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年级科学学科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四(下)的教材内容主要是生命世界和物质科学两方面。教材编排的意图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特点:问题假设验证结论,这和科学家工作没什么两样,可以说每个学生都是科学家。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这也是科学课真正的精神和内涵。本学期,学生探究对象是认识事物的性质和相互关系,共安排了5个教学单元:骨骼与肌肉、养蚕、物体的运动、无处不在的力、调查与预测。从探究水平上看,仍以引导性探究为主,逐步过渡到指导性探究,为以后的自主探究打下基础。本学期的科学探究首次涉及对比实验,教师要细心引导,要具体指导操作的方法,带领学生经历“预测设计并进行实验整理分析收集的证据表达与交流”科学探究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控制变量。从教学目标上看,在观察与测量的基础上,学习假设与收集证据,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学会运用理解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在此基础上形成结论和解释,验证自己的假设。养成大胆假设、仔细实验、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和敢于阐明自己的观点,虚心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评议或质疑,反思改进自己的探究过程的合作探究态度,使学生知道科学也需要共享。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教材设计了触摸、模拟、建立模型等探究活动,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认识骨骼、关节、肌肉的运动作用,了解自己的运动机理,懂得运动系统的卫生保健知识。第二单元养蚕让学生亲身经历一次完整的养蚕过程,观察到一个生命的完整周期,感受到生命的神奇与伟大,体验到为养蚕所付出的辛苦劳动和养蚕成功的快乐(与三年级的种植相联系),在知识、情感、态度、方法等各方面都有较大的收益,在养蚕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组织一场养蚕活动交流会,让学生回顾养蚕的经历,展示自己在养蚕活动中的研究成果。第三单元物质的运动选取了力学中可直接感受的“运动”内容,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使学生认识运动是物质的基本规律之一,判断物体是否运动要用参照物作为判断标准,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待物体的运动状况,学会简单的定量观察,学会辩证地看问题,本单元出现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去探究影响小车的运动的快慢的因素和摆的快慢因素,这是学生探究能力的一个跨越,教师要对学生探究方法作具体的指导,要让学生知道要保证实验的公平,实验结果的公正和客观,实验中有些条件不能改变,有些条件需要改变,但每次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在探究过程中,要求学生大胆假设,周密计划,认真操作,仔细观察,要尊重事实,要做好原始记录,要用数据说话,教师的角色由初始的“帮”到“扶”,渐渐到“放”。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围绕力的存在,力的表现和作用,就力在哪里,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方向,力有大小及弹力,地球引力,摩擦力,气体和液体的阻力来构建知识体系,引导学生通过对重力、摩擦力和阻力的探究,使抽象的力的概念得到理解和深化,能综合所学的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自主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第五单元调查与预测,调查和预测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要让学生知道在什么情况应采用调查,调查的常用方法有哪些;预测是对事物的未来作出科学猜测,预测要有依据。二、教学建议:1、合理地使用教材。教材是教材编写组提供的教学素材,有严密的逻辑性、思想性、结构性,是编写组集体智慧的结晶。但不可否认,教材很难顾及不同区域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因此教师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对教学内容作出调整。四(下)将骨骼与肌肉安排在二月份,在气候还比较寒冷的情况下,学生穿着厚重的棉衣,难以通过触摸的形式感知骨骼和肌内。养蚕受气温影响也很大,建议将这两个单元推迟,先进行三、四单元教学,待气温升高时,再进行一、二单元教学。教学养蚕单元时还需注意,养蚕活动时间较长,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教学。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好养蚕计划,认真记好养蚕日记。教学时穿插在其他单元中进行,采用大小课的方式,定期交流观察日记,适时进行阶段性评价,最后举行养蚕经验交流会,全面总结养蚕的收获。2、加强学科沟通。养蚕活动持续时间长,学生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在当前的教育现实中,肯定会受到来自语、数、英教师及家长的阻力,科学教师要与班主任多沟通联系,将养蚕活动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平时请班主任指导孩子们写养蚕日记;蚕吐丝结茧时,还可集中在作文课上观察,然后写篇作文。在培养孩子科学探究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作文水平,这是一件双赢的好事。班主任的重视与积极参与,可将各方面对养蚕活动的阻力降至最低。w W w .X k b 1 .c O m3、教师要先于学生“下水探究”。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习科学是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教师仅仅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伙伴。教师的“教”要立足于学生的“学”,服务于学生的学,要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本学期的教材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会控制变量”,因此教师要做科学探究的先行者,先于学生去经历、体验和发现。用孩子们的眼光去看待科学,用孩子们的心去体验科学理解他们的惊奇与幼稚地思考,理解他们的个性化的表述,真正做到“蹲下来教科学”。教师的“下水探究”可以摆脱以往“坐而论道”的弊端,在一个可预设的情境中,教师以学习者的角色,设身处地地去实践,以探知水之深浅,路之难易,教师可根据下水探究的体验,在情感态度方面对学生做出恰当的发展性评价。4、要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探究。严谨是科学的显著标志之一,严谨表现为科学的任何结论都需要有事实为依据,离开了事实的支撑,任何科学结论都无法存在,在研究“小车的运动”“摆”等过程中,学生开始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收集证据,教师要明确要求学生做好原始记录,注意保留且不能随便涂改数据,每次实验需做三次以上,求得中间值或平均值,全班采用统一的方法,培养学生用数据说话。毅力是科学家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之一。科学探究是一种非常辛苦的劳动,需要研究者坚忍不拔,持之以恒。教师要告诉学生,养蚕是一项长期活动,需要他们付出辛勤的劳动,要鼓励学生在养蚕过程中自选课题,开展一些探究性活动,教师要给予阶段性表扬,鼓励他们坚持就是胜利。通过活动锻炼能力、培养意志。新-课-标-第-一-网5、对学生的评价要科学、客观、公正。 对学生评价的标准是科学素养的提高,全面反映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情况,对学生的评价要避免重知识轻过程,重分数轻能力。试卷并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方法,科学日记、科学实验报告,科学成果展示都可作为评价的重要参考。实践证明,在科学探究中表现最好的往往是语文、数学成绩中下等生,科学教师评价他们时不能受其干扰。新| 课 |标 |第 |一|三、教学进度周次日期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备注12.72.8期初准备2月7日上课22.82.141.1 骨骼 1.2关节32.152.211.3肌肉 1.4骨骼、肌肉的保健42.222.28单元评价 2.1我们来养蚕53.13.72.2给蚕宝宝记日记(2课时)63.83.142.3我们来抽丝 2.4养蚕经验交流会73.153.212.4养蚕经验交流会 3.1 一切都在运动中83.223.283.2运动的快慢 3.3运动的方式93.294.43.4小车的运动清明放假104.54.113.4小车的运动 3.5摆114.124.173.5摆 单元评价124.184.254.1力在哪里期中考试134.265.24.1力在哪里劳动节放假145.35.94.2物体形状改变以后(2课时)155.105.164.3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4.4摩擦力的秘密165.175.234.4摩擦力的秘密 4.5降落伞175.245.304.5降落伞 端午节放假185.316.65.1调查 5.2预测196. 76.13整理与复习206.146.20期末考察与评价216.216.25226.256.27放暑假(制定:陈建平) 新 课 |标|第 |一|X|k |B| 1 . c|O |m1-1骨骼教学目标: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 能够通过看、摸、敲、掂等多种方法观察动物的骨头,进而了解人体骨头的内部结构。教学重点、难点: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块骨头;知道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知道人体的骨骼具有塑造体形、支持躯干、运动、保护内脏器官、制造血细胞、储存身体所需的某些物质等多方面的作用。教具、学具准备:1课前学生把活动记录上的人体骨骼图贴在硬纸板上,剪下来,上课时带到科学教室。 2收集煮熟的、结构比较完整的动物骨,清洗后以备上课观察之用;教学过程一、观察图片,揭示课题1提问: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是如何造房子的吗?建筑工人为什么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呢?2提问:大楼建成了,原来的钢筋框架怎么不见了?3谈话:与钢筋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但不是由钢铁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构成的。4提问:关于骨骼,你们想知道些什么?5归纳学生想研究的问题,布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二、探究:人体骨骼系统的构成1谈话: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我们的骨骼?2学生交流方法。新 课 标 第 一 网3实践活动:摸一摸我们的 骨头,你可以感知到些什么?4学生汇报、交流。5提问:你知道我们的身体里有多少块骨头吗?你能摸到多少块?6布置任务:把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部分头、躯干、手臂、大腿。分组各摸一个部分,看能摸出几块骨头。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分得清、摸出得多。 (学生分组活动:摸骨数骨)7汇报交流活动情况,对照活动记录里的骨骼图,了解骨骼的分布。8提问:大家摸出自己的手上共有几块骨头?(观看人体骨骼的X光照片)9小结:人们肉眼看不到身体内部骨骼的结构,但X光却可以。一只手上竟然有27块骨头呢!10读一读:人体的骨头共有206块,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11补充:人体内骨骼系统中的数量由年龄决定。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有275块骨,而一个成年人的身体里却只有206块骨。因为,婴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些骨会合并在一起。例如,婴儿刚出生时,其头盖骨分为许多块独立的骨,随着人体不断地生长发育,独立的骨合并在一起,形成了较大的头盖骨。12动手做:拼装人体骨骼的模型图片13出示人体骨骼教学挂图,比一比:你拼对了吗?14小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一般共有206块骨头。这些骨头是有规律的组合在一起的。三、体验:人体骨骼系统的作用1谈话:人体的骨骼具有什么作用呢?2学生交流讨论。 3组织活动:体验人的骨骼有什么作用。(1)队列训练运动;w W w . x K b 1.c o M(2)站姿训练塑造体形、支持躯干;(3)呵护“小娃娃”保护内脏器官。4学生汇报活动体验。5拓展:像肋骨一样保护内脏器官的骨头还有哪些?6小结:人的骨骼具有运动、支持躯体、塑造体形、保护内脏器官等多种作用。7提问:如果人体的骨骼受伤了,会给人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8安全教育。四、作业1看图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哪些骨骼参与了运动?(1)跳绳时;(2)吃饭时;(3)静坐时 2完成活动记录上的作业。3请爸爸妈妈做一次排骨汤,吃排骨时注意观察猪骨头的内部是怎么样的。选一根吃过的骨头带到科学课上。二次备课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了解人体的骨骼系统1活动:分组组装人体骨骼模型,说说人体的骨骼由哪几部分组成。2思考:人体的骨骼系统有什么作用?二、探索:了解骨头的特点1探索活动:发现骨头的特点。(1)拿出熟的动物腿骨和一块石头和相关观察工具;(2)用放大镜观察石头和动物腿骨; (3)用锤子轻轻敲打石头和动物腿骨的表面;(4)掂一掂这两样物品,感觉一下各自的重量;(5)洗干净手,把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w W w .x K b 1.c o M2学生汇报交流。3思考讨论:根据观察结果,你认为骨和石头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4活动:说说动物的骨头是什么样子的。三、观察:了解骨头的结构1讲述:在希腊文中,“骨骼”的原意是“一个死亡了的身体”。其实,骨都是由活细胞构成的,骨是有生命的。2观察活动:提供猪的腿骨解剖实物,观察骨头的结构图,说说骨头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3讲解骨头的结构组成:骨密质内有一些细小的导管,将骨表面的血管和神经与骨中的活细胞连接起来。骨头中间有一种软组织叫骨髓,它能制造血细胞。4提问:你还可以提供哪些证据来说明骨头是有生命的吗?四、巩固拓展1谈话:通过两节课的学习,你对人体的骨骼有了哪些了解?2补充:了解人体内的另一种骨头软骨。(1)摸一摸鼻子尖,感觉到了什么?(2)鼻尖中含有软骨。(3)讲述: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软骨会发生变化。婴儿的骨骼大部分都是软骨,随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大部分的软骨会被硬骨所代替。(4)讲述:当人停止发育后,大部分的软骨被骨组织完全代替。当然,还存在少部分软骨,除了鼻尖的软骨外,在我们的膝盖处还有软骨。教学反思: 1-2关节教学目标:能够通过活动找出人体上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能够通过多种活动体验、比较人体上各种关节的多种连接方式;能够借助于模型、实物等了解几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的工作方式及原理。教学重点、难点:知道骨头与骨头相连的地方叫关节;知道有了关节,骨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运动;认识铰链关节、旋转关节、鞍状关节、球状关节等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关节在人体各种运动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认识到人体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并相互适应的;感受人体关节的神奇与巧妙,激发研究人体的兴趣。教具、学具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一些方便用来固定手指、手臂、下肢等部位的木棒、胶带等物品;2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的模型及生活中具有相似结构特点的某些物品,如铰链关节铰链、旋转关节旋转式门锁等;3课前去菜场购买部分猪蹄、去肉排骨等作为观察关节连接的材料;4学生课前吃鸡、鸭、排骨等的时候注意观察动物的骨头与骨头之间是如何连接的。教学过程: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1出示机器人行走、工作的视频,观察:机器人行动起来与我们有什么不同?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2学生交流介绍。3提问:人可以灵活地做各种动作跟我们身上的哪部分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呢?(揭示课题:关节)4谈话:关于关节,你想知道些什么?新课 标第 一 网二、认识关节,体验关节的作用1讲解:什么是关节?(骨头与骨头相连的地方叫关节)2讲述:人体的支架骨骼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人体由许多块小骨组成,而不是一块块的大骨,每两块小骨之间由关节相连。3介绍:关节可以分为固定关节和活动关节两种。身体内的某些关节以某种方式连结后,骨的活动性较小,或是不能运动。我们把这些骨的连接叫做固定关节。头盖骨的骨就是由固定关节连结的,连接肋骨和胸骨的也是固定关节。人体内的大多数关节都是活动关节。活动关节使人体能够进行大幅度的运动。4小组活动:活动一下身体,找一找身上有哪些是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在人体图上标出来。5汇报交流,实践体验。6小结并设疑:这些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有什么作用呢?你能想办法设计实验验证一下吗?7谈话:如果这些自由活动的关节不能够自由活动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分组实验活动,体验一下,关节绑住之后做这些动作跟原来比较有什么不一样?(1)绑住食指关节写字、穿回形针项链、把豆子放进小口瓶;(2)绑住肘关节系鞋带、拉拉链、写字;(3)绑住膝关节走路、下蹲。8汇报实验结果,交流试验体验。9小结:如果没有关节,人体就会像木板一样僵硬。三、体验关节的多种连接方式1活动:按要求做各种动作,比较一下,身上的关节所能够做的动作有什么不同。2学生交流汇报。3预测:里面的骨头是怎么连接的?4谈话:你的预测正确吗?请阅读资料: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5学生交流讨论。6出示猪蹄、排骨等实物,指导学生观察骨与骨之间是如何连接的。7完成下列各项活动: (1)转动你的胳膊; (2)推开门; (3)从桌子上拿起一本书; (4)大幅度甩手; (5)转动你的头; (6)跪下。 列出完成每一项动作所涉及到的关节的类型。8对号入座找一找身上还有哪些部位的关节分别是这四种常见关节类型。9小结:不同的活动关节使人体能以多种方式运动。四、总结拓展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关节有了哪些了解?2思考:关节还有什么作用?3活动体验:将你的脚尖踮起,然后迅速将脚跟落下。教学反思: 1-3肌肉教学目标: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肌肉的分布;能够借助于手臂活动模型了解肌肉的工作方式。教学重点、难点:知道人体内大约有600多块肌肉,约占体重的40%左右;知道人体内有三类肌肉: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与功能;知道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实现的;了解手臂是如何运动的,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总是成对在一起工作,一个收缩,另一个就舒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己制作手臂活动模型,激发学生对人体运动研究的兴趣;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肌肉在运动中的重要作用;了解人体内的骨骼、肌肉以及身体其他部分相互作用才能够完成各种运动,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新课 标 第 一 网教具、学具准备:1课前去菜场购买一个完整的鸡翅膀解剖后供学生观察模拟手臂肌肉的工作方式用; 2人体肌肉的教学挂图;3手臂活动模型;4人体肌肉的相关电教资料片。教学过程: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1谈话:你们有没有手和脚被冻麻的经历?那个时候你能拿住东西、做出你想做的动作吗?为什么?2讲述:仅靠骨骼还不能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要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必须有肌肉的参与。二、了解肌肉的分布及类型1提问:我们身上哪些地方有肌肉呢?2学生交流。3利用电教资料介绍:肌肉的类型。 人体内有三类肌肉: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种肌肉的特点。4观察人体肌肉挂图,了解人体的骨骼肌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四肢肌。5小结。6活动:摸摸自己的身体,哪里的肌肉最多?哪里的肌肉最少?三、观察体验:肌肉是如何工作的1探索活动:肌肉在运动中所起的作用(1)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一个晒衣服的弹性夹子,在2分钟内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来回夹紧、松开夹子。数一数在肌肉疲劳之前你能夹几下。(2)休息一会儿,然后重复第1步的动作。(3)思考预测:如果你用另一只手重复第1步和第2步的动作,那么会发生怎样的情况呢?检验一下你的预测。2预测:肌肉是如何工作的?3活动体验:(1)站直后向前弯腰。用手摸后背下部和肚子及大腿的前部,感觉肌肉有什么不同?(2)左手掌心向上,用指敲桌面。用另外一只手摸手臂的前部和手臂的后部,感觉肌肉有什么不同?再把手翻过来使劲压,胳膊各部分有什么感觉?4学生交流体验。5教师相机出示手臂活动模型,并观察教学插图,讲解肌肉是如何工作的。6学生阅读资料。7利用视频观察解剖好的鸡翅膀,模拟手臂肌肉的工作方式。8小结。五、总结拓展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与研究,你有哪些收获?对人体的肌肉有了哪些新的认识?2游戏:谁是木头人? 讨论:当我们不运动时,身体的哪些肌肉仍在工作?教学反思: 1-4骨骼、肌肉的保健教学目标:能够联系实际说出体育运动和合理膳食对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能够根据教材指导开展合适的运动保持骨骼和肌肉的健康;能够在运动过程中进行积极的预防并在出现意外受伤时进行初步的救护。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坚持体育锻炼和保持膳食平衡可以增进骨骼与肌肉的健康;知道不同的体育运动对增强体力、柔软性和耐力的效果不一样;知道穿戴适当的防护性装备、运动前做一些准备活动等可以预防骨骼和肌肉在运动中受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训练正确的运动方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增进学生自我保健和自我防护的意识。教具、学具准备:1体操、游泳、健美操等各种体育运动项目比赛过程的录像;2武术、太极拳等传统体育项目的相关资料介绍;3“食物金字塔”等电教资料; 4部分体育运动防护用品;5各种防护知识资料介绍。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揭示课题1播放健康歌,跟着音乐跳起来。2讨论:刚才的活动中我们主要锻炼了身体的哪些部分?3谈话:骨骼和肌肉执行着人体所必需的很多功能,因此保持它们的健康十分重要。4提问:那么,怎样才能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呢?二、了解体育运动对骨骼、肌肉的影响新课 标 第 一 网1谈话: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要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必须合理地参加一些运动。2提问:经常参加体育运动有哪些好处?3学生交流介绍。4小结。5谈话:各种体育运动对增强体力、柔软性和耐力的效果不完全一样。 (自由阅读教材11页资料)6思考、比较、讨论:(1)要想提高自己的耐力,你可以选择哪些运动项目进行训练?(2)要增强身体的柔软性,可以参加哪些运动?(3)要提高体力,可以推荐参加哪些运动?(4)哪一项体育运动对增强身体各方面能力效果比较好?7交流:平时你最喜欢参加哪些体育运动?你知道这些体育运动对你身体的哪一个方面有好处吗?8同桌一起对做一节广播体操,并讨论:这些动作对锻炼身体的哪一部分肌肉、关节特别有用?9交流、小结。10拓展:武术是我国特有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内容繁多,门派林立,表现形式多样,具有极大的健身价值。三、了解运动中的安全要求1谈话:我们平时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发生骨折、扭伤、脱臼、肌肉拉伤等损伤。身边的案例:某位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时受了伤。提问:如何在运动中注意安全、避免受伤?2交流运动中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1)穿戴适当的防护性装备;(2)运动前做一下准备活动;(3)遵守合理的运动规则;(4)选择安全的运动场所等。3活动指导:溜冰时必须穿戴哪些防护性装备?4总结。5拓展:一旦在运动时受了伤,应该如何处理呢?(1)骨骼、关节受伤如何处理?(2)如何避免肌肉受伤?(3)防护知识介绍。四、了解营养对骨骼、肌肉的影响新课 标第 一 网1谈话:另外,食物营养对人体骨骼、肌肉的健康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四大营养素:蛋白质、矿物质(尤其是钙及各种微量元素)、脂肪酸(尤其是必需脂肪酸)以及维生素(如维生素A、D、C)。为了使肌肉和骨骼保持正常工作,平时需要多吃些蛋白质含量高、含钙量高的食品。2讨论、交流:你知道哪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吗?3拓展:营养与健康。五、拓展延伸1总结:如何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 (合理锻炼、丰富营养、注意安全)2延伸:身边的科学 说出你和家人锻炼身体的五种方法,然后与家人讨论对每一项活动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把它们都列出来。思考:如何将这些安全措施付诸实践呢?3、尽管在日常生活与运动中像骨折、扭伤和脱臼这类损伤相当普遍,但它们还是可以避免的。如何在运动中注意安全、避免受伤?教学反思: 2-1我们来养蚕教学目标: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卵的形状和颜色;能够通过图画和文字表达,交流关于蚁蚕的观察结果;能提出关于蚕的问题,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边养蚕边研究。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卵是蚕生命的开始;知道蚕卵能孵出蚁蚕;能用放大镜观察卵和蚁蚕的外形特征,并把它画下来;知道蚁蚕需要食物、空气、空间等生活和成长的必要条件。情感、态度与价值感:愿意和同伴合作与交流;珍爱小动物,主动接近小动物,不伤害小动物;充分体验养蚕所带来的乐趣。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猜猜这是什么东西?(猜蚕卵)2、教师讲述:产卵是许多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蚕卵又是如何生长变化的。让我们一起来养蚕吧。二、我想知道的问题、说说我们知道的。1、关于养蚕我们都知道些什么?2、学生汇报。、讨论我们想知道的。1、关于养蚕我们还想知道些什么?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需要研究的问题。X|k |B| 1 . c|O |m3、学生汇报。三、蚕卵是蚕生命的开始1、教师讲述:卵是蚕生命的开始,我们可以先观察蚕卵的变化。2、学生分组用放大镜观察蚕卵是什么样的?形状怎样?大小怎样?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四、从卵里面出来的小生命1、播放蚕卵孵出的资料片。思考:有什么新发现?2、(用毛笔轻轻把蚕卵分发给学生)借助放大镜观察刚孵出来的蚕宝宝是什么样的?像什么?并给它取个名字。3、讨论:我的蚕宝宝孵出来了,我们能为它做些什么呢?五、我们一起养好蚕1、学生讨论:怎样做能让蚁蚕长得又大又壮?2、教师讲述:大家对养蚕方法和蚕的知识已经有了部分了解。下一课我们将举行领养活动,请大家作好准备。教学反思: 2-2给蚕宝宝记日记教学目标:学会养蚕。能够较长时间观察、描述蚕的生长和变化。能够预测、比较和讨论蚕的整个生长期的外观变化。能通过图画和文字表述,交流观察结果。能够自主的探究关于蚕的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科学知识:知道幼虫期需要食物、空气、空间等生活和生长的必要条件。知道幼虫形成了蛹,蚕蛾是从蚕蛹里羽化出来的。知道蚕的成虫蚕蛾从蛹里孵化出来后,不再吃食物也不再长大。知道雌雄蚕蛾交尾后,雌蚕蛾产卵,卵孵出下一代幼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感受生命的神奇和伟大。更加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珍视整个养蚕期间搜集的科学信息。体验养蚕及研究蚕的乐趣。养成把养蚕活动坚持到底的科学态度。教具、学具准备:学生用:放大镜,直尺,天平。教师用:有关蚕蜕皮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其他动物幼体的图片资料。教学活动过程:1.引入。蚕宝宝出生已有两周了,在这两周里,大家发现了蚕宝宝的哪些变化?2.交流蚕的新变化。描述蚕宝宝身体大小、颜色等方面的变化。描述蚕宝宝吃桑叶的情形及蚕宝宝食量的变化。描述其他新发现。3.观察蚕宝宝换外衣。交流:说说你是怎样发现蚕宝宝蜕皮的。新|课 | 标|第 |一|说说观察到的蚕宝宝蜕皮的过程。蜕皮前后的蚕宝宝是什么样的?蚕宝宝蜕皮要用多长时间?你的蚕宝宝蜕了几次皮?记录蚕的这些变化情况。观看蚕宝宝蜕皮过程的录像片。讨论:蚕宝宝为什么要蜕皮?将要蜕皮的蚕宝宝是怎样的?我们小时候穿的衣服和现在穿的衣服有什么差别?蚕宝宝慢慢长大了,谁来给它换新衣服?4.观察身肥体壮的蚕宝宝。用放大镜观察蚕宝宝身体的各部分是什么样的。蚕宝宝怎样吃食物?蚕宝宝怎样运动?讨论:蚕宝宝身体两侧的小黑点有什么用。量一量蚕宝宝的身体长度。称一称蚕宝宝有多重,比比谁的蚕宝宝大。把你的蚕宝宝画下来。5.蚕宝宝为自己盖新房。观察蚕宝宝为自己盖新房前身体是什么样的,它会做些什么?你能帮蚕宝宝盖新房做些什么?观察蚕宝宝是怎样为自己盖新房的。观察蚕宝宝为自己盖新房,你有什么发现?教学反思: 2-3我们来抽丝教学目标:初步学会如何抽丝;初步学会如何测量蚕丝的长度。教学重点、难点:知道真丝织物与蚕丝的关系;知道抽丝的简单步骤;知道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悠久。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到抽丝成功的乐趣;感受养蚕抽丝对世界物质与文化交流的作用。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谈话:同学们,我们经过近一个月的养蚕活动,不畏困难,不辞辛劳,终于收获了一个个雪白的蚕茧,那么蚕茧有什么作用呢?新| 课 |标| 第 |一|2.学生汇报:蚕茧可以抽成丝,织成美丽的丝织品。二、观看音像资料,产生探究的欲望1.谈话:请同学欣赏一段录像,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2.学生观看,汇报:知道了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历史悠久,传说是嫘祖在五千年前就教会人们养蚕抽丝了,被后人尊为蚕神;我国的蚕丝业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了世界各地;美丽的丝织品是用蚕丝织成的。三、指导学生进行抽丝活动,汇报交流。1.谈话:同学们都知道美丽的丝织品是由蚕丝织成的,那你们知道如何进行抽丝吗?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抽丝活动。材料的准备:每组一个浸泡在开水中已近10分钟的蚕茧、水中滴了一些颜料、一个用硬纸板做成的纸筒。操作要求:先用铅笔钩住蚕茧外表的浮丝,转动后找出丝头;将丝头缠绕在纸筒上;转动纸筒即可抽丝。操作分工:大家轮流抽丝,每人每次一分钟,其他同学帮着记时及记抽丝的圈数,最后算出总的用时及缠绕的圈数,得出一个茧丝的长度。3.学生分组活动,汇报交流。教学反思: w W w .X k b 1.c O m2-4养蚕经验交流会教学目标:讨论蚕一生的变化;能通过图画和文字整理、表述、交流观察结果。教学重点、难点:知道蚕及其他昆虫的一生要经过变态;知道昆虫的外形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珍视在整个养蚕期间的科学信息;体验养蚕及研究蚕的乐趣;为自己长时间观察研究获得的成果而自豪;能正确看待昆虫与人类的关系。教学重难点:重点:交流养蚕经验,了解蚕及其他昆虫的一生变化。难点:能将养蚕记录进行整理、分析。教具、学具准备:教师:有关蚕及其他昆虫一生的标本、图片或录像。学生:各种养蚕的记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你们养的蚕宝宝都变成什么了呀?在这期间一定是收获不小,积累了不少经验吧?今天我们就来开个养蚕经验交流会。二、学习新课1共同交流蚕一生的变化过程。(1)提问:在这一个多月的养蚕活动中,你们一定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谁能给大家说说蚕经过了哪些变化?(2)学生翻看自己的观察活动的记录,分组讨论。(3)师生交流养蚕的发现。(4)教师将学生的发现有重点的记录。(5)讨论:通过大家这段时间的养蚕活动,你们发现蚕的一生要经过几次变化?2指导学生把蚕的一生画下来。(1)谈话:我们知道蚕的一生要经过多次的变化,在养蚕的过程中,我们很多同学也写了养蚕日记,那么谁能用个比较简单明了的方式说明蚕的一生变化呢?(2)看书第28页上图,书上是用什么方式来记录的?(3)讨论:那你还能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说明蚕的一生?(4)学生分组讨论。(5)学生把蚕的一生用图画画下来,要求标明哪个阶段比较有代表性。(6)展示学生有创意的记录形式。3比较蚕蛾与蝴蝶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指出,形成昆虫概念。(1)谈话:在我们养蚕的这段时间,全班有的同学是从蚕卵一直养到产卵结束,经历了蚕的一生过程,有了很多发现,但有些同学没能完整的饲养成功,谁能说说自己这段时间养蚕的一些心得和体会?(2)学生自由讨论,汇报。(3)讲解:在养蚕中发现蚕最有意思的是会结个茧,出茧后于之前完全两样,这种变化过程科学上叫做“变态”。(4)提问:你还见过哪些动物有这样的变化?(5)对照书上28页下图说说蝴蝶一生有哪些变化?(6)讨论:蚕和蝴蝶的一生很相似,蚕蛾和蝴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7)小组讨论,进行比较。(8)根据学生对蚕蛾和蝴蝶的比较,总结昆虫的特征,形成昆虫的概念。三、巩固应用出示各种虫子的图片,判断:哪些虫子属于昆虫?说说理由。教学反思: 3-1一切都在运动中教学目标: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的相对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科学知识: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用辨证的眼光看问题。教学过程:一、直接引入:我们的周围充满着各种各样的运动。我们怎样判断物体在运动呢?二、认识到判断物体运动要借助参照物。1、观察课文中的图片,图片中的这些物体在运动吗?2、描述图片中物体的运动。3、你是怎么知道它是运动的?(让学生不断意识到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要借助参照物)4、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事例揭示参照物的概念。 看看你们能不能顺利地找到自己的座位。 到电影院看电影你是怎样有快有准找到自己的座位的?小结:看来有了统一的标准确实能为我们准确地确定位置提供便利。7、谈话:现在在教室里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你能不能用简短的语言清楚的描述一下自己的位置?小组讨论一下。小组代表发言:我把某某某同学的座位号定为一组一号,我的位置就是某排某号。教师:看来同学们都会使用统一的标准来确定位置了。三、认识改变参照物就会改变对运动的判断。1、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确定参照物。 坐在缓慢行使的汽车上,怎样发现汽车在前进?你只以什么作为参照物的? 为什么会有附近的树倒退的感觉?此时你又是以什么作为参照物的呢?2、乘坐交通工具人动了没有?3、从这些判断中你明白了什么?4、小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四、认识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1、 提问: 有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为什么我们判断物体是否运动要事先确定参照物?2、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五、认识参照物对判断物体是否运动、运动快慢的重要性。1、小组讨论: 如果你坐在一列飞速行使的火车车厢里,一位旅客在过道上经过,你觉得他走得快还是慢? 那对于站台上的人来说呢?2、根据汇报得出结论:参照物不仅对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是必要的,也是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心理咨询中的心理档案管理试题及答案
- 药剂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 育婴师考试通关秘籍试题及答案
- 药物疗效的客观评估考题及答案
- 药剂学人才培养与发展路径试题及答案
- 心理咨询师情感疏导的有效性研究试题及答案
- 药剂学的研究与应用动态考试试题及答案
- 系统架构设计师职业生涯规划试题及答案
- 激光实验设计试题及答案要点
- 育婴师儿童发展观察法试题及答案
- (高清版)DB21∕T 2481-2015 水利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标准-农村水利工程
- 消防技术标准的解读与应用实例
- LED显示屏售后服务、质量保证承诺
- 【课件】澳大利亚基本情况介绍
- 毒品危害与防范(四川警察学院)学习通测试及答案
- 《身边的数据》名师课件
-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2024年版)
- 《绩效面谈》课件
- DB21-T 4051.2-2024 土壤碳储量调查与核算方法 第2部分:湿地生态系统
- 2023年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招聘笔试真题
- 中药学(士)《相关专业知识》习题含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