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流行病学复习资料整理名词解释流行病学(epidemioloy)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三间分布/疾病的分布(distribution of disease) 疾病的分布是指疾病的人群现象,是描述疾病事件(发病、患病、死亡等)在什么时间、什么地区(空间)、哪些人群(人间)中发生及发生多少的现象,在流行病学中简称“三间分布”。它是流行病学的起点和基础。疾病负担(burden of disease,BOD) 疾病负担,即疾病对人群的危害及对社会和经济所造成的影响。频率(frequency)频率是某时间发生的频度和强度。频率=某事件实际发生的例数/可能发生该事件的总人数。概率(probability)概率是衡量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尺度,数值在0与1之间。P=A+/(A+A)。相对比(ratio) 相对比可简称比,是指两事物相对比较。P=A/B。构成比(proportion) 构成比表示某事物内部构成中某部分占总体的比重。P=Ai/Ai。发病率(incidence)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发病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时期暴露人口数K(K=100、1000、10000/万)暴露人口数:严格上应该有可能患某病的人数,而把人群中不可能患某病的人数除外,当可能或不可能患某病的人数难以确定时,则以总人数计之;当难以确定总人口数时,以平均人口数计之。新发病例数:以疾病次数计算,一个人在观察期内有可能发生一次以上同种疾病,应分别计入新发病例数。发病密度(incidence density) 若整个研究持续了较长时间,其间观察人群人数产生了较大变动,因迁移、死于非研究疾病、推出等造成观察人数减少。此时,不能以稳定的观察人数作为分母计算率,而代之以观察人时数作为分母来计算率。这样计算的率带有瞬时频率性质即为发病密度。罹患率(attack rate)罹患率用于衡量人群在较短时间内的发病频率。实际上是一种发病率,但有其本身特点:人群一次性或短期内暴露于同一致病因素;新病例数就是发病人数。发病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病例/同时期暴露人口数K。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SAR)续发率,也称二代发病率,指在一个家庭、病房、集体宿舍、托儿所、幼儿园班组中第1个病例发生后,在该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因受其感染而发病的续发病例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续发率=潜伏期内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易感接触者总人数100%。患病率(prevalence )患病率也称现患率或流行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时间患病率=某一时点一定人口中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数K该时点人口数(被观察人数)期间患病率=某观察期间一定人口中现患某病的新旧病例数K同期的平均人口数(被观察人数)感染率(prevalence of infection)感染率是指被调查的人群中某病病原体感染者所占的比例。感染率=受检者中感染人数/受检者人数K。残疾率(prevalence of disability)残疾率也叫残疾流行率,是指某一人群中,在一定期间内每百(或千、万、十万)人中实际存在的残疾人数,即指通过询问调查或健康检查确诊的病残人数与调查人数之比。残疾率=残疾人数/调查人数K。死亡率(mortality rate,death rate)死亡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死于某病(或死于所有原因)的频率。死亡率按照不同病种、性别、年龄、职业等特征分别加以计算,即死亡专率(specific death rate)。死亡率=某期间内(因某病)死亡总数/同期平均人口数K。病死率(case fatality rate)病死率是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所占的比例。病死率=某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数/同期患某病的人数100。如果某病的发病和病程处于稳定状态时,病死率可用死亡率和发病率推算,即某病死亡率/某病发病率。生存率(survial rate)生存率,又称存活率,是指接受某种治疗的病人或某病患者中,经若干年随访后,尚存活的病人数所占的比例。生存率=随访满n年尚存活的病例数/开始随访的病例数100%。累积死亡率(cumulative mortality rate)累积死亡率指在一定时间内死亡人数在某确定人群中所占的比例。累积死亡率=(各年龄组的死亡专率Pi各年龄组的年龄组距Ii)100%。超额死亡率(excess motality rate) 超额死亡率时暴露组死亡率与对照组死亡率相差的绝对值,它表示危险特异的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标准化死亡比(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io,SMR)以全人口发病(死亡)人数,算出该观察人群的理论发病(死亡)数,即预期发病(死亡)人数,再求观察人群中实际发病(死亡)人数与此病预期发病人数之比,即标化发病(死亡)比。SMR=研究人群中观察死亡数/标准人口(全人口)预期死亡数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 潜在减寿年数,是指某年龄组人口因某病死亡者的预期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即死亡所造成的寿命损失。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DALY) 伤残调整寿命年是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包括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和残疾所致的健康寿命损失年(years lost due to disability,YLD)。散发(sporadic) 散发是指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散在发生。暴发(outbreak) 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流行(epidemic) 流行是指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疾病迅速蔓延,短期内涉及广,可跨省、国、洲,可称为大流行(pandemic)。横断面分析(cross section analysis) 通过对一个时间段(通常是一年)或若干个时间段某人群各年龄组患病率、发病率、死亡率的不同分布进行观察和分析,籍以说明病因在各年龄组中作用的强弱,随时间的变迁,以及疾病防治措施的效果。出生队列分析(birth cohort analysis) 将同一时期出生的人划归一组即为出生队列分析,可对其随访若干年,以观察其结局事件的发生情况。利用出生队列资料将疾病年龄分析和时间分布结合起来描述的方法称出生队列分析方法。周期性(cyclic fluctuation)周期性是指疾病发生频率经过一个相当规律的时间间隔,呈现规律性变动的状况。长期趋势(secular trend,ecular trend)长期趋势是指疾病临床表现、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动态进行的连续数年乃至数十年的观察中发现的长期变异趋势。地区聚集性(endemic clustering) 患病或死亡频率明显高于周围地区的情况称为地区聚集性。地方性疾病(endemic diseases)地方性疾病简称地方病,是指局限于某些特定地区相对稳定并经常发生的疾病。可分为自然地方性和自然疫源性疾病。移民流行病学 移民流行病学是对移民人群的疾病分布进行研究,以探讨病因。它是通过观察疾病在移民、移民移入国当地居民及原居地人群间的发病率、死亡率的差异,从其差异中探讨病因线索,区分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作用的大小。描述性研究(description study) 描述性研究又称为描述性流行病学,是指利用常规监测记录或通过专门调查获得的数据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分组,描述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态或暴露因素的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获得疾病三间分布的特征,进而提出假设和线索。现况研究 现况研究是通过对特定时点(或期间)和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有关变量(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关系的描述,即调查这个特定群体中的个体是否患病和是否具有某些变量(或特征)等情况,从而描述所研究的疾病(或某种健康状况)以及有关变量(因素)在目标人群中的分布,进一步比较分析具有不同特征的暴露与非暴露组的患病情况或患病组与非患病组的暴露情况,为研究的纵向深入提供线索和病因学假设。从观察时间上说,又称横断面研究,从观察分析指标来说,又称患病率研究。普查(census) 普查是指为了解某病的患病率或某人群的健康状况,在特定时间对特定范围的人群中每一成员进行调查或检查。抽样调查(sampling study)抽样调查是随即抽取某研究人群中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调查,以所得到结果估计该人群某病的患病率或某些特征情况。筛检(screening) 筛检是运用快速、简便的试验、检查或其他方法,将健康人群中那些可能有病或缺陷、但表面健康的个体,同那些可能无病者鉴别开来。真实性(validity) 又称准确性、效度,指测量值与实际值符合的程度。灵敏度(sensitivity,Sen) 灵敏度又称敏感度,也称真阳性率,是指筛检试验将实际有病的人正确地判定为患者的比例,反映了筛检试验发现患者的能力。SenA/C1。假阴性率(false negative proportion,Fn) 假阴性率是指筛检试验将实际有病的人错误地判定为非患者的能力,反映了筛检试验漏诊情况,亦称漏检率。FnC/C1。特异度(specificity,Spe) 特异度是指筛检将实际无病的人正确地判定为非患者的能力,反映的是筛检方法确定非患者的能力。SpeD/C2。假阳性率(false positive proportion,Fp) 假阳性率是指全部非患者中筛检阳性者所占的比例,反映了筛检试验误诊情况,亦称误诊率。FpB/C2。约登指数(Youdens index) 也叫正确指数,是灵敏度与特异度之和减去1,表示筛检方法发现正确病人与非正确病人的总能力,指数越高,真实性越高。似然比(likelihood ratio,LR)似然比属于反映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复合指标,即有病者中得出某一筛检试验结果的概率与无病者得出这个意思概率的比值。可靠性(reliability) 可靠性,也称为是信度、精确度、可重复性,是指在相同条件下用某测量工具(如筛检试验)重复测量同一受试者时获得相同结果的稳定程度。联合试验 实施筛检时,可采用多项筛检试验检查同一受试对象,以提高筛检的灵敏度或特异度,增加筛检的收益,即联合试验,分为串联和并联。串联,即全部筛检试验结果均为阳性者才定位阳性。并联,即全部筛检试验中,任何一项筛检试验结果阳性即可定为阳性。生态学研究(ecological study)生态学研究,又称相关性研究(correlational study),是描述性研究的一种类型,它是在群体的水平上研究某种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以群体为观察和分析的单位,通过描述不同人群中某因素的暴露状况与疾病的频率,分析该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队列研究(cohort study)队列研究是阐明疾病与病因间联系的一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通过直接观察危险因素暴露状况不同的人群的结局来探讨危险因素与所观察结局的关系。暴露(exposure) 暴露是指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种待研究的物质、具备某种待研究的特征或行为。队列(cohort)队列是指特定的研究人群组。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指特定时期内出生的一组人群,即出生队列(birth cohort);另一种是泛指具有某种共同暴露或特征的一组人群,即队列或暴露队列(exposure cohort)。危险因素(risk factor) 危险因素,又称为危险因子,泛指能引起某种特定不良结局(outcome)(如疾病)发生,或使其发生的概率增加的因子,包括个人行为、生活方式、环境和遗传等多方面的因素。内对照(internal control) 内对照,即先选择一组研究人群,将其暴露于所研究因素的对象作为暴露组,其余非暴露者即为对照组。外对照(external control) 当选择职业人群或特殊暴露人群作为暴露人群时,往往不能从这些人群中选出对照,而常需在该人群之外去寻找对照组,故称外对照。总人口对照(total population control) 这种对照可认为是外对照的一种,也可看作不设对照,因为它实际上并未与暴露组平行地设立一个对照组,而是利用整个地区的现成的发病或死亡统计资料,即以全人口率为对照。多重对照(multiple controls) 又叫多种对照,即同时用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形式选择多组人群作对照,以减少只用一种对照所带来的偏倚,增强结果的可靠性。效力(power) 又称为把握度(1),为检验假设时出现第2类错误的概率,而1为检验假设时能够避免假阴性的能力,即效力。若要求效力越大,即值越小,则所需样本量越大。 观察终点(end point) 观察终点就是指研究对象出现了预期的结果,达到了这个观察终点,就不再对该研究对象继续随访。观察终止时间 观察终止时间是指整个研究截止的时间,也即预期可以得到结果的时间,终止时间直接决定了观察期的长短,而观察期长短是以暴露因素作用于人体至产生疾病结局的时间,即潜隐期为依据的,另外,还应该考虑所需的观察人年数。累计发病率(cumulative incidence) 如果研究人群的数量较大且比较稳定,则无论其发病强度大小和观察时间长短,均可用观察开始时人口数作分母,以整个观察期内的发病(或死亡)人数为分子,计算某病的累积发病率。发病密度(incidence density) 如果队列研究观察的时间比较长,很难做到研究人口的稳定。需要以观察人时作为分母计算发病率,用人时为单位计算出来的率带有瞬时频率性质成为发病密度。标化比 当研究对象数目较少,结局时间的发生率比较低时,以全人口发病(死亡)率作为标准,算出该观察人群的理论发病(死亡)人数,即预期发病(死亡)人数,再求观察人群实际发病(死亡)人数与此预期发病(死亡)人数之比,得到标化发病(死亡)比。常用的是标化死亡比(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io,SMR)。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RR也叫危险度比(risk rate,RR),是暴露组的危险度(测量指标是累计发病率)与对照组的危险度之比。暴露组和对照组的发病密度之比称为率比(rate ratio,RR)。都是反映暴露与发病(死亡)关联强度的最有用的指标。RRIe/Io,Ie和Io分别代表暴露组和对照组的率,RR值越大,表明暴露的效应越大,暴露与结局关联的强度越大。归因危险度(attributable risk,AR)AR又叫特异危险度、危险度差(risk difference,RD)和超额危险度(excess risk),是暴露组发病率与对照组发病率相差的绝对值,它表示危险特意地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AR=IeIo,AR=RRIoIoIo(RR1)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ttributable risk proportion or percent,ARP,AR) 又称病因分值(etiologic fraction,EF)或归因分值(attributable fraction,AF),是指暴露人群中的发病或死亡归因于暴露的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ARIeIoRR1IeRR人群归因危险度(population attributable risk,PAR)与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opulation attributable risk proportion or percent,PAR)又叫人群病因分值(population etiologic fraction,PEF)或人群归因分值,PAR是指总人群发病率中归因于暴露的部分,而PAR是指PAR占总人群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PAR与PAR是通过比较暴露组与全人群,说明暴露对一个具体人群的危害程度,以及消除这个因素后该人群中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可能降低的程度。PAR=ItIo,It代表全人群的率,Io代表非暴露组的率。PARItIo/ItPARPe(RR1)Pe(RR1)1健康工人效应(health worker effect) 是以外对照进行研究产生的一种偏倚,指研究人群比一般人群健康,发病危险低。病例对照研究(case control study) 是分析性流行病学最常用的办法,是从某种疾病出发,探讨可能的病因,即从果求因,在时间顺序上是逆向的,又称为回顾性研究。暴露(exposure) 病例对照研究中的暴露,并不仅限于外界因素,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和精神因素等机体内部的因素,以及保护因子的缺乏等,都可以称为暴露。匹配(matching) 匹配或称配比,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出匹配因素的干扰。可分为频数匹配和个体匹配。频数匹配(frequency matching) 又叫成组匹配,选择好一组病例之后,在选对照时要求其某些特征或变量的构成比例与病例组一致。个体匹配(individual matching) 个体匹配,就是以每一病例为单位,选择在某些特征或变量方面与病例一致的一个或几个对照,组成计数或计数分析的单位。一个病例匹配一个对照特称为配对(pair-matching),即1:1,也就是说一个对子包括一个病例和一个对照。匹配过头(over matching) 把不必要的因素列入匹配,企图使病例与对照尽量一致,就可能徒然丢失信息,增加研究的难度,反而降低研究效率,同时可能引起低估、掩盖真实病因的作用。比值比(odds ratio,OR) 病例对照研究中表示疾病与暴露之间关联强度的指标为比值比,又称为比数比、优势比、交叉乘积比。所谓比值(odds)是指某事物发生的可能比与不发生的可能性之比。暴露或特征疾病合计病例对照有ababn1无cdcdno合计acm1bdm2abcdtORad/bcOR指暴露者的疾病危险性为非暴露者的多少倍。OR1说明疾病的危险度因暴露而增加,暴露与疾病之间为“正”关联;OR1说明疾病的危险度因暴露而减少,暴露与疾病之间为“负”关联。混杂(confounding)、混杂偏倚(confounding bias) 当研究暴露与疾病因果关系时,由于某个既与疾病有制约关系,又与所研究的暴露因素有联系的外来因素的影响,掩盖或扩大了研究的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系,这种现象叫做混杂,该外来因素叫做混杂因素,造成的偏倚叫混杂偏倚。流行病学实验(epidemiological experiment)/干预性研究(intervention study) 流行病学实验室将人群随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被研究者所控制的干预措施,随访观察此干预措施对发病或健康状况的影响,通过与对照组比较而评价该措施的效果。因在研究过程中施加了人为干预因素,也称为干预性研究。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 临床试验是以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即分组原则将个体分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其目的是评价某新药或新疗法的效果。该试验不能防止疾病的发生而达到一级预防的目的,但可预防其后遗症发生。现场试验(field trial) 现场试验是在实地环境下进行、以自然人群为研究对象的实验研究,常用于评价疾病预防措施的效果。社区试验(community trial) 社区试验是以社区人群整体作为干预单位的实验研究,是现场研究的一种扩展,常用于评价某种评价某种预防措施的效果。依从性(compliance) 依从性是指研究对象能服从实验设计安排并能密切配合到底。霍桑效应(Hawthorne effect) 霍桑效应是指正在进行的研究对被研究者的影响(常常是有利的影响)。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 某些研究对象,由于依赖医药而表现的一种正向心理效应,这种心理效应甚至可以影响到生理效应。尤其当以主观感觉的变化情况作为干预措施效果的结局指标时,其“效应”中往往包括有安慰剂效应在内。盲法(blinding,masking) 盲法是一种避免知晓研究对象获何种处理的策略。分为单盲(研究中只对研究对象设盲,即研究对象不知道自己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双盲(研究对象和给予干预或结局评估的研究人员均不了解分组情况,而是由研究设计者来安排和控制全部试验)、三盲(在双盲的基础上对负责资料收集和分析的人员也设盲)。类实验(quasi experiment) 研究中不能做到严格的随机分组或无严格的对照组,称为类实验或准实验。预实验(pilot experiment) 指在大规模或较大规模的实验研究正式开始前,应在小范围内作一次小样本的预试研究,以评价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避免由于实验设计不周而造成的人力物力的浪费。沾染(contamination) 沾染是指对照组以外地接受了实验组的处理措施,如果干预措施有效,沾染会导致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缩小。 干扰(cointervention) 干扰是指实验组额外地接受了与实验效应一致的其他处理措施,它可能会扩大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 随机对照试验是在人群中进行的评估干预措施效果的实验性研究,由于对实验条件的控制不可能像实验室和动物研究那么严格,因此称为试验,而不是实验。病因/危险因素(risk factors) 流行病学中病因一般称为危险因素,就是使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这里的危险(风险)是指不利事件发生的概率。流行病学三角模式5、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三角模式被认为疾病的发生时病原体、宿主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三者缺一不可,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都会增加或降低疾病发生的频率。例:老牛把草吃完了 。 草被老牛吃完了。流行病学轮状模式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来。 我从学校走出来。 轮状模式由外环和内环两部分组成,外环指的是环境,包括物理环境、生物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内环是指机体,包括人的自然特征、营养状况、免疫能力、内分泌水平和遗传等,其核心是遗传因素。不同的疾病,其外环中各环境因素所占的比例不同,具有其特有的优势环境因素。不同的疾病其内外环的相对大小也不同。轮状模式引入了多因素的病因概念,并强调分别衡量环境因素和机体因素的作用大小,因此在流行病学分析研究中具有较大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一条鱼 一座桥 一头牛 一片叶 一阵风流行病学疾病因素模式越来越多 越老越黄 越刮越大 越长越高 疾病因素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将疾病的危险因素分为内外两个层次:外围的远因和致病机制的近因。外围的远因包括社会经济、生物学、环境、心理行为和卫生保健五大类主要因素。内层的近因主要指与发病直接相关的医学生物学因素,如致病基因、生理性缺陷或病理性改变。流行病学的危险因素主要是指外围的远因。禾字旁:秀、香、和、秋流行病学病因的网状模式 疾病的病因因素按时间顺序连接起来构成病因链,多个病因链交错链接构成了一张病因网,疾病的发生是由网状病因链中各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病因的网状模式的优点是表达清晰、具体、系统性强,能为阐述因素与疾病的关系提供良好的基础,但其研究分析技术难度大。必要病因(necessary cause)地(土地)(大地)(田地)(种地)(天地) 必要病因是指有相应疾病发生,此前必定(概率为1)有该病因存在。充分病因(sufficient cause)么(什么)无(无法)高(高兴)跟(跟着)以(以后)问(问好)各(各种)气(生气) 充分病因是指该病因存在,必定(概率为1)导致相应疾病发生。虚假关联(artifactual/spurious association)兴冲冲 红润润 懒洋洋 慢吞吞 静悄悄 是由流行病学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选择、测量(信息)偏倚引起的,这些偏倚可发生在研究的设计和实施阶段,使原本不存在的关联表现为虚假关联。热情 冷淡 老师 练习 非常 常常 玩球 桃树 树苗 什么 男孩间接关联(indirect association) 又称续发关联(secondary association),通常指由混杂作用所致的关联,即由于混杂因素的存在,使因素与疾病间的关联从无关联变成了有关联,或歪曲了其真实的关联强度。关联的强度(strength of the association) 常用相对危险度或比值比来表示。通常关联的强度越大,因素与疾病间存在因果关系的可能性也越大。关联的时间顺序(temporality of the association) 可疑因素出现在前,疾病结局(发病或死亡等)出现在后,即前因后果,这是关联的一个必要条件。实验流行病学和队列研究可反映因素与疾病间的时间顺序,因其研究对象是从暴露到结果发生,而病例对照研究与某些生态学研究在提供时间顺序方面稍逊。关联的一致性(consistency of the association) 关联的一致性包括一是因素与疾病二者的分布相符合,二是因素与疾病间的联系,在不同地区、由不同研究者进行研究均能获得同样或类似的结果(又可称为关联的重复性)。关联的剂量反应关系(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当研究因素可以定量或分等级时,如果该因素量的变化可以引起疾病发生频率的相应变化,则因素和疾病间存在因果联系的可能性较大。逆向效应(reversibility of the association) 即因子的去除应带来疾病率的下降或消灭,这是病因关系一个强有力的流行病学证据。关联的特异性(specificity of the association) 若研究发现有传染病和病原体之间特异性的存在,则进一步加强因果关系的可能性;若不能发现关联的特异性,也并不能因此而否定因果关联的存在。关联的生物学合理性(biologic plausibility of the association) 一个因素与疾病的关联,应该具有生物学上的合理性,即符合疾病的自然史和生物学原理,其解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保护地球建议书15篇
- 中秋节国旗下讲话稿(11篇)
- 人性的弱点读后感(15篇)
- 仲夏夜之梦的读后感范文
- 中学秋季田径运动会开幕词
- 英语代词课件教学课件
- 探究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几点策略
- 影像科危急值报告制度
- 影响心理挫折承受能力的因素
- 联考协作体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 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合唱简谱-歌词
- 房地产实现场勘查记录表(4张表格)
- 水泵扬程计算表
- 股权赠与协议范本只享有分红权
- COPD诊治新进展ppt课件
- 医院没有空床或医疗设施有限时的处理制度及流程
- 384种矿物与矿石标本实例照片
- 高中数学课本中的定理、公式、结论的证明
- 冬季安全教育主题班会PPT课件
- 集团公司质量管理办法(共19页)
- C++程序设计:第8章 数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