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第46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 苏教版(1).doc_第1页
【步步高】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第46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 苏教版(1).doc_第2页
【步步高】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第46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 苏教版(1).doc_第3页
【步步高】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第46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 苏教版(1).doc_第4页
【步步高】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第46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 苏教版(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案46生态环境的保护考纲要求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及措施()。一、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1)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生育率较高,死亡率逐渐下降,_过大。(2)发展目标2020年,人口总数控制在_亿以内。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接近_亿)。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_的压力;(2)水资源的压力;(3)_的压力;(4)森林资源的压力;(5)_的压力。想一想预测一个国家的人口未来发展状况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二、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1关注全球性环境问题全球_变化、水资源短缺、_破坏、酸雨、土地_,海洋_、生物多样性锐减等。动动脑如何预防和减少温室效应的影响?酸雨的主要成因是什么?2保护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_、动物和_,它们所拥有的全部_以及各种各样的_,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包括_、物种多样性和_。(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_:a.药用价值;b.工业原料;c.科研价值;d.美学价值。_:生态功能。_:未发现,不清楚的价值。(3)措施_:主要指建立自然保护区。_:将物种迁出原地,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关键)。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思考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考虑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从进化的角度考虑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是什么?三、可持续发展1含义: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_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2实现措施(1)保护_。(2)保护环境和资源。(3)建立_之间的协调与平衡。探究点一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的模型,回答有关问题:1简述人口增长会给生态环境带来压力?2请简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措施?思维拓展1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主要体现在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能源和环境污染等五个方面的压力。2我国人口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1)生育率较高和逐渐下降的死亡率,形成了巨大的“落差”,从而使人口增长加快。(2)人口基数过大也是原因之一。3人口增长引发环境问题的实质:人类的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对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了破坏。4人口增长与其他生物种群增长规律的关系(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作一个种群,它同样具有种群的特征,其相互关系如下:(2)人口增长规律与其他生物种群增长规律并不完全相同。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增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因此,人口增长规律又有其特有特点,如实行计划生育。探究示例1(2011宿迁质检)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a我国现有的人口已经超过了我国自然环境的人口环境容纳量b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各种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c因自然资源丰富,人口增长过快,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并不影响生态环境d人口快速增长有利于解决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听课记录:变式训练1下图所示为四个不同国家,在相同的时间内人口种群大小与每英亩土地粮食产量的关系(实线为种群大小,虚线为粮食产量/英亩)。请问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哪一个国家能生存的最长久()探究点二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理解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及危害,完成下表:主要的环境问题成因危害_大气中_过多伤害叶、芽;使水体酸化,危害水生生物安全_大气中_等温室气体过多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臭氧层破坏_等物质大量排放皮肤癌和白内障患病率上升;植物光合作用受到抑制海洋污染_、_进入海洋水体,海洋运输时_和倾倒污染物等发生赤潮,影响水生生物生存土地荒漠化植被(如草原、森林等)破坏是主要原因出现_思维拓展1温室效应、酸雨问题的共性(1)成因:植被减少(吸收co2、so2减少),化学燃料大量燃烧(排放co2、so2增多),超出了环境自动净化能力。(2)防治措施:大量植树造林(增加吸收力),开发新能源,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减少排放)。2海洋污染和土地荒漠化均是由于人类活动、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及污染环境造成的。3图解探究示例2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氟氯烃制冷剂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大量破坏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a b c d听课记录:变式训练2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e博尔丁把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称为“牧童经济”,下列现象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a沙尘暴频发 b火山爆发c温室效应加剧 d湿地内物种减少探究点三保护生物的多样性1简述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分类。2简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思维拓展1多样性成因分析(1)从分子水平看:(2)从进化角度看: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2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即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这是生态系统乃至整个生物圈稳态的基础,因此,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大于它的直接价值。探究示例3(2010北京理综,5)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b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c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d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听课记录:变式训练3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使用价值的是()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b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c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d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题组一人口增长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现在世界上面临的五大问题是:人口膨胀、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粮食不足、环境污染。其中要解决这五大问题,关键是要解决()a粮食问题 b人口问题c环境问题 d资源问题题组二全球环境的问题2目前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市民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a滥伐森林 b水体污染c南极冰川融化 d臭氧层破坏3某环保部门在凌晨2点选择某养猪场附近河流的四个不同地点测量其溶氧量,结果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正确的是(多选)()a这条河流污染最严重的是地点3附近b污染最可能从地点2附近开始c地点3溶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光照不足,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减弱d地点4数据表明该河流具有抵抗力稳定性4(2011黄冈模拟)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和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危机的措施依次是()a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节能减排、营造森林绿地bso2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夹竹桃等能大量吸收so2的植物c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漏;采用无氟制冷剂d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5(2010扬州调研)造成我国野生生物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生存斗争的激烈化 b物种退化c自然条件的变化 d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题组三生物多样性6菁草是菊科植物的一个种。采集同一山坡不同海拔高度的菁草种子,种在海拔高度为零的某一花园中,植株高度如下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多选)()a原海拔高度不同的菁草株高的差异表现出物种多样性b不同海拔高度菁草之间不能杂交或杂交不育c研究遗传差异是否影响菁草株高,需原海拔处的数据d图示结果说明菁草株高的变化受到花园环境的影响7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拥有的全部基因共同组成生物的多样性b许多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所以生物的多样性具有间接的使用价值c人为因素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d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有效措施是禁止开发和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8(2011泰州质检)下列各项不属于生物多样性价值体现的是()a用芦苇、秸秆作原料造纸b将抗虫基因转入棉花体内培育转基因抗虫棉c以石油产品为原料生产化纤d引进蜣螂消除草原上成灾的牛羊粪便9(2011江苏卷,20)下列关于江苏省境内发生的几个生态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a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b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原产美洲,经由日本引入南京地区后迅速扩散,对农田有一定危害,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不属于生物入侵c麋鹿原产我国,但后来在国内绝迹,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迁地保护d丹顶鹤在我国东北等地繁殖,迁徙到江苏沿海滩涂越冬,在盐城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题 号123456789答 案10.(2011广东卷,28)人们使用含三丁基锡、三苯基锡等有机锡化合物的油漆涂于船只、海洋建筑物等的表面,有效防止了海洋生物附着生长,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油漆中的有机锡可释放入海,对多种生物造成毒害。有关该污染的部分研究如下,请回答:(1)较低浓度的有机锡即能抑制软体动物雌性个体的雌性激素合成,这些雌性个体的繁殖功能有何变化?_。小鼠在食用含较高剂量三丁基锡的食物后胸腺萎缩,请推测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各有何变化?_。该污染物通过_的富集可能对鱼类、鸟类甚至人类造成危害。(2)有机锡污染导致某海域一种鱼的种群年龄组成发生改变(如图),请预测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图中数字表示各年龄期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百分比(3)某海域受有机锡污染后,部分海藻以及多种软体动物的生物量显著下降,个别物种消亡,而沙蚕等多毛纲动物变为优势类群。这是在_水平上研究的结果。(4)以上资料表明,如果有机锡长期污染将会导致_下降,从而降低生态系统的_。若想探究海洋底泥中是否存在分解三丁基锡的细菌,以便用于今后的生态修复,筛选目标菌株的培养基成分为:蛋白胨、_、nacl、h2o和琼脂。11在南海某岛上迁入一些农户,那里土地肥沃、气候宜人。若干年后,岛上人口增长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1)该岛在m年内,人口增长呈_型曲线。当人口数量接近n线时,环境阻力越来越大,n线是该岛环境_。(2)当人口数量强行增长到o点时就会很快下降至p点,原因是人口剧增后,岛上_发生短缺,_遭到破坏,_越来越严重,变得不再适宜人类居住。所以岛上居民纷纷迁出该岛所致。学案46生态环境的保护课前准备区一、1.(1)人口基数(2)14.5162.(1)土地资源(3)能源(5)环境污染想一想主要依据是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二、1.气候臭氧层荒漠化污染动动脑大力植树造林,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酸雨成因:煤、石油等化学燃料的燃烧。2(1)植物微生物基因生态系统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2)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3)就地保护易地保护思考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考虑,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质的多样性,根本原因是基因的多样性。从进化角度考虑,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是生物生存的多种多样的环境对生物进行不同方向的选择。三、1.自然、经济、社会2.(1)生物多样性(3)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课堂活动区探究点一1(1)人类的生存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能源是有限的,过度利用使其减少。(2)人口增加,人类需求也不断增加,为了满足衣食住行的要求和经济发展,使污染物的总量增大,大量工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影响了环境的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加剧了环境污染。2(1)继续控制人口增长。(2)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3)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洋的污染。(4)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5)推进生态农业。探究示例1b环境容纳量表示的是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我国现有的人口并没有超过我国自然环境的人口环境容纳量。随着人口的增长,会带来相应的环境问题,如人均生存空间的减少、土地资源压力、水资源压力、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变式训练1b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人口的增长与粮食产量保持协调发展的国家生存的最长久。思路导引读图获取信息:a国人口数量与粮食产量呈反比;b国二者大致同步;c 国后期人口增长远超过了粮食产量的增长;d国后期人口增长与粮食产量呈负相关。探究点二酸雨so2温室效应co2氟利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石油泄漏沙尘暴探究示例2c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污染大气的二氧化硫等气体过多而使雨水的酸性增强。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原因是水体中n、p等矿质元素增多造成的。变式训练2b“牧童经济”模式是指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的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而火山爆发是自然因素而不是人为因素引起的。探究点三1(1)概念:生物圈内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生物多样性价值直接价值:药用价值、工业原料、科研价值、文学艺术创作、旅游、美学价值等。间接价值:生态功能,如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潜在价值: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但将来可能有重要作用,一旦这些生物从地球上消失,就永远无法再生了。2(1)就地保护;(2)易地保护;(3)利用生物技术进行保护;(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探究示例3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的多样性会逐渐加强;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越高,生物系统中的组分就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突变和基因重组导致生态系统遗传多样性的产生,从而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其中,可能有一些会适应某种变化的、生存所必需的遗传类型,因此,遗传多样性的提高对生物的进化是有利的。变式训练3b生物多样性间接使用价值是指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保持作用、调节气候等,对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构建知识网络物种生态系统直接可持续课后练习区1b在人类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能源的水平有了很大的飞跃,粮食的产量大大提高,医疗卫生事业也有了很大进步。但同时世界人口也在飞速增长,且其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粮食的增长速度及资源、能源的开发速度,因此造成了世界资源枯竭、能源缺乏、粮食不足,而且人口的增长、工业的发展对环境造成了巨大污染。由此可见,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要解决人口膨胀这个问题。热点链接人口与环境问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的突出表现是环境污染,围绕生物学知识考查的主要有富营养化(蓝藻事件、水华与赤潮现象)、水污染(石油污染、工业废水排放、生活污水处理)、温室气体排放、ddt等有机磷农药引起的生物富集现象及危害等。2d臭氧层可以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3abd地点3溶氧量减少主要是由水中好氧型细菌消耗氧气引起的。4a首先明确,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是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加,而co2的含量在大气中增加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要想缓解全球温室效应的危机,需采取措施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5d6abd因处于不同海拔高度的菁草属于同一物种,故原海拔高度不同的菁草株高的差异表现的是个体差异,而不是物种多样性。同一物种间不存在生殖隔离,个体之间可以杂交。不同海拔高度的菁草种子在海拔高度为零的某一花园中株高的差异说明遗传的差异。研究遗传差异是否影响菁草株高,需原海拔处的数据,若与原海拔处的数据相同,说明遗传差异影响株高,若与原海拔处的数据不同,说明环境差异影响株高。7ca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即地球上的所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b错误,许多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c正确,人为因素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如破坏生态环境、掠夺式开发、乱捕滥猎及盲目引种等;d错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有效措施是就地保护,但这并不意味着要禁止开发和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而是应建立合理的开发利用机制。模型构建保护生物多样性8ca和b为直接价值;d为间接价值;石油是生物产品而非生物。9b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互花米草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后,在与本地物种的竞争中占优势,使本地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a项正确;小龙虾由日本引入后,在与本地生物的竞争中占优势而大量繁殖并迅速扩散,属于生物入侵,b项错误;麋鹿原产我国,在国内绝迹后,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起来,属于迁地保护,c项正确;盐城的丹顶鹤自然保护区是在其越冬地进行的就地保护,d项正确。知识链接外来物种入侵人类自找的麻烦一个外来物种引入后,有可能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必须要有人类的帮助才能勉强生存;也有可能因新的环境中没有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而可能成为真正的入侵者,打破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引起:当地物种数量直接减少、改变当地生态系统和景观、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土壤保持和营养改善能力降低、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降低等。10(1)减弱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逐渐减弱食物链(网)(2)该种群的数量将越来越少。(3)群落(4)物种多样性抵抗力稳定性三丁基锡解析(1)由于较低浓度的有机锡即能抑制软体动物雌性个体的雌性激素的合成,造成雌性动物体内雌性激素减少,所以繁殖功能减弱。胸腺是t淋巴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胸腺萎缩后t淋巴细胞减少,则t淋巴细胞对应的细胞免疫减弱。在体液免疫中,t淋巴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刺激b淋巴细胞分化,所以t淋巴细胞减少,体液免疫也会减弱。(2)有机锡污染后,鱼的年龄组成由增长型变为衰退型,可以预测该种群的数量将会越来越少。(3)该题考查物种多样性的变化以及优势种的问题,这些都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内容。(4)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简单,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小、抵抗力稳定性越差。因为要探究细菌能不能分解三丁基锡,所以培养基中应添加三丁基锡,以便观察海洋底泥中的细菌能不能将其分解。11(1)“j”人口最大容纳量(2)生活资源生态环境环境污染解析(1)由于海岛上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因此在m年内当地人口增长应呈“j”型曲线增长。而随人口数量增加,环境阻力增大后,应呈“s”型曲线增长,因此n线应为“s”型曲线的k值。(2)当人口数量增长到o点时,由于此时远远大于k值,生态系统的生活资源是有限的,人口过多,必然导致生活资源的短缺(如淡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生产、生活活动增多,又必然会导致环境污染。专题学案47生态问题归纳拓展与集训命题规律从近三年考题看,本单元主要考查内容有: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种间关系与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应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全球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等。在命题角度上,以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通过曲线、图表等信息进行结合分析考查;通过曲线分析群落的种间关系;联系新情景、考查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环境等,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比较、分析、推理等能力。在命题形式上,种群的数量变化以图表结合的简答题为主,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结合在一起与环境生态问题以新情景、新材料的情景,以综合性选择题或综合性简答题的形式考查。命题趋势图表、曲线与新情景文字综合起来,考查理论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可以是选择题,但以简答题居多,难度系数在0.65以上。结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原理分析具体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问题、病虫害防治、环境保护等问题,多以简答题为主,难度系数在0.65左右。一、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与种群增长率(种群增长速率)1“j”型曲线与种群增长率(1)“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为nt_,这种简单种群增长模型中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_。(2)1,种群数量_;1,种群数量_;01,种群数量_;0,种群在下一代_。2“s”型曲线与种群增长速率(1)图乙的of段相当于图甲的_段,增长速率增大。(2)图乙的f点相当于图甲的_点,增长速率最大。(3)图乙的fg段相当于图甲的_段,增长速率不断降低。(4)图乙的g点以后相当于图甲的_段,增长速率为0,但种群数量达到最大。思维拓展1“增长率”是否就是曲线的斜率种群数量的两种增长曲线(如下图):“j”型增长曲线(图a)和“s”型增长曲线(图b)。其实,在种群增长曲线中,增长率并不等于曲线的斜率,只有增长速率才等于曲线的斜率。“j”型增长曲线的增长率不变,但其增长速率(等于曲线的斜率)却逐渐增大。“s”型增长曲线的种群增长率一直下降,其增长速率(相当于曲线斜率)是先增后减。2“s”型增长曲线的开始部分是不是“j”型增长曲线答案是否定的,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1)“s”型增长曲线的种群增长率是一直下降的,而“j”型增长曲线的种群增长率始终保持不变。(2)“j”型增长曲线是一种理想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如有些种群迁入一个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的理想环境,迁入后种群数量马上就会呈指数形式增长,不存在适应过程;而“s”型增长曲线的前段是种群对新环境的一个适应阶段,始终存在环境阻力。探究示例1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对于野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有重要意义,如图是某海域野生鱼类在实施了休渔保护后的种群增长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表示种群数量最大的点是_。(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点是_。(3)该种群的增长速率由缓慢逐渐加快是从_点开始的,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是从_点开始的。(4)既要获得最大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应使该动物群体的数量保持在图中_点所代表的水平上。(5)在图中的ab段,能否认为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j”型,为什么?_。(6)在b点,种群数量增长快的原因是什么?_。听课记录:二、依据信息构建食物链的几种题型1曲线图呈现构建食物链如图1为一定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几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如果它们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般的生态系统中,种群的相对数量与种群的能量呈正相关。从图示三条曲线与纵坐标的交点可以看出,此生态系统中_的相对数量最多,能量也最多,应处于_营养级,_其次,_最少,分别处于第二、第三营养级,则食物链是_。2柱形图呈现构建食物链(网)如图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各营养级的有机物总量可以看作_含有的能量。在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_,所占有的能量越_,反之,则越_。据此可以推出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3表格数据形式直接呈现(能量值)构建食物链(网)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营养级abcdpg15.9870.70.9141.0所以根据能量多少和传递效率_可以确定食物链为bdac。4表格数据形式间接呈现(重金属、ddt等浓度)构建食物链(网)如某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残留有机汞的情况如下表:生物体abcde有机汞浓度(ppm)0.0570.51680.39注意本表直接呈现的是某生物体内有机汞浓度,并非能量值。有机汞存在生物富集现象,即随着营养级的_,汞浓度_,两者在数值上呈正相关,所以从表中有机汞浓度的大小可推知该生物营养级的高低,从而判断各生物能量值的大小。表中a有机汞浓度最低,属第一营养级,含能量也最多,_和_的有机汞浓度差不多,表明两者属于同一营养级,_有机汞浓度最高,属最高营养级,含能量也最少,那么,最可能的食物链(如图)。5根据提供的捕食方面的信息构建食物链(网)古树上有红蜘蛛、蚜虫、草蛉、七星瓢虫、麻雀、花喜鹊等6种动物,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草蛉、七星瓢虫捕食红蜘蛛、蚜虫;红蜘蛛、蚜虫以植物的各器官为食物;麻雀、花喜鹊以红蜘蛛、蚜虫、草蛉为食。根据上述材料,画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以表示各生物之间的关系,图示如下:三、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1概念和类型(1)概念:当生态系统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现象。(2)类型: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_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2正、负反馈调节的比较 负反馈调节正反馈调节作用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_,能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使生态系统_平衡状态结果_或_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_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实例森林中的食虫鸟和害虫的数量变化已经污染的湖泊中污染状况加剧图示探究示例2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后期属于负反馈b早期属于负反馈,后期不属于负反馈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d早期、后期均不属于负反馈听课记录:四、水污染及其净化思维拓展1淡水湖泊和江河中由于氮、磷元素污染导致的藻类等微生物爆发,叫做水华。海湾水域形成的类似情况,叫做赤潮。这样的水体污染会使渔业遭受重大经济损失,使邻近地域人们的饮水受到直接威胁。2解决水污染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减少排放。对不可避免产生的污水,要集中到处理厂进行净化。通常的方法有物理沉降过滤、化学反应分解等,最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利用生物分解的办法降解。3处理污染水体、土壤常借助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特别关注微生物代谢类型与环境关系。(1)自养型微生物处理无机物污染,如富营养化问题的解决、重金属污染等。(2)异养型微生物处理有机物污染,如生活污水、农药等。(3)异养需氧型微生物处理时保证充足的空气采用搅拌、通气等措施。(4)异养厌氧型微生物处理时保证厌氧环境密封、池底沉积物等措施。探究示例3下图中甲为某清洁水体在遭受一次性有机物轻度污染后,污染物含量的变化。则水体中好氧型微生物数量变化的曲线最可能接近于图乙中的曲线是()1种群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结合下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s”型曲线增长的自然种群,如果ntn0t,则其中是一个变化值b为保护鱼类资源,捕捞的最佳时机应选择在c点c若图示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防治应在c点之后d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点是b点2(2011镇江调研)研究人员根据黄杉胸径的大小划分了不同龄级,对种群a(自然状态)和种群b、c(不同人为干扰强度)进行了取样调查,结果如下图。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多选)()a不同人为干扰条件下,黄杉种群均表现为增长型b适度的人为干扰对低龄级黄杉的生长较为有利c种群a中各龄级数量适中,营养级能量将保持相对稳定d种群c中高龄级黄杉数目锐减,随时间推移种内斗争将会增加3生活废物中常有生活污水、洗涤剂、生活垃圾、塑料袋等,对其处理的描述正确的是(多选)()a未经处理便直接排放到河流的污水含有机物多,会引起水质富营养化b洗涤剂帮助杀死腐生性细菌和腐生性真菌,利于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c生活垃圾是土壤污染的重要因素,且有机物降解时还会吸引害虫传播疾病d塑料袋、一次性饭盒等制品不易降解,对环境污染较大,应减少使用4有研究表明,一些生活在阔叶树上的食叶甲虫是落叶林中的重要生物。假如没有这些甲虫,落叶层将严重堆积,最终导致落叶林生长不良。以下分析有误的是()a食叶甲虫处于营养结构中的第二营养级b食叶甲虫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c食叶甲虫对落叶林的物质循环有促进作用d食叶甲虫在能量金字塔中不应位于最底层5生态学家高斯(gause)在0.5 ml培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在培养了5 d之后,大草履虫的数量基本维持在375个左右。对此实验认识不正确的是()a高斯实验得到的k值受到培养液容量的限制b高斯实验得到的k值是375c在相同条件下培养变形虫,k值也是375d重复此实验,k值有可能不同6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x1过程的完成必须依赖于一种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b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相等c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时,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能量值的1%4%dz1、z2、z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将全部转变为z过程释放的co2中的碳7(2011南京调研)下列实例中,不属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典型实例”的是()a矿质元素被绿色植物吸收,其枯枝落叶腐烂后又还给土壤b被轻度污染的水体经过理化作用而得到净化c由于大火烧毁的森林通过繁殖作用得到恢复更新d过度开垦草原,毁林造田使气候失调,土地沙漠化题 号1234567答 案8.(2011山东卷,26)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草原是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下图所示。(1)图中食物网较简单,因此,该草原生态系统的_能力较差,其_稳定性也相应较低。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_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2)如果图中草能提供10 000 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那么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够得到的最低和最高能量值分别是_kj和_kj。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_。若外来生物入侵该区,则会导致该草原的_锐减或丧失。(3)影响图中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是_和竞争。若某年兔种群的k值为1 000只,且1只兔和4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次年鼠的数量增加400只,则兔种群的k值变为_只。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区鼠的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_(填“偏高”或“偏低”)。(4)草原干旱时,兔摄取水分减少,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_,引起_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增加抗利尿激素的释放,进而引起_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减少排尿量,以保持体内水平衡。9(2011安徽理综,29)大熊猫和华南虎都是我国的珍稀保护动物,它们体型相近,曾经同域分布,一度都有较大的种群数量。由于栖息地破坏导致它们的数量锐减,目前野生大熊猫仅有1 600只左右,而华南虎在野外已基本绝迹。(1)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大熊猫比华南虎有一定生存优势的原因是_。(2)成年大熊猫经常用尿液和肛腺的分泌物在岩石或树干上进行标记,这种行为传递的信息类型属于_。(3)目前,野生大熊猫分布在六个彼此隔离的种群中,通过建立生态廊道沟通各种群,可以使种群间发生_。(4)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以提高_,是提高大熊猫种群密度的根本措施。专题学案47生态问题归纳拓展与集训课堂活动区一、1.(1)n0t倍数(2)上升稳定下降灭亡2(1)ac(2)c(3)cd(4)de探究示例1(1)d(2)b(3)ac(4)b(5)不能,“s”型曲线与“j”型曲线并不重合,图中ab段增长仍然受到环境阻力的影响,并不是理想的条件(6)在此处,生物已达到一定的初始数量,而且已经适应了环境,此时的资源和空间比较充足,天敌较少解析“s”型曲线的成因是环境资源有限,种群有k值。“s”型曲线中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变大,后变小,最后达到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由于在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所以在利用野生生物资源时,应在k/2时,这时种群数量的恢复速度最快,获得的野生生物资源多。“s”型曲线的起始段与“j”型曲线相似,但有着本质的区别,“s”型曲线是在有限资源空间下种群增长曲线,而“j”型曲线是在理想的无限的资源空间条件下种群增长曲线。k/2增长速度最快,这是由于种群已有足够的初始数量,且食物、空间资源充足,种群的出生率很大,而死亡率很小,故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增长速度最快。二、1.乙第一丙甲乙丙甲2.各营养级低多少3.10%20%4.增加增加ced三、1.(2)负反馈2.基础远离抑制减弱加速探究示例2b水蚤以藻类为食,早期藻类大量增多,水蚤增多。因水蚤大量繁殖,导致藻类减少,这属于负反馈,而后期因污染导致水蚤死亡,水蚤的死亡又加重了污染,属于正反馈。四、增多增多n、p赤潮探究示例3d解答本题时要注意的是“一次性有机物污染”,而不是连续污染。有机物的分解主要靠好氧微生物,因为开始污染物含量较多,所以微生物的数量在一定时期内逐渐增加,但随着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污染物逐渐减少,导致微生物的斗争加剧,出生率下降、死亡率增大,微生物数量减少。课后练习区1a为保护鱼类资源,捕捞后鱼的种群数量应维持在c点。害虫防治应该在b点以前。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是c点。由于种群的增长受环境阻力的影响,因此(表示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发生变化。方法技巧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辨析(1)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与增长速率曲线不同:把握种群的数量增长方式时,要从增长条件、增长率变化、有无k值等几个方面进行把握。“j”型增长是在一种理想条件下形成的,自然界中的“j”型增长往往是短时期的,如一个物种迁入一个新的环境后的短期内的增长。大多数种群的数量增长呈“s”型增长。(2)“增长率”是否就是曲线的斜率:增长率是单位时间内增长的个体数/初始个体数;增长速率是单位时间内增长的个体数/时间。其实,在种群增长曲线中,增长率并不等于曲线的斜率,只有增长速率才等于曲线的斜率。“j”型增长曲线的增长率不变,但其增长速率(等于曲线的斜率)却逐渐增大。“s”型增长曲线的种群增长率先不变后下降,其增长速率(相当于曲线斜率)是先增后减。(3)“s”型增长曲线的开始部分是不是“j”型增长曲线答案是否定的,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s”型增长曲线的种群增长率是先不变后下降,而“j”型增长曲线的种群增长率始终保持不变。“j”型增长曲线是一种理想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如有些种群迁入一个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的理想环境,迁入后种群数量马上就会呈指数形式增长,不存在适应过程;而“s”型增长曲线的前段是种群对新环境的一个适应阶段,始终存在环境阻力。2abd3acd处理有机物污染时可以用微生物将其分解,杀死微生物不利于污水处理。4b根据题干信息,食叶甲虫与阔叶树是捕食关系,因此食叶甲虫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处于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因此b选项错误。5c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种群的数量会在一定时期内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从而达到k值,故a、b两个选项都是正确的;若重复此实验,由于时间、培养条件等的不同,k值有可能不同,d项也是正确的;若在相同条件下培养变形虫,由于变形虫与大草履虫对生活资源的要求不同,其k值一定不同,所以c项是不正确的。方法链接种群数量变化的几种数学模型种群生态学研究的核心是种群的动态问题。种群增长是种群动态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它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种群数量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增长的状态。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常见数学模型有:(1)公式模型:如“j”型增长种群的数量变化可以表示为ntn0tnt代表t年后种群数量,n0代表种群的初始数量,表示相邻两年(生物的两代)种群数量的倍数。公式模型具有数量精确的优点,但公式模型比较抽象且理想化。(2)表格模型,通过统计表的形式反映种群数量变化情况,表格模型相对比较直观,但由于表格容纳的信息有限,表格模型往往不能完全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3)曲线模型,如“j”型、“s”型增长曲线等。曲线模型是最直观的数学模型,根据曲线模型可以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4)其他数学模型,如柱形图、饼状图等。6cx1过程为光合作用,多数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完成,少数生物如蓝藻没有叶绿体也可完成光合作用,故a选项错误;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应大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故b选项错误;能量在食物链中的传递效率为10%20%,故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的能量值的1%4%,故c选项正确;生产者、消费者体内的有机物除了被分解者分解外,还有一部分用于自身生命活动,转化为其他物质,故d选项错误。知识链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可以用下图表示流入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去向可从以下两个角度分析:(1)定量不定时分析: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足够长的时间内的去路有三条:自身呼吸散热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但这一定量的能量不管如何传递,最终都以热能形式从生物群落中散失,只有生产者源源不断地固定太阳能,才能保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正常进行。(2)定量定时分析: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去路可有四条:自身呼吸散热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未被自身呼吸消耗,也未被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即“未利用”。如果是以年为单位研究,第4部分的能量将保留给下一年。7d8(1)自我调节(或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