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6讲血糖平衡、体温平衡和水盐平衡考纲要求1.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3.实验:模拟尿糖的检测。一、水盐调节1调节中枢:下丘脑。2调节途径(1)渴觉的产生与饮水: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大脑皮质产生渴觉,主动饮水。(2)水分的重吸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尿量减少。二、血糖平衡的调节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2参与调节的主要激素有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3糖尿病及其防治(1)致病原因直接原因:血糖浓度过高,超过了肾糖阈,因此有些葡萄糖随尿液排出。根本原因:一是胰岛素缺乏,如胰岛b细胞数量不足,或者是因病毒感染等导致胰岛b细胞受损,因而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二是胰岛素作用发生障碍,如胰岛素受体减少或对胰岛素不敏感等。(2)糖尿病的类型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3)糖尿病的治疗:型糖尿病患者应注射胰岛素,血糖才能平衡。型糖尿病患者不需注射胰岛素,可以通过合理饮食、控制体重和锻炼身体等措施来控制糖尿病的症状。三、体温调节1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2主要的产热器官:骨骼肌和肝脏。3炎热环境中体温调节的效应器:汗腺、毛细血管等。考点一构建水盐平衡调节模型易错警示与水盐平衡调节有关的2点总结(1)抗利尿激素在下丘脑合成,经垂体释放。(2)渗透压感受器及水盐调节的中枢位于下丘脑;渴觉中枢位于大脑皮质;参与水平衡调节的主要器官是肾脏。1(2012新课标全国卷,3)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答案b解析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会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从而产生更多的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 所以只有b项正确。水盐调节的过程分析1神经调节过程: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传至大脑皮质中的相关神经中枢产生渴感,增加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2体液调节过程: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促进(或抑制)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垂体后叶释放调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保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平衡。考点二构建血糖调节模型易错警示与血糖调节有关的4点提示归纳(1)血糖平衡的调节为神经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通过体液调节发挥作用。(2)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但使血液浓度升高的激素并不仅有胰高血糖素,还有肾上腺素。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之间是拮抗作用,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之间是协同作用。(3)下丘脑作用于胰岛细胞是通过有关神经实现的,并不是通过促激素释放激素实现的。(4)糖尿病病因图解2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下图表示影响血糖调节的因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分泌的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升高刺激xa下丘脑b胰岛a细胞是体液调节激素可以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靶细胞接受激素刺激后,促使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a b c d答案b解析分泌的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降低;刺激xa下丘脑b胰岛a细胞是神经体液调节;激素可以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靶细胞接受激素刺激后,促使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3如图表示人体血糖调节的部分生理过程,图中x、y表示物质,表示过程。请回答:(1)正常人的血糖含量范围为 mmol/l。(2)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最终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其分泌x 增多,此过程属于 调节,胰岛属于该反射弧中的 ;当血糖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反过来经过程使胰岛b细胞的活动减弱,这一调节方式称为 调节。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y 增加,从而提高血糖含量,维持血糖平衡。(3)研究表明,型糖尿病的病因是免疫系统对胰岛b细胞进行攻击造成胰岛b细胞受损,此疾病属于免疫异常中的 病。由于胰岛b细胞受损,患者体内x的含量 ,使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 减弱,导致血糖升高并出现尿糖。答案(1)3.96.1(2)胰岛素神经效应器(负)反馈胰高血糖素(3)自身免疫减少摄取、利用和储存解析(1)正常人的血糖含量范围是3.96.1 mmol/l。(2)血糖浓度升高,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最终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其分泌胰岛素增多,这一过程属于神经调节。使血糖浓度升高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3)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细胞引起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胰岛b细胞受损,分泌的胰岛素量减少,使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减弱,导致血糖升高并出现尿糖。1血糖的“三来”和“三去”(1)“三来”食物消化吸收、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2)“三去”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非糖;(3)主要“来去”路:消化吸收与氧化分解。肝糖原可以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而肌糖原不行。2人体饭后三曲线变化解读人体饭后血糖、胰高血糖素、胰岛素三者之间的相对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由曲线可知:(1)血糖浓度高时,可降低血糖浓度的胰岛素含量增加,而可升高血糖浓度的胰高血糖素含量相对较低。(2)当血糖浓度较低时,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3)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协调,共同维持血糖平衡。3影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调节的因素激素名称分泌调节的影响因素胰岛素血糖浓度升高;胰高血糖素可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又可通过提高血糖浓度而间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进或抑制胰岛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血糖浓度降低;胰岛素可直接作用于胰岛a细胞,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也可通过降低血糖浓度而间接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进或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4反馈调节(1)分类:正反馈调节与负反馈调节。(2)正反馈:加强并偏离静息水平,如血液凝固、排尿排便、胎儿分娩等。(3)负反馈:偏离后纠正回归到静息水平,生物体中更常见,如体温调节、血糖调节等。考点三构建体温调节模型易错警示与体温调节有关的4点总结(1)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2)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主要散热器官是皮肤。(3)甲状腺激素可以通过加快物质的氧化分解,提高新陈代谢来增加产热。(4)“寒颤”指骨骼肌不自主战栗,“起鸡皮疙瘩”指立毛肌收缩,二者都是增加产热的途径。4如图表示某人在休息时,单位时间内其单位面积皮肤血管 内血液的相对流量,在a时刻,室内温度由15 突升至 40 ,在b时刻,室内温度又突降至15 。下列相关叙 述中正确的是()a在a时刻,室内温度变化时,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舒张b在ab段,因外界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所以人体不散热c在ab段,人体内酶的活性比bc段高d在bc段,人体体温仍能保持相对恒定答案d解析在a时刻,室内温度由15 突升到40 ,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散热量增加,从而维持体温相对恒定;在b时刻,室内温度又突降至15 ,产热量增加、散热量减少,从而维持体温相对恒定,所以在ab段,人体内酶的活性与bc段基本一致。5(经典高考题)如图表示某人的体温变化曲线,导致ab段和bc段体温变化的事件最有可能是()a发热和寒颤 b提高环境温度和寒颤c寒颤和出汗减少 d剧烈运动和出汗增加答案d解析从图中可读出,60分钟前,人的体温维持在37 左右,6080分钟时,体温上升,80100分钟时,体温恢复正常。四个选项中可能导致体温上升的事情有发热、提高环境温度、剧烈运动,可能导致体温下降的事件有出汗增加。寒冷刺激下打寒颤能增加产热,但一般不会导致体温高于正常值,因此只有d项正确。1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机制如下:外界温度低时,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外界温度高时,机体产热少,散热也少。当产热多于散热,则体温升高;当产热少于散热,则体温降低。如在发高烧时,人体的产热不一定大于散热,除非病人的体温在继续升高,如果温度保持不变,则产热就等于散热。2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外周温度感受器是感受温度变化的“感觉神经末梢”,它不只分布在皮肤,还广泛分布在黏膜及内脏器官中。3高烧不退的病人不应加盖棉被。因为高烧不退,体温调节功能暂时丧失,加盖棉被不但不会排汗,反而影响了热量的散失。实验十一模拟尿糖的检测1实验原理2实验流程准备:将5个分别装有水、葡萄糖溶液、三份模拟“尿液”的滴瓶和5条葡萄糖试纸分别对应做好标记,并在记录本上设计好记录表格检测:分别用滴管从5个滴瓶中吸取溶液,在对应的葡萄糖试纸上各滴加2滴观察: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判断出“尿糖”的含量记录:将实验结果记在记录表中分析:分析结果、得出结论6人体内的血糖浓度总是维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当血糖代谢失去平衡时,人体就会患低血糖病或糖尿病。其学校的学生兴趣小组做了以下模拟尿糖检测的实验和问题讨论,请根据以下材料完成相关的内容。(1)实验材料:试管,试管架,滴管,清水,葡萄糖溶液,蛋白质溶液,葡萄糖试纸(遇葡萄糖会呈现一定的颜色),模拟的尿液样本甲、乙两份。(2)实验目的: 。(3)实验步骤:取 支试管,分别编号,并放在试管架上。在上述试管中 。将葡萄糖试纸放到干净的纸巾上。然后用1支干净的滴管,从1号试管中吸取适量液体滴2滴在葡萄糖试纸上。 。 。将5张试纸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实验结论。(4)问题讨论:某同学实验所得的5张试纸的现象没有很大区别,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除了用葡萄糖试纸检验糖尿病病人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答案(2)学会用葡萄糖试纸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葡萄糖(3)5分别加入等量的清水、葡萄糖溶液、蛋白质溶液、甲尿液、乙尿液观察和记录葡萄糖试纸的颜色变化重复步骤,用葡萄糖试纸测试另外4种溶液,记录每次测试的葡萄糖试纸的颜色变化(4)可能是用同1支滴管取液体样本(其他合理的答案也可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会出现砖红色沉淀(其他合理的答案也可以)解析(1)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可知用葡萄糖试纸进行检测。实验材料中“清水,葡萄糖溶液,蛋白质溶液,模拟的尿液样本甲、乙两份”提示将用5份样本做实验。在设计实验步骤时,要注意遵循单一变量和等量原则。案例投影序号错因分析正确答案审题造成失误b对体温调节的具体过程理解不到位审题和表达能力欠缺胰岛素分泌减少使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的能力减弱从而血糖升高,表现为糖尿知识盲点促甲状腺激素题组一血糖调节示例1(2012江苏卷,24)糖耐量受损(igt)的人表现为空腹血糖浓度正常、负荷(如饮食)后血糖浓度升高异常。为了探究运动对igt的干预情况,受试者于餐后进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30 min,定时采样测定血糖浓度及胰岛素含量,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由此可初步推测(多选)()a餐后60 min时,胰岛素分泌下降导致血糖浓度低于对照组b餐后适度运动可降低igt人群餐后血糖峰值和胰岛素升高幅度c餐后适度运动使igt人群胰岛素分泌高峰提前,血糖浓度下降d餐后适度运动可以减轻igt人群胰岛b细胞的分泌负担答案bcd解析图中显示1545 min时,运动组血糖浓度低于对照组,而4560 min时,运动组胰岛素含量才快速下降,可见胰岛素分泌下降不是导致血糖浓度低于对照组的原因,a项错误。运动后,比较两条血糖浓度曲线,运动组血糖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运动组胰岛素含量升高幅度明显降低,说明餐后适度运动可降低igt人群餐后血糖峰值和胰岛素升高幅度,b项正确。从图中曲线可判断,运动组胰岛素含量在45 min时达到峰值,而对照组胰岛素含量在120 min时达到峰值,可见餐后适度运动可使igt人群胰岛素的分泌高峰提前;运动后,运动组血糖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可判断餐后适度运动使igt人群血糖浓度下降,c项正确。运动组的胰岛素含量峰值低于对照组,可知餐后适度运动可以减轻igt人群胰岛b细胞的分泌负担,d项正确。2(2010江苏卷,31)人体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受多种因素影响。现有甲、乙、丙三人,甲正常,乙的胰岛b细胞被自身免疫反应所破坏,丙的胰岛b细胞功能正常、体内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在某次运动前后血糖浓度的变化如上图所示。bc段血糖浓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 ,cd段血糖浓度升高主要是由于血液中肾上腺素和 的明显增加引起的。(2)用斐林试剂对甲、乙、丙三人空腹时尿样进行检测,水浴加热后观察到的颜色分别是 。从激素调节机制分析,乙尿样检测结果产生的原因是 。(3)给丙注射胰岛素 (填“能”或“不能”)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原因是 。答案(1)运动初期血糖消耗量多于产生量胰高血糖素(2)蓝色、砖红色、砖红色乙的胰岛b细胞受损,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血糖浓度高(3)不能胰岛素不能与其受体结合解析分析图像可以得出:运动初期血糖浓度明显下降的直接原因是血糖被大量消耗,且没有得到及时的补充;当血糖浓度逐渐降低接近底线时,在神经体液调节的作用下,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使血液浓度上升;甲是正常人,尿液中不含葡萄糖,用斐林试剂检测不发生颜色反应,观察到的颜色是斐林试剂的颜色蓝色;乙因缺乏胰岛素,是糖尿病患者,尿液中含有较高浓度的葡萄糖,与斐林试剂发生砖红色沉淀的反应;丙体内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尽管胰岛素含量正常,但细胞不能接受胰岛素的调节,血糖利用发生障碍,也呈现糖尿病的临床表现;给丙注射胰岛素,因其体内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胰岛素不能与受体结合,达不到治疗目的。3(2012四川理综,5)给实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随着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加快b曲线b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结果c当胰岛素浓度为40 u/ml时,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会维持相对稳定d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下丘脑中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的神经中枢处于抑制状态答案b解析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可以增加血糖的去路,减少血糖的来源。注射胰岛素后,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减慢,使糖的补充速率下降,因此曲线a为血糖补充速率,a项错误;曲线b为血糖消耗速率,注射胰岛素可以使葡萄糖大量被氧化分解、合成糖原或转化为非糖物质,糖原储存在肝脏和肌肉等细胞中,因此b项正确;当胰岛素浓度为40 u/ml时,血糖浓度的补充速率等于消耗速率,此时血糖浓度暂时稳定,但是随着胰岛素浓度的升高,血糖浓度会很快下降,c项错误;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会增加,此时下丘脑中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的神经中枢处于兴奋状态,d项错误。题组二激素功能研究实验4(2010天津卷,8)根据下列实验结果回答问题。实验一:选取同品种、同日龄的健康大鼠若干只,实施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随机等分成四组,分别注射激素及生理盐水30天,结果如图1。(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2)手术应切除 。每次注射各激素的量应按照 来计算。(3)图1表明胰岛素具有 的作用,胰岛素与生长激素共同作用的效应 (小于/等于/大于)它们单独作用之和。实验二:选取健康大鼠,持续电刺激支配其胰岛的副交感神经,测定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浓度,结果如图2。(4)开始刺激后,血糖浓度将 ,原因是 。(5)图2中胰高血糖素浓度下降的原因之一是胰岛素直接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若要证实该结论,可在胰岛组织中注射 ,通过检测注射前后其周围血液中 的浓度变化来确定。答案(1)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对大鼠生长的影响(2)垂体和胰腺单位体重注射量乘以体重(3)促进大鼠生长(及加强生长激素的促生长作用)大于(4)降低胰岛素浓度升高和胰高血糖素浓度降低,促进了组织细胞加速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抑制了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5)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解析(1)根据题干中图1的信息,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对大鼠生长的影响。(2)因为该实验探究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对大鼠生长的影响,所以要切除垂体和胰腺,避免其对实验的干扰。注射各激素的量要根据大鼠的体重确定。(3)根据图1中的信息可知,胰岛素有促进大鼠生长的效应,并且和生长激素共同作用的效应大于它们单独作用之和。(4)开始刺激后,胰岛素浓度升高,胰高血糖素浓度降低,促进了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抑制了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所以血糖浓度降低。(5)此实验的目的是研究胰岛素对胰高血糖素分泌量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胰岛素,因变量是胰高血糖素,因此可以向胰岛的组织中注射胰岛素,检测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变化来确定。【组题说明】考点题号错题统计错因分析血糖调节1、4、5、6、9、14体温调节7、8、10、11、12、15水盐调节2、3、131.血糖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如图是血糖调控模式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低血糖状态时,通过使血糖恢复正常,其主要原因是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b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可能的原因是胰岛a细胞受损c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共同参与血糖调节,两者起协同作用d人体细胞膜上若缺乏胰岛素受体,可能导致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答案a解析当血糖处于低浓度状态时,可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从而使血糖恢复到正常状态。当血糖浓度高时,刺激胰岛b细胞,使胰岛素分泌增多,胰岛素经体液运输传送至肝脏等靶细胞,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从而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或合成肝糖原,降低血糖浓度。如果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缺乏,可能导致细胞减缓摄取血糖,使血糖水平过高。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将使血糖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2下图中曲线表示某健康成年人分别饮1升清水及饮1升生理盐水后的尿生成速率。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饮清水后约1 h,尿生成速率达到峰值b饮清水后0.5 h,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浓度降低c在3 h内,饮清水较饮生理盐水产生的尿量多d3 h后两条曲线将不再交叉或重叠答案d解析饮清水后,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液生长量增多,排出大量尿液从而使血浆渗透压升高;饮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基本不变,尿液生成量不会迅速增加;3 h以后,通过尿量的调节,血浆渗透压及血浆总量最终恢复到初始值,尿量的曲线将重叠。3下列关于机体水和无机盐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d机体失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答案d解析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促进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4切除健康狗的胰脏,2天后狗出现糖尿病的一切症状。随后连续给其注射一定量溶于某种溶剂的胰岛素,发现其血糖含量恢复正常。由此推测:胰岛素能降低血糖的含量。为了证明这一推论,你认为下列最适宜作为对照实验组的是()a既不切除健康狗的胰脏,又不注射胰岛素b用溶解于另一种溶剂的胰岛素溶液进行注射c切除健康狗体内的胰脏2天后,只注射等量用于该实验的溶剂d将健康狗体内摘除的胰脏制成提取液,注射给切除胰脏的狗答案c解析为了排除该实验中所用溶剂的干扰,因此要增加对照组,即切除健康狗体内的胰脏2天后,只注射等量用于该实验的溶剂。5(2010福建理综,4)研究发现,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则可能导致()a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b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c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d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答案a解析要解答此题,首先要掌握胰岛素的作用,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降低血糖浓度,如果胰岛素浓度降低,则会使血糖浓度升高,并且细胞摄取血糖的速度也会降低,而此题中,细胞膜上缺乏识别胰岛素的受体,结果与缺乏胰岛素的情况相似。6切除胰腺的狗排出的尿液常常会吸引许多蚂蚁,这是因为()a肌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b非糖物质的转化,使尿糖升高c胰岛素缺乏,使狗出现糖尿d蛋白质分解,使尿糖升高答案c7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炎热环境中,毛细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增多b炎热环境中,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导致的,与体液调节无关c寒冷环境中,位于大脑皮层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促进机体产热d寒冷环境中,骨骼肌和肝脏产热增多,这一过程受神经体液调节答案d解析在炎热的环境中,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汗液增多;中暑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紊乱导致的;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寒冷环境中,骨骼肌和内脏器官产热增多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有关。8研究人员在室温条件下对实验小鼠进行以下处理:切除甲鼠的大脑皮层,破坏乙鼠的下丘脑,两只小鼠的其他结构保持完整。再把甲、乙两只小鼠放到5 环境中,则()a甲不能维持体温相对恒定,乙能维持体温相对恒定b甲能维持体温相对恒定,乙不能维持体温相对恒定c甲、乙都能维持体温相对恒定d甲、乙都不能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答案b解析小鼠为哺乳动物,其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9长跑运动员进行马拉松比赛时,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的变化情况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时间(h)01234胰岛素含量(uu/ml)14.212.08.97.56.2胰高血糖素含量(pg/ml)65100153220420a.胰岛b细胞分泌增多,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b长时间运动机体消耗大量能量,因而血糖浓度会不断降低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发生变化,说明人体内环境处于不稳定状态d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和脂肪的分解,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要答案d解析胰岛b细胞分泌的是胰岛素,故a错误;正常人因为血糖调节机制,即使长时间运动,血糖也不会不断降低,故b错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发生变化,正是人体内环境维持稳态的一种调节机制,以保障血糖平衡,二者的含量最终会恢复到相对稳定的状态,故c错误;d选项正是胰高血糖素使血糖升高的机理。10健康人在寒冷环境中不会发生的适应性变化是()a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增加b骨骼肌产生不自主战栗c皮肤血管血流量减少d散热量大于产热量答案d解析在低温环境中的救灾人员,体温仍是相对稳定的,散热量与产热量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以促进增大产热量,骨骼肌产生不自主战栗也会增大产热量,皮肤血管血流量减少会降低热量散失。11如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盐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四种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c、d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下丘脑内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同时能合成e激素寒冷能刺激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进而直接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a bc d答案d解析由题图可知,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为促甲状腺激素,c为甲状腺激素,d为肾上腺素,e为抗利尿激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四种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但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在大脑皮层;水盐调节中,下丘脑内具有渗透压感受器,且下丘脑能合成抗利尿激素;寒冷能刺激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进而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多,促甲状腺激素再通过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12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温度感受器只分布在皮肤b体表温度一定与体内温度相同c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d人体散热主要通过体液调节实现答案c解析温度感受器分布在人体的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人体散热主要通过神经调节来实现。13人体激素的分泌量会因体外和体内某些条件的改变而发生相应变化,如图不能表示下列哪组关系(前者对应条件变化,后者对应激素分泌量变化)()a血钠升高,醛固酮的分泌b大量出汗,抗利尿激素的分泌c气温降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d血糖升高,胰岛素的分泌答案a解析血钠降低导致醛固酮分泌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对钠离子的吸收。大量出汗,使体内水分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气温降低,神经系统刺激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通过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刺激甲状腺增加对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提高机体代谢强度,使产热增加。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14血糖浓度保持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如图为胰岛素作用机理模式图,请分析回答:(1)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机理是:胰岛素与 结合后,一方面促进 的合成;另一方面使 增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除此之外,胰岛素的作用还表现在能促进 增加,同时抑制非糖物质(脂肪、蛋白质等)转化为葡萄糖。(2)某人因体内含有胰岛素受体的抗体而表现出高血糖症状。若给其注射胰岛素 (填“能”或“不能”)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原因是 。(3)影响胰岛素分泌的主要因素是 ,其一方面可以直接作用于胰岛以调节胰岛素的分泌;另一方面也可作用于胰岛组织中的神经末梢或血管内的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胰岛素分泌。因此血糖平衡受 调节。答案(1)胰岛素受体蛋白质、脂肪、糖原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细胞膜载体蛋白)(答案中必须有“细胞膜”)葡萄糖的利用(葡萄糖的氧化分解)(2)不能胰岛素无法与胰岛素受体结合(3)血糖浓度神经和体液(激素)共同解析(1)由图可知,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是通过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后,一方面促进蛋白质、脂肪、糖原的合成;另一方面使细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经典医方书写》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断层解剖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省富阳二中2025届高三第五次高考模拟考试数学试题含解析
- 施工消防教育培训
- 湛江市大成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题
- 2025年探讨合同争议解决的法律适用
- 2025年度市级合作伙伴合同 标准版 模板
- 2025电竞馆转让协议合同
- 2025年预约合同效力解析-商业物业租赁合同效力纠纷问题
- 2025商场摊位租赁合同范本
- 2025广州民用房屋租赁合同样本
- 家庭暖通合同协议
- 心力衰竭填空试题及答案
- 全新机房搬迁协议合同
- 《美的电器审计案例》课件
- 2025-2030中国冰鞋行业市场发展分析与发展趋势及投资风险研究报告
-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育才中学2025年中考数学一模试卷(含答案)
- 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走深走实十周年”心得体会
- 网络运维方案
- 江苏省常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 2025年04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直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310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