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好家风世代相传中国传统的大家庭前言:中国传统的家,有家道、家规、家学、家业,是国家社会长治久安的根本。所以大学讲,齐家、治国、平天下。每一个人家都整齐,社会安定,天下太平。一个家庭守伦理道德,懂得因果规律,人人都能够守着规矩,这个家就会兴旺。人,从小都在家里教好了,社会上没有恶人。家教好了,对社会的贡献太大了。社会好,长治久安,这在中国历史上看得到的。 净空老教授一、中华文明的基因为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好家风应世代相传的指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一四年六月福建成立了客家家训馆。二一五年十月,王歧山书记在福建调研期间,考察了永定土楼的客家家训馆。对集中体现勤劳俭朴、崇德尚善、和睦亲邻、尊祖敬宗、家国情怀、修身齐家等家训、家规深表赞赏。当王书记看到第一展室所陈列的王氏家训时,一脸笑容的大声读诵:先国家,敦孝友,重丧祭,肃闺门,守耕读,务勤俭,戒斗讼。并询问关于福建省家规祖训的情况。看到魏氏祖训:赫赫吾祖,训诫有方,诸裔子孙,细听端详。克勤克俭,学工农商,孝亲睦族,处家表坊。礼义廉耻,仕国忠良,人才辈出,国史流芳。王书记特别夸赞说:孝悌、忠信、礼义、廉耻都有,很好!看到江氏祖训,人而无信,失信不立,千金一诺,抵死不移,王书记评论说:仁义礼智,忠孝节义,都有体现,很好!去年十月在中纪委的会议上,王书记曾经指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中华文明的DNA,为国尽忠、在家尽孝,天经地义。并呼吁要尊重中国的历史文化,坚守和弘扬优秀传统,发挥礼序家规、乡规民约的教化作用。这体现出政府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家规、家训的重视。二一五年五月,中纪委网站开设了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专栏,特别指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国家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概念。国和家紧密相联,国由家组成,有国才有家;家是国的细胞,家和万事兴。治国从治家开始。家规是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此专栏连续进行多期报导,内容包括:孝义传家九百年的浙江金华郑氏、忠孝为本耕读传家的江西义门陈氏、勤俭承家风清廉为镜鉴的汉阴沈氏、崇文重教礼义相传的安徽绩溪章氏这些以孝义传家的大家庭,以优良的家道、家规、家学、家业,为中国的历史谱写出厚重典丽的篇章。二、盛世能臣的礼让家风在清朝的盛世时期,代出贤才的安徽桐城张氏家族令人侧目张英是康熙朝的礼部尚书,儿子张廷玉是清朝唯一陪享太庙的汉臣,孙子张若霭任职于军机处家风的维系得力于优良的家教,张英的聪训斋语对子孙的影响至深。人称圃翁的张英归纳他律己、教子的经验时说:予之立训,更无多言,止有四语:读书者不贱,守田者不饥,积德者不倾,择交者不败。在聪训斋语中,分别以立品、读书、养身、交友、怡情、持家、会心来训诫子孙立品要谨言语,戒嬉戏,慎威仪,能容让;读书要温经书,习诗文,练字体;养身要淡饮食,谨起居,保精神;持家要节用度,善待人,睦兄弟;会心要戒收藏,知天命,安心性凡此种种,无一不是谆谆告诫子女为人处事之方。张英的儿子张廷玉传承父亲的德范,延承睦族、礼让的家风而为世人所称道。张廷玉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清朝雍正年间的大学士,兼任军机大臣。他身居高位达数十年之久,历事三朝,深得宠信,尤其是立志改革、勤勉政事的雍正,简直一刻也离不开他。虽是任职年久,长期处于机要之地,他却始终保持清、忠、和、厚的质量。雍正生性猜忌,但独独相信张廷玉,对其人品信任极深。他身为宰相从不以权压人,有一件事情颇为耐人寻味有一天在京城的张廷玉接到老家的来信,信上说,邻居家里正在盖房子,扩建围墙的时候侵占了我们家的二尺地,请他为家里人出头。张廷玉立刻回了一封信: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收到回信,惭愧不已,于是主动将自己家的围墙朝后让了三尺。邻居见了张家的举动,亦感内疚,于是也主动将自己的围墙退了三尺。于是,各退三尺,这成了安徽桐城著名的六尺巷。有权不可使尽,有福不可享尽。忠厚传家久,谦慎继世长。这是中国传家教子的经世名言。张廷玉的长子张若霭,亦是一名有才华的青年,他不倚仗父亲的权势,经过乡试、会试之后,顺利进入朝廷的殿试,由雍正皇帝亲自审阅定夺。结果皇上将这位考生定为一甲的第三名(即探花),而当时的雍正帝并不知道他就是大学士张廷玉之子。皇上说:朕实出于至公,非因大臣之子,而有意提拔。然而张廷玉认为这样做实为不妥,遂再三恳辞说:天下人才众多,三年一次大考,个个都盼鼎甲。臣本人现居高位,而臣子又登一甲的第三名,占天下寒士之先,于心实有不安雍正帝见其情词恳切,不得不勉从其请,于是把张若霭改为二甲第一名。张若霭没有辜负父亲的厚望,他不断磨练,并在学术上不断长进,后在南书房、军机处任职时,皆能尽职尽责,谦虚自处,颇有其父遗风。三、求阙立身的曾氏家风自古以来,中国人都有求缺的心态,不追求圆满。说文:月,阙也,大阴之精。段注引释名曰:月,缺也,满则缺也。月有阴晴圆缺,月亮圆的时间短,缺的时间多。净空老教授教导我们,世间一般人都求圆满,其实真正有智慧的人、真正聪明人不求圆满,缺一点好,所谓满招损,谦受益,缺也是谦,这才能受益。满清末年,曾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先生,掌握江南四省的军政大权,这在有清以来二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中,封疆大吏之权力可谓是无出其右者,可见得朝廷对他的器重。值得一提的是,曾国藩先生为人处事圆融通达,处处谦虚忍让,因此,即使权倾朝野,亦能明哲保身,未曾遭无端之难,也没有受人之害,这体现出中国人立身处世的智慧与哲学。曾国藩求缺而不求满的处事态度,使得曾氏家族的家道能够保持至今而不衰,他的后人在社会上很有地位,普受世人的尊敬,这正是祖宗有德。曾国藩先生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求阙斋,其读书录称之为求阙斋笔记读书录,体现出他不求圆满的德行与人品。他在求阙斋记中曾说:凡外至之荣,耳目百体之嗜,皆使留其缺陷。礼主减而乐主盈,乐不可极,以礼节之,庶以制吾性焉,防吾淫焉。若夫令闻广誉,尤造物所靳予者,实至而归之,所取已贪矣,况以无实者攘之乎?行非圣人而有完名者,殆不能无所矜饰于其间也。吾亦将守吾阙者焉。由此可知,无论是外在的荣誉还是生活上的享受,都要知足、守缺,以礼来节制我们的性情,防止过分的行为。要知道造物最为忌讳的就是显赫的名声,正如了凡四训所言,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古今中外的历史中,若是少壮即享有盛名,而又名实不符者,晚年的下场往往都很悲惨,此即是所谓少年得志大不幸。所以明智的父母都会教导儿女如何立身处事,明哲保身。曾国藩先生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写下四条遗嘱告诫子孙:一是慎独(这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二是主敬(以恭敬之心对待一切人事,不敢懈怠),三是仁爱(使人自立自达则能与万物争辉),四是劳动(操习技艺,磨炼筋骨)。他希望这四条能够传之于子子孙孙,如此,曾氏家族就能长盛不衰,代有人才。曾氏子孙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其胞弟曾孙曾昭伦在民国年间赴美留学,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教务长;曾国藩的小女儿曾纪芬最得父亲的疼爱,父亲曾为其看相,赞其为阿弥陀佛相,后果然是最为长寿多福;曾孙曾宝荪民国时期赴英留学,后于长沙创办艺芳女子学校;曾约农自幼博通经史,弱冠即赴英国留学,获伦敦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国创办女校。英国哲学家罗素和美国哲学家杜威赴湘讲学时,曾约农曾担任翻译。后被受聘为台湾大学教授和东海大学校长曾氏家族的子孙虽然不是如曾国藩先生般为官从政,然而却在教育、学术等领域做出杰出的贡献,而为社会大众所尊敬。四、孝义传家的袁氏家风在中国历代插架森森的家规、家训中,有一部著名的袁氏世范,它的作者袁采,字君载,是南宋浙江衢州人。南宋淳熙年间,袁采任乐清县令时,为厚人伦,美习俗,撰著训俗一书,后改名袁氏世范,并在清代被收入四库全书之中。四库全书提要评价说:其书于立身处世之道反覆详尽。且内容明白切要,使读者很容易理解、落实,因此,四库馆臣对这部书十分赞叹,认为它的价值仅次于颜氏家训。由于袁采对人情世故的观察细致入微,特别是在父子、兄弟伦理上的洞见通情达理,为世人所称道,在在处处体现出为人岂可不孝的训俗精神。例如袁氏世范形容人生百日,体露真常的赤子之诚时说:人当婴孺之时,爱恋父母至切,父母于其子婴孺之时,爱念尤厚,抚育无所不至,盖由气血初分,相去未远,而婴孺之声音笑貌,自能取爱于人。亦造物者设为自然之理,使之生生不穷。读到这段话,人们自然能够感念到父子有亲自性本具的亲爱精诚,从而生起对孺子的爱护和对父母的孝思。另一段对老人心理的剖析,也体现出家训的亲切之处:高年之人作事有如婴孩,喜得钱财微利,喜受饮食菓实小惠,喜与婴儿玩狎。为子弟者能知此而顺适其意,则尽其欢矣。了解老人的性情,自然而然能够善体亲心、顺从亲意的来孝敬老人,使老人安度幸福的晚年。袁氏世范、袁了凡先生家庭四训都是袁氏家族弥足珍贵的家训典范。代出贤才的袁家也出现过佛门净土宗大成就者,如广为人知的明朝公安派代表人物:袁宏道、袁宗道和袁中道三兄弟,他们由修禅转为修净土,悉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袁中道还曾经在定中见到西方净土的依正庄严,事载净土圣贤录。在赏咏袁氏的家谱中,记载着祖先袁崇焕的事迹,这位明朝末年的抗清名将,在临刑之前曾说: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将勇,忠魂依旧保辽东。忠孝节义传家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袁氏子孙。一九八三年,袁方先生和他的儿子移民到巴西,在圣保罗市创办巴西首家华文报纸美洲华报。八十年代,对于旅居巴西的华人而言,这份报纸给他们带来了福音,使其能够听闻来自太平洋彼岸故乡的消息,因此有很多的巴西华人每天都在等着这份报纸。回想起当年创业维艰的日子,袁先生形容创刊的当时,只有袁家父子二人和六名打字小姐,他每天都要忙于排版、校对的工作,只能睡四个小时,父亲还要求他,每日凌晨他必须要第一个看到报纸。正是这种坚韧不拔的敬业精神,才使得袁氏的家业得以蓬勃发展。更难能可贵的是,袁氏后人谨守中华传统的孝德,演绎出许多感人至深的孝道故事。弟子规说: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我们不仅在父母生前要尽孝,父母过世之后,也要在丧葬、祭祀的礼节中,圆满为人子女应尽的孝行。袁氏全家在二十世纪上半叶迁居台湾,袁老先生非常孝顺,他生性节俭,每天都辛勤工作,一个人养活三个家庭。他的母亲和弟弟都留在安徽老家,只要弟弟开口,无论要多少,他都会如数把奉养母亲的钱通过越南转寄回安徽。父亲的孝心孝行给他的儿子袁小弟至深的影响,早在改革开放之初,袁小弟第一个从台湾飞回安徽老家,去看望未曾谋面的族人。袁氏家族的祖先都安葬在安徽老家的几亩良田中,有一次政府下令要将这些坟墓全部动迁。于是家乡的族人就打电话给袁小弟,告知他这件事情。结果,袁小弟二话不说就飞回安徽,住到马鞍山唯一的五星级宾馆中,亲自处理祖先的重葬事宜。他非常谨慎的在台湾挑选质量很好的骨灰盒,分两次坐飞机送到安徽;又聘请台湾的捡骨师,一起到安徽协助迁坟;他还为祖先重新选择了环境优美的墓地安葬。袁小弟在一个月之内总共飞了四次,花了七十万元钱,才把这些事情安排妥当。迁坟的工作非常辛苦:家族的祖坟中总共有十八具尸首,每个人的名字都不能弄错;曾祖父辈的长者都是武将,一米九的个头;表亲也是族人,不能放着不管。他们非常细心的去捡这些遗骨,但是实在是太多了,难免有遗漏的骨骸,结果晚上祖先就托梦给他,说还有骨头没有捡到,第二天只好再去捡好不容易把祖先的十八具遗骨全都捡好了,还没有重新下葬之前,族人谁也不愿意把这些遗骨放在家里,袁小弟只好把这些遗骨全部搬回宾馆,晚上和他睡在一起。后来终于选好墓地重新安葬,分两次才完成下葬事宜。他虽然不懂风水,但是看到墓地后面有山环绕,前面有清澈见底的湖,阳光明媚的时候,站在墓园,还能够看到远处的湖面上有几只鳖将头伸出来游玩。他觉得这个环境很好,很适合安置袁家的祖先。值得欣慰的是,他旅居巴西的儿女虽然是受西方教育,但由于受到父亲身教的影响,对祭拜祖先的事都很注重。他们每天都会在赏咏袁氏的祖先牌位面前上香;每年的九月九日,在瑞士、美国读书和在台湾工作的儿子和女儿,都会从台湾买几箱上好的纸钱,飞回安徽老家祭拜祖先。袁氏子孙孝义的德范感人至深,深值世人赞叹和学习。结语净空老教授曾经说过,中国教育的特色是家庭,古人从小有家教。家学最重要的科目是四科。第一、五伦,讲人与人的关系。人在社会上离不开五种关系。家庭最重要的是亲爱,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有别。在社会上君臣有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第二、五常,常是永远不能失去的,即仁义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创意行业月度个人工作计划
- 2025-2030中国锻铝合金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锂镍锰钴氧化物(NMC)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铸造鞋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铝铸件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铝中间合金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铁路电力电气化行业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钢制啤酒桶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金融数据处理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竞争格局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酒店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无锡】钱桥锡兴钢厂地块改造景观规划设计
- 吊篮使用安全技术交底
- “星耀燕赵”首届电视舞蹈大赛参赛报名表
- 2022年泰州兴化市人民医院医护人员招聘考试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整本书电子讲义全书电子课件最全教学教程
- 办公室平面图模板
- 分包商资格申请表(全套)
- 三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教学反思(区级公开课)
- 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题库(完整版)及答案
- 移动机器人机械臂的设计
-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微生物基因组学中的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