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胶南市海青镇中心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大一统的汉朝》课后检测4 新人教版(1).doc_第1页
山东省胶南市海青镇中心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大一统的汉朝》课后检测4 新人教版(1).doc_第2页
山东省胶南市海青镇中心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大一统的汉朝》课后检测4 新人教版(1).doc_第3页
山东省胶南市海青镇中心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大一统的汉朝》课后检测4 新人教版(1).doc_第4页
山东省胶南市海青镇中心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大一统的汉朝》课后检测4 新人教版(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一统的汉朝4汉初分封诸侯国,_出行和天子一样威风。_建议允许诸王分封,建立小侯国。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_。2地点:汉武帝还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_举办太学。重点难点剖析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1)概念:大一统是指汉武帝时,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空前统一的局面,西汉进入鼎盛时期。(2)条件:经过汉初几代人的努力,到汉武帝时,经济繁荣,国力雄厚,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为汉武帝大一统奠定了物质基础;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是他能够完成大一统的主观因素。(3)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政治上,削弱封国势力,使其越分越小,再无力与中央政权抗衡。在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的封建统治思想。在经济上统一铸币,盐铁由中央实行专卖。(4)结果:出现经济发展,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局面。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大大加强了。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实行的原因:汉初,诸子百家学说仍很活跃,不利于中央集权,不适应汉武帝时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2)内容的核心:是把儒家学说提升到“独尊”的地位,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3)汉武帝推行的“儒术”,与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有所不同。它经董仲舒的改造、发挥,吸收了法家、道家学派的一些思想,即“霸(法家)王(儒家)道(道家)杂之”。(4)做法:在长安兴办太学,地方兴办郡国学,以“五经”为主要教材,大力推行儒学教育,是实行“独尊儒术”的必然结果。常考热点质疑1示例:(1)为什么说汉武帝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2)什么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它在汉武帝实现大一统中起了怎样的作用?2质疑:_学习方法商讨知识系统概述汉朝又称两汉,即西汉和东汉。它在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出现过第一个盛世局面。西汉建立以后,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使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到汉武帝时,经济繁荣,国力雄厚,为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封国势力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再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法定的封建统治思想,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知识结构图表学习方法探究1毛泽东在诗词中对“秦皇”、“汉武”给予很高的评价。可见他们在历史上的作用,怎样评价历史人物,前面课文已提到,这里结合这两个人物,再具体作一分析。目的是掌握人物评价的规律,一般要抓住以下四要素:一是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去分析;二是人物的实践活动与主要业绩;三是坚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观点;四是要注意阶级分析的方法。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自称始皇帝,中央设三公,地方实行郡县制。为巩固统一,秦始皇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为抗御匈奴,秦始皇修筑了长城,但焚书坑儒,穷奢极欲,严刑苛法,为秦二世的灭亡埋下了祸根;汉武帝的政绩主要表现于开拓边疆、发展经济、弘扬儒学等方面。在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实现大一统,为西汉的强盛做出了贡献。而汉武帝与秦始皇一样,由于长期作战,大兴土木,繁重的徭役和兵役,使社会矛盾逐渐趋向尖锐。但汉武帝虽有“亡秦之失”,却避免了“亡秦之祸”,这是与秦始皇不同的地方。2本课学习的汉朝的历史,汉朝前后共400余年,西汉、东汉各200余年。它们又分别处在公元前后各200年,这是记忆时间概念的一个好方法,分水岭是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西汉灭亡。之后至公元25年东汉建立,以公元9年为界作为记忆公元前后区分点,再分别向前、向后联想推算去记忆其他时间。为了更好地掌握时间,要学会推算历史年代,现将我国现在采用的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用历史年代标尺来表示出来:(以公元元年为纪年标志。在这之前,称公元前年,后称公元年。每10年称为一个“年代”,每100年为一个“世纪”。同步创新训练1皇帝的马车都配不上毛色一样的四匹马是在a西汉初年b文帝时期c景帝时期d武帝时期2建议汉武帝允许诸王分封地给子弟,建立小侯国的是a董仲舒b主父偃c张汤d李斯3在位二十多年,没有怎么增加宫室、园林的皇帝是a汉高祖b汉武帝c汉文帝d汉景帝4汉武帝时期,要到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儒家教育,必须到a洛阳b咸阳c开封d长安5文景之治是指a西汉初年的清明政治统治局面b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安定局面c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清明统治d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6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a法家和墨家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c诸子百家d道家和兵家7下列几位皇帝在位的顺序是汉高祖汉武帝汉文帝汉景帝abcd8“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最突出的积极作用应是a促进了西汉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b确立了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c巩固了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d限制了其他多种思想的传播和发展9下列关于汉武帝的叙述正确的是他是西汉的开国皇帝在他统治时期,西汉王朝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允许诸王将封地分给子弟,建立小侯国abcd10读下面材料,你知道它是在什么时期出现的这种景象a汉高祖时期b汉武帝时期c汉文帝时期d汉景帝后期11“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最相似的是a根本目的b实施背景c实施过程d实施结果12读下面材料可知当年董仲舒晚年辞官在家著书,朝廷仍不断遣使者向他请教。在董仲舒死后,一次武帝经过他的墓地,特意下马,后称“下马陵”。思考、讨论回答以下问题:(1)谈谈汉武帝为什么要这样做?(2)从这两件事你对汉武帝有何看法?它对现代有何启示?13下图是“汉代讲学图”,读图讨论回答以下问题:(1)汉武帝时推行的何种教育?怎样推行的?(2)这种教育对后世有何影响?应当以怎样态度来对待它?自设创造学会命题,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与创造。题型、难易、数量不限,已留下创设的空间。提示:参考本课训练试题,可以用“以德化民”和五经为内容创设两个选择题。走进第二课堂历史人物董仲舒与“大一统”学说董仲舒,今河北枣强县东广川镇人,汉代儒学的主要代表人物。自幼攻读春秋,晚年聚众讲学。景帝时曾任博士官。到武帝时,未在中央任职,但他的名声很大,晚年退居在家,朝廷每年有“大议”,往往派使者,“就其家问之”。董仲舒把孔子的学说宗教化,把封建专制制度理论系统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神学唯心主义思想体系,即“大一统”的思想。董仲舒“大一统”学说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在政治上,提出“君权神授”论,他认为天下万物的主宰,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变化,都是天的意志,皇帝就是代天意进行赏罚的权威。“天子授命于天”,“天下授命于天子”。第二,“独尊儒术”,以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董仲舒对不属于六经,不合于孔子学说的,主张一概废绝不用,专用儒术,使人民统一在儒家思想中,这是董仲舒思想的“大一统”。董仲舒的儒学之所以能得到统治阶级的青睐,是因为“大一统”思想适合政治上的大一统,可以作为加强中央统一集权制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董仲舒儒学思想变通性强,它吸收了法、道、墨、阴阳五行等家的思想因素,形成了以儒家仁和礼的思想为核心,兼容众家思想的儒学体系。董仲舒的“大一统”、“独尊儒术”的主张,受到汉武帝的欣赏和重用,晚年居家著作,但朝廷还不断派人向他请教。董仲舒死后,汉武帝经过他的坟地还专门下马以示敬意,后来人们把这里叫“下马陵”,可见汉武帝对他的尊重。史海拾贝我国的古代大学据史书记载,我国在西周时期就有大学的初步形式。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等人的建议,成立了我国最高学府太学。东汉时期,太学得到了很大发展。在汉质帝和桓帝时,太学在学人数达到3万人,这个数字居当时世界的首位。魏晋以后,又设国子学(或国子监),有时与太学同时设立。唐代以国子监总辖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唐代学校分六种:国子学收三品以上官员子孙;太学收五品以上官员子孙;四门学收低级官员子孙或普通民家的聪明子弟;还有律学、书学和算学收八品以下官员子孙和普通民家子弟。1905年清政府设学部,废除国子监。我国古代“大学”发展历史证明,我国古代高等教育是走在世界前列的。王莽哭天王莽改革失败,导致了绿林、赤眉起义。王莽被起义军吓得心惊肉跳。这时,大臣崔发上书说:“古代帝王遇到国有大难,以哭的办法感动上天,消除灾害。”王莽认为有道理,亲自率领百官到长安南郊祭天的地方,向上天表述自己当皇帝,总是顺民心,合天意,望上天可怜自己,为其消灾解难。之后大哭起来,文武百官也大哭起来。王莽哭的没力气再哭,则拼命地叩头。后又下令:“如有人能一边哭一边吟诵祭天策文的,授天文郎的官职。”文武百官5000余人整日整夜的哭泣,并有专人送水送饭,直到起义军攻破城池,有些人还在哭。不管怎样哭也未感动上天,王莽还是被起义的长安人民杀死了。参考答案1a2b3c4d5解析:此题重在考查综合思维能力。对四个选项要逐一分析,可知a时间范围有错,它不是汉高祖时期。b、d一是指的社会环境,一是指的经济方面内容,都不是题目要求。c是指综合方面的内容。又有西汉时期的概念,所以c是正确答案。答案:c6b7a8c9c10d11解析:此题是比较选择题,从列出的四个选择项比较,可能有些局部有相似的,但应从最本质的去思考、去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凡是有相同属性、相同作用的思想内容,其决定性方面应当是其目的。所以a是正确答案。答案:a12(1)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这两件事都反映了汉武帝对董仲舒的器重。到董仲舒的墓地下马,更说明武帝对董仲舒的怀念与敬仰。(2)两件事反映了汉武帝对人才的珍惜与尊重。武帝即位后,就下诏令各郡县推荐人才,并亲自命题考察。董仲舒等一批人才就是这样发现的。出身贫寒的主父偃也得到了破格提拔,甚至一年竟将他升官四次。出身奴仆的卫青,做了大将军,都说明汉武帝的英明。像汉武帝这样尊敬人才、爱惜人才的观念,在今天应当效法。培养人才、广招人才虽然已成为一种风尚,但在使用人才上还有不少问题。如:不重视人才、重庸才、重阿庚奉迎之“才”的人也大有人在。要与古人比相差太大了。13(1)汉武帝时主要推行儒学教育。在接受董仲舒建议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