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选择题目(完整版).doc_第1页
预防选择题目(完整版).doc_第2页
预防选择题目(完整版).doc_第3页
预防选择题目(完整版).doc_第4页
预防选择题目(完整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择题1、 预防医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P1)预防医学是以人群健康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的作用规律,分析和评价环境中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提出改善不良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并通过公共卫生措施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一门科学。2、三级预防的概念:(P3)1:一级预防,也称病因学预防,主要在无病期针对致病因素采取的措施,目的是消除和控制危害健康的因素,增进人群健康,防防止健康人群发病。主要包括两方面:健康促进:包括健康教育、环境保护、行政立法、卫生监督、优生优育和自我保健。健康保护,包括接种免疫,劳动保护和病因干预。开展一级预防常在用双向策略来预防疾病的发生。2:二级预防,也称临床前期预防或“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为防止或减缓疾病的发展和恶化,防止复发和转变为慢性病等。方向疾病的主要方法是筛检,做好为二级预防要求我们大力宣传疾病预防知识和“三早”的好处,提高医务人员的诊断水平,开发适宜的筛检方法和检测技术。3: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主要是对易患病者进行及时治疗,防止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主要包括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3、参考摄入量:(P148)膳食营养参考摄入量(DRIs)是在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的基础上,考虑到预防由于膳食结构变化引起的“富裕型”慢性病的问题,而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三四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它包括以下四项指标:1平均需要量,是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它是制定推荐摄入量的基础。2推荐摄入量(RNI)相当于传统使用的RDA,是可以满足某一特定年龄、性别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个体的需要量的摄入水平。长期摄入RNI水平,可以满足身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保持健康和维持组织中有适当的储备。主要途径是作为个体每日摄入该营养素的目标值。个体摄入量低于RNI值时不一定该个体未达到适宜营养状态。3适宜摄入量(AI),是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摄入量。在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不足而不能求的RNI值得时候,可用AI来代替,主要途径是作为个体营养摄入量的目标。同时也用作限制过多摄入量的标准。它的数值一般大于EAR,也可能大于RNI。4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是平均每日可以摄入某种营养素的最高值。UL对一般人群中的几乎所有个体都不至于损害健康。主要用途是检验个体摄入量过高的可能。限制膳食补充剂和强化食品中某一营养素的摄入总量,以预防该营养素引起的不良作用。4、加工烹调蔬菜的方法。提倡生食、现买现食、注意洗涤、先焯后切、利用菜汁、适量放醋、快速烹调、掌握温度、炒锅加盖等,合理烹调,主要应考虑如何减少无机盐和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的损失。(查考)5、蛋白质参考摄入量:(P150)推荐摄入量以满足氮平衡为原则,我国由于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故蛋白质参考摄入量一般占总能量的10%-15%,优质蛋白的摄入量应占蛋白质摄入总量的30%-40%,并按劳动强度性别年龄划分制定具体的推荐摄入量。6、生产过程中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分类:(P73)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A金属及类金属:如铅、汞、锰、砷等。B有机溶剂:如苯、甲苯、四氯化碳、正己烷等。C刺激性气体:常见的有氯、氨、氮氧化物,光气、二氧化硫、氟化氢。D窒息性气体:常见的有一氧化碳,氰化氢等。E笨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如三硝基甲苯及苯胺等。F高分子化合物生产过程中的毒物,如氯乙烯、丙烯晴等。G农药:如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等。H生产性粉尘:有机粉尘、无机粉尘、混合性粉尘。(2)物理因素:A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低温、高湿等。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B噪声、振动。 C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激光等。D电离辐射:如X射线,射线等。(3)生物因素:病原微生物,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致病寄生虫,如煤矿井下钩虫。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不合理:劳动时间过长,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比例不当,工间休息不当,倒班制度不合理等。(2)劳动强度过大、生产定额不当: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相适应。(3)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屏作业者视觉紧张和腰背肌肉紧张等。(4)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如计算机操作人员、流水线工作人员的坐椅不适易产生颈、肩、腕损伤;长期操作手柄、轮盘等引起掌挛缩病;长期站立、行走引起下肢静脉曲张和扁平足。(5)精神紧张:客观需求与主观反应之间的一种失衡,由于不能满足需求就可能引起相应的功能性紊乱。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1)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寒冷、炎热、太阳辐射等。(2)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厂房建筑面积过小,机械设备安置过密,热源、噪声无隔离,有害工段不独立等。(3)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的环境污染。7、随机事件的定义:(P231)在一定条件下,某现象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时间叫做随机事件。8、统计表的基本结构,和统计图表的类型。(P304)1、统计表的结构:统计表由表号、标题、标目(包括纵标目横标目)、线条和数字组成,他可以代替繁琐的文字叙述,具有简单、明了直观的特点,利于资料间的分析、比较。具体要求是:1标题2标目3线条4数字5备注2、统计表的种类,A简单表,只按一种标志或单一研究特征分组,即由横标目纵标目组成。B复合表,按照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标志或者特征结合起来分组,即由横标目纵标目组成,例如按照不同的性别进行分组。9、统计学中样本指的是什么。(P230)从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某项指标的实测值组成样本。10、描述正态分布和近似正态分布的特征。(P247)1正态分布的特征:A对称性,正态分布是以均数为中心,表现为左右对称。B集中性,正态曲线在横轴上方均数处为最高,频数集中于中等数据大小附近。C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即均数和标准差,是位置参数。当恒定后,越大,正态曲线沿横轴向右移,反之亦然。是形态参数,当恒定后,越大则数据越分散,曲线明显越平阔;越小,曲线显现越尖峭。而且曲线的变动呈均匀性,即均匀分布。D正态曲线在各处有一个拐点。E正态曲线下的面积必定等于1,可通过积分公式求得。标准正态分布是均数为0、标准差为1的正态分布。正态分布下的面积分布有一定规律,对于正态分布当知道总体均数和标准差就可以用公式求得x1和x2范围内的面积。11、某种人群某个生理指标或生化指标的正常值范围是指参考值范围是指绝大多数正常人的测量值所在的范围12、1.96或2.58的面积。(P248)1.96的面积是95%,2.58的面积是99%。13、t检验(适用范围)(P254)理论上要求资料来自正态分布总体14、发病率、患病率、罹患率、续发率、生存率的概念。(P345-P347)发病率:指一定期间内(一般1年)某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发生的频率。患病率:又称现患率或流行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某病现患(新、旧)病例数与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罹患率:用来衡量小范围人群中在较短期间内新发病例的频率。续发率:是指一定时间内某病易感接触者中续发病例占易感接触者总数的比例。生存率:是指接受某种治疗的患者或患某病的人中,经n年随访后,尚存活的患者数所占观察病例的比例。15、率的标准化法(P275)所谓率的标准化,就是采用统一的标准,计算各率的标准化率,消除内部构成不同的影响,使各率具有可比性。16、描述性研究(P358)又称描述流行病学,是指利用已有的资料或对专门调查的资料,按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三间分布)归纳、整理后,把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特征展现出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观点(假设)的一种方法。17、食物中毒(P184-193)是指食用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物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物食用后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18、职业病的特点(P76)(1)病因明确:患者均有明确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史,在控制病因或作用条件后,可以消除或减少发病。(2)所接触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大多是可以检测和识别的,且其强度或浓度需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致病,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病一般存在剂量-反应关系。(3)接触同样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人群中常有一定数量发病,很少出现个别病例。(4)大多数职业病如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妥善处理,预后较好。(5)是可预防性疾病,发现病因,改善劳动条件,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即可减少职业病的发生。19、偏倚的种类(P368)(1)信息偏倚:询问调查对象有关问题时,由于种种原因回答不准确从而引起偏倚或调查对象对过去的暴露史或疾病史等回忆不清,特别是健康的调查对象由于没有疾病的经历,而容易将过去的暴露等情况遗忘,而导致回忆偏倚;应答偏倚:调查对象不合作或因种种原因不能或不愿意参加调查从而降低了应答率;测量偏倚:调查员有意识地深入调查某些人的某些特征,而不重视或马虎对待其他一些人的这些特征而导致的偏倚,则称为调查偏倚。在资料收集、病患等情况的测量中由于测量工具、检验方法不正确、化验技术操作不规范等导致的系统误差则会导致测量偏倚。(2)选择偏倚:选择研究对象具有随意性;标准不统一;多中心研究时的不同质性;所调查到的对象均为幸存者,无法调查死亡的人,因此,不能全面反映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3)混杂偏倚:由于所分析的因素被其他因素干扰,造成对结果判断的错误或者困难,从而导致的偏倚。20、生热系数(P152)每克产能营养素在体内氧化实际产生可利用的能量值称为生热系数。21、限制性氨基酸(P149)食物蛋白质的氨基酸构成与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构成相比较,其含量相对低的必需氨基酸被称为限制氨基酸。22、必需氨基酸(P149)必需氨基酸:人体(或其它脊椎动物)必不可少,而机体内又不能合成的,必须从食物中补充的氨基酸,称必需氨基酸。对成人来说,这类氨基酸有8种,包括赖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色氨酸和苯丙氨酸。对婴儿来说,组氨酸也是必需氨基酸。23、BMI(P161)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4、用于表示连续治疗随时间或事件变化的趋势的统计形式普通线图(仅供参考,因为本人不确定)25、计量、计数和等级资料的关系(P232-P233)(1)计量资料:又称定量资料或数值变量资料,是为测定每个观察单位某项指标的大小而获得的资料,其变量值是定量的、一般有度量衡单位。(2)计数资料:又称定性资料或无序分类变量资料,是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计数、汇合各组观察单位数后而得到的资料。其变量值是定性的。(3)等级资料:又称半定量资料或有序分类变量资料,是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分成等级后分组计数,分类汇总各组观察单位数后而得到的资料。其变量值具有半定量性。26、变异系数(P246)CV=100%27、如果要确定某个正常人的某个指标的正常值范围,调查的对象应该是(P249)符合特定健康水平的人28、用图表示某地区某两年3种疾病的发病率,应绘制什么图?直条图29、流行病学研究主要解决的问题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使健康的策略30、判断因果关系的必须条件关联的强度,关联的重复性,关联的时间性,剂量-反应关系,关联的特异性,关联的合理性,实验证据,相似性问答题1. 植物性蛋白质和动物性蛋白质的区别?(P149)(1)动物性食物蛋白质的含量高于植物性食物(2)一般动物性食物蛋白质的消化率高于植物性食物,主要因为植物性食物中蛋白质被纤维包裹,不易与消化酶接触。2.蛋白质生理功能及其评价(P148P149)生理功能 机体的构成和一切生命活动几乎都离不开蛋白质,其主要生理功能:是构成人体组织、器官和体内各种重要生理活性物质的基本成分是机体氮元素的唯一来源作为能源提供能量。蛋白质如长期摄入不足,成人可引起体重减轻、体力下降、免疫机能低下等;儿童出现生长发展迟缓、消瘦、体重过轻、智力发育障碍,严重时可引起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PEM).蛋白质摄入过多同样对人体带来危害,尤其是动物蛋白质,过多摄入必然增加动物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同时还会增加肾脏负担及导致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价 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评价。蛋白质含量:评定一种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应以含量为基础。食物中蛋白质一般使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将所测得的含氮量乘以换算系数6.25,既得出食物中蛋白质含量。动物性食物蛋白质的含量高于植物性食物(大豆类除外,其含量最高)。蛋白质消化率:蛋白质消化率(digestibility of protein)是指一种食物蛋白质在人体内可被消化酶分解的程度。不仅反映蛋白质在消化率越高,被机体吸取利用的可能性越大,营养价值也越高。一般动物性食物蛋白质的消化率高于植物性食物,主要因为植物性食物中蛋白质被纤维包裹,不易与消化酶接触。如将食物加工烹调软化或去除纤维,可提高其消化率。例如大豆整粒进食消化率约60%,而加工为豆浆或豆腐,消化率可提高到90%以上。蛋白质消化率可分为真消化率(net digestibility)和表观消化率(apparent digestibility),在实际应用中常采用的是表观消化率。 蛋白质的真消化率(%)=摄入氮(粪氮粪代谢氮)摄入氮 100% 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摄入氮粪氮摄入氮 100% (3)蛋白质利用率:蛋白质利用率表示蛋白质吸收后在体内被利用的程度。衡量蛋白质利用率的指标很多,常用的评价指标有以下几种 1)氨基酸的评价:食物蛋白质生物学价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氨基酸模式,氨基酸模式是指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 2)生物价:生物价是反映食物中蛋白质消化率、吸收后机体利用的程度,生物价越高,表明其被机体利用程度越高。 3)蛋白质净利用率:蛋白质净利用率是反映食物中蛋白质被机体利用的程度,它包括食物蛋白质的消化和利用两个方面。 4)蛋白质功效比值:蛋白质功效比值是根据摄入单位重量蛋白质的体重增加数来表示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指标。此外,还有相对蛋白质值、蛋白质净比值、氮平衡指数等评价指标。3、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须氨基酸的区别?(书上没查到)必需氨基酸:人体(或其它脊椎动物)必不可少,而机体内又不能合成的,必须从食物中补充的氨基酸,称必需氨基酸。对成人来说,这类氨基酸有8种,包括赖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色氨酸和苯丙氨酸。对婴儿来说,组氨酸也是必需氨基酸。 非必需氨基酸:可在动物体内合成,作为营养源不需要从外部补充的氨基酸。一般在植物、微生物必需的氨基酸均由自身合成,这些都不称为非必需氨基酸。对人来说非必需氨基酸为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及其胺)、脯氨酸、精氨酸、组氨酸、酪氨酸、胱氨酸。这些氨基酸由碳水化合物的代谢物或由必需氨基酸合成碳链,进一步由氨基转移反应引入氨基生成氨基酸。已知即使摄取非必需氨基酸,也是对生长有利的。 4.中国居民膳食指南:(P159)(1)食物要多样,谷类为主。(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3)常吃奶类、豆类和其制。(4)经常吃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5)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6)吃清淡少盐的膳食。(7)饮酒应限量。(8)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5平衡膳食的基本(卫生)要求。(P158-P159)(1)满足机体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维持和调节不同群体适应各种环境和条件下的机体需要。(2)食品多样化:粗细粮搭配,各种食物混合食用,充分发挥营养的互补作用,并满足美味与营养的需要。(3)合理加工烹调:改善食物的感官性质,促进食欲,满足饱腹感;提高食物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率;防止营养素的破坏和丢失。(4)食用安全:食物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本身无毒无害,无致病微生物和病毒污染,无腐败变质现象。(5)合理的膳食制度:所谓膳食制度是指根据劳动特点、生理状况等的需要,将全天的食物定质、定量、定时地分配食用的一种制度。6、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的特点:.(P153)(1)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族(维生素B1、B2、B6、B12、尼克酸,叶酸、泛酸、胆碱)和维生素C,它们的排泄效率高,体内不易储存,一般不出现蓄积中毒现象。(2)脂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A、D、E、K,它们在体内的排泄效率低,过量摄入可7、影响钙的吸收因素:(P156) 成人钙的吸收率约为30%40%,儿童可达75%。钙在肠道的吸收率受诸多因素影响,如食物中的蛋白质、维生素D、乳糖等与钙结合形成可溶性络合物,促进钙吸收,钙磷之比为1:1时,钙的吸收效果最好。而植物食物中的植酸、草酸、磷酸可与钙形成不溶性钙盐,降低钙的吸收率。食物中草酸过多不仅其本身的钙不能吸收,还可影响其他食物的钙的吸收。此外,膳食纤维过多,脂肪过多或脂肪消化不良,也影响钙的吸收。8、蔬菜的合理烹调方式:提倡生食、现买现食、注意洗涤、先焯后切、利用菜汁、适量放醋、快速烹调、掌握温度、炒锅加盖等,合理烹调,主要应考虑如何减少无机盐和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的损失。(查考)9.预防食物中毒的措施?(P188P190) (1)细菌性食物中毒:防止食物污染、控制病原体繁殖及外毒素的形成、彻底杀灭病原体和破坏毒素(2)河豚中毒:预防中毒要加强宣传以防误食,新鲜河豚鱼应经有关部门集中处理,去除头、内脏、皮、肌肉经反复冲洗,加2%Na2CO3处理24小时,经鉴定合格后方准出售(3)毒蕈中毒:加强宣传教育及食品检查,提高对毒蕈的识别能力,防止误采误服、教育炊事人员,不要食用未经证实无毒的蕈类(4)亚硝酸盐食物中毒:不吃腐败变质的蔬菜,不吃腌制时间短或变质的腌菜,不用苦井水烹调食物,加工食品用亚硝酸盐作发色剂时应严格遵守用量标准,加强遵守用量标准,加强亚硝酸盐的管理,防止误食(5)其他食物中毒:加强食物卫生管理,注意饮食卫生、充分煮熟食材才食用、加强宣教,防止误食误采10.职业病的诊断依据?(P76-P77)(1)患者的职业史:第一句;(2)职业病危害接触史:第一句;(3)临床表现分析:第一句11、尘肺诊断的临床依据?尘肺病患者的早期症状为气短,多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全身症状有乏力、食欲不振、盗汗、失眠等。疾病早期常无阳性体征,晚期有肺气肿体征.尘肺病患者大多有吸入粉尘作业史,应询问工作单位,工种,从事现场工作时间,生产场所粉尘情况等。辅助检查:1、肺功能检查2、血气分析3、X线检查12、慢性苯中毒的症状及损害?(P91)其主要临床表现如下:1、神经系统:多数表现为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累神经病,有的伴有自主神经紊乱。2、造血系统:慢性苯中毒主要损害造血系统。1)血象:轻度:白细胞计数持续性减少,血小板也降低;2)中毒:红细胞和王志红细胞减少;3)中毒: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均降低。3、其他:1)皮肤疾病;2)生殖系统疾病;3)免疫系统疾病;4)职业性苯接触工人染色体畸变率升高。13、慢性铅中毒的急性发作的典型症状是:腹绞痛14. 慢性铅中毒的危害:铅主要累及造血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管及肾脏(P81-P82)(1)铅所致卟啉代谢紊乱和对血红素合成的影响。(2)铅对造血系统的影响:铅作用于骨髓中幼红细胞具有较强的毒作用,形成点彩、网织、碱粒红细胞增加。(3)铅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寿命缩短,脆性增加,导致溶血。(4)铅作用于神经系统:使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的正常功能发生紊乱,皮质内脏调节障碍,使末梢神经传导速度降低,导致神经衰弱及周围神经炎。(5)造成血管痉挛,引起一过性高血压、铅面容和腹绞痛。(6)铅可导致肾脏受损,严重铅中毒可因干扰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呼吸与磷酸化作用而导致肾功能异常。15.矽肺的特征性病理改变有哪些?(P116P117)矽肺的基本病理改变是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和矽结节形成。其中矽结节是矽肺的特征性改变。(1)粉尘游戏二氧化硅浓度较高时,以矽结节形成为主,即肺部的结节型纤维化。1)肉眼观察:肺脏多呈灰褐色。体积增大,硬度增加,弹性降低,触之有砂粒感和硬皮感。肺切面可见大小不等的结节或硬块,境界分明,质地较硬。2)显微镜下:典型的矽结节为呈同心圆排列、大小不等、直径1nm-3nm的玻璃样变的胶原纤维,胶原纤维之间可有矽肺尘颗粒,矽尘随组织液流向他处引起新的矽结节。其中央或偏侧有一团闭塞的小血管或小支气管,似葱头状。(2)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低或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虽高,但累计接尘量较少的病例,则以肺间质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矽结节较少。16、控制生产性噪声的主要措施:1)控制噪声源通过技术手段,改革工艺过程和生产设备,控制或消除噪声源,是从根本上解决噪声危害的一种方法。可以采用无声或低声设备代替发出强噪声的机械,如用无声液压代替高噪声的锻压等,均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加强设备维护检修,减少其再运行中部件的撞击和摩擦,减低振动等。目前对新建厂房都必须考虑减声措施。2)控制噪声的传播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应用隔声、吸声和消声技术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3)个体防护如果因为个种原因,生产场所的噪声强度不能得到有效控制,需要在高噪声条件下工作时,合理使用防声耳塞、耳罩等个人防护用品是保护听觉器官的一项有效措施,最常用的是耳塞,隔声效果可达2035dB。此外还有耳罩、帽盔等,其隔声效果优于耳塞,可达3040dB。但佩戴时不够方便,成本也较高,普遍采用存在一定的困难。4)健康监护定期对接触噪声的工人进行健康检查,特别是听力检查,观察听力变化情况。以便早期发现听力损伤,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参加噪声作业的工人进行就业前体检,凡有听觉器官疾患、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器质性疾患或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者,不宜参加强噪声作业。5)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避免加班或连续工作时间过长,否则容易加重听觉疲劳。有条件的课适当安排工间休息,在休息时间内尽量减少或避免接触较强的噪声,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17、生产过程中职业性有害因素分类?(P74)一、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1)金属与类金属;2)有机溶剂;3)刺激性气体;4)窒息性气体;5)苯的氨基与硝基化合物;6)高分子化合物生产过程中的毒物;7)农药;8)生产性粉尘、2、物理因素:1)异常气象条件;2)噪声、震动;3)非电离辐射;4)电离辐射。3、生物因素二、劳动过程有害因素:1、劳动组织、制度不合理2.、劳动强度过大、生产定额不当3、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4、长时期处于某种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工具5、精神紧张三、生产环境有害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2、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3、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的环境污染1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P531-532)1)突发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是突然发生,突如其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是不易预测的,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与转归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2)公共属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危及的对象,不是特定的人,而是不特定的社会群体。所有事件发生时在事件影响范围内的人都有可能受到伤害。3)危害的严重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对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这种危害既可以是对社会造成的即时性严重损害,也可以是从发展趋势看对社会造成的严重影响。19直线相关分析的步骤与对资料的要求?步骤:绘制散点图,计算相关系数,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P289)对资料的要求: x、y 都是正态分布资料的随机变量。(P294)20、偏移分类?一、选择偏倚研究人群在一些重要因素方面与一般人群或待研究的总体人群存在差异,而导致研究结果的偏倚。产生原因选择对象的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