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新课标)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单元学习小结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2.doc_第1页
【步步高】(新课标)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单元学习小结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2.doc_第2页
【步步高】(新课标)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单元学习小结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2.doc_第3页
【步步高】(新课标)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单元学习小结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2.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学习小结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比较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内容农业余粮征集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集体化、农业税很重工业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管理)国家资本主义高度集中的国家计划模式,直接管理贸易取消自由贸易(否定商品货币关系)恢复自由贸易,允许商品买卖排斥市场调节,国家统一调拨、计划供应分配实行实物配给制(平均主义)实行按劳分配制工资制(平均主义)特点管理方法、手段高度集中,行政管理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高度集中,行政管理,指令计划经济体制单一的公有制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单一的公有制二、资本主义主要经济理论的演变1自由主义理论(1)背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进入工业化时期。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希望巩固并加强自身的经济和政治地位。(2)内容: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发表了国富论一书,要求进一步解除封建束缚,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它的最高原则是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3)结果一方面迫使资本家改进技术,提高生产率,客观上促进了科技与生产迅猛发展。另一方面又加强了整个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导致生产过剩危机。对外则加强侵略扩张,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2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1)表现国有企业发展。国家开支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增高,很多国家的财政开支占国民经济总值的一半以上。实行中央银行国有化,加强中央银行对国家金融的干预和调节。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节作用,即加强计划。(2)实质: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其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的政策调整。(3)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和销售的矛盾,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比较1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和战后现代资本主义的相同点(1)所有制方面:都是“混合经济”,私有经济、国有经济并存;(2)管理方式:市场和计划(行政干预)手段都有;(3)分配方式:个人所得和福利分配等同在。2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和战后现代资本主义的区别(1)根本目的:前者是向社会主义过渡、发展社会主义;后者是发展完善资本主义。(2)前提:前者是坚持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原则;后者是坚持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市场竞争制度。(3)所有制:前者是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后者是私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4)管理方式:前者以计划和干预为主、以市场为辅;后者以市场为主、以计划为辅。(5)结果:前者恢复经济、巩固苏维埃工农联盟、有利于苏联向社会主义过渡;后者发展了经济、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3启发与认识(1)社会主义体制和资本主义体制都是实现现代化的途径。(2)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计划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不等于资本主义。(3)国有和私有制都是经济形式,资本主义也有国有,社会主义也有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是哪种经济形式占主导。(4)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是为缓和国内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直接受益者是民众,最大受益者是政府和垄断资本家。(5)“人民资本主义”的实质是资本的社会化和分散化,但企业真正的决定权仍然控制在少数股东手中。(6)现代企业管理的专业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是一种历史的进步。1影响下图曲线变化的因素有()第一次世界大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经济体制a bc d2俄国总统普京在回答“您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引用俄罗斯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说:“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大多数俄罗斯人不想恢复“过去的苏联”,主要原因是苏联()a片面发展重工业b忽视民主与法制c体制僵化,社会缺乏活力d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造成经济困难3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共同点不包括()a都对斯大林体制所带来的弊端进行改革b重点都放在经济领域c经济改革的重点都放在重工业方面d改革结果都失败了42009年2月,美国总统奥巴马针对日益严重的国内经济危机,签署了经济刺激计划。在70多年前,美国曾施行了类似的政策,史称()a马歇尔计划 b布什计划c里根计划 d罗斯福新政5对下图表述正确的是()美国股票持有者增长图a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b“人民资本主义”c“经营者革命” d福利国家6下列关于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而产生的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a避免了生产盲目性,消除了经济危机b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c一定程度上激化了社会矛盾d部分国家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化题号123456答案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501978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日本联邦德国意大利法国美国英国19501973年14.17.66.76.14.33.119731978年1.10.92.01.32.5材料二苏联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时间19611965年19661970年19711975年19761980年1982年增长率8.68.57.44.42.8请回答:(1)据材料一说明19501973年和19731978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的发展状况各呈现出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前一时期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2)据材料二指出苏联工业生产的发展状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原因。(3)我们从上述材料可以得出哪些启示?【答案解析】强化训练1b从横向时间来看,1913年至1925年间,苏俄(联)先后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但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经济体制才确立,故排除。2c僵化的斯大林体制造成了苏联社会缺乏活力,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但都没有彻底解决问题,导致了苏联的解体。3c三次改革都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了变革,只是变革程度有所差异。同时,虽然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后来转向了政治领域,但三次改革的重点都放在经济领域。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在农业领域,也是首先在农业中开始的;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重点在经济体制上;只有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在重工业方面。4d70多年前应该指的是20世纪30年代,又是挽救经济危机的政策,由此可知是罗斯福新政。5b从柱形图可以看出,美国股票持有者急剧增长,股票呈现分散化的趋势,因此答案为b项“人民资本主义”。6b7(1)特点:前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高速增长;后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发展缓慢,出现经济“滞胀”现象。原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过调整和改革,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企业经营方面出现股票分散化和“经营者革命”,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实行社会福利制度,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2)状态:20世纪70年代之前,苏联工业生产发展较快;70年代之后,工业生产逐渐缓慢,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原因:勃列日涅夫执政前期,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将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上,推行新经济体制,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收到了一定效果;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趋于保守,经济体制基本上原地踏步,改革陷于停滞。(3)启示:适时调整和改革经济体制,使其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解析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