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德宏州芒市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1页
云南省德宏州芒市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2页
云南省德宏州芒市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3页
云南省德宏州芒市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4页
云南省德宏州芒市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芒市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11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时间有“向”的概念,并不是一直都有的。潮水、冬夏二至、季节、星辰的循环往来,这些现象使许多原始人把时间看作一种基本上不断循环的有机节奏。他们想,既然时间跟天体循环运转分不开,时间本身也应该是循环的。白天跟黑夜,新月代替旧月,冬天过了是夏天,为什么历史就不这样?中美洲的玛雅人相信历史每260年重复一次,这个周期他们叫拉玛特,是他们日历的基本单元。 时间的循环模式是希腊各宇宙学派的一个共同点。亚里士多德在他的物理学中说:“凡是具有天然运动和生死的,都有一个循环。这是因为任何事物都是由时间辨别,都好像根据一个周期开始和结束;因此,甚至时间本身也是一个循环。”斯多葛学派的人相信,每当行星回到它们初始相对位置时,宇宙就重新开始。公元4世纪的尼梅修斯主教说过:“苏格拉底也好,柏拉图也好,人人都会复生,都会再见到同样的朋友,再和同样的熟人来往。他们将再有同样的经验,从事同样的活动。”好像所有历史的时间都装在一个大轮子上一样,循环不已。 英国天体物理学家爱丁顿提出的“时间之箭”引起了我们内心的恐惧,因为它意味着不稳定的变迁。它所指向的是世界的末日,而不是世界的重新再生。罗马尼亚人类学者、宗教史学者埃里阿德在他名为永恒回返的神话的书里,认为世界上从有人类以来,多半的人都觉得循环时间更令人安慰,而将它紧抱不放。这样,过去也是将来,没有真正的“历史”可言,于是死心塌地地承认再生和更新。 犹太基督教传统把“线性”(不可逆)的时间,直截了当地建立在西方文化里面。由于基督教相信耶稣的生、死和他的上十字架受难,都是唯一的事件,都是不会重复的,西方文化终于把时间看成是穿越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条线。基督教出现以前,只有犹太人和信仰拜火教的波斯人认同这种前进式的时间。 不可逆时间深刻地影响了西方思想。它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开辟了道路,从而把我们和原始生物在时间上连接起来。总之,线性时间概念的出现和因之而起的观念改变,为现代科学的产生打下了思想基础。 文化时间的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在生物时间中可以找到对应。细胞的分裂,以及体内各种不同节奏从高频的神经脉冲到悠闲的细胞更新所组成的交响乐,都牵涉到循环式时间;而不可逆时间则体现于从生到死的老化过程之一。日常用的钟表也具有这两个不同的时间面貌。一方面,不停的钟摆或晶体振荡积累成一般所谓的“时间”,在地球上这段时间就表现为12小时或24 小时的周期。另一方面,各种耗散现象,诸如电池的干涸,发条的松弛,都告诉我们时间是一去不回头的。 (节选自柯文尼、海菲尔德时间之剑,有删改) 1.下列关于“文化时间”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化时间是指不同时代的人们根据自己对时间的不同理解而赋予时间以文化意义,其中包含了后来形 成的“向”的概念。 b.文化时间包括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犹太基督教传统对线性模式的认识是在循环模式的基础上形成。 c.文化时间是西方文化的组成部分,不同文化学派形成的不同时间概念和认识把现代人和原始生物在时 间上连接起来。 d.文化时间的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在生物时间中都可以找到对立,文化时间与生物时间这两个概念在性 质上是相同的。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许多原始人通过对自然界循环现象的观察建立起了对时间的认识,并用这种认识来解释历史,由此形 成了最初的文化时间。 b.文化时间不同模式的形成取决于不同的文化观念,希腊各宇宙学派和犹太基督教传统对时间的认识大 相径庭。 c.人从生到死体现的不可逆时间理论,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为达尔文生物学说研究人类进化开辟了道路。 d.从文化层面解读时间,冬夏交替标志着时间的循环往复,而日常生活中钟表的旋转、发条的松弛却告 诉我们时间一去不回头。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7题。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遨少好学,敏于文辞。唐昭宗时,举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与俱隐,其妻不从,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其妻数以书劝遨还家,辄投之于火,后闻其妻、子卒,一恸而止。遨与李振故善,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其后,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能去三尸,因徙居华阴,欲求之。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之友善,世目以为三高士。遨种田,隐之卖药以自给,道殷有钓鱼术,钩而不饵,又能化石为金,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唐明宗时以左拾遗、晋高祖时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即赐号为逍遥先生。天福四年卒,年七十四。遨之节高矣,遭乱世不污于荣利,至弃妻、子不顾而去,岂非与世自绝而笃爱其身者欤?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人间多写以缣素,相赠遗以为宝,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屋壁,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与乎石门之徒异矣。与遨同时张荐明者,燕人也。少以儒学游河朔,后去为道士,通老子、庄周之说。高祖召见,问“道家可以治国乎?”对曰:“道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尸居衽席之间可以治天地也。”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荐明闻宫中奉时鼓,曰:“陛下闻鼓乎?其声一而已。五音十二律,鼓无一焉,然和之者鼓也。夫一,万事之本也,能守一者可以治天下。”高祖善之,赐号通玄先生,后不知其所终。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隐逸传)4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 字: 书法b.因徙居华阴,欲求之 因: 因为c.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壁屋 写: 描摹d.与乎石门之徒异矣 徒: 门徒5下列各句,均能说明郑遨“节高”的一组是( )(3分)遨少好学,敏于文辞 后闻妻子卒,一恸而止欲以禄遨,遨不顾 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遭乱世不污于荣利 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a. b. c. d.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郑遨年轻时好学能文,后来考进士却落第了,又恰逢社会动荡,于是隐居山林,当了道士。b.郑遨与道友李道殷、罗隐交情深厚,三人虽屡受朝廷征召,但均未出仕,被世人看作是三位高洁之士。c.郑遨隐居山林,但经常有诗稿散落民间,人们对这些诗稿珍爱有加,甚至把它们誊写在丝绢上,作为 馈赠佳品。d.张荐明与郑遨同为当时著名的隐士,他曾喜好儒学,后来则一心崇奉道家学说,他认为道家学说对治 国大有裨益。7. 把文中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5分) 译文: (2)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分)野 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政:通“正” 8.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5分) 9.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无边落木萧萧下, 。(杜甫登高) (2)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剑阁峥嵘而而崔嵬, , 。(李白蜀道难) (4) ,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5)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大短文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注明你选做的是第11题或是第12题。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木屐沉重的木屐扎在江南惆怅的雨地里。爸爸的背上,不是背着我,就是驮着犁。木屐被爸爸疲惫的双脚拖着,弯弯的田埂上便留下一行行清晰的屐齿。我在爸爸背上,与江南雨伴着他的木屐,随着池塘边上的水翻车,一圈圈地碾动了岁月的车轮。有一天,我爬上了老黄牛的背,而犁却驮在了爸爸的肩膀上。雨声中,我反复聆听木屐敲击土地的声音,那是爸爸沉重的步履。就在这颤抖的敲击中,我长大了。转眼,我到了上学的年纪。爸爸送我上学那天又下雨,我骑坐在爸爸的肩上。然而,一条淹没小木桥的河水阻住了我们的去路。爸爸卷起裤管,咬着牙涉过冰寒砭骨的春水,我分明听见他牙齿的磕碰并体会到他身体的颤抖。第一次,我感觉江南的雨天是惆怅的。放学时,我冲出教室,却发觉雨地里的爸爸微笑着,他执意要让我骑“高马”,我拗不过,便再次爬上爸爸的肩膀。路上,他喘着粗气将我放下休息,我回头时却见一行零乱、不规则的屐齿印。看着爸爸苍白的脸,我的眼泪夺眶而出,便再也不肯让他背了。于是,我拥有了自己的木屐。一天,有位同学穿着一双半旧的雨靴来上学,引起全校学生的羡慕。回到家,我嚷着要一双雨靴。为了达到目的,几天后我将我的木屐藏在一个山洞里,谎称丢了。从不打骂我的爸爸恼怒了,扬起手打我,落下却轻轻的。在他的天平上,一头是祖辈财物,一头是儿子。当晚,堂屋响着不断的咳嗽声和斧头声,我失眠了,发誓再也不让爸爸生气,准备第二天取回木屐。然而,当我从黎明的迷糊中醒来,却见一双新的,但做工粗糙的木屐摆在床前。我看到套上牛准备去春耕的爸爸通红的双眼,眼泪悄悄地流了下来。爸爸忽然返身,抚摸着我的头说:“孩子,珍惜东西要像爱惜牲口一样。”我呆呆地点点头,看着晨曦中爸爸远去的身影和他身后的一个个屐齿印终于,我接到了那张从我梦想的地方寄来的录取通知书。走的前夜,乡亲们来送我,屋檐下摆放着一排木屐。我在送乡亲们回家时,望着漫天的雨,忽然想:“斗笠划下了一个木屐永远走不出的圆。”回过头来,却发现爸爸坐在堂前,神色黯然,眼睛停留在门角摆放的没有继承人的铁犁和木屐上。见我望着他,爸爸忙挤出一丝笑,自我安慰地说:“放心去吧!孩子,我有乡亲们照顾。”看着爸爸斑白的头发,我才猛然意识到他老了。坐在行将远去的汽车上,我脱下了那双木屐,这时,几次劝不回去,坚持再送送我的爸爸忽然塞给我一样东西,就转身走了。我知道爸爸不忍分离的痛苦,拼命擦亮雨窗看着他那微驼的背消失在江南惆怅的雨里。我心里像堵着什么,不觉触到爸爸送我的东西,打开一看,竟是一双新雨靴(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本文以饱满的情感、精巧的构思、朴实的语言,刻画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以及他们各自对生活的 追求,表现了“我”对父辈生活的深深思索。 b本文选材上都是选取了生活中的小事,却以小见大,表现了父辈深深扎根于土地,追求幸福生活的强 烈愿望。 c文章倒数第四段中写到爸爸“神色黯然”“挤出一丝笑”,刻画了爸爸内心复杂的情感,包含了不忍分 离的父子情深,也包含了父亲对祖业无人继承的失落。 d文章最后,爸爸送“我”的一双“新雨靴”,蕴涵着爸爸希望“我”学成归来,改变家乡面貌的深沉 嘱托。 e本文与朱自清的背影一样,都以深沉的笔调,表现了无私的父爱和父子情深,同时也表达了曾经 对父亲不理解的悔恨。(2)请简要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6分) (3)文中反复写到“屐齿印”和“江南雨的惆怅”,这样写分别有什么作用?(6分) (4)对于文中的父亲,作者的态度是怎样的?如果你的父亲是这样的,你会怎么做?(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温总理15个小时“急行军” 张 蕾2008年12月13日,周六。北京冬日的早晨寒气逼人。不到7点,代表团工作人员开始登机。作为人民日报记者,我随温家宝总理赴日本福冈出席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这是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67客机,只是经过简单改装。部长们坐公务舱,司局长们同其他工作人员和记者一起坐普通舱。这次没有按惯例使用较为宽敞舒适的波音747客机,可以节省三分之一的航油。8点,专机准时起飞,很快平稳地飞上了云端。不一会儿,旁边几位记者开始忙碌起来。原来他们凭经验知道,温总理马上就会过来看望大家。果然,温总理微笑着出现了,亲切地同大家握手。对记者们,总理还能准确地叫出名字。大概是看见了陌生面孔,总理问:“有谁是第一次随我出访的?”我连忙举手说:“总理,我是第一次随您出访。可惜时间太短,太遗憾了。”温总理笑道:“你下次可以再来嘛。不过,跟我出访很累,就像急行军。”总理在一个空位子上坐下后对大家说:“今天去日本日程很紧,结束活动后连夜返回。在福冈没有给大家在饭店订休息的房间,因为没有时间休息,大家辛苦了!”飞机发动机噪音较大,为了使舱内的人都能听清楚,总理始终提高着嗓音。 东京时间11点20分,专机降落在福冈机场。舷梯旁华侨华人和日本青少年挥舞着中日两国国旗,鼓乐齐鸣欢迎温总理。在新大谷饭店匆匆吃过午饭,我就跟随温总理开始了“急行军”下午1点,在新大谷饭店会见韩国总统李明博,然后乘车前往太宰府市。2点,在九州博物馆会见日本首相麻生太郎。3点,出席中日韩领导人会议。5点10分,签署三国伙伴关系联合声明。5点20分,会见三国青少年代表。6点10分,共同会见记者。6点45分,出席麻生首相的欢迎宴会。随着温总理的活动,我同中外记者们不断地转换场地,在门外焦急地等待会见、会议的消息。外交部发言人利用转场间隙,火速给我们吹风。记者们争分夺秒,编辑消息,传输文字和音像,跑得上气不接下气,饿了渴了就用自带的饼干和瓶装水充饥。晚上8点20分,三国领导人结束了所有正式活动。麻生首相作为东道主把温总理送到九州博物馆门口。两人握手道别后,麻生首相见温总理并没有上车离去,有些诧异。温总理告诉他还要到另一个大厅去看望驻日使领馆工作人员、华侨华人、中资机构和留学生代表,两人会心地笑了。温总理同驻日使领馆工作人员、华侨华人、中资机构和留学生代表握手合影后,发表了即席讲话。此时,从离开北京算起,总理已经整整11个小时没有休息了。由于长时间讲话,嗓子有些沙哑,但话语仍然是那样铿锵有力、动人心弦。大家对总理的讲话报以长时间热烈的掌声,围着总理久久不愿散开。在去机场的路上,夜色已浓,天下起了雨。快到停机坪时,忽然传来一阵阵响亮的呼喊:“总理辛苦了!总理辛苦了!”原来是一大群热情的华侨华人打着雨伞或穿着雨披,等候着为总理送行。总理连忙下车,冒着霏霏细雨快步走向人群,同大家一一握手话别,此时我看见华侨华人的脸上已是泪水和雨水交织在一起了。午夜11点20分,专机抵达北京首都机场。据了解,专机出国当日往返在国航历史上还是首次。(摘自2008年12月18日人民日报)(1)第一段属于新闻的什么?请简要概括这一段有什么作用。(5分) (2)本文报导对象是温总理,为什么倒数第5段用一个段落来写记者“我”?(6分) (4)新闻通讯的语言要力求客观真实,却又不失生动。请任选两个角度赏析文章倒数第2段。(8分) 第ii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满情绪,他们设立了“旅客投诉中心”,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好的服务意识, 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 b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 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c. 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 斗争精神。 d. 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弊,真可谓不 刊之论啊!1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新学期开学,为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输入地就近免费接受义务教育,教育部网站15日公布 一项通知强调,不能因为城市拆迁和学校撤并使随迁子女失学。 b. 穿过时空隧道,我仿佛看到了文昌阁里众人膜拜、香火缭绕的场景,仿佛听到了莘莘学子之乎者也的 读书声,仿佛体会到了举人们金榜题名的喜悦。 c近年来,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和用人观念的转变,各类技术人员深受生产企业的欢迎,就业率明显 提高。d. 针对核物质是否会随着大气环流向东经由太平洋影响到我国东部沿海,有关专家表示,由于核物质浓 度甚微,对我国不会造成影响。15.按要求排列下面几个句子,正确的一组是( )(3分)从黄山去九华山,太平湖是必经之地。置身于太平湖万顷碧波中,回首眺望, ;正视前方, ;极目远望, 。 水天一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