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案】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直面人生(含解析)苏教版必修5.doc_第1页
【新学案】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直面人生(含解析)苏教版必修5.doc_第2页
【新学案】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直面人生(含解析)苏教版必修5.doc_第3页
【新学案】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直面人生(含解析)苏教版必修5.doc_第4页
【新学案】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直面人生(含解析)苏教版必修5.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专题 直面人生渔父课前准备 教学目标 1. 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 2. 探讨屈原和渔父不同的人生观。 3. 思考人生的重大抉择,养成对人生负责的态度。 资料卡片 1. 作者简介屈原,名平,战国时楚人,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政治家。其作品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屈原先被楚怀王重用,后因小人谗言遭放逐。楚国被秦灭亡后,他的政治理想破灭,传说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江自尽。中国民间五月五日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 2. 背景知识(1) 关于本文作者,汉王逸楚辞章句云:“渔父者,屈原之所作也。”但又说:“楚人思念屈原,因叙其辞以相传焉。”前后矛盾。自此,或论为屈原所作,或论为楚人悼念屈原所作,聚讼纷纭。今人持后说者居多。然无论作者为谁,本文均不失为一篇展现屈原伟大人格的力作。关于渔父其人,自庄子盗跖篇中提到孔子见渔父一事后,即成为后世诗文稗说中的隐逸高士。然是否确有其人其事,却查无实据。(2) 骚体诗: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起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到了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等作品中,就用“骚”来指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后人便称之为骚体诗。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后人将“骚体”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楚辞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楚辞中的屈原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浓郁的情感、丰富的想象、瑰丽的文辞,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它的比兴寄托手法,不仅运用在遣词造句上,且能开拓到篇章构思方面,为后人提供了创作的楷模。而它对其后的赋体,骈文,五、七言诗的形成,又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3) 名句分享。悲苦时高歌一节离骚,千古的志士泪涌如潮;那浅浅的一弯汨罗江水,灌溉着天下诗人的骄傲。余光中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李白红山吟泽畔行吟,五月孤忠沉夜月;离骚寿世,三闾遗恨泣秋风。李元度题汨罗屈子祠江上峰青,九歌遥和湘灵曲;湖南草绿,三叠重招宋玉魂。汨罗屈子祠 知识梳理 1. 重点字、词注音。憔悴(qio)(cu)其糟(b)歠其醨(chu)(l)汶汶(mn)三闾(l)鼓枻(y)莞尔(wn)濯缨(zhu) 2.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1) 渔父(父,同“甫”,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2) 子非三闾大夫与(与,同“欤”,句末语气词) 3. 指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作解释。(1)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颜色,古义:脸色;今义:今多指色彩。形容,古义:形体容貌;今义: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2) 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至于,古义:到;今义:表示另提一件事情)(3) 圣人不凝滞于物(凝滞,古义:拘泥,执著;今义:停止流动,不灵活;凝聚)(4) 何故深思高举(高举,古义:行为高出世俗;今义:高高举起) 4. 指出下面句中的活用现象,并作解释。鼓枻而去(鼓,名词用作动词,敲打) 报任安书(节选)课前准备 教学目标 1. 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 学习本文迂回曲折而又脉络清晰的行文特点。 3. 了解史记的写作过程和成书原因,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 4. 体会文中表现出的作者身受极辱后忧愁幽思、激愤慷慨的情感。 资料卡片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一封复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被捕下狱,惨遭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看,这是宫中的机要职务,实际上却是以一个宦者的身份在内廷侍候,为一般士大夫所鄙视。在这期间,任安写信给他,希望他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出于以往的沉痛教训和对黑暗现实的深刻认识,司马迁觉得实在难以按任安的话去做,所以一直没有复信。后来,任安以重罪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与书”等。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末始称史记。它是古代第一部由个人独力完成的具有完整体系的著作。总共130卷,52万余字,又是到那时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著作。全书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构成。“本纪”是用编年方式叙述历代君主或实际统治者的政迹,是全书的大纲;“表”是用表格形式分项列出各历史时期的大事,是全书叙事的补充和联络;“书”是天文、历法、水利、经济等各类专门事项的记载;“世家”是世袭家族以及孔子、陈胜等历代祭祀不绝的人物的传记;“列传”为本纪、世家以外各种人物的传记,还有一部分记载了中国边缘地带各民族的历史。史记通过这五种不同体例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构成了完整的历史体系。这种著作体裁又简称为“纪传体”,以后稍加变更,成为历代正史的通用体裁。史记被列为中国第一部“正史”。自此以后,历代“正史”的修撰从未断绝,汇成一条文字记载的历史长河,堪称世界史学史上的奇迹。 知识梳理 1. 重点字、词注音。曩者(nng)阙然(qu)强颜(qing)缧绁(xi)倜傥(tng)膑脚(bn)豢养(hun)稽首(q)绛侯(jing)没世(m)愠怒(yn)剌谬(l)槛阱(jin)婢妾(b) 2.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1) 其次诎体受辱(诎,同“屈”,弯曲)(2) 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关,同“贯”,套上)(3) 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枪,同“抢”,撞击)(4) 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在尘埃之中(罔,同“网”,法网)(5)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摩,同“磨”,磨灭)(6)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同“抵”,大抵,大都)(7) 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见,同“现”,表现)(8)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同“佚”,散失)(9) 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责,同“债”,债务) 3. 指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作解释。(1) 意气勤勤恳恳(意气、勤勤恳恳。意气,古义: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今义: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勤勤恳恳,古义:诚恳,恳切;今义:勤劳而踏实)(2) 素所自树立使然(树立,古义:立身于世;今义:指建立)(3) 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强颜,古义:不知羞耻;今义:勉强做出笑容)(4)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非常,古义:不寻常;今义:很,十分)(5)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下流,古义:地位卑微;今义:名声不佳,多指卑鄙龌龊)(6)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7) 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妻子,古义:妻子和子女;今义:丈夫的配偶)(8) 仆以口语遭遇此祸(口语,古义:说话;今义:谈话时使用的言语,与“书面语”相对) 4. 指出下列句中的活用现象,并作解释。(1) 孙子膑脚(膑,原指剔去膝盖骨的酷刑,这里是名词作动词,挖掉膝盖骨)(2) 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倡优,名词作状语,像优伶那样;轻,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3) 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死,为动用法,为而死)(4)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辱,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受辱)(5) 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勇怯、强弱,形容词用作名词,分别指勇敢胆怯、强大弱小)(6)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思,动词作使动用法,使思) 记念刘和珍君课前准备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文以思想感情为线索组织材料、安排结构的写法。 2. 掌握本文简洁的记叙、深刻的议论、强烈的抒情相结合的技巧,理解这种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对深化文章主题所起的作用。 3. 学习爱国青年英勇斗争、互相救助、临危不惧的革命精神。 资料卡片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写于1926年4月1日,最初发表在1926年4月12日语丝上,后由作者编入华盖集续编。1926年3月18日,为抗议日本军舰炮击天津大沽口的侵略行径,北京各界人士和爱国学生5000余人集会在天安门前游行示威,会后结队赴段祺瑞执政府请愿。女师大师生是由学生会组织上街的,领队的就是年仅22岁的学生自治会主席刘和珍。行进在队伍前面的还有张静淑、杨德群等,都高举着纸旗,呼喊着口号。当来到铁狮子胡同附近时,段祺瑞执政府命令卫队向请愿队伍开枪射击,并用大刀、铁棍乱砍猛打。打死打伤200余人,刘和珍走在前头,首当其冲,中弹倒下。张静淑和杨德群先后前去搀扶,也相继中弹。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3月18日下午,鲁迅先生正在西三条寓所写无花的蔷薇之二,刚刚写完了三段,当有学生来报告卫队开枪屠杀群众,刘和珍也在遇害之列的噩耗时,先生愤怒的感情如火山岩浆般地迸发了出来。他感到“已不是什么写无花的蔷薇的时候了”而必须起来进行战斗。因此,在这篇杂文的后六段中,鲁迅将“投枪”与“匕首”的锋芒直接指向段祺瑞军阀政府,他说:“如此残虐险狠的行为,不但在禽兽中所未曾见,便是在人类中也极少有的”,“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是一件事的开头。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出更大的利息!”鲁迅在文末特地注明了时间,并把3月18日称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3月25日,女师大师生和北京各界人民隆重追悼刘和珍、杨德群烈士,鲁迅先生亲自参加了追悼活动。对烈士牺牲的悼念,对反动罪行的愤慨,对未来战斗的渴望,交织在鲁迅心中。4月1日,鲁迅饱蘸着血泪,用满腔悲愤的笔调,写出了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感人至深的不朽的文章。参考书目:对“沉默”“忘却”“死”“苟活”“真的猛士”的思考(作者钱理群,选自名作重读,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里的人物、事件和历史(作者杨帆,选自语文建设2004年10期)。 “直面人生”专题写作指导善于联系实际,学会全面分析问题(辩证分析) 训练目标 1. 分析是一种思维品质,我们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避免简单化、概念化;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避免孤立化、片面化;用综合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避免静止化、绝对化。 2. 分析是一种方法,我们要学会使用概念分析、比较分析、因果分析等方法。 范文展示人与路江苏省盐城中学王佚名高考作文果然是提笔千钧,转而一想:作文之法不正如人行路上。不禁暗暗自得。作文恰如行路,有人昂首阔步,气势凌人;有人亦步亦趋,低唱徐吟;有人正气浩然,仰天长啸。但要记住:怎么走都要走在自己的路上!曾记否,一篇赤兔之死轰动文坛?小生有幸拜读,确是佳作。但此之后,文言之作犹如雨后春草,呈现疯狂态势,人人都走上了返古的老路。于是乎,屈原从汨罗中爬上来又跳下去;项羽自刎更是免费表演,随处可见;韩信干脆赖在胯下讨生活,何其悲哉!想我堂堂五千年历史,都不够后来人习作用例了。走上了返古的老路,故事新编也到了尽头。一眼望去尽是学子们迷茫的眼神。不明白,真不明白!同一条路,前人走过创造了辉煌,而今再走却是“山重水复疑无路”。可悲!可叹!不知他们是否真不明白:李商隐、杜牧的诗,再好也只是小李杜;即使做了十足十的古人,写出十足十的古文,也不过是“代古人言尔”!别人的路学不得了,不如开辟自己的吧!那又怎么样呢?想当年,韩寒半个小时一篇杯中窥人何其伟哉!于是又一批学子走上创新之路,通篇文学支离破碎叫有个性,一首诗谁也看不懂叫有深度,看到天空一片羽毛落下便泪流满面这叫有文人情怀。走前人老路固然不妥,但矫枉过正想从中国直接打通地心去美国也是行不通的。自己的路来源于前人,而又不拘泥于前人,方能走出自己的辉煌。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哪一样不能在前人身上找到印迹,又哪一样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我们的作文也要走出自己的路,做创新的人。说到离别,再不是折柳相送、灞桥泪别,现代通信足以维持两个人的联系了。如今再说“西出阳关无故人”,至于吗?一个电话、一架飞机,到哪都能“劝君更尽一杯酒”,是不是?故而,作文当重创新,做人当有个性,走路当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用电视剧西游记的一句歌词结尾吧!“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点评】本文写的是“文人与文学之路”,非常切合题意。这一话题比较大,容易受到“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惯性思维的影响,但作者断然放弃了“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一俗套的线性论述模式;他另辟蹊径,面向现实,针砭时弊,从横向上列举了当代中学生写作中的两大不良倾向返古写作和另类写作,一一地加以批判和否定,体现了全面的、联系的哲学眼光。这样的论证角度,能在考场上想出来,难能而可贵。谈两大不良倾向时,作者驾轻就熟,举例典型、有新意,因为无论是南京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还是上海怪才韩寒的一篇新概念作文杯中窥人,都曾经在青少年文坛上卷起一股旋风,给青少年写作带来过巨大的冲击。再从结构上来看,文章针对性很强,以反面批判为主,先破后立,层次清楚,脉络分明。 写法归纳何谓“分析”?“分”就是分开,“析”就是剖析,即把一件事或某种现象分解成若干个有内在联系的部分,通过合理的议论让人能认清事件或现象的本质属性,从而得出结论;或者对一个概念、一个命题相联系的若干层次进行阐说,起到明理的作用。那么,具体如何分析事件或现象呢? 1. 针对:要具体明确。命题人为我们提供的往往是一个“纷纭复杂的问题表象”,而越是表象的问题,越是显得空泛。如果不曾把“问题表象”进行具体化、明确化,就轻易地套用万能的“辩证法则”,那么尽管说理辩证,却仍然是不能新人耳目的。这说明,辩证未必就深刻。有不少考生思维不够深刻,就是因为不能把“问题表象”具体、明确到某一群人、某一类事物、某一个领域等等。只有做到针对性非常具体、明确,才能做到“化大为小”,拨云见日,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大”的问题表象,针对的对象、领域必然是“多”的,那么何种对象、领域更具有针对性呢?这就需要根据现实情况,进行比较,然后找到最能引人瞩目的一个对象、领域。比如,“杀鸡吓猴”与“杀猴吓鸡”这一辩论,哪个更具现实的针对性?当然是后者,因为权力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最容易导致腐败,权力越大导致的腐败程度往往越高,所以惩治腐败要在高层中下大力气,这样“杀猴吓鸡”的说法就要比“杀鸡吓猴”要来得深刻。 2. 剖析:要细致入微。找到了“问题表象”的针对性后,要学会把大道理切分成若干个小道理,从不同的角度、侧面对“问题表象”进行多面观、面面观。通常有如下一些角度、侧面:大而言之,小而言之;正面,反面;历史,现实;远的,近的;事发前,事发后;中国,外国;情,理,法;显性,隐性;柔性,硬性譬如有这样一则消息:6月2日,河南省濮阳市范县第一中学对该校在前一天岗位考勤中因各种原因缺席或迟到的22位老师,作出了“罚款100元+张榜公布+大会点名批评+请家长”的严厉处分。对此现象,有人从法、规、情、理等不同角度一一地进行周密的分析,指出校方的做法“不合法、不合规、不合情、不合理”。由此可见,说理的深刻性,往往就存在于细致入微的分析之中;没有分析,压根儿就谈不上深刻。 3. 联系:要环环相扣。讲道理,尤其是讲深刻的道理,最忌讳孤立地看问题。一个“问题表象”,往往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周围的其他“问题表象”一定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在这无数的联系中,我们要善于找到距离最近、关系最紧的“问题表象”,因为它们之间的发生、发展最合乎内在的逻辑。譬如鲁迅先生谈“拿来主义”,巧妙地找来了相邻的概念“闭关主义”“送去主义”以及对方的“送来”等,并一一厘定其区别和联系。又如,有人谈补课现象时,由“高三补课”联系到高一、高二的补课,从而得出一个深刻的结论:一学期太久,“只争朝夕”,一个个教师都被要求争时间、赶进度,尽量压缩“本分”内容的教学时间,然后不得不接受高年级“压倒性的任务”。也就是说,高一或初一的教师要提前授高二或初二的章节,高二或初二的教师要提前授高三或初三的单元。打个比方,高三、初三的一块砖压过来,基础年级的砖不得不跟着倒下。我们称之为补课中的“多米诺效应”。从思维方式来说,这实际上是运用了发散性思维。发散性的思维,既能拓宽文章的广度,又能增强文章的深度。 教材作文题写作点拨 1. 本专题的几篇文章,表现了作者面对人生苦难的态度。相信你在阅读时一定有自己的感受和心得体会。请选择其中一篇,以“读”为副标题,另拟正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读后感。【点拨】读后感,首先要重视“读”。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 2. 阅读下面的材料,尝试从中提炼一个有意义的话题,然后围绕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老酋长病危,找来村中三个年轻人,要他们尽可能爬到神山最高处,回来报告见闻,以便确定接班人。三天后,第一个年轻人回来了。他笑生双靥,衣履光鲜:“酋长,我到达山顶了,我看到繁花夹道,流泉淙淙,鸟鸣嘤嘤。”老酋长笑了:“孩子,你说的地方不是山顶,而是山麓。你回去吧!”一周后,第二个年轻人回来了。他神情疲倦,满脸风霜:“酋长,我到达山顶了。我看到高大肃穆的松树林,看到秃鹰盘旋。”“孩子,那是山腰,不过,也难为你了,你回去吧!”一个月过去,当大家开始为第三位年轻人担心时,他一步一蹭,衣不蔽体地回来了。他发枯唇燥,只剩下清炯的眼神:“酋长,我终于到达山顶,但是我该怎么说呢?那里只有高风悲旋,蓝天四垂。”“你一无所见吗?”“是的,一无所见。能看到的,只有自己,只有自己被放在天地间的渺小。”“年轻人,祝贺你!”【点拨】这则材料是根据张晓枫的散文高处何所有改写的,要求依据材料确定话题,展开写作。通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老酋长是贯穿始终的人物,他考察接班人的标准是作者主要立意之所在。而三位年轻人中,又以第三位为重点,其他只起衬托作用。所以可供选择的话题有“高度”“境界”“成功”等。无论选取什么话题,都应该根据自己的知识积淀,选取你熟悉的某一方面作为切入口,深入挖掘,构思成文。无限高度,自由境界,在于你来把握;成功属于勤于思考,独具慧眼的你! 3. 以“站直了做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点拨】“做人”是个空泛的概念,但前面有个限制语“站直了”,其内涵就具体了。“站直了”,是比喻的说法,其实转化一下,就是“正直”。所谓“站直了做人”,就是“做一个正直的人”。这样观点就确定下来了。写作的关键在于,恰当地选择论述的角度,如在强权面前敢于坚持自我品性,在侮辱面前敢于守护自我尊严,在诱惑面前敢于维护国家利益。 作文题目阅读下面这首小诗,根据要求作文。一味地质疑,已失去了信任/习惯了批判,便忘却了赞美/沉迷于反抗和叛逆,捕获目空一切的快感/可是/如果只剩下否定和不满/我们将在何处安置幸福和快乐?请根据小诗的内容,结合你的认识和体验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1. 看内容,理关系诗歌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写在前面的较为类似的态度或做法: “一味地质疑”“习惯了批判”“沉迷于反抗和叛逆”“否定和不满”;另一方面是前面的态度或做法所产生的影响,分别是: “失去了信任”“忘却了赞美”“捕获目空一切的快感” “在何处安放幸福和快乐”。2. 抓关键,辨倾向从修饰词“一味”“习惯”“沉迷”“日空一切”来看,出题人并不认同这种态度或做法,从而发出了“我们将在何处安置幸福和快乐”的疑问,暗示这种做法不利于我们安置幸福和快乐。这是个现实感很强的文题,写作重点是结合自己的认识和体验,谈对“一味地质疑”的看法。如果避开“一味地质疑”的做法,只谈怎样才能幸福快乐(如“简简单单就是幸福”“快乐就在身边”等),或只探讨人们“一味地质疑”的原因,不谈此类做法的影响,则对文题材料的理解不够全面,不符合出题人的要求。别让质疑和不满赶走美好在一次舞蹈排练中,指导老师建议舞蹈动作不规范的同学站位不要太突出。她说,观众观看表演的时候对不足的地方总是特别敏感,你跳的某个动作优美也许会被忽略,但只要走错一小步,便会立即被发现。容易发现别人的不足之处也许是人的天性。社会上有这样一类人:他们用挑剔的眼光、灵敏的嗅觉以及四通八达的信息网,总能在人们对某事物表示赞扬和崇敬的时候,以超人的洞察能力和潮流触觉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