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复习重点综合.doc_第1页
政治学原理复习重点综合.doc_第2页
政治学原理复习重点综合.doc_第3页
政治学原理复习重点综合.doc_第4页
政治学原理复习重点综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政治的性质与核心问题一、关键术语1、什么是政治?如何理解政治的含义?(含思考题答案)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对于政治的这一定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1)它强调政治是一种社会关系,并且指明这种社会关系本质上是一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关系。(2)它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维护、实现和协调的社会利益要求和社会关系,才具有政治性,这就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3)它从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关系这一社会关系的本质出发,0示政治的含义,这就在人们的基本需求的意义上保证了政治定义的深刻性。A、政治学中个人,集团和阶级三种分析单位理解政治.(1)以个人为分析单位的政治观。政治学中的古典自由主义是这一政治观的典范,其中个人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古典自由主义传统的核心内容就是。人是作为“个人”而存在的。社会由无数的个人组成,没有个人,社会也就成了一个空洞的概念。其次,在分析维度上,古典自由主义对个人的设想是理性和能动的。亦即个人不但了解自身的需要,而且在特定的环境中能够做出最合乎自身利益的判断,并具有选择的能力,能够采取有见识的行动。(2)以团体为分析单位的政治观基于现实经验的考察,多元主义者发现在政治活动中非常活跃,发挥重大作用的 不是个人,而是各种各样的团体,亦及所谓的利益集团。在美国政治中,利益集团的作用如此显著,以至于本特利认为,只有理解利益集团才能理解美国政治。因此,多元主义将团体作为自己的分析对象。事实上,多元主义一词中的 元指的便是组织。政治学的分析单位遂由个人转向团体。(3)以阶级为分析单位的政治观除了个人和团体,阶级也是政治的一种分析单位。尽管在马克思之前的历史学加和政治经济学家们就已经发现了阶级的存在,但正是马克思对阶级分析方法作出了最大的贡献。马克思阶级理论的出发点或前提是线面的论述:至今一切社会的 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在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 这种对立在资本主义社会则体现为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剥削/压迫和斗争/反抗关系.上述三种分析单位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政治的不同视野。就理论研究而言,如何选择分析单位与所要研究的问题的性质相关,在这一意义上,它有一定的客观性。但另一方面,问题意识的产生却与研究者的价值立场、态度情感甚至意识形态倾向密切相关。B.三个具有某种连续程度的类型。(1)政府政治观。国家机构被视为公共的是因为它们对社会的共同社会负有责任,其耗费的公共开支源于于税收。市民社会是由家庭,家族,私人企业,工会,俱乐部,社区组织等组成的,它们之所以被视为是私人的,是因为它们由个体公民设立并运作,以满足他们自己的需要,而不是为了满足更大的社会需要。(2)非政府政治观主要指对政党和利益集团的研究。(3)广义政治观政治属于所有社会集体活动-正式的非正式的,公共的私人的中心,它存在于所有的人类集团、机构和社会中。2、权力:是指某人或某一群体所享有的从事某种行为的资格或正当性。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通常而言,政治学中的权力,指涉主体间关系,是主体在社会关系中实现某一既定目标或达致某一结果的能力。目前,西方政治学界将着眼于决策的权力称为“权力的第一面”,它强调在政治过程中团体的积极参与。同时,将通过硬下疳政治议程而排除某些决策出台的权力(即所谓的“议题设置”或“不决策”)视为“权力的第二面”。权力是政治的核心概念,围绕权力而发生的问题是政治的核心问题。3、国家与市民社会: 将政治限定为与政府有关,意味着存在某种政治与非政治的区分。这一二分法更为通常的表达方式是“国家与市民社会”或“公域与私域”。4、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5、政治与行政二分法:政治是所涉事情重大而普遍的国家活动;行政相反,它是关于个人和细琐事情方面的国家活动.政治是政治活动家的特殊领域,行政则是技术官员的领域。虽然政策若无行政的帮助便一无是处,但是行政并不因此就是政治。6、政党分肥制 :政党分肥制”基于平民民主的理想,鼓吹“胜利品属于胜利者”,即由在选举中取胜的政党从自己的支持者中里选官员。 二、复习思考题1.如何看待政治概念界定中的纷争与歧义?对于政治概念界定中的纷争与歧义可从不同的角度揭示政治理解的多种可能性。以及这种理解所具有的开放性和演变性。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于理解政治的复杂性而言,还可以依据其它维度维持下去。对政治现象的复杂性理解,有助于我们时刻提醒当下认识的局限性。借用盲人摸象的比喻,不同角度看到的政治犹如盲人摸到的大象的不同部位。因此,多元视角以及由此产生的比较优势,可以拓展我们的眼界。丰富我们对政治的想象力。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对政治的理解不只是一个如何客观认识的问题,也不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语言问题,对它的界定渗透着不同意识形态。折射出不同的价值理念。对政治的理解必须放在更大的时代和理论脉络中来进行,其理盖源于此。2.你赞成哪种权利观,为什么?经典权力观 古典多元主义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学们自由发挥。)3.政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如果说权力是政治的核心概念,那么围绕权力而发生的问题便是政治的核心问题。从理论上 说,与经典权力观相关的问题有:权力的必要性、权力的合法性基础、权力的制约机构、权力的功能与范围、权力的行使方式、权力行使的效率与效能、权力的更替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权力面临的挑战等。在这些问题中,权力的合法性基础与权力的制约结构最为重要,因为前者涉及民主的基本原则,后者则体现了宪政的基本精神,它们一起构成了政治或政治学的核心问题。第二章 政治学:研究方法与学科特点一、关键术语1、传统制度主义和新制度主义 19世纪下半叶,也就是政治学发轫之初,出现了大批对政治制度进行描述的形式法律研究,我们今天称之为老制度主义或传统制度主义。新制度主义强调“制度是重要的”,并将之置于因变量的解释地位。简要的说,就是强调制度(规则、规范)对人们行为选择的制约作用。2、行为主义是指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3、“精英大众”二分法 “精英大众”二分法认为有史以来的人类社会分为少数居于统治地位的精英与众多被统治的百姓。精英大众”二分法是精英理论的前提和基石。二、复习思考题1. 如何理解政治学研究范式的多元性?恰如存在不同的政治界定一样,政治学者对如何研究政治现象也持有五花八门的立场。在分析的假定、焦点和方法等方面,政治科学家们彼此提供冲突的东西;它们经常描述同一个东西,却提出十分不同的分析。他们甚至以不同的方法来观察世界。研究取向的多元性是政治科学的一个基本特征。如果结合前面叙述的历史过程,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政治学研究范式的多元性。首先是上面刚提及的,在历史上先后出现的不同研究范式“各领风骚,它们相互并存而没有彼此的替代关系,其次,政治学进入后行为主义阶段后不复存在占主导地位的研究范式。前者是指数量上多,后者指地位上无中心。政治学中还在生成新的研究取向,如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女性取向和话语分析。研究范式的多元性在不同的国家情形有所不同。政治学研究范式的多元性意味着我们正处在一个转型期,一个多中心的时代意味着失去主流的时代,同时也可能意味着主流重构的时代。研究范式的多元性一方面开拓了我们的思维,使我们拥有广阔的的研究领域与视野,但另一方面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第三章 国家和超国家政治一、关键术语1、立宪君主制定义:君主的权力在不同程度上受宪法和议会制约的政体形式。(二元君主制和议会君主制)二元君主制:以君主为核心的行政权力体系受到议会一定程度牵制的一种政体形式。议会君主制:是指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政府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2、共和制: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议会共和制:指国家最高权力由议会执掌,通过选举产生的总统一般是权力的象征,而不掌握实际权力,是“虚位”国家元首。政府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联盟组成,并对议会负责,一旦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政府必须辞职或者请求总统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总统共和制:在实行这种制度的国家,总统与议会均由选举产生,总统与议会分享实际权力。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直接领导政府,掌管最高行政权。政府成员由总统提名并经议会通过后产生,对总统负责。议会掌握立法权,但不能选举产生总统,也不能对政府表示不信任。同时,总统也无权解散议会。总统与议会之间存在权力制衡关系。3、公民社会”公民社会最初与古希腊城邦范围相同。从政治观点看,雅典是城邦;从社会的观点来看,雅典是公民社会。这个社会的政治问题,是这个公民社会里的公民们所面对的公共问题,政治问题是在经公民们参与的政治过程中处理的。雅典公民不可能在城邦政治之外发展自己的公民性格,离开对城邦政治的参与,也就意味着被放逐于社会之外,处于非公民状态,甚至是非人状态。在现代,公民社会这一术语主要指称市民社会参与政治的这一公共面相。现代公民社会不仅包括了私域,而且包括了公域;不仅包括了受国家干预的负面自由,而且包括了参与国家政治事务的正面自由。这样定义的公民社会不允许国家公共权威的涉足,却有权过问国家事务。公民社会不再是与自然状态相对而言的“文明社会”,也不是消极保护私域免遭国家权力染指的“市民社会”,而是有着更为积极的含义。正因为如此,只有称它为“公民社会”才恰如其分,因为每一个人作为公民都享受国家无权侵犯的基本人权和影响国家政策过程的参与权。总之,“公民社会”这个概念反映了东欧国家重建原本就有而时下丧失了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的努力,以及东欧和前苏联国家为摆脱集权式统治而进行社会转变的过程4、联邦制是指由若干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地区作为成员单位联盟组成的国家。联邦制是当代比较常见的国家结构形式之一。共同点就是联邦和地方政府共同拥有主权,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限由宪法明确划定。两级政府在宪法规定的权限内独立行使权力,其中任何方不能随意干预另一方的权力。二、复习思考题1、现代民族国家有哪些特征?特征:民族国家与民族国家出现前的国家有一系列不同的特征。首先是它们对于其领域的不同姿态。与民族国家出现前的王朝国家相比,民族国家视其疆域为神圣的和不可分割的。没有一个国家会因为国王的女儿出嫁就将一部分疆域划给别的国家。民族国家与此前国家的边界的性质也不同。虽然民族国家也可能使用自然边界如河流、山脉作为边界,但是基本上其边界定义为其民族所居住的地区。最重要的特征是一个国家在什么程度上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使用民族团结作为国家的政策。民族国家促进经济统一,废弃内部的关税和路税。在德国德意志关税同盟是统一国家的前身。民族国家典型的是拥有制造和维持国家运输基础设施的政策,促进贸易和旅行。在19世纪的欧洲扩展铁路运输首先是私人铁路公司的业务,但是逐渐被纳入国家政府控制范围。比如法国从巴黎辐射向其全国各地的铁路网被看作是法国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的反映。民族国家也特别重视建立国家的公路网。跨国的基础设施比如跨欧洲铁路和公路网是近年来才出现的。较之其前身民族国家一般更加中央化,其公共管理比较一致。地方特征服从民族特征。一般地方管理机构服从中央政府。1970年代后这个过程部分被取消,导致了一系列自主地区。民族国家最重要的影响在于通过国家政策制造了一个统一的民族文化。民族国家的模型表示其居民由一个民族组成,通过同一祖先、同一预言和许多分享的文化统一在一起。假如一个国家缺乏这样的一个统一性,它一般趋向于制造一个统一性。通过语言政策它促进民族语言的统一。建立一个国家性的统一得之见基础教育和一个比较统一的中等教育是普及民族语言的最有效的方法。这些学校也教育民族历史,往往掺入宣传性的和传说性的内容。尤其在危机时期有些国家至今依然进行这样的教育。4有时这些语言和文化政策也会导致负作用,比如镇压非民族元素。语言压迫加速民族语言的普及,降低少数民族语言。在一些情况下这些政策导致了非常顽强的抵抗和分裂运动。在其成功的地方文化一致性和单一性提高。同时在边界地区文化的差别加强。按照理论法国文化从大西洋直到莱茵河,在莱茵河的对岸德国文化开始。通过语言政策和教育系统在德国内语言边界基本上消失,而从1870年至1945年阿尔萨斯四度易手。 2.结合中国现实,谈谈你对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的看法中国是发展型国家。如果说福利国家模式中国家干预社会主要在于社会公平,那么发展型国家模式中国家力量渗入社会则更多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国家经济实力。发展型国家的特点有,1.有一个具有高度凝聚力的经济官僚机构,2.政商合作,国家鼓励加强私人商务、公共部门和其他国内利益之间的合作和协商。3.以快速工业化为国家安全提供保证。这些国家采用的国家主导型快速工业化战略,可以看成是对战后国际环境压力的一种民族主义的反应。因为发展型国家利用国家权威广泛干预社会经济事。3.全球化对国家主权有哪些影响?全球化对国际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一,全球化带来了国际格局的变化。冷战以前的历次国际格局的形成和打破。都是军事实力发生变化的结果,全球化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转换的动力和方式,经济因素成为影响国家间关系的重要条件。第二,全球化改变了安全,权力等国际关系概念的内涵。传统的军事安全观受到经济安全观的冲击,经济安全成为各国的首要考虑。亚洲和拉美经济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深感经济的重要性,因为一旦发生金融危机,不仅会使国家经济倒退若干年,导致社会动荡和政权更变。在国际经济组织的附带条件的援助下,还会影响到国家主权的完整性。第三,全球化使原来属于一国的问题变成了全球性的共同议题,贫穷,环境,能源,生态等问题成为影响各国的问题,全球相互依赖与合作加深。第四,全球化对民族国家的主权提出了挑战,全球化使民族国家处理国内和世界事务的能力降低,有学者提出,这将会导致空心国家,无边界社会的出现。第五,世界社会体系要求用一种新的秩序来处理民族,宗教,及全球问题,一种新的世界秩序正在形成。第四章 现代政府的设置:代议机关一、关键术语1、议会制分为两种,即议会君主制和议会共和制。议会君主制是指政府对议会负责、君主的权力受到议会约束、君主为虚位元首而无实际权力的国家。议会共和制是指政府(内阁)由多数议席的政党组成,并在法律上对议会负责的共和国制度。当议会通过对内阁的不信任案后,内阁必须辞职或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进行改选,以使新议会决定内阁的去留。议会共和制又称为内阁制。2、代议制代议制民主理论是现代民主的主流理论,也是现代通行的民主宪政制度的理论基础。它是对古典的直接参与民主理论的修正,认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理念需要根据政治共同体环境的变化而有所改变。采用代议制,由公民推举代表作为“代理人”组成政府,实施对国家公共事务的管理。它反对传统的个人、家族或帮派式的专制暴政;反对“暴民政治”和“多数人暴政”;反对政府滥用公权,侵害公民自由权利。3、总统制是指以总统为首的行政机关独立于立法机关之外,政府不对议会负责的共和国制度。因此,独立选任的总统,不论是否得到议会的支持,都在法定的期限内任职。美国是典型的总统制国家,总统拥有相当多的决策权和执行权;同时,议会保留有较多的决策权,并对选民负责。相比之下,总统制国家的议会对政府的监督权和制约权,比议会制国家的议会的权力大。4、半总统制是兼有议会制和总统制特征的混合政府体制。1.总统权力大大加强。2.政府不会在议会内产生,但须向议会负责。3.议会权力受到极大削弱.5、两院制:指一个国家内存在两个并立的立法机关,共同行使立法权。6、一院制 认为代议制的立法机关是人民的代表机关,它的立法意见是人民的意见。人民在同一时间内,对同一问题,主流上应该只要一种意见,因此代表人民的机关只应有一个。二、复习思考题1.分析当代国家议会委员会在立法活动中的主要作用。(1)对议案的初审淘汰。现代国家议会立法领域和数量在不断扩大,议会在每个会期中收到的立法提案过多,就会造成提案量与议会辩论和表决的承受能力之间的矛盾。(2)对议案的修改和定型,一项议案从提出到最后的通过成为法律,从形成到内容往往会有较大的变化,有的甚至是面目全非。在这个过程中,委员会起了主要作用。2.试分析当代国家议会的主要职权。(1)立法权,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权力,是议会的首要权力。立法权是资产阶级在近代议会制度形成的过程中。通过与封建势力的反复较量确立下来的一种政治特权。(2)财政权,确切的说是财政监督权,也被形象的称为钱袋的权力。是议会的又一项基本权力。A税收,举债的批准权B对政府预决算案的审议批准权(3)行政监督权严密监督政府的每项工作,并对所见到的一切进行议论,乃是代议机构的天职。议会对行政机构的监督权也是议会的一项基本权力,但各国议会的行政监督权的大小和方式是与政府体制的类型相联系的。议会进行行政监督的方式主要包括:1.质询.2.不信任投票.3.调查(4)其他权力除上述基本权力外,不同国家的议会还因法律规定或惯例而享有其他方面的职权。A.准行政权。在现代国家中,议会对于某些行政事务具有一定的影响,因其发挥的作用不同于行政部门,因此有学者称其为 准行政权。除了在政府行政预算方面的影响外,现代国家议会在行政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外交和一定的人事任免权。B.准司法权.会的司法职能主要体现在一些国家的议会所拥有的弹劾权和司法审判权C.选举权.大多数国家的议会都拥有部分或全部的选择政府首脑的权力。在议会制政府体制下,议会对内阁总理有间接的选举权。第五章 现代政府的设置:行政部门一、关键术语1、国家元首:是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国家元首是一个国家在实际上或形式上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质上或象征地居于首脑地位。任何性质的国家,都要设置国家元首。在君主制国家,国家元首称为国王或皇帝。在共和制国家,国家元首称为总统或主席。2、官僚制指一种有效执行公共政策的理性体系或组织结构。2.指由职业文官,而非由选举的官员担任行政职务政府管理体制.二、复习思考题1、分析总统制、议会制、半总统制在行政体制上的特点。【总统制】1.行政权完全独立于立法权之外;2.实行行政首长个人负责制。【议会制】1.元首“虚位”2.议会主权3.责任内阁【半总统制】1.总统由议会体制整体中的“虚位”元首变成了一个大权在握、凌驾于其他国家权力机构之上的“仲裁者”。2.与议会制政体相比较,议会的权力被大大削弱。3.政府不从议会中产生,但需向议会负责。2、现代国家元首承担的主要功能有哪些?答:(1)象征功能.国家元首具有象征国家的统一。表现社会的目的,体现国家整体的政治观念等作用。(2)代表功能.国家是一个拥有一定地域,人口和主权的政治组织。对于这样一种政治组织来说,无论从组织自身存在的需要出发。还是作为区别于其他组织的标志。都必须拥有有一个最高代表,以国家的名义,代为表示意志,代为行动。(3)纽带功能.现代国家的权力结构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分权,这是现代政府功能分化的必然要。但国家权力的行使必须是完整的,这就要求在国家权力各个部分之间发生冲突或是不能有效运作的时候必须存在一定的协调机制。3、分析官僚制在现代国家政府中的作用和影响。作为现代政府的一部分,非选举产生的职业文官与现代民主制度融合的理论基础是要严格限定他们的职责并能对其进行有效控制。为此,现代文官制度的基本原则中强调两官分治,即将由选举产生的政务官和由考试录用的职业文官进行区分,前者创制政策,后者接受政治领袖们的领导,并在其政策指导下活动。在政府机构的层级设置上,二者的从属关系必须得到明确的体现。而事务官在执行公务过程中严守政治中立被认为是忠实的执行政府政策的必要保证。然而,由于职业文官掌握着专业知识并具有持续性,使他们有力量阻挠或控制那些有可能决定政策的政治家。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要经过论证、起草、资金配置、确定可行性方案等许多阶段,哪个阶段也离不开职业官僚的工作。他们可以向主管的部长、总理提出政策建议、决议草案、改革方案,也可以驳回各种“异想天开的”、“不现实的”、“耗资昂贵的”要求或建议。在某种意义上,强大的行政机构,特别是部分高级行政官员,已经取得一定的独立性,形成了一个可以影响甚至抵制政府决策的压力集团。而随着当代国家文官制度的不断改革,原有的一些基本原则正逐渐被突破,职业文官参与政治的权力日益扩大。职业文官们非经民主选举,无须对公众负责,却越来越多的参与决策,这一现象与明主原则之间的冲突已经引发了大量争论。第六章 现代政府的设置:司法机关一、关键术语1、大陆法系:大陆法系是指法国、德国等欧洲大陆国家,在继承奴隶制罗马法系的原则和形式的基础上,形成于发展起来的一种法律体系,以成文法(法典)为主要法律渊源的法系。又被称为“罗马法系”、“罗马日耳曼法系”、“法典法系”或者“民法法系”。2、 英美法系:英美法系是英国在历史上通过法院办案“遵循先例”和立法等形式,广泛吸收日耳曼习惯法、地方习惯、罗马法、教廷法的思想和原则,逐步形成起来的一套独特的法律体系。它是以英国普通法为基础形成的法律的总称,故通常称为普通法法系;因其以判例法为主要的表现形式,也称为判例法法系。3、 法院的审级结构:各国法院体系一般都由初审法院、上诉法院、最高法院等组成,这使得法院体系中也有一个金字塔式的纵向层级结构。处在金字塔最底层的数量众多的是初审法院,数量较少的上诉法院居中,数量最少的高级法院在顶端,法院系统的这种纵向的层级结构被称为审级制度。4 、违宪审查制度:是指由特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国家的立法或者有关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团体的行为是否合宪所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审查和裁决。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1803年“马伯里诉麦迪逊案”中所确立的联邦最高法院解释宪法和裁决违宪的权利是现代违宪审查制度的直接渊源。二、 复习思考题 1、 司法权在政治制度体系中的作用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 作用:司法就其本义而言就是居中而断,即由中立的第三方对发生纠纷的双方进行更正的裁决。在社会生活中,利益冲突不可以避免,社会的稳定和有序发展有赖于一定的冲突控制机制,众多形式司法程序就是用于解决冲突纠纷的人类文明答案,不论司法制度采取哪种形式,它的基本政治作用是一致的,即帮助社会控制(而不是消灭)冲突。 特点:普遍性,司法权是国家主权的一部分,国家的属人管辖权与属地管辖权主要体现在司法管辖上,因此,审判权管辖的范围应该是国家领土内的一切人与事,还有处于世界各地的本国公民。独立性,意味着法官在断案的时候能够真正的独立,不受诉讼双方当事人的影响,不受公众舆论的影响,更不能够成为政府权力的附庸。司法独立性还有别于行政的从属性,在行政序列中下级受上级机关的领导与制约,下级有服从的义务;但是在司法体系中的独立审判原则则是要求法官与法官之间互不属从,不同层级的法院之间互不存在领带与被领导的关系,当事法官只是根据自己对法律与事实的理解进行独立的审判。被动性,司法权介入的前提是有“案件与争议”,“不告不理”是司法活动的惯常机制,司法者不能够主动发起一个诉讼,要不是超越司法权限,背离司法所固有的要求的。多方参与性,司法尽管属于国家权力的运作,但是整个过程离不开多方当事人的诉讼参与,需要双发的质证、辩驳与对抗才能够做出最后的裁判。这个与行政管理者通过单方面的调查取证就可以形成的行政决定的行政决策是有明显区别的。2、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在法院设置上有什么区别? 两大法系国家之间对法律的分类上的差距决定了法院设置上的区别:大陆法系国家一般将所有的法律分为公法与私法,而英美法系国家则将法律分为普通法与衡平法。 在大陆法系国家,法院设置有:普通法院:仅仅管辖民事与刑事案件。行政法院:管辖由行政行为引起的行政诉讼。宪法法院与特别中央司法机构:实行违宪审查与弹劾。专门法院:审理专业特殊案件的法院。 在英美法系国家早期是有普通法法院与衡平法法院的,但是现在已经取消了衡平法法院,现在本法系国家的法院设置有:普通法院:受理除专门法院管辖之外所有的案件,包括民事、刑事、行政、违宪在内的所有案件。专门法院:审理专业特殊案件的法院。第七章 武装力量复习思考题:试述武装力量在政治变迁中的作用。(作简答题时括号内的不写)答:武装力量是政治变迁的重要变量。武装组织和战争对人类政治组织的复杂化有示范和促进作用。1、战争所要求的组织能力、它的等级制和中央统帅机制很容易从军事扩展到社会政治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军事权力机制逐渐被负有社会管理职能的领袖们所效法,这对社会权力的集中和对领导人的服从与效忠关系的扩张起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此外,原来的统治技术无法满足新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已有的军事等级集权式组织的控制技术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这也是国家形成的一个重要环节。)2、在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过程中,战争与武装力量是关键因素之一。(军事创新(包括技术和组织)及其所带来的战争变化是西欧国家从传统的封建国家向近代民族国家、官僚政治转型的内驱力之一,它全面地参与了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并成为塑造现代性的重要变量。一般说来,战争使国家权力得以扩张,经常处于暴力冲突的国家容易产生独裁,而尽量少卷入冲突的国家有利于自由政治制度的成长。)3、在近代中国国家转型和政治发展过程中,武装力量的影响尤为显著。(第一,在国家被不同派系的武装力分裂的情况下,国家的财政与税收能力很有限,代表国家的中央政府无力提供适当的公共产品,对社会的监控能力大大降低,对外没有完全独立的主权,最多是一个“半主权国家”。第二,各种正规的、非正规的武装力量对社会资源的超强度提取,影响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经济的发展和市民社会的成长,乡村社会也不断暴力化。这使近代中国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联系纽带断裂,造成了软弱的国家(代表公共权力的中央政府)和整体性无序社会的双重资源枯竭与无能。)4、二战后,亚非拉众多地区处于从传统国家向现代国家转型的过程之中,传统社会的政治秩序已被暴力打破,直接掌握着暴力资源的军事组织通过刺刀和坦克把社会和制度的冲突限制在“秩序范围”之内。第八章 意识形态:性质与功能一、关键术语意识形态:是一套多少能够自洽的观念体系,这套观念,不管它们是倾向于保存、修改还是推翻现有的权力体系,总之为有组织的政治行动提供了基础。因此,所有的意识形态:(1)对现存的秩序提供了一种解释,通常是以世界观的形式;(2)对于值得期待的未来,提供了一种模式;(3)勾勒了政治变迁怎样才能够发生。 二、复习思考题1、试分析意识形态与科学的关系。对于意识形态和科学的关系之认识,可以归纳出两派:一派将科学和意识形态对立起来,认为意识形态不是科学,因为科学的目的是追求真理,意识形态则掩盖真理,所以科学研究要排除意识形态的影响。这是在贬义上使用意识形态,持这种观点的既有左翼思想家如马克思、早期的阿尔都塞、曼海姆,也有右翼思想家如波普尔和熊彼特,当然也包括各学科的实证主义者和结构功能学派。另一派则并不认为科学和意识形态是对立关系,这一派之中又可分为两种观点:一种观点(包括知识社会学、科学知识社会学、当代科学哲学中的激进派以及阐释学哲学家)认为科学研究无法避免意识形态的影响,甚至有些学者宣称科学知识和其他门类的知识并无本质上的差异,从而在认识论上模糊了科学知识和意识形态之间的严格界限。另一种观点(最主要的是法兰克福学派)则认为在发达工业社会中,科学和技术本身已经成为意识形态,从而在社会和政治功能上将意识形态与科学同等看待。2、试分析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1)认识框架(2)政治认同和整合(3)提供合法性(4)政治动员(5)经济功能3、如何看待意识形态终结的观点。关于意识形态是否终结的争论和意识形态扮演的角色密切相关。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是对真理的歪曲,随着无阶级社会的到来,意识形态产生的根源被铲除,意识形态当然也就终结了。这种观点是建立在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本质(对物质生产的错误发映的虚假意识)的看法上,也建立在他对意识形态和科学关系的看法上。理解意识形态终结论和历史终结论的关键是“终结”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这个词同时也有目的的意思。在西方思想传统中,从古希腊开始就有源远流长的历史目的论传统,认为历史的发展有其预定的目的,历史就是按照一定的路径演进,最后达到这一目的。目的达成、展现之后,历史的意义也就完全实现,于是不再有发展和变化,历史也就终结了。第九章 当代世界主要意识形态一、关键术语社群主义:20世纪80年代后产生的当代最有影响的西方政治思潮之一。社群主义的哲学基础是新集体主义。它反对新自由主义把自我和个人当作理解和分析社会政治现象和政治制度的基本变量,而是认为个人及其自我最终是他或他所在的社群决定的。因此,社群才是政治分析的基本变量,而认为个人及其自我最终由他或他所在的社群决定。用公益政治学代替权利政治学是社群主义的根本主张。核心价值:a原子式的个人(individual)与社群界定的自我;b普适主义与特殊主义(universalism verus particularism);c个人权利与共同的善(common good)二、复习思考题:古典自由主义与现代自由主义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 古典自由主义(Classical liberalism)是一种支持个人先于国家存在的政治哲学,强调个人的权利、私有财产,并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3,认为政府存在的目的仅在于保护每个个体的自由。古典自由主义发源于17世纪和18世纪,也因此,它通常被视为由于工业革命和随后的资本主义体制而产生的一种意识形态。言论自由、信仰自由、思想自由、自我负责,和自由市场等概念最先也是由古典自由主义所提出,后来才陆续被其他政治意识形态所采纳的。古典自由主义反对当时绝大多数较早期的政治学说,例如君权神授说、世袭制度和国教制度,强调个人的自由、理性、正义和宽容4。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都受到了古典自由主义的影响。古典自由主义认为政府的干预经常是阻碍了经济的增长,因此主张将政府排除出经济领域,让经济生活自行其事,让追求自身利益的无数的个体理性的计算来引导经济生活的调整,即“谁会应当尽量从政府干预中摆脱出来,尽量的自由”,“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现代自由主义:在19世纪,多数的民主国家都延伸了选举权, 19世纪产生的社会自由主义(Social liberalism)成了第一个从古典自由主义里分裂出来的重要流派,社会自由主义主张立法禁止童工和规定劳工的最低工资,而这些都是主张自由放任经济的自由主义者所视为妨碍自由的政策,更认为这些政策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到了19世纪末,这些从自由主义产生的分裂已经逐渐扩大,他们认为为了要达成自由的目标,个人必须得到为达成目标的条件,包括教育和免于受剥削的保护。在1911年由霍布豪斯(Leonard Trelawny Hobhouse)所著的自由主义一书里,他总结了新自由主义(New liberalism)的概念,也就是主张政府介入经济,并应确保每个人在贸易时的平等权利。由于霍布豪斯的自由主义与古典自由主义的差异实在太大,哈耶克甚至指出那应该被称为“社会主义”比较正确11(霍布豪斯的确曾自称他的理论为“自由社会主义”)。 古典自由主义和现代自由主义两者的异同:1)都关注自由和平等之间的关系,但前者强调自由,后者更重视平等,在自由观念上,前者信奉消极自由,强调个人应该享有不被强近和干涉的自由,更少的限制意味着更大的自由。而现代自由主义信奉积极自由,强调自由是个人发展和实现其潜能的自由,是获得技能、知识和自我实现的自由。在国家的观念上,前者认为国家是必要的恶,它时时都可能侵犯个人的自由,而社会则是自由的领域,因此应该限制国家的作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信奉凯恩斯主义和福利国家。2) 古典自由主义主要派别和代表人物有霍布斯、洛克、边沁、詹姆斯密尔、杰斐逊、潘恩、亚当斯密、斯宾塞。.现代自由主义主要派别和代表人物约翰斯图亚特密尔、格林、霍布森、霍布豪斯、杜威、罗尔斯。3)两种自由主任都有共同的核心价值:主要包括个人主义、自由和有限政府、理性和进步、多样性和政教分离。第十章 政治文化与社会资本一、关键术语1.政治文化:政治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政治文化作了定义。根据阿尔蒙德观点,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政治信仰和感情,它由本民族的历史和当代社会、经济和政治活动进程所促成。在阿尔蒙德定义的基础上,派伊(lucian pye)认为,政治文化是政治系统中存在的政治主观因素,包括一个社会的政治传统、政治意识、民族精神和气质、政治心理、个人价值观、公众舆论等等,其作用在于赋政治系统以价值取向,规范个人政治行为,使政治系统保持一致。维巴在分析政治文化的构成和作用时进一步指出,一个社会的政治文化由经验基础上形成的一系列信念、符号和价值所构成,它决定了人们行为的条件,为人们提供了参与政治的主观意向。根据他们的解释,我们可以为政治文化做出如下定义: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因素。 政治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成分:政治文化的认知性成分,政治文化的情感性成分,政治文化的评价性成分政治文化的认知性成分是指人民对于政治组织,政治过程,政治角色,政治产品等方面的认识它构成了人们对政治体系进行判断以及选择行为目标和行为方式的基础政治文化的情感性成分是指对政治体系和政治活动的感情政治情感是人们在政治生活中对政治体系,政治系统活动或政治实践所持有的一种直观的评价政治文化的评价性成分是指人们依据一套他们认为是正确和合理的准则,信条,或明确或含蓄地对政治体系进行价值判断它主要包括政治价值观念和政治评价的心理过程两部分 2.社会资本:关于社会资本的概念尚无一致的定义,到目前为止,以下三种界定比较值得关注:1)狭义社会资本观:指的是个人的“联系”或“关系”,将社会资本看作是社会关系的功能和形式,即一个人与朋友、同事的关系或者更一般的联系。2)过渡社会资本观:也就是中观层次的社会资本定义,这一定义强调社会资本的公共产品性质。3)扩展的社会资本观:即宏观的社会资本定义,将社会资本与集体行动和公共政策联系起来。认为社会资本指的是社会组织的特征,如信任、规范和网络,它们可以通过促进合作行动而提高社会效率。社会资本包含的最主要的内容就是社会信任、互惠规范以及公民参与网络。二、复习思考题:政治社会化功能是什么?1)定义:总体而言,我们认为,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传递与社会资本再生的过程,是政治文化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是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过程,是个人与系统互动的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元、持续的过程2) 第一,为政治系统培养合格的“政治人”,维持政治体系的有效运转。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提出了“人是天生的政治(社会)动物”的观点。政治生活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必需的,人只有在政治生活中才能实现其价值,才能满足是市场经济无法满足的需求。但参与政治生活所必需的政治知识、技能、价值却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一个需要个人不断学习和训练的过程。第二,传承和发展政治文化,为政治系统提供合法性支持。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得以传播、继承的主要途径。能否正确将一个社会占主导力量的政治文化传递给下一代人,保持代际之间稳定的政治价值观和政治行为方式,将直接影响到一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第十一章 政治沟通与政治参与复习思考题:1、试论述政治沟通与政治参与的关系。2、大众传媒与公共舆论的关系是什么?1)大众传媒正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种社会控制的工具和手段, 大众传媒主要通过舆论导向与舆论监督、建立和巩固信仰、社会暗示及教育实现其社会控制功能; 大众传媒既有社会控制的正功能, 也有负功能。大众传媒的负功能将对社会控制产生消极的影响, 这种影响体现在: 对社会政策的过度干预会削弱正式控制力量、舆论导向的不确定性影响控制效果、不合理的社会暗示容易误导社会成员、公众对大众传媒的过度依赖影响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和社会关系的和谐。2) 公共舆论是公众对社会政治问题所持有的某种看法。第一,公共舆论针对的不是个人的偏好,而是社会和政治问题,是与人们的集体生活紧密相关的事务。第二,舆论所针对的通常是存在的问题,因为对于真理或大家公认的事情是不会形成相关的舆论的。第三,公共舆论的主体是公众,它由三部分组成,即普通公民、积极公民以及政治和舆论精英。他们在“公共舆论”中所占比例与其影响力成反比。3) 两者关系,a.大众传媒通过公众舆论中的舆论导向与舆论监督等实现社会控制b.大众传媒通过建立和巩固信仰实现对公众舆论的社会控制,大众传媒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实现对社会成员的信仰控制:一是通过塑造典型, 控制公众个人理想。二是通过对意识形态的培养和灌输, 引导形成共同的价值观,从而控制公众舆论。d. 公众舆论中的舆论导向的不确定性影响社会控制效果,大众传媒固然可以起到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的作用, 但舆论控制的不确定性往往会使大众传媒的控制效果大打折扣。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同一时间不同媒体的传播内容中,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相互矛盾的论调; 二是在同一媒体不同时期的传播内容中,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自相矛盾的言论和观点。毫无疑问, 公众舆论不确定必然会降低舆论的权威性, 影响社会控制效果。e.公众对大众传媒的过度依赖影响社会成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社会关系的和谐3、不同的政治参与方式如何实现互补1)所谓政治参与,就是试图影响政治系统决策过程的活动。在这里,“政治系统”是一个开放的概念,政府、政党、利益集团等都可以包括在内。而“试图影响”也不规定参与的方式,即可以合法地影响,也可以非法的影响。即可以有效地影响,也可以无效地影响。因此,这个定义是比较符合原义的。2)政治参与方式的多样性源于人类行为方式的多样性,而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政治制度又造就了各具特色的参与方式。主要包括投票、选举、社会运动和信访等。各种政治参与方式之间是互补的:a.投票是人民主权的制度体现,一直被作为政治参与的主要途径之一,不同的投票方式不公可以使人民通过选举议会代表间接表达其主权,也可以通过公民投票直接行使政治决策权。b.选举是公民最重要的政治参与手段和行为。现代民主政治中,选举成为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公民通过选举显示的政策将成为当选者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因此许多政治学家都倾向于将选举视为民主的本质。c.虽然投票和选举都是非常重要的参与政治的方式,但二者也具有相同的缺陷。首先,在时间维度上,两者都被划入“一度现象”,都是在法定期限内进行的,受到时间上的限制;其次,在活动的影响力度方面,两者都有所不足。d.抗议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冲突等另类政治与都是体制外的政治参与,属于社会运动的具体表现形式。社会运动是人们对特定的社会和政治问题的有组织的集体表达,其目的是为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做点事情,以便能对现状有所改善。由于社会运动是在体制外展开的,因此它面临着一种持久的分化压力,但作为一种政治参与手段,它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它弥补了体制内政治参与渠道弹性的缺点。对体制内的政治参与起到一定的互补作用。e.主动接触与信访是西方与我国一种主动与政府部门表达意见、提出建议或者投诉请求的活动,其它信访活动包括参与类、求决类、诉讼类三类,分别履行了政治参与和权利救济,在中国政治系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投票、选举、社会运动等政治参与方式的一种有利补充。第十二章 政党与政党制度一、关键术语选举制度:是指“向候选人和政党分配公职,将选票转换成(立法机关)席位的方法”,“是一组用以举行选举的规则”。在这个意义上讲,选举制度的考察首先涉及三个要素,即应选职位的范围、选举权利的范畴与投票率的基本情况。 另外,有些资料也这样定义选举制度:它是指选举国家各级代表(代议)机关代表(议员)或国家公职人员(包括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行政负责人)的制度,它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主要有:建立选举机构,确定选举资格,行使选举权利,划分选区,候选人的资格、产生与竞选,选举的组织、方式和程序,确定当选标准,以及处理选举舞弊与选举诉讼等。二、复习思考题:1、如何理解“现代政治就是政党政治”这句话?答:现代的政治是从近现代的国家上发展出来的,来自于市民社会的兴起。这形成了一种以私人利益为基础的社会关系,从而经济生活对政治生活产生了控制,政治需要从经济中寻求合法性的支持,政治的职能变成了维护经济利益的展开。因此马克思提出,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以政治权利为核心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政党政治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政权的形式。狭义的政党政治就是政党执掌政权的活动,广义的政党政治是指各国政党为实现其政治纲领和主张而展开的一切政治活动和斗争。现代意义上的政治生活,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政党为中心而展开运作的。政党既是具有相同政治信念或意识形态立场的公民个人聚集在一起以推行其政治主张的组织实体,又是与其他同类政治实体展开各种形式的竞争以夺取政权的核心力量,因此政党是最重要的政治组织。通过系统的政纲、以往的历史成就以及党员组织发现、长期培训和着意推荐,政党选择和推举其最具资格的成员出任政治领袖和担当社会公职,因此政党又是联结社会大众与政府机构的桥梁。在世界近现代历史上,政党既是西方民主宪政和议会民主的产物,同时也是民主宪政和议会民主的重要标志。现代政党是随着选举权的普及和政治参与的大众化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同时又是选举权普及和政治参与扩大进程的主要推动者。正因为如此,政党政治已经成为一种普遍性的世界现象,也成为现代政治学必须研究的对象,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现代政治就是政党政治。2、如何认识政党的社会基础与阶级基础之间的关系?答:政党产生于不同的政治分歧和利益冲突,立基于不同的社会阶级、阶层与特殊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