油污不能用洗洁精浸泡,以防污水渗入细孔中,可用喝剩的茶叶渣擦拭,也可用淘米水浸泡烘热,再用刷子刷洗。中药煎煮并非越久越浓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以为中药煎煮越浓效果越好,煎煮时间越长,有效成分越多,其实不然。煎中药是将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不断释放、溶解的过程,当中药与药液中的有效成分浓度平衡后,这一过程就停止了,再连续不断地煎,不仅不会使药物内的有效成分继续溶解,反而令药液中的有效成分不断蒸发而减少,甚至使有效成分在长时间的高温中遭到破坏,导致药效降低。由此可见,中药并非煎得越久越好,不同的处方,煎开后的时间要求也不同,应遵医嘱。煎中药常见的三个误区 说起煎煮中药,大家都不陌生。但具体操作起来,就不那么简单了。下面由中医药剂专家为我们讲解一些常见的误区。1.中药材有沙、土等杂质,要仔细清洗,对吗?不对。一般人们认为,中草药大多以植物的根、茎、叶、花为主,从山上或泥土中采集后晒干而成,难免有沙、土等杂质存在,因此在煎前要仔细清洗,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药店里出售的中药,通常都是去除杂质后经加工、炮制、脱水干燥后制成。因此,在煎服前,不需要反复水洗,更不能用水长时间浸泡后清洗。因为水洗可使中药中的水溶性有效成分流失而降低药效。同时如果药中有粉剂,如石膏、灶心土等,水洗还可以使这些药物流失。2.中药用热水浸泡效果更好,对吗?不对。一般来说,煎服前应用凉水或温水将每剂中药浸泡1小时。用热水浸泡,会使中药材外层组织紧缩,药材表面蛋白质凝固,淀粉浆化而阻塞药材孔隙,有效成分不容易渗出,影响溶出率。同样道理,中药未经过浸泡一般不要用武火煎煮。3.加水量计算方法:煎药时观察加水量超过药面23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