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唐雎不辱使命 教学设计.doc_第1页
21唐雎不辱使命 教学设计.doc_第2页
21唐雎不辱使命 教学设计.doc_第3页
21唐雎不辱使命 教学设计.doc_第4页
21唐雎不辱使命 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 疏通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积累一些文言词语2、 熟悉有关战国策的文学常识3、 把握人物形象,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过程与方法:1、 学习本文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依据文本分析唐且和秦王的性格特征2、 在角色朗读中,更深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读出语气和气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为国家利益而斗争的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习本文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把握人物形象的同时读出语气和气势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写的一本以记言为主的史书,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共三十三篇。它叙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灭六国为止,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册。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汉皇族。唐雎不辱使命以短小的篇幅,写了一个结构完整的故事,情节曲折,人物有鲜明的个性,使人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今天我们就来体会一下。二品读探究过程(一)总结积累文言实词1、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安放)(2)轻寡人与(“与”通“欤”,语气词“吗”)(3)仓鹰击于殿上(“仓”同“苍”,青色)(4)寡人谕矣(“谕”同“喻”,明白,懂得)2、词类活用(1)请广于君(广:形容词活用动词,“扩大,补充”)(2)轻寡人与(轻:形容词活用动词,“轻视,看不起”)(3)天下缟素(缟素:名词作动词,“穿戴丧服”)(4)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流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伏,使流”)(5)且秦灭韩亡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亡”)3、一词多义(1)使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前一个是“派遣”,后一个是“出使”)(2)虽A、虽然,受地于先王(虽然,转折连词)B、虽千里不敢易也(即使,假设连词)(3)徒A、免冠徒跣(光着)B、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4)夫A、此庸夫之怒也(f 成年男子名词)B、夫专诸之刺王僚也(f 发语词无义)(二)在分角色朗读中,更深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把握人物形象,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熟悉故事发生的背景出示图片: 战国末期,在诸侯国中以秦国为最强大.秦王想统一中国,加剧了一连串的对外兼并战争.公元前230年,它灭了韩国,接着又吞并了魏国.安陵是属于魏的一个小国,当时岌岌可危.秦王以为只要通过外交上的威胁,不用一兵一卒即可骗取安陵.唐雎受安陵君的委派,出使秦国.在秦王寻衅威胁的情况下,他不畏威胁,针锋相对地斗争,最后勇折秦王,不辱使命,胜利地完成了出使任务1、逐段分各色朗读课文。(先自己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分组展示)朗读指导预设:A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秦王施以诱饵,巧取不成,问“何也”,并非询问原因,而是问罪,可见其倨傲狂妄。说安陵之所以能够存留,是因为“故不错意也”,将自己粉饰为仁义之君,由此可见其虚伪狡诈。比较两个“也”,读出抑扬不同的语调。“与”是疑问语气助词,秦王并非问,实际是在指责威胁安陵君胆敢违背、轻视我。)B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首先,唐雎果断地予以否定,要读得坚定干脆;然后,以情理表达维护国土尊严的严正立场,用强硬的语气予以反驳,这是他有胆有识的表现。体会“哉”与“岂”同用增强语气的作用,删掉朗读,比较表达效果。)C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对照注释理解“怫然”,揣摩秦王的心理变化。“乎”可重读略带颤音,声音高且大,读出威胁之意。可加入动作,如先拍案再伸手点指。)D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对照秦王的盛怒,应读出唐雎的不以为然与沉着镇定。)E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天子”“百万”“千里”可重音重读。)F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乎”对应前一个,可读得轻且略长。)G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耳”相当于“而已”,可先添加一声冷笑再读。体会秦王的轻蔑。)H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今日是也。”(排比句要读出气势,越读越快,越读越重。“挺剑而起”这一动作,是使整个对话情节发生转变的关键所在,充分表现其决绝果断、视死如归的胆量。最后可辅以挺剑的动作。N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指导用颤音和谦卑的语气,可用反复的方式及加入双手的动作,读出秦王的情态。)2、根据课文内容的理解,简要回答下列问题。(先自己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分组展示) (1)为什么说唐雎没有辜负使命?秦王要求用五百里土地换安陵君的封邑,实际是要并吞安陵。而在当时这是不可抗拒的。唐雎奉命出使,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面对横蛮狡诈、色厉内荏的秦王,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被威势压服,最后使秦王放弃了易安陵的打算。唐睢维护了本国的尊严,出色地完成了使命。 (2)、秦王与安陵君“易地”并非真心,何以见得?秦王并非真心易地,意在吞并。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可看出秦王对安陵君的轻视;B“寡人欲以安陵君其许寡人”可看出秦王口气强硬,并无商量余地;C秦王不说,可看出秦王名易实夺的心理 (3)、安陵君拒绝了秦王的无理要求,实际上是一眼看穿了秦王的真正用心,那为什么还要说“大王加惠,以大易小,至善”的话呢?安陵君虽然对秦王的野心洞若观火,无奈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为争取周旋的余地,没有当场揭穿秦王的骗局。(4)、说说“秦王不悦”四个字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作用。“秦王不悦”引起故事的开端,贯穿整个事件的全过程,对情节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5)、秦王说,“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的盲外之意是什么?言外之意是我秦王如果不“以君为长者”,“错”起“意”来,就会把你和韩魏一样灭亡。 (6)、秦王说,“天子之怒千里”,唐雎说,“伏尸二人今日是也。”他们各表达了什么意思?“天子之怒”是秦王慑服唐雎的话,意为要发动战争,消灭安陵;“布衣之怒”是唐雎回击秦王的话,意思是你要我的地,我就要你的命,而且我不惜自己的生命保卫安陵。 3、作者是怎样塑造人物形象的?(1)通过对话,表现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本文除了很少几句串场的叙述,几乎全部是对白,用对白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局,重点突出层次清晰;用对白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安陵君的委婉而坚定,唐雎的沉着干练,口锋锐利、义正辞严,秦王的骄横无理,跃然纸上。(2)运用多种形式的对比和衬托来刻画人物。文中的秦王和唐雎本身就是两个相对而存在的人物,他们的身份、地位、目的,乃至性格、思想、语言、行为等都截然不同,在尖锐、矛盾冲突及多方面的对比衬托中突显人物,奇妙无比。唐雎的性格:从容镇定、有胆有识、不畏强暴,具有凛然正气的外交家的形象。秦王的性格: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贪得无厌、外强中干的封建统治者的形象。(三)、教师小结。这篇记叙文,写了唐雎忠于使命,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揭露了秦王的骄横欺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虽不假修饰,却十分鲜明生动,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板书)秦王:使人谓不悦 怫然怒 色挠长跪而谢唐雎:临危出使沉着应对 针锋相对挺剑而起秦王: 骄蛮欺诈 盛气凌人 外强中干 色厉内荏唐雎:不畏强暴 从容镇定 敢于斗争 忠于使命1、 归纳写作特色:A、 通过对话,展现矛盾,突出人物性格;B、 多种形式的对比;C、 用衬托来刻画人物;D、 语言简练准确。课后延伸:你还了解中国历史上哪些“布衣之士”?说说他们的名言、事例。折叠不辱使命的事例1、蔺相如完璧归赵2、晏婴晏子使楚3、张骞丝绸之路、出使西域4、诸葛亮舌战群儒5、烛之武巧退秦师当今中国在世界之林仍算不上强国,我们在外交上又应当怎样做呢?教学反思:唐雎不辱使命是一篇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出自战国策,文章以记言为主,言辞颇有深意,耐人寻味,值得细细品味。虽然有些文字有一定难度。但是由于情节跌宕起伏,矛盾冲突尖锐,人物个性鲜明,再加上学生有一定的文言文的积累,所以教学设计时,在疏通文意这个环节上我采取了让学生自学为主的方法。现在看来这个方法还是比较得当的,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是趣味盎然的。新课程改革以来,让学生“学会学习”已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