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共享式”备课制度的探索研究.doc_第1页
新课程背景下“共享式”备课制度的探索研究.doc_第2页
新课程背景下“共享式”备课制度的探索研究.doc_第3页
新课程背景下“共享式”备课制度的探索研究.doc_第4页
新课程背景下“共享式”备课制度的探索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管理与培训新课程背景下“共享式”备课制度的探索研究内容摘要:共享式备课制度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新型教师工作方式,它有利于减轻教师备课的负担,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研究共享式备课制度,须从其概念功能、实施途径、操作过程、活动模式、教案形式、管理评价等方面作简要论述。关键词: 共享;备课;实施;网络;一、“共享式”备课制度的概念描述“共享”一词,即共同享有、共同享用的意思,多用于信息领域,如资源共享、数据共享等。“共享式备课”是由此而派生的一个专用名词,特指学校教师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活动。什么是共享式备课?也即理论上和现实上的概念,这是首先需要澄清的问题。(一)共享式备课是什么理论上的共享式备课共享式备课,就是一定范围的教师通过一定的途径共同享有和享用他们在备课活动产生的各种成果。共享式备课主要由下列三个要素组成:1.共享的对象(即谁来共享)。参与共享式备课活动的教师群体既是共享活动成果的主体,又是提供共享服务的主体。它可以是同一学校同一学科同一年段的教师,有固定的教研组或备课组为依托,也可以是跨校组织起来的教师,以不定期的备课会议为平台。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一些素未谋面的教师通过网络技术的联结也成了共享式备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总之共享的对象形态是多样的,取决于共享的组织形式。2.共享的内容(即共享什么)。教师们在共享式备课活动中共享了共同活动中所产生的特殊体验和劳动成果。其中显性的有活动形成的教学计划、材料、资料、教案等;隐性的有成员们的教育思想、个性经验等。以往教师合作,比较看重资源(如备课资料)共享和成果共享(如共同教案),实质上教育思想的共享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共享式备课活动有别于一般的教师交流的特殊之处。共享式备课的内容重点应该是教学中本来就存在的不确定性,包括教学目标与结果、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的不确定性。因此,共享式备课活动能使成员们共享到针对这诸多教学不确定性的个性认识和特殊经验。3.共享的方法(即怎样共享)。共享式备课通过现实和虚拟两个层面的教师交流来实现。所谓现实的交流是指举行各种备课会、研讨会,虚拟的交流则是运用各种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有别于一般的研讨会和网上交流,共享式备课活动的任务主题、操作过程、活动模式、管理评价有其特殊的规定性。(二)共享式备课不是什么现实中的共享式备课共享式备课虽为新生事物,但由于现实中一些相近、相似的概念的影响,难免会对此产生曲解、误解。1.共享式备课不等同于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目前学校教学管理中比较普及的一种教研活动,由于其活动过程比较注重教师的讨论交流,与共享式备课有相似之处,所以容易把共享式备课等同于集体备课。应该说,共享式备课与集体备课是有联系的,两者基本上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集体备课是共享式备课的一种形式,而共享式备课的内容、对象、方法上外延远远大于集体备课。当前集体备课活动往往停留在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统一要求上,而不是共享个性化的经验、不确定的因素。我们把个人备课、集体备课、共享式备课这三种备课形式的开放度作一比较,不难发现,共享式备课的开放度是最大的。(见表1)备课方式个人备课集体备课共享式备课开放度相对封闭相对开放比较开放表1:三种备课方式的开放度比较表2.共享式备课不是坐享其成。共享式备课活动的成员在享用成果的同时,还要提供共享服务,也就是说成员既是享受者也是奉献者。共享的前提是共建,教师们首先要共同创建知识资源,这是共享知识资源的必然要求。只享用而不创新,知识资源就会越来越失去利用价值,最终走向枯竭、消亡。另外,即使共享者不做贡献,资源共享也不等于“拿来主义”,照搬照抄。信息时代的发展,网络上不断涌现新的教育教学成果,有的甚至是特级教师、教育专家的教案精选,当我们拿到别人的教案的时候,如果去“依葫芦画瓢”的话,这对教学是很危险的。因为,针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不可能有标准的、规范的所谓最佳教学方法。任何一份教学设计都可以修改,而且必须进行修改,才能适应学生和教师本人。3.利用网络备课不等于共享式备课。共享式备课强调的是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但利用网络备课不见得就是共享式备课。目前市场上的教学资源库系统是基于Web的独立资源库系统,其典型代表为进人市场较早的“K12教学资源库系统”,用户可通过浏览器浏览、上载或下载资源,资源数据通过关系数据库进行集中存储管理。这种教学资源系统是开放的,但如果教师运用这种教学资源系统只做一些上载、下载资源的工作,而不进行相互交流的话,他的备课活动就类似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下的教学活动:班级里尽管有许多学生坐在一起,但每个学生只对教师的教学做出反应,交流只限于教师与学生个体,这只能说是个别学习,而不是合作学习。这种情况下备课活动同样不是共享式的。二、建立“共享式”备课制度的意义共享式备课制度的建立是实施新课程、落实新理念的需要,是解决当前教学实际问题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上的意义。(一)理论上的意义1共享式备课制度的探索是“知识共享”理念在教育领域里的一种尝试。人类社会已进入以知识为中心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与知识资源共享问题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在教育领域里,教师的备课活动和成果充分凝聚了教师的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以及个性教学经验等各种知识,建立共享式备课制度有助于教师之间合理利用、分享这种知识资源,这是在教育领域里对教师知识资源共享的一种尝试,为促进教育科学技术的知识创新,必须大力提高教师获取与利用教育知识的能力,科学合理地组织管理教育知识资源,在更大程度上、更大规模上、更大范围内实现教育知识资源的高度共享,充分满足教师在对教育知识的需求。2共享式备课制度迎接了信息时代对教育的挑战。信息时代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总量呈几何梯度上升。当前的教学中,学生、教师双方的负担都十分沉重。课堂教学要实现把教师和学生从劳动密集型教与学的活动中转移到“智能密集型”中来,就必须研究教师的备课方法和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工作中的人力、物力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从根本上确立有效地改革课堂教育教学的战略地位,解放和提高教师的生产力和师生的创造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减轻学生、教师的负担,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将共享式备课制度引入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之中,十分有助于加速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3共享式备课制度是新课程理念在教学管理上的有效载体。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没有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管理制度来支撑和保障,是难以想象的。教学管理改革中,重建备课管理制度是其重要方面。只有从改革备课入手,使课堂教学这个最顽固的堡垒发生根本性转变,才能真正落实新理念,推进课程改革。重建备课管理制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扬民主,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增强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提高的意识,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必须坚持开放观念,管理主体从权威垄断向教师、学生多元参与转变,管理方法向灵活性、多样性转变。必须坚持创新的观念,既有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提出总体设计构想的一般思路,又允许根据自身实际和学生实际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共享式备课制度是能满足新课程种种要求的崭新的教学管理制度。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师要有合作精神,倡导教师之间的合作、对话、平等、民主,对教师之间的广泛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共享式备课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教研活动,是教师密切合作的基本形式之一。它通过分享材料、计划和资料及共同努力来减轻个体的负担;它有利于优势互补,形成群体合力,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有利于优选方案,使创新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开展共享式备课活动,可以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集思广益,实现教学科研的融合,有利于推动教学研究的深化,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二)现实上的意义1实施“共享式”备课可以减轻教师备课的负担,提高教师备课的积极性。目前,中小学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教师很辛苦”最直接的原因之一就是大量繁重而无效的备课占用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研究者曾随机对 428 名农村小学教师进行了一次关于备课的问卷调查,其调查结果显示:备课时间占课外工作时间的4565%的人数占 69%;认为现行备课对教学促进作用大的仅占4%;认为备课急需进行改革的有98%。有效教学理论作为“新课改”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问题。“备课”是教师重要的教学行为,更应注重效益。实施共享式备课制度,最直接的意义就是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进行教学实践和反思。2“共享式”备课能有效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启动课改实验后,最紧迫、最现实的问题是每个教师要上好每一节课。要上好一节课,课前必须有充分的准备和精心的设计,那么,教师该如何准备呢?教学多样性、变动性要求教师不单是一个执行者,更是一个决策者,教师需要创造出特有的班级气氛和学习环境,设计教学活动,通过教学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环境一方面要求教师勇于开拓、大胆创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专业人员”;另一方面,也呼唤着教师之间相互合作,从集体中获取知识,汲取力量。有不少课改实验区,如太原、晋城等,提出“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的备课制度,逐渐为大家所认同。共享式备课有助于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产生的种种实际问题。3“共享式”备课活动有利于培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有利于教师专业化成长。新课程下教与学方式的改变呼唤着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教师掌握的相关教育知识和技能不再是以知识形态,而是以行为方式来呈现。课堂教学是展现教师专业水平的最佳场所,一些实践性的、无法预见的、从未见过的教学情境对教师是一种强大的激励力量,这些情境所表现出来的一般性和偶然性的联系能够在教师那里不断形成新的专业知识或技能。但是,由于教师本身素质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异,所以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呼唤共享式备课制度。共享式备课强调的是教师群体智慧的结晶,为教师之间的交流协作提供了平台,是教师合作交流的载体。这彻底改变了原本处于孤立封闭状态的教师备课、教学和研究,以崭新的姿态,通过交流、研讨进行探讨;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挖掘备课组教师的智慧,形成教学的合力,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三、“共享式”备课制度建设的几个实践问题实施共享式备课制度,必须要解决一系列实践问题,以下从实施途径、操作过程、活动模式、教案形式、实施原则、管理评价等方面作粗略的论述:(一)共享式备课的实施途径共享式备课活动的实施主要基于两种途径:传统的备课会议形式和现代的网络备课形式。传统的备课会议按对象范围可分为校内备课会议(范围是校内学科教师)、跨校备课会议(范围是同一乡镇、同一县区或更大范围内各所学校,对象往往是各学校学科教师代表和教研部门专家)。现代的网络备课按平台类型可分为校园网(如网上邻居、电子备课系统等)、地方教育信息网(如“瑞博”数字化教学平台等)、公共网站(如网上论坛、教师虚拟社区、学科教师联盟等)。比起传统的会议形式的共享式备课而言,网络形式的共享式备课极具优势。它能改善备课劳作方式,提高备课工作效率,提高备课工作质量,而且更有助于备课成果共享。(二)“共享式”备课的操作过程以会议为途径的共享式备课活动类似于“集体备课”,其理想的操作程序应有以下几个步骤:任务分解、个人自备、集体议课、反思修改、循环使用。因教学一线教师较为熟悉,这里不再展开。以网络为载体的共享式备课活动与上述操作过程在内容实质上有相同之处,但由于网络开放的特点,使得备课活动不受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成员的限制。如“任务分解”可用“电子公告”方式通知教师;“集体议课”可在主备教师上传个人教案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几天或几周),由召集人在网上教师虚拟社区或论坛开辟空间,用网络短信(甚至是QQ传呼等灵活的方式)通知有关成员,在网络用文字或语音甚至视频聊天的方式开展讨论,教师可随意下载所需的教案、课件等多媒体资料。“反思修改、循环使用”变得更简捷,教师可用“跟贴”的方式把自己进行了个性修饰的教案上传到特定网站资源库或论坛,供同行分享。网络形式的共享式备课活动的参与者可不局限于特定成员,根据需要,网管可把权限开放,吸收各校、各地甚至各学科教师参与到备课研讨中来。网络共享式备课的成果如教案、课件以及相关资料需长期存留在相关网站(或校园网)的资源库里,而随着研讨任务的完成,由召集人开辟的网上论坛或虚拟社区(聊天室)可随时关闭。以上这些优越性是会议形式的共享式备课所无法具备的。(三)“共享式”备课的活动模式1学课式。即组织备课教师观看一节课堂教学实况,或向教师提供一节类型、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堂教学案例。这一过程要求教师边看、边思、边记、边摘录,主要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教学方式、方法等,达到学有所思、学有所获,为下一步说课、研课准备必要的材料。2说课式。“说课”是近几年流行的教学研讨方法。备课组根据科研课题选择典型教材,由执教老师“说课”,说教材,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理论根据。描绘好上课的“蓝图”。3评课式。全面正确客观地评执教者教学的总体设计、学科技能、驾驭艺术、语言教态;评教学内容是否紧扣大纲、体现素质教育,把握住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评方法、评时间安排、评效果等。4异构式。同一备课组教师对那些比较典型的或难教的相同课题采用完全不同的构思进行设计,然后再由各教师代表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与其他教师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研讨,再由教师将教案付诸教学实践中进行论证。其目的不在于评出孰优孰劣,而是引导教师不要“惟教材、惟教参”,把日常的备课活动提升到教学设计的高度来认识,使备课与研究成为一件事。5模拟式。创设小型的模拟教学环境,由一名教师试教,执教一个教学段落。其余的教师扮演学生听课,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和各个角色都尽可能真实。如做物理实验,参与教师在经历了体验、观察后对执教者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和反思,并提出改进方案。6沙龙式。备课组成员在年龄、知识、见识、心理及思维能力方面均有差异。在教改中对各派教育理论的看法、各种教学技艺在实践中的运用也不可能一致,可以在集体备课时各抒己见,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四)“共享式”备课的教案形式共享式备课活动的主要成果是教案,较之传统教案,共享式教学方案必须具有便于调整、突出动态完善、体现共享等特点。这就要摆脱“八股文”式教案的束缚,变对形式的苛求为对内容实质的追求,使备课为提高课堂的效率服务。因此不必追求项目的齐全,有些项目如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等,只需要教师知道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渗透或引起注意,而教学准备的重点应落实在课前如何准备教具、学具的问题上,因此这些项目可少写或不写。备课形式多样化,可通过教案、课件、学案等形式反映,教案可以是表格式教案、简案加课本注释、简案加学案、简案加课件。以下几种教案形式不失为有益的尝试:1“三栏式”教学方案“三栏式”备课,顾名思义,就是将常规备课的教案设计成三栏,如表2:表2:“三栏式”备课的教案格式第一栏是基本程序或第一方案提纲,指教师按照教学目标、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一定的教法,按常规备课的模式,写出教学计划或提纲,作为第一方案,其详略由教师视实际把握。第二栏主要由第二方案以及附录、备注、笔记索引等内容组成,这是较传统备课改革的重点。首先,在第一方案的基础上,针对课堂教学中的某个环节或学生学习时的实际需要等可能出现的变化,相应地设计出第二方案,这是从教学对象学生怎样学、学得好的角度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是从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需要出发而采取的应对措施。其次,附录、备注、笔记索引与补充资料,它可以是教师平时经验和智慧的积累,包含有大量信息的笔记索引,课外学习资料的书目,或者是教师摘录卡号码等。第三栏是反思与评价,它类似于语文教师批改学生作文的形式眉批,一是由教师自己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对备课成功与否,在相应的备课环节旁,写上简短的反思,为第二年备课或研究提供直接素材,从而不断提高教师备课与研究的能力;二是备课教师记录听课领导或教师所提出的建议或评价意见,它往往更利于教师完善和改革备课。当然教师除在第三栏中写出反思或评价外,也可以在教案后写上数百字的教后感,还可以直接在第一、二栏中予以修改或增删。2“案例式”教学方案所谓“案例式合作备课”,就是教师将个人备课的心得和设想,写成片段的、短小的案例,如“开讲导入”设计、 “朗读指导”设计、 “教学思路”设计、“探究问题”设计、“实践训练”设计等片段,并运用电脑通过校园网与同教材老师合作交流、互动探究,最后由教师各自选择定夺,连缀案例,编成教案。3“板块式”教学方案顾名思义,“板块”是可以移动的,板块式的教学方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进程中是可以调整的,把单一化的教学方案与板块式的教学方案所构成的教学流程作对比分析,不难发现:单一化的教学方案尽管整个教学过程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但这仅仅从知识内容出发,离开了教与学的具体行为,特别是低估了教学对象的复杂性。板块式的教学方案同样把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分解为几个主要环节,但构成的教学流程具有更大的弹性。如果说“新课导入”、“新课展开”、“巩固延伸”没有多大的移动余地的话,那么“复习铺垫”和“课堂小结”移动的余地就相对较大。复习铺垫从教学的内容上来看,更多的是与新授知识密切相关的基础知识。要说明的是:第一,这一环节并不是非要不可,可视学生的情况取舍;第二,这一环节并不一定是放在新课导入以前,也可以放在导入以后,甚至放在新课展开以后。这里决定教学环节次序变化的因素就是课堂上的学生行为。4“方案库”教学方案各个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方式,教学应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然而,传统备课程式化,单线型结构导致教学教条化,教师不管学生的状况,只按一条教学路径教下去,偶尔有“节外生枝”,教师一定要生拉硬扯地把学生拉回到既定的教学路线上来。显然这样的备课方式已经很难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就传统的单线型教学结构而言,“方案库”备课模式所提供的教学路径是多样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多种选择,即使在备课中选择了一种理想化的教学思路,一旦遇到“意外情况”,也备有可供选择的其他路径。这样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反馈、调整教学行为。具体设计如图1:图1:方案库教学方案的设计(说明:某一教学环节中方案块的个数没有规定。在各个环节中方案块的个数也无须匹配。)“方案库”备课模式在操作中要加强同年级教师间的合作交流,建立若干年级协作组,分工合作,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开展“网络备课”,即把一些优秀的案例放在公共的资源库中,教师随时可以浏览、调用,从而发挥资源共享的优势,减轻教师的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教学,反思教学。5电子教案电子教案是指采用电子设备和软件工具设计、制作、使用与储存的一种多媒体教学方案。与传统教案相比,电子教案的具有以下特点:其一,形象、生动。电子教案可用多媒体制作,具有形象、声音、色彩、动感俱佳的效果。其二,数字化。所有信息均以数字符号编码与解码。这也是电子教案的多媒体整合和无损复制、高保真重放的基础。其三,可交互操作。在电子教案中,可设置各种非线性链接与选项,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度身定式的个性化教案重组。其四,可方便地改作课件。(五)“共享式”备课的管理评价共享式备课活动是否有效,主要考察活动中是否有知识的创新、共享知识者是否有贡献、共享是否充分,最终是否有利于教师的提高和教学的改进。要确保共享式备课活动的有效性,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评价制度。跨校共享式备课和较大范围的网络共享式备课由于地域、成员的复杂性,很难有管理上的统一要求。下文着重论述校内共享式备课的管理措施和理念。1健全组织。学校领导应建立岗位责任制,具体分工指导各备课组,经常深入备课组,协助研究备课活动的组织安排,经常总结表扬,树立榜样,使共享式备课成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动。选好备课组长,进行必要的培训和学习,使之有能力组织以民主、合作、开放、共享为特征的备课活动。2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