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的评价研究(1).doc_第1页
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的评价研究(1).doc_第2页
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的评价研究(1).doc_第3页
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的评价研究(1).doc_第4页
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的评价研究(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中文摘要1英文摘要.1一、绪论2(一)问题的提出和课题背景2(二)研究意义2(三)创新之处2二、国内外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综述3(一)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概念及内涵3(二)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评价方法和现状分析3三、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6(一)国际指标体系6(二)国内指标体系7(三)本文指标体系的建立8四、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实证分析8(一)变量选择和数据来源8(二)样本数据的描述统计分析10(三)样本数据的主成分分析11(四)实证结论17五、相关建议17参考文献19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的评价研究摘要:本文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问题,首先分析了当前探究这一课题的实际意义、综述解释了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基础内涵和特点,并且仔细剖析了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深邃意义,经过仔细研究,采用了主成分分析法的方法,作为分析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好方法,提供了分析的理论上的基础;指标体系的确立,本文从解释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角度出发,在符合相关原则的条件下,确立了相当完备的指标体系,使得指标体系更加具备解释性;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实证运用部分对国内13家商业银行竞争力作主成分分析,并对竞争力状况做相应评价,并找出成为决定商业银行各自竞争力的重要要素;最后,本论文提出相关建议,这是对实证结论研究的引申,得出商业银行应大力进行产权革新,促进科技提升,优化资源的配置,提升自身竞争力的结论,这对我国进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以下三种比较突出的方法:其一是对比分析法;其二是演绎与归纳相互交叉的方法;其三是系统分析的方法。关键词: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主成分分析 Abstract:Introduction departure from todays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and Chinas financial reform and development background, analysis of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current research on the subject; theoretical reviews of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described the basic concepts and features of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and a detailed analysis of connotation of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through the analysis, select the method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s an analytical evaluation of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building a commercial bank provides a theoretical support;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ercial banks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hich is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from elaborate Bank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connotation, under the premise of the evaluation principles of the competitiveness index system to follow commercial banks to build a more complete commercial banks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clearly the meaning and calculation of each indicator in the evaluation system, making the index system more scientific and realistic; empirical use of part of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on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13 domestic commercial banks compete masterpiece, discharge their competitiveness rankings, competitive position and the commercial banks to do the overall evaluation, and to identify the key elements of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Finally,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domestic commercial banks and make recommendations, which extension, the empirical findings obtained commercial banks should vigorously promote the reform of property rights, accelerat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dd new profit growth point,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to enhance their competitiveness conclusion, China to deepen reform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using the following three methods: One is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the second is the inductive and deductive method of combining; system analysis method. Keywords: Commercial Bank Competitiveness;Evaluating Index System;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一、绪论(一)问题的提出和课题背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国际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国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中国金融银行机构的数量逐渐增多。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意味着全球化激烈竞争时代的到来和我国金融市场的深入对外开放,我国银行业不仅要面对来自同业的竞争,还必须面对外资银行的挑战。(二)研究意义通过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方法和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现状及存在的缺陷,寻找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途径和方法,实现我国银行业健康有序持续发展。(三)创新之处作为作为南京财经大学统计系的一名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统计思想和模型,运用收集数据的方法,并能够根据数据的特点选用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和推断。本文创新之处有以下几点:(1)运用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大量理论研究成果与研究方法,构建了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的理论框架。这一理论框架揭示了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内涵、组成要素以及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2)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设置是根据商业银行的特点给出的,即从影响商业银行的因素分析总结出商业银行的评价指标。(3)总结了各种竞争力评价方法,并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评价中。从而完整地体现了国内商业银行竞争力水平。而且以较多的统计数据为基础,进一步全面考察和分析,使分析的结论比较客观和实际。二、国内外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综述(一)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概念及内涵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一方面具有企业的一般属性,另一方面又具有与一般工商企业不同的特殊属性。在学术界竞争力得到充分研究的现在,也有一些金融业界的才人给出了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定义,最重要的有下面一些的研究成果:李元旭、蒋永祥和吴小静(1998)在90年代曾经对我国的商业性质的银行机构的竞争能力做了量化,他们研究结论是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不但要表现企业的特点,又要展现商业银行的货币流动的特性。雷立钧(2002)认为,商业银行竞争力是银行综合能力的体现,例如加快业务创新,提供个性化服务,准确进行市场定位,加强同业合作,实现商业银行价值最大化的能力。Kolar(1987)从经营范围与银行竞争力的关系入手,发现银行业存在着业务范围效率。Humphrey & Berger(1997)从前沿分析方法的角度总结了对金融性机构(包括商业银行)进行竞争力效率评析的文章结果,认为“前沿效率水平”的高低是决定商银银行的竞争力水平高低。Claudia和Phih(2004)采用实证的方法检验了影响银行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资产实力和不良贷款率是影响银行效率的主要因素。(二)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评价方法和现状分析评价方法综述 多指标综合评价,其依据就是指标,综合评价活动的发展与这些指标的应用密切相关,它的基本思想是将多个指标转化为一个能够反映综合情况的指标来进行评价。近年来,围绕综合评价,其他相关知识不断渗入,使得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评价方法不断丰富,有关研究也不断深入。国内王娣(2009)采用专家咨询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创造了中国商业银行机构的竞争能力的评价精确指标体系,并且确立了竞争力的评析数学模型。张筱峰(2006)采用VAR分析方法对我国上市的商业银行机构的竞争力进行研究,在此VAR理论基础上使用熵权法进行了创造性的分析。吴中超( 2011)运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中国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模型,对农商行这类成立时间不久的新型金融机构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朱南等(2004)采用 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从效率的角度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王丽欣(2010)对上市商业银行竞争力各评价指标进行逐一对比,采用经济意义比较明显的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上市商业银行竞争力进行评价。The Banker(2007)采用标准普尔银行分析方法动态地对银行资产状况、盈利能力和在世界上的地位做了全面、客观的评价本文采用方法方法的选择过程首先,多元统计方法是近几十年在数理统计中迅猛发展的一个分支,它是对多个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类定量分析方法。多元统计方法所包括的具体方法比较多,应用的范围也比较广,实践中比较适用的多元统计方法有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和判别分析法,同时考虑到文章中采用的评价指标变量较多,故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其次,考虑到本文研究的重点不在于把商业银行按竞争力高低进行机械分类,而在于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优势及劣势,找出发展的潜在竞争力,所以不采用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把目光聚焦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两种方法上来;更进一步,通过阅读参考文献了解到主成分分析法在某种程度上较因子分析法得出的结论更加准确,所以采用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综合评价方法、主成分综合评价方法的基本思想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是分量分析的一种,也称为主分量分析、主轴分析,它是一种应用范围较为广泛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主成分分析法基础程序包括:第一步:原始指标数据的标准化;一般采用标准化法,变换公式为: (2.1)第二步:求相关指标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R;相关指标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R是主成分分析的出发点。其计算公式为: (2.2) 第三步:求相关矩阵的贡献率、特征向量和特征根。第四步:确立主分变量个数的判定准则,常用的准则有:1.准则 2. 准则 3.斯格里准则 4. Bartletts球形检验准则第五步:说明主分变量的市场经济意义第六步:统一主成分得到相应综合的评析结果(3)现状分析我国进入到改革开放时期,政府开始重视了商业的适度的市场经济竞争,培育了一些全国性和地方性股份制的商业银行。到目前为止,凭借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力量培育出来的、以地方性财政收入和企业性法人持股为重要力量创立出来的较大商业性银行五家(交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全国范围的股份制商业性银行十二家(渤海银行、浙商银行、恒丰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兴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广发银行、华夏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城市商业银行147家(杭州银行、平安银行、苏州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等),农业商业银行85家,农业合作银行223家,农业信用社2646家以及邮政储蓄银行1家,这些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组建和发展,使我国商业银行业的竞争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加强。其次,长期以来。我国是依托以间接融资为重要渠道的市场体制,大中小企业融通资金一般上都依赖商业银行,进入21世纪后,企业的融资途径突飞猛进,各种非商业银行性质的金融类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特别是中国的证券业进步异军突起。最后,随着1981年我国第一家外资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香港南洋银行深圳分行获准特批设立,我国开始了放宽引入外国资金性质金融机构的试点改革,允许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在我国经济发达的区域设立经营性质分支和下属机构。综上所述,我国金融市场的迅猛提升,为个人和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机会和投资方法,它们都有概率成为商业银行的服务和产品的优质代替物,因此也就说明我国的商业银行不但要面临着商业银行机构内部之间的竞争压力,还要面临来自新兴证券市场以及保险、信托等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的多重压力,市场的变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的培养和塑造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我国商业银行业已经考到了危机,意识到了提升竞争力的迫切性。三、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一)国际指标体系国外就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探究非常有权威的有这么一些: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国家竞争力中的金融指标体系和世界经济论坛(WEF);CAMELS评级系统的指标体系;英国银行家杂志排名的指标体系。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是对一个国家整个金融状况的国家竞争力的宏观评价,即国家金融行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能力,而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是构成当今金融领域高端实力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们采用的衡量指标变量有一些一些:外国金融机构进入、短期实际利率进入外国资本市场、中央银行政策、金融技术人才、风险资本、金融教育程度、进入本国资本市场、利息加息率、银行资产占GDP比重。欧洲the banker杂志,对全球知名银行按它们的一级资本进行排序。排序主要用到的指标有:收益率以及其他综合指标、银行经营稳健状况、资产规模、银行的一级资本。这一指标体系对银行当前的核心资本状况、获取利润的能力、领导能力作出了较为科学、系统的评判。CAMELS评级评价体系,其理论基础建立在当场监督之上上,是较为完整地评价银行正规性、财务运作和运行状态方面的传统方法。考核的方面主要有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管理能力、盈利能力、资产的流动性、市场风险敏感等。(二)国内指标体系近年来,国内也有不少学者构建了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指标体系。陆倩倩(2011)从财务层面、顾客角度、内部经营方面和学习与成功方面的评价商业银行竞争力指标体系。杨金雷(2009)认为商业银行应采用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的新型系统的技巧,然后创建了一套客观、有效的商业银行以人力资源视角为切入点的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郑淞(2011)采用EVA的计算方法,对商业银行绩效进行评价,并构建了相应的指标体系。葛志伟(2009)采用业银行平衡积分卡四个维度指标体系方法,提出了评价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非财务指标体系,提出了新的思路。马士成(2009)基于BSC视角的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体系能够全面地反映出银行管理的系统性功能,显著地优越于传统的评价方式,从而为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提升理提供现实性的理论指导。(三)本文指标体系的建立商业银行竞争力是一个多层次和精密的系统,想对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做出可行的分析,指标体系的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指标体系的选取只有符合业界一致公认的标准才能够对商业银行竞争力做出客观的评价。因此在对指标评价体系设计时必须要符合下列原则:具体性原则: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体系,只有成为一种可以指导现实决策的具体分析工具,才具有价值。这就要求:首先衡量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标准必须是具体的经营管理资料;其次,这些资料必须可以量化。衡量性原则:确立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必须符合研究的量化指标和具体指标,根据商业银行的特征,符合确保组成能够正确评估商业银行竞争力各个方面的要求,正确衡量各个因素的具体内容、数量特征和相互关系。可达性原则:建立的竞争力指标要具有普适性,其所采用的指标变量、测量范围、衡量口径、计量途径应可达,利于商业银行机构之间的横纵向比较。现实性原则:建立的指标体系要基于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现实意义,同时又要确保评价方法科学高效。时限性原则:在设置指标体系时必须遵守一定的时间限制,必须选择相应的指标来衡量体系的时限,使评价结果根据说服力,更能反映一定时期内商业银行的运行情况。四、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实证分析本章节基于对我国商业银行基本特征的把握和13家商业银行2011年度报告的相关数据,利用描述性统计原理、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出有关银行竞争力及其变化的实证证据,对13家商业银行竞争力进行评估,并对其加以简要分析,概括出一般性结论,揭示结论背后的一些深层次原因。(一)变量选择和数据来源论文基于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组成元素,找出由10项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评析系统,重点反映商业银行机构在利润能力、市场份额和人力费用等方面的竞争力。本文所选取的10项指标为:人均净利润X1(百万元)、净利润率X2(%)、资产回报率X3(%)、核心资本充足率X4(%)、人均费用额X5(百万元)、资产负债率X6(%)、股东权益乘数X7、不良贷款比率X8(%)、存款市场份额X9(%)、贷款市场份额X10(%)。初始标量矩阵为表4.1,初始数据为表4.2:表4.1 各变量定义变量变量名字变量定义阐释X1人均净利润(百万元)人均创造的净利润X2净利润率(%)反映公司获取利润能力的一项关键指标X3资产回报率(%)用来衡量每单位资产创造多少净利润的指标X4核心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率X5人均费用额(百万元)人均消耗的管理费用X6资产负债率(%)公司年末的负债总额同资产总额的比率。X7股东权益乘数资产总额相当于股东权益的倍数X8不良贷款比率(%)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X9存款市场份额(%)存款业务量在全部银行存款业务量中所占的比重.X10贷款市场份额(%)贷款业务量在全部银行贷款业务量中所占的比重.表4.2 2011年13家商业银行年度报告数据X1X2X3X4X5X6X7X8X9X10工商银行(1)0.5143.861.4410.070.3493.8116.160.9414.8313.39建设银行(2)0.5142.671.4710.970.3693.3515.041.0912.0811.16中国银行(3)0.4539.711.1710.070.3793.6115.65110.6710.9农业银行(4)0.2732.291.119.50.394.4417.971.5511.649.67交通银行(5)0.5639.961.199.270.4294.0816.90.863.974.4中信银行(6)0.8340.081.279.910.6293.5415.470.62.382.46光大银行(7)0.6439.251.127.890.5294.4518.030.641.481.53兴业银行(8)0.7442.751.28.20.5495.1820.750.381.631.69深发银行(9)0.5641.691.048.460.5194.0116.690.531.031.07浦发银行(10)0.8640.061.029.20.6294.4317.590.441.982.29华夏银行(11)0.4827.490.818.720.7394.8619.460.921.081.05民生银行(12)0.734.531.47.870.7293.9816.620.632.012.07招商银行(13)0.837.571.398.220.7794.116.940.562.692.82资料来源:根据13家商业银行2011年年度报告(二)样本数据的描述统计分析 由下图4.1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中,我们可以得到:人均净利润的最小值是0.27百万,最大值是0.86百万,均值是0.6085百万,表明浦发银行人均利润率最高;净利润率的最小值是27.94%,最大值是43.86%,均值为38.6085%,表明工商银行银行净利润率最高;资产回报率最小值0.81%,最大值1.47%,均值1.2023%,表明建设银行银行资产回报率最高;核心资本充足率最小值为7.87%,最大值为10.97%,均值为9.1038%,可见各商业银行对核心资本的管理有较为有效;人均费用额最小值为0.30百万,最大值为0.77百万,均值为0.5246百万,说明各商业银行对成本控制较为相似;资产负债率最小93.35%,最大95.18%,均值为94.1415%,说明13家商业银行对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较为一致;股东权益乘数最小值为15.04,最大值为20.75,均值为17.1746,说明商业银行长期财务状况兴业银行最好;不良贷款比率最小值为0.38%,最大值为1.55%,均值为0.78%,表明商业银行的贷款政策越来越严格;存款市场份额最小值1.03%,最大值14.83%,均值5.19%,贷款市场份额最小值1.05%,最大值13.39%,均值4.9615%,表明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仍在存贷款市场占主导地位。图4.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三)样本数据的主成分分析第一步要探究所选用的指标变量的原始数据之间能否拥有较高的线性关系,本文借助变量的相关系数的矩阵,巴特利球度检验法与KMO检验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评价。利用SPSS19.0得出的结果如下(图4.2和图4.3):图4.2 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图4.3 巴特利球度检验法与KMO检验从图4.2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变量相关性都很强,各变量呈较高的线性相关关系,可以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图4.3可知,巴特利球度检验统计量的数值是164.303,与之匹配的P值几乎为0,由于P值小于,应拒绝原假设,认为单位阵与相关阵有显著差距。并且,KMO值是0.521,采用KMO评测方法,认为可使用因子分析方法分析。然后提取因子,见下图4.4:图4.4 变量之间的公因子方差由上表不难看出,这些变量均可被因子解释,所以无需再次进行因子提取。在图4.5中,第一列是因子序号,之后的每三项各自成为一大类,每个大类中的数据含义如下表所示:图4.5 解释变量的总方差然后写出因子分析模型,图4.6解释变量的总方差显示了因子载荷阵:图4.6 因子载荷矩阵根据该表可以写出因子分析模型:贷款市场份额=0.953*z1-0.105*z2+0.122*z3存款市场份额=0.954*z1-0.153*z2+0.124*z3核心资本充足率=0.853*z1+0.066*z2-0.046*z3人均费用额=-0.814*z1+0.245*z2-0.434*z3不良贷款比率=0.722*z1-0.628*z2-0.216*z3资产负债率=-0.700*z1-0.547*z2+0.412*z3股东权益乘数=-0.672*z1-0.544*z2+0.441*z3人均净利润=-0.594*z1+0.738*z2+0.033*z3净利润率=0.317*z1+0.688*z2+0.619*z3资产回报率=0.494*z1+0.633*z2+0.033*z3因子命名:现在采用第一因子载荷降序的顺序输出旋转后的因子载荷,得出图4.7:图4.7 因子变量的旋转成分矩阵从图4.7中可以看出F1在指标X8,X9,X10上有主要的载荷,这而这三个指标变量都是从业务规模角度反映商业银行中市场份额的相关指标,从而可以称为市场份额因子;F2在指标X1,X2,X3,X4上有主要的载荷,这四个指标变量从营利等方面评价我国商业银行获取利润状况的重要指标,因此可以命名为盈利能力因子;第三个公共因子在指标X5,X6,X7上有较大载荷,又因为商业银行资本质量能力与上诉三项指标具有相关性,因此称作资本质量因子。由下图4.8能够得出这三项因子之间没有较强的线性关系,所以本论文因子分析取得了成功。图4.8 成份得分协方差矩阵然后算出了因子得分的系数矩阵:图4.9 成份得分系数矩阵由上表可以得出因子得分函数:F1=-0.240X1+0.038X2-0.052X3+0.106X4-0.271X5+0.100X6+0.110X7+0.196X8+0.204X9+0.195X10F2=0.099X1-0.149X2+0.186X3+0.130X4+0.219X5-0.436X6-0.449X7+0.044X8-0.009X9+0.004X10F3=0.180X1+0.652X2+0.190X3+0.007X4-0.305X5+0.169X6+0.193X7-0.293X8+0.0900X9+0.100X10以各因子的方程贡献率作权数,我们能够获得商业银行综合得分方程:综合得分=(F1*方差贡献率+ .+Fm*方差贡献率)/累计方差贡献率 (4.1)F=(43.291*F1+28.881*F2+16.598*F3)88.769将变量代入上述模型,可以得出13家商业银行在三相公共因子F1、F2、F3上的得分及综合评分,见下表4.3:表4.3 13家商业银行各项因子得分与排序F1名次F2名次F3名次F综合得分名次工商银行1.2489920.4539661.2131520.983642建设银行1.015631.3879410.5273631.0454611中国银行1.0103840.652944-0.0666590.6927163农业银行1.910541-0.7101710-1.18818120.4785164交通银行0.222945-0.0639970.1684170.1193945中信银行-0.95049111.339452-0.011468-0.029896光大银行-0.404968-0.76216110.22885-0.402688兴业银行-0.357627-2.07294131.672161-0.5361812深发银行-0.452459-0.1759280.209786-0.238667浦发银行-0.8077410-0.3351490.439364-0.4208110华夏银行-0.151446-1.0825712-2.2597213-0.8485913民生银行-1.09341120.751073-0.7651311-0.4319411招商银行-1.19033130.617555-0.1678710-0.410979(四)实证结论根据表4.3,从F1得分可见,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市场规模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占据了得分的前四位,这种领先地位具有政策性的基础。四大商业银行的贷款份额三年来均稳定在90%左右,具有绝对的垄断地位,在这一方面,股份制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有着较大的差距。从F2得分可见,在国有商业银行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明显不如其他非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其中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的盈利能力高于其他非国有商业银行,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建设银行其高质量的资产,良好的费用管理和强于预期的非利息收入,展示了强于同业的盈利能力,中国银行在海外的分支机构取得了优异的营业效益。从F3得分可见,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兴业银行、浦发银行资本管理能力很强,资产结构相对合理,中兴业银行、浦发银行的股东权益乘数明显高于中国其他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说明它们在营业效率、管理能力、发展潜能方面更具有竞争力。从综合得分上看,虽然工、农、中、建四大行由于其规模与效益的非对称而显得效率低较,但国有商业银行以其超大的基础资源和占主导的存款贷款市场份额,仍保持地对市场支配地位的竞争力。因此,国有四大商业银行的竞争力高于以上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五、相关建议1.进行股权改革。目前,我国商业银行80%以上的股权归国家所有,表现为国家垄断行业。这种垄断现象主要表现在金融活动集中于金融业中的存款贷款市场,影响了银行追求盈利极大化,发展竞争力的动力。所以,要改变这一现状,一是界定产权,进行所有制结构调整;二是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健全股东大会制度;三是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2资源优化配置。所谓资源优化配置效率是指采取成本最低的资源配置方法来生产消费者最需要的东西。要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起着关键的作用,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资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其一,人力资源优化配置。虽然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一直在进行人力资源改革,对人员进行精简,但还普遍存在人员过剩的现象,存在“隐形的劳动成本“。因此要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实现人力资源在系统内的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其二,资产资源配置。我国商业银行在稳健提升的基础上仍需要进一步优化资产配置情况,做好银行在资产质量、流动性指标状况、总量控制状况等指标上的资产配置情况,提高资产利用率。3.国有商业银行的均衡盈利能力低于其他非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均衡盈利能力。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与其规模不是很适应,处于规模非经济阶段,相对效率较低,这与我国银行体制有一定的关系,有研究表明我国银行业的盈利效率与E/A(权益/资产)和所有权之间是正影响。因此,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效率都受到了政府的影响,若能改善这一点,那么其规模效率状况必定会有很大改观,并具有较大的效率提升空间。4.国内商业银行收入业务的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创新能力是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内涵要求,是我国金融业可持续发展的永久动力。创新涉及银行经营的方方面面,积极稳妥推进我国金融混业经营,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空间与利润增长空间,是未来我国商业银行提升创新能力和提高业务水平的必然要求。参考文献: 1Allen N.Berger & David B.Humphrey(1997),Efficiency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Internatiaonal Surey and Directions for Futrue Research,The Wharto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Center,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Working Paper.2Competitive conditions among the major British banks K Matthews, V Murinde -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07 Elsevier3快公司 快战略 英伊夫多兹 中国市场出版社4李元旭, 蒋永祥, 吴小静. 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J. 财经问题研究 , 1998,(05)5王松奇. 金融改革:需要寻找惠而不费之路N. 财经时报 , 20056雷立钧. 加快发展中间业务,增强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J.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2,(05)7程惠霞. 银行效率与规模相关性的主成分分析J. 当代经济科学 , 2004,(02)8李文军.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模型J.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6,(02)9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第三版) 戴国强 高等教育出版社10潘磊. 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商业文化(学术版) 2008年11期 11姜宝军, 张军, 罗剑朝. 中国银行业竞争力及其发展研究J.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