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廊坊市霸州市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河北省廊坊市霸州市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河北省廊坊市霸州市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河北省廊坊市霸州市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河北省廊坊市霸州市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廊坊市霸州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1对物理量进行估测,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功之一下列对物理量的估测合理的是()a吃饭用的筷子的长度约为2cmb适合人洗澡的水温约为80c课桌的高度约为0.8md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2国庆期间,张岩坐火车去唐山看望姑姑,在火车上,他看到车窗外的麦田迅速向后掠去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路边的树木b地面c铁轨d火车3下列运动现象可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正在进站的公交车b王萌站在自动扶梯上缓缓上楼c张凯围着操场跑3000米d时针在钟表上转动4如图所示的是汽车上的速度表,一辆汽车以此速度从石家庄驶向北京,若石家庄到北京的路程为270km,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车行驶的速度是90km/hb该车行驶的速度是25m/sc该车行驶的速度是90km/sd该车到北京所用的时间约为3h5小东在百米赛跑中第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3米,第2秒内通过的路程是5米,第3秒内通过的路程是7米,则他在这3秒内()a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m/sb后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6m/sc3秒内的平均速度为7m/sd最后1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m/s6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超声波和次声波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b声速的大小只跟介质的种类有关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d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会发出噪声7“响鼓也要重锤敲”和“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涉及的声音的特性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响度和音色8声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响了之后,立刻回到座位上坐好等待上课,这一现象说明()a声音可以传递信息b声的传播携带着能量c铃声属于噪声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9超声波因其频率下限大于人的听觉上限而得名,在医学、军事、工业、农业上有很多的应用下列不是利用超声波的是()a排除人体内的结石b用声呐确定潜艇的位置c探测核爆炸的强度d检测锅炉有没有裂纹10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下列防治噪声的事例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c城市高架桥道路两旁建隔音墙d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11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是37.5,若没有甩过,又用它去依次测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乙和丙的实际体温分别是36.5和38,那么两次测完后记下的数据分别是()a36.5和37.5b37.5和38c36.5和38d37.5和37.512南极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堪称“世界寒极”,它的最低温度可达80,即使在温暖的天气里也只有20如果要在南极大陆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根据表中的有关数据,你认为应选择()温度计 标准大气压下几种物质的熔点/ 水 水银酒精 煤油 039 11730 a水b水银c酒精d煤油13人们总以为冰淇淋是从西方传进来的,其实,中国远在3000年前的周超宫廷,就有凌人“冬季取冰,藏之凌阴,为消夏之用”夏天我们吃冰淇淋觉得凉爽,是因为冰淇淋在口中()a液化吸热b熔化放热c凝固吸热d熔化吸热142015年3月9日,天津鲜县因大风天气,于桥水库岸边气温降到0以下,大浪冲到岸边迅速结成锥状冰凌,晶莹剔透,姿态万千水变成冰凌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凝固b熔化c液化d凝华15炎热的夏季鸡蛋要在冰箱里储存某天亮亮从冰箱里拿出了一个鸡蛋,它发现不一会儿鸡蛋就布满了许多细小的水珠,过一段时间小水珠又自动消失了下列关于以上现象解释正确的是()“鸡蛋上布满小水珠”是凝华现象 “鸡蛋上布满小水珠”是液化现象“小水珠消失了”是汽化现象 “小水珠消失了”是升华现象abcd162015年4月8日清晨,降温降雨天气后,庐山牯岭镇银装素裹,出现了4月难得一见的雾凇景观雾凇的形成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凝固b液化c熔化d凝华17北方的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属于()a升华现象b凝华现象c汽化现象d液化现象18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a两同学在t=10min时相遇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1.5倍d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2倍19噪声是一类能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下列属于噪声的是()a课堂上,亮亮和小凯的窃窃私语声b山林间小溪流动的声音c静谧的夜晚,优美的钢琴声d飞机起飞时的轰鸣声20初冬的清晨,湖面上飘着“白气”下列现象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与“白气”形成的原因相同的是()a刚剥去冰棒纸的冰棒周围冒着“白气”b戴眼镜的同学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时,眼镜片上会形成“小水珠”c人游泳之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冷d烧水时,壶嘴上方冒的“白气”二、解答题(共10小题,满分60分)21(4分)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蜂鸟觅食材料二:蜂鸟体型很小,能够通过快速拍打翅膀(如棕煌蜂鸟每秒可拍动50次以上)而悬停在空中,蜂鸟的飞行本领高超,飞行的速度是90千米/小时,也是唯一一种可以向后飞的鸟(1)蜂鸟飞行100m,需要s(2)在物理学中,物体振动的次数与所用时间的比叫做频率,单位为赫兹(hz)棕煌蜂鸟飞行时,我们(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3)蜂鸟觅食时悬停在空中,根据材料一提出一个与相对运动有关的问题并回答问题:?回答:22(3分)请用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2)水母可以听到部分次声波,就是说它能听到部分低于hz的声音(3)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23(1分)以下是秦月日记的部分内容,请将空白处补充完整24(4分)如图,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听诊器运用了声音(填“具有能量”或“传递信息”)的道理;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填“音调”或“响度”)25(6分)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1)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冰属于(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的依据是(2)图乙中第3min时,冰处于态26(6分)截止2015年7月,威海市共开展人工降雨作业12次,发射火箭弹536枚,较好地完成了降雨作业任务,增大了全市的降雨量,增加了水库蓄水量,降低了森林火险等级,为粮食减灾丰产作出了积极贡献人工降雨的原理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均填物态变化的名称)27(12分)为探究小车在足够长的斜面上的运动规律,亮亮使小车每次均从斜面上a处由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如图所示),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 从a处开始的路程/cm 0 312 2748 从a处开始计时的时间/s 0 0.75 1.5 2.25 3 3.75 平均速度/(cms1) 04 812 1620 (1)将表格中的空白处补充完整(2)实验过程中用到的测量仪器有和(3)小车在运动过程中(选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4)为了探究斜面倾斜度对小车运动速度的影响,亮亮做了以下几组实验,根据表中的数据判断,他是通过(选填“相同路程比时间”或“相同时间比路程”)来比较小车运动的快慢的(5)由表中的数据可知,斜面的倾斜角度越大,小车的运动速度(选填“越快”或“越慢”) 斜面倾角 60 4020 时间/s 2 4 8 路程/cm 1616 1628(8分)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是,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时间/min 0 12 34 56 7 8 温度/ 9294 9698 100100 100 100100 (1)图甲中a、b、c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式正确的是(2)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3)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为了验证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29(8分)一辆公交车与一辆速度为60km/h的私家车从同一地点沿相同方向一起出发,到达某地时,私家车用时36s,公交车比私家车多用时4s假设整个过程中,两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求:这段路程中,公交车的速度30(8分)利用回声可测海底深度,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从船底发声装置向下发出的声音,经1.6s后,船底的接收装置收到回声求:海底的深度河北省廊坊市霸州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1对物理量进行估测,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功之一下列对物理量的估测合理的是()a吃饭用的筷子的长度约为2cmb适合人洗澡的水温约为80c课桌的高度约为0.8md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考点】长度的估测;温度;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应用题;参照思想;估算法;估算综合应用题【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筷子的长度略大于20cm,在25c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人的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40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0.8m左右故c符合实际;d、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c【点评】选择题所考查的知识点覆盖率较高,知识横向跨度大,且注重基础和能力的考查,加大了对科学探究能力和研究方法的考查,还考查学生对理论与实际差异的应变能力,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注重物理知识的应用,从单向封闭走向多维开放2国庆期间,张岩坐火车去唐山看望姑姑,在火车上,他看到车窗外的麦田迅速向后掠去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路边的树木b地面c铁轨d火车【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应用题;比较思想;归纳法;长度、时间、速度【分析】被研究的物体和选定为参照物的物体之间发生位置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解答】解:由于张岩随火车一起向前运动,所以窗外的麦田相对于火车是向后运动,因此他是以火车为参照物的,如果以路边的树木、地面或者铁轨为参照物,麦田是静止的故选d【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下列运动现象可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正在进站的公交车b王萌站在自动扶梯上缓缓上楼c张凯围着操场跑3000米d时针在钟表上转动【考点】匀速直线运动【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方向都保持不变,处于平衡状态,受平衡力作用【解答】解:a、正在进站的公交车速度越来越慢,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王萌站在自动扶梯上缓缓上楼,王萌的运动速度和方向保持不变,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c、张凯围着操场跑3000米,张凯运动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张凯的运动速度和运动的方向都在发生变化,不属于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d、时针在钟表上转动,时针做圆周运动,方向在不断改变,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是一道基础题,熟练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即可正确答题4如图所示的是汽车上的速度表,一辆汽车以此速度从石家庄驶向北京,若石家庄到北京的路程为270km,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车行驶的速度是90km/hb该车行驶的速度是25m/sc该车行驶的速度是90km/sd该车到北京所用的时间约为3h【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计算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先读出速度计的示数:每小格表示10km/h,速度计的示数为90km/h;知道了路程和速度,运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可以求出汽车的运动时间【解答】解:abc、速度计的示数 v=90km/h=90m/s=25m/s故ab正确、c错误;d、根据v=可得,该车到北京所用的时间为t=3h故d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汽车速度计的读数、速度的有关计算,应能熟练运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进行相关的计算,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单位的换算5小东在百米赛跑中第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3米,第2秒内通过的路程是5米,第3秒内通过的路程是7米,则他在这3秒内()a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m/sb后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6m/sc3秒内的平均速度为7m/sd最后1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m/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错解分析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已知路程和运动的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运动员的平均速度【解答】解:a、前2秒内的路程为s=3m+5m=8m,则平均速度v=4m/s,故a错误;b、后2秒内的路程为s=5m+7m=12m,则平均速度v=6m/s,故b正确;c、3秒内的路程为s=3s+5m+7m=15m,则平均速度v=5m/s,故c错误;d、第3秒内通过的路程是7米,则最后1秒内的平均速度为7m/s,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关键是明确平均速度是表示某段位移的平均快慢程度,与时间间隔和位移相对应6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超声波和次声波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b声速的大小只跟介质的种类有关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d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会发出噪声【考点】噪声及来源;声速;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并且不同介质对声音的传播能力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种介质在不同的温度时传播声音的能力也是不同的;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物体发生振动;介质向外传声;良好的听觉器官;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有足够的响度;噪声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和生活的声音【解答】解:a、任何声音都是以波的形式出传播的,故a错误;b、声音的传播速度既和介质的种类有关又和介质的温度有关,故b错误;c、声音靠介质传播,若物体在真空中振动发出的声音,人耳就不会听到,故c错误;d、噪声是由于物体无规则振动而产生的,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速度、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噪声等,知识点较多,但都较简单,属于基础题7“响鼓也要重锤敲”和“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涉及的声音的特性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响度和音色【考点】响度【专题】声现象【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声体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即我们常说的声音的大小,它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解答】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特性,难度不大,认真分析即可8声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响了之后,立刻回到座位上坐好等待上课,这一现象说明()a声音可以传递信息b声的传播携带着能量c铃声属于噪声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考点】声与信息【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解答】解: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响了之后,立刻回到座位上坐好等待上课,这一现象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利用,利用声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9超声波因其频率下限大于人的听觉上限而得名,在医学、军事、工业、农业上有很多的应用下列不是利用超声波的是()a排除人体内的结石b用声呐确定潜艇的位置c探测核爆炸的强度d检测锅炉有没有裂纹【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它们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根据其具体的应用可做出判断【解答】解:a、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能量,不合题意;b、用声呐确定潜艇的位置,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不合题意;c、核爆炸伴有次声波的产生,探测核爆炸的强度利用了次声波,符合题意;d、检测锅炉有没有裂纹,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不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超声波与次声波的应用实例,属声学基础题,难度不大10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下列防治噪声的事例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c城市高架桥道路两旁建隔音墙d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减弱噪声主要从三种途径入手,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人耳处减弱根据每个选项的实际做法,分别加以分析判断【解答】解: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c、城市高架桥道路两旁建隔音墙,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符合题意;d、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防噪声耳罩可以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减弱噪声具体做法的理解能力,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11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是37.5,若没有甩过,又用它去依次测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乙和丙的实际体温分别是36.5和38,那么两次测完后记下的数据分别是()a36.5和37.5b37.5和38c36.5和38d37.5和37.5【考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体温计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结构就是在它靠近液泡的上方有一个小的缩口,它的作用是使上方的水银无法自行回到液泡中,从而使体温计的示数不经过甩动不会下降因此,示数为37.5的体温计,如果不甩,它的示数只能上升,不会下降【解答】解: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是37.5,若没有甩过,体温计的示数是37.5,用此体温计测量体温为36.5的病人时,由于缩口的作用,示数不会下降,所以仍保持37.5;用示数是7.5的体温计测量体温为38的病人时,水银会从液泡内膨胀上升,使示数增加到38故选b【点评】了解体温计缩口的作用,是判断该题的关键,正是因为有了缩口才使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也正是因为有了缩口,才千万不要忘记用完甩一甩12南极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堪称“世界寒极”,它的最低温度可达80,即使在温暖的天气里也只有20如果要在南极大陆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根据表中的有关数据,你认为应选择()温度计 标准大气压下几种物质的熔点/ 水 水银酒精 煤油 039 11730 a水b水银c酒精d煤油【考点】熔点和凝固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充分考虑、比较物质的凝固点和南极地区的最低温度之间的关系后,才能确定温度计能不能使用水、水银和煤油的凝固点高于南极地区的最低温度,不能使用【解答】解:酒精的凝固点为117,南极地区的最低气温都不会超过这个范围的,故应选择酒精温度计;在南极地区的最低温度比水、煤油和水银的凝固点还要低,水、水银和煤油温度计,没等到测量温度,它先凝固了,故不能用水、水银和煤油温度计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各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南极地区的最低温度之间的关系的比较,考查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新课程理念13人们总以为冰淇淋是从西方传进来的,其实,中国远在3000年前的周超宫廷,就有凌人“冬季取冰,藏之凌阴,为消夏之用”夏天我们吃冰淇淋觉得凉爽,是因为冰淇淋在口中()a液化吸热b熔化放热c凝固吸热d熔化吸热【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解答】解:冰淇淋是固态的,在口中由固态变为液态发生熔化,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所以我们吃冰淇淋觉得凉爽故选d【点评】该题通过生活现象考查物态变化,属于基础知识142015年3月9日,天津鲜县因大风天气,于桥水库岸边气温降到0以下,大浪冲到岸边迅速结成锥状冰凌,晶莹剔透,姿态万千水变成冰凌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凝固b熔化c液化d凝华【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解答】解: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于桥水库岸边气温降到0以下时,大浪冲到岸边迅速结成锥状冰凌,水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故选:a【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15炎热的夏季鸡蛋要在冰箱里储存某天亮亮从冰箱里拿出了一个鸡蛋,它发现不一会儿鸡蛋就布满了许多细小的水珠,过一段时间小水珠又自动消失了下列关于以上现象解释正确的是()“鸡蛋上布满小水珠”是凝华现象 “鸡蛋上布满小水珠”是液化现象“小水珠消失了”是汽化现象 “小水珠消失了”是升华现象abcd【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专题】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要正确判断物态变化过程,首先要弄清水是以怎样的物态形式出现,结合液化是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和汽化是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可得出正确选项【解答】解:刚从冰箱里取出的鸡蛋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鸡蛋会液化为水珠,发生液化现象,故正确;过一段时间,小水珠又吸收热量,慢慢蒸发成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汽化现象,故正确故选:b【点评】由生活现象判断物态变化这类题目,一定要搞清物体先后都是以什么状态出现,然后结合熔化、汽化、升华、凝固、液化、凝华来判断物态变化过程,结合题意认真分析,不可盲目判断162015年4月8日清晨,降温降雨天气后,庐山牯岭镇银装素裹,出现了4月难得一见的雾凇景观雾凇的形成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凝固b液化c熔化d凝华【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专题】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解:雾凇是固态的冰晶雾凇的形成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为小冰晶附着在植被上;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17北方的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属于()a升华现象b凝华现象c汽化现象d液化现象【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专题】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解:北方的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是衣服上固态的冰直接升华为气态的水蒸气故bcd错误;a正确故选a【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18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a两同学在t=10min时相遇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1.5倍d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2倍【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压轴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首先使学生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表示是什么,然后从图象中找到需要的路程、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解,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路程,在10min是两同学相遇,故a正确;b、由图象可知,甲同学10min经过的路程为3km,相遇前甲的速度是v甲=0.3km/min;乙同学10min经过的路程为1km,相遇前乙的速度是v乙=0.1km/min,v甲=3v乙,故b错误;c、由图象可知,相遇后乙15min10min=5min经过的路程为1km,速度=0.2km/min,=2v乙,故c错误;d、由图象可知,整个过程,甲经过的总路程为4km,总时间为15min,甲的平均速度为v甲平=;乙经过的总路程为2km,总时间为15min,甲的平均速度为v乙平=v甲平=2v乙平,故d正确故选ad【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同时考查学生应用图象来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读懂图象,能从图象中获取相关信息19噪声是一类能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下列属于噪声的是()a课堂上,亮亮和小凯的窃窃私语声b山林间小溪流动的声音c静谧的夜晚,优美的钢琴声d飞机起飞时的轰鸣声【考点】噪声及来源【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声现象【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从物理学角度来讲,无规律的、难听刺耳或污染环境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从环保角度来讲,一切影响人们正常工作、休息、学习和生活的声音都属于噪声【解答】解:a、c、d、课堂上,亮亮和小凯的窃窃私语声、静谧的夜晚,优美的钢琴声、飞机起飞时的轰鸣声,影响了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休息,属于噪声故acd符合题意;b、山间小溪潺潺的流水声属于乐音,不是噪声,故b符合题意;故选ac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噪声的定义以及来源的了解和掌握20初冬的清晨,湖面上飘着“白气”下列现象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与“白气”形成的原因相同的是()a刚剥去冰棒纸的冰棒周围冒着“白气”b戴眼镜的同学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时,眼镜片上会形成“小水珠”c人游泳之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冷d烧水时,壶嘴上方冒的“白气”【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液化是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在液化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解答】解:初冬的清晨,湖面上飘着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a、冰棒的温度低,剥去包装纸后,从空气中吸热,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白气”,故a符合题意;b、天室内的温度很高,使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升高,遇到戴眼镜同学温度较低的玻璃镜片时,热的水蒸气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所以镜片上出现小水珠,故b符合题意;c、人游泳之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冷,是汽化吸热的缘故,故c不符合题意;d、烧水时,从壶嘴冒出的水蒸气温度很高,遇冷放热凝结成了小水珠,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故d符合题意故选:abd【点评】物态变化的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要留心观察,多加思考,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发生的现象二、解答题(共10小题,满分60分)21(4分)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蜂鸟觅食材料二:蜂鸟体型很小,能够通过快速拍打翅膀(如棕煌蜂鸟每秒可拍动50次以上)而悬停在空中,蜂鸟的飞行本领高超,飞行的速度是90千米/小时,也是唯一一种可以向后飞的鸟(1)蜂鸟飞行100m,需要4s(2)在物理学中,物体振动的次数与所用时间的比叫做频率,单位为赫兹(hz)棕煌蜂鸟飞行时,我们能(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3)蜂鸟觅食时悬停在空中,根据材料一提出一个与相对运动有关的问题并回答问题:蜂鸟觅食时,以花朵为参照物,蜂鸟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回答:蜂鸟是静止的【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专题】应用题;声现象;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知道路程和速度,利用t=求飞行时间;(2)物理学中,每秒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3)本题为开放性情景题,主要考查提出问题的能力,但在提出问题时要紧密结合所学物理知识,不能脱离图中所提供的情景【解答】解:(1)蜂鸟的飞行速度v=90km/h=90m/s=25m/s,由v=得:t=4s;(2)蜂鸟每秒可拍动50次,振动频率为50hz,因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故此声音能被人听到;(3)问题:蜂鸟觅食时,以花朵为参照物,蜂鸟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回答:蜂鸟是静止的故答案为:(1)4;(2)能;(3)蜂鸟觅食时,以花朵为参照物,蜂鸟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蜂鸟是静止的【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频率的计算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属于基础题目22(3分)请用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水母可以听到部分次声波,就是说它能听到部分低于20hz的声音(3)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考点】机械运动;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超声波与次声波【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温度计、熔化和凝固;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把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3)液体温度计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解答】解:(1)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2)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水母可以听到部分次声波,就是说它能听到部分低于20hz的声音;(3)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故答案为:(1)机械运动;(2)20;(3)热胀冷缩【点评】本题考查了机械运动、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特点及温度计原理,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23(1分)以下是秦月日记的部分内容,请将空白处补充完整【考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解答】解:当被埋在建筑物下的人敲击墙壁或管道时,墙壁或管道会发生振动而产生声音,并且声音同时会沿着墙壁和管道进行传播到外面,再通过空气传播到营救人员的耳朵里,这样营救人员听到后才会救援;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且比在空气中传播的快故答案为: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且比在空气中传播的快【点评】此类问题是结合鲜活的事例考查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问题,是一道基础题目,也是中考的热点问题24(4分)如图,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听诊器运用了声音传递信息(填“具有能量”或“传递信息”)的道理;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响度(填“音调”或“响度”)【考点】声与能量;响度;声与信息【专题】应用题【分析】声音的响度和物体的振幅有关,还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平时可以利用减少声音分散的方法来提高响度,如喊话时把手做成喇叭状放在嘴边【解答】解: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是因为声音能传递信息,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橡胶管减少了声音的分散,提高了响度;故答案为:传递信息;响度【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传递信息的原理,提高响度的方法,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要求平时学习时,要多联系生活、多解释,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5(6分)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1)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冰属于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的依据是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2)图乙中第3min时,冰处于固液共存态【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专题】图析法;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1)晶体与非晶体最大的区别就是看是否有一定的熔点,(3)知道晶体在熔化前为固态;熔化过程为固液共存态;熔化完后为液态【解答】解:(1)由图象知,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冰是晶体;(2)由图象知,图乙中第3min时,物质处于熔化过程为固液共存态;故答案为:(1)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2)固液共存【点评】此题考查了对冰的熔化图象的分析,要掌握晶体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晶体与非晶体最大的区别就是看是否有一定的熔点,从图象上分辨,最大的不同就是晶体有一段时间只吸热而温度不变,我们应该学会区分26(6分)截止2015年7月,威海市共开展人工降雨作业12次,发射火箭弹536枚,较好地完成了降雨作业任务,增大了全市的降雨量,增加了水库蓄水量,降低了森林火险等级,为粮食减灾丰产作出了积极贡献人工降雨的原理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升华吸热,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熔化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均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解答】解:(1)干冰即固态的二氧化碳,固态的干冰在常温下很易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此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从而起到降温作用;(2)高空中的水蒸气,由于气温骤降,就直接凝华为小冰晶;(3)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会熔化为水滴,形成了雨;故答案为:升华;凝华;熔化【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27(12分)为探究小车在足够长的斜面上的运动规律,亮亮使小车每次均从斜面上a处由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如图所示),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 从a处开始的路程/cm 0 312 2748 75 从a处开始计时的时间/s 0 0.75 1.5 2.25 3 3.75 平均速度/(cms1) 04 812 1620 (1)将表格中的空白处补充完整(2)实验过程中用到的测量仪器有卷尺和秒表(3)小车在运动过程中不是(选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4)为了探究斜面倾斜度对小车运动速度的影响,亮亮做了以下几组实验,根据表中的数据判断,他是通过相同时间比路程(选填“相同路程比时间”或“相同时间比路程”)来比较小车运动的快慢的(5)由表中的数据可知,斜面的倾斜角度越大,小车的运动速度越快(选填“越快”或“越慢”) 斜面倾角 60 4020 时间/s 2 4 8 路程/cm 1616 16【考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专题】实验题;比较思想;控制变量法;归纳法;实验分析法;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已知速度和时间,利用s=vt计算路程;(2)实验中用卷尺测量物体运动的长度,用秒表测量物体运动的时间,根据速度公式求出物体的平均速度(3)分析计算的数据,判断小车的运动情况;(4)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有: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5)分析表格数据即可归纳总结出结论【解答】解:(1)根据v=可得,路程为s=vt=20cm/s3.75s=75cm;(2)在实验中测量平均速度要知道物体运动的距离和时间,利用卷尺测量长度,用秒表测量时间;(3)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快,经过的路线是直线,因此小车做变速直线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