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南陈集中学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10章 第1节 水中的动物(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苏科版.doc_第1页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南陈集中学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10章 第1节 水中的动物(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苏科版.doc_第2页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南陈集中学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10章 第1节 水中的动物(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苏科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章 第1节 水中的动物1日期: 班级: 姓名: 组别: 评价: 【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几种水中动物的名称;并能简单介绍其特点2阐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教学重点】说出实验的一般规程。阐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教学难点】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探究性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自主学习】 要养成阅读、思考的好习惯哦!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p.4345内容,认真完成下面的预习作业,相信你一定行的!活动一:认识水中其它的动物【识记】(阅读课文p43,快速独立完成下列问题。)请把下列动物和所属的类群连接起来:1.腔肠动物 a 螃蟹、沼虾2.软体动物 b 海葵、水螅3.两栖动物 c青蛙、蟾蜍4.节肢动物 d 河蚌、乌贼5.扁形动物 e 鲸、海狮6.哺乳动物 f 涡虫、血吸虫7.鱼 类 g 鲨鱼、鲫鱼活动二多姿多彩的水中动物【理解】(观察p43,图10-1 多姿多彩的水中生物)1.珊瑚礁是生物吗?为什么?2.常见的水生动物鱼在生态系统中担任什么角色?活动三:探究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识记】1仔细观察鲫鱼说出鲫鱼外部结构名称。2鲫鱼的体色有什么特征?3通过观察可以发现,鲫鱼被覆 身体呈 形,用手摸一摸,发现鲫鱼的体表有 。【课中交流】 爱动脑筋让你变得更聪明!【探究】仔细观察鲫鱼的外部形态,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选种类、大小、健康状况相同的两条鱼,其中一条鱼的尾鳍用纱布绑紧或用两个木块固定住;另一条不做任何处理。同时放入一个鱼缸观察游泳现象。实施实验:按计划实施。结果:没做处理的鱼游得很好;处理的那条没有方向性。得出结论: 1仔细观察鲫鱼在水中的游动,探究鱼鳍在运动中的作用。2探究鱼的呼吸器官。(1)提出的问题: ?(2)作出假设: 。 (3)制定计划:小组的同学共同讨论选定其中的一个假设,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实施探究。(5)得出结论: 。【讨论与交流】1通过对鲫鱼的探究完成下表鲫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体形体色体表运动呼吸侧线2鱼在游泳时,靠什么部位产生前进的动力?靠哪种鳍来保持平衡?靠哪种鳍保持前进的方向?3小组在探究的过程中,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目标检测】 有目标才能成功!1海葵、乌贼、河蚌、虾、蟹、鲸等的形态各异,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 ( )a都适应水中生活b都用肺呼吸 c身体都很柔软d都有贝壳2海马所属的生物类群是 ( )a.哺乳类 b.鱼类 c. 昆虫 d爬行类3大多数软体动物的呼吸器官是 ( )a.肺 b.鳃 c.气管 d.气囊4为观察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 ) 直接观察 分别剪掉不同的鱼鳍进行对比 只剪掉尾鳍 用模型代替鱼进行试验 捆绑鱼鳍a. b. c. d. 5鱼之所以能够在水中自由自在的生活,下列特点中最关键的是: ( )a.鱼用鳃呼吸,用鳍辅助游泳 b.鱼必须在水中繁殖 c.鱼的体形与水中生活相适应 d.鱼有鳞片6鲫鱼流出鳃的水与流入鳃的水相比 ( )a.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 b.二氧化碳减少,氧气增多c.二氧化碳和氧气都增加 d.二氧化碳和氧气都减少7 “一夜海潮河水满,鲈鱼清晓入池塘。”鲈鱼游泳时,控制游泳方向的主要是 ( )a胸鳍 b背鳍 c尾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