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实验分子与细胞_第1页
必修实验分子与细胞_第2页
必修实验分子与细胞_第3页
必修实验分子与细胞_第4页
必修实验分子与细胞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一 分子与细胞_实验(上)1. 还原糖与_发生作用,生成_沉淀;脂肪被_染成_;蛋白质与_发生作用,产生_反应。2. 观察有丝分裂时常用的材料是_细胞。有丝分裂的主要变化是_规律性的变化,而染色体易被_(如龙胆紫、醋酸洋红)染成深色。3. 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过程:_。4. 植物细胞的_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当细胞液的浓度_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与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_,当细胞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开来,也就是_。当细胞液的浓度_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中,使细胞质壁分离复原。1. 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比较(1) 溶液浓度不同:斐林试剂中NaOH浓度为0.1 g/mL,CuSO4浓度为0.05 g/mL;双缩脲试剂中NaOH浓度为0.1 g/mL,CuSO4浓度为0.01 g/mL。(2) 使用方法不同:斐林试剂使用时,先把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然后立即使用;双缩脲试剂使用时,先加入NaOH溶液,再加入CuSO4溶液。2. 有丝分裂实验流程洋葱根尖细胞培养:实验课前34 d培养(温暖、常换水),待根长到5 cm。观察3. 成熟的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1. (2015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某同学欲探究花生种子中是否含有蛋白质,应选用的试剂是()A. 碘液 B. 龙胆紫染液 C. 苏丹染液 D. 双缩脲试剂2. (2015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苹果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振荡后即可看到砖红色沉淀B. 为调查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在足够大的人群中随机取样分析C. 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用清水对解离后的根尖进行漂洗D. 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计数前,将培养液静止一段时间后再吸取取样3. (201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探究马铃薯块茎中是否含有还原性糖,应选用的试剂是()A. 碘液 B. 苏丹染液 C. 双缩脲试剂 D. 斐林试剂4. (2013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为了检测花生子叶中是否含有脂肪,应选用的化学试剂是()A. 斐林试剂 B. 碘液 C. 苏丹染液 D. 双缩脲试剂5. (2012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将发芽的小麦种子制成匀浆,然后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这说明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A. 还原糖 B. 脂肪 C. 淀粉 D. 蛋白质6. (2015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为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现象,某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材料用具:紫色洋葱鳞片叶,刀片,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显微镜,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等。实验步骤:请回答下列问题:(1) 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外界条件是蔗糖溶液浓度_(填“”或“”或“”)细胞液浓度。 甲 乙 丙 丁 (2) 步骤甲中,盖盖玻片时,将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液滴,然后将另一侧轻轻缓慢放下,这样操作可以防止出现_。(3) 步骤乙用显微镜观察的主要目的是 。(4) 步骤丙中,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_,以保证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完全浸润在蔗糖溶液中。(5) 植物细胞工程中,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质壁分离的细胞,获得原生质体的效果更好。此酶解过程不能在低浓度的溶液中进行,原因是 _,但也不能在过高浓度的溶液中进行,原因是_。7. (2013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下图表示“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请据图回答:(1) 步骤甲称为_。(2) 步骤乙的目的是_。(3) 步骤丙常用的化学试剂是_。(4) 在步骤丁的操作过程中,将酥软的根尖放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后,还要进行的操作是_。(5) 某学校不同班级学生在同一天不同时间进行了上述实验,结果发现实验效果有明显差异。为了探究该实验取材的最佳时间,请你简要写出实验的主要思路:_。8. (2011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为了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现象,某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材料用具:洋葱;刀片,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显微镜;质量浓度为0.075 g/mL的胭脂红溶液(胭脂红是一种水溶性的大分子食用色素,呈红色),清水等。方法步骤: ABCD E F请回答下列问题:(1) 图中步骤B显微镜观察的目的是_。(2) 假如该同学发现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后不能复原,可能的原因有_、_,导致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3) 该同学在步骤D观察到了质壁分离现象,其实验结果应为下图中的_(填序号),判断的理由有 。必修一 分子与细胞_实验(下)1. 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有_、_、_、_等。2. 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于_(如_、_等)。叶绿体中的色素在_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_;反之则_。3. 丙酮(或无水乙醇)的用途是_,层析液的用途是_;石英砂(二氧化硅)的作用是_,碳酸钙的作用是_。4. 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_、_、_、_。5. 酵母菌是单细胞_,在_和_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6. CO2可用_检测,酒精可用酸性的_检测。1. 影响酶催化活性的因素 (1) 温度说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增强,而超过一定范围后,酶活性减弱。高温会破坏酶的分子结构而使酶失活,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见图1)(2) pH说明:在一定pH范围内,随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而超过一定范围后,酶活性减弱。过酸、过碱会破坏酶的分子结构而使酶失活。(见图2)(3) 底物浓度说明:在酶量一定,温度、pH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加快;但达到一定程度后不再增加。(见图3)(4) 酶浓度说明: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见图4) 图1 图2 图3 图42. 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方法步骤(1) 提取绿叶中色素称取绿叶5 g剪碎置于研钵放入少许SiO2和CaCO3加入5 mL丙酮迅速充分研磨漏斗过滤收集滤液(试管口用棉塞塞严)。(2) 制备滤纸条将干燥的滤纸剪成长6 cm、宽1 cm的长方形,在距离剪去两角的一端1 cm处用铅笔画一细线。(3) 画滤液细线用毛细吸管吸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处均匀画一条细而直的滤液细线,干燥后重复画滤液细线若干次。(4) 分离色素将3 mL层析液倒入烧杯,将滤纸条轻轻插入盛有层析液的小烧杯中,用培养皿盖住小烧杯。(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结果分析:色素在滤纸条上的分布如下图:从色素带的宽度可知色素含量的多少;从色素带的位置可知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大小。3.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 (201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加入石英砂(二氧化硅)的作用是()A. 有利于色素分离 B. 有利于研磨充分 C. 防止色素被破坏 D. 防止色素挥发2. (2013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在“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属于自变量的是()A. 温度 B. pHC. 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D. 试管中产生气泡的多少3. (2011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根据下列实验操作,预期实验现象错误的是()编号实验操作预期实验现象1在苹果汁中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2在花生子叶切片上滴加苏丹染液,洗去浮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到橘黄色颗粒3在剪碎的新鲜菠菜叶中加入二氧化硅、无水乙醇,充分研磨后过滤滤液呈绿色4洋葱根尖用龙胆紫溶液染色,制成装片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呈紫色A. 1 B. 2 C. 3 D. 44. (2012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某同学按下表中的方法步骤进行了实验。步骤具体操作剪碎叶片称取适量幼嫩菠菜叶,剪碎,放入研钵中充分研磨向研钵中放入少许二氧化硅,再加入适量无水乙醇,然后迅速、充分地研磨迅速过滤将研磨液迅速倒入玻璃漏斗(漏斗基部放一张滤纸)中进行过滤;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制备滤纸条将干燥的定性滤纸剪成略小于试管长与直径的滤纸条,将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并在距这一端1 cm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的横线画滤液细线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均匀画出一条细线;重复画若干次,每次待滤液干后再画分离色素将适量层析液倒入另一试管中,将滤纸条(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轻轻插入层析液中(注意: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随后用棉塞塞紧试管口观察与记录观察试管内滤纸条上出现了几条色素带,以及每条色素带的颜色;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请分析回答:(1) 步骤中无水乙醇的作用是_。(2) 按照上表中方法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该同学在步骤收集到的滤液呈_色。(3) 上述实验操作中存在三处错误,请一一加以改正:_、_、_。(4) 若将提取的天然叶绿素用作食品添加剂,根据你所学的叶绿素化学性质分析,天然叶绿素不能添加在_食品中。必修 二 遗传与进化_实验1. 确定调查目的_(包括:调查疾病、记录表、调查方式等)_整理分析调查资料得出调查结论,撰写_。2. 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_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等。为保证被调查的群体_,小组调查的数据,应在班级和年级中汇总。人类遗传病调查实例1. 中学学生色盲的统计表表现型高一年级高二年级高三年级男女男女男女正常202266262388118103色盲4161202. 两个色盲男生家族病史调查学生甲:父、母、祖父、祖母、外祖父均正常,外祖母色盲。学生乙:父、祖父、祖母、外祖母均正常,母、外祖父均色盲。3. 结果分析(1) 红绿色盲的发病率:某种遗传病(色盲)的发病率1.03%(其中男性:0.9% 7%;女性:0.14% 0.5%)(2) 红绿色盲的男女比例:男女 122,接近我国社会人群中红绿色盲的男女比例。(2012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在进行“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活动时,最好选择的疾病是()A. 红绿色盲B. 艾滋病C. 原发性高血压D. 21三体综合征必修 三 稳态与环境_实验1. 扦插枝条处理方法有_和_。2. 显微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_。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_几次,目的是_。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_。3. 生态瓶不宜过大,且必须是_的;生态瓶中投放的生物之间要构成_,数量比例要_;生态瓶中的水量应占其容积的_,留出一定的空间,储备一定量的空气;生态瓶要_;生态瓶要放在光线良好,但避免_的地方。一、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探究活动1. 提出问题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如2,4D或萘乙酸(NA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多少呢? 2. 作出假设适宜浓度的2,4D或NAA可以使插条基部的薄壁细胞恢复分裂能力,产生愈伤组织,长出大量不定根。3. 预测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后(约35 d),用适宜浓度的2,4D或NAA处理过的插条基部逐渐长出大量不定根;而用较低浓度、较高浓度或清水处理的枝条长出极少量的不定根或不生根。4. 实验步骤(1) 制作插条。(2) 分组处理:将插条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处理(药物浓度、浸泡时间等可多组。如可分别在NAA中浸泡1、2、4、8、12、24 h等)。(3) 进行实验:将处理过的插条下端浸在清水中,注意保持温度(2530 )。(4) 小组分工,观察记录:前三天每天都要观察记录各小组实验材料的生根情况。记录用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后枝条生根情况,如生根条数,最长与最短根的长度等。(5) 研究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不同插条的生根情况:不能生出不定根:有可能是枝条上没有芽、枝条倒插等。都能生出不定根: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是指刺激枝条的下端生出不定根,而不是刺激根生长。不同的枝条可能生出的不定根的数目多少不一样,如枝条上芽多,则产生的生长素就多,就容易促使不定根的萌发。分析与本实验相关的其他因素:A. 温度要一致;B. 设置重复组。即每组不能少于3个枝条;C. 设置对照组。清水空白对照;设置浓度不同的几个实验组之间进行对比,目的是探究2,4D或NA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1. 计划的制订和实验方法培养一个酵母菌种群通过显微镜观察,用“血球计数板”计数7天内10 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计算平均值,画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2. 实验步骤(1) 将500 mL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注入锥形瓶中。(2) 将0.1 g活性干酵母投入锥形瓶的培养液中混合均匀。(3) 将锥形瓶置于28 条件下连续培养7天。(4) 每天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采用抽样检测方法:将盖玻片放在计数板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到计数板小方格内,显微观察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菌种数,已知小方格的培养液厚度为0.1 mm,计算出培养液体积,换算出1 mL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 (5) 分析所得数值并用曲线图表示出来,分析图形得出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3. 结果分析(1) 在空间、食物等环境条件充裕的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呈现“J”型增长。(2) 在空间、食物等环境条件有限的条件下,刚接种到培养基上,种群数量增长缓慢;第二个阶段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第三个阶段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并处于稳定状态,即达到K值;第四个阶段种群数量显著下降。三、制作生态瓶或生态缸1. 实验原理一个生态系统能否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是衡量这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它的物种组成、营养结构和非生物因素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将少量的植物、以这些植物为食的动物和其他非生物物质放入一个密闭的广口瓶中,便形成一个人工模拟的微型生态系统小生态瓶。通过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其中动植物的生存状况和存活时间的长短,就可以初步学会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且进一步理解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各种因素。2. 稳定性的分析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为其他生物提供氧气和养料;分解者可分解粪便,为生产者提供矿质元素;生物呼吸释放二氧化碳供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由此可见,该生态系统既具有一定的结构又有一定的功能,因此能保持稳定。1. (2013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有关操作错误的是()A. 吸取培养液前应将培养瓶轻轻振荡 B. 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菌计数C. 将培养液滴在计数室上后,再盖上盖玻片 D. 将培养后期的样液稀释后再取样计数2. (2012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下列有关制作生态瓶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生态瓶内各营养级生物数量要合理搭配B. 制作完成后要对生态瓶进行密封处理C. 放置生态瓶时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D. 要定时向生态瓶内通入洁净空气3. (2011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正确的实验方法是()A. 将适量的培养液进行高温处理,然后立即加入酵母菌B. 将盖玻片盖在计数室上后,从盖玻片边缘滴加酵母菌培养液C. 若取样的小方格中酵母菌过多,可选择邻近的一个小方格计数D. 对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只计数上下两条界线上的酵母菌4. (2010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科学的操作过程对实验成功起着关键的作用。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分离色素实验中,沿铅笔线均匀画滤液细线并迅速重复23次B. 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计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